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问题的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力学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力学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具备高强度、抗震性能强等特点,能够满足建筑物在承受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
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力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原理、材料特性和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原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由预先施加拉力的钢筋或钢束对混凝土进行预压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构形式。
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预应力钢筋的拉力,对混凝土实施预压。
这样一来,在外力作用下,负载大致平衡后,混凝土将不会发生开裂,其静力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与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为混凝土强度的60-80%。
预应力钢筋所受的拉应力通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传递至混凝土,从而起到预压作用。
二、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特性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是不同材料之间的复合材料,两者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在力学性质上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点,而预应力钢筋则具有高拉力下延性和相对较高的疲劳性。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混凝土强度和预应力钢筋的拉伸能力大小。
另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值是一个关键的参数。
过高的预应力值将导致混凝土开裂,过低的预应力值则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不同构件的断面形状和受力情况设计合理的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案。
三、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力学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力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在钢筋张拉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对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度进行调整。
对于较大的结构构件,在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此外,施工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力学梁的分析和设计。
关于大面积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中若干问题
关于大面积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摘要大面积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应根据柱网尺寸采用不同的结构方案。
按规范要求的ii级抗裂标准,普通钢筋仅需构造配筋,有时预应力度较高的结构反而开裂严重,故建议适当放宽抗裂控制等级。
根据经济效果分析,框架梁中预应力筋连续跨数宜为3~4跨。
关键词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结构跨度最近几年,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增长的同时,平面尺寸超长、超大的建筑也迅速涌现。
这些建筑一般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长度方向或两个方向的尺寸已超过规范规定的不设伸缩缝的最大长度。
由于设计、施工的方法和经验不足,尚有许多问题急需研究探讨。
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案选择根据柱网尺寸的不同,大面积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采用不同的结构方案。
跨度较小(12m以下)的框架结构,一般连续跨数较多,宜采用梁高较小的宽梁结构。
梁中预应力筋的留孔可采用扁波纹管,以保证梁的有效高度,并使连续张拉跨数较多时摩擦损失不致过大。
宽梁结构基处于地震度较高的地区,应加设抗震墙。
特别是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结构,增加抗侧刚度很重要。
跨度在12~18m的多跨框架结构一般采用通长的预应力筋。
长的有粘结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较大,连续跨数宜控制在3~5跨。
若连续跨中有短跨,可在短跨处断开,设置后浇带;短跨可采用低预应力度的大梁。
跨度有18m以上的结构由于内柱处大梁弯矩较大,大梁的负弯矩钢筋多,为保证抗弯、抗剪和抗裂要求,避免内支座配置过多的预应力筋,宜在内支座处腋并使大梁中的预应力筋曲度平缓,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在柱距方向,应视柱距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楼盖体系。
若柱距在8m以内,可采用单向平板、肋梁板、无粘结预应力平板、预制预应力大板等。
若柱距为8~12m,可采用无粘结次梁、后张有粘结资梁、先张预应力次梁。
在柱距方向,因承受地震作用及风作用,轴线上的梁高度应比次梁大,并需按纵向框架设计。
若双向跨度相差不大,框架大梁与资梁应设计成双向预应力结构,次梁宜按井式梁进行设计。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第45卷,第5期2020年10月公路工程HighwayEngineeringVol.45,No.5Oct.,2020Doi:10.19782/j.cnki.1674-0610.2020.05.026[收稿日期]2019-03-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268)[作者简介]唐昌辉(1963—),男,湖南新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预应力和组合结构研究。
[引文格式]唐昌辉,吴滨峦.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20,45(5):156-162.TANGCH,WUBL.Studyofseismicperformanceonframedstructurescomprisedof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components[J].HighwayEngineering,2020,45(5):156-162.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唐昌辉,吴滨峦(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摘 要]应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中带有转动弹簧和剪切弹簧的简化二维节点梁柱单元模型,编制了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和拟动力荷载试验的计算程序,并对国内研究者已完成的一榀一层两跨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和一榀两层两跨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的拟动力荷载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得到了计算的滞回曲线和时程曲线。
