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一轴三带”:辽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22版: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创新设计)

22版: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创新设计)

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必修2]5.3上海卷第15题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必修2]5.3—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必修2]5.3—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原因: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类型主体功能区 地域类型主体功能 优化开发区域 城镇化地区 提供工业品 和服务产品 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提供农产品 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生态产品禁止开发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精神财富[连线] 将下面的区域与其所属的主体功能区连线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等。

2.案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地理背景: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广,人口和经济总量大。

(2)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3)规划目标: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4)发展重点⎩⎨⎧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自北向南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构建辽宁陆海经济一体化战略发展新格局关于推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设的新思考

构建辽宁陆海经济一体化战略发展新格局关于推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设的新思考

构建辽宁陆海经济一体化战略发展新格局——关于推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设的新思考转载日期:2012-7-17 22:40:00 来源:互联网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沿海产业带,是我省加快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巨大潜力所在。

要利用广阔的沿海地带,依托我国东北纵深腹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要“推进沿海、近海地区与腹地形成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同时提出:“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举措”;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符合新型产业基地要求的区域发展格局。

”笔者认为,构建“两极、两轴、一带”的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框架,不仅是深刻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上述重要思想,加快辽宁陆海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途径,也是加快东北陆海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途径,将从点、带、轴、面全方位地把辽宁陆海经济一体化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建设“两极、两轴、一带”辽宁陆海经济一体化战略框架的基本构想(一)“两极”——以沈阳、大连为龙头的南北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增长极1.北部增长极——沈阳沈阳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辽宁经济主干区——辽中南经济区的北部增长极。

2006年沈阳实现GDP2482.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6.8%。

以沈阳为中心150多公里半径内,集聚1座副省级城市、6个地级市、21个县(市)和200多个小城镇,大中城市集聚,城市类型齐全,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

随着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沈西工业走廊、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棋盘山开发区等一批产业新区和功能新区的快速发展,城市活力和区域性加工制造、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中心城市的功能与地位日益增强。

发挥辽宁省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的区位优势

发挥辽宁省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的区位优势

地方经济497发挥辽宁省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张 翀 辽宁社会科学院摘要: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辽宁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辽宁省地处经济圈的中心:东邻开启全方位振兴起步征程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南邻跃跃欲试改革开放的朝鲜,再往南是经济发达的韩国,西邻中国三大经济带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北面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蒙古国和俄罗斯毗连。

另外,辽宁省还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隔海相望。

一言以蔽之,辽宁省是延边、沿海省份,其东西两侧是我国经济蒸蒸日上的地区。

为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辽宁省应发挥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的这种区位优势。

关键词:辽宁省;东北亚经济圈;区位优势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1-0497-01一、发挥与朝鲜半岛接壤的优势2019年以来,朝美对抗转圜,朝鲜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党的自主路线和战略决断使朝鲜国内外局势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阶段。

2019年6月第三次朝美领导人会晤闪电成形,通过对话,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即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同时建立半岛和平机制。

①(外长王毅语)种种迹象表明,一旦半岛完全实现无核化,美国和国际社会将解除对朝制裁,朝鲜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尤其在经济领域开展同东北亚国家的合作。

“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与朝鲜接壤,中国及辽宁省将是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最主要方向。

半岛建立起和平机制,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延伸至朝鲜半岛。

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个通道,一是华北通道,从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通道,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赤塔。

笔者认为,辽宁省可以推动延伸中蒙俄经济走廊至朝鲜半岛,形成中蒙俄朝韩经济走廊。

我国东北地区铁路网四通八达,中蒙俄朝韩经济走廊也有两条通道:一是从上述华北通道的呼和浩特到北京、沈阳、丹东再到朝鲜半岛;二是从上述东北通道的沈阳到丹东再到朝鲜半岛。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下》2018年第12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安排,也是优化空间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为辽宁谋划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辽宁振兴发展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辽宁振兴的工作重点,加快构建多极发力、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推动生态、交通、产业、开放等领域建立省区间、城市间合作机制,形成协同发展合力。

