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语境下“小凤雅事件”舆情反转过程与成因分析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后真相时代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所谓的真相和虚假信息难以辨别,真相和谎言被混淆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舆论反转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现象,更是社会价值观失范的表现。
本文将从失范和反思两个方面来探讨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
我们来谈谈失范。
在后真相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成本变得越来越低,同时网络媒体的出现也加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范围。
舆论反转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过度相信并传播了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导致整个舆论走向了极端。
比如在疫情期间,有关病毒起源、医疗措施等方面的信息一度被放大或曲解,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还有一些虚假新闻和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进而在舆论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失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社会价值观的混乱。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人们往往只愿意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事实,而对于一些不符合自己认知的信息则持怀疑态度。
这种单一化的认知方式导致了自我封闭的思维方式,进而导致了对于真相和谎言的混淆。
这种混乱的价值观,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往往成为了舆论的受害者,他们的认知被一些不实的信息左右,最终导致了舆论的偏离。
我们来谈谈反思。
面对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我们需要深刻反思。
首先是关于媒体的责任。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应该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对于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媒体应该慎重对待,不可随意放大和解读。
需要加强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监管,打击一些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其次是关于个人的素质。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人应该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对于一些传言和不实消息应该持怀疑态度,并经过自己的判断来接受信息。
也应该注重教育培养一些基本的辨识能力,使得人们在面对信息时能够进行思考和甄别。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有责任加强对虚假信息的监管。
对于一些违法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和人员,应当严肃处理。
网络舆情博弈中的舆情反转研究——以“王凤雅事件”为例
终 会 带 来 什 么 样 的 结 果 ?
媒 体 是 最 为 关 键 的 一 环 一 方 面 , 媒 体 自 身 承担 信 息 提 ,
供的 功能 , 引 导舆 情。
另 一 方 面 网 民 虽 有 新 媒 体 作 为 自 己 ,
的 舆 论 阵 地 但 要 从 虚 拟 走 向 真 实 必 须 依 靠 传 统 媒 体 的 公
出
应 对 建 议 。
关 键 词 舆 情 反 转 新 媒 体
[
]
年 20 1 8
5 月 24 日
微 信 公 众 号 有 “ 槽 ” 发 文 《王 凤 雅 小
,
朋
友
之死
现 》 (
已删
)
称
,
河南省
太 康 县 2 一
岁
半女
童王
凤 雅
被 诊 断 患 有 视 网 膜 母 细 胞 瘤 其 母 杨 美 芹 以 此 为 由 网 上 筹 ,
公 众 切 身 利 益 相 关 的 容 易 引 起 共 鸣 。 , 局 部 事 实 引 起 情 感 共 鸣 情 感 游 离 于 真 相 真 相 触 发 或 , ,
构 建 更 广 泛 的 价 值 价 值 再 次 驱 动 情 感 基 于 新 的 事 实 基 础 , ,
上重构真 相 由 此完成反转 的 发展过 程
该文核心 事实并不符 合现实
出现
“诈捐
Hale Waihona Puke ”“ 、重男
轻
女”
等 指
,
向性
明显
的
字眼
。
红星新
闻
作
为 主 流媒体代表
在 凤 雅 离 世
舆情反转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影响分析
3、文化多元: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融,网络流行 语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例如,中文网络流行语中不乏来自日韩、欧美等国家 的外来词汇,丰富了网络用语的内容。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1、词汇特点:网络流行语多采用缩略词、谐音词、形象词等,以简洁、幽默、 生动的方式表达特定的含义,如“躺平”、“颜即正义”、“锦鲤”等。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其次,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主 要包括:生育率下降,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寿命越 来越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人大量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 程度加剧等。
最后,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鼓励年轻人在基层就业,促进城乡协调发 展;推动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等。总之,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从多个方面入手,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一、网络流行语的成因
