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PPP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管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7期日本PPP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闫竹赵伟欣陈志敏摘要:PPP模式被引入日本以来,发展十分迅猛,显著提高了日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这与日本政府发挥的 重要作用密不可分。
日本政府的良好做法主要包括:出台推进PPP的专门法律、成立推进PPP的专门机构、统一对PPP的理念认知、创新PPP融资支持模式等。
当前,我国PPP发展面临诸多阻碍,包括法规政策环境不健全、缺乏推进PPP的协 调机构、对PPP认识不清、缺乏对PPP项目的融资支持等。
日本政府的经验,为PPP在我国的顺利推进带来诸多启示。
关键词:P P;日本;政府作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 u b lic P r iv a te P a rtn e rsh ip s, PPP,或称公私合营模式冤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特许 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 而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公共服 务需求却由于新型城镇化和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而不断 增加。
在此背景下,PPP被寄予了释放投资潜力,缓解地 方政府债务压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期望。
但是我 国在大力发展PPP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瓶颈和障碍,本文试图以日本推进PPP的经验为镜鉴,探索我国P P P 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尧日本PPP模式的基本情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 响,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利用民间活力”的重要意义,鼓 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投资设立法人(即“第三部 门”),吸引私营部门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由于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联合管理层工作的低效率以及项目 选择缺乏经济可行性(T a k a m a sa &M iki,2003),大量“第 三部门”出现财务困境,甚至走向破产。
为应对20世纪80 年代末泡沫经济破裂后的通缩局面,日本加大了公共设 施投资建设,但这些投资主要靠政府赤字提供支持,结果 导致日本的政府债务率持续攀升。
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和对当前我国的启示
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和对当前我国的启示作者:宋文鲁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第04期摘要:当前,为实现“保增长”的经济工作目标,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为走出经济发展困境,也曾经推出过大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但收效甚微。
文章分析了日本财政刺激政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政政策;日本教训;启示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为走出困境,日本政府用尽浑身解数,推出了大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但是直到目前日本经济仍无起色。
吸取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情况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经济陷于停滞的10年,其间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其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自1992年以来,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仅0.9%,其中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1995、1996两年虽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为-0.6%,1999和2000年分别增长了1.4%和0.9%。
二是通货紧缩逐步严重,1992-2001年6月,日本消费物价指数仅上涨了2.9%,年均上涨率只有0.3%,1999年后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1999和2000年度CPI都是-0.5%。
三是内需萎靡不振,当时日本住宅投资的增长速度由1990年的4.8%降到1997年的-15.7%,直至1999年才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迹象,同时,日本私人设备投资和库存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更为明显。
四是出口形势严峻,日本出口形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仅2.3%,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6.1%。
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对于始终以间接金融发展为主线的日本来说,资本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为特殊的轨迹和脉络。
债券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债券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其自有的特点,如资产担保证券市场发展不充分、证券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突出、证券市场的监管实施的是统一监管的模式,但显现出分业监管的特征以及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等。
这些特征导致了日本债券市场发展不均衡、日本债券市场缺乏多层次的投资者等诸多的弊端。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目本债券市场的发展。
而这些改革的措施同时也是中国债券市场急需借鉴和学习的。
(中经评论·北京)日本债券市场的突出发展是日本资本市场中的一大特色。
日本资本市场是以债券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截至2006年底,日本债券市场规模约为其股票市场规模的179%,其发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表面的发达隐含着的却是一个发展并不完善的债券市场,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
例如,债券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丰富筹资主体的筹资渠道,另一方面,规模过大也会造成债务压力巨大的扭曲局面。
对日本债券市场发展的研究与借鉴,对于债券市场并不发达的中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有利于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一、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征(一)日本债券市场发展的历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日本特有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债券市场扮演着更为突出的角色。
日本债券市场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为了兴办民族工业,政府开始发行公债。
但“二战”之后,公债市场萎缩,随后在1947年日本严格规定除特殊情况并经国库批准外,不准将公债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
直到1964年,当时日本税收不足,财政赤字出现并扩大,为了充实资金,先后发行了公债和建设债券。
随后,日本政府又发行了秩实录公债和金实录公债等。
