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醉翁亭记定稿
醉翁亭记(审定)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背诵全文。 2、完成基础训练。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坐 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 者,太守醉也。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 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 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 老老小小你来我往,络绎不 绝——这就是太守举行酒宴。 背负着东西的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是说 连词,多用于句 人 子开头,承接上 有人弹琴奏乐;投壶的投中 弯腰驼背的样 文,表示另提一 拉着手行走, 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 子,这里指老 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是时起 人事 这里指被拉 错杂 着手走路的 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 觥,用犀牛角做 摆放野菜 小孩 的酒杯。筹,酒 客们欢乐的图景。一个面容 尽兴地喝酒 筹,宴会上行令 下棋 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 野味 泉冽而酒香。 投射,宴饮时以 指音乐。丝,弦 原意是精神不 或游戏时饮酒计 交互错杂 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 冽,水清 饮酒为赏罚的一 振的样子。这 乐器。竹,管乐 数用的签子。 脸色苍老 是太守喝醉了。 种游戏里指醉醺醺的 器
小论文摘录(1)
我仿佛身临其境。当我闭上眼睛 的时候,耳边似乎传来了啾啾的鸟鸣 和潺潺的流水声,闻见了空气中酝酿 的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早 晚变化不同的四季景色。这种感觉是 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只有你真正地全 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你才会有幸感 受到那仙境般的美景。 (曹一枫)
醉翁亭记 演示文稿
课文总结: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 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 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坐着的政治理 想和寄情山水、排遣贬谪之后忧愁的复杂感情。
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材料一:原意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 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材料二:出处 《孟子· 梁惠王下· 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 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 乐也。” 材料三:示例 人人都到五凤楼前,端门之下,插金花,赏御酒,国家~。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戒指儿记》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 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 孟 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 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 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 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 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丰满 的羽毛。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 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 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 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 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 什么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 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大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 自享受快乐吗?”
材料四: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 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庶民攻⑶之,不 日⑷成之。经史勿亟⑸,庶民子来⑹。王在灵囿⑺,幽鹿 攸伏⑻。幽鹿濯濯⑼,白鸟鹤鹤⑽。王在灵沼⑾,於轫⑿ 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 ‘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 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⒀曰:‘时日害丧⒁?予 及女⒂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 哉?”
醉翁亭记定稿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问题导学: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2﹑ 找出文中含有“乐”的句子,看看作者 写了哪几种乐? 3 ﹑怎样理解这几种乐?
1
课文那些地方写了“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他的“醉”与“乐”是统一 的:“醉”是表象,“乐”是实 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 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பைடு நூலகம் 我眼中的欧阳修:
1﹑其被贬滁州,借山水之乐,饮酒之欢,排解心中 郁闷。 2﹑其虽被贬,但并不沉沦消极,而能与民同乐,实 为胸襟豁达之人。 3﹑其虽被贬,但却把滁州治理得“政通人和”,万 民欢乐,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 4﹑其乐民之乐,表现出为政者以民为本的崇高从政 理念。 5﹑其文言词整齐,意趣优美,读之如饮酿泉甘露, 令人陶醉。不愧为文章大家。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 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 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 情怀。
达标检测
A、环滁皆山也(环绕)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C、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泉香而酒洌(凉,冷) D、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树林阴翳(遮盖)
一、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二、下列各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 系的一项是 ( )
醉翁亭记示文稿
18.下列词语中“陈”字与“杂然而前 陈者”的“陈”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 A、推陈出新 B、陈述利害 C、陈设家具 D、打破陈规
24.“醉翁之言不在酒”已衍化成成语, 此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人的心思不在喝酒 上,而在欣赏山水景色上,作为成语 的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25.文中10次出现“乐”字如何理解 作者“乐”的心理? 作者充分而鲜明地写出了 欣赏山水之乐、与民同乐、自得其乐的 心奋情绪,,既表现了守滁洲的政绩也 隐含表现了被贬的抑郁的心情)
欧 阳 修
学习目标
• 了解作者欧阳修、及本文背景简介 • 朗读课文,扫清本文生字词 • 结合文中注释,翻译前两个自然段
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 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 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他虽被贬, 却能以积极的心态当好他的地方 官,为百姓做事。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
记述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是,为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 章表达这种快乐的人,是太守啊。太守 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不久,太阳落山了,(只见)人影 散乱,那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 林茂密成阴(逐渐阴暗),鸟到处鸣叫, 那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啊。然而 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 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 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 为快乐。酣醉了能和人们一起快乐,酒 醒后(又)能用文章叙述这些事情的, 那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人欧阳 修啊。