1、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网络成为人们获 取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网络流行语逐渐形成,用 以概括和描述社会热点事件和现象。
2、科技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 的途径。例如,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覆盖面更广,网络 流行语得以迅速传播。
2、语法特点:网络流行语在语法上常常突破传统语法规则,采用创新的语言 表达方式,如“语法错误”、“假装勤奋”等。
3、传播特点:网络流行语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一 些网络流行语甚至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如“元宇宙”、“硬核防疫”等。
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媒介融合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高宇[摘要1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诉诸情绪与情感占据思想上风,人们更关心立场、情绪和利益,非理智的思考和情绪的宣泄造成舆论狂欢的无序状态。
情绪引发一系列舆论行动,体现了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关注,表达了对权利的诉求,但极化的情绪共振加剧了舆情反转、网络谣言的滋生,为真相的挖掘增添了难度。
本文将结合“罗某某被曝强奸事件”这一舆情反转现象进行成因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规避后真相时代下舆情反转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网络舆论[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互联网技术的勃兴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诉求渠道,其中微博作为主要的爆料平台,实现了舆情的酝酿和传播。
舆情反转是指公众态度随着新闻事件真相和细节的逐渐披露而呈现截然相反的反转,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现象,逐渐成为网络热点事件的演进常态,在倒逼真相的同时所投射的社会深层问题不容忽视。
近一段时间随着鲍毓明事件、李心草事件、杭州女子失踪案、华南理工教师疑似强奸事件、清华学姐事件等案件的频发,都将舆论导向推至两性问题上,性别 刻板印象令人们难以分辨事实真假。
其中“罗某某被爆强奸”一案,从人们对罗某某的集体声讨再到事件出现反转,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下诉诸情感的控告引发网民的愤怒和同情,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推迟了真相的到来。
一、事件分析(一)事件回顾“罗某某被曝强奸事件”起源于2020年8月,一位网名 为@加油吧V icky的女生通过在微博发文爆料了自己遭受男友强奸一事,除确立恋爱关系是被迫外,她还控诉罗某以职务之便多次性侵其他女生等行为。
事件曝光后,“罗某某”这个名字随着大众的愤怒和对女生的同情冲上热搜,引发 了众多热议。
然而之后罗某澄清文章的发布令事件走向反转,最后女生梁颖发出“罗某某没有强奸我”这一博文,令吃 瓜群众大跌眼镜,网络上一片哗然。
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的舆情反转
t r u t h ) 一 词被 《 牛津 词典 》选 为年度 发 生 偏 转 ,是 指受 众 在 获 得特 定 信息 生 出 城 乡差 距 、婚 嫁 观念 、贫 富差 距 英文词汇。 《 牛津词典 》将其解释为 后 对 事 件做 出 的相反 论 定 。通 常 情 况 等热门话题 。随后 , 《 人 民 日报 》发 “ 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 ,较陈述客观 下 ,舆论反转会发生在事件发生后的 表 评 论 文 章 《 农 村 ,说 声 爱 你 太 沉
“ 吓一 跳 ”而 逃 离 江西 。这篇 帖 子 在 息 ,发帖人 “ 想说又说不 出口”并非
、
“ 上 海 女 孩逃 离 江 西农 村 ”
事件 中 的 “ 舆 情 反转 ”
【 作者简介 】 席 海 莎 ,西安 交通 大 学新 闻与新媒 体 学院硕 士研 究 生。
新 闻 与传 播 研 究
发 帖 宣泄 情 绪 。这起 原 本 是一 个 小 事 入事件并进行报道 ,随后新媒体平台 阶级 立场 ,更无 法 改 变既 定 观念 留下 件 ,踩着 一 个 恰 当 的时 间 点 ,在 春 节 的 网 民用户 又 大 量 转发 并 展 开热 烈讨 的价值冲突 ,在当下已经到来 的后真 这 个 特殊 时 间在 网络 平 台上被 发 布 和 论 。在 本文 所 举 事 例 中 ,网友 “ 想说 相 时 代里 ,新 闻 的反 转或 已成 为 当下 迅 速 扩散 ,激起 了不 同人群 的某 种社 又说 不 出 口” 首 先在 网站 发 帖 ,网 帖 媒 介 现象 表 现 的一 种新 常 态 ,事 实 时
嚣 WS RE SE ARC蹿
上 海 人 ,而 因春 节前 夕 与 丈夫 吵架 ,
会 热点 舆 情事 件 ,多数 先 由网 民个 体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这种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真相和谣言的混杂,导致舆论的不稳定和易被操纵。
进入后真相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频频传播,舆论反转现象愈发频繁,导致社会舆论风向时常变化,人们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质疑,造成了舆论失范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反转现象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往往容易被一时的热点话题所带动,盲目相信并传播信息,而忽略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往往会导致舆论的极端转变,从而扭曲事实真相,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为了更好地规范舆论反转现象,我们需要对后真相时代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规范措施,建立健康良性的舆论环境。
【内容到这里结束,总字数为2000字】。
