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处理
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运用
( 州 日报 社 , 江 湖 州 3 3 0 ) 湖 浙 1 0 0
摘
要 : 为 新 闻语 言 的 一 种 存 在 形 式 和 表 达 方 式 , 糊 语 言 在 新 闻 实 践 中 发 挥 着 精 确 语 言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作 模
用 。 新 闻 工 作 者 要充 分认 识 模 糊 语 言 的存 在 价 值 , 确 掌 握 模 糊 语 言 在 新 闻 报 道 中 的运 用 方 法 和 原 则 , 出 新 闻 ’ 正 走 报道它 的否定 面越 远 , 它就 越不 模糊 ; 相反 , 如果 一个 概念 离它 的否 定面越 近 , 个 概念 就越 模 这 糊 。 ( 由此可见 , ’ P lz 模糊事 物之所 以模糊 , 就在于 缺乏 明确 的边 界 。第 三个 特征 是相对 性 。这种 相对性 是
了‘ 非此 即彼 ’又 在适当 的地方 承认 ‘ 此亦 彼 ! , , 亦 ’并且使 对立 互为 中介” l 拍 恩 格斯 的这 段话 揭示 了模 。口( ’ 糊 的“ 亦此亦彼性 ” 。其 次是“ 词语所 指 范围边界 的不 确定性 ” 。美 国哲学 家布莱 克在《 言与哲学 》 语 中写道 : “ 词语 的模糊性就 表现在它有一个应 用的有限 区域 , 但这个 区域 的界 限是不 明确 的。美 国数学 家耶格尔更 是 ”
期 的新 闻实 践 中 , 我们 新 闻工 作者 却常 常忽视 模糊语 言 的运用 。 因此 , 我们 要充分 认识模 糊语 言 的存 在价 值, 正确掌 握模糊 语言 在新 闻报道 中的运用方 法 和原则 , 出新 闻报 道的“ 糊” 区。 走 模 误
一
、
模 糊 语 言 的基 本 原 理
“ 精确 ” 永远 是那 么完美 无缺 ?“ 糊 ” 道 总要 避 免 吗 ?美 国 加利 福 尼 亚 大学 的 查 德教 授 “ 糊 ” 模 难 模 理 论 l ( 的提 出 , 】 ] 让人 们开 始用新 的眼光来 看 待这 些 问题 。在 查 德模 糊 理 论 的启 发 下 , 们 开始 把 模糊 理 人 论运 用到一 些相 关 的学科 中 , 模糊 数学 、 模糊逻 辑学 等相 继 出现 , 后来 , 言 学 界也 认识 到 : 糊属 性 同样 语 模 也存 在于人 类 的 自然语 言之 中 。 模糊语言 , 主要是指 由模糊词语或模糊词组引起的 , 所表示概念的内涵 、 外延难于明确确定或精确确定 的语
最新整理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docx
最新整理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模糊理论形成以后,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关于模糊性的描述,例如模糊数学、模糊逻辑等专业名词。
语言使用领域也开始引入模糊理论,并逐渐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对模糊性进行探究。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内在特点,也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因此,在新闻报道上出现模糊现象并非一无是处,其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也能够促进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1 新闻报道中模糊现象的表现1.1 时间用词的模糊性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对时间的描述,某些时间用语就呈现出了模糊性,例如,近日、近年来、前不久、连日等用语,这些模糊性语言的使用表现了新闻报道用词的模糊性,其所要传达的信息多是一些民众能够理解的时间范围或民众能够接受的具有普遍性的事件。
一些模糊性用词则是由于这些新闻事件所覆盖的面积较大,范围较广,无法使用确切的起始时间点进行描述。
1.2 主体客体模糊性描述当前有部分新闻报道使用了类似某些单位、某些领导、某部分、有关人士等词语进行主体的描述,这些主体或是不宜阐明,或是难以具体化,或是没有具体化的必要。
新闻报道的客体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描述,例如某些单位面对上层领导的压力。
对这些主体或客体多使用一个“某”进行概括,其具有极强的不明确性,公众难以从这些新闻用词中准确判断所描述的人或事。
1.3 事件背景的模糊性交代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由于某方面原因、受到某环境制约等所谓的“官腔官话”常常使新闻报道的背景不明朗化,读者在读及这些新闻报道时,常常需要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推敲,这种不明朗化的背景交代也是新闻报道模糊现象的表现。
在一些十分敏感的时期,需要使用这些较为模糊的词语对问题进行说明,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及时性。
1.4 事件进展的模糊性记述在新闻报道中也会出现一些对事件进程的模糊描述,如对一些案件的审理情况报道,常常会出现“该案件正在进一步的审理当中,希望大家密切xx”“该情况正在紧急处理当中”等。
新闻报道中的这些语句正是对事件进程的概括性描述或者模糊性描述,一方面希望读者能够继续xx,一方面也能够从读者的评论中得出大家对某些事件的看法。
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
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分析[摘要]:新闻报道中,恰当准确的运用语言,确保新闻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但现实的新闻报道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这些不确定性的语言会不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现象和形成原因,对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合理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报道模糊语言合理新闻是人们了解国际和国内事件发生以及发展动态的主要渠道,它具有简明、准确和及时的优点。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新闻报道也不例外,有时过分的精确反倒不是一件好事,适当运用的模糊语言反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