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田贵贤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F81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日本财政制度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借鉴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财税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日本财政制度启示日本财政制度基本内容日本财政制度,包括财政立法制度、财政法律框架、财务省职责及内部机构、预算制度、国库制度等几方面的内容,要点如下:日本建立了涵盖财政、预算、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税管理领域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完备的财税法律体系;日本财务省肩负着确保财政健全,实现公平合理的课税、合理运营海关业务、对国库进行管理、维持对货币的信赖以及确保外汇稳定的职责;日本凭借宪法第七章“财政”的规定,以及财政法、会计法和财务省颁布的预算、决算、会计令等规定,日本建立了完善的预算法律制度;日本中央和地方实行不同的国库管理体制:中央实行委托国库制,即委托日本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地方实行银行制,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存入商业银行特定账户进行管理;财政投融资,就是以金融信贷方式运用财政性资金。
日本是一个成功运用财政投融资制度,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国家;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确保了地方政府在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广泛权力。
日本经济及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日本已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
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企业成本增加。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供应日趋紧缺,并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研究、技术等重要的人力资源减少,企业的劳动成本提高;储蓄率下降。
随着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日趋减少,储蓄率也呈现下滑趋势,影响了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使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降低,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使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
(二)债务负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分配体制僵化,调控能力降低。
日本财政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财政” 一般指 国家 财政 , 国家 为了维 持其存在和实 是 现其 职能 的需要 ,参 与社会 产品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 由于财政分配 的主体 、手段 和 目的等都是以 国家为转移 , 服从 于国家的意志 , 因此 , 在财政 分配关系中 , 就不 能不体
3利用 “ . 财政投资贷款” 简称“ ( 财投 ”加强财政职能 )
“ 财投 ” 制度是 日本财政管理制度颇具 特色的一部分 , 系政府通过 国家信 用制度积聚 民间各种 闲散 资金 , 然后再
按照国家政 策 目的开展投资信贷活动 。而且 , 日本政府还
通过 对“ 财投 ” 资金的增 减来调节经济运行 , 从而对财政职
转移 给地方 的。它 不仅 能调节 中央和地方之 间的财 源 , 也
一
、
( ) 一 日本 的 财 政 制 度概 述
根据 目前 日本 的财政 制度 , 预算 由政府编 制 , 然后 向 国会提出 , 在获得 国会批 准后 付诸 实施 。广大的 国民则通 过 国会对预算 的审议 , 与对 政府行为的控制 。 日本 的预 参
税、 飞机燃料让与税 、 别吨位让 与税 和消 费让 与税六种 。 特
成。预算 的具体编制由大藏省负责进行 。预算方案 由大藏
大臣正式 向内阁会议提 出 , 内阁会议决定 以后作 为政 府预
算案向国会提 出。 预算获得批准 以后 , 就进 入执行 阶段 。 政 府各部 门机关 的负责人必 须制定 出预算期 内支付计划 的 日程表 , 并获得大藏大 臣的批准 。 在预算管理上 , 各级政府 负责管理本级预算 ,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 的预算管理 主要 是通过编制《 地方 财政计划》 对地 方财政运 营进行 引导 。 具
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及启示。
在背景介绍中,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资金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
研究意义在于总结两国市政债发行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研究目的是探讨市政债发行对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
接着分别介绍了美国和日本市政债发行的经验,重点在于其资金运用和监管机制。
探讨了城市化建设与市政债发行的关系,强调了市政债券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美日市政债发行的启示,提出了风险和挑战,并给出了借鉴启示和展望未来的建议,同时讨论了政府应对措施,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市政债、美国、日本、融资、经验、启示、风险、挑战、借鉴、展望未来、政府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市政债券是城市政府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而发行的债券工具,是城市财政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政债券发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市政债券发行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日市政债券发行经验的研究,探讨城市化建设与市政债券发行的关系,分析美日市政债券发行的启示,并对未来我国市政债券发行提出政府应对措施,以促进城市化建设的融资模式创新和财政管理水平提升。
1.2 研究意义通过分析美日市政债发行的经验,可以发现两国在城市化建设融资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美日市政债发行与城市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市政债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探讨城市化建设融资机制提供参考。
分析美日市政债发行的启示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可以为其他国家在城市化建设融资方面提供经验教训,促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
研究美日发行市政债为城市化建设融资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日本财政制度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借鉴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财税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日本财政制度启示日本财政制度基本内容日本财政制度,包括财政立法制度、财政法律框架、财务省职责及内部机构、预算制度、国库制度等几方面的内容,要点如下:日本建立了涵盖财政、预算、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税管理领域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完备的财税法律体系;日本财务省肩负着确保财政健全,实现公平合理的课税、合理运营海关业务、对国库进行管理、维持对货币的信赖以及确保外汇稳定的职责;日本凭借宪法第七章“财政”的规定,以及财政法、会计法和财务省颁布的预算、决算、会计令等规定,日本建立了完善的预算法律制度;日本中央和地方实行不同的国库管理体制:中央实行委托国库制,即委托日本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地方实行银行制,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存入商业银行特定账户进行管理;财政投融资,就是以金融信贷方式运用财政性资金。
日本是一个成功运用财政投融资制度,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国家;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确保了地方政府在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广泛权力。
日本经济及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日本已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
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企业成本增加。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供应日趋紧缺,并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研究、技术等重要的人力资源减少,企业的劳动成本提高;储蓄率下降。