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可为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的设计分析提供一种途径。
[关键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简化节点模型;OpenSEES;模拟分析[中图分类号]TU375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610(2020)05—0156—07StudyofSeismicPerformanceonFramedStructuresComprisedof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ComponentsTANGChanghui,WUBinluan(SchoolofCivilEngineering,Hunan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2,China) [Abstract]Theauthorappliedthesimplifiedtwo dimensionalnodebeam columnelementmodelwithrotatingspringandshearspringinthefiniteelementsoftwareofOpenSEES,andcompiledthecalculationprogramoflow cyclereciprocatingloadtestandpseudo dynamicloadtestofprestressedconcreteframestructure Thelow cyclereciprocatingloadtestofaone story,two spanprestressedconcreteframeandthepseudo dynamicloadtestofatwo storytwo spanprestressedassemblyframehavebeensimulatedbydomesticresearchers Thecalculatedhysteresiscurvesandtime historycurvesshowthatthecalculatedcurvesagreewellwiththeexperimentalcurves,whichcanprovideawayforthedesignanalysisofpre stressedfabricatedframes.[Keywords]prestressedfabricatedconcreteframe;seismicperformance;simplifiednodemodel;openSEES;numericalanalysis 预应力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推倒分析
在 规 范 规 定 的竖 向 荷 载 、 及 多遇 地 震 作 用 下 、 风
满 足正 常 使 用 和 承 载 能 力 要 求 , 一 次 设 计 得 出 预 第
应 力混 凝 土 框 架结 构 之 后 , 遇 地 震 作 用 下 必 须 在 搞清楚下 列问题 :
结 构 推倒 分 析 中 , 每 一 结 构 构 件 根 据 其 尺 寸 、 在 配 筋 、 料 性 能 及 受 力 特 征 确 定 出 它 们 的 力 一变 形 材
c mp ld h r b t b c m e t e h o e ia b ss f c i g h s im i rssa c o i e e, oh e a h t e r tc e l ai o s a n t e es c e itn e, e ii g t e n r y isp t n l r a zn h e e g d s ia i me h im s lc e , l o c a s n e e td a a y i g t e di l c m e td cii ft e p e t se o c e e fa t c u e o c r e t h e u n e o l si i g s. n l zn h s a e n u tl y o h r sr s d c n rt me sr t rs c n e n d wi t e s q e c fp a t h n e p t e r u h c
结 构 的 耗 能 机 制 形 成 或 者 在 耗 能 机 制 形 成 过 程 中 某
一
塑 性 铰 达 到 其 临 界 极 限 状 态 , 结 构 达 到 给 定 的 或
通 过 推 倒 分 析 , 计 人 员 可 以 了 解 结 构 中 每 一 设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探讨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房屋结构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细致化和功能化,其中预应力结构在建筑工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能,承载力强,刚度大的特点,因而在建筑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预应力;结构;钢筋前言:现代预应力结构技术是提高结构的使用功能,节约钢材的重要技术。
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应的建筑结构形式的革新,各种新型的、更加符合工程要求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项目中,尤其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使用,使得许多不可实现的建筑设计方案得以施行,为建筑设计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预应力结构的出现带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物带来了既经济又美观的结构形式,带动了工程科学的飞速发展。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概述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已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一种重要技术。
与传统的普通建筑结构设计相比,预应力结构设计具有经济、实用、美观、适合于大跨度及大荷载量建筑结构施工的显著特征。
预应力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利用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通过张拉预应力筋产生的应力和使用过程中荷载产生的反方向的应力,这时就会出现抵消局部或者全部荷载出现的应力,用来提升结构使用性能的一种结构形式。
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受拉区早期容易出现裂缝,为了克服其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在构件使用之前,预先在混凝土受拉区施加一个预压力,通过张拉钢筋,浇筑混凝土,待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足够粘结力时放张钢筋,利用钢筋回弹力使该部位混凝土预先受压。
