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意义1. 强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2. 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 推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能够促进产学研结合,搭建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1. 实习实训: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增加就业经验。
2. 课程设计: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 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室、设备等资源,企业可以提供工作机会、经验培训等资源。
三、探索与实践1. 建立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和责任,并制定相关合作协议。
2. 开展实践活动: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调研项目等,提供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
3. 搭建交流平台:学校可以组织企业招聘会、企业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
4. 引进专业人才: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或讲座教师,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培训。
5. 开展科研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通过合作研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1. 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差异: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不完全一致,需要双方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2. 企业资源匮乏:一些企业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资助、设备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教育文档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还不大了解,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依托泰豪集团强大的产业背景,积极探索和实践“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结合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做如下探讨。
一、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背景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由泰豪集团创办。
泰豪集团在智能节能、电机电源、军工装备与软件动漫四大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具有丰富的专业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泰豪集团的快速发展,每年需聘用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泰豪集团企业与学院有校企合作的愿望。
而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本着与泰豪集团资源共享、产学结合的宗旨,提出“开设一个专业、创办一个企业、建设一支团队、形成一个产业”的教育发展新模式,深入探索产学一体、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二、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内涵1、专业建设与产业项目对接对应泰豪集团智能建筑、电机、军工、软件四大主干产业,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成立了“智能建筑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笛卡传媒分院”、“游戏软件分院”、“昆腾国际分院”等特色分院教学体系,形成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泰豪模式”。
专业建设方面,依据泰豪集团四大主干产业项目开设专业,依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师资建设与企业人才对接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以泰豪集团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为依托,健全学院专业委员会建设,特聘泰豪集团的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参与学院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与实习指导,通过学院及集团的共同努力实现专业人才集聚,全面推行“双师型”教育,形成了专业师资“上班在企业、上课在学院” 的师资建设新模式。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来自泰豪集团所属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项目经理,他们把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实践经验嵌入课堂的同时又把理论知识带到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中。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探讨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一、校企合作教学的优势1. 实践性强校企合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实用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2. 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运作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和了解到企业文化和运营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3. 促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学能够促进产学研结合,使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企业也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教学了解到学校的最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
1. 资源匮乏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学的资源还比较匮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作环境。
这样一来,学生可能无法及时掌握企业最新相关知识和技能,影响就业能力。
2.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安排不当、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不匹配一些实际企业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完全匹配,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这样一来,学生就业后可能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延长了就业时间。
1. 加强师资力量学校应该加强对校企合作教学的重视,加大对相关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2. 加强资源整合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整合双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校企合作模式正是一种符合实际需求的方式。
校企合作可以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鸿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提高就业率和质量。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园里,学生主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专业知识,然而,在工作岗位上,仅仅掌握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职业发展路径等信息,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并且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再次,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代表来进行专题讲座,开展实习基地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校企合作模式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技术转移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并且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创新项目、专利申请等活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进行合作,获取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方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路径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加强理念引领,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务是要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也应当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建立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办学机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构建多层次的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为了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让校企合作成为校园内外的常态。
具体来说,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践指导,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形式,与企业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技术创新。
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促进合作深度发展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让各方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一是可以从学校层面建立校企合作的业绩考核体系,将校企合作纳入教师的考核范围,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师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校企合作的稳步推进。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基础部王慧灵内容提要:在中国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模式下,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其具体合作形式是“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其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高校寻求合作的能力匮乏、政府支持合作的力度不够。
