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式塔心理学看杜甫诗歌的翻译

合集下载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与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与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

格式 塔 “ 整体 性 ”原 则 与诗 歌 的 审 美鉴 赏 格式 塔 的 “ 体 性 ”原则 离 不 开主 体 的 知觉 活 动 。阿 恩 整 海姆 认 为 ,艺术 是 建 立在 知 觉 基础 上 的 ,知 觉 是 一种 直 接把 握 对象 整 体 结 构 的活 动 , 同样 的我 们 在 鉴赏 诗 歌 过程 中也应 该 注 意这 一 “ 体 性 ”的原 则 。 韦特 莫 说 : “ 们在 曲调 、 整 人 空 间图形等方面 ,必然会 看到除 了所有孤 立的 内容 的总和 外 ,还 有 附加 的别 的东 西 。 ”n 这就 是 说 ,人们 要 从整 体 上 去 把 握对 象 ,而 不 是仅 仅注 意 其 中 的部 分 因素 ,如 曲调 、空 间 、图 形等 方 面 ,不 是 把 它们 孤 立 起来 ,而 是把 它 们整 合 起 来 。整 体 的特 征 要制 约 其 部 分 的性 质 。他 援 引爱 伦 费 斯 的观 点 ,指 出 : “ 演 奏一 支 由六 个 乐 音组 成 的 曲子 ,使 用六 个 我 新 的乐 音 ,尽 管 有 了这 种 变 化 ,你 还 是认 识 这支 曲子 ,在 这 里 一定 有 比这 六 个 乐音 的总 和更 多的 东 西 ,即第 七 种 东西 , 正 是这 第 七种 因素 或元 素 使 我们 认 识 已经 变 了调 的 曲子 。 ” 【 乐音 是通 过 曲子 整 体 的特 性 起 作 用 的 。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认 2 为 ,整 体 并 不 是各 部 分 元素 的简 单相 加 ,而 是 经 过主 体 的知 觉 活动 ,从 原 有 的因 素 中建 构起 来 的新 的 “ 体 ”。这 一 原 整 理 同样 可 以运 用 到诗 歌 鉴赏 过 程 中 ,诗 歌 鉴赏 的过程 不 是 消 极 被 动 的过 程 ,而 是主 体通 过 知 觉活 动 ,对 诗歌 原有 的意 象 重 新 进 行创 造 性 的组 合 ,形 成新 韵 意象 的 整 体过 程 。但 整 体 性 原 则 的运 用 不 仅 仅体 现 在 新 的意 象 的创 造 上 ,它 将 直接 导 致 诗 歌 终 极 的另 一 种美 ,即 中 国古 代 诗歌 里 所说 的 “ ” 、 气 “ ”、 “ ”、 “ ”。 如杜 甫 的 《 夫 》 开头 两 句 “ 韵 神 境 狂 万 里桥 西 一 草 堂 ,百 花潭 水 即 沧浪 ”中 有万 里 桥 、草 堂 、百花 潭 、沧 浪 四 个物 象 ,如 果把 这 四个 物 象独 立 出 来 ,单 独去 理 解 ,它 们 之 间并 没 有 多 大 的联 系 ,然 而 当把 它 们 放在 一起 , 并 经 由我 们 的 审美 想 象 和审 美 知 识 的积 累 时 ,我 们就 会 发 现 其 中的 意韵 。万 里桥 是 成都 南 门外 的一 座 小石 桥 , 相传 为 诸 葛 亮送 费炜 处 。过桥 向东 ,就来 到 “ 花潭 ” ( 浣花 溪 ) 百 即 了。 “ 沧浪 ”取 自 《 子 》 ,有 满 足 的意 思 。 “ 里桥 ”与 孟 万 “ 百花 潭 ” , “ 堂 ”与 “ 草 沧浪 ” ,略相 映 带 ,似 对 非对 有 形式 天 成之 美 ;而 一联 中含有 四个 专有 名 词 , 由于 它们 展 现有次第,使读者接一路风光,而境 中又略有表意,便令人 不 觉痕 迹 。这种 理 解 很符 合 格 式塔 的 “ 体性 ”原则 。我 们 整 不 是 对 诗句 中的 单个 元 素进 行 理 解 ,而 是 把它 们 组合 起 来 去