在沈阳、大连等创新资源、产业基础、高端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率先探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试验。

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升沈阳与周边城市的连接、聚合、扩散能力,打造以沈阳为龙头的东北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东北人才中心、东北亚物流中心,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扎实推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打造引领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深入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狠抓“规划、产业、创新、改革、政策、环境”协同,发挥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海洋经济,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支持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发挥辽西北地区资源和后发优势,主动与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加强产业协作,承接产业转移。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工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三区共建”,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充分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最新文档】区域协调发展-范文word版 (8页)

【最新文档】区域协调发展-范文word版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区域协调发展篇一:“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作者:肖金成汪阳红《光明日报》( 201X年09月23日 15版)“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总体缩小,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经济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发展阶段,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大部分地区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支撑了全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从全国31个省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东北地区自201X年以后下降。

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受国内外环境影响,近年来,尤其是201X年至今,东北地区和山西省经济增速下滑明显,这些省份以资源、能源输出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深加工能力相对薄弱,受需求下降影响较大。

一些贫困地区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经济带、城市群经济支撑力明显提高,但要素跨区域流动仍存在障碍。

沿海地区始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区域,经济总量仍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长江沿岸省份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40%以上,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全国 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支撑带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但受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人才、资本和技术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仍存在障碍,产权保护、市场体系、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制度仍有待健全。

不同层次区域合作不断推进,但区域治理机制有待健全。

东中西、跨省市、省内跨市的区域合作与次区域合作广泛开展,合作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展,区域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

辽宁三大区域凸显后发优势 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

辽宁三大区域凸显后发优势 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

辽宁三大区域凸显后发优势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长春市人民政府 2010-10-21 13:26:48 来源:辽宁日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辽宁后发优势和蕴藏的无限商机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10月上旬,长三角地区再度刮起“辽宁风”。

省政府经贸代表团此次带来的一批大项目、新项目,吸引了众多南方企业。

短短4天里,不仅长三角地区的客商纷纷与各市洽谈合作项目,长三角以外的企业也闻讯赶来,对投资辽宁表现出浓厚兴趣。

进入“十一五”以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辽宁人全力“扮靓”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构筑起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辽宁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辽宁的后发优势和蕴藏的无限商机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转身向海盘活全省经济发展全局迈向全面振兴的辽宁人十分看重“三大战略”,刚刚迈入“十一五”,辽宁就开始着力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五点一线”在国内外迅速叫响。

以后的日子,沈阳经济区建设被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突破辽西北也开始深入人心。

“三大战略”,是辽宁加快发展的一盘棋,是辽宁人三个经济舞台。

正因为如此,辽宁人在推进“三大战略”上十分坚决。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强调,要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打造高水平的沿海产业带、城市带和旅游带,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步伐,大力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新能源基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2009年7月1日,对于辽宁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8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该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至今,辽宁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战略规划。

从辽宁转身面向大海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凝聚着辽宁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2006年初,打造沿海经济带写入了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时还是“五点一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8.16•【文号】发改地区[2016]1771号•【施行日期】2016.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6]17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8月16日附件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

近年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引下,我国区域发展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区域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区域无序开发情况比较突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协调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工作部署,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创新完善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辽宁振兴新篇章研讨材料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辽宁振兴新篇章研讨材料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辽宁振兴新篇章研讨材料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辽宁振兴新篇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
1.推进经济高质星发展: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重镇,应该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加强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辽宁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创新驱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举措,辽宁应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同时,要扩大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各地区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优质资源。

4.增进民生福祉:辽宁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同时,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辽宁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要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环境质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如何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辽宁振兴新篇章。

新时代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研究◎路鸣〔内容提要〕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挖掘地区发展潜力的主要抓 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辽宁三大区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辽宁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探析 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促进辽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 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

