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名词术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名词术语
1、统计
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对现象(事物或过程)进行大量观测或调查所取得的具体的数据资料。

统计工作是根据搜集和整理的统计数据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揭示现象的规律性。

统计科学是研究统计工作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统计”一词,可以追到中世纪,源于拉丁语中作状态讲的status和作政治家讲的statista。

18世纪中叶,德国学者阿痕瓦尔最先使用“统计”一词。

统计一词,虽然起源于状态,但是现在已远远超出此界限,具有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三种含义。

统计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社会经济现象,也可以是自然现象;可以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生产和管理。

统计学和统计学派的产生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而统计工作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中国、埃及和巴比伦就有人口调查的记载,早期以及后来的人口调查提供了国情、状态的描述。

德国和意大利的学者,把国情、状态的描述发展成接近现代的一门科学。

从德国的国势学到英国的政治算术的盛行,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近代统计学分为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两大流派。

2、统计资料
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指反映事物、现象或过程的数据资料。

统计资料与一般资料相比有如下特点:1)数量性:统计资料都是数据资料,一般资料既有数据形式,也有文字形式;2)具体性:统计资料是记载已经实现的事实,一般资料是拟议中的数据资料;3)大量性:统计资料是大量现象对同类现象大量观测所取得的数据资料,而不是反映个别现象的少量或个别数据。

3、统计工作搜集、整理、分析
统计资料及据以进行统计推断的过程。

通过这项工作,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

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1)统计设计;2)统计调查;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和推断。

其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4、统计科学研究
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简称“统计学”。

按学科分为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以及某些自然科学的专门统计;按内容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按研究对象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5、社会经济统计
是社会经济调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社会、国家管理和实行监督的重要工具。

统计一词饭知三个方面,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理论和方法,构成由实践到认识的一个辩证统一体。

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反映统计认识的全过程。

统计工作作为国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口统计、自然资源统计、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国内商业统计、对外贸易统计、人民生活统计、文化教育统计、卫生统计、政法统计等,即包括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各部门各方面的统计。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包括统计调查资料与加工整理结果,还包括统计分析资料。

统计理论和方法即统计科学,是统计实践的总结,是指导统计实践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利用统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既是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大从事社会、经济方面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任务。

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既研究生产力,又研究生产关系,既研究经济基础,又研究上层建筑,从中发现矛盾,研究解决矛盾的途径。

6、数理统计
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科学,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随机现象从个别来看,其结果是偶然的和不确定的,但是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观察,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也称为统计规律性。

数理统计是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

从一个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样本进行观察是一种随机现象。

数理统计以概率论为基础,根据样本和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样本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来推断总体,并且使归纳推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得到度量。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对样本部分的观察来认识客观事物,反映某一事物的数量界限,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安排科学的统计试验等。

在社会经济领域,也适
用。

如目前农产量和职工家庭收支的抽样调查,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

数理统计学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类。

理论的数理统计学研究统计方法的数学基础;应用的数理统计学结合各个领域的特点研究数理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

数理统计的方法又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

描述统计主要论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如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各种特征数等;推断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非参数方法以及统计决策等。

7、经济统计
全称“国民经济统计”。

以国民经济为总体的,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进行经济管理和宏观控制的重要工具。

其主要任务是:1)研究制定一套综合指标体系及其核算方法,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结构、相互联系、动态和效果,涉及社会生产和产品、国民经济效率等;2)反映和分析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实际形成的各种比例关系,如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农、轻、重工业之间关系等,为编制计划和进行决策提供依据;3)反映和研究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各部门统计,都要依据国民经济统计制定的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及核算方法。

8、社会统计
社会经济统计分支,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的统计。

社会统计,从社会总体出,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为中心,从数量关系上研究的描述社会状况、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科学的社会统计指标及指标关系,全面地观察和监测社会发展的面貌,为国家制定社会规划和政策,进行科学的社会管理服务。

经济统计以社会生产为中心,社会统计以社会生活为中心,包括环境统计、人口统计、卫生统计、体育运动统计、教育统计等。

9、部门统计
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分科。

以社会经济统计的一般理论和国民经济统计的一般原则为基础建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统计,如工业统计、农业统计、商业统计、劳动统计、人口统计、基本建设统计等。

每一部门统计,研究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数量方面,研究和制定该部门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进行该部门的统计工作。

10、统计方法
在统计研究和统计工作中所采用的一整套研究方式、方法和技术。

如统计分组法、对比分析
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法、方差分析法、指数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既适用于不同的统计研究任务,又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

11、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这里的各个方面是指统计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是指统计工作实际进行时的各个阶段.统计工作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定量认识.统计设计正是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连接点,能帮助人们将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反映和研究,使各个方面的活动协调一致,避免统计标准的不统一或统计方法的重复的遗漏.统计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范围,确定合适的调查方法;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防上可能出现的相互矛盾、重复劳动和互不衔接的现象;实现统计工作标准化和其础工作规范化.统计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如国民经核算体系方案、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调查方案、汇总或整理方案等等,统计设计按所包括的认识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按所包括的工作阶段不同,可分为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按所包括的时期不同,可分为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
12、工业统计
根据统计学原理和国民经济统计所建立和规定的一般性原则,建立自已的统计指标体系与核算方法,揭示工业中具体的规律性的东西,发挥其在工业中发生和形
成生产条件及成果的大量现象与过程,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方面。