随着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日趋减少,储蓄率也呈现下滑趋势,影响了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使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降低,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使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
(二)债务负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分配体制僵化,调控能力降低。
巨额债务使财政不得不通过增税、减少公共投资规模来增加收入,同时,巨额债务也使得预算支出中的利息支出数额巨大,造成了财政分配体制的僵化;收入不公平的扩大。
美、日地方债发行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我 国 的 《预 算 法 》 中规 定 地 方 各 级 政 府 预 算 按 照
量 人 为 出 、收 支 平 衡 的原 则 编 制 ,不 列 赤 字 。 除 法 律
和 国务 院 文 件 另 有 规 定 外 ,地 方 政 府 不 得 发行 地 方 政 府 债 券 。 但 目前 ,地 方 政 府 举 债 已成 事 实 ,并 且 为 了 避 开 法 律 的 限制 , 出现 了 许 多 名 为 企 业 债 、实 为 政 府
无 法 平 衡 好 财 权 与 事 权 的关 系 。究 其 原 因 ,一 方 面 中
然 而 , 目前 中 国 拟 推 广 的地 方 自主 发 债 方 式 存 在 着 诸
多 问题 ,比 如 资 金 使 用 比较 模 糊 、 中央 对 地 方 债 务 的
担保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 监管机制不严格等 , 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 国外 地 方 债 发 行 的 历 史 悠 久 ,部 分 国家 经 过 不 断 探 索 , 目前 已 形 成 比 较 健 全 成 熟 的地 方 债 发 债 体 系 ,
式, 解 决 地 方 财 务 透 明 度低 及举 债 不 规 范 等 诸 多 痼 疾 。
财 政 体 制 ,根 据 中央 政 府 和地 方 政 府 的 事 权 确 定 其 相
应 的财 权 。 在 实 际 的实 施 过 程 中 , 由于 政 府 的事 权 层
层 下 放 ,而 财 权 则 被 上 级 政 府 控 制 ,呈 现 倒 金 字 塔 结 构 。在 这 种 扭 曲 的 体 制 下 ,地 方 政 府 处 于 两 难 境 地 ,
( 一 )我 国地 方债 发 行 制 度 的 演 变 。 2 0 1 1年 1 1月 1 6日 ,总 额 为 7 1亿 元 的上 海 地 方 政 府 债 开 始 正 式 发 行 。一 周 之 后 ,广 东 、浙 江 也 分 别
应用文-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关系对我国的启示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日本的财政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与国民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共事业,但是二者在税出和税入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工。
日本财政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大部分权利指导并监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拥有独立主体的地位和职权。
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事权和财权两方面:第一,事权的划分。
事权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担建设对象的不同,地方政府需服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而中央政府只负责大的方面。
明显地,地方政府需要做的要比中央政府琐碎繁多,事权相对较大。
第二,财权的划分。
财权主要体现在方面,中央政府主要征收国税,地方政府征收地方税,由于征收税源的不同结果导致日本的国税税收远远高于地方税收入,地方政府财权相对较小。
虽然中央政府又以地方交付税等形式向地方进行了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源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多问题。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问题1、地方事权大财权小,严重影响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税收有限,筹措区域开发资金发行大量地方债,在振兴地方经济的同时大量的地方债越滚越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填补,也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
即使有中央的拨款,但是仍无法弥补建设资金的需要以及庞大的地方债的空缺,致使地方财政赤字持续加剧。
地方事权大财权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负面效应。
中央主要以地方交付税和国库支出金的形式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这虽然有利于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也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但是也给地方带来了许多负面现象。
一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削弱了地方政府为增加税收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
中央的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的后备,严重影响地方政府开发新的税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效率。
二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养成了地方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政府的惰性,一些地方政府仅依附于这部分资金,致使地方经济毫无生气。
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创新税源的最终 目的还 是增加税收 ,虽然 日本政府 已经提高 了消费 税, 但是对于庞大的财政赤 字来说不过尔尔 ,所以开发 新的可持续 的税 源具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无论 中央还是地方对于开发项 目投资应进行 客 观实际的评估 ,不应只注重眼前带来的利益 ,而且强调 其可持续可循 环 发展 , 这样不仅可以是税 收可持续 ,也会提高经济的效 益。 四、对我圜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启示 1 、严格界定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 与财权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应该相互平衡 ,使其在拥 有一定事权 的基 础上相应 的可 以行使一定的财权 。且财政支出的划分应以事权 的划 分为 基础 , 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从 日 本 的经验看 ,事权划分是个逐 步完善 的过程 , 不可能一步到位 ,所以我国应在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央相对优势 的前提 下明 确划分中央与地方 的财源。财源划分 的重点是划分税源 ,合理 的税 源划 分既能鼓舞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又能促进经济 的快速发展 。所 以说 处理中 央和地方关 系的关键在于事权与财权 的合理划分 。 2 、合理增加 中央财政收入 从税种 方面看 ,我 国分为 四大类仅有 2 8 个税 种 ,远远 少于 日本的 税种 , 从 而税收收入上升的空间非常大 。合理 的增设税 收,增 加中央财 政收入 ,一方面可 以满足 中央 自身的需要 以及对地方 的转移 支付 ,另一 方面可以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从 日 本 的经验来看 ,中央财政收入 般 占到总收入 的百分之六七十 ,这样对 于不论是地方调节分 配的需要 还是宏观经济的需要都是非常有利的。
3 、创 新 税 源
2 、 中央 对 地 方 转 移 支付 的 负 面效 应 。
