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件】推理与证明习题(4)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类比推理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类比推理

以点(x0,y0,z0)为球心, r为半 径的球的方程为(x-x0)2+(yy0)2+(z-z0)2 = r2
10
例2 类比实数的加法和乘法,列出它们相似的运算性质.
类比角度 实数的加法
实数的乘法
运算结果 若a,b∈R,则a+b∈R
若a,b∈R,则ab∈R
运算律 (交换律和 结合律)
逆运算
Hale Waihona Puke a+b=b+a (a+b)+c=a+(b+c)
(2)从已知的相似性质中推出一种明确体现的 普通性命题(猜想).
3
从一种传说说起:春秋时代鲁国的公输班(后 人称鲁班,被认为是木匠业的祖师)一次去林 中砍树时被一株齿形的茅草割破了手,这桩晦 气事却使他发明了锯子. 他的思路是这样的:
茅草是齿形的;
茅草能割破手. 我需要一种能割断木头的工具;
它也能够是齿形的. 这个推理过程是归纳推理吗?
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对的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运用类比进行简朴
的推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办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2
复习
1.什么是归纳推理?
部分
整体
特殊
一般
2.归纳推理的普通环节:
(1)通过观察个别状况发现某些相似性质;
C

论 pa pb pc 1
ha hb hc
空间中
A
P
B
D
C
pa pb pc pd 1 ha hb hc hd
18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通过 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 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高中数学第六章推理与证明6.1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6.1.3演绎推理6.1.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课件湘教版选

高中数学第六章推理与证明6.1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6.1.3演绎推理6.1.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课件湘教版选

解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一般原理) 铀是金属——小前提(特殊情况) 所以铀能够导电——结论(对特殊情况的判断).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大前提. (2100+1)是奇数——小前提. 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结论. (3)大前提: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小前提:y=tan α是三角函数, 结论:y=tan α是周期函数.
2.若a,b是正实数,且a≠b,试比较aabb与abba的大小. 解 根据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可考虑用比值比较法, aaabbbba=aa-b·bb-a=aba-b. 当a>b>0时,ab>1,a-b>0,则aba-b>1, 于是aabb>abba; 当b>a>0时,0<ab<1,a-b<0,则aba-b>1, 于是aabb>abba. 综上所述,对于不相等的正数a,b都有aabb>abba.
点评 用三段论写推理过程中,关键是明确大前提、小前 提,有些推理有时省略了大前提,寻找大前提时,可找一个 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
1.把“函数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写成三段论的 形式. 解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大前提) 函数y=x2+x+1是二次函数,(小前提) 所以,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结论)
[正解] 推理形式是正确的,但小前提是错误的.因为若三 点共线可确定无数平面,只有不共线的三点可满足.推理的 结论不正确. 纠错心得 判断一个三段论推理是否正确,要从大前提、小 前提、推理形式三个方面去考虑,只要有一个方面错误,结 论就可能是错误的.
6.1.3 演绎推理
6.1.4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课标要求】 1.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 2.并能运用演绎推理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掌握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 4.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课件精选推理与证明2.1.2演绎推理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课件精选推理与证明2.1.2演绎推理

◎已知四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前三个数之积为 1,后三个 数之和为74,求其公比.
【错解】 设这四个数分别为 aq-3,aq-1,aq,aq3,
a3q-3=1,

由题意知aq-1+aq+aq3=74.

由①得 a=q. 把 a=q 代入②并整理得 4q4+4q2-3=0.
解得 q2=12,q2=-32(舍去),
理的过程中往往省略,而小前提指出了大前提下的一
个特殊情况,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三
段论.一般地,在寻找大前提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 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
• 1.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下列演绎推理.
• (1)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 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 (2)若两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所以若两角不 相等,则此两角不是对顶角.
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 洋.地质学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 [提示] 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推 理过程:
• 大前提:鱼类、贝类、鱼龙,都是海洋生物,它们 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洋里.
• 小前提: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 • 结论: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演绎推理
• 答案: (1)A (2)C
演绎推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
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 [思路点拨]

三段论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 (1)三段论是最重要且最常用的推理表现形式,我们 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证明,都不自觉地
运用了这种推理,只不过在利用该推理时,往往省略 了大前提.
所以其公比为12.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必修5、选修1-2)7-4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必修5、选修1-2)7-4

2.数列 2,5,11,20,x,47,…中的 x 等于( ) A.28 B.32 C.33 D.27
[解析] 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公差为 3 的等 差数列,所以 x=20+12=32.故选 B.
[答案] B
3.(选修 1-2P30 练习 T1 改编)已知数列{an}中,a1=1,n≥2 时,an=an-1+2n-1,依次计算 a2,a3,a4 后,猜想 an 的表达式 是( )
[对点训练] 1.(2019·山东日照模拟)对于实数 x,[x]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 整数,观察下列等式: [ 1 ]+[ 2 ]+[ 3 ]=3; [ 4 ]+[ 5 ]+[ 6 ]+[ 7 ]+[ 8 ]=10;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21; … 按照此规律第 n 个等式的等号右边的结果为________.
主干知识梳理 Z
主干梳理 精要归纳
1.合情推理
[知识梳理]
2.演绎推理 (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 特殊 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解析] 根据题图(1)所示的分形规律,可知 1 个白圈分形为 2
个白圈 1 个黑圈,1 个黑圈分形为 1 个白圈 2 个黑圈,把题图(2)
中的树形图的第 1 行记为(1,0),第 2 行记为(2,1),第 3 行记为(5,4),
第 4 行的白圈数为 2×5+4=14,黑圈数为 5+2×4=13,所以第

高中数学第一章推理与证明1.4数学归纳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高中数学第一章推理与证明1.4数学归纳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立,要利用假设,并对照目标进行恰当放缩,使问题简单化.
14/27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维辨析
变式训练 2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 1 的正整数 n,不等
1
1
证明:(1)当 n=2
4
∵3 >
1
1 + 5 ·…·1 + 2-1 >
式 1+3
√5
2
1
时,左边=1+
3
=
√2+1
2
均成立.
4
√5
;右边= ,
n=k(k>n0)时命题是否成立;若只有步骤②缺乏步骤①,则假设就失
去了成立前提,步骤②就没有意义了.
(2)用数学归纳法证实相关问题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何成
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依据相关定理、定义、公
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不然
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实.
探究三
2+1 2+2
·2+1
2
2
>
=
4 +8+3
=
=
2+2
2 2+1
思维辨析
2
=
4 +8+4
2 2+1
2+3· 2+1
2 2+1
2 2+1
2+3
2(+1)+1
=
,
2
2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和(2),知对一切大于1正整数n,不等式都成立.