工业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工业生产成果统计,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统计、设备与原材料统计,工业财务成本与经济效益统计等。

工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搜集、整理工业统计资料,为编制和检查计划、制定方针政策和指导日常工作提供依据,并对工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行统计监督。

13、农业统计
属于社会经济统计的部门统计,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农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
间、地点和条件下发展变化的规律。

与其他部门统计相比,有以下特点:1)其研究的农业经济现象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2)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利用情况是农业统计的重要研究内容;3)核算各项指标时,通常以一年为一周期;4)取得资料主要用抽样法。

农业统计的主要内容有:耕地面积统计、农业生产统计、劳动统计、现代化统计、财务成本统计、农村经济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等。

其基本任务是搜集、整理和提供各项农业统计资料,为制定农业计划和农业政策,并检查、监督其贯彻执行情况,为加强农业经济的研究和管理服务。

14、商业统计以国内商业活动为对象的部门统计,全称“国内商业统计”。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国内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流通的规模、水平、发展速度和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数据资料、揭示商业活动的规律。

其内容有:物价统计、主要商品生产与消费平衡统计、商业财务统计、商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商品流转统计、市场商品供求平衡统计、商业网点及商业劳动工资统计等。

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和各级商业部门决定政策、制订计划、指导工作及实行统计监督提供可靠的依据。

15、基本建设统计通过搜集、整理基本建设活动的规模、效果、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认识基本建设经济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

可分为基本建设投资统计和建筑业统计。

投资统计包括新增生产能力统计、基本建设项目统计、新增固定资产和效果统计、投资额统计等;建筑业统计包括建筑业机械化统计、建筑财务统计、建筑施工设备统计、建筑产品统计。

其主要任务是为制定政策、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并对政策和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16、供销统计
又称“物资供应统计”,是以生产资料的分配、流通、消费和库存等方面的运动为对象的部门统计。

其内容有原材料、能源、生产、建设和经营维修等物资消费统计,机电设备供应统计,产品销售(供货)统计,单位产品消耗统计,物资普查及物资平衡表等。

其主要任务是编制物资平衡表,了解全社会主要物资的资源和使用的平衡情况;反映生产资料产销衔接及国家统配物资分配计划完成;了解主要生产资料在国内经民各部门、各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库存状况;考核单位产品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挖掘物资节约的潜力。

17、邮电统计
研究邮电通信过程中传递信息和提供其他邮电服务,以及邮电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实
际消耗量的客观变动过程的部门统计。

其内容包括长途电话统计、市内电话统计、农村电话统计、邮政统计、电信统计等。

18、交通统计
又称“交通运输统计”,研究交通运输现象数量方面的特征和规律性的部门统计。

其内容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客货运输以及邮电部门转移信息或实物空间位置的工作数量和质量。

其基本任务是对交通运输现象进行检查分析,为编制、检查交通运输计划、决定方针政策、反映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和指导交通运输工作提供资料,并对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实行统计监督。

19、财政统计
也称“财政金融统计”,是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形成与使用方向及其收支平衡关系为对象的部门统计。

其广义指从形成上反映和研究以财政资金为主体的国民收入领域中各类资金的分配、再分配数量方面的表现。

即综合财政统计、它以及时反映通过国家集中和分配资金的数量和构成,检查分析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反映资金分配中的问题,为决定政策、监督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提供信息和依据。

20、价格统计
研究价格的水平、动态、构成和变动原因的统计。

其主要内容有搜集、整理和积累有关价格资料,计算平均价格,分析价格的形成因素,计算各种差价和比价,编制各种价格指数等。

通过价格统计,可以分析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情况,认识价格的本质和规律性,为制定价格政策、合理订价和调价提供信息和依据。

21、综合平衡统计
全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种综合平衡关系、速度和效益为对象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分支。

各种平衡关系主要有:1)相等关系,如财政的收入和支出;2)衔接关系,如固定资产年初与年末价值的衔接;3)协调比例关系,如生产、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4)相应的发展关系,如第一、二、三产业和相应发展规模。

其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活动情况发展规模。


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取得大量统计资料,为决策、计划、监督提供依据。

其内容有人口、劳动力平衡统计、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平衡统计,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平衡统计,国民财富和自然资源平衡统计、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外汇资金平衡统计,宏观经济效益统计分析等。

22、劳动统计
“劳动和劳动报酬统计”的总称,反映和研究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劳动生产率统计,研究劳动生产率计划和定额的检查,基本指标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动对产品数量和劳动力构成的影响;2)劳动数量统计,即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统计,研究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变动和利用情况、劳动计划的执行;3)劳动报酬统计,研究劳动报酬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引外还包括劳保福利统计、劳动保护统计、社会劳动者统计、劳动力供给与分配统计等。

23、教育统计
以教育育事业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构成比例为对象的社会统计的分支。