中央主要 以地方交付税 和 国库支 出金的形式 向地方进行转 移支付 , 这虽然有利于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 ,也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 的控制 ,但是也给地方带来 了许 多负面现象。一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削弱 了地方政府为增加税收积极发展 区域经济的积极性。中央的转移支付作 为地方政府 的后备 ,严重影响地方政府开发新的税源的积极性 ,从而影 响区域经济 的创新和发展效率 。二是 中央的转移支付养 成了地方政府 的 惰性 ,一些地方政府仅依 附于这部分资金 ,致使地方经济毫无生气 。 三、日本 中央与地方财政 改革建议 我 国的财政体制经历 了三次 改革之后 , 自 1 9 9 4年 开始实行 中央集 权 与分税制相结合的财政体制 ,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我 国的 财政税收主要分为 中央税 、 地方税和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近几年 由于经 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税收 收入 的增加 ,尤其 是 2 0 1 2 年 税收总 额突破 十 万亿 ,从财政部 2 0 1 3 年1 月2 2日 年发布 的数据可以看到 , 2 0 1 2 年1 至 1 2 月累计 ,我国公共财政收人 1 1 7 2 1 0亿元 ,比上年增 长 1 2 . 8 % 。其 中 中央财政收入 5 6 1 3 3 亿元 ,比上 年增 长 9 . 4 % ;地方 财政 收入 ( 本级 ) 6 1 0 7 7亿元 ,比上年增长 1 6 . 2 %。在支 出方 面也 是不断增加 。中央财政 支 出6 4 1 4 8 亿元 ,其中 ,中央本 级支出 1 8 7 6 5 亿元 ,比上年增加2 2 5 1 亿 元 ,增长 1 3 . 6 %; 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4 5 3 8 3 亿元 ,比上年增加 5 4 6 2亿元 , 增长1 3 . 7 %。地方财政 用地方 本级收入 、中央税 收返还 和 转移支付资金等安排 的支 出 1 0 6 9 4 7 亿元 ,比上年 增加 1 4 2 1 4亿元 , 增 长1 5 . 3 %。由此 可见 ,我 国的财政状况还是不错 的,但是财政税收的规 范性和可持续性还要加 以考量 。就此情况在对 日本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 政 的分析 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 1 、强化地方交付 税和 国库 支出金等转移支付的作用 日本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的财政体制决定了地方事权大财权小 ,地方 交付税和国库支出金 的转移支付是为缓和这一弊端 , 一 方面为避免转移 支付的不足致使 落后地 区经费不足 ,从而呈现区域发 展不平衡 ,拉大贫
日本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不受欢迎 的地方政府发行 的债券要低。
( 三 )私人部 门资金 1 . 公开发行债券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地 方公债 ; 日 本
一
、
引言
( 一 )财政资金
到 了地方政府总融资规模的 3 2 . 1 %。
自 从 1 9 9 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 ,因财权
的上移 和事权 的下移 ,地方政府 在进行城 市 化建 没过程 中资金 不足的压力越来 越大 ,地
财 政资金 主要是 指 中央政 府所 发行 的
F I L P( F i s c l a I n v e s t me n t a n d L o a n P r o g r a m) 债
四 、日本地 方债 的监 管
1 3本 的地方 债务 的监管 是一种 行政 控
券筹集 的资金 ,中央用这些在市场上筹集的
制 的模式 。中央政府 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 ,控制范围涉及债 务规模 、发 行方式 、中央财政拨款等 ,既包括事前审批 也包括事后 的监管 。中央政 府往往会陷入地 方政 府的微 观决策 , 而且 中央政府对地方债 务 的审批也 使 中央政府成 为地 方政府 的隐 性 担保人 , 中央政府很难在地方政府遭遇紧 急违约情况时 , 拒绝为其提供财政援助。 1 3 本地 方政府 的发 债规模是 由中央政府 牢牢 控制的。虽然在财政改革之后 , 地 方政府有 未经批准独 自发债的权 利 , 但是中央政府通
方公债可 以是协商通过 的获准发行 ,也可以 是协商通不过 的非 获准发行 。这两类债券有 着很大的不 同,或准发行 的地方债 的融资财
Mu n i c i p l a i t i e s ,简称 J F M)
国外储蓄国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储蓄国债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储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涌现出了各种投资理财产品。
而在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中,国债一直是许多人首选的储蓄方式之一。
国债是政府发行的一种借款工具,通过购买国债,投资者可以获得政府支付的固定利息,并在国债到期时取得本金回收。
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国债是一种安全且收益稳定的理财方式,因此在中国储蓄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然而,国债的管理与发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措施,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推进国债管理和储蓄事业。
下面,将以美国、日本为例,探讨其国债管理经验的启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国债管理经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国债发行和管理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国债管理处作为美国政府的储蓄债券管理机构,其成功的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市场美国是一个极为成熟的债券市场,其在发行和交易方面具有严格的规则和标准。
美国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在公开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确保债券发行的公正、透明。
并且,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债券交易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经纪商等途径买卖政府债券。
而政府债券的市场价格也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遵循市场化、自由化的原则。
这个过程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发行和交易市场的规范,推进公开市场发行政府债券,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同时,加强债券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开展丰富的债券宣传教育美国国债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视,政府在多种渠道上定期向投资者推介国债,如电视、广播、网络等。
此外,政府还根据年龄、收入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债券种类,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个性化推广。
在美国,公共电视台非常注重推广美国国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债券教育,向公众普及国债的知识和投资价值。
这个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宣传教育的另一条途径,我们要加强对国债知识和投资价值的普及,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债投资。
美_日两国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8卷第4期I 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2009.(8).4美、日两国地方政府债券 风险的防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靖培建【摘 要】作为中国发行的首期地方政府债券,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债券(一期)4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自此,备受关注的“地方债”正式“驶入”中国债券市场。
如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风险;风险防范【作者简介】靖培建(1972~),中共山东冠县县委党校教师 最近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允许地方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备受关注的地方债券正式问世。
财政部决定代理发行2009年新疆自治区政府债券(一期),3月30日开始发行,计划发行30亿元。
此后,其他获得发行份额的省份相信也会通过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券,计划2009年全国发行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
随着地方政府债的问世,地方债券的真正“去向”和使用监督值得关注。
一、美国、日本的经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都很发达,地方债已成为政府公债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其他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地方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美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等形式进行债务融资。