1.2 问题引出在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日益凸显,舆论反转现象层出不穷,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这种背景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舆论反转不仅仅可能给个人、组织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可能扭曲事实真相,影响社会公共舆论的正常运转。
如何规范舆论反转现象,建立健康良性的舆论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引出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后真相时代,舆论反转现象频繁出现,但往往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碎片化、信息传播速度过快而导致。
这种现象容易让人们在舆论风波中迷失方向,无法准确判断事实真相。
由此引发的舆论失范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反思。
为了解决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问题,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典型案例分析、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规范舆论反转现象、建立健康良性舆论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化解舆论反转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
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的舆情反转【范本模板】
(一)。
“后真相”时代:夏莹(2016):“后"(post)被附加在“现代主义"之前所构筑的“后现代思潮”(post—modernism)其本意指一种彻底的思想断裂,同时也遗憾着面对这一思潮之观念的迷茫,但这一命名方式让以此方式命名的思潮都带上了理论的原罪:即所有附带post的明明都与“无可命名”的非确定性相关联.王金林(2017)解释认为,在形成民意方面,相比情感与个人信念,事实或真相无足轻重。
;倘若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捏造事实或真相;其主要原因在于谎言败露无政治代价,反而可能大获政治红利。
并且给出了后真相政治兴起的动因:一方面是全球化为其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造成国家内部不平等,贫富悬殊,两级分化;另一方面,民粹主义直接催生了后真相政治。
事实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立场;此外,社交媒体为后真相政治兴起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
社交媒体的流行使事实来源多元化,每个用户都可以就任何问题发声,不同渠道有不同诉求,不同诉求有不同的利益,事实和真相在众声喧哗中隐而不现。
社会文化方面,后现代理论掏空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哲学根基,为后真相的兴起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二)。
媒体和”后真相”时代的关系是什么呢?陈龙(2017)解释道,社交媒体乱象是后真相时代的主要推手,其颠覆媒体固有价值观的行为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一是被商业逻辑主宰的社交媒体界面充斥着谎言和假新闻.二是社交媒体没有社会责任,在虚拟公共空间,人们为换取点击率不断降低底线,发布你想知道的内容来迎合原有观点,加强偏见,导向极化社会,由此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异化.由于社交媒体天然的传播属性,比严肃的事实报道,以惊惧愤怒或惧怕为情感色彩的消息总能得到更广泛传播,中立客观的报道难得到共鸣。
符合既定口味的大量同质化信息将人们包在过滤气泡中,不明事理的人看到的内容越多,自身越偏执,造成群体非理性情绪不断蔓延强化。
(三)“后真相”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的危机和新闻价值的改变南塬飞雪,胡翼青(2017)新闻专业主义在后真相时代存在的危机就是公众不再以真相作为自己观念和行动的起点,代之以体验诚意和狂欢.受众不关心真相,甘愿陷在变动不安的情绪和立场的狂欢中不可自拔,在没有事实依据前提下不负责任地发表意见。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我们正处在一个后真相时代。
在这个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法准确地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而在这种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层出不穷,一些本来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却被包装成了正义的行为,一些被误解的人也因此遭受不公。
“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成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过快,使得一些没有经过核实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这使得一些本来并不重要的细节变得非常突出,成为了舆论焦点。
其次是人们趋向于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而忽视真相。
一些人利用“舆论反转”现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地扭曲事实,误导公众,甚至制造假新闻。
而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反思。
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我们需要多方核实,多听取不同的声音。
我们需要理性对待舆论,不要盲目跟风。
对那些散布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的人和媒体,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受到误导。
实际上,“舆论反转”并不总是带来正面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不公的对待。
