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广西创作的国画作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悲鸿在广西创作的国画作品分析
作者:黎冰颖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9期
摘要:1935年—1942年,徐悲鸿在广西生活了很长时间,创作了大量的中国画作品,这些作品涵盖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这些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反映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徐悲鸿;广西;国画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7-0028-01
徐悲鸿自1935年至1942年之间,他曾多次到广西桂林,寓居广西的这段时间内,他不仅推动了刺激了广西美术事业与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且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中国画作品。
现选取五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分析:
一、《千里驹》
马是徐悲鸿先生绘画的标志性题材,徐先生一生画马无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他笔下的马不止于寻常的状物描绘,亦非文人的酸腐抒情,而是一种更宏大、更深刻的民族鼓舞和精神力量。
他的画总因时因事而作,时值日军侵华时期,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极具爱国情怀的徐悲鸿先生,忧国忧民,对日深恶痛绝,以马的绘制象征民族气节如骏马般雄壮、奔腾,予全民族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此《千里驹》亦属此列,该作描绘一奔腾小马,比喻画家对新生力量的无限希冀和对民族未来的美好憧憬,对抗战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心。
图中千里之驹,阔步飞奔,画家以娴熟的笔墨将马之动态跃然于纸上,尤其那飞扬的鬃毛与马尾,极富神韵,加之浓淡结合的墨色,或明或暗的造型,坚实有力的线条,将马的飞奔之态描绘的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画家对民族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之情。
二、《风雨鸡鸣》
徐悲鸿先生于1937年初春创作《风雨鸡鸣》,此前多年,时局动荡,人心不安,社会晦暗,大战一触即发。
图中在晦暗如墨、风雨交加的背景之下,一雄鸡矗立于岩石之上,仰天长鸣,下部辅之以竹石作陪衬,画家题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于其上。
从艺术手法上而言,晦暗的天空、铺陈的竹石,占据画面中心的雄鸡便完全抓住了观者的视线,雄鸡在竭尽全力的鸣叫,似是在惊破昏暗的社会,似是黎明的提前预知,似是画家即将见到亲人的欣喜鸣唱,更多的则是画家对国家在历经磨难后的曙光之述。
古来画鸡者不在少数,但如徐悲鸿先生这般描绘者却着实甚少,虚实变幻的墨色淋漓,游刃有余的造型用笔,挺胸高鸣的仰天之态,无不将雄鸡的高鸣之举,画家的寓意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撼人心魄。
三、《晨曲》
徐悲鸿先生一生佳作众多,相较于他那具有重大深刻意义的历史人物画,最耐人玩味的当属他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尤其《十二生肖》最令人叫绝。
此《晨曲》便是徐先生以麻雀为主题创作的另一佳作,初春之际,万物萌发,清晨伊始,新绿未出的树梢,几只麻雀早已立上枝头,争相歌唱,宛如自然的音乐馈赠,画家将这一清晨景致捕捉于纸上,画中几只麻雀或上或下,或静或动,或嬉戏鸣唱,或站立梳妆,清新怡心,自然灵动,寥寥几笔便将麻雀的天性描绘的着实传神,树枝的勾画也颇具匠心,漫不经心之下又掌控自如,树枝的结构穿插、虚实呼应,加之淡淡的青绿晕染,将树枝初春清晨,润湿嫩稚的状貌表现得着实贴。
如此景致仿佛即在眼前,尤其清晨麻雀嬉戏鸣叫的那般情状叫人玩味,同时,画家的轻快舒爽之心情亦显现于画面。
四、《漓江春雨》
抗战期间,徐悲鸿先生曾居于桂林多时,忧国忧思、绘事创作、兴办教育的同时对桂林所独有的“甲天下”山水也产生了情有独钟的喜爱,此《漓江春雨》便是一例,图中描绘春雨蒙蒙之时,漓江及其两岸的秀美风光。
桂林山水早已著称于世,古来描绘此山水者不计其数,不同于其他画家的一般描绘,徐悲鸿先生抓住了桂林之山水所独有的秀丽之气,该作全用墨色晕染,浓淡兼具,墨色淋漓,收放自如,韵味十足,将烟雨朦胧之中的漓江山水予以再现,桂林之山的秀润可人,漓江之水的碧绿清净,雨后空气的湿润流动,全都在这墨色之中展现无余,将墨之韵味与景之秀气完美结合。
画中渔船的勾画,点睛之笔的同时又凸显漓江的人情气息,实在人间仙境,着实体现出画家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敬爱之情。
五、《愚公移山》
该作若不知署名,也定会猜知乃徐悲鸿先生之作,由画中那别具一格的人体塑造便一目了然,《愚公移山》中的人体造型与此相差无几,早已蜚声海内外,该作虽早于《愚公移山》,但已成为画家早有的中国画造型观之列。
徐悲鸿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改良,借用西画之素描改变原有中国画之线描造型观,画中人体造型结实,立体逼真,极具现代之感,迥别于传统中国画之造型。
该作描绘漓江之上的船夫摆渡之状,背景为漓江两岸之山,岸边栖坐者,从其装束而观,也是广西所特有,前景用鲜艳之树木点缀,充分表现了漓江之上渔民船夫的日常生活,船夫的努力摆渡,意志坚定、生活辛劳的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下层船夫的体恤之情。
他们不畏生活的艰辛,无形之中也传达出画家由小及大,对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
总之,徐悲鸿在广西创作的艺术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性,或借物寓情、或直接描绘现实生活,关注民生,这些作品都反映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文为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课题“徐悲鸿在广西的艺术活动与创作“的成果,项目编号:YB201423。
参考文献:
[1]徐悲鸿.徐悲鸿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2]徐悲鸿.徐悲鸿文与画[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3]徐悲鸿.徐悲鸿画集[M].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