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章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与控制
风险管理与控制第一章: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可能会发生的不确定事件或行动的影响。
在投资和商业领域中,风险通常被定义为潜在的财务损失,包括市场波动、金融危机、不良信用等。
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和控制来最小化损失。
第二章: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采取措施来预测、评估和控制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业务或组织的影响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最小化潜在的财务损失,并确保组织在不同情况下的持续性和成功性。
风险管理包括以下步骤:1. 风险识别:确定对组织有潜在影响的不确定因素2. 风险评估:评估每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3.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来最小化每种风险的影响4. 风险监控:继续监控每种风险,并在需要时采取行动第三章: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一些主要措施:1. 多样化投资:投资组合中包含多个不同的标的资产,分散风险2. 建立紧急资金:为应对突发事件,建立一定额度的紧急资金3. 保险:为组织购买保险,以便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获得补偿4. 建立灵活的预算:在预算中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在遇到意外事件时可以采取应对措施5. 监控市场波动:定期监测市场波动,及时采取调整投资组合的措施6. 建立资源储备:在收益好时储备部分资源,以在收益不好时进行缓冲第四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和投资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组织最小化风险对其业务或投资组合的影响。
以下是风险管理的几个重要性方面:1. 减少潜在的财务损失: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和应对计划,可以帮助组织在危机时刻降低风险和损失。
2. 维护组织持续性: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紧急资金、保险和储备资源等方式,保持组织在不同情况下的持续性和成功性。
3. 增加组织信誉: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信誉度,使投资者和客户更加信任组织,并降低潜在风险。
4. 促进组织发展:风险管理可以帮助组织适应市场变化、掌握投资机会和经营活动,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风险管理条例本
风险管理条例本风险管理条例完整版本本条例旨在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其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该条例的目的在于明确组织应对各类风险的原则、要求和流程,并适用于所有组织及其相关人员。
第二条: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三条:风险辨识组织应开展风险辨识工作,识别出可能对组织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类风险,并据此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第四条:风险分析组织应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潜在影响和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第五条:风险评估报告组织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对各类风险的评估结果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
第三章:风险控制第六条:风险控制策略组织应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明确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第七条:风险控制实施组织应根据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评估报告,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控制效果。
第八条:风险传导与转移组织应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合理划定风险传导和转移的范围和方式,确保风险的合理分担和控制。
第四章:风险监测第九条:风险监测机制组织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风险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十条:风险监测报告组织应编制风险监测报告,并将其呈报给相关决策者和管理层,供其参考和决策使用。
第五章:风险应对第十一条:风险应对计划组织应制定风险应对计划,明确应对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和妥善处理。
第十二条:风险应急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的风险应急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资源调配等,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效果。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监督检查有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的组织及其相关人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责令停业等。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第一章: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复杂。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和强大的内部控制是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波动、经济周期变化或管理决策错误等因素,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盈利能力下降或现金流失等损失风险。
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第三章: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合理选择财务工具和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并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分散投资,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规避、转移、监测和控制等环节。
第四章:内控内控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财产和利益,规范企业经营活动,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企业财产损失,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确保企业合规经营能力,防止公司资源和信息被滥用或泄露等。
内控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合规性制度、监督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
第五章:全面内部控制全面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透明、合规和稳妥的流程,包括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监督管理和内审管理各环节,是减少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全面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系统,制定明确的内部管理规定,实行内部审计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并加强社会监督等。
第六章: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内控在企业中应用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或虚设制度。
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操作,比如完善流程和制度,提升人员素质和科技力量等。
另外,企业需要注重内部控制的监管和纠偏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和调整,确保内部控制始终处于科学、有效、稳健的状态。
第七章:内部控制与IT技术的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个环节。
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在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企业应透过IT技术理顺内部流程,实现内部控制的监管和控制。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第一章:引言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并重点讨论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主要风险类别。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指金融机构由于市场波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而产生的潜在损失。