对辽宁而言,深人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 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态势的比较分析近年来,辽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加 快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等三 大区域战略,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在更高层次 上促进了区域互动融合发展。

辽宁三大区域经济总体 运行趋稳,经济效益逐渐提升,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加快,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辽西北地区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讎。

(一)发展特点1.三大区域经济运行总体趋稳,沿海经济带引领辽 宁振兴的作用凸显。

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沿海经济带 占全省比重逐年提升,2016年为51.3%,高于2010年6.5 个百分点。

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沿海经济带与沈 阳经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水平相当,均高于全省平 均水平,且沿海经济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更快,已由2010年低于沈阳经济区6406.3元,逆转为2016年高于沈阳经济区8364.1元。

辽西北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增速较慢,差距呈扩大趋势。

2. 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层次不同,第三产业占 比均有所提升。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6年沈阳经济区三次产业比重为6.2:39.5:54.3,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沿海经济带三次产业比重为10.1:40.2:49.7,呈现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辽西北地区三次产业比重为24.7:27.1:48.2,第一产业比重较高。

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第1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第(2)题,上游城市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往往为中下游城市提 供初级农矿产品,而非高素质劳动力;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处 于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和提供服务,工业制成品和 服务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
探究二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问题引领 材料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 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 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 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 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 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下图是京津冀地区略图。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流域型城市的概念。流域型城 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流动,存在着类 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 市场,但又不是存在于真的河流流域中。第(1)题,根据材料中 流域型城市的概念可知,流域型城市中的上游城市并不等同 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源不一定清洁;上 游城市一般经济水平落后于下游城市,城市间联系强度小,交 通通达度一般较低,往往大量提供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存在严 重的生态破坏问题。
3.区域协调发展的类型 (1)区域内部统筹: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 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 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思考感悟】 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实现了双赢。 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东、西部地区分别赢得了哪些发 展动力? 提示:东部:矿产资源、能源、劳动力、政策等。西部:资金、 技术、人才、信息、政策等。

七大区经济布局的重点内容

七大区经济布局的重点内容

“七大区”经济布局的重点内容一、中国空间发展战略简述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空间发展战略同省区市布局思路是比较吻合的。

或者说,省区市布局战略主要是对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决策部门提出过3种地区布局思路,对中国经济建设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沿海优先发展战略——“沿海”与“内陆”、“三大地带”]在“六五”和“七五”计划时期,中央倡导“沿海一内陆”、“三大地带”等战略思路,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发展格局,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点一轴”开发模式]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中所阐述的“点一轴”开发模式,对中国空间发展总体战略和地区布局战略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T字形一级开发轴线,即沿海和长江产业带的建设,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带动了全国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各省区市发展计划中,也贯彻了“点一轴”开发思路,确定中心城市或经济核心区、重点产业带,组织全省的区域经济布局。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七大区”现划]“八五”计划时期,由国务院正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编制七大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将七大经济区的发展,列入“九五”计划之中,作为区域经济布局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八五”期间,先后编制完成了4个大区的发展规划,即: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市、西北地区、环渤海地区。

“九五”计划开始执行的前两年,即1996和1997年,国家又以制定对大区经济发展意见的方式,着手东北区和中部区发展思路的编写。

七大区的经济空间组织方式,由于缺乏法律的约束效用,又无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建设项目的配套,因此,具体的实施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着眼于发挥中央决策部门对省区市计划的指导作用,这种大区发展规划和空间组织方式,仍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在众多省区市的“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也对大区发展思路有所呼应(下表)。

*环渤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在规划进行过程中,区域范围有所调整。

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

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

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18:16来源:《求是》期号:2005.10作者:佟志武锦州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部位,依山傍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新世纪新阶段,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大开放的双重战略机遇,把锦州打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性经济枢纽和中心城市,带动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对于辽宁的崛起,乃至整个东北的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创新思维:克服计划经济积习,强化区域经济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在我国方兴未艾,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城市群的兴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但是在东北,一些地方在谋求本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忽视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地方之间相互戒备、相互隔离,少数同志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搞地区封锁和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