其中,市政债券是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最重要形式。
美国是发行地方公债较早的国家,也是地方债务规模较大的国家。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地方政府债务呈大幅度增长趋势。
债务规模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规模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比例。
对地方政府而言,地方市政机构承担的直接债务比例较低,因政府担保而形成的或有债务比例较高。
美国州与地方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按其用途可分为预付税款券、预付收入券、城市改造工程债券等。
浅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意义
浅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意义【摘要】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经验对中国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概述入手,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分析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可以学习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对比日本的经验,中国可以更好地调整货币政策,有效应对经济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经验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借鉴,启示,经济调控,重要性1. 引言1.1 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概述在20世纪的9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即所谓的“泡沫经济破裂”。
这场危机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
日本央行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日本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措施,以提振经济活力。
尽管当时部分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政策执行上存在不足,加之一些结构性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一直较为缓慢。
不过,这段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包括中国。
通过分析日本90年代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2. 正文2.1 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启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在90年代实施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显示了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衰退和促进增长方面的有效性。
日本的货币政策在发现通胀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日本国债制度设计利弊、债务r运行情况及对我国启示
日本国债制度设计利弊、债务r运行情况及对我国启示田远【摘要】本文梳理了日本国债情况和相关制度变迁,对日本国债的发行、偿还机制等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日本国债制度经过几十年来的改进与完善,在发行方式和管理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是在债务规模的控制框架上约束力则明显不足.同时,在分析日本国债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基础上,将其与把债务规模抑制在较低水平的美国、欧洲等国家的相关机制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中央政府在债务市场的地位、民粹主义压力、债务规模的控制以及增强政府财力空间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国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地方财政研究》【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10页(P103-112)【关键词】日本财政;国债;60年规则;民粹主义【作者】田远【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3发行公债是日本年度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撑。
由于国债余额持续增长,为尽可能地缓解支付利息费用带来的压力,日本政府逐渐开始倾向于低利率短期限的发行方式。
由于老龄化问题加剧、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用高昂等原因,政府支出不断增长,日本政府虽然努力控制、缩减财政支出规模,但收效甚微。
由于日本国债运行情况和相关机制问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聚焦与研究。
其相关制度管理的得失,也很值得我国加以借鉴。
(一)日本政府债务制度与余额的变迁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有过类似国债的政府筹集资金模式,但是当时的日本处于幕府时代,还无法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
而没有国家的概念,则不存在国债这一说法。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并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军费。
在中日甲午战争获取清政府巨额赔款后,日本建立起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并通过战争赔款来偿还以国债形式筹集的战争经费。
这是日本作为近代国家第一次执行对国债的发行与偿还。
1904年时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战争经费和战时军费多依靠国债和外债,但战争结束后,由于没有获得战争赔款,战前约5亿日元的政府债务膨胀至20亿日元。
颇具特色的日本国债制度与借鉴
颇具特色的日本国债制度与借鉴乏刮砭1彳]Jl颇具特色的日本国债制度与借鉴财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F.f弓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对日本的财政赤字日趋严重.于是j矗隼临国债制度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国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借鉴.一,日本国债的演进步履日本从187o年开始发行国债.为了筹集必需的建设资金,当时的日本政府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国内发行了外国债和创业国债.189o年以后,随着日本财政逐步走上为筹集战争军费服务的道路,国债的发行也演变为筹集军费的工其.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日本国债的发行总额为13"/6亿日元,其中75充当了军费,仅有5.5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其余19.5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财源.二战后,日本政府曾汲取战前的教训t在很长一段时问里,基本奉行的是均街财政政策.从50年代至6o年代中期,日本处于经济的起飞阶段,政府依靠税收的大幅度自然增长来满足不断扩大的财政需要.此同日本政府虽也发行过短期国债和保证本利支付的政府保证债,但因数额有限,并未形成累积国债,对国家财政及经济的影响不大.1965年.日本发生了战后第五次经济危机,税收减少,财政赤字增加.政府为了促使经济迅速走出低谷,转而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开始发行赤字国债,又称特例国债?走上以发行国债充盈国库,实现预算平街的道路.1966年,日本又开始发行建设国债.1974 年石油危机的爆发,把日本经济拖入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经济的低速发展.很快导致对应急措施的赤字国债再次发行.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出现了连年发行,逐年增加的局面.1982年赤字国债的发行鞭曾高达78 290亿日元(甚至高于同年建设国债65160 亿日元的发行规模).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日本政府开始谋求压缩赤字国债,着手财政的重建工作.但直到1990年t连续发行长达15年之久的赤字国债才有了停止发行的可匏.尽管如此,1991年日本国债的发行顿和累积顿仍然高达236716亿日元和1678515亿日元,分男q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和36.