格式塔探究诗歌翻译意境表现——以《春望》三译本为例

格式塔探究诗歌翻译意境表现——以《春望》三译本为例

语言新探格式塔探究诗歌翻译意境表现——以《春望》三译本为例黄雯莉 华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英汉语言的思维和审美存在差异,对世界的认知也同样如此。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本文通过格式塔理论来看古诗英译过程中的意象再造,分析格式塔理论对古诗英译中意境表现的指导作用。

以杜甫古诗《春望》杨宪益戴乃迭,许渊冲以及吴钧陶三个版本的译文为例,对比分析译文中的意象表现形式,总结得出译文对格式塔理论的反映,以及格式塔理论在古诗英译中意境表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格式塔意象再造;古诗英译;意境表现古诗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精髓之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意境美,重意合的特点,运用简单的事物意象凸显深刻的内在心理,抑或是让人感怀的环境,例如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简单的意象表现了凄凉的场景,令人感伤,又如李白《清平调》所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简单的云,衣裳,容貌等意向呈现了一种整体的花团锦簇,突显了杨贵妃的美丽容颜。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运用格式塔理论分析译文对诗词中意象的处理,分析译者对原诗词中意象整体的理解与表达,能够更好地体现不同译者的不同翻译风格,在另一方面,译文也反映出格式塔理论对诗词中意象的翻译指导作用。

一、格式塔理论德语“Gestalt”意为“形状”或者是形状的同义词语,这一词音译过来即“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主张行为、经验的整体性,描述了整体和部分间的关系,认为整体不仅是部分的相加,而是大于部分之和,而部分在整体的意义下才具有独立的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注重人们对某个输入信息的整体认知过程,相应产生的对该信息的主动解释。

二、格式塔理论对意境表现的作用所谓意境,是一种令人感受领悟,却又无法明确阐释的意蕴和境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因此意境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境源于意象。

看哈佛汉学教授如何翻译杜甫的诗歌

看哈佛汉学教授如何翻译杜甫的诗歌

看外国人如何翻译杜甫的古诗宇文所安,本命史蒂芬·欧文(Stephen Owen),哈佛大学汉学教授。

号称“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有些中国人可能会对一个外国人也能理解中国古典文学感到不解,他们会问,“西方人怎能理解中国古诗?”对于这个问题,宇文所安最喜欢用一个反问回答,“你觉得你能理解《唐吉可德》或莎士比亚吗?”嗯,你不是外国人,你怎么知道外国人不理解中国古诗的韵味?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翻译的一些杜甫的诗歌。

Gazing on the Peak 望岳And what then is Daizong like? -1 岱宗夫如何?over Qi and Lu, green unending. -2 齐鲁青未了。

Creation compacted spirit splendors here, 造化钟神秀,Dark and Light, riving dusk and dawn. 阴阳割昏晓。

Exhilarating the breast, it produces layers of cloud; 荡胸生层云,Splitting eye-pupils, it has homing birds entering. 决眦入归鸟。

Someday may I climb up to its highest summit, 会当凌绝顶,with one sweeping view see how small all other mountains are. -3 一览众山小。

Notes:Before setting out in earnest to seek advancement, Du Fu traveled in the east of China, travels he wrote about often in his later years. No poems survive from his travels in thelower Yangzi, but a number of pieces remain from his tour of the region centered in modern Shandong. Mount Tai was the “Eastern Marchmount,” one of the five symbolic mountains that defined Chinese territory – a Marchmount for each of the four directions and one forthe center.1. The Peak in question is Mount Tai, here referred to by it honorific name Daizong.2. The north side of Mount Tai was the ancient state of Qi; its south side was the state of Lu.3. Echoing Mencius (VIIA), telling how Confucius, when he first climbed Mount Tai,thought all the world small.View in Spring 春望The state broken, its mountains and rivers remain, 国破山河在,the city turns spring, deep with plants and trees. 城春草木深。

