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题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经典诵读》教学设计1诵读目标:1、结合自然节气和历史背景诵读《月夜忆舍弟》,增加对于节气知识的了解和对于诗歌的热爱。
2、在熟读成诵中净化心灵。
诵读流程:一、引入主题1、诵读《二十四节气诗》开启黎明。
2、引出今天的主题“白露”。
孩子们,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太阳到达黄经165°。
二、了解节气特点。
1、回顾最近天气的变化。
了解昼夜温差大这个季节特征。
2、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三、诵读节气谚语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白露十天满山黄。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白露节气在农民伯伯的眼里满是收获的希望,但是在诗人的看来白露节气又有怎样的感想呢。
四、复习诗歌1、走进最早的诗歌总集,齐诵《蒹葭》;2、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玉阶生满白露的晚上,心中却满是抱怨和不满,这又是为何。
女孩子诵读李白《玉阶怨》;五、学习新诗《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至少读两遍。
2、抽读古诗。
(可抽二三人)3、师生古今对译读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
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今夜露水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说说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把那句诗读给大家听。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借景抒情)5、师生情境引导读:A、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让我们怀着悲凉的心情来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了解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使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古代散文:选取一些富有哲理和文采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3. 古代小说: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形象。
4. 古代戏剧: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如《窦娥冤》、《长生殿》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首先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经典诗词: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3. 教学经典散文: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散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4. 教学经典小说: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5. 教学经典戏剧: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方面。
2. 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经典诵读备课初中教案
经典诵读备课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理解。
2. 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人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3. 讲解诗句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 拓展相关古代文化知识,如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和意境,分享自己的见解。
2.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诵读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音和韵律。
2. 教师指导:对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读音和停顿。
3. 个人练习:让学生个人诵读课文,体会诗词的美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意境。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课文,背诵《登鹳雀楼》。
2. 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诗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的画面,拓展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同时,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经典文学作品选段,能准确朗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选段: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 诵读技巧: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诵读练
1. 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
2. 逐句、逐段进行诵读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步骤三:朗诵比赛
在诵读练结束后,可以组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声、自信地朗诵选段。
步骤四:思考分享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方面,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诵读练和朗诵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作品解读评估:对学生的思考分享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
1. 整合不同文学作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
2. 加强课下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学生了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本和实验用的安全镊子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引入
通过引入经典诵读活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并重点介绍本课的研究目标。
2. 知识讲解
1. 讲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2. 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4. 总结评价
请学生围绕本节课的研究目标进行小结和评价,并为下节课作功课。
四、板书设计
- 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 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引入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但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
在引入和讲解环节,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精选12篇)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精选12篇)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篇1一、背景情况: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也是祖国的瑰宝。
在学校进行经典诗文活动,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字熏陶,点燃学生热爱祖国古典诗文的热情。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任性自私,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做人。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弟子规》主要阐述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做事。
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口和载体。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活动为载体,学习、践行《弟子规》为重点,全面推动学生的发展,把班级建设成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班级。
三、总体目标1、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达到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2、探索培养学习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的新路子。
3、探索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途径,传统文化如何促进现代学生的成长。
四、学习践行原则要求1、以读促背,以读为主;以背为主,理解为助。
2、学习与践行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
3、以多层面、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行为。
五、主要对策:1、成立践行弟子规背诵比拼小组。
2、以弟子规文化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形成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浓厚氛围。
使学生置身于此,无时不刻都能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
3、加强教师的培养,以使教师能胜任弟子规教学。
4、开展以《弟子规》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以活动促进学习。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经典诵读宛如晶莹嘅露珠,经典诵读轻盈地点缀喺小学语文嘅浩瀚之海,折射住中华文化嘅璀璨光呀。
本研究计划,将以经典诵读为核心,探索其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作用,为培养学生嘅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研究背景经典诵读系中华文化传承嘅瑰宝,蕴含住丰富嘅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同审美情趣。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冲击明显,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系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嘅起始阶段,经典诵读喺此时期开展尤为必要。
二、研究标嘅本研究旨喺:探究经典诵读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影响。
构建经典诵读教学理论框架同实践体系。
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嘅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 经典诵读内容嘅拣根据唔同年级学生嘅认知水平同语文可以力,精选涵盖诗歌、散文、寓言等各类经典名篇。
2. 经典诵读教学方法嘅研究多样化嘅诵读方式:朗诵、吟唱、配乐诵读等。
创设多元化嘅诵读场景:主题性诵读、表演性诵读等。
借助现代化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诵读。
3. 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嘅构建评价学生嘅诵读技巧,包括吐字清晰、抑扬顿挫等。
评价学生嘅理解可以力,包括情感体验、内容理解等。
注重对学生诵读态度嘅评价,包括积极主动、兴趣浓厚等。
4. 经典诵读教学资源嘅开发编纂经典诵读教材。
建立经典诵读音视频资料库。
开发经典诵读配套活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意义:促进经典诵读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广泛开展。
提升学生嘅人文素养,培养其文化自信。
为经典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增强民族凝聚力。
经典诵读,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嘅心田,播撒中华文化嘅种子。
本研究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嘅活力,助力培养新一代爱国爱乡、富有文化素养嘅接班人。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理解古诗意思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1.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