这样的观念、倾向和做法,不仅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不利于各地区通过统一市场和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双赢,不利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逐步减少,市场半径的延伸和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加速了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外开放使各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步伐加快,统筹并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普遍趋势。

近年来,国际上伴随区域一体化而出现的城市群、都市圈,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

不同行政区域间的城市互利互惠,实现共同繁荣,也必然会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强化区域经济理念,促进区域协调与融合,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审时度势:以全球视野审视辽西沿海经济带辽西是辽宁省的欠发达地区,辽宁振兴的难点在辽西。

辽西经济板块包括辽宁西部的锦州、盘锦、朝阳、阜新、葫芦岛五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40%,人口占全省的30%,而经济总量却不到全省的20%,实际到位外资和出口额占全省总量的不到10%。

辽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体会与感悟

辽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体会与感悟

辽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体会与感悟辽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体会与感悟一、方案背景2018年,辽宁省政府发布了《辽宁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加强改革、创新和发展,推进辽宁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方案内容1.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3.促进创新驱动发展4.深化改革开放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6.扶持小微企业发展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实施效果自2018年起,辽宁省政府积极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一系列措施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和回报。

1.经济增长持续回升。

截至2020年底,辽宁省GDP增速达到3.5%,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3.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大量科技项目落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国家级认定。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外商投资增长明显。

5.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小微企业发展得到扶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小微企业获得更多支持。

7.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四、体会与感悟1.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辽宁省政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2.创新驱动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辽宁省政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辽宁省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4.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辽宁省政府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5.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落实“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

辽宁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小微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6.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的根本任务。

辽宁省政府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辽宁围绕“一圈两区三带”打造现代物流业

辽宁围绕“一圈两区三带”打造现代物流业

辽宁围绕“⼀圈两区三带”打造现代物流业辽宁围绕“⼀圈两区三带”打造现代物流业提出到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记者苏⼤鹏20100728经济⽇报本报讯记者苏⼤鹏报道:辽宁省政府⽇前印发《辽宁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案》,提出到2012年,辽宁省物流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占第三产业增加值15%以上,培育⼀批有竞争⼒的⼤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名牌,形成⼀批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的物流产业集群。

据了解,辽宁省将围绕物流中⼼城市,打造“⼀圈两区三带”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

物流中⼼城市包括:沈阳、⼤连、锦州、营⼝、丹东。

“⼀圈”指沈阳经济区物流发展圈,形成以沈阳为核⼼⾯向装备制造产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以抚顺、辽阳为重点⾯向⽯油化⼯产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以鞍⼭、本溪为重点⾯向钢铁产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以沈阳、铁岭为重点⾯向农业及农产品加⼯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成为东北亚物流发展核⼼区域。

“两区”指辽东半岛沿海物流发展区和辽西物流发展区,前者包括⼤连、营⼝和丹东,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对外“窗⼝”和出海通道。

后者包括锦州、盘锦、葫芦岛、⾩新、朝阳五市,构建东北地区西部物流服务体系。

“三带”指沿海物流产业发展带、沈⼤物流产业发展带和锦⾩朝物流产业发展带。

沿海带主要是发展临港物流产业集群。

沈⼤带整合各城市物流资源,形成跨区域的物流产业集群。

锦⾩朝带重点发展临港物流产业。

为此,辽宁省将重点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通道和区域联动、物流园区建设、第三⽅物流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领域专项物流以及物流标准化和物流新技术推⼴等七⼤⼯程,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加⼤政策扶持⼒度等措施,确保实现辽宁现代物流业⼜好⼜快发展。

心得体会: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用系统性思维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最新)区域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X作为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经济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以系统性思维构筑X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深化落实“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

进入新时代,要把X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下做好顶层设计,跳出区域本身,把各个区域放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大系统中进行系统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X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形成明显的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发展梯度。