后表列举了1965年至8O年代中期日本国债的发行情况.从表中数字可以看出,日本的国债发行顿和国债依存率是相当高韵.到7O年代末, 日本政府预算收入中有1/3来自国偾发行. 进入8O年代之后t在重建财政政策的约束下,国债发行额有所控制和收敛,国债依存率下降.但受国债偿还期长的影响,国债累积额仍在增加t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上升.二,日本国馈的种类构成日本的国债种类繁多,可按不同标准来划分;(一)按偿还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国债.长期国债的期限分别为2O年,15年和10年.其中以10年期为主.通常要定期向持现代el本经济1996年第2期?7附寰.196dS~lg86年B车国越是行情况(单位一亿日元-比率{)国债发行藏国馕罨,/国债费//利息政府国债国债年度建设赤字积钢/般般预算藏总额依存率罨积藏/会计./钭国债国馈/GNP,,196537230197219725.319721970818773'7234721.2281123.73.72.3 197520860952805319002090525.31597319.94.93.1l980434050141702695507215232.670510029.0l2.Sl0.1 1982496808143450651607829028.996t82236.215.813.019845O839l127813640996371421.B121693640.11B.119.519865419蝤lO9l655700052l652O.2ll5200020.9l2.519.6说砚-曩债依存事-墨糠生好篡,敢府蠢算篡'置竣费包括国糠辱懂务信连舞,和息噩扯理有关蓦债事务的经费.蠹辩来潭一日车夫蠢省'财敢l盒颠融垃计胃摄,1985年4月?有者支付利息.也稚"长期付利国债.2O年是短期国债,为弥补政府一时的资金周转不期,15年期的国债主要用于信托,保险等长灵而发行.当年予以偿还.如因税收征收期资金占用方面一中期国债的期限为5年,4及时情况而发行的大藏省证券t粮食收获时年,3年和2年.一般实行窟期付息.但也有为筹措收粮教而发行的粮食证券,为调剂外采取预先贴息的情况.2年期的国债主要是汇买卖商发行的外汇资金证券等都属此类.用于投费,信托的中期国债基金.短斯国债延期支付国债主要有两种:一是支付国债,主的期限为6个月以内.一律实行预先贴息.此要用于趣争死亡者家属的抚恤金和特殊灾害种国债作为借换债而发行.救济费.不给现金给证券.证券持有人凭券(二)按照是否附带限制转让条件.分为取得利息,解决生活之需.二是出费国债,在不记名国债和记名国债.不记名国债是对国参加和认购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开发债证券的转让不加限制.持券人的权利转换银行股份时发行,并应国际组织的要求,随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根据法律规定.原则对为其变现,予以偿还.上以不记名方式发行国债.记名国债则是尉(四)按照资金用途分为建设国债,赤字带限制转让条件的国债,它根据购债人的率国债和转换国债.建设国债是为筹措公共事请由日本银行予以登记,写明购人国债的面业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其发行收入只能用于额,号码,购债人姓名和住址.然后由银行公共事业费,建设项耳的投资和大项耳建设开具证明.如果国债券所有者需要转让.则的贷款需要.其发行额度,资金用途,偿还必须通过银行变更登记内容来进行.记名国计划均要由国会审议通过.赤字国债是填补债在日本约占国债额的50.主要是各证券公共事业建设以外的资金需要即弥补财公司为购债人.个人购买记名国债,须在证字而发行的.因日本财政法禁止发行赤字国券公司办理登记事宜.债,故每年发行都须经国会专门审议.制定(--)按照发行目的分为支出财源债,资特别法令来办理.转换国债是为偿还到期债金融通债和延期支付债.支出财谭债是为弥券而发行的,即所谓以新债换旧债,它主要补财政收人不足而发行韵国债.资金融通债用于建设国债的偿还.8?现代el,t-妊济1996年第2期(五)按照付息方式分为付利国债和贴息国债.付利国债每年两次偿付利息?包括固定利率和利息t目债券累面上附有写明应付刺息的金额和13期的息票,付息后即剪下相应的息票.贴息国债是贴水发行,即从券面颤中扣脒利息发行.三,日本国债的发行方式(一)承购匿承购.由证券公司,金融机构组成的承购团向政府承购国债-然后向社会卖出,剩下的部分由承购周自己买下.15年期1O年期的长期国债和5年期的萋占息债采用此发行方式.具体步骤是:1.政府公布国债发行条件I2.承购团决定承购后,召开国债发行联络入会议,正式商定零购条件;3.日本银行(中央银行)受政府委托承办具体发行业务,代表敢府与承购团谈判,签订合同I4.承购团在台同签订后的4天内,缴款给日本银行,并收取高昂的发行手续费(当时即讨)l5.承购圃将购入国债向外出售. (=)市场公开发行.由应购入对国债发行条件(价格和垂t率)进行投标,然后决定在市场上发行国债的条件与发行额-由中标者交付购债款.2O年期的长期国债,中期付利国债和短期国债采用此方式.具体步骤和方法是t1.日本掘行受政府委托向投标者公布发行数额及初步扳定的发行条件I2.投标者在招标期内向B本银行递交标书,提出拟接受的发行条件和数颤?3.日本银行综合国债的投标情况,提出决定中标者的具体意见4.大藏大臣听取日本银行的意觅后,最后决定中标办法,一般从最高标价开始,由高到{氐.或从低利率开始.由低到高.依次决定中标者.一直到完成顼定的发行额为止}5. 中标者向日本银行缴款,购进国债I6.中标者将购进国债再售出,转卖绘个人教资者(三)资金运用部认购.由大藏省的资金运用部运用邮政储蓄金,公共性年金,保险金等资金购买国债,这属于政府内部的交易, 其目的在于保证国债的顺利发售.资金运用部所承购的国债,通常是国债采用正常发行方式推销后的余额.目前资金运用部持有的国愤己占日本国债总额的1/3以上. (四)日本银行认购.日本财政法曾明确规定禁止日本银行(中央银行)购买长期国债,但允许其购入短期国债.由日本银行认购短期国债的募集认购额与发行额的差额,既可保证财政获得临时性周转资金,又不致发生金融机构资金短缺,还可以阻止中央银行因购买长期国债而滥用货币发行权可能带来的长期通货膨胀的隐患.四,日本国债的还本付息(一)国债的偿还.日本国债的偿还方式可分为两种:1.以国债整理基金偿还到期国债.国债整理基金是日本一般会计中的—个特定支出项目,专门用作国债的偿付.也就是说,国偾整理基金的实际来源是税收.2.以发行转换债偿还到期冒债,也就是发新债还旧债.(二)国债的付息.付息方式有以下几种:1一付息国债一年付息两次,它按照附之于债券上的息票支付,经营国债业务的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代办此项业务,国债持有者可按期持券到付息处,剪下息票,兑付息款.2.登记国债虽也是一年付息两次,但债券持有者无镉按期到忖息处领取,而是由国债登记机关(日本银行)按期将利息一次性转入持有者帐户.办理预托的登记国债,由受托的机构向预托者支付剌息.3.贴息国愤jj!I是在发行时把相当于利息的金额事先从票面额扣除,打折扣卖给认购者.等于预付利息.4.预托的国债由受委托存放的机关向预托者支付利息.五,日本国债的流通市场(一)流通市场分为交易市场和柜台市场.日本国债的转让交易并非都在证券交易现代日本经济1996年第2期?9?所进行,绝大部分的国债是在证券公司,金融机构的办事窗口即柜台完成转让交易的. 这是因为.B本国债的每次发行条件是不一样的,若让不同发行条件的所有债券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不仅会造成混乱,技术上也不好处理.所以.B本政府只允许有代表性的国债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转让交易,其余的国债都是在柜台市场上市.其它国债的交易,通常是由证券公司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人. 在柜台进行.证券业协会负责汇总各证券公司,金融机构的柜台交易情况.做出判断,然后公布交易牌价.拟转让国债者根据牌价将国债在柜台上出售,或在柜台上购进国债. (二)记名国债的转让交易实行转帐结算.其具体步骤和办法是;1.凡参加国债转帐结算的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事先将国债预托给B本银行.2.日本银行将受托的国债做一次性登记.3.各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开设预托帐户.4.在进行记名债的转让交易时.只需转帐过户,不用重新登记. 六,对我国的借鉴究其溉要,主要有如下四点:第一,国债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日本的国债制度经过长达125年的探索演进, 日渐成熟.从总体上看,日本在国债的发行种类,发行方式,流通转让,付息偿还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制度化高效化.因而能够广泛地筹集社会闲置资金来充盈国库.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日本的国债管理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1)增加国债品种.给购债人更大的选择余地.(2)大力推进国债市场化进程,运用招标授标方式, 通过竞争争取有利的发行条件.(3)采用承购包销形式.减少发行难度.(4)扩大无券化发行量,降低发行费用.(5)减少上市转让的限制条件,增加国债吸引力.(6)将国债作为信用工具?纳人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 并使之具备可操作性.(7)付患及时,方式灵活多样,满足人们获息愿望.(8)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赍金,也包括政府内部和财政部门的赍金购买国债,把更多的社会赍金纳人国家控制范国,促进社会经济稳定与发晨目标的实现等.我国发行国债的历史不长,还有许多地方缺乏管理经验t在国债发行与交易方面的许多制度措施既不规范,也很零散, 有的尚未上升到法的范畴.成为导致国债市场运行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今后要加强政策的连续性与法规的完善性.制定国债政策应尽量从国债市场发展全局着眼,以确保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应在逐步完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债法'.