高中数学PPT课件-综合法和分析法

高中数学PPT课件-综合法和分析法
•a,b,c成等比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 b2 = ac.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为工具进行证明.
新知探究
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有 2B=A+C. ①
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 A+B+C=180°. ②
新知探究
请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进行比较,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回顾以往的数学学习,说说你对这两种证 明方法的新认识.
综合法就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 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分析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执果索因. 注意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
新知探究
知识要点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其特点是“由因导果”.
新知探究
你能用框图 表示综合法
吗?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 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 结论.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于是尝试转化结论:统一函数名称,即把正切函数化为正(余)弦函数.把结论
转化为
cos2α
-
sin2α
=
1 2
(cos2β
-
sin2β)
再与
4sin2α - 2sin2β = 1 比较,发现只要把
cos2α - sin2α = 1 (cos2β - sin2β)的角的余弦转化为正弦,就能达到目的.
2
新知探究
=
1
-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4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4

明目标、知重点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1.反证法在证明数学命题时,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冲突,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冲突,或与假定相冲突,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行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2.反证法的证题步骤(1)作出否定结论的假设;(2)进行推理,导出冲突;(3)否定假设,确定结论.[情境导学]王戎小时候,爱和小伴侣在路上玩耍.一天,他们发觉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伴侣一哄而上,去摘李子,独有王戎没动,等到小伴侣们摘了李子一尝,原来是苦的!他们都问王戎:“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肯定是苦的.”这就是有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王戎的论述,运用的方法即是本节课所要学的方法——反证法.探究点一反证法的概念思考1通过情境导学得上述方法的一般模式是什么?答(1)假设原命题不成立(提出原命题的否定,即“李子苦”),(2)以此为条件,经过正确的推理,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早被路人摘光了”),(3)判定该结论与事实(“树上结满李子”)冲突,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白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思考2反证法证明的关键是经过推理论证,得出冲突.反证法引出的冲突有几种状况?答(1)与原题中的条件冲突;(2)与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等冲突;(3)与假设冲突.思考3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什么情形?答①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楚;②假如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争辩,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争辩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探究点二用反证法证明几何问题例1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假如a⃘α,bα,且a∥b,求证:a∥α.证明由于a∥b,所以经过直线a,b 确定一个平面β.由于a⃘α,而aβ,所以α与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由于bα,且bβ,所以α∩β=b.下面用反证法证明直线a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假设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P,如图所示,则P∈α∩β=b,即点P 是直线a与b的公共点,这与a∥b冲突.所以a∥α.反思与感悟数学中的一些基础命题都是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明显事实,它们的判定方法极少,宜用反证法证明.正难则反是运用反证法的常见思路,即一个命题的结论假如难以直接证明时,可考虑用反证法.跟踪训练1 如图,已知a∥b,a∩平面α=A.求证:直线b与平面α必相交.证明假设b与平面α不相交,即bα或b∥α.①若bα,由于b∥a,a⃘α,所以a∥α,这与a∩α=A相冲突;②如图所示,假如b∥α,则a,b确定平面β.明显α与β相交,设α∩β=c,由于b∥α,所以b∥c.又a∥b,从而a∥c,且a⃘α,cα,则a∥α,这与a∩α=A相冲突.由①②知,假设不成立,故直线b与平面α必相交.探究点三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例2 求证:2不是有理数.证明假设2是有理数.于是,存在互质的正整数m,n,使得2=mn,从而有m=2n ,因此m2=2n2,所以m为偶数.于是可设m=2k(k是正整数),从而有4k2=2n2,即n2=2k2,所以n也为偶数.这与m,n互质冲突.由上述冲突可知假设错误,从而2不是有理数.反思与感悟当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行能”、“不存在”等否定形式的命题时,由于此类问题的反面比较具体,适于应用反证法.跟踪训练2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证明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a+c+2ac=4b,而b2=ac,即b=ac,∴a+c+2ac=4ac,∴(a-c)2=0.即a=c,从而a=b=c,与a,b,c不成等差数列冲突,故a,b,c不成等差数列.探究点四含至多、至少、唯一型命题的证明例3 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证明假设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两个实根,设α、β为其中的两个实根.由于α≠β,不妨设α<β,又由于函数f(x)在[a,b]上是增函数,所以f(α)<f(β).这与假设f(α)=0=f(β)冲突,所以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反思与感悟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有“最多”、“最少”、“至多”、“至少”、“唯一”等字样时,常用反证法来证明,用反证法证明时,留意精确写出命题的假设.跟踪训练3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π2,b=y2-2z+π3,c=z2-2x+π6.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证明假设a,b,c都不大于0,即a≤0,b≤0,c≤0,所以a+b+c≤0,而a+b+c=(x2-2y+π2)+(y2-2z+π3)+(z2-2x+π6)=(x2-2x)+(y2-2y)+(z2-2z)+π=(x-1)2+(y-1)2+(z-1)2+π-3,所以a+b+c>0,这与a+b+c≤0冲突,故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1.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第一步应假设()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答案B2.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C.有一个内角大于60° 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答案B3.“a <b ”的反面应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或a >b 答案 D4.用反证法证明“在同一平面内,若a ⊥c ,b ⊥c ,则a ∥b ”时,应假设( ) A .a 不垂直于c B .a ,b 都不垂直于c C .a ⊥bD .a 与b 相交答案 D5.已知a ≠0,证明:关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证明 由于a ≠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 =ba.假如方程不止一个根,不妨设x 1,x 2是它的两个不同的根,即ax 1=b , ① ax 2=b . ②①-②,得a (x 1-x 2)=0.由于x 1≠x 2,所以x 1-x 2≠0,所以应有a =0,这与已知冲突,故假设错误. 所以,当a ≠0时,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 [呈重点、现规律] 1.反证法证明的基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反设)(2)从这个假设动身,经过规律推理,推出与已知条件、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冲突;(推缪) (3)由冲突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确定原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结论) 2.反证法证题与“逆否命题法”的异同反证法的理论基础是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但其证明思路不完全是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反证法在否定结论后,只要找到冲突即可,可以与题设冲突,也可以与假设冲突,还可以与定义、定理、公式、事实冲突.因此,反证法与证明逆否命题是不同的.一、基础过关1.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冲突.这个冲突可以是( )①与已知条件冲突 ②与假设冲突 ③与定义、公理、定理冲突 ④与事实冲突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 D2.否定:“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 A .a ,b ,c 都是偶数 B .a ,b ,c 都是奇数 C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D .a ,b ,c 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答案 D解析 自然数a ,b ,c 的奇偶性共有四种情形:3个都是奇数,1个偶数2个奇数,2个偶数1个奇数,3个都是偶数,所以否定“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a ,b ,c 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3.有下列叙述:①“a >b ”的反面是“a <b ”;②“x =y ”的反面是“x >y 或x <y ”;③“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的反面是“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④“三角形最多有一个钝角”的反面是“三角形没有钝角”.其中正确的叙述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 B解析 ①错:应为a ≤b ;②对;③错:应为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或在三角形的边上;④错:应为三角形可以有2个或2个以上的钝角.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ab 可被5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 )A .a ,b 都能被5整除B .a ,b 都不能被5整除C .a ,b 不都能被5整除D .a 不能被5整除答案 B解析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即“a ,b 都不能被5整除”.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有理根,那么a ,b ,c 中存在偶数”时,否定结论应为______________.答案 a ,b ,c 都不是偶数解析 a ,b ,c 中存在偶数即至少有一个偶数,其否定为a ,b ,c 都不是偶数. 6.“任何三角形的外角都至少有两个钝角”的否定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存在一个三角形,其外角最多有一个钝角解析 “任何三角形”的否定是“存在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的否定是“最多有一个”.7.设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中,a 、b 、c 均为整数,且f (0),f (1)均为奇数.求证:f (x )=0无整数根. 证明 设f (x )=0有一个整数根k ,则 ak 2+bk =-c .①又∵f (0)=c ,f (1)=a +b +c 均为奇数,∴a +b 为偶数,当k 为偶数时,明显与①式冲突;当k 为奇数时,设k =2n +1(n ∈Z ),则ak 2+bk =(2n +1)·(2na +a +b )为偶数,也与①式冲突,故假设不成立,所以方程f (x )=0无整数根. 二、力量提升8.已知x 1>0,x 1≠1且x n +1=x n ·(x 2n +3)3x 2n +1(n =1,2,…),试证:“数列{x n }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满足x n >x n +1”,当此题用反证法否定结论时应为( ) A .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x n =x n +1 B .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1 C .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1 D .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1 答案 D解析 “任意”的反语是“存在一个”.9.设a ,b ,c 都是正数,则三个数a +1b ,b +1c ,c +1a ( )A .都大于2B .至少有一个大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答案 C解析 假设a +1b <2,b +1c <2,c +1a<2,则(a +1b )+(b +1c )+(c +1a )<6.又(a +1b )+(b +1c )+(c +1a )=(a +1a )+(b +1b )+(c +1c)≥2+2+2=6,这与假设得到的不等式相冲突,从而假设不正确,所以这三个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0.若下列两个方程x 2+(a -1)x +a 2=0,x 2+2ax -2a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2或a ≥-1解析 若两方程均无实根,则Δ1=(a -1)2-4a 2=(3a -1)(-a -1)<0,∴a <-1或a >13.Δ2=(2a )2+8a =4a (a +2)<0,∴-2<a <0,故-2<a <-1.若两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a ≤-2或a ≥-1. 11.已知a +b +c >0,ab +bc +ca >0,abc >0. 求证:a >0,b >0,c >0. 证明 用反证法:假设a ,b ,c 不都是正数,由abc >0可知,这三个数中必有两个为负数,一个为正数, 不妨设a <0,b <0,c >0,则由a +b +c >0, 可得c >-(a +b ),又a +b <0,∴c (a +b )<-(a +b )(a +b ), ab +c (a +b )<-(a +b )(a +b )+ab , 即ab +bc +ca <-a 2-ab -b 2, ∵a 2>0,ab >0,b 2>0,∴-a 2-ab -b 2=-(a 2+ab +b 2)<0, 即ab +bc +ca <0,这与已知ab +bc +ca >0冲突,所以假设不成立. 因此a >0,b >0,c >0成立.12.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行能都大于14.证明 假设三个式子同时大于14,即(1-a )b >14,(1-b )c >14,(1-c )a >14,三式相乘得(1-a )a ·(1-b )b ·(1-c )c >143,①又由于0<a <1,所以0<a (1-a )≤(a +1-a 2)2=14.同理0<b (1-b )≤14,0<c (1-c )≤14,所以(1-a )a ·(1-b )b ·(1-c )c ≤143,②①与②冲突,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f(x)是R上的增函数,a,b∈R.证明下面两个命题:(1)若a+b>0,则f(a)+f(b)>f(-a)+f(-b);(2)若f(a)+f(b)>f(-a)+f(-b),则a+b>0.证明(1)由于a+b>0,所以a>-b,b>-a,又由于f(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f(a)>f(-b),f(b)>f(-a),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f(a)+f(b)>f(-a)+f(-b).(2)假设a+b≤0,则a≤-b,b≤-a,由于f(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f(a)≤f(-b),f(b)≤f(-a),所以f(a)+f(b)≤f(-a)+f(-b),这与已知f(a)+f(b)>f(-a)+f(-b)冲突,所以假设不正确,所以原命题成立.。