一、模糊概念和语言的模糊性“模糊”的最初概念是来自于l.a.zadeh1965年的著作《信息与控制-模糊集》一文中,该理论初次将“模糊”概念引入数学领域。
它不仅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逐渐被运用到逻辑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领域。
后来,语言学家发现在人类语言中也存在着模糊现象,因此,模糊概念又被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属性,因为语言是静态的、有限的,事物是动态的、无限的。
因此,用静态有限的语言来表达动态无限的事物时必然会产生偏差,即语言的模糊性。
人类语言中的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语言的模糊现象随处可见,这些具有不确定性外延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是模糊的、非量化的含义,使得文章或话语所描述的食物具有不确定性。
二、新闻报道中出现模糊语言现象的原因(一)观众的原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提供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观众可以选择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多,但观众阅读信息的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甚至在减少。
因此,由于观众有限的阅读时间而对模糊语言的存在表现出了相对宽容的态度,使得模糊语言为新闻报道又争得了一点狭小的生存空间。
从另一方面来看,模糊语言更符合于平时语言的运用习惯和观众的认同理解。
很多时候,观众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发出和接受模糊语言的指令和结果了。
模糊的精确与精确的模糊_对新闻语言如何准确表述事实的辩证思考
224模糊的精确与精确的模糊【内容摘要】模糊与精确是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
在新闻语言中正确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使新闻语言更加生动准确,新闻事实更加吸引受众。
反之,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在新闻表述上横生歧义,甚至会造成虚假新闻。
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新闻语言的表述上把握好“精确”与“模糊”的辩证关系,从而确保新闻的真实,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新闻,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关 键 词】 新闻语言;精确;模糊 新闻真实性;虚假新闻。
【作者简介】葛修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海记者站记者。
□葛修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青海记者站,青海 西宁810001 )一、模糊与精确的哲学辨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模糊与精确的定义分别是,模糊:不分明、不清楚;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
可以看出,模糊与精确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但是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两者还可以相辅相成、相互转化。
这个问题表现在新闻语言的运用上尤为明显且至关重要,乃至成为我们准确运用新闻语言表述事实、有效防止新闻失误和新闻失实所必须重视和思考的课题之一。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中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从不准确逐步走向准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模糊与清晰既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正是因为人类认识任何事物的过程无一不是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其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
所以,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在语言的表述上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尤其是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度高的新闻更是如此。
新闻是客观事物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作为这一传播过程的实施者或是媒介者,新闻语言的表述往往带有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认知水平、表达习惯等主观因素,对新闻事实的再现过程中,难免对新闻事实本身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对新闻语言如何准确表述事实的辩证思考模糊的精确与精确的模糊二、模糊与精确在新闻语言 中的实际应用能够在新闻语言的表述上正确把握模糊和精确的辩证关系,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水平、丰厚的文字功底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汉语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
若干、 极个别、 个别 、 极少数 、 少数 、 好些 、 许多 、 多
收 稿 日期 :0 1~ 2—1 21 0 5
基金项 目 : 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基金 资助项 目“ 新闻语用研究” 阶段性成果 ( 编号:9 J 7 0 3 ) 0Y A404 。