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风险分散和合理的头寸管理来降低市场风险。
本章将讨论市场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工具,如价值风险模型、历史模拟和蒙特卡洛模拟。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指金融机构由于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或无法履行合约而产生的潜在损失。
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评估和监控借款人的信用质量,并采取适当的风险对冲措施。
本章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信用评级、信用衍生品和信用违约互换。
第四章: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指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操作失误、技术故障或人为错误而产生的潜在损失。
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系统来减少操作风险。
本章将讨论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和工具,如风险控制自评、操作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溢出预警机制。
第五章:综合风险管理综合风险管理是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理。
它旨在协调各种风险的管理措施,实现风险的全面控制和降低。
本章将探讨综合风险管理的框架、方法和工具,如综合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集中度监测和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六章: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从国际、区域和国内三个层面探讨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作用,以及监管政策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影响。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具体的金融监管措施和监管合规要求。
第七章: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章将讨论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并探讨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模式的影响和改变。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风险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生活中、职场上还是商业活动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对于个人而言,可能是生病、交通事故或者经济危机等;对于企业而言,可能是市场竞争、财务风险或者自然灾害等。
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成为了个人和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章将介绍风险的概念、分类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风险的概念和特征1.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不利事件的概率和程度。
它由两个要素组成,即发生的概率和不利事件的程度。
2. 风险的特征:①不确定性:风险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存在的,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其发生的时间和影响。
②概率性:风险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如概率分布、频率分析等。
③不可逆性:风险事件发生后,其影响是无法逆转和修复的,只能通过事后应对和调整来减轻其损失。
二、风险的分类和来源1. 风险的分类:风险可以按照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
按照性质可分为物质风险(如火灾、水灾等)、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技术风险(如产品质量问题、生产事故等)等。
按照来源可分为内部风险(如管理失误、人为犯错等)和外部风险(如市场变化、政策变动等)等。
2. 风险的来源:风险的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经济风险(如市场波动、通货膨胀等)、社会风险(如恐怖袭击、社会动荡等)、技术风险(如信息泄露、技术故障等)等。
三、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步骤1. 风险管理的原则:①全面性原则:对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②系统性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连续性。
③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④合规性原则:根据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风险管理,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2. 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步骤。
软件产品开发的常见风险与管理策略
软件产品开发的常见风险与管理策略第一章:引言软件产品是当前信息技术行业的主流产品之一,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团队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环境或者内部团队成员,也可能是技术、时间、成本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确保软件产品顺利上线,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风险2.1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软件开发中最基本的风险之一,主要体现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
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框架和技术,以及如何在多个技术之间平衡,是技术风险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风险还包括硬件选型、产品架构设计等。
2.2 时间风险时间风险是软件开发中比较常见的风险之一,主要在于时间的合理规划和有效控制。
尽管通常情况下开发团队会为软件项目规划出足够的时间,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时间还是可能会出现超时的情况。
如何规划和管理时间,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是时间风险需要面对的问题。
2.3 成本风险成本风险是软件开发中比较常见的风险之一,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技术成本和维护成本等方面。
软件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技术和其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如果这些资源的利用不足或者出现浪费,就会导致额外的成本支出。
2.4 竞争风险竞争风险是指软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竞争对手威胁的情况。
在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软件产品必须具备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如果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更加优秀,软件产品就有可能失去市场。
2.5 人员风险人员风险主要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自身素质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员工离职等。