解词: 香花(花) 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_ 朝而往,暮而归 暮:______________ 傍晚(黄昏、晚上) 下棋 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_ 离开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_________________ 就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辄:_________ 云归而岩穴暝 归:_________ 聚拢 背 至于负者歌于滁 负: _________ 杂然而前陈者 陈: _________ 摆开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04
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作者在描绘自然景色和游 乐活动时,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让人感受到自 然之美和生活之乐。
03
《醉翁亭记》的创作手法与技 巧
叙事手法
叙事线索
文章以醉翁亭的游览为线索,串 联起整个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
紧凑,层次分明。
叙事角度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以 自己的视角展开叙述,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丰乐亭记》
欧阳修的另一篇游记,与《醉翁亭记》风格相似 ,可作拓展阅读。
《赤壁赋》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文风与欧阳修相近,可对 比阅读。
《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名篇,以岳阳楼为背景,展现出不同的 情感和思考。
深入思考的问题
醉翁亭记中,作者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 考?
醉翁亭记的语言风格 和艺术手法有哪些特 点?
教学价值
《醉翁亭记》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可以帮助学 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醉翁亭记》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的方式,如诵读、讲解、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践应用
《醉翁亭记》的教学应注重实践应用,引导学生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文化 素养和人文精神。
介绍《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 传统和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培养
通过学习《醉翁亭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 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跨时代对话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醉翁亭记》中的思想精髓与现代社会相结 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换。
06
《醉翁亭记》的拓展与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
醉翁亭记 整理稿
酒也。
作动词解
研讨课文
学习叙事抒情:
4、作者为何要介绍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为了引出 “醉翁”二字。 5、作者为何要自号“醉翁”?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作者“醉”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经历,你 认为他还有没说出来的原因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还有政治理想不能施展的苦闷。
7、你能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体会 出作者的深意吗。 作者政治理想不得施展,通过寄情于山水来排 遣内心的苦闷,又借助于酒来催化这种陶醉,同 时也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不服。 8、你觉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两句在全文中 起何作用? 是全文的核心,是理解文章的钥匙,就是要理 解“ 醉翁”酒外之意。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 (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yì )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 )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找出来, 并说说它们的引申义。
前呼后应: 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 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 热闹场面。
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 ( 与 情 太守醉: 想 显示作者治理滁州政绩显著 民 景 (滁人游) 同 交 (乐) 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乐 融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顺叙法
文章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清晰地叙述了醉翁亭的由 来和作者的游历经过,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始末 。
倒叙法
文章在描述作者身份时,采用了倒叙法,先提到了作者的 官职和别号,然后才引出他的作品《醉翁亭记》,这样的 叙事方式增加了读者的期待感。
插叙法
在描述醉翁亭的环境时,文章插入了作者游历过程中的一 些趣事和见闻,使叙事更加丰富有趣。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背景介绍 • 文本解读 • 人物形象 • 艺术手法 • 文化内涵 • 教学建议与评价
01
背景介绍
作介绍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 学家、政治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强调文风改革,反 对华靡文风
曾历任翰林学士、枢 密副使、参知政事等 职位
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结词
通过对士大夫生活情趣的描写,展示了其精神世界的追求与 寄托。
详细描述
《醉翁亭记》通过对士大夫生活情趣的描写,如宴饮、品茗 、弈棋等,展示了他们追求心灵寄托和情感交流的精神世界 。这些情趣反映了士大夫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 的丰富。
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总结词
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文本的主 题、写作特点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
学生活动设计建议
角色扮演
01
让学生扮演《醉翁亭记》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文
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演示文稿醉翁亭记精美完整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 而他的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叫“醉 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 之中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 托在酒上。
简介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 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 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 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 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 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 《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 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的由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
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
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
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请概括第三段大意