作者简 介 : 赵宏 (9 0一) 男, 16 , 汉族 , 安徽濉溪人 , 州民族 学院文学院教授 。 贵
糊 的消 极性 。查 德于 17 92年发 表 了论 文《 糊 限 模
制语的模 糊集论解 释》 LP ,j 1 提 出了 “ 糊 限制 模
语” 的概 念 , 指 出 它 的作 用 是 限 制模 糊 词 的模 并
表 示 能愿 的一 般 由能愿 词 充 当 。如 : 可能 成
糊程度。模糊限制语 , 即能改变语义模糊 程度 的 些 词语 。这 些 词 语 可 以提 高 模 糊 程度 , 可 以 也 降低 模糊 程度 。这 可 以使人 们 的语 言运用在 模糊
中图分类 号 : 0 0 H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3— 6 4(0 1 0 0 9 o 10 6 4 2 1 )3— 0 4一 4
一
、
关 于模糊 限制语 的研究
从 是否 易于 数学 刻 画来 看模 糊 限制语 的类 型 ……
从 位置 形式 上来 看模糊 限制 语 的类 型… …从语 义 类 型来 看模 糊 限制 语 的类 型 。 _ P ”3 j 为 了便 于
限制语可分成两类 , ~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 一 类 是缓 和 型模糊 限制 语 。 J 。 ” P 黎千驹 《 糊 语 义 模
学 导论 》 : 可 从 三 个 角 度 给 模 糊 限制 语 分 类 : 说 “
新闻写作中的模糊语言
新 闻 写作 中的模 糊 语 言
张海鹰 黄素 华
(. 1 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 清远 5 1 1 ; . 15 8 2 浙江 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宁波 3 5 1 ) 10 2
【 要】 “ 摘 受 新闻 =准确” 准确近似于精确 ” 和“ 的概念 的长期影响 , 人们往往将新 闻与精 确等 同起来 , 而忽视 了 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 中的作 用。其 实不然 , 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 模糊语言在新 闻写作 中出现的频率都很 高 , 而且 对新 闻报道的作用不可低估 。本 文认 为有机结合精 确语言与模糊语言 , 能增 强新 闻语言 【 关键词 】 新闻写 作 ; 模糊语言 ; 运用的必要性 【 中图分类 ̄'G 1. ]22 2 【 文献标识码 l A 【 文章编号 】6 l 9 6 ( 0 6 0 - 0 0- l7 一 5 5 2 0 )4 0 3 - 2 0
用 , 新闻报道更加接 近新闻事实的本来面 目。 使
一、Leabharlann 新闻写作 中模 糊语言的运用 的必要性
经过 观察 、 比, 对 分析 新 闻 中的模糊语 言 , 笔者认 为模
糊语言在新 闻中的运用主要有 以下几个 必要原 因 :
1 . 符合读者 阅读 心理 .传播学 的使 用与满足理论证明 , 受 众接 触媒体都是基 于特定 的需求动机 的 , 他们只对那些能 满 足其 某种需要 的信息感 兴趣 。在许多情况 下 , 记者 只有在 报道 中使 用一些 必要的模糊 词语 才能符 合读者 的这种 阅读 心理。一般而言 , 者看新 闻只 是想 对国 内外发生 的事情有 读 个大致 了解 。除非他对新 闻的内容有特殊兴趣或者新闻的内 容与他 的利益密 切相关 , 则 , 否 他是 不会要求 了解每条新 闻 的细节 的。一篇囊括 了各种细节 的报道 , 虽然看上 去十分精 确, 实质却 拖沓冗长 , 这不但不会 吸引读 者 , 反而会使读 者望 而生畏。反之 , 作者 如果 能用模糊 词语来涵概 , 省却不必要 的 细节 , 则会使文章详略得 当, 重点突 出。 2符合 新闻报道 的特性 .新闻写作讲究时效 , . 消息常被 称为“ 急就章” 。在动 态事件 中, 由于发稿 时效性 的要 求采访
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事所作 的直接猜测 , 这一类限制语有 “ 我觉得” “ ,我 认 为” “ ,我想” “ ,好像” “ ,可能” “ ,据我所知” “ ,据我 了解” , 等 以及它们的各种变体与组合 。 这一类模糊 限制语虽然表 明了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 , 但也表 明 只是属于个人 的看法或猜测 , 从而使说话人 的肯定 语气得 到适 当的缓和 。 间接缓和型模糊 限制语 不直接表示 说话 人 的 看法或猜测 , 而是引用第三者 的看法 , 而间接表 从 达说话人对某事 的态度或认识 ,这一类 限制语有
表示, 莫斯科的药店里 , 口罩没有 出现脱销 。在这样 ”
销 。随着购买者 的增加 , 湿器和空气净化 器也可 加 能会供不应求。 莫斯科卫生局局 长谢利佐 夫斯 示基
的表述 中, 记者只对“ 莫斯科卫生局局长说过这样的 话” 这一事实的真实性 负责 , 而对“ 莫斯科 的药店里
9日 表示, 莫斯科 的药店里 , 罩没有 出 口 现脱销 。来 ( 源 :俄 总统相信火灾近期 能得 到控制》人 民网) 《 , 2 “ 市稍有 回暖 , )楼 三套房贷就暂停 了, 来国 看
=
2增加话语表述 的灵活性。 国语言学家格赖 . 美 斯提 出的会 话合作原则 中 ,重要 的一条就是量 准
模糊限制语在文本 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 具有极 为重要的语用功能 , 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 变动型模
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在新 闻报道中这两 类模糊限制语都有大量 的运用 ,本文对这两类模糊
则, 即所提供 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 的 , 既应包 含交 际 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又不应超 出所需要 的信息 。
从语用角度谈新闻中的模糊语
朱俊 蓉 沙 玉 芹
( 宿迁学 院 外语系 , 江苏 宿迁 2 2 3 8 0 0)
摘 要 :准 确 性 、 及 时性 和 简明 性 是 新 闻 的 三 大特 点 然 而模 糊 语 却 大量 存 在 于新 闻 文体 中 本 文通 过 分 析 新 闻 模 糊 语 存在 的 原 因 、 主要表现形 式 , 结 合 实例 , 探讨 模糊语在 新 闻 语 篇 中 贴近 客 观 事 实 、 留下回旋余地 、 增 强 情 感 意 义 等 语 用 功 能. 进 而 更 好 地 理 解 新 闻 主 旨。
C u l l e r s . R e l f e c t i o n s i n a G o l d e n Ey e . Ne w Yo r k: B a n t a m, 1 9 5 0: x i .