本文试图从改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探讨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路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实践策略/保障机制在中国高职教育大发展的近十年中,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中都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校企合作开展进程举步维艰,职业院校的一腔热情遭遇的是企业的冷漠和不配合。
校企合作企业缺乏动力和有效机制,仅凭学校的一腔热情是无法大范围地推广和长期维持的。
那么,是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缺乏责任感、觉悟和眼光吗?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深入分析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特征及其形成背景,有助于我们对中国高职校企合作有更深的理解,进而破解校企合作的难题。
一、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具体形式(一)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学校本位模式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学校与企业地位角色的不同,我们可以把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分为内生于学校、以学校为主的学校本位模式和内生于企业、以企业为主的企业本位模式。
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来看,企业本位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主要是:校企合作的对象为企业或生产部门的学徒,企业或生产部门为实施校企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企业内专设有培训机构且企业内培训比重远远大于学校教学的比重,其代表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培训制、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和日本的产学合作。
学校本位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上,坚持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现实出发,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雇主,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的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场所等,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其代表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和前苏联的学校—基础企业培训计划。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探讨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探讨1. 引言1.1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探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是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实践性和行业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探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定义、特点、优势、困难与挑战、创新与发展,以及成功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教学的定义和意义校企合作教学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开展教学计划、实习实训和科研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与创新。
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可以促进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校企合作还可以帮助学校对接行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教育更贴近市场和行业需求。
校企合作教学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2.2 校企合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1. 融合实践与理论:校企合作教学能够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学科知识,又能够实践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实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拓展教育资源:借助企业资源,学校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一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因此,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当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广泛征求企业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推动院校课程与企业需求更好地对接。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推动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
其次,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等方式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企业招聘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这样的合作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平台。
最后,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
学生应当主动参加与企业合作的活动,如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比赛等,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动态,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优化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培养模式探讨【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培养模式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概述、优势分析、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校企合作模式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结合、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均等也在实践中凸显。
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展望了该模式的未来发展,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分析,可为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合作培养、培养模式、模式探讨、校企合作、优势分析、实践案例、问题、改进建议、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培养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而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也是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标。
通过校企协同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出现,将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培养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缩小校企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高校与企业之间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探讨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与此校企合作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校企合作教学方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等各项活动,以达到提升学生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方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校企合作教学方式的优势1. 提升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强调实践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 职业素养培养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展起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培养出符合其需要的专业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接轨产业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用人需求方面也在不断调整。
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对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企业资源参与度不高目前校企合作教学方式下,一些企业参与度较低,对于学校只是传统的用人单位,很少与学校进行深度的合作。
这就导致了校企合作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有限。
改进措施:建立健全优质企业资源池,建立企业联盟,与更多的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优质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
2. 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更专业化的、实践性的教学能力。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面对行业的需求,无法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改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培养,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素养。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下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推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职业教育下的校企合作,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将围绕职业教育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并探讨其在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进行的紧密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所在,提前确定职业方向,增加就业的针对性和成功的几率。
2. 提升技能水平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快速地融入社会,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3.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更好地得到共享。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设备,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人才储备和专业技术支持。
