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差异初探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摘要:非言语在人类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非言语交际又深受文化的影响。
非言语中的体态语最能体现文化差异。
体态语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研究和使用体态语有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文章介绍了体态语的含义、意义及功能,并且从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语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可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交际时的文化误解和冲突。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意义、差异“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克服礼俗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就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礼俗。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人们意识到,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和尊重外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体态语的意义及功能人类的交际渠道有两种,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和分类方法有很多,有专家认为非语言交际可被分为四大类,既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
其中,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行为,许多专家把它作为非语言行为研究的基础。
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论英汉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表示 “ 见 ”还 有 我 们 在 向别 人 指 路 时 , 一 边 说 在 哪 . 边 指 里 的真 实 想 法 但在 不 同 的 民族 文 化 中 . 神所 表达 的含 义 也 有 再 ; 会 一 眼 向那 边 . 这些 都是 用 体 态 语 来 重 复 已经 用 语 言 发 出 的信 息 不 同。 ( ) 充 功 能 二 补 ( ) 势 语 言 的 意义 差 异 三 姿 体 态语 有 时可 以 为某 些 语 言 行 为 进 行 补 充 .这 样 可 以 给语 言 行 1 手 势 、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谈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体态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探 讨 其产 生 差异 的 原 因, 从 而 可 以 有 效 地 避免 在 跨 文 化 交际中的误会和冲突, 进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关键词】 体态语; 跨文化交际; 差异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794 ( 2012 ) 11 - 0120 - 02
人际交流主要通过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种 是通过使用不属于 形式进行。所说的非言语交际, 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人们在通常的 会同时使用这两种形式, 因为仅凭语言 交际过程中, 传递信息是很难明确地表达说话人全部意思的 。美 国著名人类学家 E. T. Hall 指出: 无声语言所显示的 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而且深刻得多, 因为有声 语言往往要把表达的意义大部分、 甚至绝大部分隐 藏起来。因此, 肢体动作就常常辅助语言来表情达 意。美国心理学家 Alber Mebrabjan 经研究得出一 个有趣的公式: 一条信息的表达 = 7% 的语言 + 30% 的声音 + 35% 的人体动作, 这体现出了体态语在传 递信息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就形成了不同意义的体态语。 在跨文化交流的时 候, 如果体态语使用不当会导致交际上的失误 。 本 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体态语的差异及其原因 , 以期 在交际中避免矛盾和冲突, 对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 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一、 体态语的概念及其特点 体态语又称作体势语、 身势语, 指人们利用姿态、 动作, 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非言语 行为。人们在交际时点头、 招手、 扬眉、 耸肩等姿态动 作构成体态语的单位。体态语的研究以美国著名人 类学家 Birdwhistell 为代表, 他指出, 人的身体各部位 的运动肌之动作、 器官等都可以表达和交流信息、 情 感和态度, 而且这些机制往往起到言语所达不到的效 “身体即信息” 。体态语在非言语交际的各种 果, 因而 形式中内容最丰富, 它包括目光语、 体触语、 姿势、 手 势举止、 面部表情、 气味语、 体距语、 服饰等。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
第5卷第2期2005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5No12J un.2005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2-0064-03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潘 克(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
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减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体态语中图分类号:H30;G0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人类的交际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语言行为,二是通过非语言行为。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它同语言行为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