比如有些人因为故意传播错误信息而被大量的人攻击,而受到不公的对待。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避免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一现象的失范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真相,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舆论,不要被所谓的“热点”迷惑,而是用心去思考,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问题。
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加强信息的管理,加强对虚假信息的监管,遏制“舆论反转”现象的滥用。
面对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辨别能力,理性对待舆论,同时对那些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人和媒体保持警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舆论反转”带来的不良影响,让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交流和社会正能量的平台。
从“小凤雅事件”看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失范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174 -2018年第10期 总第65期从“小凤雅事件”看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失范陈雨露,许丽丽[摘要] 文章以“小凤雅”事件为例,结合新闻和舆论的关系分析网络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引导失范问题。
面对后真相时代新闻反转时有发生、网络信息监管平台把关不严等问题,网络事件质疑要从事实出发,出台相关网络平台法规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强化后台监管系统监管,发挥好主流媒体在网络事件舆论中的正确引导作用。
[关键词] 小凤雅事件;自媒体;网络意见领袖[作者简介] 陈雨露、许丽丽,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从新闻与舆论的关系看“小凤雅事件”舆论发酵(一)新闻反映并代表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态度。
在“小凤雅事件”发生之初的2017年9月,王凤雅经诊断患有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癌。
小凤雅的家人选择了上网求助并使用众筹平台来筹善款。
这本是一起网络爱心事件,但由于事件被网络舆论放大后,2018年4月9日,由公益组织“小希望之树”创始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率先在微博平台质疑小凤雅母亲杨美芹诈捐,重男轻女,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小希望公益联盟”发布“寻人启事”——《寻找被妈妈消极治疗的患有眼瘤的2岁小女童王凤雅》,网络舆论此时出现了一边倒指责王凤雅家庭不顾女儿死活,将募集善款用于儿子身上。
爱心捐款事件由舆论的引导正在演化成一起“诈捐门”,此后的新闻几乎一边开始指责小凤雅的家人。
在舆论即将走向高潮之际部分媒体平台纷纷争先报道,如微信公众号“明白漫画”发布相关漫画,阅读量超过10万次;红星新闻发布原创报道《夫妇被爆出用重病幼女诈捐致其死亡回应:后悔网络众筹,不想再折腾孩子》,此时的新闻并非事实的全部,而是最大限度地代表了以自媒体为主的指责小凤雅家人的舆情走势,部分媒体在未了解事实全貌的情况下将其家人贴上“诈捐”的标签。
(二)新闻引发舆论根据新浪大数据平台的统计,2018年4月该事件开始成为网络热点,4月5日到5月29日,全网该事件相关信息量超过34万条。
舆情反转,媒介生态的一把“双刃剑”——以小凤雅事件网络传播为例
的
态
势
,
矛头
直指
小风雅
父母
带
,
着愤
怒情绪
口
诛笔伐
。
由 于 这 起 舆 情 事 件 混 杂 着 “ 慈 善 诈 捐 ” “ 重 男 轻 女 ” “ 间
接 害 女 等 ” 关 键 字 眼 能 够 迅 速 引 爆 公 众 潜 在 的 某 种 共 同 情 ,
绪 。 众 多 网 友 在 这 种 情 绪 的 裹 挟 下 宁 可 简 单 相 信 自 媒 体 报 ,
,
,
,
被带偏
扰乱
,
了
正常 的
舆论秩序 ;
另
一方 面
在“反
,
转 ”过 程
中
能 够对 舆论走向
实施及
时纠
偏
澄
,
清虚假信息
、 臆 断 偏 见 甚 至
是谣言
不 断 呈 现事 件真相
,
让 舆论
,
回
归
真
实客观
理性
的轨
道 ,
有利
于
修复
被污 染
的
网 络环境
,
构 建健康理性的
舆论
生
态 。
从构建
良好 舆 论 生态 的 角
/ 学 术 百 家 厂
舆情 反转 媒 介 生态 的 一 把 “双 刃 剑 ” ,
— 以 小 凤 雅 事 件 网 络 传 播 为 例
◎ 季 婧 文
摘 要 网 络 时代 的舆 情 反 转 现 象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
[
]
一 方 面 在 舆 情 发 酵 阶 段 真 假 信 息 混 杂 公 众 注 意 力 被 调 戏 舆 论 导 向
“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事件的成因及规制探析
“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事件的成因及规制探析普 莎(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摘 要:在新媒体大环境下,传播环境呈现出新的态势,越来越多舆情反转事件频发,“后真相”一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为例,结合相关媒体新闻报道,通过分析事件中的舆情反转特点及成因,从而进一步提出对此类现象的规制措施。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舆情反转;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2018年8月20日至25日,短短5天内,网络上的“德阳安医生自杀案”事件经历了事件发酵、媒体报道、网友谴责和舆论反转等几个环节。
这起事件和大部分舆情反转事件一样,“真相”已经不是媒体发布新闻的首要考虑,新闻生产的严肃性被不断消解,“后真相”时代的来临使舆情反转事件已十分常见。
1 “德阳安医生自杀事件”舆情反转过程概述1.1 事件发酵——媒体成为舆论“助推器”2018年8月20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丈夫一同去游泳馆游泳,在游泳时安医生认为泳池里两个十三岁的男生对自己进行了身体冒犯,安医生向两名男生索要道歉无果,随后安医生的丈夫在气愤中将男生的头按入水中。
不久之后,两名男生的家属冲进更衣室对安医生进行了殴打,双方最后通过报警解决问题。
8月21日,男生家长到安医生和她丈夫的单位进行闹事,要求安医生的单位将安医生开除。