相对于全省而言,苏北是发展短板,南北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绝不能走传统粗放型发展老路,要深化落实省委“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

加快打造扬子江城市群,推进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使之成为未来X区域协同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步伐,打通沿海高速通道,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海洋经济,尽早实现X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

加快推进X生态经济区建设,走出单纯追赶苏南的误区,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径。

加快打造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实施徐州与连云港的双城联动,发挥连云港的战略叠加效应。

加快形成区域系统协同与互补效应。

区域发展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共生关系,各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协同的系统,他们之间通过共享技能、共享资源、协调战略形成系统协同效应与互补效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X各个区域各有优势,也各有其发展瓶颈,推进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补齐短板。

破除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功能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不断强化和优化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X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之间的协调性,协同推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从总体上节约区域发展成本,实现总体发展效益最大化。

()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全行业党员网络党校单选(共30分)1、()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A.创新B.共享C.绿色D.开放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B )作出新贡献。

A.公共安全B.生态安全C.网络安全D.社会安全3、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A.政治B.经济C.贸易D.合作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收入。

A.合法B.隐性C.非法D.灰色5、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A.政府B.高校C.科研院所D.企业6、()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A.创新B.协调C.开放D.共享7、必须坚持以()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A.政治建设B.文化建设C.经济建设D.社会建设8、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责、失职追责。

A.一B.双C.三D.多9、实施工业(),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A.质量工程B.精益管理工程C.强基工程D.大国工匠工程10、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A.经济安全B.国家总体安全C.食品安全D.网络安全多选(共40分)11、加快形成()、()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