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假如你是“诗豪”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四、课后作业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2. 默写古诗。
国学经典诵读 课题 主题班会 三篇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主题班会三篇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内容提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本是我们这个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但是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却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连西方国家都纷纷成立了孔子学堂、孔子研究会、儒家思想研究学会,而我们的孩子在问卷调查中却不知道《三字经》是什么?孔子是何方圣人?长此以往,他们看着日本动漫卡通,穿着耐克,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却忘记了我们的老祖宗,先人的文化香火将会逐渐地在他们身上无法延续,这体现在少年儿童身上的确是一种悲哀。
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国学诵读,就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开展国学诵读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四种功能的作用。
1、环境熏陶功能。
2、发挥音像直观功能。
3、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功能。
4、发挥校本课程功能。
在活动期间,发现学生身上发生着变化: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主题词:中华传统文化国学诵读正文: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本是我们这个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但是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却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连西方国家都纷纷成立了孔子学堂、孔子研究会、儒家思想研究学会,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编入了《世界儿童思想道德丛书》,而我们的孩子在问卷调查中却不知道《三字经》是什么?孔子是何方圣人?长此以往,他们看着日本动漫卡通,穿着耐克,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却忘记了我们的老祖宗,先人的文化香火将会逐渐地在他们身上无法延续,这体现在少年儿童身上的确是一种悲哀。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同样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传统的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忠孝思想;再比如:重视教育,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创造了“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又比如: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再如:提倡以“礼”治国、注重诚信等思想。
中班经典诵读教案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开始一段有趣的经典诵读之旅啦!”
(展示经典诵读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大家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觉得它们漂亮吗?这里面其实都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经典内容哦。”
(开始带领幼儿诵读经典,逐句讲解,遇到较难的词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
教师:“‘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呀,我们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很善良的。”
中班经典诵读教案
教案一
课题:中班经典诵读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初步理解经典诵读内容的含义,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诵读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正确诵读经典内容。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经典内容中较难的词汇和语句。
教学方法:游戏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
教案三
课题:中班经典诵读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经典诵读的热爱和兴趣。
2. 提升幼儿的语感和节奏感。
3. 让幼儿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诵读经典内容。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经典内容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走进经典的世界啦!”
(引导幼儿跟读,并给予鼓励)
教师:“那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次要读得更响亮、更整齐哦。”接龙游戏吧,老师先开始,我说‘人之初’,下一个小朋友要说‘性本善’,然后依次类推,看看我们谁最厉害。”
(幼儿参与游戏,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表扬)
教材分析:经典诵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素养。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理解和接受的经典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诵读。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考思路,我们制定出的教学计划就毫无意义,我们常常会苦恼于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知道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情况是非常关键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经典诵读课题.docx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成长的必须1、著名的文学大师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让人自新,催人奋进!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高尚。
2、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
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60 篇(段)”。
4、师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应攀着“阅读”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二)时代的需求1、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2、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 30 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3、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
经典诵读研究课题
经典诵读研究课题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
所谓“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汉代XXX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唐代诗人XXX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千古名言。
清代XXX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研究肤浅,胸中不富。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诵读经典,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
诵读经典,不失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好途径。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在教学中以经典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破解了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了一条康乐浏览之路。
一、诵读经典的意义:1.造成气氛,激发兴趣每天傍晚吃饭前二十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整理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
同时,多次的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
2.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在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
黄河文化经典诵读课例设计
黄河文化经典诵读课例设计一、课题:黄河文化经典诵读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2. 学习黄河文化经典的诵读技巧;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黄河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黄河文化经典的选择和解读;3. 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黄河文化概述1. 导入:播放黄河风光视频,引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2. 介绍黄河文化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并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黄河文化经典的选择和解读1. 导入:播放黄河文化经典诵读视频,引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经典的兴趣;2. 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并进行诵读;3. 学生分组选择其他黄河文化经典进行解读和诵读,并进行小组展示。
第三课时: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1. 导入:播放经典诵读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2. 介绍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语调、节奏、感情表达等;3. 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训练,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 学生分组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最佳诵读小组。
第四课时:总结和展示1. 学生进行黄河文化经典的复习和总结;2. 学生进行黄河文化经典诵读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黄河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黄河文化经典诵读表达能力;3. 学生自评和互评。
六、教学资源:1. 黄河风光视频、黄河文化经典诵读视频;2. 《黄河大合唱》的音频和歌词;3. 经典诵读表演视频。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文化遗址和博物馆;2. 鼓励学生进行黄河文化创作,如诗歌、绘画、舞蹈等;3. 参与黄河文化相关的社区活动和比赛。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套黄河文化经典诵读课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黄河文化的概念和特点,还可以学习黄河文化经典的诵读技巧和方法。
小学科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科学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学科学经典诵读》中的经典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帮助学生提高研究兴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小学科学经典诵读》课本。
2. 音响设备。
3. 演讲讲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导入
1. 老师向学生展示《小学科学经典诵读》课本,让学生感受经典知识的魅力。