关 键 词 :模 糊 语
一
语用功能
新 闻 语 言
、
引 言
中外 语 言 学 家 对 于 模 糊 限 制 语 的研 究 .一 直 在 总结 中 不 断 发 展 。早 在 1 9 6 5 年 ,美 国 伯 克 利 加 利 福 尼 亚 大 学 查 德 ( Z a d e h ) 教授就在《 信息和控制》 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模糊集 》 , 提 了模 糊 概 念 和 模 糊 理 论 。美 国著 名 生 成 语 义 学 者 拉科 夫 ( L a k o f ) 受其 影响 , 于1 9 7 2 年 首次 提 出“ 模 糊 限制语 ” 这 一 术 语。 我 国对 模 糊 语 的研 究 始 于 1 9 7 9 年, 对 模 糊 语 言 学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理 论 研 究 上 。近 年 来 , 模 糊 限 制 语 研 究 的 内容 、 视 角 及 理 论 得 到 不 断 拓 展 与 丰 富 ,模 糊 限制 语 的研 究 涉及 许 多 方 面 与学科 , 包括逻辑学 、 语言学 、 二 语 习得 、 翻译 、 交 际 和跨 文 化交际 、 语刚学等。 新 闻 工 作 者 逐渐 意识 到模 糊 语 在 新 闻中 的 重 要 作 用 。适 时 运 用 模 糊 语 , 与精确语言相结合 , 达 到 语 言 上 相得益彰 . 内 容 上 厕 龙点 睛之 效 。 二、 模 糊 语 的概 念及 其表 现 形 式 不 同 的语 言 学 家 对 模 糊 限制 语 有 不 同 的 理 解 。 克 里 斯 特 尔在《 现代语言学词典 》 巾指 出 : 模 糊 限 制 语 指 按 其 一 般 涵 义 用 于语 . L f j 学 和话 语 分 析 , 表示 不 确 定 概 念 或 限 定 条 件 的 词 语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得体 、 慨 、 誉、 逊 、 致 、 情。 慷 赞 谦 一 同
例 如 :问 : 湾 以 2 0 台 0 6年 公 投 后 中 国大 陆对 其 进 行 进 攻 为 假想 , 将举行军事演 习, 对此有何评论? 用 的模 糊 语 , 而使 参 与 者 更 好 的理 解 从
发 言 人 的 意 思 是 时 间 并 不 重 要 , 果 美 国 在 这 一 问题 继 续 坚 持 如
3面 子理论 的运用
布 朗 和 列 文 森 (9 8 提 出 了 一 个 关 于 礼 貌 的 重 要 原 理 : 17) 面 子原 则 。 戈 夫 曼 首 先 提 出 了 “ 子 ” 个 概 念 , 指 出 , 子 是 人 面 这 他 面 类 的 不 可 侵犯 的 东 西 , 话 人 要特 别 注 意 面 子 问 题 , 面 子 的 给 对 而 予是 相 互 的 。 戈尔 曼 面 子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 朗和 列 文 森 提 出了 在 布
态 , 者 再 询 问 这 个 问题 , 明 他 没 有 做 足 功 课 , 发 言 人 说 的 记 说 而
这 句 话 ,既 回 答 了 问 题 又 很 礼 貌 的 回 应 了 记 者 。 中 国 是 礼 仪 之
(0 2 5年 3月 3日外 交部 发 言人 刘 建 超 主 持 例 行 记 者 会) 0 记 者 问 何 时 开 始 中 美 新 一 轮 人 权 对 话 , 言 人 并 没 有 给 出 发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作者:唐莹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06期准确、简洁是新闻写作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语言方面追求的目标。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
早在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家查德发表了题为《模糊集》的论文,首次把“模糊”的概念引入数学领域。
到了70年代,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模糊逻辑学、模糊修辞学、模糊语言学,等等。
实践证明,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使新闻报道更加接近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符合受众阅读心理受众接触各种媒体都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是为了满足信息、娱乐、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受众只对那些能满足其某种需要的信息感兴趣。
在许多情况下,记者只有在报道中使用一些必要的模糊词语才能符合读者的这种阅读心理。
一篇囊括了各种细节的报道,虽然看上去十分“精确”,实则拖沓冗长,这非但不会吸引读者,还会使其望而生畏。
为此,记者往往借助某些模糊词来避免这类问题。
例如《山西日报》报道以下新闻时就在导语中巧妙地使用了模糊词:进入冬季采暖期以来,太原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明显加重,二级以上良好天数明显减少。
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呈现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天气。
(《山西日报》2009年12月6日报道)记者在此用“进入冬季采暖期以来”表示时间概念的模糊词语以及表示地点的模糊词“太原市区”,向读者大致勾勒了这则消息发生的背景,虽然作者并未详细说明时间、地点,但对于读者来说,这些背景资料交代得已经够清楚了,所需要的信息已充分提供。
如果片面追求精确,枝蔓过多,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二符合新闻报道的特性由于新闻写作强调实效性,新闻报道常被称为“急就章”。
新闻事件发展的随机性,其发生的规模与产生的影响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记者对新闻事件范围的大小、影响的强弱一时难以作出十分精确的判断,因此记者有时在报道中不得已使用一些概括性较强的模糊词语,向读者作大致报道,对报道对象作一番综合分析和概括评价,这是新闻写作所要求的简洁性、时效性以及新闻采访等特点所决定的。
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
保持将真实的事 实呈现给受众 ;而新闻报道中使用 ‘ 糊限 模
制 语” 是 指 在 新 闻的 形式 上进 行 的人 为 的处 理 ,以达 到 给受
国内最 早运用模糊理论对语青模糊现象进行研究 的。9 9 , 17 年 伍教授发表了论 文 “ 糊语言初探” 模 ,标志着模糊语 言学 在 中国的诞生。对模糊限制语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不仅有利于
语 :语 义 标 准及 模 糊 概 念 的逻 辑 》 中 ,将 模 糊 限制 语 定 义 为
者 、《 星期 日泰 晤士报》(h u dyTme)前总编埃文斯 T eS n a i s (v s E a )曾说 ,任何一位语 言大 师对语言 的影 响,都不可能 n
像新 闻记者 的语言影响得那样 广泛 ,那样巨大 ,那样深远。 语 言学家王力说 :“ 报刊上 的语言往往被读者仿效 ,因而更
一
准确性 和模糊性 同时存在语言系统 中,在新闻报道中也 存在很 多这 样的并存现象 。就新闻事实 而言 “ 模糊”是相对 的 ,真实是绝对的。新闻的真实性 是指在新 闻的 内容上始终
类是使意义更加模糊 ;另一类是限制模糊词语 的模糊度。
国 内对模 糊 语 言 的研 究 首推 北 师大 的伍 铁 平 教 授 ,他是
推 进 语 义学 和 语 用 学理 论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且 作 为 一 种 交 际 而 策 略 ,模 糊 限 制 语 的恰 当运 用 有 利 于 交 际更 有 效 地 进 行 。 国 内学 者 较 多 地 从语 用 学 视 角 研 究模 糊限制 语 ,如 陈 意
众正确的舆论导向的 目的。“真实”是新 闻的本质要求 ,而