构件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其内部已经储存有预压力,当构件工作过程中受到外荷载作用发生变形局部受拉时,这部分拉力须先抵消混凝土内存在的预压力,随着荷载及形变的增大,构件施加预压力部分逐渐从受压状态过渡到不受力,再到受拉,大大延缓甚至阻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混凝土的受力性能,通过配置高强钢筋及高强度等级的混疑土,能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及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形式的混凝土就称为预应力混疑土。
试论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现在 梁端、 中柱上下端以及各柱柱根 。因此 如何保证框 架的边
柱 除 柱 根 外 不 出现 塑性 铰 。从 而 避 免形 成 同 一 楼 层 所 有 柱 上 下 端 均 出现 塑 性 铰 的层 间耗 能机 制 .是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抗
震设计的关键。
为弹性 。在确 定塑性铰 的弯矩 2转角或弯矩 2曲率关系时 材料 强度均采用标准值.且普通钢筋应采用合理 的模 型考虑强化 阶 段 的 影 响 .混凝 土 应 适 当 考 虑 由于 塑 性 铰 部 位 箍 筋 约 束 作 用 导
致 的 强度 和 延 性 的提 高 。 () 4 小震 下 的弹 性 变 形 计 算 。 用 上 一 步 中 建 立 的 结 构 模 型 采 进 行 小 震 下 的 弹 性 变 形 计 算 。 检 验 最 大 位 移 ( 位 移 角 ) 否 并 或 是 超 过所 规 定 的 限值 。 果 超 过 . 重 复 () () 大 梁 、 如 应 1 、2 . 增 柱截 面 或
弯 矩 按 照 上 式 进 行 计算 。也很 难 保 证 柱 的 承 载 力 比相 邻 的 框 架 梁 更 强 。因 此 。 用 传 统 的 抗 震 设 计方 法设 计 的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采 架 结 构 . 罕 遇 地 震 作 用 下 . 有 可 能 会 形 成 危 险 的” 铰 机 制 ” 在 很 柱 。 为 解 决 这 个 问题 .本 文 对 预 应 力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的抗 震 设 计 方 法 进 行 了研 究 。 旨在 通 过 采 用 更 为合 理 的 抗 震 设 计 方 法 。 得 预 使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的“ 合 耗 能 机 制 ” 够 得 以实 现 。 混 能
边 柱 截 面 设 计 所 需 要 的弯 矩 和 轴 力 值 。以及 进 行 各 构 件 抗 剪 设
抗震设计中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优缺点
抗震设计中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优缺点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建筑物的损毁和人员伤亡。
在抗震设计中,结构设计方法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采用柱、梁、架等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
在抗震设计中,框架结构通常被用来作为建筑物的主体支撑结构。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好,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
然而,框架结构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容易出现局部塌陷、刚度分布不均等问题。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抗震性能比较好的结构形式,它能够将建筑物整体刚性提高,从而有效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和破坏程度。
剪力墙结构也是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
但是,剪力墙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它会造成非常大的刚度反应,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结构设计方法,它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的另一个优点是制造过程较为简单、容易精确控制尺寸等特点,因此在一些特殊场合中,钢结构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钢结构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它的造价相对一般的混凝土结构来说更高,而且在火灾或小规模爆炸等事故中,钢结构的抗灾能力相对较差。
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将混凝土在施工前进行预应力处理,以提高强度和抗震性能的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重量轻、刚度高等优点,因此在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预应力混凝土失效,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将会严重受到威胁。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悬挂链条结构、网壳结构等,在不同的场合下,也可以被考虑使用。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试验研究
萎
拙 ‘ 塑 ’ J
。
推荐 的混合 机 制进 行 抗震 设计 的 PC P F一2框 架 在 出铰 顺 序 、 坏 机 制 及 结 构 滞 回线 的包 络 线 ( 架 曲 破 骨
线 ) 方 面 是 否 与 P S V R分 析 得 到 的 结 果 相 一 等 U HO E
wi h e tr s lsv r l . t t e ts e u t e y we1 h
K e wor s : p e te s o c e e f me s cu e a es c c p c t et y d r srs e c n r t r t t r s d a u r s imi a a i t s y
Z u Gu n f h a gu
( a c e gA c i cu eD s n Is tt Y n h n 2 4 0 ) Y n h n rht tr e i n tue e g i a ceg 20 2
A b t ac : T e t s r s lso h r sr s e o c e e fa tu t r s u d r te r v re y l o dig i r s n e wh c l e i e s r t h e t e u t f t e p e te s d c n r t rme sr cu n e h e es d c ci la n s p e e t d, ih a e d sg d e c n
荷 载 下 的试 验 。 试 验 的 目 的 是 探 讨 按 G J0—8 B1 9规 范 设 计 的 预
载
客1
t1 南 . l鎏 4 , 2  ̄ 2 赛
。 4t
一
22  ̄ 1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目程 技 术
浅谈预 应力混凝 土框 架结构 的抗震设 计
杨全庆 陈岩
广东博 意建筑 设计 院沈 阳分 院 摘要:本文从两阶段抗震设计 、框架柱和框架节点的设计 以及框架 结构 的抗震变形验算等方面 ,详细讨论 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的抗 震设 计问题。 关键词 :抗 震设计预应 力混凝土框 架结 构