2. 老师简单介绍本次课程的目的和重点。
诵读练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读练。
2. 老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
经典知识讲解
1. 老师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经典知识。
2. 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答疑惑。
第二课时
诵读比赛
1.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读。
2. 老师评选最佳朗读者,并颁发奖励。
课文背诵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背诵。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集体朗读。
总结回顾
1. 老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发表感想和建议。
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朗读技巧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修山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成长的必须1、著名的文学大师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让人自新,催人奋进!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高尚。
2、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
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 篇(段)”。
4、师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应攀着“阅读”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二)时代的需求1、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2、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30 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3、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
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活动,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
4、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
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如何让师生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师生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我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着手于师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全面提高师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研究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 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第二学段(3——4 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第三学段(5——6 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
利用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 篇,课外阅读总量145 万字。
2、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传统手段,是师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4、叶圣陶有关阅读的论述:叶圣陶先生在数十年的教学、写作、编辑的经历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读书法。
这就是对重要的需要精读的书籍或文章,分、复读、再读三步进行。
初读:叶老认为:“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
”初读,要经过三个环节:求疑、答疑、复核。
于无疑之处求有疑,初读务求找出问题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初读不疑,等于不读。
有了问题,接着要依据平时的阅读经验、生活或工作的体会,“自求解答”。
有疑问不轻易求人,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才看参考书或质诸他人。
这种答疑过程中就有长进。
自己求得了解答,还得验证它是否正确,这就要用注释或参考书来检验。
在检验过程中辨明真伪,求取真知。
求疑、答疑、复核三个环节中,叶老强调的是读书过程中的思考。
初读的核心是思考基础上的问。
复读:叶老的做法是:“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
”假如把初读中的自问自答视作条分缕析地钻研,那么,复读中的观其大意,就是站在高处,综合归纳。
唯有分析,才能了解书的细节;唯有归纳,才能对全文的脉络、思路、要点、中心等了如指掌。
这第二步,是对第一步的必要补充。
再读: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
”这是叶老规定的第三步的任务。
第一、二步是“钻进去”,第三步是“跳出来”。
它的目的是吸收、创新。
学懂的内容,要记牢,要体会;对于能改造、创新的,就要下一番研究工夫,使认识不断深化,以转化为自己的成果。
三、研究目标1. 探索课内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 开发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
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研究内容(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
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
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
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
(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1、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研究。
2、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读本研究。
3、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三)师生阅读策略的研究1、激发师生的诵读兴趣,探索积累、背诵经典诗文的方法。
2、阅读与练笔相结合,通过改写、扩写、续写、仿写、自我创作等方式以读促写。
3、在校园网站中建立一个经典诗文专题学习平台,创设一种富有文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经典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点,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师生的诵读与积累提供资源与帮助。
4、形成经典诗文课堂诵读教学基本模式。
我们将着重探索三种经典诗文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传授课、拓展阅读课、自主创新课。
研究一系列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如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的方式方法。
制定出一套经典诗文诵读的评价细则。
5、学科教学中结合或渗透经典诗文学习实践的研究。
如语文教学中可开展经典诗文教学的拓展学习;美术教学中结合经典诗文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经典诗文的配乐吟唱或舞蹈练习;体育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韵律操训练;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经典诗文小报等。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一)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
2、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
3、个案法: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4、文献法: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二)研究对象修山小学全体师生,并把每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该项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从2012 年9 月开始,至2015 年9 月结束,历时三年完成。
各阶段时间安排如下:(一)准备阶段:申报课题,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3、了解各班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及使用情况,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4、了解师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统计分析;5、《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意义,尽最大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6、《致学生的读书倡议书》,让学生了解读书的意义,激发读书热情。
(二)实施阶段: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A、整合学校、班级、家庭阅读资源。
1、营造书香校园。
①发挥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阅报栏、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
②学校年年征订适合师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新图书。
③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
④各班开设大阅读课。
⑤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⑥一年一届评比“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
⑦创书香校园读书吉尼斯。
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
⑧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⑨开展课内阅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⑩课内阅读课教学教师课堂大比武、论文评比。
2、打造书香班级。
①利用黑板报、墙报、队角、班级网页等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②扩充班级图书角,学生每人至少带两本图书。
由学生自己选出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
③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读书计划。
④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小朋友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⑤每个学生都建立读书成长册。
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
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
如“故事会”“颂诗会”。
⑦每位语文教师利用课前 5 分钟、晨读与夕会时间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利用阅读课与学生赏析《语文经典读本》,每天布置20 分钟课外阅读任务,阅读学校推荐书目。
⑧量化评定师生背诵阅读状况。
3、书香家庭的构建。
①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②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登记卡》。
③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共看一本书,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
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④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她)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她)、鼓励他(她)。
⑤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
⑥增加家庭图书存量、年年订阅适合孩子的报刊杂志。
B、丰富阅读内容。
1、设置特色课程(语文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有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