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1.2.1 综合法课件52高二选修22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1.2.1 综合法课件52高二选修22数学课件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证明:(1)在△PAD 中,因为 E,F 分别为 AP,AD 的中点,所以 EF∥PD. 又因为 EF⊄ 平面 PCD,PD⊂ 平面 PCD, 所以直线 EF∥平面 PCD. (2)连结 BD.因为 AB=AD,∠BAD=60°, 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 因为 F 是 AD 的中点, 所以 BF⊥AD. 因为平面 PAD⊥平面 ABCD,BF⊂ 平面 ABCD, 平面 PAD∩平面 ABCD=AD, 所以 BF⊥平面 PAD. 又因为 BF⊂ 平面 BEF, 所以平面 BEF⊥平面 PAD.
定义、定理、公理 公式及运算法则
逻辑推理
结论
* 综合法的特点(tèdiǎn):
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问“未知”,由因导 果,逐步推理,直至(zhízhì)推到结论。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3.1综合法。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理、定理以及运算法则等等,通
过推理,证明命题的。求证: 是函数
的一个周期。本题的证明形式是怎样(zěnyàng)的。
No 例2 已知 和 是方程。本题的证明形式又是怎样(zěnyàng)的。结 论。结 论。定义、定理、公理。
定义、定理、公理。因其证明的过程都是由因导果的形式,所以综合法。* 综合法的特点:
Image
12/12/2021

证法。
第七页,共十五页。

P
条件
定义、定理、公理 公式及运算法则
逻辑推理
其证明过程可以(kěyǐ)表示为:

Q
结论
PQ1
Q1 Q2
Q2 Q3 …
Qn Q
因其证明的过程(guòchéng)都是由因导果的形式,所以综合法 又称由因导果法。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记凸k 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 ) A .2π B .πC .32π D .2π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1n n n n ++++>∈+++N ,在验证1n =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 A .111234++ B .1123+C .12D .13.两个正方体1M 、2M ,棱长分别a 、b ,则对于正方体1M 、2M 有:棱长的比为a:b ,表面积的比为22:a b ,体积比为33:a b .我们把满足类似条件的几何体称为“相似体”,下列给出的几何体中是“相似体”的是( ) A .两个球B .两个长方体C .两个圆柱D .两个圆锥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5 (1236)n n n +++≥++时,从n k =到1n k =+,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 ) A .111313233k k k +++++ B .11113132331k k k k ++-++++ C .131k + D .133k + 5.现有下列四个命题: 甲:直线l 经过点(0,1)-; 乙:直线l 经过点(1,0); 丙:直线l 经过点(1,1)-; 丁: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假命题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2123()2n n n n N *+++++=∈,则当1n k =+时,等式左边应该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 A .21k +B .2(1)k +C .2(2)k +D .222(1)(2)(1)k k k ++++++7.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1nn na a n 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n a a +<,在验证1n =成立时,不等式右边计算所得结果是( )A .12B .1C .32D .28.设平面内有k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则()1f k +与()f k 的关系是( ) A .()()11f k f k k +=++ B .()()11f k f k k +=+- C .()()1f k f k k +=+D .()()12f k f k k +=++9.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D .甲、丙、乙10.在正整数数列中,由1开始依次按如下规则取它的项:第一次取1;第二次取2个连续偶数2,4;第三次取3个连续奇数5,7,9;第四次取4个连续偶数10,12,14,16;第五次取5个连续奇数17,19,21,23,25,按此规律取下去,得到一个子数列1,2,4,5,7,9,10,12,14,16,17,19…,则在这个子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 ) A .3976 B .3974 C .3978D .3973二、填空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为正整数)时,第一步应验证的等式是______.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1+1123++…+1222n n +>(n ∈N +,且n ≥2)”时,第一步要证明的结论是________.13.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_______.14.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若10100a =,则等式()121220192019,*n n a a a a a a n n N -+++=+++<∈恒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在等比数列{}()*n b n N ∈中,若1001b =,则与此相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恒成立.三、解答题15.(1)请用文字语言叙述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把(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并用反证法证明.16.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17.下列各题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1)求证:当N*n ∈时,1=+n n .证明: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k k =+. 则当1n k =+时,左边1(11)k k =+=++=右边. 所以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得出,对任何N*n ∈,等式1=+n n 都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 证明,∈当1n =时,左边=11S a =,右边1a =,等式成立. ∈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k k k a a S +=.则当1n k =+时, 11231k k k S a a a x a a ++=+++++, 11121k k k k S a a a a a ++-=+++++.上面两式相加并除以2,可得 111(1)()2k k k a a S ++++=,即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可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18.一本旧教材上有一个关于正整数n 的恒等式22211223(1)(1)12n n n n ⨯+⨯+++=+? 其中问号处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看出它是关于n 的二次三项式,具体的系数已经看不清楚了.请你猜想这个恒等式的形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B【分析】根据题意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出选项. 【详解】由凸k 边形变为凸k +1边形时, 增加了一个三角形,故f (k +1)=f (k )+π. 故选:B 2.A【分析】将1n =代入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解:1111231n n n ++++++代入1n =为:111234++. 故选:A 3.A【分析】分别使用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计算后即可发现结论. 【详解】设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R ,r . 这两个球的半径比为::R r , 表面积比为:22224:4:R r R r ππ=, 体积比为:333344::33R r R r ππ=, 所以,两个球是相似体. 故选:A . 4.B【分析】比较n k =、1n k =+时不等式左边代数式的差异后可得需添加的项,从而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当n k =时,所假设的不等式为1115 (1236)k k k +++≥++, 当1n k =+时,要证明的不等式为1111115 (2233132336)k k k k k k ++++++≥+++++, 故需添加的项为:11113132331k k k k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学归纳法时,要注意归纳证明的结论和归纳假设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和式的开端和结尾处需多写几项,便于寻找差异.本题属于基础题. 5.C【分析】设(0,1)A -,(1,0)B ,(1,1)C -,计算AB k 和BC k ,可判断三点共线,可知假命题是甲、乙、丙中的一个,再由斜率即可求解.【详解】设(0,1)A -,(1,0)B ,(1,1)C -则10101AB k --==-,101112BC k -==---,因为AB BC k k ≠,所以,,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假命题必是甲、乙、丙中的一个,丁是真命题,即直线l 的斜率大于0, 而0AB k >,0BC k <,0AC k <,故丙是假命题. 故选:C. 6.D【分析】由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可得答案.【详解】当n =k 时,等式左端2123k =++++,当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增加了项222(1)(2)(1)k k k ++++++.故选:D . 7.C【分析】将1n =代入即可得结果. 【详解】当1n =时,不等式右边为1211311122a a a =+=+=+. 故选:C. 8.C【分析】考虑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由于直线l 与前面n 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所以要多出k 个交点,从而得出结果. 【详解】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 则除l 外的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为()f k , 因为已知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直线l 必与平面内其他k 条直线都相交(有k 个交点); 又因为任何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 所以上面的k 个交点两两不相同,且与平面内其它的()f k 个交点也两两不相同, 从而1n k =+时交点的个数是()()1f k k f k +=+, 故选:C 9.A【分析】利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则甲比乙成绩高,丙比乙成绩低,故3人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若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预测正确,则甲必预测错误,丙比乙的成绩高,乙比甲成绩高,即丙比甲,乙成绩都高,即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将数学知识与时政结合,主要考查推理判断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10.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出第n 次取n 个数,前n 次共取(1)2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然后算出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从而能得到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3976.【详解】由题意可得,奇数次取奇数个数,偶数次取偶数个数,前n 次共取了(1)1232n 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 当63n =时,()6363120162⨯+=, 即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第63次取的数都为奇数,并且最后一个数为2633969=, 即第2 016个数为3 969,所以当n =64时,依次取3 970,3 972,3 974,3 976,…,所以第2 020个数是3 976. 故选:A. 11.11122-=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令1n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依题意,当1n =时, 1112121-=⨯⨯, 即11122-=, 故答案为:11122-=.12.1112212342++++>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可知第一步要证明2n =时的不等式成立.【详解】因为n ≥2,所以第一步要证的是当n=2时结论成立,即1+111222342+++>. 故答案为:1112212342++++> 13.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分析】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所以找出命题的否定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因为“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的否定是:“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所以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故答案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14.()*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12019101020n n a a a +-+==,等比数列的性质有21199100=1n n b b b +-=,类比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12122019n n a a a a a a -+++=+++ 1122019n n n a a a a a +-++=++++,12201820190n n n a a a a ++-∴++++=.10100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1201922018101020n n n n a a a a a +-+-+=+===.等比数列{}()*n b n N ∈,且1001b =,有等比数列的性质得,211992198100===1n n n n b b b b b +-+-=.所以类比等式()*121220192019,n n a n a a a a a n N -+++=+++<∈,可得()*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 故答案为:()*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类比的规则,和类比积,加类比乘,得出结论,属于中档题.15.(1)见解析; (2)见解析.【分析】(1)将判定定理用文字表述即可;(2)根据(1)中的前提和结论可得定理的形式,利用反证法可证该结论.【详解】(1)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直线是异面直线. (2)(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如下: ,,,P Q l Q l ααα∉∈⊂∉,求证:,PQ l 为异面直线.证明:若,PQ l 不为异面直线,则,PQ l 共面于β,故,,Q l ββ∈⊂ 而Q l ∉,故,αβ为同一平面,而P β∈,故P α∈, 这与P α∉矛盾,故,PQ l 为异面直线.16.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分析】将边类比为面,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详解】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17.(1)有错误,理由见解析;(2)有错误,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分为两步,∈证明当1n =时,结论成立,∈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当1n k =+时,应用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判断过程的错误之处. 【详解】(1)有错误,错误在于没有证明第(1)步,即没有证明1n =时等式成立;(2)有错误,错误在于证明1n k =+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而是应用了倒序相加法,这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18.222211223(1)(1)(31110)12n n n n n n ⨯+⨯+++=+++,证明见解析 【分析】设222()1223(1)f n n n =⋅+⋅+⋅⋅⋅++即可求得f (1),f (2),f (3);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由f (1),f (2),f (3)的值可求得a ,b ,c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详解】设222()1223(1)f n n n =⋅+⋅+⋅⋅⋅++, f ∴(1)2124=⋅=,f (2)22122322=⋅+⋅=, f (3)22212233470⋅+⋅+⋅=; 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则f (1)12()412a b c ⨯=++=, 24a b c ∴++=∈,同理,由f (2)22=得4244a b c ++=∈, 由f (3)70=得9370a b c ++=∈ 联立∈∈∈,解得3a =,11b =,10c =.2(1)()(31110)12n n f n n n +∴=++. 证明:1︒当1n =时,显然成立;2︒假设n k =时,2(1)(1)(2)(35)()(31110)1212k k k k k k f k k k ++++=++=, 则1n k =+时,2(1)()(1)[(1)1]f k f k k k +=++++2(1)(2)(35)(1)[(1)1]12k k k k k k +++=++++2(1)(2)(31724)12k k k k ++=++ (1)(2)(3)(38)12k k k k ++++=(1)[(1)1][(2)1][3(1)5]12k k k k +++++++=,即1n k =+时,结论也成立.综合1︒,2︒知,存在常数3a =,11b =,10c =使得2(1)()(31110)12n n f n n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人教版2017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课件PPT