格式塔意象模式对中国意象诗英译的指导意义

格式塔意象模式对中国意象诗英译的指导意义

格式塔意象模式对中国意象诗英译的指导意义作者:张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1期摘要:本论文对格式塔意象模式对中国意象古诗翻译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分析,找出格式塔审美心理模式与中国古代意象成分的相似点,证明格式塔意象模式对翻译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境的重要意义。

本文挑选了许渊冲,许芥昱和茅于美三位翻译家对宋词《一剪梅》的三个英译本进行赏析,旨在说明意象翻译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格式塔意象模式;意境再造;中国古诗意象[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153-02一、格式塔意象模式的产生格式塔意象模式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发展演变而来的。

格式塔是德“gestalt”的音译,意思为整体,因此格式塔心理学也可以成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意象是指将传统的意象概念归入到格式塔心理学的框架结构内,它是建立在隐喻意义和文学意象的基础上的。

格式塔意象突出的提点是整体性,主张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意象,认为整体上的意象高于各个部分相加之和。

格式塔意象模式中对意象,意境的认识与中国古代诗人对意象的看法有很多相似点,都认为意象是多元的,整体的,主张超出语言的形式,由人的心理与语言互动来理解诗歌的意象。

二、中国古诗意象1、意象在中国古诗中的重要地位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两个基本概念。

“意象”这个词包含了两个概念,“象”是指词句所指的实物,“意”指人们由此而产生的感情。

王国维先生第一次区分了意境的美学成分:“意指感情,境为世人创造出来由读者感受的境界”。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古代文人用细腻的情感,华丽的辞藻和深远的意境创造出无数篇传世名作。

从上古神话,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中国文人已经开始运用比喻,隐喻等各种修辞手段,将内心的情感寄托到世间万物中,托物言情。

中国意象诗的形成与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几乎都有着很深远的意象。

格式塔心理学同构理论对古典诗词的阐释

格式塔心理学同构理论对古典诗词的阐释

格式塔心理学同构理论对古典诗词的阐释作者:李斐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试图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对诗词进行深入鉴赏与阐释。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在艺术和艺术作品中情感和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同构关系,通过塑造可见的艺术形式而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或内在意蕴,理解和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的内涵与魅力。

【关键词】异质同构论诗词鉴赏文学阐释1.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被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就是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2.其基本观点之一是“同构说”,也称为同形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一个完形(一个格式塔),任何完形都有一个内部张力结构,也叫“力的样式”。

当两个现象的内部张力结构或者力的样式相同时,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叫“同构对应”,也叫“同形同构”、“异质同构”。

为什么叫“同构”呢?因为内部张力结构相同。

那为什么叫“同形同构”、“异质同构”呢?因为如果内部张力结构相同,就是相同的完形,因此“同行”。

但两个现象的“质”却可以不同。

比如说,一个是物理现象,一个是心理现象,因此是“异质”。

“异质”也可以“同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发现。

所以也可以称为“异质同构论”,即他们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也就是说,大脑中的东西与自然当中的东西达到了同一认识,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艺术品中存在这种结构,并能在人的大脑中找到一一对应。

其二,外物的结构与大脑产生一致。

其三,艺术表现反映的艺术品的结构和人的情感结构相一致。

其四,审美时,心理的东西与艺术品内的东西达到一致。

3.该发现对于我们来说,其意义就在于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艺术和艺术作品中,情感和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同构关系。

正如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

从格式塔整体性原则谈汉语古诗歌意象的英译

从格式塔整体性原则谈汉语古诗歌意象的英译

从格式塔整体性原则谈汉语古诗歌意象的英译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在中国古诗中,汉语的意合现象尤为明显。

汉语古诗中的意境通常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而成,该种意境是作者把表达思想感情和描写客观景物环境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境界。

本文从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出发,对汉语古诗意象英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在英译汉过程中,切不可为求形式对等而不顾英语的形合这一特点,应该把达意作为诗歌意象翻译的基础,在英译过程中应借助不同手段使分离的、块状的意象有机串联起来,使英语译文符合其本身的语言特点。