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语言行为,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体态语行为。
然而,体态语行为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往往起到语言行为所起不到的作用。
毕继万认为:“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表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
”[1](P3)著名学者Birdwistle认为,在意义和情感的表达手段中,有65%以上是靠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姿势等体态语完成的[2](P456)。
美国有的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3](P224-225)。
同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体态语具有更真实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在语境中起着决定含义的作用等功能。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影响的。
同样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形式在相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相同的意思。
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带来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工作乃至学术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特别是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分析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异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减少误解,增进理解。
文章首先将对体态语的定义、功能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重点分析中泰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差异,包括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等。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态语。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有效运用体态语,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中泰体态语差异概述在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作为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
本文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对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在面部表情上,中国人通常注重内敛和含蓄,面部表情相对较为克制,喜怒哀乐等情绪往往不会过于夸张地表现在脸上。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他们的面部表情通常更加丰富和夸张,喜怒哀乐一目了然。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误解,中国人可能觉得泰国人的表情过于夸张,而泰国人则可能觉得中国人的表情过于冷淡。
在身体动作方面,中泰两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在交流时通常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以显示尊重和礼貌。
而泰国人则习惯保持较近的身体距离,甚至可能会触碰对方的身体以表示亲近和友好。
这种身体接触在中国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个人空间,而在泰国文化中则是正常的社交行为。
在姿势和手势上,中泰两国也有不同的表现。
中国人在站立或坐着时通常保持身体挺直,手势相对较为简洁明了。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摘要:人类的交际通常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中国和西方在非言语行为上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通过不同的手势或动作传达相同的信息,和同一手势或行动在不同的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意思。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言语交际形式的不同。
首先介绍了身势学相关概念,然后从体势、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触摸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
从而得出了启示:我们必须注意本土语言和目标语言中非言语行为的差异,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加以合理运用。
关键词:身体语言;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H030A1 . 前言人类的交际通常可分为两种: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通过言语交流,在非言语交际上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这一手段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信息。
我们应注意到,有些非言语交际的行为在众多相异的文化中是共通的,但其规则仍受文化的影响。
有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给非言语交际带来误解。
随着中美两国直接联系的日益增多,提高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也越发变得重要。
非言语交际影响着来自两国个体之间的交往方式,影响双方最终是达成理解还是产生误解。