第三章: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3.1 技术风险管理策略技术风险的管理需要从技术方案的设计,到技术的实现,再到产品的测试和发布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具体管理策略包括定期评估技术实现方案,建立技术开发标准,优化项目流程。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培训教材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培训教材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1.1 什么是风险和风险管理1.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1.3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2.1 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2.2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2.3 风险分类和特征第三章: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3.1 市场风险的定义和类型3.2 市场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3.3 市场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四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4.1 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类型4.2 信用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4.3 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五章: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5.1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类型5.2 操作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5.3 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六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6.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类型6.2 流动性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6.3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七章:金融机构的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7.1 法律和合规风险的定义和类型7.2 法律和合规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7.3 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八章:金融机构的战略风险管理8.1 战略风险的定义和类型8.2 战略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8.3 战略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工具第九章: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模型9.1 市场风险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9.2 常用的市场风险模型9.3 市场风险模型的优缺点和挑战第十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10.1 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的设计和建立10.2 风险管理流程中的关键要素和角色10.3 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监控和报告第十一章: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案例分析11.1 全球领先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实践11.2 风险管理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总结11.3 风险管理失误案例的分析和教训第十二章: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2.1 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2.2 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2.3 借鉴其他行业的风险管理经验附录: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软件介绍Glossary: 风险管理术语解释以上仅为教材大纲,可根据培训需求和目标进行具体的内容编写和讲解。
《企业风险管理》 教案大纲
《企业风险管理》教案大纲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1.1 风险的定义与分类1.2 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3 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1.4 风险管理的意义与挑战第二章:企业风险管理体系2.1 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2.2 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2.3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2.4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3.1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技巧3.2 风险评估的工具与技术3.3 风险的概率与影响分析3.4 风险等级的确定与排序第四章:风险应对与控制4.1 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4.2 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手段4.3 风险转移、缓解与承受4.4 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五章:风险管理的实施与评价5.1 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与监控5.2 风险管理成果的评价与反馈5.3 风险管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5.4 风险管理的持续性与有效性第六章:操作风险管理6.1 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征6.2 操作风险的分类与来源6.3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与程序6.4 操作风险的控制与缓解措施第七章:财务风险管理7.1 财务风险的类型与影响7.2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7.3 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控制7.4 财务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第八章:市场风险管理8.1 市场风险的概述与分类8.2 市场风险的测量与评估8.3 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8.4 市场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规范第九章: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9.1 法律风险的定义与来源9.2 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与要求9.3 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的策略9.4 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的实施与评价第十章:企业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10.1 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10.2 当前企业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10.3 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创新10.4 企业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的定义与分类、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风险管理的意义与挑战。
重点二: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
风险管理制度教材
风险管理制度教材风险管理制度教材第一章引言1.1 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本教材将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相关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作等方面对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讲解。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材,学员将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及如何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1 风险管理定义对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以最小化潜在损失和最大化潜在机会的实现。
2.2 风险管理的原则2.2.1 领导参与和承诺2.2.2 信息共享和沟通2.2.3 风险识别和评估2.2.4 风险控制和管理2.2.5 监测和改进第三章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作3.1 风险管理的组织3.1.1 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和职责3.1.2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3.1.3 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3.2 风险管理流程3.2.1 风险识别3.2.2 风险评估3.2.3 风险控制3.2.4 风险监测和改进3.3 风险管理与业务决策的整合3.3.1 风险管理与战略规划的整合3.3.2 风险管理与项目决策的整合3.3.3 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的整合第四章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4.1 风险识别工具4.1.1 SWOT分析4.1.2 PESTEL分析4.1.3 事件树分析4.2 风险评估工具4.2.1 风险矩阵4.2.2 敏感性分析4.2.3 事件树分析4.3 风险控制工具4.3.1 风险转移4.3.2 风险减轻4.3.3 风险接受第五章风险管理案例研究5.1 案例一:金融风险管理5.2 案例二:生产安全风险管理5.3 案例三:市场销售风险管理第六章结束语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员将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作流程,掌握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017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原文