三 两阶段 抗震设 计 侧 向约 束作 用 ,使节 点混 凝 土处 于双 向受 压 建 筑抗 震 设计 规 范规 定应 进 行两 阶 段抗 状态 ,不仅 可以 提高 混 凝土 的开 裂荷 载 ,也 震 设计 。第一 阶 段为 多遇地 震 作用 下变 形验 可 以提 高节 点 的受剪 承 载力 ;由于混 凝土 中 算 和截 面 承载 力 的计算 ,采取相 应 的构 造措 存在 预 压应 力 ,减轻 了节 点 刚度 退化 效应 ; 施 ,保证 结构 小震 不坏 和 中震 可修 ;第 二阶 预应 力 筋抑 制 了粱筋 从 节点 拔 出 ,减 少 了梁 段为 罕遇地 震 作用 下结 构薄 弱部 位 的弹 塑性 筋失 稳 破坏 的可 能性 。而 试 验结 果却 并 不乐 变 形验 算 ,不 满足 时 ,或修 改 方案 重算 ,或 观 。这 是 因为节 点处 钢筋 密 集 ,锚具 的存 在 采 取加 强相 应 的延 性构 造措 施 ,保 证结 构大 削弱 了截面 ;而 且在 强震 作 用下 ,节 点核 心 震 不倒 。 区是 受 力复 杂的 高应 力 区 ,当斜 拉应 力很 大 讨 。 在 多遇 地 震作 用 下预 应 力混 凝土 框架 与 引 起 混 凝 土 开 裂 时 ,可 能 同 时导 致 锚 固 破 结构 的抗 震 性能 与 结构 的抗 震 能 力既 有 钢 筋混 凝土 框 架抗 震计 算 的区 别主 要体 现在 坏 。因此 ,锚具 应布 置 在梁 柱节 点核 心 区域 联 系又有 区 别 。结 构 的抗 震能 力建 立 在结 构 阻尼 比 、地 震影 响 系数 的取 值 、预 应 力作用 以外 ,以避 免该 区域 在 剪力 作用 产生 较大 对 角拉 应 力的情 况 下 ,再承 受锚 具 引起 的劈 裂 抗 震 性能 的基 础上 。然而 在~ 定 的条 件下 , 参 与地震作 用的荷 载效应组 合等 。 用抗 震性 能较 差 的材 料也 能设 计 出抗 震能 力 抗 震规 范 中 罕遇地 震 作 用下 验算 结构 的 应力 。节点 核心 区受 剪 承载 力主 要与 柱子 截 较 好 的结 构来 。反之 ,即使采 用抗 震 性能 好 弹 塑性 变形 的 简化 方法 ,实际上 只是 满 足抗 面尺 寸 和配 箍量 有关 。 因此 ,应加 密 箍筋 , 的材 料 ,如果 结构 的 耗能 机制 选择 及 设计 不 震 构 造 要 求 ,并 非 真 正 意 义 上 结 构 变 形 验 同时 ,为 了保证 节点 混凝 土浇 筑 密实 ,应 在 合理 ,也 会使得 整体结 构的抗震 能 力较 差 。 算。 满足 构 造要 求的 前提 下 ,尽量 把 梁纵 筋锚 固 抗 震 性能 反 应 了某种 材 料或 结 构形 式 的 通 过实 用而 简 单 的能 力分 析 方法 可 以得 到柱 里 。必 要时 可将 梁端 两侧 加 宽 ,以保证 固有 特性 ,是 抗震 设 计所 依据 的基 础 ;结 构 到 罕遇 地震 作 用下结 构 的耗 能机 制 、塑性 铰 在梁 端截 面极 限 承载 力基 本保 持不 变 的情 况 抗 震 能 力则是 可 以改 变的 ,它取决 于 设计 者 的转 角和 基底 总剪 力与结 构顶端 侧移 的P 下 ,梁柱 节 点 区得到 加 强 ,提 高节 点 的受 剪 一△ 所 采 用的 设计 方法 及 所把 握的 安全 度 准则 。 骨架 曲线 ,或采用 弹塑性时 程分析 法。 承载 力。 五 框架 结构的 抗震变形 验算 结 构 的抗 震性 能是 基 本的 、本 质的 、相对稳 框 架结 构 的耗 能机 制 一般 有粱 铰 机制 、 定 的 ;结 构 的抗震 能 力则 依赖 于设 计 ,是 可 柱 铰机 制和 混 合机制 三 种 。若框 架边 节 点处 抗 震 变形 验 算 包括 :多遇地 震 作用 下 层 变 化的 。 梁端 先 屈服 ,而 在框 架 中柱 的上 、下 端相 继 间侧 移和 顶 层总 侧移 的验 算 ;罕遇 地震 作 用 二、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结构抗震设计现 状 出铰 ,这种 屈服 机制 称之 为 “ 合机 制 ” 。 下结 构薄 弱 层的抗 震 变形 验算 。对 于预 应 力 混 国内 外学 者 对预 应 力混 凝土 框架 结 构抗 梁铰 机 制和 混合 机制 都 只有 一个 自由度 ,从 混凝 土结 构 的抗 震设计 ,我 国规范 只要 求进 震 能 力 的 研 究 ,特 别 是 多 层 多 跨 预 应 力 混 凝 塑性 总 体 位移 A P可 确 定各 塑性 铰 截 面相 应 行小 震下 的抗 震承 载 力验算 ,而 对 其在 罕遇 土 框 架结 构抗 震设 计 方法 的研 究迄 今还 不 够 增加 的塑性转 角 0P。 地 震 下弹 塑性 变形 的验 算 ,并 没有 硬性 明 确 深 入 。主 要表现 在下列 几点 : 随 着框 架结 构 层数 的增 加 ,较 大 的重 力 的规 定 ,工程 实践 中往 往 只是 通过 相应 的抗 () 1多层 多跨预 应 力混 凝土 框架 结构 在地 荷载 使柱 轴 向压 力逐 层 叠加 ,特 别是 最底 下 震 措 施来 笼统 地保 证 。虽 然这 种设 计方 法大 震 作用 下 结构 性能 研 究的试 验 资料 很 少 ,设 几层 中柱 的 轴压 比较 大 , 中柱 变 为小 偏心 受 大 地 简化 了设 计过 程 ,但 却显 得粗 略 、且可 计 人 员常 常只 根据 单跨 预应 力 混凝 土框 架抗 压 ,要使 下 面几 层 中柱 的两 端都 出铰 、并 且 能使预 应 力混 凝土 结构 在 罕遇地 震 作用 下存 震 性能 的研 究 成果 ,将 钢筋 混凝 土框 架 结构 通过 柱铰 来 耗能 是 困难 的 。因为 “ 铰 ”的 在 较大 的安 全 隐患 。其 实一 些设 计 隐患 不通 柱 的耗 能机制 套用于预 应 力混 凝土框 架结构 。 塑性 转动 能 力不 足会 发生 局 部脆 性破 坏 ,所 过 基 于 构 件 层 次 的 非 线 性 分 析 是 很 难 发 现 ( ) 预应 力混 凝 土框 架结 构的 耗能 机制 以应 加 强 “ 2若 柱铰 ”截 面处 的 箍筋 约束 ,减 小 的 ,合理控 制 结构 在 强烈地 震 作用 下的 损坏 是 梁铰 机制 ,在 地震 作 用 下的结 构性 能 与钢 柱的 轴压 比 ,加 强结 构体 系 的抗 侧能 力 ,减 程 度 以减 小地震 造 成 的经济 损失 ,有赖 于对 筋 混凝 土框 架 的差 别不 大 。但是 结构 的地震 小框架 的延性要 求 。 结 构进 行 弹塑性 地 震反 应分 析 。而规 范 建议 反 应及 边柱 纵 向主 筋配 筋率 的控 制应 与钢 筋 四 、框架 柱和框 架节点 的设计要 求 的2 种计算 方法 ,时程分 析法 虽较 为精 确 ,但 混 凝土 框 架有 所 区 别 。许 多 国家 ( 包括 我 国) 若 预 应 力框 架层 数 较 多时 ,随 着 层数 的 计 算工 作量 大 、技 术复 杂 、结果 处理 繁 杂 , 关 于预 应 力混凝 土 结构抗 震 设计 的 条款 和规 增加 ,由于 竖 向荷载 较大 ,而 竖 向荷 载对 柱 因此在 实 际工程 抗 震设 计 中该方 法 并没 有得 定非 常原则 ,设计者 与审 图者 常发 生矛盾 。 又是 逐层 叠加 的 ,这就 使 得下 几 层柱 的轴 压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通 常 仅 限 于 理 论 研 究 中 ; () 应力 混凝 土框 架结 构在 产生 较大 的 比较 大 ,更接 近小 偏 压柱 ,所 以保 证柱 子有 P s - V r 简单实用 ,而且 有效 ,可得到 3预 u h o e/ k ' 变形 之后 ,有较 好 的变形 恢 复能 力 。其耗 能 足够 的延 性非 常 重要 。多 层预 应 力混凝 土框 结 构从 弹性 、屈服 ,一 直到 极 限倒 塌状 态的 比强 度相 当、初 始刚 度相 近 的钢 筋混 凝土 框 架 柱 一般 为普 通混 凝土 柱 。顶 层柱 考虑 到其 全 过 程 的 内 力 、变 形 ,可 考 察 塑 性 铰 的 形 架结 构略 低 。但 框架 结构 构 件 中施加 预应 力 受 力特 点 ,一 般要 施加 预应 力 。对 于普 通混 成 ,找到结构 的薄 弱部位 。 后对 框架 的抗 震 能 力究竟 有什 么影响 , 目前 凝 土柱 可 按规 范 中规 定的普 通 钢筋 混凝 土框 上 文从 两 阶段 抗震 设计 、框架 柱 和框 架 探讨得 很少 。 架 结构 中框 架 柱 的设计 方 法和 设计 原 则进行 节 点的 设计 以及 框 架结 构的 抗震 变形 验算 等 抗 震 设 计规 范 中很 大部 分 是根 据 预应 力 设计 。但 由于 预应 力混 凝土 结 构 自身特 点 , 方 面 ,详细 讨论 了预应 力混 凝土 框架 结构 的 混凝 土构 件 的抗 震性 能研 究成 果 、单 跨预 应 柱 的轴 压 l l 值应 该要 求 严格 一些 。而 如果 抗 震设 计 ,这将 有 助于 抗震 设计 规范 中有 关 : ̄ kR 力混 凝土 框架 的 低周 反复 荷载 试验 或振 动 台 轴 压 比过 小 ,则随 着 层数 的增加 ,竖 向荷载 预应 力混凝土 结构 条文的实 际应用 。 试验 得到 的结 果 经分 析后 提 出 ,缺乏 全面 的 不 断地 加大 ,底层 柱 的截面 将 ��
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框架结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影响施工进展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难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基础问题1. 地质条件复杂:某些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软土地基、岩石地基等。
这些地质条件对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解决方法:在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分析,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如采用土方加固、灌注桩等。
2. 基础沉降:由于大型框架结构的重量比较大,基础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沉降不均匀会导致结构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解决方法: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基础的均匀沉降,可以采用增加地基承载面积、设置沉降观测点等方式来解决。
二、承重结构问题1. 剪力墙施工: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是承担水平荷载的主要结构元素。
然而,其施工中常遇到剪力墙裂缝、剪力墙钢筋连接等问题。
解决方法:在施工前认真检查构件的尺寸、钢筋间距等要求,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保证剪力墙的施工质量。
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具有较高抗震性能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其施工中常常遇到预应力钢束的迂回、局部挠度超限等问题。
解决方法:施工前进行合理的工序区分,严格控制张拉力、施工顺序等,保证钢束的正确布置和受力。
三、施工工艺问题1. 梁柱节点施工:梁柱节点结构是框架结构中重要的连接部位,节点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解决方法:在梁柱节点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确保节点连接的精确度、钢筋的合理布置和焊接质量。
2. 框架体系砌筑:框架结构体系的砌筑需要保证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平整度,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解决方法: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砌筑工艺,加强质量监督,及时纠正不合格的砌筑工作。
四、安全问题1. 高处作业安全:框架结构施工中常有高处作业,存在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必须优先考虑工人的安全,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搭设安全网、佩戴安全带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摘要:旨在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探讨其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关键问题。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其出色的抗震性能而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工程案例的分析,本文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维护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抗震性能;设计;施工;维护0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工程界一直在寻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这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抗震构造系统,其通过预应力钢筋的施加,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1预应力混凝土的抗震设计原则1.1地震负荷计算(1)地震参数的获取:地震参数是进行地震负荷计算的基础。
首先,需要确定项目所在地的地震地点参数,包括地震加速度、震级、地震作用方向等。
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地震研究机构或地震监测站获取,或者根据历史地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场地类别的划分:地震负荷的大小和性质还受到结构所在场地的影响。
通常,工程师会将场地分为不同的场地类别,如岩石、硬土壤、软土壤等,每种场地类别都有不同的地震反应谱。
确定合适的场地类别对于地震负荷计算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场地下的地震响应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地震反应谱来计算负荷[1]。
(3)地震荷载计算方法:一旦确定了地震参数和场地类别,可以使用合适的地震负荷计算方法来估算地震荷载。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响应谱法,其中地震荷载通过与结构的自振周期和地震反应谱相乘来计算。
此外,还有时间历程分析法等方法,可以更详细地模拟地震过程对结构的影响。
地震负荷计算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准确获取地震参数、划分场地类别以及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工程师可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适当的负荷,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梁 的抗震性能实验 结果分析得到的1 。
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及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
计规程》 对采用钢绞线及高强钢丝作为预应力筋的构件。 翻 一类
环境下抗裂等级 已降为 Ⅲ级.裂缝 宽度 小于 02 屋面梁 、 . mm f 托
梁、 屋架、 屋面板、 和楼板按 Ⅱ级考虑1 。 在实际工程 中, 预应力主要用于跨度大和抗裂要求 比较高的 地方, 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在竖 向荷 载作用下, 的边 支 梁 座弯矩要 比内支座弯矩小。 内支座截面的抗裂度要求决定着 多跨
梁 的混凝土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的规 定如 下:I 级抗震等 级不
2预应 力混凝土框 架结构 的混合耗能机制和有
限 延 性 设 计
各 国抗 震规 范 中, 建筑的抗震 设防 目标都采用类似“ 小震不
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 的三水准设 防 目标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应进行 两阶 段抗 震设计 。第一 阶段 为多遇地震作用下变 形验算和截面承载力 的计算. 采取 相应的构 造措施。 保证结 构小震不坏 和中震可 修: 第二阶段 为罕遇地 震作 用 下结构薄弱 部位 的弹塑性变形 验算。 不满足 时。 或修 改方案重 算. 或采取加强相 应的延性 构造措施. 保证 结构大震不倒 。 在 多遇地震作用 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与钢筋 混凝土框架抗 震 计算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阻尼 比、 地震影响系数 的取值 、 预应力 作用参与地震作用的荷载效应组合等。