使我国国债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第二.国债被当作政府协调金融市场的工具.广泛运用于金融市场的运作.国债对日本来说.已是参与和协词金融市场的可操作手段.国债发行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调节着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国债利率水平的高低.对资金市场利率的升降有着示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资金市场的利率变动趋势.改变发行条件以及提前或延期收兑国愤,能够对货币流通市场产生协调作用,影响货币流通量.实现政府扩张或紧缩经济的政策意图.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国债还是政府配合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信用工具.每年发行短期国债-既满足了临时性的财政需求和国债调换的需要.同时又由于规定中央银行可以购人短期国债,使之能对金融市场做出适时和适量的货币吞吐调节,成为控制货币流通量的重要.阀门.今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要有利于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健全和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为此,(1)应把中央财政出现赤字通过向银行透支来解决的传统方式,改为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国债的偿还性t可以硬化国家财政收支的预算约束.也可避免园向10现代日本经济1996年第2期银行透支弥补赤字而造成的财政性货币发行诱发通货膨胀的问题.(2)为了健全中央银行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丰富中央银行的调控工具,应改变单纯依靠信贷规模管理的行政性做法.借鉴日本的通行惯例,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积极参与国1睫二级市场.通过吞吐国债来调节货币流通量和开办国债的贴现,抵押再贷款等信用形式,达到既能实施一定的货币政策.又能充分开发国债的信用融资功能.加大国债的流动性.第三.采用市场化的国债发行方式,创造国债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条件.日本国债制度建立之始就非常重视国债运作的市场化, 大力推行市场化发行方式.从Em本国债发行的公卖方式看,并不是简单地把国债拿到市场上发售?而是对国债发行条件.包括价格和利率采用招标,投标方式,最终决定在市场上发行国债的备件与发行额.这实际上是把竞争机制引人国债发行,使政府在国债发行中处于相当主动的地位.由政府按有益原则确定发行条件,降低国债成本.从承购方式看?其优点是筹集的资金人库快,数量有保证,手续简便,发行费用低.用承购方式发行的国债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记名国债, 实行的是无券化发行方式.简化发行事务,减少发行费用,使到期本息的支付更为方便,同时又对防止遗失,被盗提供了安全保证.满足了购买大户的需要.今后我国要进一步推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方式.真正建立起公开, 公平,公正的市场发行机制.为此.对以下几点需注意j(1).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应继续实行,但非政府承销机构在发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上升,以促进发行方式市场化.(2)在部分地区可推行招标发行方式.以引进价格——竞争机制,在完全市场化的基础上确定发行利率.(3)建立全国统一的转帐, 结算服务系统,以降低发行成本,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4)进一步完善白营商制度,促进交易流通.第四,国债品种结构齐全,实现了筹资的多渠道化.日本的国债种类较多,而且发行期限,发售方式,付息形式和流通方式也多样化,这就给购券人选择国债种类以较大自由|能充分地调动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并按照购债人的意愿确定投资行为.这不仅扩展了政府的筹资渠道,增加了财政可支配资金,而且还有其它优点.我国目前市场上的国债主要是3年期,5年期的中长期品种,而短期品种和超长期品种则较少或空白.这既造成了偿债期的相对集中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的选择.从数量上看,虽然几年来累计发行国债达3000亿元左右.但大部分仍保留在个人投资者手中,真正可参与流通的不足1/4.这既容易使二级市场上出现由于稀缺性引起的价格扭曲,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功能的发挥.今后应该多发行1年期,半年期的短期品种与5年期以上的超长期品种, 并采取措施增加可流动的国债数量,以形成合理期限品种结构与适度的流通规模,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选择,并促进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功能的发挥.责任编辑佟桂先现代日皋经济1996年第2期。
论日本地方公债制度及其借鉴
论日本地方公债制度及其借鉴付传明【摘要】二战后日本政府通过加大发行地方公债的手段发展经济,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严格的地方公债发行、审批和监督制度,这充实了日本地方财源,加快了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日本的财政风险.我国应借鉴日本地方公债的经验和教训,允许部分省市级地方政府发行一定的地方公债,同时为防止出现地方过度发债和公债效益差的情况,应强化对地方公债的管理、监督和考核.【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31)010【总页数】4页(P53-55,64)【关键词】地方公债;发行;管理【作者】付传明【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3.13一、日本地方公债制度(一)发行背景介绍日本地方公债是指地方公共团体因财政资金来源不足而借入的债务,包括地方各级政府都道府县和市町村的举债。
日本地方债的发行早在明治初年就已开始,到二战后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地方债制度。
地方债在日本战后地方财政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二战后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70年代又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此时一方面经济萧条导致财政收入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刚性不断强化,要求增加支出刺激经济复苏,日本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日本地方政府采取增加发行地方公债的办法。
1975年发行地方债券32 598亿日元,1990年就增加为64 162亿日元,1995年达到171 175亿日元,地方债余额在1985年为426 884亿日元,1990年就达到521 895亿日元。
日本地方财政规模因此逐年增大,发行地方债券已成为维系地方财政,扩大地方财源的重要手段,地方债成为国家经济部门借入债券的重要支柱[1]。
(二)发行方式、种类及资金来源和投向日本地方公债从发行形式上看主要有证书借款和发行债券两种:证书借款指地方政府以借款收据的形式筹借资金的方式,在1990年的日本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中,证书借款占到了72.5%,尤其是在借入中央政府资金和公营企业金融公库资金时,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发行债券方式一般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公募指通过发债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公募发行时,有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组成承购团负责承购,证券公司承购的部分向社会再销售,认购者主要是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等。
日本债券市场进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迪
日本债券市场进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迪一、日本债券市场的进展进程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从国债起步的,公司债券随后发展。
国债市场的发展战后日本国债市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从均衡财政向公债发行转换的阶段。
1947年日本制定的财政法规定,不得将公债或借款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来源(财政法4条第1项)。
但是作为例外,在国会批准的金额范围内,可以通过发行公债或进行借款充当公共事业费的财政资金来源(建设国债:财政法4条第1项)。
除在特殊情况下并在国会批准的金额范围内,禁止向日本银行发行公债或借款(财政法第5条)。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巨额的税收使日本直至1965年度的财政预算均实现了收支平衡,未发行公债。