2017年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原文第一章:概述1. 本框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以实现其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2.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规划和实施,以确保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取得持续的成功。
3. 本框架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并为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方法提供指导。
第二章:风险管理原则1. 企业风险管理应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兼顾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2. 风险管理应秉持科学、系统、专业、持续的原则,全面、深度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3. 风险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注重风险的追踪、监测和应对,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第三章:风险管理架构1. 风险管理委员会应成立,负责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和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风险管理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2. 风险管理部门应设立,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和风险控制等工作。
3. 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客观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阶段,应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源头出发,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来源和可能性,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清单。
2. 风险评估阶段,应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下一步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 风险控制阶段,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案,逐一控制各类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 风险监测阶段,应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已控制的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和新的风险点,做好风险的预警和预防工作。
第五章:风险管理工具1.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以便于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 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应健全,定期向企业的高层管理层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和风险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风险管理前三章
2.2.3 专家调查法
• 通过对多位相关专家的反复咨询及意见反馈,确 定主要风险因素;
• 然后,制成风险因素估计调查表,再由专家和相 关工作人员对各风险因素在项目建设期或分析期 内出现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因素出现后对公司价值 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估计;
• 最后,通过对调查表的统计整理和量化处理,获 得各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和对公司价值的可能的 影响结果。
• 普遍性 风险无处不在,且在不断产生
• 损失性 风险会造成伤亡、损失
• 可变性 风险不断变化,并且可以转化
4
1.3风险的分类
5
• 预期损失是指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 析可以预见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 平均值或中间值;
• 非预期损失是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 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 金融机构难以预见到的较大损失;
• 一、按损失金额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整理
47
3.2.2 损失资料的整理
二、分组频数分布 把数据按不同规模档次分组,每组中所观测到的
数据个数叫做频数。这种分布叫分组频数分布, 频数与总个数之比,即为频率。 在分组频数分布中,用变量变动的一定范围代表 一个组,每个组的最大值为组的上限,最小值 为组的下限。每组上、下限之间的间距叫组距。 组距=上限-下限 组中值=(上限+下限)/2 绝对频数、相对频数分布与累积频数分布
流程图法的应用步骤
(1)分析业务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2)绘制流程图。 (3)对流程图做出解释。 (4)风险识别分析。
银行贷款流程图
2.2.5 工作风险分解法
• 工作风险分解法(即WBS-RBS)就是把工作分解构成 WBS树,把风险分解形成RBS树, 然后用工作分解 树在最低层次上的子活动和风险分解树的在最低层 次上的子事项交叉构成的WBS-RBS矩阵,对工作风险事项组合逐一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
第一章-第三章 风险管理
风险是或然发生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其不确定的后果与人们的期望有所偏差的事件。
一、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状态1、是某一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是人们评价某一事件后果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表现在:致损事件发生与否不确定、损失发生时间不确定、损失发生地点不确定、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不确定。
二、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表明风险是一种面临损失的可能状况。
在损失幅度一定的情况下,损失概率越大,风险越高,损失概率越小,风险越低。
在损失幅度不等的情况下,仅仅使用损失概率无法比较风险的大小。
三、风险是特定情况下的期望损失是损失概率与损失幅度的乘积四、风险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偏离程度任何决策总面临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某种差异。
这种差异的大小通常用相对于期望值的变动来反映,如标准差、方差等指标。
差异越大,意味着不确定程度越大,也意味着风险越大。
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基本一致——无损失,实际结果小于预期结果——负损失,实际结果大于预期结果——正收益。
统计学对风险的描述1、与期望值的偏差或离散程度的描述,如方差或标准差。
相同的损失,不同的标准差,数量越多,标准差越小,风险也越小。
2、对各种情况可能性的描述。
如统计分布(如:正态分布、帕雷托分布),统计推断、拟合。
风险要素及其过程风险暴露→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风险暴露(Exposure):首先要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因素(Hazard):对风险事故的发生与否或损失大小有影响的各种条件或因素风险事故(Peril):或然发生的、造成损失的具体事件损失(Loss):由风险事故导致的经济结果一、风险因素1、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2、风险因素的分类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物质风险因素(Physical Hazard):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
风险管理教案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4.其他风险分类方法
按照风险所涉及的范围分为基本风险和