A.统一开放B.公平C.高效D.竞争有序12、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态环保、()、()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高 , 区域 问协商协 作机制不 健全 、 地I 间利益 与矛 盾 难 以协涮等等 “ 十= i 五” 时期是辽宁振兴发展 的关键时 期, 是爬坡 过坎 、 转 型发展的攻坚 阶段 , 更是辽宁 i大 I 又
辽西 北 ” 大 域 发展 战略 及相 关政 策和规 划 的引领
下, 域经济 发展取得 了较大 的突破 , 经济 总量 、 城 乡居
L i a o n i n g E c o n o my
“ 三点一轴三带” :
辽 宁 区域 协调发展 的战略思 考
◎辽 宁省 人 民政 府 发展 研 究 中心课 题 组
[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届五 中全会创造性地提 出了“ 创新、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 这是“ 十三五” 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发 展思路、 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其 中, 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协调问题, 形成平衡结构, 增强发展整 性、 当
( 一) 三点: 即将 沈 阳、 大连 和锦 州打造 为辽 宁省 引
领 区域发 展的“ 三 大” 增 长极
块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将沈阳、 大连和锦州“ 三点” 作 为全省 区域发展 的核心 , 打造 三大增长极 、 增强其 区域
发展极化作用对全省 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 一) 围绕建设 国家级 中心城 市 目标 , 持续增强沈 阳
民收入 、 城镇化 建设 等都迈 上 了新 台阶 ; 区域协 调发展 水平也有 所提 升 , 产业结构 、 功能 分T 、 城镇空 问发展格 局等进一步优化 。但从全省总体上看 , 仍存在诸 多发展 不平衡 、 不协调 的突 L 叶 J 问题 , 如 区域增长 出现分 化态势 、
地 区差距进一 步拉大 , 产业 同构现 象严重 、 产业 关联性
在全省乃至 东北地 区的核心地位
1 . 坚持做 强沈 阳中心城市 的聚合 和外围带动能力 ,
1 . 沈 阳要 围绕 建设 国家级 中心城市 的 目标 , 进一 步
巩固在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位 , 牵动沈 阳 经济区协 同发展 。
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 、 现代服务业 、 高技术产业 、 文化
前, 我国在深入实施“ 一带一路” 、 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区域战略, 意在使我国经济发展 由东向西梯度推进, 打造新的经济支撑
带和 具 有全球 影响 力的开放 合作新平 台, 进 而实现 全国 区域 整体 协调 发展
[ 关键词 ] 辽宁 “ 三点一轴三带” 协调发展
近年 来 , 辽 宁 省在 沿海经济带 、 沈 阳经济 区 、 “ 突破
为中心 , 以缩小地 区间发展差距 和促进基 本公共 服务均
等化 为 目标 , 以改革开放 和逐 步建立 区域 协调发展长效 机制 为保 障 , 继续深 入实施 三大 区域发展战略 , 构建“ 点一轴三带 ” 空 间格局 。努 力提升 三大增长极 的辐射力 和带 动力 , 发挥 市场配 置资源 的决 定性作 用 , 打造 区域 特 色经济体 系 , 构建 区域协调 发展 的载体 , 加快辽 宁融 入国家区域 发展战略与空问布局 , 加强同外省市 的联系 与合作 。精 准扶 持 欠发达 地 区加快 发 展 , 促 进经 济布
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 , 不断增强其产业地位 以及在产业
链 上 的聚合 能力 , 以产业 融合 增强 与周 边城市 交 流合
2 . 大连积极 推进东北亚 国际航运 中心 、 国际物 流 中 心和 区域性金融 中心建设 , 加快 自贸区相关探 索和金 普 新区体制机制创新 , 带 动沿海地 区联 动发展 中心城 市 , 尽快 建 成
发展方 向。
二、 全面推进 “ 三点” 建设 , 提 升辽 宁三大增长极 的 辐射力和带动 力
沈阳、 大连和锦州的经济体量 、 历史地位和区位优
势等在 全省 占有 重要地位 , 在中部 、 南部 和辽西 区域 板 局、 人 口分布和资源环境 相协调 , 逐 步形成以增 长极 、 城 市群 、 经济 带 、 重点示 范区和开 发区等为支撑 的定位 清 晰、 分工 合理 、 优 势互 补 、 协调联 动 、 国土空 间高效 利用 、 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多中心 、 网络化区域发展新格局。
1 0
本 期 关 注
2 . “ 辽西北经 济带” 以沈 ( 阳) 彰( 武) 、 铁( 岭) 朝( 阳) 高速公路 和建设 中的京沈高速铁路 为纽带 , 带动沈 阳经 济区和辽西北 地区协 调发展 ; 以能源 和农产 品深加工等
为主要 发展方 向。
3 . “ 沈 山经济带” , 以老京沈线 ( 主要包括沈山高速公 路、 沈 山铁 路 、 秦沈线 ) 为纽带 , 带 动沈 阳经 济区和京津 冀地 区协 调发展 ; 以现代物流 、 特 色园 区开发等为 主要
为此 . 我 们从 当前辽 宁区域 发展实践 出发 . 在深 入 沈阳、 大连 、 抚顺 、 锦州 、 阜新 、 盘锦 、 朝 阳等地 区进行 实 地调研 的基础上 , 进行研究并提 出未来 全省区域协调 发 展的总体思路 与推进路径。


总体 思路
我们认为 辽宁实施 区域协调 发展总体 战略要 以协 调推进 “ 四个全面 ” 为主题 ,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和效益
“ 服务辽西 、 辐射 辽西 、 带 动辽西 ” 的增 长极 , 驱 动辽西 地
区协作发展 。 ( 二) 一轴 : 即发挥哈 ( 尔滨) 大( 连) 发展主轴辽宁段
域 南竞 相发展 向“ 协调发 展 、 协 同发展 、 共 同发展” 转换 的关键期 。如何 以新 发展理念 为引领 , 以协调谋 划r X : 域
发展 , 以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 对于补齐发展短板 、 平衡 发
展要 素 , 推动全 省尽快走 出“ 低谷 ” , 实现新一 轮振兴 发
展及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具有重 大意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