应增加的塑性转角 0 。 P
混凝土框架 结构的抗震设计采取 了限制预应力度的办法。 结构的
抗震等级不同. 的预应力度的取值不 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允许 范第 1.4条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 C211 8 1. .. 条规 定: I . 对 级抗 震框架的梁要求预应力度 入不宜大于 O 5 于 Ⅱ级及 Ⅲ级抗震 .。 5对 框架的梁要求预应力度不宜大于 07 。 . 入 5 e + 。 DI 规范限 制预应力度 的 目的是增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截面延性f 根据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Ab ta t Fo h r s r s e o c e e fa s d sg e y me n f t e ta ii n l s imi e i n sr c : r t e p e t e s d c n r t r me e i n d b a s o h r d t a es c d sg o
预应 力 混凝 土框 架结 构 的抗 震设 计 方法 研究
种 迅 吴 涛 ,
(. 1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安徽 合肥 20 0 ; . 3 0 9 2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安徽 合肥 20 4 ) 30 1
摘 要: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 很难实现“ 强柱弱梁” 的抗震设计原则 , 从而可
CH0NG n , W U o Xu Ta
( . c o fCiiEn ne r g,Hee iest fTeh oo y,Hee 3 0 9,Chn 1 S h ol vl gi e i o n fi Unv r i o c n lg y fi2 0 0 ia;2 Hihwa u v y a dDe in Isiu eo h i . g yS r e n sg n t t fAn u t Pr vn e o ic 。H ee 3 0 ,Chia fi2 0 41 n)
T ea ay i rs l dct a uigmao atq a e , h ni p tde eg i iainmeh — h n lss eut i i e h t r jr r u k s tea t iae n r yds p t c a sn a t d n e h c s o
d s i a i n me h n s ”t o n o b i g B s d o h s k n fd sg t o ,t D r sr s e i sp t c a im o o c me i t en . a e n t i i d o e i n me h d wo 2 p e t e s d c n r t r me r e i n d n h i s i i p ro ma c s e a u t d t r u h p s o e n l ss o c e e fa s a ed sg e ,a d t er es c e f r n e i v l a e h o g u h v r a a y i. m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一、研究背景预应力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构件,其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刚度,但在地震作用下,也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
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1. 抗震设计标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基本组合形式、截面尺寸、配筋率、预应力度等。
该规范在抗震设计中重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和受压区变形能力,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2. 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试验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
例如,程鹏飞等(2019)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
李晓华等(2018)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配筋率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配筋率可以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
3. 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研究也是预应力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
例如,李亚琼等(2019)采用ABAQUS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预应力度和纵向配筋率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预应力度和纵向配筋率可以显著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
三、预应力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1. 抗震设计参数优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预应力度、配筋率、截面形式等。
因此,通过优化这些设计参数可以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
2. 抗震性能试验方法改进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梁抗震性能试验主要采用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两种方法。
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如静力试验不能考虑荷载的动态效应,而动力试验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的试验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
3. 抗震性能分析模型改进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分析模型是预应力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基础。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探讨
S m e d s us i n o s im i sg f p e t e s d c n r t r m e o ic so n a es c de i n o r s r s e o c e e f a
sr t e t uc ur s
LU J n i , I u WA G Ho g a Z A G G o n I i xn LU J n , N n n n , H N uj a u
密切 相关 。试 验研究 表 明 , 强 柱 弱梁 ”、强 节 点 弱 “ “ 构件 ” “ 剪弱 弯 ” 强底 层 柱底 ” 、强 和“ 的框架 结构 , 有
但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研究及建议 远不 够 系统 ; 然 G 0 1 虽 B50 1—20 《 0 1 建筑 抗 震 设 计 规范》 以及 G 0 1 20 ( B500— 0 2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构的变形验算 以及无粘结预应力 构件的工程应用提 出了一些有益 的抗震设计建议 。