第三段:滁州人游山之乐和太守 宴游之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四处散开,宾客们跟着太守 一起返回。树林里渐渐阴暗了,鸟儿到处鸣叫, 这是游人离去,鸟儿欢乐。但是鸟儿只懂得山林 的乐趣,却不懂得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 太守游玩的欢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 作为自己的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 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醉翁亭记课件(定稿)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意动用法,以…为乐 快乐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 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记述 用 是 太守是谁?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 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庐陵欧阳修也。 是庐陵人欧阳修。
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 酒味香;
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这就是太守 的酒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 尽情地喝酒 投壶 动词,下棋 酒杯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 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也。苍颜白发,颓然乎 站起坐下,大声喧哗的, 是各位宾客在尽情地欢 乐。 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 苍老的容颜, 花白的头发,
琅琊山风景区
酿泉
深秀湖
《醉翁亭记》碑刻 (苏轼草书)
《醉翁亭记》碑刻
读一读 滁( chú ) 潺潺( chán
ng ) 暝( mí
壑( hè )
) 琅琊( láng yá) 晦( huì)
辄 ( zhé ) 颓然( tuí ) 阴翳( yì ) 霏( fēi )
山肴(yá )野蔌(sù) o 觥筹( gōng chóu )
酒洌( liè )
伛偻( yŭ lǚ )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的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 和山谷格外美丽,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 又 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环绕。 代词,指滁州城的 山谷 格外,特别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幽深秀丽 沿山而行 流水声
醉翁亭记译文定稿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环绕代词,指滁州众;各山谷尤其,特别。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幽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茂盛的样子。
幽深秀丽。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在山上(沿着山路)在琅琊山上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环,曲折环绕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指亭四角飞檐翘起。
居高下望山势回环,路也随着转弯。
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命名称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就所以取别号太守和客人在这里饮酒,他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情趣。
领会寄托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归:回,这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像那……云雾之气。
聚拢山谷昏暗。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云气聚拢山间,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昏暗,阴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是山间早晚的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泛指花卉。
开放好的树木。
这里有滋长的意思(春天)野花开放发出清幽的香味,(夏天)美树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季节(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乐趣穷尽早晨进山,傍晚回去,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醉翁亭记》(优秀模板14套)
《醉翁亭记》(优秀模板14套)《醉翁亭记》1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音。
二、学法引导本文的语言代美,适于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调、语调,再现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主旨的理解,要通过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情感脉络来完成。
三、重心、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l.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化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这一学习重心,主要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是学习的难点,教师作适当分析后领会。
3.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为何不是他消沉堕落的表现,而是他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的体现?这一疑点需要教师联系作者写作背景,作此补充介绍,分析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自学文章,读懂文意。
2.教师介绍“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们在表达语调,情感方面的几种情形,指导诵读,体会意境。
3.教师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语言,感悟优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二)整体感知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打印稿
《醉翁亭记》新授课导学案一、学——目标自学、预习独学背景资料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dí)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zhé)。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yè)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zhuàn)的(《新五代史》《新唐书》),他称得上是饱学之士,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写作背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是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
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滁州偏僻、穷困,而作者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滁州人民乐于山野之间。
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而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
欧阳定稿
末后:后来最后。
环滁皆山也:围绕滁州的都是山。环,
围绕。皆,都。
句子解析
“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
翻译:欧阳修的文章也都是修改到最美 妙的成度。
解析:这一句是全文的总括句。概括欧 阳修对文章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一 个“妙”字,体现了修改的必要和好处。
段落解析
“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 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 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阅读训练方法之人物欧阳修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谥(shì)号文忠,世称欧阳文 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 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 韩愈、柳宗元、(宋朝)王 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 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 家”。
欧 阳 定 稿
全文概述
本文讲述了有人买到宋代著名文学 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手稿,看 到欧阳修将“滁州四面有山”等内容 由数十字修改到“环滁皆山也”五个 字的故事,说明文章不断修改的重要 性。只有多次修改、锤炼、推敲,才 能形成一篇好的文章。
课后感悟
“写的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 的地方的本领。”古往今来,有许多如贾 岛、王安石、欧阳修等在我国文学史上有 着重要地位的人,都具有这种本领。也正 是因为这种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工 夫,才使他们写出了传世美文,使我们中 华民族拥有了灿烂的文化。年少的我们, 要继承古人这种炼字精神,使我们的中华 民族更加灿烂辉煌!