1964年日本陷入了奥运增长期之后的衰退,1965年不景气局面进一步加剧。
由此造成的税收不足导致了财政失衡,1964年日本政府为补充预算进行了公债发行,1965年发行了建设国债,这成为从以往的均衡财政向公债发行的财政政策的转折点。
这些国债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国债承销团和大藏省的资金运用部承销。
其大半通过国债承销团消化,发行满1年的国债基本上被日本银行收购,其目的是将国债利率控制在市场利率水平之下。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是实现国债发行市场化的阶段。
1970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1971年的史密森协议(Smithsonian Agreement)导致日元升值,加上石油危机,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导致日本发生了巨额的税收不足,财政赤字迅速膨胀。
特别是1975年度,日本个人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低迷,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大幅减少,为了填补财政赤字而发行了巨额的国债。
国债的大量发行超过了日本银行的信用规模,使其陷入了无法全额收购国债的困境。
以往日本银行的国债收购支撑着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形成了稳定消化国债的机制,而国债的大量发行导致稳定消化国债体系的崩溃,不得不引入市场机制。
公债论文定稿
浅谈关于中西方地方公债发行的若干思考摘要: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向社会发行的一种债券。
在西方发达国家,把它称为市政债券。
目前,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有很多的争论,特别是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
众所周知,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那么这些国家的地方公债的发行对中国发行地方地方公债具有高的参考价值。
所以本文以美国和日本地方公债的发行为例来阐述对中国发行地方公债进行若干思考以及对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借鉴意义。
那么本文就通过比较中西方发行地方公债制度的不同来对中国发行地方公债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公债公债发行中西方公债不同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向社会发行的一种债券。
它是地方政府筹措地方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也是公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地方公债是否应该发行存在着争议,大部分认为地方公债的发行是必要且可行的,但也有少数认为不具备此基础和条件。
发行地方公债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关键是中国如何发行地方公债才能使地方公债发挥其应该有的最大作用。
因此,本文就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来对中西方国家发行地方公债进行比较来为中国的地方公公债的发行提供借鉴。
一西方地方公债的发行1 美国的地方公债发行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权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组成。
与这种政权结构相适应,美国实行三级财政体制,即联邦财政、州财政和地方财政。
除了联邦政府可以发行公债外,州和地方政府也可以发行州地政府公债筹措一部分财政资金,被称为市政债券。
但州地政府公债有自己独到的特色。
有以下几点:1.1地方公债发行规模美国是发行地方公债较早,也是地方债务规模较大的国家。
从历史上看,过去的三十年来州和地方政府因为多种目的而增加债务,负债规模大幅度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 , 括灾 害后 的生 产 恢 复 事 业 费 和 灾 害 救 济 事 业 费 : 包 ( ) 府 从 事 文 教 、 生 、 防 的公 共 设 施 和 其 他 设 施 5政 卫 消
根 据公 共 财 政 基本 理 论 .全 同性 受 益 的 纯 公 共 产
品应 由 中央 政 府 提 供 .地 方 性 受 益 的准 公 共 产 品 则 由 地方政府 ( , , ) 省 市 县 提供 , 由此 明 确 中 央政 府 和地 方
的 建 筑 项 目 ;6 由法 律 确 定 的其 他 适 合 地 方 公 债 的其 ()
他 支 出 此 外 . 日本 的法 律 文 件 还禁 止 地 方 公 债 的一 些
张晶: 日本 地 方政 府 发 行 公 债 对 我 国的 启 示
已经 是 大 势 所 趋 在 市 场 经 济 日益 健 全 的 中 国 . 予 地 给
《 日本 地 方 公 债 法 》 5款 规 定 . 何 地 方 政 府 的 第 任 公 债 支 出 均应 按 下 列 目标 执 行 :1 与 地 方 企 业 相 关 的 ()
论 和 现 实意 义 。日本是 较 早 运 用 地 方公 债 的 国 家 , 文重 点 介 绍 了 日本 地 方 公 债 发 行 的做 法 , 本 对我 国有 启 示 , 成功 经 其
验 可供 借 鉴 。
【 键词】 关 日本
地 方公 债
【 中图分类号】8 2 【 F 1. 文献标识码 I 【 5 A 文章编号】0 6 22 (00 0 — 02 0 10 — 0 52 1 )9 0 9 ~ 3
一
、
地方政府公债的基本涵义
规 定 :除法 律 和 国务 院 另有 规 定 外 ,地方 政 府 不 得 发 “ 行 地 方政 府 债 券 。” 刚 刚实 施 分税 制 的条 件 下 , 止 在 禁
地 方 政府 债 券 是 地 方政 府 根 据 信用 原 则 、以 承 担 还本 付 息 责任 为 前 提 而筹 集 资 金 的债 务 凭 证 .指 有 财
方 政 府 举债 的权 利 . 仅 可 以促 进 城 市 建 设 . 且 还 能 不 而
够 有 力 地 推 动 地 区 产业 升级 和基 础 设 施 的完 善 ( ) 税 制 财 政体 制 是建 立 地 方 政 府 公 债 体 系 的 二 分
基 石
支出 , 如交 通 、 供气 、 水 ;2 地方 公营企业 的投资和 供 ()
处理系统等Hale Waihona Puke 方性公共设施建设 同中央政府发行 的
国债 一样 .地 方政 府 债 券一 般 也 是 以 当地 政 府 的税 收
能力作为还本付息 的担保
.
地 方 政府 公 债 的经 济 功 能 主要 是 促 进 地 方公 共 基
础设施建设 , 如修建公路 、 地铁 、 口、 港 电力 . 建设学校 和其他社会福利项 目。 此外 . 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地方政
d i O 9 9 i n1 0 — 0 52 1 . . o: . 6  ̄. . 6 2 2 . 00 2 l3 s 0 s 0 9 3
日本地 方政府发行公债 对我 国 的启示
张 晶
( 南大学 暨 经 济 学 院 , 广 东广 州 5 0 3 ) 162
【 摘
要 】 方政 府 发 行 公 债 , 是 财 政 体 制 的改 革 方 向 , 是 解 决 地 方 政 府 财 政 困难 的 必 然 选择 , 有  ̄ - 的 理 地 既 也 具 g- t
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一是由于我 国地方政府
过 于依 赖 中央 政府 , 其 是 财 政 关 系上 , 果 地 方政 府 尤 如
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 的债券 地方
政 府 债 券一 般 用 于交 通 、 讯 、 宅 、 育 、 院 和 污水 通 住 教 医
发行债券 .容易形成地方借债 而由中央政府 弥补的现
象 : 是 担 忧 地方 政 府 发 行债 券 , 二 占据 了 中 央政 府 发 行 债 券 的资金 来 源 。 随着 经 济 的 快速 发 展 . 民对 公 共 但 居 基 础 设施 和公 共 服 务 的 需求 也 日益 增 长 . 在 2 早 0世 纪 9 代 末 . 海 市 政 府 为 建设 地 铁 2号 线 。 避 该 法 0年 上 回
府 的 财政 赤 字 , 完善 债 券 市场 体 系 , 调节 宏 观 经 济 。
律条 款 . 通过下设 的上海城市建设投资总公 司。 筹集 5
亿 元 人 民币用 于 一期 地 铁 工 程 面对 2 0 年 的 国 际金 08
融危机 .我 国实施 了积极 的财政政策 .09年 由财政 20
部代 地方发行 的 20 亿 元人 民币债券冠 以发债 地方 00
二、 我国地方敢府公债体制建立 的理论基础
( ) 国建 立 地 方 政府 公 债 体 制 的背 景 一 我 19 94年 颁 布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预 算 法 》 2 第 8条
政府名称发行 , 债券期限为 3年 , 利息按 年支付 , 率 利
通 过 市场 化 招 标 确 定 。 由此 可 见 . 方 政 府公 债 的 存在 地
【 收稿 日期 】00 0 -1 2 1- 7 8 【 作者 简 介 】 晶 , 南大 学 经 济学 院 财税 系 20 张 暨 0 8级硕 士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为 财 税 理 论 。 主要
i , m
政府财权和事权 的界限。 了纯公共物品 . 国防建设 除 如
可 由 中 央政 府 提 供 外 , 多 数 准 公 共 物 品 , 公 路 、 大 如 地
用途 , 如用 于娱 乐 、 育 和 社 会 福 利 设 施 的 资 金 是 不 允 体 许 通 过 地 方公 债 筹 集 的 由于 十 分 明确 地 规 定 了地 方 公 债 的 用 途 . 得 地 方 政 府 在 发 行 公 债 时 . 但 可 以预 使 不 先 规 划其 使 用项 目的前 期 工 作 .而 且 可 以预 防盲 目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