通过共享资源,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综合实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1. 实习与就业实习与就业是最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起实习基地或者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所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为将来的招聘提供参考。
2. 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校企合作中的另一种模式。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等教育2019 年 11 月227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逐渐朝向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而且社会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仅停留于专业知识上的,更注重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思维。
在这种教育环境和教育环境之下,高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学生能够承担起本行业发展过程中岗位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就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目前,在国内的高职教育中,虽然大多数院校都已经实施了校企合作,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的时候会遇到各种方面的限制,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概述在学校办学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岗位给予自己的工作任务。
而企业想要实现长久有效的运营,就必须定期在各个院校里招聘综合能力突出的专业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就成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纽带,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在企业中提供贡献。
而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促进企业和学校共同的发展,实现共赢,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高职院校逐渐在教育教学上实施了与企业合作教育的模式,从企业中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理念等,对学校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实践操作平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的人才。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同时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更具真实性的实践环境下结合本行业专业人士的指导,提升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问题1.在教育理念上存在问题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专业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可以在生产一线上提供服务的行业实践型人才,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以及人才教育的质量。
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依旧在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上存在问题,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没有深刻的意识到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办学对于学生以及学校发展的意义。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作者:陈耀明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2期国内目前实施的高职教育校企协作模式普遍存在一个特点,该模式中学校是合作双方的主体,然而该模式并不是完美的,存在缺陷,很容易偏轨,即与之前设定的合作轨道脱节,并且在这时候,企业对高修养、有素质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
一、校企合作中的矛盾(一)高等职业学院校企协作的宗旨问题实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技术的人员,在生产线进行生产、服务、管理,同时推动了高等职业学院实行人才培育模式和校企协作的办学模式。
学校、社会、学生的“共赢”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
可是,部分高等职业学院只看到高职教育仅是培育一些能够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员这一表象,做决断时简单、草率,令人感到惋惜。
没有体会其中内涵,从而使校企合作质量大大降低。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政策问题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时提出的政策是保护校企合作完成的基础。
目前对高职院校与企业还有各个部门怎样制定适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政策制度,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是长期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工作。
当然,中国政府目前非常关注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策略,并且建立了校企合作生活协会,进行了大范围的试点,但是校企合作之间并没有明确地确立比较权威的指导万针和合作手册。
而且我国政府尚未对校企合作有任何鼓励性的政策,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商业盈利保护的力度不大,没有创建学校组织协调机构等,一些政策问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济问题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经济问题非常突出。
首先是盈利性问题,若是面对非营利性合作,那么企业并不看重与校企合作。
其次是校企合作的能力问题,因为高职院校并不了解企业方面的实际需求,迫使企业单位对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所采取的方法不能够理解。
最后是规章制度的问题,因为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所以不能成功地保持校企合作的原始经验,导致其他高职院校没有办法更好地宣传校企合作的优势。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在职业性和实践性上的内在本质,就高职院校与相关的各社会单位在培育人才和相关技术创新问题上彼此间进行的协同合作。
近些年,校企合作的办学思维已经变成国内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模式。
没有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就很难进行真正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更不能够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技能型和职业性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合作院校方面,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老师和学生与时俱进,时刻紧跟时代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也有助于学校和社会各界间的密切沟通联系,提高办学水平和实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学科和专业。
也有助于为学校制造更具影响力的社会认可度,我学生在就业时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与此同时,学校还能给自身带去更多的科研渠道和學生社会实践基地,对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提高办学教学水平也有极大帮助。
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为自己将来就业积累了省会经验,开拓了眼界。
此外专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
企业方面,与学校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科技支持,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知名度,而且对解决自身的产品单一、员工培训以及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等问题,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虽然校企合作有着诸多优势和深远的意义,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矛盾和分歧。
首先,对于校企合作,企业方面并没有意识到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所在,更加缺少对培育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在安全、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诸多担忧,也影响着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上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院校方缺少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意识,在培育人才和办学问题上没有长远的目标,反而通常只是看到眼前的一些物质上的利益,对于如何让合作企业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更是没有进行认真系统的思考。
就如何进行合作、合作的宽度和深度上往往都是墨守成规,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进展和突破,另外校方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比较弱,难以具备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一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正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首先,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中,教育机构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教育机构提供实习机会,而现在的改革是要求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
教育机构应该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在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中,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现在的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练习。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贴近实际工作,接触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参与真实的项目,不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再次,在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中,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施校企合作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招聘和培养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