因此,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对于建立和谐的关系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认同中美两国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以下行文中将着力介绍身体语言。
2 . 身势学2 . 1 体势体势是指人们常见的身体姿势。
体势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站立、屈膝姿势(包括坐、蹲、跪)和躺卧。
虽不乏共通因素,但在每种文化中,各个体势都有其独特的非言语交际含义。
体势和就坐的习惯可以折射出一种文化的根本框架,对于中美文化而言均是如此。
中美两国人们站立和就坐的习惯上存在众多差异,双方可能都会对此感到困惑。
在中国,当被引见时,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应该起立;而在美国,当一位女士被介绍给一位男士时,除了对方的社会地位很高,否则女士无需起身。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摘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只注重体态语,忽略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中的其它方面,是片面的;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体态语在交际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不完全的交际。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在实际生活中,言语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言语进行交际,其他任何交际手段都无法与言语相比,但这不等于说言语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
Albert Mehrabian认为,情绪信息只有7%通过语言表达,55%由视觉符号传递,38%由副言语符号传达。
可见非言语交流的重要。
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一种比言语交际更为古老更为方便的交际手段。
因为在有声言语产生之前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交际工具只能是非言语的,用动作、表情传达信息应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
而这些动作,表情更多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体态语。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与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p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是一只手(或双手)与对方握手或点头表示;欧美人常以拥抱和亲吻来表示;日本人常以鞠躬来表示;库泊爱斯基摩人用拳头捶打对方的头和肩来表示;萨摩亚人用互相嗅闻对方来表示;瑞典的拉普人用互擦鼻子来表示;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亚人见面时常用边拥抱、边抚摸对方的后背来表示;拉丁美洲有些地方用拍背来表示;可见,在有声言语交际可能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差异,将直接影响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眼神在人们身体能够传递信息的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最能传递微妙信息的部位。
眼睛能够表示兴趣、厌倦、移情、敌视、理解、误解和其他信息。
而调控眼睛的重要手段是眼神。
眼神最能表示人的内心活动,所以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
比如,睁大双眼可以表示愤怒或惊讶;半睁双眼可以表示困惑或轻视;睡眼朦胧可以表示困倦或厌倦等等。
跨文化下的体态语的研究
跨文化下的体态语的研究侯婷婷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摘要】人类交际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在非言语交际中占重要部分,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体态语进行比较研究并从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旨在减少跨文化交际中障碍。
【关键词】体态语非言语交际文化差异一、引言人类交际有两种方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得交际活动。
据研究统计人类交流中百分之六十五的信息是由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其余百分之三十五才是由言语行为所传递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体态语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体态语的研究具有漫长的历史,雷勒?伯德惠斯特尔在1952年出版的《体语学导论》中正式创造了“Kinesics(体语学)”这一词,并使得体态语的研究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该书对体态语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阐述体态语交际在非语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到70年代研究成果又有了显著的发展。
1970年美国朱利叶斯?法斯特所著的《体态与交际》为对非语言交际领域行为做研究的总结。
此后,体态语的研究成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近年来,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很大发展。
二、体态语的分类及差异1.面部表情。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来自于文字,38%来自音调,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
中国人通常认为通过认为面部表情可以推断出人的性格。
中国戏曲中,通常通过画脸谱来表达出人的个性和气质。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也通过别的面部表情来推断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惊奇、害怕、生气、讨厌,高兴和哀伤六个人类基本表情都能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