突出主题 ,使新闻报道更加人性化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与新 闻报道 中的模糊限制语现 象是相辅相成的。 新 闻报道要求信息准确真实 , 这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并 不矛盾。 模糊限制语 的使用是为了让新闻报道的语言更精确 , 更礼貌 ,更恰 当,更严谨 ,更缜密 ,更 忠实 。
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分析
模糊”
新 闻的准确 性不是排斥模糊语言 的存在 前 ”nto gao “ 日”teedy 、 o ln g 、 近 h s as
“ 很快 ”v r so 等 ;表达泛指 “ ” ey on 多 概念 的数 词 , ̄ tn f oe so 、a Ne so 、d z n f
语 言 的模 糊 性 是 自然 语 言 的本 质 性 情 、形 状等 可 分等 级 的形 容 词 或副
“ 丽 ”b a t u 、 “ 美 e ui l f 性感 ”s x 、 e y
“ 闻语 言的首要要求是 准确 “( 引 属性 。所谓 “ 新 转 模糊 ”(u s es fsi s n )是指词 词 ,例如 “ 高大 ”tl “ 条”sm、 al 苗 、 l i 自张健 ,2 0 :1 0 2 3)。新 闻报道 的准确 语 的所指 范 围的边 界 是不 确 定 的这 种 性 离不开精确性 ,这一点 毫无 疑问 ;但 属 性 。但是 ,模糊 并 不 是含 混 不 清 , 不 等于精确性 。 “ 准确 ”表达 的是 真或 出 一些 模糊 概 念 。从 某 种意 义 上说 , 假 的问题 ,但并不一定非 得用 数量化 、 “ 年轻 ”yu g “ o n 、 温柔 ”g nl、 “ et e 宽
业务 研 究
镑l 霸誊 I ; | 莨
新 闻报道 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口 胡 卫 卫
【 摘
要】 本文结合报刊实例,从新闻报道的文体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妙用。虽
是 模糊语言 ,但 其所表达的不确定的 、模糊的 、和非量化 的含 义使得相 关新闻报道模 糊得 “ 合情”又 “ 合理” 。新 闻报道 中模糊语言的广泛应用使得新 闻更加真 实、具体 而且 准确 。将精确 语言与模 糊语言有机结合起 来产生合力效 果, 能有效增强新闻语 言的准确性 , 闻报道 更好地反 映客观事 实, 而实现 最佳的传播效果 。 使新 从
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积极功能
‘ 次” “ 屡 、 酌情 ”等 明 显 具 有 模 糊 性 的 词语 ,显 然节 省了字句 ,行文准确而 简洁 。显而易见 ,受众接 触媒 体都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 的,记者 只有在报道中使 用一些必要的 模糊词 语才 能符合 读者 的这 种阅读心 理 。一般 情况 下 ,读 者 看新 闻 只是 想 对 社 会 发生 的新 闻事实有 个大致 了解 ,不 会要 求 了解每条 新闻 的细 节 ,除非他对新闻的内容有特殊兴趣或者新 闻的 内容 与他的利益密切相关。如下 面的新闻片段: 近年 来 ,各地 在 推 进 安 全 生 产科 技 进 步 方 面 进行 了很 多的 尝试 和 努 力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进 展 。 我省 20 07年 明确 规 定 ,在 我 省 东部 一 些 地 区 分 阶段 淘汰 限制 使 用 竹脚 手 架 、井 字 架 、人 工挖 孔 桩等 落后施工技 术,采取各种 有效措施继续推进 各 种 机械 设 备 安全 质 量 标 准 化 工作 ,确 保这 项 工 作 取 得 实效 … … 囊 括 了各 种细 节 的报 道 看 上 去 十分 精 确 ,实 则 拖 沓 冗 长 ,会 使 读 者 望 而 生 畏 。显 然 ,这 里 的 “ 地 ” 各 “ 年来 … ‘ 些 地 区 … ‘ 种 有效 措 施 ”都 是运 用 模 近 一 各 糊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 ,言语精短 ,要言不烦。这些 词语的使用对新闻要表达 的内容进行 了高度 的概括 , 简明而得体。 模糊语言的使用会使得新 闻写作生 动形象 ,彰显 美感 。以往在新闻写作 中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炼。但是 在长 期 的 新 闻 实 践 中 ,人 们 也 渐渐 发 现 ,准确 的语 言 并不一定就能 “ 准确 ”地 反 映 某一 事 物 或某 一 事 件 的 “ 来 面 目” 本 ,而 且 ,在 特 定 的 时 间和 空 问里 ,社 会 也 需要淡化处理某些新 闻。所 以, “ 模糊 ”语 言有时更 易获得满意的效果 ,达到我们 的预期 目的。王希杰先
电视报道中视觉模糊语言的运用
糊 语 言 不是 含 混 不 清或 容易 误 解 的语 言 ,它 是指 对 事 物 的 描 述 具 有 不 确 定 性 ,并 通 过 受 众 的思 维 活 动 来传 情 达 意 的 语 言 : 就电 视 报 道 而 言 , 觉 模 糊语 言具 有 以下 两 十特 征 : 视
面 焦点 不 宴 、 图 随 意 , 虚 叉晃 . 往 往 由于 突 发 性 事 件 构 叉 这 新 闻 中 受 E G 设 备 的 约束 和 现 场 环 境 的 制 约 如 前 面 所提 N
到 的世 贸 中心 被 作 就说 明 了这 一 点 。这 种 镜 头具 有很 强 的
电视报道中视觉 模糊语言的运用
不 定 的镜 头 , 这些 镜 头 却 被 及 时 播 出 . 世 界 为之 震 惊 但 止 _ 这 些 不 稳 定 的 画 面 就是 本文 所 要 表 述 的 视 觉模 糊 语 言 模
语 言 的应 用 。
一
不 断 提 高 新 闻 记 者 “ 挑 、 ” 能 的 应用 , 争 将 真 实 等 抢 技 力
的、 富有 现 场 感 的 画 面 奉 献 给 观众 19 9 3年 2月 , 视 记 者参 加 央 丁武 警 战 士 在 海 南省 王 下 乡 捣 毁 匪 巢 的 潜伏 行 动 捕 开 始 时 , 追 记 者 奋 不 顾 身 冲 七去 . 面 剧 烈抖 动 … 这一 主观 镜 头 . 画 满足 了
胡明 东
真 实性 和 现场 感 . 一 些 报 道 中 经 常 会 看 到 这 一 持 征 的 视 觉模 在 糊 语言 。 0 0年 1 20 2月 , 央电 视 台 《 点 访 谈 》 出关 于 注 水 猪 中 焦 播
从语用角度新闻模糊语
从语用角度浅析新闻模糊语摘要:准确性、及时性和简明性是新闻的三大特点,然而模糊语却大量地存在于新闻文体中。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模糊语存在的原因,从五个方面对新闻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怎样在新闻中更好地应用模糊语。
关键词:新闻;模糊语;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67-01一、引言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客观事实在新闻作品中要求以再现的方式准确真实地反映出来。
然而瞬息万变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仅靠使用精确的言语来描述是行不通的。
某些时候,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以及记者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使得记者只能运用模糊性语言来达到相对准确,而且有些时候,模糊性语言反而可以达到精确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新闻模糊语存在的原因1.模糊词语本来就是语言系统中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语言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用有限的语言符号去表现无限的客观世界,模糊性就不可避免。
况且万事万物也没有绝对精确的界限。
2.人类能够进行模糊思维。