8月22日,名为“一手video”的自媒体用户在微博发布了事发当日安医生丈夫和两名男生产生矛盾并将男生的头按入水中的视频,标题为“疑因妻子游泳时被撞倒,男子竟在游泳池按着小孩打”,文中提到德阳一女士称自己的儿子在泳池内与安医生发生碰撞后遭到了安医生丈夫殴打。
随后,不仅德阳当地的媒体进行了转载,连《华西都市报》《华商报》和《山西晚报》等纸媒的自媒体账号也对该视频和配文进行了转载。
8月23日,拥有众多受众的“澎湃新闻”再次发布了该视频,配文“疑因妻子被撞,水务局人员泳池内打男童”,指出打人的安医生和她的丈夫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公务员,吸引了许多网民的眼球,将此次事件进一步升级。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摘要】在后真相时代,舆论反转现象日益频发,引发社会关注。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问题意识入手,探讨舆论反转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舆论反转现象背后存在失范问题,激起人们的反思与担忧。
分析失范现象的原因,提出应对失范现象的建议,供社会参考。
结论部分对失范现象进行反思与展望,总结回顾文章观点。
文章旨在引发人们对舆论反转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促进社会更加理性和公正地面对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 舆论反转, 失范, 原因, 反思, 应对, 解读, 分析, 建议, 反思与展望, 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后真相时代,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
在这个背景下,舆论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之一。
舆论反转指的是原本某一方的声音被扭曲或被颠倒,从而导致原本被认为正确的事实或观点被质疑或否定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前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尤为突出,一条消息或言论的扩散速度之快,使得舆论的走向变得更加不可掗。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反转现象不仅对个体造成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舆论反转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失范现象的深刻反思。
失范是指某种行为或原则与社会公认的准则、规范背离或不符,导致权力或权威受到质疑和挑战的现象。
在舆论反转的背景下,失范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人们开始反思失范现象的根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如何减少失范现象的发生,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意识在后真相时代,舆论反转现象频繁出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的力量日益凸显,而舆论反转现象的出现则暴露了一些失范问题。
问题意识方面,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舆论反转现象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过去,公众舆论多以媒体为主导,信息相对单一,而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信息源头大量涌现,传播速度飞快,这种变化给舆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公众在接受信息时,往往容易被一时的热点所影响,导致了舆论的快速反转,而这样的现象对社会秩序和公共舆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在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舆论反转现象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所谓舆论反转,是指原本面对某一事情,大众的看法是一致的,但由于某些原因,舆论发生了转折,出现了与之前完全相反的看法。
舆论反转现象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起到理性、公正、客观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失范与反思也随之而来。
首先,舆论反转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失范现象。
由于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有时导致了大众的疏忽和不理智。
很多人在会有一种跟风的心理,看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有些人更是会把别人的话信以为真,而不去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考察。
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后果,甚至会让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社会上得以传播和发酵。
比如在疫情期间,有些人会随便听信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报道,造成恐慌和无谓的恐惧。
其次,舆论反转现象可能带来恶劣社会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舆论反转导致一些无辜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批判。
比如在一些懒政现象曝光之后,有些人会对公务员一棍子打死,会认为公务员尽皆是懒惰、腐败之辈,而忽略了那些任劳任怨、责任心强的好公务员。
这种舆论反转的结果,除了让那些努力的人感到无助和委屈之外,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让人们采取消极和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公共事务。
最后,我们需要反思个人、媒体和公众对舆论反转的应对方式。
我们不应该盲目跟风,而是应该进行较全面的信息收集,判断事件的真相和意义,避免受到不客观的信息呈现所带来的干扰。