标签:意合形合格式塔整体性原则意象汉语古诗一、引言学术界普遍认为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即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则以形制意。

方梦之(2004)指出,“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

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

正如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欧化的语法”一章中所说:“中国话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须;西文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汉语重意合这一特点在汉语古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汉语古诗通常是由一个个简单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绘声绘色的画,以达到诗人抒情之意。

在这一个个意象之间并无显性的形态联结。

读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并结合整体性原则将一个个意象联结起来,从而体会诗人融合了其思想感情表达与客观环境描写的特殊意境。

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样的一种文化差异无疑加大了汉诗英译的难度。

在英译过程中,我们应借助不同手段,如通过添加谓语动词、连接词、过去分词等来填补汉诗语言符号层面的空白,使汉语古诗中分离的、块状的意象有机串联起来,使英译文符合其自身的语言特点。

二、格式塔整体性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一个现代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完形原则,即认为一个格式塔就是一个心理经验上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个部分的机械相加。

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和的,同时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离开了整体,也就失去了其意义或者使人无法把握。

模糊在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格式塔再现

模糊在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格式塔再现


I n b l o o m .s h e’ s n o t af l o we r . Ha z y,s h ei S n o t a h ze a . S h e c o me s o u t a t mi d n i g h t h o u r . S h e g o e s wi t h s t a r r y r a y s . S h e c o me s l i k e v e r Y a l d ma ms t h a t c a n n o t s t a y, An d s h e g o e s l i k e mo r n i n g c l o u ds t h a t me l t a w a y A no we r 7 No t af l o we r
Co me a t n i g h t,
独存在 的。格式塔意象结合 的 “ 聚合效应 ” 总是大于该格式塔意象 内
各个部分或各种性质 的效应之 和。 二 、古 典 诗 歌 中 的模 糊
Go n e a t d a wn .
C o me l i k e a s h o r t a n d s p r i n g t i me d r e a m,

亲爱 的妈呀 ! 我哪里有心情织布? 我 已经充满 了对那个人 的爱慕 。《 诗 经蒹葭》 是这样 写 的: 蒹 葭苍苍 ,白露 为霜 。 所 谓伊人 ,在水 一方 。 很明显 ,《 相思》 表达情感是直接 的强烈 的 ;而 《 蒹葭 》全 诗写得扑
朔迷离 、烟水苍茫 ,在模 糊 的意 象 中,展示 出一 种 神秘 莫 测 的朦胧 美 。追求朦胧含 蓄的表 现风格 ,是 中国诗词的一贯传统 ,中国的古典 诗词是世界上最讲究朦胧美 的诗歌。 三、模糊在诗 歌翻译 中的格式塔再现 花非花 花非花 ,雾非雾 , 夜 半 来 ,天 明 去 。 来时春梦几 多时 ,

浅析文学翻译之格式塔意象重现

浅析文学翻译之格式塔意象重现

浅析文学翻译之格式塔意象重现【摘要】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格式塔意象对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格式塔意象在译作中的重现要求译者准确解构原剧的格式塔意象、用译入语重构并力求重现受众能够接受的译入语格式塔意象。

无论在诗歌、话剧、还是在散文的翻译中,我们都不可忽视原作格式塔意向的再现。

【关键词】格式塔意象;文学翻译引言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其基本含义为“形式、图形或完形”。

传统概念的意象是指读者、听者或感知者借助其已有的知识,通过心理作用对已有客体进行创造的一种构建产物,或者是指在其知觉和想象的运作下,对原本缺失或陌生的客体加以构造后的一种产物。

一般而言,意象可分为单个意象和组合意象、局部意象和整体意象、静止意象和流动意象等类别。

格式塔意象这一新概念建立在传统的文学象征或隐喻意义上的“意象”基础上。

它在将文学意义的“意象”纳入格式塔心理学的框架中后,具有了一种“完整性”或“整体性”的特质。

格式塔意象属于传统意象分类中的组合意象、整体意象或流动(动态)意象,是有机的、多元的、宏观的、动态的意象。

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一个篇章、段落、句子,甚至一个词语都可以视为一个格式塔意象。