曾经陪伴我六年的——我的小学班主任。 2.由于这次(的)考试的失利,我有些不敢去面对她。 刚刚扭头想逃走,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声音很熟悉,突然 有些不忍离开,扭头——果然是她。“过来过来,老师看 看。”她笑着冲我招了招手,“呀,都长这么高了!”我 扯了扯嘴角,生怕老师提起考试的事儿,一心只想着找个 借口离开。“这次考得怎么样?”怕的,还是来了。我尴 尬的笑笑,低下头久久没有回答。老师似乎(似乎)很了 解我,放开我的手,轻轻笑着说:“去吧,先和同学们玩 去吧!”我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便快步走开,下楼去
醉翁亭记_精品文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兴趣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乐趣。 得:领略. 寓:寄托。
游赏山水的乐趣,领略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 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 方,是琅玡山 .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 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 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 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亭子题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 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 喝了一点儿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 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 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 中。
醉能同其乐
第四自然段共写了三种欢乐其含义是:
1、禽鸟之乐 (自然的乐趣) 2、游人之乐 (跟随 太守游玩的乐趣) 3、太守之乐(与民同乐)
2.这篇课文以醉翁亭为描写对象,通篇围绕“醉翁 之乐”叙写,请简要概括依次写了醉翁的哪些乐 趣。 依次写了山水之乐、滁人游山之乐、醉翁的宴饮之 乐,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在写法上 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托物言 志。
作者简介
作者:欧阳修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 士”。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
写作背景:
野花开放,飘散着清幽的芳香,美好的树木枝叶茂 盛,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
《醉翁亭记》定稿
东庐中学八年级(下)语文师生讲学稿课题:28、醉翁亭记课型:讲读执笔:甘玉香审核:邹士琴薛琳时间:2009-5-5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句的含义。
2、抓住“文眼”,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3、感受“古仁人”的济世情怀和宽厚仁爱之心,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抓住“文眼”,感受作者情怀。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hè()水声chán()chán() zhé()醉伛.()偻.()觥.()筹.()岩穴暝.()野蔌.()阴yÌ()林fēi()2、借助工具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欧阳修的资料写在下面。
3、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蔚然..:名.之者谁..:翼然得.之心:寓.之酒:暝.:野芳.:伛偻..:野蔌.前陈.:阴翳.:太守谓.谁:4、试翻译下列语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字、词、句写在下面。
二、课堂学习1、检查预习。
2、疏通文意,质疑问难。
3、研读赏析。
(1)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写滁人与太守“乐”有何关系?4、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屡遭嫉恨,被贬官滁州。
《醉翁亭记》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成稿.pptx
• 2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酣:尽兴地喝酒 •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 24、射者中,弈者胜 • 弈:下棋 •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 2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 觥:酒杯; • 筹:酒筹 •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这种写法既交代周围的环境,又使得景物具有了层次感。
第39页/共54页
作业:
1、背诵课文。 2、总结所学知识点。
第40页/共54页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吾谁与归
• 太守自谓也 • 太守谓谁
聚集 回家 归依
称谓,起别号,动词 为,是,判断动词
第41页/共54页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 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 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 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 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 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第5页/共54页
听课文录音
第6页/共54页
滁 chú
伛偻 yǔlǚ
读 壑 hè
蔚 wèi
准 琅 láng
佝偻 携 清洌
gōulóu xié liè
字 潺 chán
酿 niàng
音 辄 zhé
凛冽 liè 山肴 yáo 野蔌 sù
暝 míng
觥 gōng
晦 huì 翳 第7页/共54页
yì
• 1、环滁皆山也 • (环:环绕) •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壑:山谷) •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蔚然:茂盛的样子) •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有没有感受到 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 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 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 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 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 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3.思考: (1)概括第2段段意。 写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 (2)第2段可分三层。 早晚 第一层写山间 的景色, 第二层写山间 四季 的景色, 第三层写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这三 分 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而 总 。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早: 日出而林霏开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 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 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 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 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 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如此其乐融融的浓情美景,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了百姓生活的和乐,这应该归功于谁?(太守治邦 有成)太守到底是谁?从文中迅速找出。
5、
(最后一段:庐陵欧阳修也)
6、太守宴醉与之有联系吗?