不同的文化语境下,面部表情也有其不同的文化蕴意。
例如,我们通常认为微笑时表示开心,而在日本微笑不仅仅表示开心而且有时是避免尴尬和不愉快情形时一种策略。
在日本,不管情形多么糟糕,即使是朋友们来看望已故亲人的最后一面,主人都会对客人微笑,在体育比赛中失败的运动员还是成绩考班上倒数的学生,他们都会抱着微笑去抚平内心深处的伤痛从而避免丢面子。
体态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埃克曼(k n ̄ 弗里森(r sn。 E ma)l l Fi e ) e 他们将体态语分为 5类:
符 号 势 、 解 势 、 节 势 、 情 展 示 、 应 势 。 中 国 的 学 者 图 调 心 适
一
般 认 为 体 态语 是 “ 人 体 发 出的 具 有 表 情 达 意 功 能 的 由 套 图 像 性 符 号 。 括 人 的 面 部 表 情 、 体 姿 态 、 体 动 包 身 肢
中,0 5 %以上 的 信 息 交 流 是 通 过 无 声 的体 态 语 来 实 现 的 。 体 态 语 根 植 于 本 国 、 民 族 、 地 域 的 历 史 文 化 传 统 中, 本 本 具 有 相 当 的 独 特 性 .它们 所 发 出 的视 觉 及 触 觉 信 号并 不
一
作 和 身 体 位 置 的 变 化 .是 人 类 重 要 的 交 际 手 段 之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在 以下 四个 方 面 。
1 姿 态动 作 、
能 为异 域 他 邦 的人 们 自然 而 然 地 领 会 。体 态 语 像 语 言一
样 , 在 某 种 文 化 内部 形 成 的 自身 的 一 整 套 清 晰 、 确 、 是 明 模 式 化 的符 号 。 不 能 “ 之 四 海 而 皆 准 ” 它 放 。在跨 文 化交 际 中, 不 能 了解 这 些 自成 一 体 的 视 觉 及 触 觉 信 号 , 样 一 若 这 种 有 效 的 人 际 交 流 系 统 就 要 失 败 【 因此 , 文 以体 态 语 I l 。 本
因此 体 态 语 是 指 在 交 流 互 动 中 由身 体 或 部 分 身体 做 出 非 言语的交流信息的行为和动作 。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
总的来说,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的人们交流时动作较多,并且动作幅度也较大;而北欧、英美人,东亚地区的人的动作却较少、幅度也较小。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与我国的师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觉得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教师管理的不严格,而英美人则认为我们的教师管理的太死板,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这就是因为教育思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规则来约束,也没有一套确定的符号系统,它可以连续不断的使用,也可以配合语言行为进行更完整的交流会话。在非语言交际领域和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非语言交际中,同一个体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语言交际结合使用的,起着重复、加强、补充的作用,在我们走进一个饭店的时候,就会看到服务员一边说:欢迎光临,一边对我们微笑鞠躬。这其中的动作都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从而更生动形象的辅助语言交际顺利的进行,使语言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更直观具体。
第四,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有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的表达,例如,哭、笑、生气等一部分表情。而有些则是后天习得的,如一些手势饰的差异
1.眼神表达的差异
眼神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是我们在交际时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个内容。西方国家的父母从小就会告诉他们的孩子,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一是表示在聚精会神地听,二是表示一种诚意、一种尊重。而眼睛如果转移或者是看其他的地方就表示对讲话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亚洲的许多国家人们则认为讲话时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尤其是下级在听领导讲话时,下级的眼睛要向下看才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一、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的可信度较大,很多非语言交际完全处于无意识支配之下,比语言行为更具有真实性。
小议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态 语是每种 文 化的人 都具 有 的 .例如 微 笑代 表 喜悦 .转
身代表 J 犬恶 遗传 型 表情 的 最具说 明力 的例 子 ,大 概来 自先 犬聋哑 的小孩 ,因 为他 们 无法州l 夕 学习 ,所以 他 们 的哭 、笑 、惊 惧 、羞 涩 等 面 部 表情 肯 定 足 生俱 来 的 。
( ) 体 态 语 行 为 相 同 本原 闲 ,足 埘跨 文化 交 际 中 出现 的体 态 语 有误 解偏 差 ,或者 说 对体 态语 的遗 传 型 与非 遗传 犁 认 识 不 足 下 面 .笔者 将 根据 白已的体 会 ,来 谈谈 这 方 应 』
维普资讯
・语 文 教 学 研 究 ●
小议跨文 化交 际 中的体 态语
张 同 同 沈 海 波
( 南 科技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
人际 问 的交 流是 通过 两 种形 式进 行 的 。一 是 通过 言 一 语 行 为 ,二 是 通 过 体 态 语 行 为 体 态 语 主 要 是 指 f势
态 语 言的学 习有 很大 的荠 别 .有 时 毖至 会 m现 口语 呱呱 叫 ,但 体态 语 义是另 一 套的情 况 ,火 大 影响 了 外 同人
二 、 非 遗 传 型 体 态 语
所 渭 非遗 传 型体 态语 一 般是 指 后 学 成 的 。它 带 有 火 l 可 传 授性 ,每 种 文 化 所 采 用 的 不 过 足 其 中有 限 的 体 态 语 , 而埘习惯 外 的体 念语 则 感到 痛 菏。有 民族 差 异 的体 态 语在形 态 义 化 内涵的 对应 f丧现 错练 关 系 :
但英 美人 : 搭便 车 时 ,也 会 埘开 过来 的 车辆 伸 f拇 指 1 璺 } { 示意 。 而 中闻人需 要 搭便 车 时却 用这 种 手势 ,他 们会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体态语对比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唐付宇