格式塔意象将意象看作是一个整体,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蕴含在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它可以是一个声音,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整个文本甚至包括理解过程中所有相关的语境。

一、诗歌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重现评论译诗时,我们通常采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标准。

“总而言之,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对于《江雪》这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抒情诗,“意美”,尤其是作为“意美”核心的意象的传达与再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雪》的作者,唐朝大诗人柳宗元仅用了20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幽僻清冷的图景:在大雪纷飞的寒江之上,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独坐一叶小舟之上垂钓。

同时,这又是一个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意象,即“将内在的情感和外在事物的审美形态化作一种直观的形象呈现在诗歌之中”。

符号学视角下《登高》英译的美学理据再造

符号学视角下《登高》英译的美学理据再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符号学视角下《登高》英译的美学理据再造唐逸男(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7)摘要: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讲究炼字炼句,并且其诗兼备众体。

杜诗的这些特点给其诗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而符号学是研究语义与形式对应关系的,提供了分析符号的最全面的体系,对包括诗词翻译在内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该文以符号学作为研究框架,从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角度对杜甫《登高》的不同英译本进行比了较研究,探讨了翻译过程中两大意义的再现及得失,希望能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符号学;言内意义;语用意义;《登高》;美学理据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19-0128-02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指意系统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广泛。

二十世纪初,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首次提出符号学的概念。

美国逻辑学家及哲学家皮尔士(Charcles Peiree)对符号学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并且是第一个全面提出符号概念和研究范围的。

(柯平,1988:11)但对符号学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却是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他划分了符号关系的三个方面,与这三种关系相对应的,就是语言符号的三类意义,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诗艺高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篇章又富于变化,讲究炼字炼句,并且其诗兼备众体,是唐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集大成者。

杜诗的这些特点给其诗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而符号学是研究语义与形式对应关系的,提供了分析符号的最全面的体系,对包括诗词翻译在内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格式塔”视阈中的古诗品鉴

“格式塔”视阈中的古诗品鉴

象。从而 , 人的主观情思与客 观物象熔铸为一种
审美定势 , 物态化的艺术形象具有 了永久的魅力。
在这个意义上 , 我们不难理解 古代文人为何乐 于 哿 睛山水 , 雅意林壑 , “ 所谓 雪后寻梅 , 霜前访 菊, 雨际护兰, 外听竹” 陆绍珩 《 风 ( 醉古 堂剑扫 》 。 ) 实际上 , 这些物象已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 , 超越了
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二 00六年第 四期
“ 格式塔” 阈 中的古诗 品鉴 视
蒋继华
( 盐城工学院 人文学院, 江苏 盐城 240 ) 20 3
摘 要: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 , 推崇知觉的-  ̄与组织作用。该学派提 出的“ / 0 7 , 同构论” “ 、 整
体性” “ 、 直觉现” 原则,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为诠释 文本的意象构成、 发掘独特 的审美意蕴提供
寻常的自然意义。而在这些物象 的背后 , 蕴涵着
共同的力 的式样 , 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 ,那推动 “
埃伦费尔斯提出的例子 , 即如果让十二名听众 同 时倾听一首 由十二个 乐音组成 的曲子 , 这十二 “
个人 的经验相加的和就决不会等同于仅有一个人 听了整首曲子之后所得 到的经验 ” 。为什 么 呢?这就是知觉思维的完形功能、 重构功能 , 而非
了一个新视角, 至今对诗歌鉴赏仍具有启发 意义。
关键词 : 格式塔 ; 诗歌鉴赏; 同构论; 整体性 ; 直觉现 中圈分类号 : 0 .2 [ 72 文献标识码 : 2 A 文章编号 : 0 - 0 2 2o )4 05 一 4 1 8 5 9 (06 o - 0 4 o 0 发端于 2 O世纪初的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 心理学 , 该学派尝试用心理学实验 的方法研究美 性"H 。观看主体就是根据垂柳 中力的结构 的 t