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人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这体现在人不仅能够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精密思考,而且还能运用模糊思维能力处理一些模糊信息。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即使使用模糊语言也能够明确表达出来。
3.新闻自身的需要。
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使得新闻报道中模糊现象得以存在。
在新闻中为了将重点突出,会对有些不必要的细节进行模糊处理。
而且有些新闻报道本身就只是对未来局势的一种预测,因此也不大可能使用精确的表达方式。
三、新闻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1.缺少详细信息。
个别信息如时间、范围、程度、数量,新闻作者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一一精确核实,因而采用新闻模糊语。
但这些模糊语的使用对其要体现出来的主旨没有丝毫影响,同时从繁就简,反而达到了突出层面的效果。
2.避免新闻的负面传播效果。
像一些犯罪案件新闻中的犯罪过程,不是很重要的时间、地点和电话号码等具体数字,或涉及相关人士的权益时都必须做模糊化处理。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是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们的语言技巧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在报道中,出镜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才能更好地向观众传递信息,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首先要让人们清晰地了解事实发生的经过和背景,对相关信息做到准确把握。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需要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语言表达,要用精准的语言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相关人物的言行举止,让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出镜记者在表达时要避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措辞,要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对事件做出准确、客观的分析判断。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修辞技巧。
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达不能一味地枯燥乏味,出镜记者需要在表达中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可以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述事实发生的场景和各个细节。
在报道中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
在采访过程中,出镜记者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采访对象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采访对象的脾气暴躁、情绪失控等,这就需要出镜记者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化解矛盾,保障采访的顺利进行。
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应变能力也很重要,能够迅速做出决策,调整报道的角度和方式,提高报道的民众关注度和共鸣力。
出镜记者需要善于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
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不能过于复杂晦涩,而应该尽可能地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采访过程中,出现专业术语或复杂的概念时,出镜记者应该及时解释并举例,让人们能够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言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言的研究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言的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文本中使用的含义模糊或不确定的词汇和语句。
在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十分普遍,它可以被用来传达作者对观点的不确定性、对话题的复杂性以及可能的潜在含义等。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者来说,理解和掌握模糊语言的使用成为了必要的能力。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规律和特点,以及其可能的意义和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英语新闻语篇中常见的模糊语言类型和使用频率;2.探究不同类型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特点和变化趋势;3.分析模糊语言的使用对新闻报道的潜在影响和意义;4.对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者理解和应用模糊语言提出建议和实践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英文新闻语料进行分析,通过词频统计、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等方法,精细地探究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规律和特点。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包括:1.分析英语新闻语篇中常见的模糊语言类型和使用频率,清晰掌握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实际应用;2.探究不同类型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特点和变化趋势,揭示模糊语言的背后可能的意义和目的;3.分析模糊语言的使用对新闻报道的潜在影响和意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提升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品质;4.对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者理解和应用模糊语言提出建议和实践方法,增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者进行新闻报道阅读、翻译的能力。
论文结构:本论文结构包括5个部分: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结论与展望。
其中,绪论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研究问题和目的;文献综述部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部分介绍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分析研究结果和投射分析;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研究内容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DIO &TV JOURNAL 2018.05三、新闻价值重构带来的启示算法时代主要有三个特征:以大数据为基础、数据以用户为中心、大众传播向人人传播转变。
