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梅河五中 佟海燕(1)

合集下载

知之为知之 梅河五中 佟海燕

知之为知之 梅河五中 佟海燕

选文10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重点翻译: 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 不去掉一项; 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 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选文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 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 ①食通“蚀”;
②更:改正(变)
【译文】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 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启示
• 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 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 是这样; • 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 们的尊重。
名句默写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1、知之为知之,____
过而不改 2、_____,是谓过矣。
非道弘人 3、人能弘道,____。 4、 _________,则远怨矣! 躬子厚而薄责于人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 事不成 ____。 人无而信 不知其可也 6、______,______。大车无輗 ,小 车无軏 ,_________。 其可以行之哉? 然后知松柏之后 7、 岁寒,___________。 不舍昼夜 8、 逝者如斯夫,______!
【评析】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 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 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 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 讲诚 信 ,人 无 信而 不 立 。在 《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 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兰亭集序》梅河五中 佟海燕77页PPT

《兰亭集序》梅河五中 佟海燕77页PPT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兰亭集序》梅河五中 佟 海燕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蜀相 梅河五中 佟海燕

蜀相 梅河五中 佟海燕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 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 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 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 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 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 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 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 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 歌形式,风格_沉_郁__顿_挫_;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 《_杜__工_部__集__》。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 元元年,杜甫避乱成 都的次年春天,安史 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唐肃宗信任宦官, 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 忧民的文人。
•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 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 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 亡贤愚而已。”
•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 寂失意。 • (3)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 • (4)语言:含蓄蕴藉 •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 (6)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 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
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一、咏史诗的概念
•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 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梅河五中 佟海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梅河五中 佟海燕

背景局势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 在前283年到前 279年之间,正值 战国中期之末。在 此之前,秦早已占 领了巴蜀,并夺取 魏在河西的全部土 地,又多次大败楚 军,初步形成了统 一全国的趋势。所 以如何对付秦的挑 战已成为赵国安危 之所系的大问题。
结 构 概 要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 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 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了赵国,出现在赵国太监缨贤的手中,赵惠文王便据为己有。此时, 秦国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 说要用十五城来交换璧。赵王孱弱,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上演 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归秦 始皇所有了。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 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 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秦二 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将此玉琢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 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 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秦二十八年(公 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风浪大作,有 人献策丢宝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说来也怪,洞庭湖竟立 即风平浪静。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持玺挡道,奉还秦 始皇曰:“持此还祖龙。”(皇帝称“真龙天子”,秦始皇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而称“祖龙”)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玺,该人 即化作一阵清风而去。不久,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据《史 记· 秦记》,秦始皇“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即以此玺为天子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 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诗经》两首氓1梅河五中佟海燕

《诗经》两首氓1梅河五中佟海燕
感谢您的观看
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比赛和展览,展示学习成果,提升文化自信。
发起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广传统文化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经 典诵读”、“文化沙龙”等,推
广传统文化。
发起并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喜爱传
统文化。
与社区、文化机构等合作,开展 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扩
大传统文化影响力。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 提升,未来将有更多学校和教育机构 引入经典诵读、诗词赏析等课程。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方 法,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传统文 化;以及如何整合资源,为传统文化 教育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和平台。
倡导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传统文化传承
01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传统 文化传承工作,如支持相关公益 活动、捐赠图书资料等。
03 探讨梅河五中传承文化方 式
梅河五中校园文化特色概述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梅河五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 终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 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营造诗意校园氛围
学校倡导诗意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环境中感受中 华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 过经典诵读、文化讲座等活动,提 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05 总结与展望:传承经典, 弘扬文化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与收获
成功将《诗经》中的两首经典诗篇引入校园,让 更多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佟海燕老师的精彩讲解,学生们对《诗经》 的背景、内容及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梅河五中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为校园 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李清照词两首_ppt_梅河五中_佟海燕__222222

李清照词两首_ppt_梅河五中_佟海燕__222222
•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 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三、思想内容
•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 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 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 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 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 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 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 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 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 特点。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 前期
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 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 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 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 年 ,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 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
• 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 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 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 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 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 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 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 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 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 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 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 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 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一、人物简介
• 李清照(1084- 1155),济南章丘 (今属山东)人, 号易安居士。宋代 女词人,婉约词派 代表。
•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 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 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论 箜篌引 梅河五中 佟海燕

论 箜篌引 梅河五中 佟海燕

论《箜篌引》的影响及其影响之成因第一章绪论“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这首四句十六言的《箜篌引》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后在荀勖的《太乐歌词》,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记载。

现在在我国流传最广的,当属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所载的版本。

而对其创作典故的记载,则见于蔡邕的《琴操》及西晋崔豹的《古今注》等。

这些在中国典籍上的记载,后来为朝鲜学者韩致渊所发现,经过翻译后,记载在所遍《海东绎史》中,在韩国流传。

关于这首诗的国籍,争论颇多,但现在韩国学界的研究已基本证明它是韩国的作品。

不管它是哪国的作品,它产生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就是这四句十六言的《箜篌引》,其影响是极大的,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为一种体例和象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韩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的。

作为韩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并能够流传下来的几首诗歌之一,它还在文献上具有可以考证的较详细⑴的记载。

故对研究韩国诗歌乃至文学的源流具有极大的意义。

围绕其而产生的巨大争议及多篇研究的论文即可看出韩国文学界对其重视程度。

而且,它在中韩音乐史,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亦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以中国人的视角,通过对《箜篌引》影响的论述,引起学界,特别是中国学界对《箜篌引》的重视。

并试图通过对其相关背景的研究,找出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及取得艺术成就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本论第一节《箜篌引》的地位及其影响第一项《箜篌引》在文学史上的影响第一目《箜篌引》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中国文学史上关于箜篌的作品不在少数,最为人知的当属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⑵和唐朝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而最早的作品当属这首公无渡河本的《箜篌引》了。

和汉代其他乐府诗歌一样,《箜篌引》在开始时是作为乐曲存在的。

最早见于东汉末大学问家蔡邕的《琴操》。

在这部中国古典音乐最早的集大成之作中,箜篌引作为五曲九引十二操之一被记叙下来。

关于《箜篌引》及其创作背景的记载是这样的:“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佟海燕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佟海燕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命题时间:2012、3、23命题人:佟海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选考题第三、第四题请选做其中一题。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兰亭集序》梅河五中

《兰亭集序》梅河五中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 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 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 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 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 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 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 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要去实现自 己远大的抱负。
‖文体知识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 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 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 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 引导,如《兰亭集序》。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 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 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 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 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
暮春之初
群 贤 毕 至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源自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不要迷信哥?哥就是个传说!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 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 谢安 、孙绰等句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 ,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 后来王羲 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 篇序,这就是著名的 《兰亭集序》。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 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精 美绝伦,世称书法艺术极品——天下第 一行书。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 虚无、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 ”,庄子思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我为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