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恨别①杜甫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释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

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3、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的作用是什么?(5分)4、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作简析。

(5分)5、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3、答:“草木变衰”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1分),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2分)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2分,答出“漂零憔悴”类即可得2分)。

4、细节描写。

(2分) “思家”、“忆弟”为互文。

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1分)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2分,答出“怀念亲人”类即可得2分)5、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古诗词意象教学探究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古诗词意象教学探究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古诗词意象教学探究作者:张影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4期摘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格式塔心理學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和“同构性”原理对古诗词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与教学中意象分析法的结合,对研究古诗词意象的建构、意象的选择理解及意象空白的取舍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本文从“意象”角度切入,运用格式塔理论解读古诗词意象,并探讨其如何运用到实际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意象;整体性;闭合性;同构性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91-01作为当代西方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格式塔”是德文“Gastalt”的音译,意译为“完形”。

这是一种反对单个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体分析的心理学派,强调经过主体的知觉活动来重新建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同构性原则与古典诗词重视心物无间、知觉体悟和整体思维的内在特点存在共通之处,对古典诗词的意象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整体性原则与意象的建构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上,格式塔认为,部分的简单相加或随意组合并不能构成整体,整体应该是超越局部成分相加的新的结构体,它具有局部意义之外的整体信息。

而格式塔的“整体性”原则离不开主体的知觉活动。

在格式塔理论中,诗词作品意象被看作一个整体概念,改动任何部分都会影响它的性质,破坏它的完美和统一。

“‘意象’的建构方式,体现‘情’与‘景’、‘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相互交流、融汇的过程。

”因此,在诗词的审美体验与意象分析中,“意”所包含的情、理与“象”所蕴含的景、事、物水乳交融,“意”与“象”缺一不可。

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全诗28个字,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11个意象构成。

从格式塔心理学看中国古诗英译的开题报告

从格式塔心理学看中国古诗英译的开题报告

从格式塔心理学看中国古诗英译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古诗词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古诗词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向国际社会有效传播与推广。

为此,英译古诗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的不同,如何在英文中准确传达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成为了一个挑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中国古诗英译的问题,希望能够探索出一种更有效的翻译方法,促进中国古诗的国际传播。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古诗英译的实践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1. 分析中国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语言特点,探讨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

2. 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探讨其与诗歌翻译的关联,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翻译方法。

3. 将所提出的翻译方法应用于具体的诗歌翻译中,检验其是否有效。

本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用于分析中国古诗和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文献。

实证研究法则通过具体翻译实践来检验新的译法是否更好地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提出一种更加有效的中国古诗英译方法,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促进中国古诗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推广。

同时,本研究还有助于加强汉英翻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声气相求:古典诗歌翻译的“格式塔”解读

声气相求:古典诗歌翻译的“格式塔”解读

声气相求:古典诗歌翻译的“格式塔”解读
辛红娟;覃远洲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14(35)3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揭示出知觉经验的完形性与整体性,为我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作为文学艺术客体,古典诗歌是各语言成分和美感因素的有机整体,具有超越于语言信息之外的整体意蕴,即“格式塔质”,但在翻译中古诗格式塔质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将格式塔理论与古诗翻译译例相结合进行解读,可剖析格式塔理论及其整体原则、闭合原则、异质同构原则、图形与背景原则、接近原则等对古典诗歌翻译的适用性,有利于诗歌翻译中格式塔质的传递.
【总页数】6页(P97-102)
【作者】辛红娟;覃远洲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6
【相关文献】
1.格式塔意象模式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意美再现 [J], 王明
2.初探格式塔学习理论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J], 湛灏锋
3.初探格式塔学习理论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J], 湛灏锋;
4.格式塔理论视角下古典诗歌英译的意象再造
——以唐诗英译为例 [J], 潘美玲
5.格式塔原理与古典诗歌意象分析 [J], 李丹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甫《宿府》译文及赏析