特定风险; 按照风险是否由于精神或者心理状态所 产生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 按照潜在损失形态划分为财产风险、人 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按照形成损失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 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补充:
现代风险的特点
风险管理
黄艳艳 18913805841 hyy5019@
风险管理的起源:
国外:希腊航海业-海运保险 (现代商业保险的起源) 国内:唐代三峡航运--船运保险 (共同保险的雏形,但后代未能继承)
思考:
哪些行业受气象影响? 自然灾害是否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评分 损失程度 5 4 3 灾难 重大 中等 说明 令企业失去继续运作的能力(或占税前利润达 20%) 对于企业在争取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 造成重大影响(5-10%税前利润) 对于企业在争取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的 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阻碍(至5%税前利 润) 对于企业在争取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 只造成轻微影响(至1%税前利润)
1
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看,可以
将风险分为灾难、重大、中等、轻微和 近乎没有五类。
灾难:令企业失去继续运作的能力(或占税 前利润达20%); 重大:对企业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造成 重大影响(5%-10%税前利润); 中等:对企业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在 一定程度上造成阻碍(1%-5%税前利润); 轻微:对企业完成其策略性计划和目标,只 造成轻微影响(低于1%税前利润); 近乎没有:影响程度十分轻微。
益的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可能性,也有盈利 可能性的风险。 二者的区别之一是,纯粹风险只能产生有 损失和无损失两种结果,而投机风险可以 产生有损失、无损失和有利益三种。区别 之二是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及其损失程度 一般可以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预 测,而投机风险很难做到这一点。
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
1.2.2 市场风险
❖ 1、定义: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 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 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 险和商品风险四种。
❖ 2、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 散化投资完全消除。国际金融机构通常采取 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市场的方式来降低系统 性风险。
❖ 4.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 背景:到了20 世纪80 年代,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1)存 贷利差变窄,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 从事其他中间业务来谋取更高的收益, 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 重因此迅速增加。(2)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 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全球化的趋势,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 要。商业银行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 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而成。在此情 况下,金融学、数学、概率统计等一系列知识技术逐渐应用 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认 识,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以前单 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 险管理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管理并举,组织流程再 造与定量分析技术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所造成的实际结果。 ❖ 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 反映的是损失发
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 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 5、实践中金融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分类: ❖ (1)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是指商业
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 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 采用中间值)。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 方式来应对和吸收。 ❖ (2)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是 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 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 预见到的较大损失;利用资本金来应对。 ❖ (3)灾难性损失(Stress Loss,SL):指超出非 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 性的重大损失。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但对于 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灾难性损 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行为的做法加 以规避。 ❖ 本书主要侧重于风险与损失这个角度。
管理风险的质量管理原则
管理风险的质量管理原则第一章:引言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效地管理风险。
质量管理原则是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管理风险的质量管理原则,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原则来提高企业的业务质量和降低风险。
第二章:了解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原则是指根据ISO 9000标准,确定并应用于组织的活动、过程和战略决策中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管理风险的质量管理原则的综合概述。
2.1 客户导向客户导向是指将客户需求和满意度放在首位,并通过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2 领导力领导力是指高层管理人员的承诺和领导,以确保质量管理原则的实施并促进员工参与。
2.3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指所有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通过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贡献于组织的成功。
2.4 过程方法论过程方法论是指基于过程思维和系统方法来管理组织的活动,从而提高效率和实现预期结果。
2.5 改进改进是指通过持续的监测、评估和改善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和业务绩效。
2.6 决策基于事实决策基于事实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7 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是指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护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章:应用管理风险的质量管理原则在管理风险的过程中,以下是应用质量管理原则的一些建议。
3.1 确定和分析风险首先,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确定潜在的风险,并进行风险分析以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
3.2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识别和管理不同类型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3 培训和教育为了应对风险,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质量管理原则和风险管理的理解和意识。
3.4 多方合作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并共享信息和经验。
3.5 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工程设计中的风险管理
工程设计中的风险管理第一章:引言在工程设计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项目利益,确保项目安全、可靠和可控。