在媒体报道时,也应该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搜集事实,分析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以轻率的和片面的态度描绘事件。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发掘事情背后隐藏的信息和深层次的原因,理性地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所涉及的所有有关方面。
总之,舆论反转现象在当今社会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麻烦和负面的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理性、辨别、审慎地看待公共事务和舆论事件,始终坚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让社会走向更加健康、成熟、公正的轨道。
后真相时代下新闻反转的受众心理分析--以“小凤雅事件”为例
理念 (Personalbelief) 可能比客观事实更加有效”[2]。 纵观“小凤雅事件”的经过,可 以看 到:在 后真 相时 代,公众对社会公共议题的热情和注意力被消解,占 用社会公共资源。主流媒体在事件初期没有对公众情 绪进行及时引导,导致公众被缺乏媒介素养的自媒体 绕得团团转。
(二) 网络传播中的沉默螺旋效应
“沉默的 螺 旋 ”理 论 指 出, 舆 论 的 形 成 不 是 社 会 “理性讨 论”的 结 果,而 是 趋 同 行 为 。 [3] “小 凤 雅 事 件”的受 众 心 理 成 因 与 沉 默 的 螺 旋 理 论 有 密 切 关 系。 虽然在虚拟网络中进行交流的人们没有与其他个体在 物理空间中有所接触,但来自社交媒体的观点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心理。
沉默的螺旋理论有三个命题[3]:1.个人意见的表 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当网友在发表己见前,会观 察舆论环境,若自己的观点属于 “优势意见”时会大 胆发表,而当自己的 意见处 于 “劣 势”时,便 屈于环 境压力选择沉默。微信公众号“有槽”的 《小凤雅小 朋友之死》 一文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大量网友的情 绪化激进表达在朋友圈中宣泄,即使对该事件保持观 望状态的网 友 想 要 发 表 相 反 意 见,但 迫 于 众 多 “诈 捐”观点的心理 压 迫, 便 选 择 沉 默 或 表 达 与 自 己 心 理 意愿相悖观点;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 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如果众多持中立或反对观点的 网友保持沉默,会 造 成 “劣 势 ”意 见 的 消 亡, “优 势 ” 意见的增强,趋于强大害怕被孤立心理压力之下,会 有更多持 不 同 意 见 者 转 向 沉 默。 “优 势 ”观 点 不 断 滋 生,助长 谣 言 传 播。这 些 言 论 如 同 滚 雪 球 般 越 滚 越 多。例如,有 网 友 认 为 “98% 治 愈 率”与 事 实 不 符, 但微博的口诛笔伐和谩骂使部分网友的交流沟通心理 诉求下降,对自己不认同的观点不愿多说,导致舆论 一边倒的现 象 出 现;3.大 众 传 播 通 过 营 造 “意 见 环 境”来影 响 和 制 约 舆 论。 大 众 传 媒 作 为 “公 共 领 域 ”, 具有广泛的公开性和公共性,因此微博、微信等社交 平台的言论也更容易被人们视为多数意见来认知。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后真相时代”的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信息的获取速度和传播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舆论反转”的现象。
所谓“舆论反转”,指的是原本公众舆论对某个事件或个体的看法或态度,在信息大量公开和传播后发生的180度转变。
这种反转常常是由于信息不完整、误导性信息的传播、舆论操纵等原因造成的。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相对单一,舆论的形成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并且受到政府控制和媒体编辑的影响较大。
但在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
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没有经过事实核实的程序。
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会迅速将信息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而这些信息中常常充斥着未经证实、夸张、偏激、甚至是谣言的内容。
原本并无立足之地的言论,在大范围的传播后往往会引发舆论的集中爆发。
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均衡和个体情绪化的倾向,舆论的“群体智慧”被扭曲和误导,往往导致一系列不良结果,如错误的评判、群体攻击、社会混乱等。
舆论反转的问题还在于信息的不完整性和片面性。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信息由于篇幅限制被截断或者片段式进行传播,往往无法全面地展现事实真相。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往往是由于信息生产者的个人偏见或意图带来的,这就使得公众难以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
舆论反转还有可能受到舆论操纵的影响。
在后真相时代,很多机构和个人利用舆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通过有目的地发布信息、捏造事实或操纵信息传播路径,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舆论操纵往往会误导公众的视野和判断力,使得舆论反转现象更加严重。
面对舆论反转现象,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应对。
公众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
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轻信谣言和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时也要主动寻找多个角度的信息来了解事实真相。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真相(post-truth)时代。
在这个时代,真相并非是社会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情感、偏见和个人信仰的产物。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反转”现象就凸显了出来。