在这些特征的影响下,新闻价值依附主体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新闻价值的客体变成了多元个性的个体;新闻价值有了相对直观的可参考标准。
新闻价值也逐渐转向了即时性、标签性、互动性、情近性、世俗性。
这些转变中,有的内容有利于新闻媒介的发展,有的内容则会对整体媒介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需要从两面对新闻价值重构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
笔者针对这些转变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在算法时代,内容依旧为王。
即使算法再高明,没有含金量的内容送到受众面前也无法被受众接纳。
新闻生产者始终要坚持高标准的新闻内容生产,不能因算法而降低自身的标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多么智能的算法都不会促使受众接受低质量的内容。
其次,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内容需要“实锤”。
受众的整体文化水平逐渐提高,经过无数假新闻的千锤百炼,逻辑思考能力也逐渐提升。
无论是何种新闻内容,没有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实锤”,新闻发布者就不能发声。
真实性是所有新闻价值存在的前提,没有真实性的新闻内容本身就无法被称为新闻。
最后,受众需要摆脱低俗兴趣。
整体的媒介生态环境只依靠新闻从业者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受众的配合和监督。
只有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摆脱某些低俗兴趣,才能更有利于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维护。
算法本身依靠的就是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如果受众的阅读兴趣偏向低俗,就会促使新闻生产者进行低俗内容的生产,最终会影响媒介生态环境的构建。
当受众提升了审美水平,就会促使更加优秀的新闻作品产生,同时还能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监督。
虽然在算法的影响下,新闻价值的变化有好有坏,但是只要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坚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坚守职业道德,受众摆脱低级趣味,整体媒介环境依旧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注释:①Xiaoyuan Su,Taghi M Khoshgoftaar.A survey of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echniques [J].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 -telligence,2009(4).②曹一鸣.基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3.参考文献:1.杨保军.准确认识“新闻的价值”———方法论视野中的几点新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4(09):108-121.2.吴琴.解读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J].视听,2016(11):124-125.3.刘胜男.算法时代“好内容”的定义[J].新闻与写作,2017(06):69-71.(作者均系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模糊语言涉及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由模糊词语或者词组组成,其语言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精确的界限,也泛指一些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语言,一般而言,模糊语言具有鲜明的概括性、模糊性以及相对性,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获得良好的报道效果。
新闻报道以语言媒介来表述真实、客观的新闻事件,虽然精确语言可以确保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但是大部分新闻报道也离不开模糊语言的运用。
一、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作用(一)提升新闻报道的严谨性虽然新闻报道始终将文字与结构的严谨性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新闻报道仅仅依靠数据或者事例的简单罗列来表达新闻报道的严谨性。
实际上,无论何种形式的新闻报道都不能将所有要素完全、详尽地表述出来,通过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能够展现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满足新闻报道严谨性的需求。
例如新闻报道中使用大约、广泛、基本等模糊语言,就能够将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新闻报道中一味地使用较为精确的语言,反而会降低新闻报道的严谨性。
由此可见,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首要作用之一就是提升新闻报道的严谨性,避免新闻报道陷入虚假、失实以及绝对化的困境中。
(二)降低新闻报道的消极影响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变得日益剧烈,部分新闻媒体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对一些暴力、色情或者凶杀的事件进行精确的报道,而这些不良新闻事件的报道往往会对社会的新闻与传播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处理□康春健摘要:模糊语言是新闻报道语言中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新闻报道强调语言与结构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模糊语言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报道的目的与效果,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同。
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作用的分析,揭示出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合理性与价值性,并提出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处理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新闻报道;模糊语言192DOI:10.19395/ki.1674-246x.2018.05.106稳定与和谐产生消极的影响。
虽然针对这类不良事件进行精确的报道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要求,但是对受众的精神以及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不良新闻事件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定,也会提升我国的犯罪率。