杜甫《宿府》译文及赏析

杜甫《宿府》译文及赏析杜甫《宿府》译文及赏析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首著名诗人杜甫《宿府》,欢迎读者们阅读赏,便知其中艺术魅力!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注释】①府:幕府。

古代将军的府署。

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②井梧:梧桐。

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

③永夜:整夜。

④自语:自言自语。

⑤中天:半空之中。

⑥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

荏苒,指时间推移。

⑦伶(pīng):流离失所。

⑧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⑨强移:勉强移就。

⑩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杜甫此次入幕府,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任职,虽是应严武盛情邀请,但也只是求暂时安居。

【赏】此诗作于764年(广德二年)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

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

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押韵:上平十四寒〈平水韵〉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

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首联倒装。

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

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

“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

杜甫《登楼》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登楼》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登楼》全诗翻译赏析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楼》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杜甫《登楼》全诗翻译赏析1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韵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直译: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解释:锦江: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

主:指刘禅。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一、二句因果倒置。

登临而想到万方多难,因此而伤心。

3.锦江:岷江的支流,流经成都。

4.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5.北极:北极星,比喻朝廷中枢。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6.西山寇盗:吐蕃。

这两句所写史实是: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奔陕州。

吐蕃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作傀儡),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

十二月,代宗还长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诛。

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松潘、理县一带)及云山新筑二城。

"终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

7.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格式塔心理学看杜甫诗歌的翻译何再三1,涂凌燕2(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0;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部,湖南长沙410000)摘 要: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对诗歌整体意象的感知不是对意象个体的感知的简单相加,应形成一个完形即格式塔意象。

杜甫诗歌翻译的过程,就是格式塔意象在译者心里和译文中再造的过程。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个体;格式塔意象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10)022*******On the T ranslation of D U Fu .s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stalt PsychologyHE Zai 2san 1,TU Ling 2y an 2(1.Depar tment of College English,H unan F 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H unan,China;2.D epartment of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H unan,China)A bstract:In Gestalt psychology,the structure of any given object is never the sum of its parts but a whole resulting from the subjects .active perceptual activities of org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Likewise,a poem as a whole conveys more than the mere sum of its linguistic items,but the artistic mood,namely the image gestalt,created from the or ganic integr a 2tion of these linguistic items.The comprehension and translation of DU .s poetry is just the reproduction of this image ge 2stalt in the translator .s mind and in the target language.Key w ords:poe ms;transla tion;individual images;image gestalt/格式塔心理学0又称/完形心理学0,是一种侧重于研究经验现象中的形式与关系的心理学。

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发表了5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6一文,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用/格式塔0(德文音译,意为/完形0或者/完整结构0)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它认为结构不是其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进行积极组织和建构而成为经验中的/整体0。

[1]本文试图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杜甫诗歌的理解与翻译,以更好地克服目前诗歌翻译中常见的重语言成分和韵律形式的对等、词义与诗行意义的忠实,而轻整体意境再造的问题。

一、从格式塔心理学看杜甫诗歌的理解 杜甫诗歌意象组合比较紧密,常用一字一词表现一个意象,一句诗中常常压缩好几个意象。

[2]这些意象看似离散,其实不然,诗中每个意象的选择与组合都是经过了诗人的慎重选择和精心安排,为全诗整体意境的营造服务,是为塑造一个具有/格式塔质0的整体意象服务的。

譬如/登高0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0,这两句可分解为六个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孤立地看,这六个高度浓缩的主谓结构似乎各有其言、其象、其意,互不相干,根本谈不上什么意境风韵。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通过感官和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0。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最先在我们大脑中呈现的应当是对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整体意象的感知,而不是对孤立的意象个体的感知的简单相加。

在感知的初始阶段,我们对整体意象的把握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异质的不和谐的成分出现,分裂我们大脑中的完形,干扰我们对整个诗歌的理解,这时我们会充分调动认知语境里的已有知识和审美经验,来挖掘各个意象个体所传达的有利于整体意象营造的相关语义,消除其不相关语义的出现,从而使这个最初模糊的、不完满的整体意象逐步趋向完形,最终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涵丰富的格式塔意象。