人教版2017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课件PPT

证明:要证 a b
ba
a
b 证明:
综合法:
只需证a a b b b a a b 因为; a 0,b 0
只需证a a b b b a a b 0 所以a b 2 a,b a 2 b
而 a( a b) b( a b)
( a b)( a b)2 0
b
a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2 反 证 法
反证法
内容:反证法的概念、步骤
应用: 1.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
2.“至少”、“至多” 型命题
3.否定性命题 4.某些存在性命题
本课主要学习反证法。反证法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 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 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 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盾的结论.本课以视频王戎的故事引 入新课,从生活实例抽象出反证法的概念、步骤.让学生感受 到了反证法处处可在,也从这些具体的例子中更加熟悉反证法 的步骤.并能利用反证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证明方法的选择,以 及如何发现证明思路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 ,且本节内容涉及过多以往知识点的应用,建议教师在使用本 课件时灵活掌握.
方法二(综合法) 证明: a b(a b)2 0
即 a2 2ab b2 0
即 a2 ab b2 ab
由条件可知 a b 0
(a+b)(a2 ab b2 ) ab(a b) 即 a3 b3 a2b ab2 , 所以命题得证.
例2: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 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 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a
1 a2

(压轴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题(含答案解析)(4)

(压轴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题(含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某快递公司的四个快递点,,,A B C D 呈环形分布(如图所示),每个快递点均已配备快递车辆10辆.因业务发展需要,需将,,,A B C D 四个快递点的快递车辆分别调整为5,7,14,14辆,要求调整只能在相邻的两个快递点间进行,且每次只能调整1辆快递车辆,则A .最少需要8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1种B .最少需要8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2种C .最少需要9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1种D .最少需要9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2种2.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下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 .B .C .D .3.某地铁换乘站设有编号为A ,B ,C ,D ,E 的五个安全出口.若同时开放其中的两个安全出口,疏散1000名乘客所需的时间如下: 安全出口编号 A ,BB ,CC ,DD ,EA ,E疏散乘客时间(s )186125160175145则疏散乘客最快的一个安全出口的编号是( ) A .AB .BC .CD .D4.德国数学家科拉茨1937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任给一个正整数n ,如果n 是偶数,就将它减半(即2n);如果n 是奇数,则将它乘3加1(即3n+1),不断重复这样的运算,经过有限步后,一定可以得到1. 对于科拉茨猜想,目前谁也不能证明,也不能否定,现在请你研究:如果对正整数n (首项)按照上述规则施行变换后的第8项为1(注:l 可以多次出现),则n 的所有不同值的个数为 A .4B .6C .8D .325.设实数a,b,c 满足a+b+c=1,则a,b,c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 ( ) A .0B .13C .12D .16.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232n f n n n N +<≥∈的过程中,由n k =变成1n k =+时,左边增加了( )A .1项B .k 项C .12k -项D .2k 项7.“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是因为贾宪约在公元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而杨辉在公元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贾宪三角形数表,并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下列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源于“杨辉三角”.该表由若干行数字组成,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则这个数是( )A .201620172⨯B .201501822⨯C .201520172⨯D .201601822⨯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2321n++++- ”时,由(1)n k k =>不等式成立,推证1n k =+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是( )A .12k -B .21k -C .2kD .21k +9.一次猜奖游戏中,1,2,3,4四扇门里摆放了a ,b ,c ,d 四件奖品(每扇门里仅放一件).甲同学说:1号门里是b ,3号门里是c ;乙同学说:2号门里是b ,3号门里是d ;丙同学说:4号门里是b ,2号门里是c ;丁同学说:4号门里是a ,3号门里是c .如果他们每人都猜对了一半,那么4号门里是( ) A .aB .bC .cD .d10.如果把一个多边形的所有便中的任意一条边向两方无限延长称为一直线时,其他个边都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凸多边形.平行内凸四边形由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以此类推,凸16变形的对角线条为( ) A .65B .96C .104D .11211.已知0x >,不等式12x x +≥,243x x +≥,3274x x+≥,…,可推广为1n ax n x+≥+ ,则a 的值为( ) A .2nB .n nC .2nD .222n -12.已知 222233+=,333388+=,44441515+=,m m m mt t+=()*,2m t N m ∈≥且,若不等式30m t λ--<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 ) A .)22,⎡+∞⎣B .(),22-∞C .(),3-∞D .[1,3]二、填空题13.观察如图等式,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为______.11234934567254567891049=++=++++=++++++=14.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可按如下方法得到:因为223623=⨯,所以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22(133)(22323)++++⨯+⨯22222(22323)(122)++⨯+⨯=++2(133)91++=,参照上述方法,可得1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__________.15.平面上画n 条直线,且满足任何2条直线都相交,任何3条直线不共点,则这n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__________个部分. 16.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23212n n n n N +++⋯+>≥∈-”的过程中,由“n k =”变到“1n k =+”时,左边增加了_____项.17.将正整数对作如下分组,第1组为()(){}1,2,2,1,第2组为()(){}1,3,3,1,第3组为()()()(){}1,4,2,3,3,2,4,1,第4组为()()()(){}1,5,2,44,25,1⋅⋅⋅⋅⋅⋅则第30组第16个数对为__________.18.甲、乙、丙、丁四人分别从一个装有编号为1,2,3,4,的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的袋中依次取出一个小球.现知道:①甲取出的小球编号为偶数;②乙取出的小球编号比甲大;③乙、丙取出的小球编号差的绝对值比甲大.则丁取出的小球编号是________. 19.观察下面的数阵,则第40行最左边的数是__________.20.观察下列式子:,,,,…,根据以上规律,第个不等式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3a =,()211324222n n S S n n n -=+-+≥. (1)求2a ,3a ,4a ;(2)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22.若10a >,11a ≠,121+=+nn na a a (n =1,2,…). (1)求证:1+≠n n a a ; (2)令112a =,写出2a ,3a ,4a ,5a 的值,观察并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3.已知数列11111,,,,,12233445(1)n n ⨯⨯⨯⨯⨯+,…的前n 项和为n S .(1)计算1234,,,S S S S 的值,根据计算结果,猜想n S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猜想的n S 表达式.24.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 个图形包含()f n 个小正方形.(Ⅰ)求出()5f ;(Ⅱ)利用合情推理的“归纳推理思想”归纳出()1f n +与()f n 的关系式,并根据你得到的关系式求()f n 的表达式. 25.