所谓“舆论反转”,即是指一个事实或观点在公众舆论中被扭曲、曲解,常常与事实背道而驰。
这种失范现象,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还会给个人带来不良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反思。
我们需要认识到“舆论反转”现象的严重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反,大量的信息出现了失真、曲解的情况,使得原本客观真实的事实和观点被改变了。
这不仅会导致公共舆论的偏离,还会使得社会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舆论反转现象制造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利益,甚至对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我们必须意识到“舆论反转”现象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舆论反转”现象的根源。
造成“舆论反转”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信息传播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增加。
这也带来了信息容易被篡改和歪曲的问题。
诸如利益攸关、篡改历史、敌对心理等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是造成“舆论反转”的原因。
有些人出于权力、金钱、名誉等利益,故意扭曲事实,制造假新闻,误导公众。
一些人出于个人情感、主观偏见,也会对事实进行曲解。
导致“舆论反转”的根源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系统性问题,需要深入挖掘和解决。
接下来,则需要我们对“舆论反转”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治理。
面对“舆论反转”现象,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进行监管,也不能对此置之不理。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造谣者和虚假信息制造者的惩处力度,加强对互联网等信息平台的监管,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
社会应该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和监督,鼓励公众自觉维护真实信息和公共利益。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后真相时代。
在这个时代,真相已经不再是权威和可靠的,而由于信息的涌入和碎片化,公众的认知往往被舆论所左右,甚至导致“舆论反转”的现象。
舆论反转,即原先舆论一致的某一事件或话题,在一定时间后发生变化,公众对该事件或话题的观念、态度和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这一现象不仅暴露出了公众在信息获取与判断上的盲点,更是导致了社会舆论的失范与混乱。
本文试图就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舆论反转所导致的失范与反思进行探讨。
一、舆论反转现象的表现在后真相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和获取信息。
信息的主导权已经渐渐转移到了大众手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众的信息获取途径相对更加多元,公众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更大,这使得舆论的变化更加迅速。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事件的舆论走向变得更加模糊和不确定。
很多时候,舆论反转都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突然发生的,前一刻某一话题或事件受到一致的关注和认可,而在另一刻则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180度的转变。
这种情况在网络上尤为突出,一些事件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被刷爆,然后在舆论的推动下出现瞬间的反转。
这种现象无疑给社会舆论带来了混乱和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1. 信息的碎片化和过度包装在后真相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和过度包装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时候难以得到全面和客观的真相。
很多时候,人们只能看到一个事件的某一个片段或侧面,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能又会有另一个片段或侧面的信息涌现出来,这就很容易导致公众对事件的判断和态度出现变化。
一些媒体和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流量,往往对事件进行过度包装和渲染,以至于事件的真相被掩盖,公众在这种信息的包装下容易受到误导和操纵,这也是舆论反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反转”现象的失范与反思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前所未有地迅速扩大。
与此舆论的力量也越来越凸显,社会事件往往会因为舆论的引导而产生巨大的反转现象。
这种“舆论反转”现象却时常失范,导致了信息的被篡改、传播的失真,以及对个人权益的侵害。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反思,探讨如何在保证舆论的自由表达的避免舆论反转失范的问题。
舆论反转常常会导致信息的被篡改和传播失真。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得以触及更多的人群,舆论的力量也变得更加强大。
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够准确地传播。
有时,一些人甚至会人为地篡改、伪造信息,导致真相被掩盖,严重损害社会公众的判断力和信用度。
负面的信息往往比正面的信息更具有吸引力,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一些有关真相的信息往往无法得到及时、公正的展示,舆论反转现象更加突出。
舆论反转不仅会对个人权益产生侵害,还有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舆论热点事件中,一些个人或团体往往因为观点不同而遭到网络上的辱骂、人肉搜索、恶意攻击等行为,严重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一些不负责任的舆论引导也可能会导致社会的紧张局势。