教师应该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将企业需求带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和工程师来校讲课,与学生共同分享实践经验,提供行业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这种方式,师资队伍能够紧密联系起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最后,在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BUSINESS CULTURE云浏览 . COLUD BROWSE2020.11NO.485125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文 / 陈 楠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就是高职类院校,进行教学期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诸多实践的机会。
本文进行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辅助高职教育形成满足自身实际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具备复杂化的系统工程,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合作教育的广度、深度化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展开高职教育的共同特点。
校企合作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对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人才,通过职业院校跟校外机构(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之间的密切协作,有效的结合起学生的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促使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发展迎来的机遇分析国家法律与政策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的进行着,同时提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使得国家更加大了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
所以,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跟经济协调发展属于现下国家改革中关键内容。
我国在2014年以来,不断的提出各种政策、法律制度等,提供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平稳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制度保障。
另外,中央扩大宣传以及大力主导的情况下,各省密切的联系起《职业教育法》相关要求标准等决定,提出省级层面的法律解释和办法,提供给职业教育朝着增加广泛、深度化的发展重要支持。
我国所提出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决定,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即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列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内容,不断的加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把企业跟职业教育过程实施法律制度的“捆绑”以及定位。
职业院校积极调整办学模式适应职业教育改革我国不断的提出各项教育政策,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积极的响应,靠着已有教学条件以及科研项目等,跟企业加强合作,于校企合作中积极的尝试,不断进行创新,获取较优成效。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初探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成为了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合作关系,共同从事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以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注意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高职院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与企业共同创建实验室,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实现知识和人才的共享。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将学术思想和商业操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而实习基地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生机制来挑选合适的人才,同时提高员工和企业文化,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和企业可以形成紧密的联系,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第三,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科技合作的模式。
科技合作是高校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通过科技合作可以共同开展科技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可以提供研究经费和创新项目等资源,高职院校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研究能力,双方共同合作开展科技项目,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很多种,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科技合作等都可以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带来巨大的价值。
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领域,高校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灵活选择合适的模式,提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陈宝浓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陈宝浓摘要:高职院校企业合作模式的开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性。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一、相关概念界定1.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简称,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新型技术化人才,可以说是人才培育的摇篮。
高职院校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追求“专业实用性”,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
2.校企合作。
校园与企业以互利共赢为目的的合作办学模式受到当代教育的追捧,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选择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双赢”的局面。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既满足了校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可谓“一举两得”。
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计专门的教学计划,同时将人才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和企业要求的特定人才。
二、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1.从政府的角度出发:(1)相关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帮助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办,但是唯独缺少对相关机制的建设性建议,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来遵循。
为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和机制尚不成熟,校企合作模式难以实现进一步发展。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很多地区尚未能够建立起以政府为牵头的协调机构,更加使得国家很多优秀项目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政府出台的有关高职院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很少涉及到校企合作层面的。
再加上校企合作办学的契机点难以确认,二者无法实现长期合作的状态。
2.从企业的角度出发:(1)企业未发挥主体示范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未能充分发挥主体示范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校方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取得联系试图构建长期合作战略关系,但是企业对于该问题表现过于冷淡;二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更加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只是提供一个实习的场地和环境,并没有建立一个人才培养的机制。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摘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企业人才状况所产生的实际需要,或者按照业务部门和学校实习安排,课堂教学和教育实习的模式,区别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一般的学术高等教育。
本文就针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况和模式以及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状;构成在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它容易偏离预期制定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初衷,与此同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成为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一、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一)总体概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存在,一般来说,是基于面向合作型培训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是指一个企业风格教学,是看人才质量是否能够满足模型的需要以及是否能够参与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以教育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发展和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行业、服务部门和其他外部机构的标准样式相互合作。
通过这些方式,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进行操作训练,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时间操作得到紧密的结合,使高职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增强企业部门和高职毕业生之间相互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对校企合作目前已有的一些模式数量来看,有许多形式。