依次计算数列114⎛⎫-⎪⎝⎭,111149⎛⎫⎛⎫--⎪⎪⎝⎭⎝⎭,1111114916⎛⎫⎛⎫⎛⎫--- ⎪⎪⎪⎝⎭⎝⎭⎝⎭,11111111491625⎛⎫⎛⎫⎛⎫⎛⎫---- ⎪⎪⎪⎪⎝⎭⎝⎭⎝⎭⎝⎭,的前4项的值,由此猜想21111111111491625(1)n ⎡⎤⎛⎫⎛⎫⎛⎫⎛⎫----- ⎪⎪⎪⎪⎢⎥+⎝⎭⎝⎭⎝⎭⎝⎭⎣⎦(n *∈N )的结果,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6.设a ,b 均为正数,且ab .证明:(1)664224a b a b a b +>+(2)a b a b b a+>+【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先阅读题意,再结合简单的合情推理即可得解. 【详解】(1)A→D 调5辆,D→C 调1辆,B→C 调3辆,共调整:5+1+3=9次, (2)A→D 调4辆,A→B 调1辆,B→C 调4辆,共调整:4+1+4=9次,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阅读能力及简单的合情推理,属中档题.2.C解析:C 【分析】 结合题意可知,代入数据,即可.【详解】A 选项,13不满足某个数的平方,故错误;B 选项,,故错误;C 选项,故正确;D 选项,,故错误.故选C. 【点睛】本道题考查了归纳推理,关键抓住利用边长点数计算总点数,难度中等.3.C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疏散1000名乘客所需的时间,两两对比,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同时开放其中的两个安全出口,疏散1000名乘客,所需时间对比:开方AB 、出口时间为186s ,开方BC 、出口时间为125s ,得C 比A 快; 开方CD 、出口时间为160s ,开方DE 、出口时间为175s ,得C 比E 快;开方AB 、出口时间为186s ,开方A E 、出口时间为145s ,得E 比B 快; 开方BC 、出口时间为125s ,开方CD 、出口时间为160s ,得B 比D 快; 综上,疏散乘客最快的安全出口的编号是C.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合情推理,考查学生推理论证能力.4.B解析:B 【解析】分析:利用第八项为1出发,按照规则,逆向逐项即可求解n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 详解:如果正整数n 按照上述规则施行变换后第八项为1, 则变换中的第7项一定为2, 变换中的第6项一定为4,变换中的第5项可能为1,也可能是8, 变换中的第4项可能是2,也可能是16,变换中的第4项为2时,变换中的第3项是4,变换中的第2项是1或8,变换中的第1项是2或6,变换中的第4项为16时,变换中的第3项是32或5,变换中的第2项是64或108,变换中的第1项是128或21或20,或3,则n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2,3,16,20,21,128,共6个,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归纳推理的应用,其中解答中正确理解题意,利用变换规则,进行逆向逐项推理、验证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论证能力,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试题.5.B解析:B 【解析】∵三个数a ,b ,c 的和为1,其平均数为13∴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3假设a ,b ,c 都小于13,则1a b c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13故选B.6.D解析:D 【分析】分别写出n k =、1n k =+时,不等式左边的式子,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当n k =时,不等式左边为1111232k++++,当1n k =+时,不等式左边为1111111232212k k k +++++++++,则增加了112(21)1222k k k k k ++-++=-=项,故选D. 【点睛】项数的变化规律,是利用数学归纳法解答问题的基础,也是易错点,要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关键是注意两点:一是首尾两项的变化规律;二是相邻两项之间的变化规律.7.B解析:B 【详解】由题意,数表的每一行从右往左都是等差数列,且第一行公差为1,第二行公差为2,第三行公差为4,…,第2015行公差为20142, 故第1行的从右往左第一个数为:122-⨯, 第2行的从右往左第一个数为:032⨯, 第3行的从右往左第一个数为:142⨯, …第n 行的从右往左第一个数为:2(1)2n n -+⨯ , 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则这个数是201501822⨯.8.C解析:C 【解析】左边的特点:分母逐渐增加1,末项为121n -; 由n=k ,末项为121k-到n=k+1,末项为11121212k k k+=--+, ∴应增加的项数为2k . 故选C .9.A解析:A【解析】由题意得,甲同学说:1号门里是b ,3号门里是c ,乙同学说:2号门里是b ,3号门里是d ;丙同学说:4号门里是b ,2号门里是c ;丁同学说:4号门里是a ,3号门里是cc ,若他们每人猜对了一半,则可判断甲同学中1号门中是b 是正确的;乙同学说的2号门中有d 是正确的;并同学说的3号门中有c 是正确的;丁同学说的4号门中有a 是正确的,则可判断在1,2,3,4四扇门中,分别存有,,,b d c a ,所以4号门里是a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归纳推理问题,通过具体事例,根据各位同学的说法给出判断,其中正确理解题意,合理作出推理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同时注意仔细审题,认真梳理.10.C解析:C 【解析】可以通过列表归纳分析得到;16边形有2+3+4+…+14=2=104条对角线. 故选C .11.B解析:B 【分析】由题意归纳推理得到a 的值即可. 【详解】由题意,当分母的指数为1时,分子为111=; 当分母的指数为2时,分子为224=; 当分母的指数为3时,分子为3327=; 据此归纳可得:1n ax n x+≥+中,a 的值为n n . 本题选择B 选项. 【点睛】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12.C解析:C 【解析】分析:由等式归纳得出m 和t 的关系,从而得出关于m 的恒等式,利用函数单调性得出最小值即可得出λ的范围.=21t m =-, 30m t λ--<恒成立,即220m m λ--<恒成立,m N *∈且2m ≥,222m m m mλ+∴<=+.令()2f m m m =+,()221f m m ='-,2m ≥,()0f m ∴'>,()f m ∴单调递增,∴当2m =时,()f m 取得最小值()23f =,3λ∴<.故选:C.点睛:若f (x )≥a 或g (x )≤a 恒成立,只需满足f (x )min ≥a 或g (x )max ≤a 即可,利用导数方法求出f (x )的最小值或g (x )的最大值,从而问题得解.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等式的规律归纳出第个等式即可详解:首先观察等式左侧的特点:第1个等式开头为1第2个等式开头为2第3个等式开头为3第4个等式开头为4则第n 个等式开头为n 第1个等式左侧有1个解析:2(1)(32)(21)n n n n ++++-=-.【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等式的规律归纳出第n 个等式即可. 详解:首先观察等式左侧的特点: 第1个等式开头为1,第2个等式开头为2, 第3个等式开头为3,第4个等式开头为4, 则第n 个等式开头为n ,第1个等式左侧有1个数,第2个等式左侧有3个数, 第3个等式左侧有5个数,第4个等式左侧有7个数, 则第n 个等式左侧有2n -1个数, 据此可知第n 个等式左侧为:()()132n n n ++++-,第1个等式右侧为1,第2个等式右侧为9, 第3个等式右侧为25,第4个等式右侧为49, 则第n 个等式右侧为()221n -, 据此可得第n 个等式为()()()213221n n n n ++++-=-.点睛: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14.217【分析】根据题意类比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的方法分析1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1+2+221+5+52)计算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由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的方法:1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可按如下方解析:217 【分析】根据题意,类比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的方法,分析1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1+2+22)(1+5+52),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由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的方法:1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可按如下方法得到:因为100=22×52, 所以1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1+2+22)(1+5+52)=217. 可求得1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217; 故答案为:217.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合情推理应用,关键是认真分析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的求法,并应用到100的正约数之和的计算.15.【解析】分析:根据几何图形列出前面几项根据归纳推理和数列中的累加法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个部分即2条直线将平面分成4个部分即3条直线将平面分为7个部分即4条直线将平面分为11个部分即解析:(1)12n n ++ 【解析】分析:根据几何图形,列出前面几项,根据归纳推理和数列中的累加法即可得到结果。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模块复习课 第二课 推理与证明 (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模块复习课 第二课 推理与证明 (共50张PPT)