关键词 : 预应力混凝 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框架结构 ; 抗震设计 ; 性 延
中图 分 类 号 : U 7 . T 3 8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13 ( 07 0 0 3 — 3 10 9 3 2 0 )3— 1 1 0
( . o eeo A c icueE g er g Sa ga N r l nvri ,hnh 2 1 1 ,hn ; 1C B g f rht tr ni ei , hnh i oma U ie t S ag  ̄ 0 4 8 C ia e n n sy 2 Suhat nvri n ne n i e t o p yN ni 2 0 1 C a .otes U ie t E e gr ve na C m a , aj 10 6, ̄n ) sy E m l n n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_郑毅敏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郑毅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92)熊学玉 耿耀明(同济大学预应力研究所 上海 200092) 摘 要: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缺点和设计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的线型、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计算、应力增量、正截面设计和锚具及转向块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STU DY OF SOME PR OB L EMS OF EXTERNAL 2PRESTRESSE D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Zheng Y imin(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Xiong Xueyu G eng Yaoming(Prestress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some design problems of external 2prestressedconcrete structure ,some correlate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control prestress ,the line 2shape of a prestressing tendon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friction and anchorage losses and the stress increment ,the design method of a normal section considering a secondary moment ,the selection of an anchor and deviator ,and so on.K eyw ords :external 2prestress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external 2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第一作者:郑毅敏 男 1957年6月出生 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1999-12-28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设计预应力框架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在设计预应力框架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结构理论一、前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是改善结构使用性能、节约钢材和能源、满足建筑空间要求、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笔者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在预应力框架的设计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1、许多设计人员只知道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加大梁的跨度、降低梁的挠度、减小梁的裂缝,但对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对不同阶段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情况和裂缝的开展等情况并不清楚。
2、设计人员在设计预应力框架时,设计步骤如何?计算模型应如何建立?预应力等效荷载应如何应用等问题上有许多模糊的认识需加以澄清。
3、由于上述1、2条的原因,因此设计人员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采取以下两种方案:(1)在结构方案阶段尽量加柱子避免出现大跨度框架。
(2)实在避免不了,就将预应力的设计委托给预应力施工单位来完成。
笔者认为这两种方案都不可取,第一种方案不能满足建筑的要求,而且不利于结构在设计上的创新。
第二种方案亦不可取,因为它存在着如下隐患:(1)预应力筋虽然是施工单位帮助算了出来,但是预应力筋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偏大还是偏小,设计人员往往心中无数,而且有关预应力筋部分的施工图纸最后要由设计人员签字和盖章,因此设计人员要为此承担相应的设计风险。
(2)由于预应力筋的设计与施工全部交给施工单位,设计人员往往按普通混凝土梁、柱的设计方法来设计预应力框架的梁和柱。
而实际上预应力框架的梁、柱配筋由于有预应力筋的存在使其配筋构造和普通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有所区别。
而且会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使预应力框架的质量难以保证。
(3)预应力筋的设计和施工全部由预应力施工单位来完成,在施工现场,由于设计图纸上对预应力的相关技术参数要求不详细,给监理的现场监督带来困难。
二、预应力框架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设计人员应注意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各阶段的应力变化和梁裂缝开展的情况,下面以预应力简支梁的跨中截面为例加以简要说明:第一阶段:加载至混凝土上边由拉变压,下边压应力减小到零,钢筋拉应力略有增加,构件反拱减小,略有挠度。
预应力结构在减震和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预应力结构在减震和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和桥梁的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给这些结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减震效果,预应力结构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减震和抗震设计中。
本文将对预应力结构在减震和抗震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 预应力结构的基本原理预应力结构是通过在结构构件上施加预先设计的轴向拉应力,使其在使用状态中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从而达到改善结构性能的目的。
预应力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预应力的作用,将结构物各部分以压力状态连成一体,使得整个结构具有很高的整体抗震能力。