揖 内容摘要铱 体 态 语 即 由 人 的 身 体 发 出 来 的 用 以 同 外 界 交 流 信 息 和 情 感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身 体 动 作 遥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袁体 态 语 的 运 用 十 分 广 泛 袁本 文 着 重 对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袁中 西 方 的 体 态 语 差 异 进 行 了 研 究 袁并 分 析 了 差 异 背 后 的 原 因 和 解 决 因 体 态 语 差 异 产 生 的 交 际 障 碍 的 办 法 遥 为 人 们 进 行 跨 文 化 交 际 打 下 基 础 袁避 免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引 起 不 必 要 的 误 解 和 冲 突 遥
1. 头 部 动 作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尤 其 是 英 语 国 家 中 袁他 们 在 跟 熟 人 打 招 呼 的 时 候 往 往 是 扬 一 下 头 袁他 们 认 为 仰 头 更 为 友 善 袁更 为 随 和 更 为 平 等 遥 同 时 袁他 们 有 时 候 也 会 用 点 头 表 示 打 招 呼 遥 但 是 在 中 国 袁熟 悉 的 人 打 招 呼 时 通 常 是 点 头 或 者 是 相 对 方 招 一 下 手 袁仰 头 被 看 做 是傲慢无礼的表现遥 2. 眼 神 在 交 谈 的 时 候 袁西 方 人 比 中 国 人 的 目 光 交 流 的 时 间 更 长 更 为 频 繁 袁他 们 认 为 频 繁 的 目 光 交 流 是 诚 意 的 变 现 遥 然 而 在 中 国 袁 一 直 盯 着 对 看 是 不 礼 貌 的 袁尤 其 在 长 辈 对 晚 辈 袁上 级 对 下 级 讲 话 当 中 袁常 常 眼 睛 朝 下 看 以 示 尊 重 遥 3. 手 部 动 作 体 态 语 的 核 心 部 分 就 是 手 部 动 作 袁它 是 身 势 语 中 最 多 也 是 表 达 的 最 为 细 腻 的 部 分 遥中 西 方 体 态 语 的 差 异 大 都 是 通 过 手 部 动 作 变 现 出 来 的 袁例 如 院当 大 拇 指 向 上 伸 时 袁在 中 国 这 一 动 作 是 经 常 会 被 用 到 的 袁意 味 着 野 好 冶野 了 不 起 冶尧野 非 常 棒 冶的 意 思 曰而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如 果 在 公 交 站 牌 旁 边 向 上 伸 出 拇 指 袁则 表 示 他 们 要 搭 便 车 遥 在 澳 大 利 亚 袁竖 大 拇 指 则 是 一 种 粗 野 动 作 的 表 现 遥 渊 三 冤体 距 和 体 触 的 对 比 分 析 1. 体 距 体 距 就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身 体 距 离 遥每 个 人 都 有 每 个 人 独 有 的 个 人 空 间 遥个 人 空 间 就 是 指 一 个 人 与 另 一 个 人 之 间 所 保 持 的 空 间 或 距 离 袁它 是 无 形 的 袁却 是 实 际 存 在 的 遥 众 所 周 知 袁西 方 国 家 十 分 重 视 个 人 的 隐 私 袁对 于 一 米 线 的 严 格 遵 守 已 经 内 化 成 为 他 们 生 活 中 的 一 部 分 遥 但 是 袁在 中 国 野 一 米 线 冶并 没 有 成 为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的 行 为 规 范 袁乱 插 队 的 现 象 尤 为 明 显 遥 2. 体 触 体 触 就 是 指 借 助 于 身 体 的 接 触 来 传 达 索 要 表 达 的 信 息 遥体 触 这 种 交 际 行 为 就 像 语 言 交 际 行 为 一 样 袁是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中 所 必 须 的 袁但 由 于 文 化 的 差 异 袁谈 话 双 方 身 体 接 触 多 少 而 有 所 不 同 遥例 如 院 渊 1冤 同 性 之 间 袁特 别 是 青 年 同 性 之 间 的 亲 密 接 触 是 被 视 为 禁 忌 的 袁会 被 看 做 是 一 种 同 性 恋 的 行 为 袁在 异 性 之 间 的 亲 密 接 触 却 是 允 许 的 曰在 中 国 袁做 法 正 好 相 反 袁同 性 之 间 的 体 触 是 允 许 的 遥 渊 2冤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不 能 随 便 摸 别 人 小 孩 的 头 袁尤 其 是 男 子 不 能 触 摸 女 童 袁否 则 就 会 有 猥 亵 儿 童 之 嫌 遥 但 是 在 中 国 袁摸 小 孩 子 的 头 或 者 捏 捏 小 孩 的 脸 蛋 表 示 的 是 一 种 喜 爱 之 情 袁家 长 不 会 感 到 厌 烦 袁更 不 会 认 为 是 猥 亵 儿 童 的 行 为 遥 渊 3冤 在 中 西 方 体 触 文 化 中 袁 差 异 最 大 的 一 点 要 数 野 挤 一 挤 了 冶遥 在 西 方 国 家 中 袁在 拥 挤 的 车 辆 中 袁或 者 是 在 饭 店 及 其 他 公 共 场 所 袁人 们 避 免 挤 坐 在 一 起 曰但 是 在 中 国 袁无 论 是 家 人 之 间 还 是 朋 友 同 时 之 间 甚 至 不 相 识 的 人 之 间 袁为 了 情 谊 和 热 闹 袁大 部 分 人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中西体态语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中西体态语的差异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中外体态语的差异说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通常首先想到语言,但语言只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它不是传递和理解信息的唯一方式。
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传达各种信息,这取决于非语言交流的手段。
肢体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肢体语言,属于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一种非语言交际。
它通常通过口头交流或单独表达来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肢体语言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如果你在跨文化交际中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影响双方的交流,甚至导致误解。
接下来,我将举例说明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并谈谈我对肢体语言几个重要方面的看法。
一、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当人们进行交流时,双方在空间上的距离非常重要。
它不仅告诉我们双方的关系和心理状态,也反映了民族和文化特征。