【解析】选B.球心到各面的距离相等,且到各顶点距离 也相等,所以位置是各正三角形的中心.
【补偿训练】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 变化规律,试猜想第n个图中有________个点.
【解析】观察图形中点的分布变化规律,发现第1个图 形只有一个中心点,第2个图形除中心点外还有两边,每 边一个点,第3个图形除中心点外还有三边,每边两个 点,…,以此类推,第n个图形除中心点外有n边,每边有 (n-1)个点,故第n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n(n-1)+1,即n2n+1. 答案:n2-n+1
即证2abcd≤b2c2+a2d2, 即证0≤(bc-ad)2. 因为a,b,c,d∈R, 所以上式恒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综合①②知,命题得证,
方法二(综合法):因为 (a2+b2)(c2+d2)=a2c2+a2d2+b2c2+b2d2 =(a2c2+2abcd+b2d2)+(b2c2-2bcad+a2d2) =(ac+bd)2+(bc-ad)2 ≥(ac+bd)2,2

【解析】(1)选B.P=log112+log113+log114+log115 =log11120,1=log1111<log11120<log11121=2,即1<P<2. (2)方法一(分析法):①当ac+bd≤0时,显然成立. ②当ac+bd>0时,欲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c+bd)2≤(a2+b2)(c2+d2). 即证a2c2+2abcd+b2d2≤a2c2+a2d2+b2c2+b2d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58PPT课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758PPT课件
+λe2(λ∈R)与向量2e1-e2共线的充要条件 是________.
总结:
若P为已知的条件、定义、公理、定 理等,Q表示结论,则综合法即为 P=>Q1=>Q2=>……=>Q
练练手:
例1 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
4abc
练练手:
例2 在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A、B、 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 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三角形 ABC是等边三角形。
C 中,求证:tan Atan B>1. (2) .设e1,e 2是两个 不共线向量,则向量e1
综合法
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 和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 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 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这种方法叫做综合法。
经验传授:
为了很好地利用综合法解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题时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不可想当然,凭 感觉;
2、每拿到一道题时,快速地判断这是哪一章、 哪一节的内容,把相关的内容、方法在脑海中过 一遍电影; 3、积极、主动地将题目的语言叙述、图形叙述 改为符号表示; 4、积极、主动地将题目中式子进行处理、变形、 化简,将式子与“电影”中的内容进行对照。
证明方法
同心中学 马立军
复习旧知
1、推理方法有几种? 2、合情推理有几种?
归纳推理具体怎样操作? 类比推理有哪些经验之谈? 3、什么是演绎推理?以何种形式呈献?
开动脑筋 1、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否必然正确? 2、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证明方法的种类
证明方法主要有两类: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 法