因此,新闻报道在处理这类不良新闻事件的时候,需要合理地运用模糊语言,不仅能够确保新闻报道事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满足受众人文关怀的心理需求,维护社会的稳定,最终降低不良新闻事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二、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处理(一)对新闻标题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标题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通过对新闻标题合理、真实的表述,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的揭示,在表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也向受众展现出了新闻事实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同时,受众也可以通过新闻标题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标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记者的态度与观念。
因此,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时,首先需要对新闻标题进行模糊化处理,这样才能确保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与严谨性。
模糊语言一般是运用在部分新闻标题中,由于一部分新闻报道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等较为敏感的数据或者成果,不能对立场和态度进行直接表述,只能运用模糊语言来处理新闻标题,在确保新闻事件能够得到真实、准确表述的同时,又能够实现态度和观点的隐匿表达。
例如新浪新闻在报道一则体育新闻的时候,以“火箭已死却仍未死不可思议条件能让休城起死回生”为标题,不仅成功地引起了受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对火箭球迷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慰藉作用,模糊标题的处理将记者的观点与态度隐匿地表述了出来,避免了精确语言的机械与直白,一方面提升了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人文情怀,有利于营造出和谐、美好的交际氛围。
(二)运用概括性的模糊语言弱化问题在部分新闻报道中,由于新闻事件具有较强的争议性或者舆论性,需要采取概括性的模糊语言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弱化,从而确保新闻报道体现出鲜明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同时记者在表述某些观点或者态度的时候,由于受到新闻政策以及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也需要借助模糊语言对新闻事件的表层含义进行弱化处理,使得自身的观点与态度能够以一种较为含蓄、隐性的方式得到客观的表达。
一般而言,需要借助概括性的模糊语言对以下问题展开弱化处理:一是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较为敏感的数据或者观点的问题,二是社会大众关注密切但不便随意表述立场与倾向的问题,三是社会大众反映强烈却难以形成统一观点的问题。
针对上述三类问题进行模糊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有效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与效果,更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例如新华网于2009年报道了一则年仅29岁的清华毕业生当选市长的新闻,在这篇新闻报道中,记者使用了一些模糊语言,例如或许、范围等,并没有表现出自身对该事件的真实看法,而是借助模糊语言的运用,让社会大众来判断该事件的是非对错。
使用模糊语言对新闻事件中的敏感问题进行处理,既实现了对敏感问题的软化与回避,也体现出了模糊语言的灵活性与含蓄性,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三)实现新闻报道要素的模糊语言处理新闻报道一般具备五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事件、原因、人物,五要素是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五要素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与完善性,这样才能详尽、真实地表述新闻事件。
虽然五要素在新闻报道中是必要的,是不能被模糊的,但是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往往需要对五要素进行模糊化处理,通过模糊语言的运用来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
例如在处理新闻报道的时间要素时,使用今天、某年某日、与此同时、目前等模糊语言来表述时间跨度较大的新闻事件,因为时间跨度较大的新闻事件缺乏一定的精确性,借助模糊语言可以确保新闻事件的时间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从而增强新闻报道语言的概括性与简洁性。
而在处理新闻报道的人物要素时,需要对涉及到人物姓名、名誉等新闻报道进行模糊语言的处理,可以借助某人、有关负责人等模糊语言来表述,这样能够切实地保护新闻报道中人物的隐私权。
尤其是在报道一些违法犯罪的新闻事件中,需要对被害人、未成年人的隐私信息进行模糊处理,一方面能够保护新闻报道中人物的隐私权与名誉权,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新闻报道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语言往往更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严谨性,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不仅能够提升新闻语言与结构的严谨性,同时也能够降低不良新闻事件对受众以及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处理好模糊语言十分必要。
如今,模糊语言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方式,通过对模糊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确保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深入挖掘出新闻事件的本质。
为了更好地发挥模糊语言的价值与功能,需要从新闻标题、弱化问题、新闻要素三个方面入手,合理、恰当地处理模糊语言,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大大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1.郭英.新闻模糊语的语用探析[J].新闻知识,2012(07): 35-36.2.李文佼.顺应论视角下的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91-93.3.刘长发.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原则[J].新闻研究导刊,2014(12):85-86.(作者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台社教部)新闻与传播193视听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