在谈话中,不同的民族对双方应该保持多远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交流中的距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1)亲密距离(0-45cm),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
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
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2)个人距离(45-120纪元)指的是一般人际关系之间的距离,如同事、朋友和同学之间的距离。
在交流中,应该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轻易触碰对方的身体。
一般来说,伸出手来握住对方的手是合适的,尤其是在男女之间的一般交流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个人距离的测量。
(3)社交距离(120―360era),通常是用于处理非个人事务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商务会谈或社交聚会时。
(4)公共距离(360-750cm),即演讲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距离,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凑的太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时过于靠近,拉丁美洲人交谈时几乎贴身。
从体态语探析中日文化差异
从体态语探析中日文化差异摘要:体态语(也就是所谓的肢体语言)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
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一样,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打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
本文从人际交往的距离、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对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体态语进行异同比较分析,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体态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人们从事交际活动时,通常总是首先想到语言,但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种手段。
除了语言这一重要的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外,人们还是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各种信息。
这就要依赖于非语言交际的手段。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形式统称为非语言交际。
而体态语(也就是所谓的肢体语言)属于人类交际活动中非语言交际的一种。
即以人体本身及其活动作为交际媒介进行表情达意的那一部分内容。
戴维艾伯克龙比称:“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
”说明用身体说话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
【1】日本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力求和谐的强制,增加了对体态语的依赖,而同时减少了言语交流。
另外,由于日本人的暧昧、谦恭、含蓄等性格,他们在交际活动中比中国人使用体态语交际的概率更大。
因此,只有弄清楚交际双方体态语的文化差异才能使交际双方顺利传达思想,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人际交往的距离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里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
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等而不同。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博士将体距归为四种类型:亲密的距离 (即亲昵圈) 、私人的距离 (即亲近圈) 、礼貌的距离 (社交圈) 、一般的距离 (即公共圈) 。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
我们知道日本是鞠躬的民族,鞠躬要比握手需要更大的人际空间距离。
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最新年文档
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最新年文档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1.前言从语言角度看,人类的交际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德惠斯特尔教授曾对同一文化人的对话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左右,而非语言交际行为所占的比例却高达70%。
萨莫瓦也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1]非言语传播学者美拉比安(Mehrabian)也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时,一条信息传播的全部效果中,词语仅占7%,声音占38%,55%的信息是无声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人类的日常交际行为中,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整个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传递的信息要比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更多、更丰富,从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199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际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目前的外语学习和教学中,大多数人只重视语言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和适当性上,而忽略了非语言交际手段的重要地位。