高中数学演绎推理课件

高中数学演绎推理课件

一般性的原理 特殊情况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一般性的原理 大前提
因为2 007是奇数,
特殊情况
小前提
所以2 007不能被2整除. 结论
结论
三、建构数学 演绎推理的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
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
为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 (括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 出的判断.
整体 个别
今天来学习另外一种推理方法:
一般
二、新授
(1)所有金属都能够导电,铀是金属,所以铀能 够导电;
(2)太阳的大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因此冥王星以椭圆 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 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100℃时,水 会沸腾;
四、数学运用
例M1完成下面的S 推理过程
P
“二次函数y=x2 + x + 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
试将其恢复成完整的三段论.
解:
大前提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小前提 函数y = x2 + x + 1是二次函数,
结论
∴函数y = x2 + x + 1的图象是一
条抛物线.
探究二、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 BE⊥AC,D,E是
垂足.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
证明:(1)∵有一个内角是只直
在角△的A三BC角中形,A是D⊥直B角C,三即角∠形AD,B=90o

高中数学选修2第二章小结(推理与证明)课件

高中数学选修2第二章小结(推理与证明)课件

1- 22 2 (n N *) 的值. 2. 猜想 11
2n个 n个
解 : 当 n= 1 时 , 当 n= 2 时 , 当 n= 3 时 , 猜想89 =33, 111111 - 222 = 110889 =333.
4.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原理出发, 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 的结论, 这样的推理叫演绎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包括: (1) 大前提 — 已知的一般原理; (2) 小前提 —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 结论 — 根据一般原理, 对特殊情况做出 判断.
5. 三段论 大前提:某类事物都有某特征, M 是 P.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小结
本章小结
知识要点 例题选讲
复习参考题 自我检测题
1. 归纳推理
由某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 推出该 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或者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即由部分到 整体, 由个别到一般.
例2. 观察下列各式: 55=3125, 56=15625, 57=78125, … 则 52013的末四位数字为 ( A ) (A) 3125 (B) 5625 (C) 0625 (D) 8125 分析: 56 与 55 的末四位之差为 5625-3125=2500, 57 与 56 的末四位之差为 8125-5625=2500. 猜测: 5n+1 比 5n 末四位多 2500. 而 4 个2500 等于 10000,
例6. 在数列 {an}, {bn} 中, a1=2, b1=4, 且 an, bn, an+1 成等差数列, bn, an+1, bn+1 成等比数列 (nN*). 求 a2, a3, a4 及 b2, b3, b4. 由此猜测 {an}, {bn} 的通项 公式, 并证明你的结论. 求证: an=n2+n, bn=(n+1)2. 证明: 数学归纳法, 2+1=2, 2=4, 2+ 2+(k ① 当a n = 1 时 , a = 1 b = (1 + 1) 解得 = k 3 k + 2 = ( k + 1) + 1). 1 1 k+1 2 =[ 结果与已知相符 , 2) 即 n( = 时+猜测成立 . bk+1=(k+ k1 +1) 1]2. 2+k, b =(k+1)2 成立, ② 假设当 n = k 时 , a = k k k 即 n=k+1 时猜测也成立 . 由已知得 根据①②两步可知 nN*时, an=n2+n, bn=(n+1)2 2=k2+k+a 2( k + 1) , 2 b = a + a , 都成立. k + 1 k k k+1 ( 推证 a , b 时 , 思路源于 k + 1 k + 1 ak+12=(k+1)2bk+1. ak+12=bkbk+1.. ∴猜测是正确的 求 a2, b2 时解方程组的思想)

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1.2.2 分析法课件

高中数学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1.2.2 分析法课件
第九页,共十二页。
动手做一做
1.已知:
都是正实数,且a bb cca1,
求证:abc 3
2. △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A、B、C 的对
边分别为 a、b、c.求证:a+1 b+b+1 c=a+3b+c.
第十页,共十二页。
小结(xiǎojié)
1、分析法,又叫执果索因法。
果 特点 : (tèdiǎn)
在证明数学(shùxué)命题的时候,也可以从命题的结论 入手,寻求保证结论成立的条件,直到归结为命题 给定的条件或定义、公理、定理等。
第三页,共十二页。
例题(lìtí)讲解
例1 已知:a , b 是不相等的正数,
求证:a3b3a2ba2b 果
证明:要证 a3b3a2ba2b
只需证 (a b )a ( 2 a b 2 ) a(a b b )

只需证 ( 87)2( 51)0 2
只需证 15 256 15 250

只需证 56 50
由于 5650显然成立,所以命题成立。
第五页,共十二页。
例3 求证:函数 f(x)2x21x21在6区间
(3,) 上是递增的。
证明:要证 f(x)2x21x216在 (3,) 上递增,果
只需证 对于任意 x1,x2(3, ) 且 x1 x2 时,有
第六页,共十二页。
由条件知,x1 x2 ,且 x13,x23, 则有 x1x2 0,且 x1x2 6 , 它们保证了 f(x1)f(x2)0
所以(sufǒy(ǐ)x)2x21x216在(3,) 上是递增的。
不难看出,这几例都是从结论出发,寻找其成立 的充分条件(chōnɡ fēn tiáo jiàn)而进行证明的。

高考总复习二轮数学精品课件 能力培养 思维进阶 能力4 逻辑推理

高考总复习二轮数学精品课件 能力培养 思维进阶 能力4 逻辑推理
2
+ 3 (
1
2
− )=3 + 3 .
2
+ 3
=
又因为 B,E,D 三点共线,
故存在 λ∈R,使得=λ .
所以=λ =

2
+ 3 ,于是
3
-1 + 2

-1
-2 =
=
2
,
3

,
3
所以当 n≥2 时,有 an-2n=2(an-1+2n-1),即 an=2an-1+2n+1,两边同时除以 2n 得,
或f(-x)+f(2b+x)=0或
f(-x)=f(2a+x)或f(a+x)=f(a-x)
f(b+x)+f(b-x)=0
③函数周期性规则
周期性定义
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D,如果
存在一个非零常数 T,使得对每
一个 x∈D,都有 x+T∈D,且
f(x+T)=f(x),那么函数 f(x)就叫
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 T 叫做这
个函数的周期
周期性结论
对 f(x)定义域内任一自变量 x:
(1)若 f(x+a)=-f(x),则周期 T=2a(a>0);
1
(2)若 f(x+a)=f(x),则周期 T=2a(a>0);
(3)若
1
f(x+a)=- ,则周期
f(x)
T=2a(a>0)
(2)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小前提
3
3
3
3
条件 1:由 f( -2x)为偶函数,可得 f( -2x)=f( +2x),可得 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