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学龄前教育、成人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其任务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为决策和管理服务,对教育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监督。

68、普查
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它主要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如人口普查、物资普查等。

普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对调查单位直接登记;如人口普查。

另一种是由调查单位根据其原始记录和资料,自行登记填报。

普查的资料需要进行汇总,汇总可采取逐级汇总或超级汇总的办法。

逐级汇总可使汇总单位及时得到所属单位的情况。

超级汇总是普查的最高领导机关与基层直接传递信息,这样可减少层次,加速汇总时间。

在同一次普查中,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汇总方式。

普查是要求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在普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调
查项目的指标解释应该统一规定,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

所有分组和分类也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目录进行,以保证综合资料的口径一致。

2)如查是时点调查,必须规定一个统一的调查时点。

所有调查资料都必须反映所规定时点上的状况,不相符的要按标准时点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3)普查时间要根据普查的任务、对象的特点和调查条件确定。

普查工作尽可能按一定的周期进行,以利历次普查资料的对比分析。

4)调查工作应同时进行,必须按时完成,以便使整个工作协调一致。

69、重点调查
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

这些单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反映出总体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任务和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不同,重点单位可以是一些重点企业,也可以是某些重点行业,重点城市或地区,并且重点之中还可以再选重点。

重点调查可以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掌握住某个问题的基本情况。

又由于所选择的是重点单位和地区,他们的管理水平较高,一般填报能力较强,交通条件也好,因而能更快取得高质量的资料。

此外,由于涉及的调查单位少,调查的项目可以多一些,了解的情况可以更细致些。

因此重点调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它不能代替全面调查,对全面情况可以进行估算分析。

70、典型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选择少数能代表被研究现象的单位,进行深入调研究的一种方法。

典型调查不但可以了解某些基础的数字资料,而且可以了解和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在经济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

典型调查与统计报表相结合,可以研究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研究新生事物,分析落后方面,深入剖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来推算所观察的总体资料。

当总体单位差异较大时,先分类选出典型,用各类的典型推断同类单位的一般情况。

当总体单位差异较小时,调查几个单位就推断其他单位的大致情况。

对全面调查的资料,也可以用典型推断的资料进行验证。

典型调查的关键是选好调查单位,所选的单位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防止先有结论后找例子的实用主义调查方法。

71、全面调查
对总体单位全部进行调查的方法,可以取得全面、系统、准确的统计资料,如全面统计报表、普查等。

但由于调查单位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需汇总时间长,难保调查的精度。

72、快速普查
因调查任务紧迫而采用的一种特殊争取时间的全面检查。

它是由调查的最高领导机构直接对基层布置任务,基层直接向最高领导机构报送调查结果。

快速普查,调查项目只包括急需了解的少数指标,一般用电报,用电子计算机汇总,迅速整理出所急需的全面资料。

73、非全面调查
只对部分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包括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

非全面调查的单位少,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相对也少。

可以集中力量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使调查资料更详细、更准确。

有些现象只能作非全面调查,如产品的破坏性试验。

74、专门调查
也称专题调查,为研究某种现象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其方式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

适用于变动不大,没有必要定期统计的现象,一般属于一次性调查,如人口普查。

有时对某些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采用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对于检查定期统计报表的质量也是有效的手段。

75、统计报表制度
依据一定的原始记录,按照统一规定的表式、口径、报送时间及程序,自下而上填报统计资料的一种制度。

统计报表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和年报。

一般说报表的周期越短,内容越要精炼;周期较长,可视需要适当增加内容。

?????完整的报表制度包括表式、填报范围(实施范围)、指标解释、分类目录和其他有关规定。

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要适用、,力求精减。

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报告期,分别情况按月、按季、按年进行统计观察。

基层报表应逐步做到统一、配套。

综合报表反映综合统计部门对统计资料的具体要求,地方综合报表可在满足上级综合机关需要的前提下,增加地方需要的指标和分组。

国家、部门和地方的统计报表制度,必须适当分工,互相配合。

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报告制度。

填报单位填
报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虚报、瞒报、迟报。

76、经常调查
也称连续调查,连续不断地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登记实施的一种调查。

其任务是获得调查对象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资料。

一般经常调查适用于时期现象的调查。

对调查的现象要不间断地进行记录,才能随时提供准确的数据,满足需要。

77、一次性调查
也称一时调查、间断调查,对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一次性的调查登记。

分为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

定期调查是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调查,两次调查中间的间隔时间相等,如每月末登记职工人数。

不定期调查是根据需要决定的一次调查,这种调查可能可进行一次,也可能隔很多时间后再进行一次,如人口普查。

78、直接调查法
也称直接观察法。

调查人员到现场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以取得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79、间接调查法
用各种间接方式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如询问法、通讯法、报表法、自填法。

80、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的实施计划或指导性文件。

包括调查目的,调查项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81、人口普查
为取得某一地域的全部人口数和人口构成等资料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其基本特点是:1)以个人为调查单位并对全部人口进行直接调查;2)普查项目有明确、统一的科学规定;3)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4)统一的调查对象和统一规定的标准调查地点;5)普查结果应及时公布。

93、样本及抽样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