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2016-10-26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和情感。
【重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教法】精讲点拨、图像辅助法、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及变式训练等方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教具】白板、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一、教师导航激发学趣(2分钟)
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
二、自学互助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
(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3小题。
)
1、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
进行战略转移。
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4—5小题。
)
4、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5、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三、交流展示诠释疑难(15分钟)
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
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
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
四、梳理归纳强化训练(10分钟)
精讲点拨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2、强调遵义会议的意义;
3、长征精神;
4、长征胜利的意义。
五、课堂检测评价反馈(3分钟)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根据地D、陕甘革命根据
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
B、四渡赤水以后
C、强渡大渡河以后
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
材料解析题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谈谈“我英勇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作业设计】
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依次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
么事?
【板书设计】
1.原因:红军失败,被迫进行。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出发开始长征。
3.经过
①红军向湘西前进,冲破了敌人的,渡过湘江,损失过半。
②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
③遵义会议
④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打乱了。
⑤红军巧渡,跳出了。
⑥红军强渡,飞夺。
⑦红军又翻过大,通过,进入甘肃。
5、胜利
①年月,党中央和方面军到达革命根据地的。
②年月, 方面军和方面军,到达 ,同前来的方面军会
师.红三大主力回师,标志着。
6、长征的意义: ,。
【教学后记及反思】
一、引用诗歌有利于课程的导入
通过诗词来导入本节课,一是引入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长征有更直观的印象。
二是通过对熟悉的诗词中的一些问题设问,引入了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真相的兴趣。
二、引用诗歌有利于提升能力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词歌曲本身就体现了历史与语文“文史不分家”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对诗歌恰当适时地引用和巧妙地设问,是适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很有效的方法。
三、引用诗歌有利于加强情感教育
总之,文史相通,通过“以诗入境,诗史结合”既加强了历史与语文学科等课程的融合,同时又丰富了学生们诗词鉴赏的能力,不仅让学生们懂得了历史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们开阔的胸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诗歌,对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