本文将重点介绍工程设计中的风险管理及其相关知识。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定义和意义1. 定义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可靠地对工程项目中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化解和监控的策略。
这是通过一组标准的流程、规则和技术工具来实现的。
2. 意义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 最大程度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利益;- 降低项目中的风险发生可能性;- 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使工程项目更加可控。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流程1. 风险识别首先,需要识别工程项目中的所有潜在风险。
这个过程需要对项目进行彻底的分析和评估。
通常情况下,风险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技术方面:包括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的风险;- 经济方面:包括资金、市场、外汇等方面的风险;- 环境方面:包括气候、地理、政治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之后,需要对每个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每个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对项目的影响。
评估通常需要使用以下指标:- 风险可能性:指某个风险发生的概率;- 风险的影响:指某个风险发生后对项目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风险的紧急程度:指需要在多长时间内解决风险问题。
3. 风险规避对于那些风险可能性和影响较大的情况,需要考虑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规避的目的是减少这些风险对工程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改变设计方案: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避免或减少风险;- 转移风险:通过与其他机构或公司签订合同来转移风险责任;- 组织风险管理培训:培训项目相关人员,以便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处理风险。
4. 风险控制对于那些不能规避的风险,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控制其在项目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进行风险规划: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监控:定期检查项目中的风险状态;- 立即处理风险:如果风险出现了,需要立即处理,以降低风险的影响。
第1-3章概述风险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神华集团公司二00七年九月七日目录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 第二章: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8 第三章: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44 第四章: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68 第五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95 第六章:煤矿本质安全文化--------------------------115 第七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评价--------------139 第八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66 第九章: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方案--------------183第一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1 适用范围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中国所有在建和生产煤矿安全管理。
1.2 引用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7)《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0)《劳动法》(11)《煤矿救护规程》(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7)《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18)《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19)国家有关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的设计和设施配置要求(20)《人因工程学》中受限作业空间尺寸、通道空间尺寸、限定维修空间尺寸要求(21)中有关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规定(22)井工矿井的十三种矿图(23)国家有关放射装置的定期检验规定(24)中危险化学品的储运要求(25)中地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26)国家有关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规定(27)国家有关事故调查中对员工的处罚规定(28)中危险废物处置规定(29)国家有关安技措资金的提取标准(30)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31)有关机电设备防爆标准要求(32)中地面变电所标准(33)中地面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规定(34)防探水钻孔设计要求1.3 相关术语(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是或然发生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其不确定的后果与人们的期望有所偏差的事件。
一、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状态1、是某一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是人们评价某一事件后果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表现在:致损事件发生与否不确定、损失发生时间不确定、损失发生地点不确定、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不确定。
二、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表明风险是一种面临损失的可能状况。
在损失幅度一定的情况下,损失概率越大,风险越高,损失概率越小,风险越低。
在损失幅度不等的情况下,仅仅使用损失概率无法比较风险的大小。
三、风险是特定情况下的期望损失是损失概率与损失幅度的乘积四、风险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偏离程度任何决策总面临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某种差异。
这种差异的大小通常用相对于期望值的变动来反映,如标准差、方差等指标。
差异越大,意味着不确定程度越大,也意味着风险越大。
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基本一致——无损失,实际结果小于预期结果——负损失,实际结果大于预期结果——正收益。
统计学对风险的描述1、与期望值的偏差或离散程度的描述,如方差或标准差。
相同的损失,不同的标准差,数量越多,标准差越小,风险也越小。
2、对各种情况可能性的描述。
如统计分布(如:正态分布、帕雷托分布),统计推断、拟合。
风险要素及其过程风险暴露→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风险暴露(Exposure):首先要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因素(Hazard):对风险事故的发生与否或损失大小有影响的各种条件或因素风险事故(Peril):或然发生的、造成损失的具体事件损失(Loss):由风险事故导致的经济结果一、风险因素1、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2、风险因素的分类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物质风险因素(Physical Hazard):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
如建筑结构种类、财产位置以及消防设施等。
道德风险因素(Morale Hazard):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的因素,即由于个人的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良企图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
心理风险因素(Morale Hazard):被保险人由于保险而疏忽防损和施救工作。
有形风险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因素。
如:可燃材料的存储方式、建筑的形式、特定的地理环境。
无形风险因素:观念、态度、文化、制度等看不见的因素。
如:制度缺陷、道德风险、心理风险因素。
二、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
即风险因素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风险事故的特性1、暴露、条件与损失之间的媒介2、偶然性、随机性3、对风险因素可以进行有效治理以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当风险事故与风险因素难以区分的时候,应以是否导致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来判断它属于风险事故或风险因素。