2.体态语的定义、分类及特征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以人为的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Samovar et al.,1986:156)。
非语言交际方式通常包括四大类:体态语(body language)、副语言(paralanguage)、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和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
在这四大类中,体态语被认为是使用最多、最频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2.1体态语的定义及分类体态语在英语中用body language,bodymovements,gesture,body behavior,kinesics等术语来表示,在汉语中则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学、身势学等。
论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差异作者:程迎新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11期【摘要】文章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体态语的理解和使用,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来了解不同文化下体态语的特点和差异,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于能够进行得体而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一、引言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姿、面部表情和体触行为等。
由于文化教育的差异,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至于身势动作,则是排列最后的。
然而,无论是从不断进化的整个人类还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技能的习得次序、出现频率及平常所提供的信息量,都表明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正好相反。
美国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Birdwhistell)在1952年出版的《体语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Kinesics)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对体态语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引发了对体态语的广泛讨论。
1970年,伯德惠斯特尔在一项研究中指出,至少65%的交际消息是由非言语方式传递的。
由于文化差异,相同或相似动作的体态语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不同的反馈结果。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人们更应该了解彼此的体态语差异和禁忌,从而避免因不当的体态语行为而引发的文化冲突。
二、研究体态语的现实意义体态语最初先于文字语言出现,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丰富的手势语,并用其传递各种信息。
因为口语和书面语都需要经过后天学习习得,特别是书面语只有在出现文字记载后才可以学习,而体态语习得的先天成分较多,且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替代话语、强调和补充等功能,因此体态语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毕继万认为: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表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不同文化背景下体态语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不同文化背景下体态语差异研究吴诤【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body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mankind.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study status of this issue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parts of body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head movement, face gestures, eye contact and hands motions, a contrast study will also be conducted to mak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mean-ing of body language and thus promote successful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体态语在际交往中扮演者尤为重要的角色。
该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体态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人体各个部位在交际中起到的表意作用,并从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目光交流、手部动作等方面对不同文化下的体态语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加强对体态语差异的解读,减少误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总页数】3页(P190-191,217)【作者】吴诤【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相关文献】1.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态语比较 [J], 曹玉麟2.论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差异 [J], 程迎新;3.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不同文化背景下体态语差异研究 [J], 吴诤4.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日体态语文化差异探析 [J], 米可歆;窦硕华5.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日体态语文化差异探析 [J], 米可歆;窦硕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课堂教 学中要灵活依 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 , 握时机 , 把 先让学 生的求异意识得 到满足 , 再因势利 导 , 使学生 的 创新意识得 以发挥 , 以运用 。 得 创新 意识 是整个 创新 活 动 中智 性活动 的关键 , 是创新素 质培养 的核心 。因此 , 加强思维 的训 练 , 更有 助于学 生创新 意识 的培养。