2. 预应力结构在减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1 预应力减震器预应力结构可通过在关键位置设置预应力减震器来减少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变形和破坏。
预应力减震器是一种能够吸收能量并减少结构振动的装置,通过预应力作用使得结构在地震时产生可控的保护性变形。
通过减小结构的惯性力和加速度响应,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2.2 预应力墙板预应力墙板是一种结构形式,通过在墙板内施加拉应力来增加其承载能力。
在地震时,预应力墙板能够通过释放预应力来减小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
预应力墙板的减震性能主要取决于预应力力量的大小和拉应力的释放方式。
2.3 预应力构件的阻尼控制预应力结构中的构件可以灵活地控制阻尼效果,通过调整预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改变结构的阻尼特性。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振动幅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震性能。
3. 预应力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3.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抗震结构形式。
通过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预应力构件,能够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
3.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结构节点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容易受到地震力的冲击导致破坏。
预应力结构通过在节点构件中引入预应力,能够有效地增加节点的强度和韧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便 于 工 艺 设 备 更 新 、 于 今 后 技 术 改 造 、 约 用 利 节 地 , 有 较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作 为一 种 承 重 结 构 , 且 由于 其 在 使 用 荷 载 下 有 较 高 的 抗 裂 度 和 截 面 刚 度 , 且 而
结 构 层 高 度 较 低 , 得 到 工程 界 普 遍 的肯 定 。 故
Z i o Me gS a pn ht a n h o ig
( h e a n R / C Srcue f ns f d c t n P R. ,o te s U i ri N nig 2 0 9 ) T e K y L b o C P t trso i u o E u ai , C. S uh at nv s y u Mi t o e t aj 106 n
维普资讯
・
综 述 ・
探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中 问 题 的 讨
吕 志 涛 孟 少 平
( 南 大 学 R / C结 构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南 京 2 0 9 ) 东 CP 10 6
摘 要 :论 述 了能 力 设 计 方 法 在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抗 震 概 念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 调 了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与 钢 筋 混 强
1 概 述
抗 震 性 能 反 应 了 某 种 材 料 或 结 构 形 式 的 固有 特 性 , 抗 震 设 计 所 依 据 的 基 础 ; 构抗 震 能 力 则 是 可 是 结 以改 变 的 , 取 决 于 设 计 者 所 采 用 的 设 计 方 法 及 所 它 把握 的 安 全 度 准 则 。 结 构 的抗 震性 能 是 基 本 的 、 本
Ke w o d :p e t s e o c t fa t cu e a e s c d sg y r s r sr s d c n r e e e r me sr t r s u s imi e i n
及 设 计 不 合 理 , 会 使 得 整 体 结 构 的抗 震 能 力 较 差 。 也
Abs r c :Th a a i e in a p a h w i h i p l d i h s i c d sg fp e t r se o c e e f me sr cu e s p e ne ta t e c p ct d sg p r c h c s a p i n t e a mi e i o r su e s d c n r t r y u e e n a t t r s i rs t d,t e u e h
质的 、 对稳定 的 ; 构 的抗 震能 力则 依赖 于设 计 , 相 结 是可变化 的。 3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的 研 究 现 状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浇 大 跨 度 多 层 预 应 力 现
? 凝 土框 架 结 构 在 我 国得 到 了 推 广 和 应 用 。这 种 结 昆
不 够 深 入 。 主要 表现 在 下 列 几 点 :
2 结 构 的 抗 震 性 能 与 抗 震 能 力
国 内 外 学 者 对 有 粘 结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结 构 构 件 及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的抗 震性 能 已进 行 了相 当 程 度 的研 究 , 取 得 了 基 本 一 致 的 观 点 。但 对 预 应 力 并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抗 震 能 力 的 研 究 , 别 是 多 层 多 跨 特 预 应 力 混 凝 土框 架 结 构抗 震 设 计 方 法 的 研 究 迄 今 还
随着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在地 震 区 的 推 广 应 用 , 其抗 震 问 题 迄 今 仍 受 到 工 程 界 的 关 注 。 这 一 问 题 应 从 两个 方 面 去 解 决 : 是 继 续 深 入 研 究 预 应 力 一 混凝 土 框 架 结 构 的抗 震 性 能 , 是 研 究 预 应 力 混 凝 二 土 框 架 结 构 的抗 震 能 力 及 其 设 计 方 法 。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耗 能 机 制 的 区 别 与 联 系 , 塑 性 铰 的 转 动 能 力 应 考 虑 其 出铰 的 先 后 次 序 等 概 念 。 各
关 键 词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框 架结 构
抗 震 设 计
THE I C US O N N D S SI o ASEI SM I DESI N F C G O FR AM E STRU CTURES
d f r n e a d c n e t n b t e n t e p e te s d c n r t r me sr c u e n h o c ee fa e sr c u s i e h sz d , o n so t h tt e i e e c n o n c i e w e h rsr s e o c e e f f o a t t r sa d te c n r t rm t t r s mp a ie p i t u a h u u e t s q e c ft e p a t i g s s o l o sd r d w ie e au tn h oa i n a i t e u n e o h lsi h n e h u d b c n i e e h l v l a i g t e r t t b l y. c e o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