从种类的角度看,一些人把它分成9个或8个模式;在名义上,一些人被称为“零距离对接”,或“捆绑”,或“一体式”,或“三定位,四通过”,或“全面合作,在全过程,多种形式推进型”等;在理论上,要“创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我们已达成共识,积极探索和追求的校企合作,这些兴起的一些理论概念从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市场(如“订单式”,“捆绑”,“零距离”等)来看是显著的;然而,在实践中,概念和实践的行动中,我们还远远没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合作模式的性能,我国目前大多属于校企业合作的校本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的,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核心特点。
一、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一)总体概况。
我国高职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它实际上指的是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教学的一种样式,是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
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强企业部门与高职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从其目前所拥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数量来看,已经存在着众多的形式。
在种类上,有人把其归类为9个或8个模式;在名称上,有人把其称为“零距离对接”式,或“捆绑式”,或“产学研一体式”,或“三对准、四贯通”式,或“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式,等等;在理论观念上,对于“高职教育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并且积极探索和追寻校企的紧密合作,这种理论观念和热情单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名词(诸如“订单式”、“捆绑式”、“零距离”等等)中就可见一斑;但是,在实践观念和实践行动上,我们还远没有科学的表现,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大都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二)模式种类。
首先,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方式的不同,有人把其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企业配合”模式。
顾名思义,这种模式中,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它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文/黄亚妮黄亚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所(深圳518055)【摘要】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总体概况、模式种类、存在问题的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本质特点是,都归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而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就是,它恰恰容易偏离制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初衷———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有效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成,应该包括校企双方的认知因子、情感因子、有效的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因子和社会与政府的协调因子,以及这些因子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作,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关键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状构成职教纵横68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这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以学校本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现状直接相关。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
这种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高等学校中试点,部分高职学院参加了试点工作。
(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这种模式中,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
如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
这种合作模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企业由于追逐利润而出现短视行为,背离学校引入企业参与的初衷,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其次,按照对我国十几年来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归纳总结,有人把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概括为9种[1]: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模式;三是“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四是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即“从学生的输入输出而言是完整的‘订单’式教育服务,从教育本身而言是双向输入优质‘资产’,……从国家社会而言是强调联手、优势互补,双向提供发展后劲,……”的模式;五是“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其特点是合作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国营私营企业等,采用校企合作、院企合作、室企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六是双定生模式,其特点是“招生即能就业”,“完全‘以销定产’”,“培养需要结合”,“‘出口’决定‘进口’”,“实行人性管理”;七是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即“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八是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即“紧紧把住了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这条线”的模式;九是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即“极大地调动69了企业在办学中资金投入和资质整合投入的积极性”,“办学过程中能够从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群众需要的出发点考虑”的模式。
再次,按照合作的深度,有人把校企合作分为三个层面的模式:一是浅层次合作模式。
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
二是中层次合作模式。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争取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董事会,争取社会各相关行业、企事业以董事单位的身份支持学校发展,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三是深层次合作模式。
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
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从其形式上讲,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距还甚远。
(三)存在问题。
自我国高职教育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以来,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央到地方,普遍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
我们看到,几乎每种职业教育杂志的每一期都会出现几篇有关校企合作的论文;几乎每年各地级、省部级到中央国家级的科研都有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而且,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表达了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强力推进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实现更加融合的急迫意志,为此“从2002年10月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这一个专题连续数次召开全国性的大规模、高规格会议,并且教育部长每次都莅会发表重要讲话”,等等。
为什么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会成为一个如此热的热点?笔者认为,一方面因为校企合作模式确实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核心关键,另一方面因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从实践观念到实践行动都存在着重大问题,主要是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等,具体如下:1.观念问题。
如:(1)无论从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本身,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观念,都还处于“叶公好龙”阶段。
(2)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
(3)学校行政人员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阻力,教师也因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而缺乏积极性。
2.政策问题。
如:(1)虽然我国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点、试验。
但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指导手册。
“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专门著作”,2004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的银领工程系列之一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也没有逃脱成绩总结和经验描述的藩篱桎梏,缺乏理论高度的分析和教育哲学层面的探索以及由此引出的高职校企合作制度、法律、法规的制订,很难实现其编写的初衷———“成为一部可以起到指南兼手册作用的工具书”。
(2)国家还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
(3)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
(4)学校体制改革滞后,弹性学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前景。
703.运行问题。
如:(1)对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推进,没有从系统的观点,通盘考虑,统筹运作,使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最优化地实现办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2)微观的运行制度不够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当与学校现行制度发生碰撞时,显得无能为力。
(3)效果上普遍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度不够,特别是欠缺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的合作。
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4)学校运做机制和企业运做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生、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