就/登高0中这两句诗而言,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这六个看似不相干的意象个体其实相互联系紧密,它们分别从视听、远近、高低、动静、声色等各个角度描绘了一幅咫尺万里的长江秋景图。

总之,对诗歌理解的过程就是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实现的过程。

有了这个整体意象,译者才能更好地实现诗歌意境在其译文中的再造。

二、杜甫诗歌英译与格式塔意象再造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所以诗人在进行意象编码时,常不采取任何的视点,意象之间处于一种不定的关系之中,彼此离散,但又彼此连接,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与汉语不同,英语等西方语言必须强制性地对具体的空间关系进行编码。

这种有定的状态反倒阻碍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3]所以我们在杜诗英译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字词句及孤立意象的简单对应,而应该把握全诗,一首诗就是一个整体意象,即格式塔意象,杜诗英译的过程就是格式塔意象的再造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诗的意境美。

这里,笔者尝试以/旅夜书怀0为例,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角度来探讨以下两篇译文在各个意象的再现与组织方面的得失。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1:Thoughts During My Night T ravel收稿日期:2010201220作者简介:何再三(1982-),男,湖南株洲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

95第27卷第2期2010年3月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Vol.27,No.2March ,2010Slim sedges are fluttered by a gentle breez e on the bank;A mast ariseth sheer in my lone night barque.The stars hang sparkling o.er the plain.s broad expanse, The moon is silvering the River's waves dark.My name of note is not just to my letters due.Mine office relieved,for illness and old age dull.To fluff now here,then there,what am I like?.twist heaven and earth,a mere sandy beach gull.[4]译文2:Night Thoughts on a JourneySlender reeds,faint breeze along the banks.H igh2masted boat,alone in the night.Stars descend,rimming the endless land.The moon emerges,on the great river flowing.How is it that I.m famous for my compositions? Out of office,old and sick2to and fro,hither and yonWhat do I resemble,after all?A lone gull,poised between earth and sky.[5]这首五言律诗是公元765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部分借景抒情。

第一、二两句主要是通过对江岸细草和江中孤舟的描写,从侧面展示了诗人孤单寂寞的情怀。

[6]在意象的组织方面,诗人可谓是独具匠心,连用六个意象,中间不加任何表示空间关系的连接词,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联系需要读者自己去构建。

比较以上两个译文可以看出:译文1在翻译这两句的时候,增加了/are fluttered0、/ariseth0这样的动词,这种译法可能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便于读者理解,却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原句所具有的含蓄幽远的意境荡然无存。

相比之下,译文2从原诗整体意象的营造出发,保留了原诗的意象并置的手法,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深长的感觉,让读者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时孤独寂寞的心情。

第三、四两句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从反面衬托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两句历代为人传诵的名句,绝就绝在/垂0与/涌0二字上,这两个词的使用给全诗灌注了生命。

译文2中的/descend0、/rimming0、/endless0、/e2 merge0、/flowing0和/great0等词用得非常贴切传神,尤其是/descend0、/rimming0、/flowing0几个词的使用使全诗充满着动感,把那种动静相间天地融为一体的无边无际的壮观夜景立体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见出诗人此情此景自觉渺小的心境。

再看译文1中的/hang0、/sparkling0、/broad expanse0、/silver0,用语直白,未留给读者任何想象的空间,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原诗作为一个整体的含蓄美与动态美。

诗的后半部分主要侧重抒情,诗人把自己比做广阔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来表露自己漂泊无依的感伤。

对于这一悲剧意蕴形象的再造,是这两联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

译文2对语句做了适当的调整,使用了三个平行结构的短语,/old and sick0、/to and fro0和/hith2 er and yon0,恰似诗人因为不得志而发出的一声声的悲叹,感人肺腑。

这与译文1简单的一问一答相比,更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并把诗人漂泊无依的孤寂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另外,/poise0一词的使用更是绘形绘影地呈现出沙鸥低回盘旋于夜空中无处归宿的形象,也就更加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失意与伤感,这也是译文1所不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