冲 突 , 高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提
关键词 : 文化 交际 ; 态语 ; 跨 体 中西文化 ; 外语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 H00
一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9 2 ( 0 20 - 2 1 0 1 7 — 34 2 1 )8 0 8 — 2
、
引 言
外语教学 的主要 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交 际能力 。一 直 以来我 国外语教 学致力 于语言知识 的培养 ,因而语 言知识 向来 被看作 是 日常教 学 的首要任 务 ,词 汇 、 语 法、 句子 以及篇 章结构更是 教学 的重 中之重 。因此 , 很
用 。体态语 可以辅助语 言 , 使语 言的表情达 意更丰富 , 有时它甚至 可以代替 语言 , 到交 际工具 的作用 。由此 起 可见 ,非语 言交 际中的体态语是 1常交 际尤其 是跨文 3 化交 际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体态语
引发冲突 。 人类交 际是语 言交际和非语言交 际的结合 。 有研究表 明 , 在人类 的 日常 交际 中 , 高达9 %的交 际信 3 息是通过非语言传递 的,其 中5 %是通过 面部表情 、 5 形
摘 要 : 类交际是语 言交际和非语言 交际的结合 , 人 在人类 的 日常交 际中, 所有 交际信 息基本上是通过 非语 言
传递 的。可见在人 的交际中, 非语 言的 因素 占据 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 体 态语 ” 而“ 同语 言一样 , 也是文化 的一部分 。
在跨 文化 交际过程 中 由于不 同的文化对 非语言行为 的不 同解释 , 态语 的意 义并不完全相 同, 体 往往会产生误解 。 因此 , 用外语进行 有效的交际 , 要 在说 某种语言 时就得 了解说话人 的手势、 动作、 止等所表示 的意 思 , 少文化 举 减
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视听教学中的影视教材尤其是英文原版影视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到地道英语的同时观察片中人物说话的举止神态以及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谈话内容的改变而产生的体态语的变化
【 其他综合】
跨文化交 际中体态语 差异初探
( 北京农学 院 杨 隽 外语 教学部 , 北京 12 0 ) 0 2 6
培 养。
所有 的认 知都来 源于实践 , 只有实践 才能 出真知 。 学生 能力的培养也 就是在语文 教学 的实践 中培养 出来 的 , 以我们教育工 作者在培养 学生 的读 写能力时 , 所 应 要求学 生多观 、 多读 、 多写 、 练 , 多 不能仅 满足于课堂 上 的读 写训练 。在 写作时 , 除了老师 的指 导 以外 , 生还 学 应 有 自主地 、 有选 择地进行训 练 , 同时老 师还应鼓励 学 生参加 一些 交际训 练 , 如演讲 比赛 、 文 比赛 、 征 诗歌 比 赛 等。通过生活 中的实践 , 发学生 的好奇心 , 才 激 这样 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总之 , 学生创新 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 中 激 发学生 的兴趣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是个前提 ; 加强 学生的思维训练 , 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 维是基础 ; 重视学 生的实践活动 ,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落脚点 。我们教 育工作者 只要 更新观念 ,把教育学生 与生活实 践相结 合 ,就一定能把 学生培养 成具有创新 意识 的高素质人
多大 学生在 跨文 化交 际 中虽 然具 有较 高 的 口语水 平 , 但 在实 际交 际 中,由于错误 地使用体 态语或不 理解 目 的语 中体态语 的含 义 , 而影 响交 际 , 至造 成误 解 , 从 甚
体姿态 和手势 等传递 的 ,8 3%是通 过音调传递 的。与语 言行 为的交际功能 相 比,体态语 可 以更 真实地传递信 息 , 准确地表达情感 , 更 并在语境 中起着决定 含义 的作
四、 重视 实践活动 , 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培
辑 思维就一定能得到大幅 的提升 。 3 .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训 练。 发散性思维是指对一
个 有多种答案 的问题朝着 各种可能解 决 的方 向去探究 该 问题各种正确答 案 的思 维 。发散 思维可 以使学生 打 破 心理定式 的影 响 , 迅速 的触类旁通 、 举一反 三 。如在 教 学《 刻舟求 剑》 , 让学 生 围绕刻 舟者是 “ ” 是 时 可 智 还 “ 这个 问题 来讨论 。如果是 “ ” 体现在 哪些方 面 ; 愚” 智 , 如果是 “ ” 愚 又体 现在 哪些 方面 。这 都是对学 生进行 了 超 常规发散思 维的训练 ,是对学生创 造性思 维品质 的
尽 管体态语 的产生远远早 于 口头语 ,但 人们把它
作 为一 门科学来研究 还是近几 十年 的事 。上个世纪2 0 年代 德 国心理 学家克雷奇 默( rt h e) 体 型和性 K e c m r 的《 s
指开拓人类知识新领域 的思维活动。随着 经济的发展 ,
我 国 的教 育模 式 也 由传 统教 育 向素 质教 育 发生 着 转 变, 不再 只重视学生 的成绩 , 而是更为重视 学生 的全面 发展 。要想发展学生 的创造性 思维 , 在语文教学 中我们 要做 到鼓励激情 , 目标适 中。如我们在教学《 雷锋叔叔 , 你在 哪里 ?》 , 时 让学生 思考在 学雷锋 、 树新 风的新形式 下 , 以有 哪些 实际行 动 , 可 并让 学生各 自展开想象 。 2加强学生 的逻辑思维训练 。 辑思维是一种理性 . 逻 的、 有序 的思 维方法 , 用抽象 的概念 , 是 提示 事物 的 内 涵, 表达 认识 知识 的结果 , 在加 强逻 辑训 练 时 , 应训 还 练学生 的语言表 达能力 。让学 生用精 练 、 准确 的语言来 表 达思 维过 程 , 真正 显示 “ 言是 思维 的物质 外壳 ” 语 的 作 用 。我们在语 文教学 中就要经常让 学生用 自己 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