三、风险损失一般而言,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人身的伤害。
因而风险的存在,意味着损失发生的可能。
风险损失的两个因素:1.非故意的、非计划性和非预期。
2.经济价值,不包括精神损失。
风险损失区别于一般意义的损失,即正常经营时消耗引起的损失。
直接的损失:与事故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在量上可以确认或界定的损失。
例如,火灾可以直接造成财产的损坏。
间接的损失:事故的发生触发了新的事件,或改变了事物的既定状态,而导致的损失。
例如,酒店因火灾被迫营业中断后导致员工队伍与客户的流失,是无形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责任损失。
决定损失后果大小的因素1、灾害事故本身的影响力有差别(如海啸和火灾)2、标的自身价值与对主体的重要性(如通信卫星本身凝结着巨额价值)3、事件独立性与相关性(建筑物内的防火墙可以有效控制灾害的蔓延)4、对灾害蔓延的控制措施(自喷淋)5、程序、设施、材料的备份: 对于减少间接损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四、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可归纳为:1、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2、损失由具体风险载体承受。
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导致→风险损失风险事件产生过程的意义:揭示分析风险的路径;要提前了解后果;为治理风险提供基本依据;把握我们能够把握的过程。
例题1某建筑队在施工时偷工减料导致建筑物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则:风险因素是(A)。
A、偷工减料B、建筑物塌陷C、人员伤亡该风险因素属于(C)A、物质风险因素B、心理风险因素C、道德风险因素例题2某房东外出时忘记锁门,结果小偷进屋、家具被偷,则风险因素是(B)。
A、房东外出B、忘记锁门C、小偷进屋该风险因素属于(B)A、物质风险因素B、心理风险因素C、道德风险因素风险的特征与分类一、风险的特征:客观性、偶然性、主观性、风险发生的可测性、风险的发展性。
二、风险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例保险公司承保卫星发射:穿越大气层,受到大气层的阻碍作用导致的损毁风险,是自然属性;发射成功或失败,卫星发射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受益和受损利益的对比,会产生什么样的风险,是社会属性;一旦发射失败,必然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经济属性。
三、风险分类(一)按风险产生的形态分类:静态风险、动态风险静态风险(Static Risk):静态风险是指在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存在的风险,是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运动或人们的过失或错误判断等导致的风险。
洪水和盗窃等。
这类风险具有规律性,是可测的。
动态风险(Dynamic Risk):动态风险是指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或政治变动、科技发展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如价格变动或技术变化导致的损失。
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的对比(1)静态风险的风险事故对于社会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动态风险的风险事故可能对部分社会个体来讲是有益的。
(2)从影响范围来看,静态风险影响少数社会个体;动态风险影响广泛。
(3)静态风险对于个体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但是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就有其自身规律;动态风险很难找到它的规律性。
(二)按风险产生的性质分类:纯粹风险、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的可能性而无获利的可能性的风险。
纯粹风险所导致的结果只有两种:有损失或无损失。
纯粹风险是人们希望尽量规避或预防的事件,需要专门的风险管理。
投机风险是指既存在损失的可能性,也存在获利的可能性的风险。
纯粹风险所导致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有损失、无损失、获利。
如股市的波动、商品价格的变动、赌博等都属于投机风险。
主要包含在人的主动追求之中。
纯粹风险(Pure Risk):损失——无损失投机风险(Speculative Risk):盈利——损失——无损失纯粹风险的分类: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由于死亡或丧失工作能力而造成收入损失可能性的风险。
财产风险:财产发生损毁、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责任风险:由于社会个体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
信用风险: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四)按风险产生的起源和结果分类:重大风险、特定风险重大风险(Fundamental Risk):是指起因于特大自然灾害或重大政治事件引起的风险,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涉及范围很广,个人不能抵御的风险。
战争、通胀、地震等。
特定风险(Particular Risk):指起因于特定因素,损失只影响个人或企业、家庭的风险,特定风险通常为纯粹风险。
如火灾、盗窃。
(五)按风险危及的范围(风险标的)分类: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六)按风险的承载体分类:人(个人或家庭)面临的风险、组织机构(企业团体)面临的风险个人风险:人身风险、财产风险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发展沿革二、风险管理的概念三、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五、风险管理方式及其比较一、风险管理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纯粹风险管理(安全风险)20世纪70年代:财务风险管理(汇率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风险管理(财务风险)20世纪90年代末:整合性风险管理(战略风险)二、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处理,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系统工程)。
对象:风险目标:损失最小化。
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一个过程——它是到达某个终点的方法,其本身并没有终点由人们实行——不仅包括政策,调查和表格,还包括企业内各个级别的人员对于纯粹风险,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对威胁经济单位生存和发展的纯粹风险进行确认和分析,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费用支出,使风险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对于全部风险,风险管理不仅仅限于将纯粹风险的不利性减轻到最小程度,还应包括将投机风险的收益增大到最大。
主张将防止通货膨胀、提倡技术革新、研究避免风险、价格政策和商品销售等都作为风险管理的内容。
三、风险管理的目标(一)总目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损失,并能及时补偿),进而确保经济单位业务活动的稳定、持续和发展,实现经济单位价值的最大化。
(二)具体目标损前目标:经济目标(使风险管理计划成本降低)安全系数目标(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合法性目标(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社会责任目标(防损、降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损后目标:生存目标(是企业损后的首要目标)持续经营目标(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持续)获利能力目标(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低于预期的报酬率)收益稳定目标(收益稳定利于公司的形象)发展目标(受损后能很快得到补偿,面向长远发展)社会责任目标(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风险管理的意义(一)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因风险所需的费用开支)(二)个人与家庭(防范损失,减少对未来风险的恐惧和忧虑;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三)社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有效利用社会资源)1、社会由各经济单位构成,风险管理对个人、家庭、单个企业或其他经济单位产生的种种积极效应,可使社会获得总体效应,避免社会经济遭受动荡和损失,促进社会稳定。
2、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必然会减少社会收入,严重的损失后果又是社会生产性资源的浪费。
中国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将全面风险管理及时提到日程上来。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加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型——由注重目标(结果)控制向注重过程控制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