太守作为一个地方官与人民在一起,能 感到乐甚至都醉了。我们现在可以体会
到太守的另一乐是 与 民 同 乐.
7.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 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4段:写宴会散,尽兴而归。
分 析 最 后 一 段 的 作 用?
这段用禽鸟之乐衬游人 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 太守之乐,正面点明太 守乐万物之所乐,进一 步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 的思想。
描写 • 3、本段写日暮醉归
禽鸟之乐
叙事
融入抒情议 论,托出全 文主旨
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略)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与民 同乐
晚: 云归而岩穴暝
(3)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野芳发而幽香 春: , 佳木秀而繁阴 夏: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 , 。
(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 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 大白。 此句多为后人延用。苏轼的 《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 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
美好的 早晨 香花 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茂盛 浓郁的 高爽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傍晚 四季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尽
背着东西的人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应答
翁 去 八 百 年 , 醉 乡 犹 在
欧阳修
山 行 六 七 里 , 亭 影 不 孤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掌握本课中的难解字词。
2、体会古人“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和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从“乐”和“醉”中所抒发 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画荻(dĺ)教子
本文都写了谁的“乐”? 禽鸟乐、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
负者歌于途…… 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
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
第三段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 吗?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这 “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民同乐”的主 旨。
《醉翁亭记》写作思路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 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 (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 —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 (“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写 作 背 景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 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 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 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 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 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 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 “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 千古的美文。
建造 命名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就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称号 称为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情趣
于,介词
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寄托
雾气 散开 像那 就,表顺承 山谷
昏暗 阴暗
若 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 地方。
5、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 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 语,叫什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此段中还有一个成语,请你找 出来。
峰回路转;
7、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 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习第二段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听录音读准字音
林壑尤美
晦明变化 翼然 阴翳 弈者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颓然
宴酣
滁
chú
伛偻
yǔlǚ
壑
hè
wèi láng chán niàng zhé mí ng huì
佝偻
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
gōulóu
xié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
读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 的联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 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 “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 “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 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 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 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 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 文学家、 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 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 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 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 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 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 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 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5)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 说说它的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 扬顿挫,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
学习第三段
1.第三段的段意是什么?
写滁人的游乐和 太守的宴饮。
1\这一段中包含几层意思?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人的活动: ——滁州人的欢 乐图
3、这段有一个名句,请将它找出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命 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翁之意不在酒]
1、出处:欧阳修《醉翁亭记》
2、原意: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 3、现在的常用义:形容人别有意图, 言在此而意在彼。
4、想一下, “醉翁之意不在酒” , 用它造个句子。
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开篇点题,由“醉翁亭”引出“乐” 这一全文主线。
1段:总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和它的得名原由。(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醉翁亭因何得名?
• 2、太守为何饮少辄醉?是真的醉酒了吗?
1、①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蔚然而深秀)→酿泉(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醉翁亭(翼然) ②得名缘由:太守自谓(饮少辄醉,年又最 高,自号醉翁)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反衬
禽鸟之乐 山林
宾客之乐 游玩
反衬
太守之乐
表现作者复杂感情?
人知从……太守之乐其乐也
既知禽鸟之乐,又 乐众人之乐;既能 同醉,又能自醒。
与民同乐
的民本思想
学习第四段 1、读第四段回答:
(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 已而 , 表示 不久 ,接着写出了 日暮醉归 的情景,又写了飞鸟尽得山林 之乐。 (2)文章用了几个句子反衬太守之Leabharlann ,这 几句是准字 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
环绕 全、都 幽深秀丽 树林 山谷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
茂盛的样子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回环,曲折环绕 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