一些恶意炒作、身份歧视等舆论行为,容易制造社会对立,引发冲突和不安定因素。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舆论反转失范的现象有着密切关联。
要解决舆论反转失范的问题,首先应加强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的建设。
互联网并不应该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空间,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网络空间,对于那些传播虚假信息、恶意篡改他人言论的行为进行惩处。
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互联网舆论的监测和引导,对于不当言论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防止舆论失范。
也需要加强对舆论引导者的责任追究,对于恶意炒作、引导不正当的舆论行为,应进行严厉打击,给予相应的法律惩罚。
要加强舆论教育,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和判断力。
面对繁杂的信息,人们应该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不盲信于任何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V,举 报 王 凤 雅 的 母 亲 杨 美 芹 涉 嫌 诈 捐 和 虐 待 ,并 实 名 报 伴 随着 英国脱 欧和 美国大选 特 朗普获 胜等黑 天鹅 事件 警 ,舆 论 开 始 发 酵 :4月26 日,红 星 新 闻 发 布 文 章 夫 妇 被 不 断出现 ,2016年 底 《牛津词 典 》将 “后 真相 ”评 为年度 热 爆 用重 病幼女诈捐 致其 死亡 回应 :后悔 网络筹款 ,不想再折 词 ,并 将其定 义 为,诉 诸情 感及个人信念 比客 观事 实更能影 腾 孩子55等系列报道将 关注点 主要 集中在小凤雅 的父母及 家 响 舆 论 的 情 况 。 随 后 ,作 为 1992年 就 诞 生 于 美 国 的 “后 真 人
件”不断发 酵,直 至舆情 出现 反转,一直牵动 着网民的心,探究 相 的一 个 缩 影 ,而 且 也 是 社 交 媒 体 时 代 网 络 舆 情 反 转 现 象 的
“小风 雅事件”舆 情反转的过程及 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将舆情 一 个 典 型 代 表 。 “小 凤 雅 事 件 ”不 仅 给 原 本 就 脆 弱 的 民 间 公
,nlR 翥九朝
驯准 ● 藻与浊含
“后 真相 ” 语境 下 “小 凤雅 事件 ” 舆情 反 转过 程 与成 因分 析
王 新颖
( 东北 师 范 大 学 吉林 长春 750021 )
摘 要 :在 社 交媒 体 盛 行 的 “后 真 相 ”时代 ,“小凤 雅 事
“ /J、凤 雅 事 件 ”不 仅 是 “后 真 相 ”语 境 下 情 绪 化 消 觎 真
使 成为 “小风雅事件”滋 生网络暴 力、发 生舆情反 转的主要原
二、“小凤 雅事件”舆论反转过程分析
因 、同时 ,为 规 避 舆 情 反 转 的 负面 影 响 ,构 建 良性 的 舆 论 生 态
2017年 1 1月 ,生 活 在 河 南 农 村 的 两 岁 半 女 童 王 凤 雅 被
环 境 ,政 府 部 门、主 流 媒 体 、自媒 体 以及 公 众 都 要 做 出相应 努 查 出患 上视 网膜 母 细 胞 瘤 ,其 母 杨 美芹 通 过 “水滴 筹 ”、火 山
*
对 “后 真 相 ”的 研 究 中 将 其 主 要 归 因 于 社 交 媒 体 等 新 信 息 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毫 无 疑 问 ,在 社 交 媒 体 盛 行 的 当今 社 会 ,与
传 统 媒 体 占 主导 地 位 的 时 代 相 比 ,信 息 的 生 产机 制 、传 播 机
制 、传 播 环 境 以 及 受 众 心理 都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由 此 带 来
相 ”一 词 便 顶 着 “流 行 词 ”的 桂 冠 重 回 大 众 视 野 。英 国 《独 立
报 》在推 特中悲观 的感 叹:我们 已经 进 入后 真相 时代 ,而且 多 学 者 如 胡 泳 、胡 翼 青、王 金 林 等 在 其 Ic墨
;=
对 真 相 表 现 出 “敬 而 远 之 ”的 冷 漠 态 度— — 只 相 信 自己 想 象 情 反转 分为 三 个 阶 段 进 行 分析 :
出的 “真 相 ”。另 外 ,真 相 的 消 解 也 使 我 国 新 闻客 观 性 原 则 受
(一 )舆 论 发 酵 阶段 :自媒 体 脑 补 剧 情 带 节 奏 ,网 友一 边
的 即是 裹 挟 着 各 种 冲 突 、情 绪 的 信 息 泛 滥 成 灾 ,并 将 真 相 淹
没 在 喧 嚣 和 狂 欢 之中
一 、 “后真相”语境下我国舆论生态环境 出现的新变化 “后 真 相 ”不 仅 向 西 方 新 闻界 发 起 挑 战 ,也 使 我 国 舆 论
图 1 “王风 雅 ” 百 度 搜 索指 数 趋 势 图
情 绪 、排 解 压 力 的 窗 口 ,致 使 网 络 舆 情 掺 杂 了 太 多 的 个 人 成 索指 数 爆 炸性 增 长,在24日、25日达 到高 峰 :26目开始 回
见 和 谩 骂式 表 达 ,宣 泄 情 绪 的快 感 使 网 民 成 为 一 群 易受 观 点 落 ,27日又 开 始 增 长 并 在 3O 日开 始 达 到 第 二个 /J、高 峰 ,自此 煽 动 ,缺 乏 理 性 思 考 的 “乌 合 之 众 ”:同 时 ,信 息 冗 余 使 挖 掘 以 后 逐 渐 回落 ,留下一 条 “长 尾 ”。整 体 来 看 ,“小 凤 雅 事 件 ” 真 相 难 度 不 断 增 加 ,加 之 “事 不 关 己 ”的 围观 心 理 也 使 网 民 的 舆 情 走 势 呈 “M”型 ,因此 本 文 将 “小 凤 雅 事 件 ”引 发 的 舆
生 态 呈 现 出 “立 场 先 行 、情 绪 宣 泄 、真 相 迟 到 ”的 “后 真 相 ”
在 “百 度 指 数 ”搜 索 “王 凤 雅 ”得 到 “‘王 凤 雅 ’百 度 搜
特 征 。 “后 真 相 ”语 境 下,网 民 将 网 络 平 台 当做 现 实 生 活 宣 泄 索 指 数 趋 势 图 ”,从 中可 以看 到 ,自5月 24 日起 “王 风 雅 ”搜
力
小 视频等 平台筹集治疗 资金。4月8日,微信 公众号 “小希望
关键词 :后真相 “小风 雅事件” 舆论反转
公 益 ”联 盟 发 布 《寻 人 启 事 :寻 找 被 妈 妈 弃 疗 的 患 有 眼 母 细
胞 瘤 的 2岁 女 童 王 凤 雅 》;4月9 日,微 博 名 为 “作 家 陈 岚 ”的
反 转 过 程 结 构 成 三 个 阶段 ,可 以发 现 主 流 价 值 观 的 解 构 、“数 益 生 态 带 来 重 刨 ,对 当事 人 造 成 伤 害 ,也 是 对 我 们 找 到 网 络
字鸿沟”带来的话 语权 不平等 以及 注意力经济对 自媒 体的驱 舆 情 反 转 的 症 结 并及 时采 取 举 措 构 建 和 谐 舆 论 生 态 的 警 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