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绿好湖羊 ——泰和80后农民朱建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记事

合集下载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篇一:农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农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xxxx,xx镇xx村人,原来是县医药公司的董事长。

因多种原因,离开了医药公司,返乡创业。

四处考察项目未果,村支部书记xxxx建议其找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唐善利主任,探讨创业项目。

xx在唐善利主任的建议下,带领人员参加了泗阳县农干校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明确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根据所学的生猪养殖技术以及和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联系,xx投资3500多万元成立了苏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两个子公司:宿迁市银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和宿迁市圣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坐落在xx镇xx村、沈圩村。

这是继宿迁市广源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建成后,又一大型养猪场落户xx镇,加上50多户小规模养殖户和洽谈之中的养殖项目,使得xx镇的养殖产业已初具雏形。

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xx、张雪冰、唐善曙、薛家虎等四位外地客商申报注册。

两个公司第一期占地面积150余亩,投资35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XX万元,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存栏苏钟能繁母猪2500头,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还可为入股农户及周边养殖户提供猪苗0.5万头。

苏钟猪因产仔率高,育肥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而成为江苏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xx镇苏钟猪扩繁基地的建成将成为江苏省目前最大的苏钟猪扩繁基地,每年可带动入股的500名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

不久的将来,养殖业将会成为xx镇木材加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篇二:返乡创业典型材料今日返乡创业——大木厂镇马进洞村吕昌军养羊典型材料( 发布时间: XX-3-25 14:44:06 浏览量:348 ) 我叫吕昌军,家住大木厂镇马进洞村三组,现年28岁,初中文化程度,全家5口人。

我的童年和其他同龄人并无两样,在无忧无虑中成长,在活泼顽皮中长大。

步入初中后我渐渐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同学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带的粮食少,穿的衣服单,没有零花钱,放学、上学靠步行,看到骑车的同学除了羡慕外,更多的是嫉妒。

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正能量故事

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正能量故事

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正能量故事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正能量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创业就是赚钱,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

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

看看那些在农业敢于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的斗志。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故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创业就是赚钱,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

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

看看那些在农业敢于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的斗志。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故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业创业艰难励志故事一大山深处养泥鳅年入百万若不是回乡看到老家变化不大,她也许不会选择农村创业。

她说,或许一家人还继续留在外地,一家四口还继续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创业期间,为了流转土地,她独自一人上成都,下重庆,奔赴云南昭通,辗转贵州毕节,行程数千公里,签下了19份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她养殖的泥鳅已经销售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20万余元。

122亩的泥鳅养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经营。

她就是在南溪区仙临镇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冬梅。

回乡创业张冬梅今年29岁,是南溪区仙临镇合众村七组人,早年家贫,4岁那年,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成为打工一族。

特别是她大学的时光,一家四口长期三地分居。

渴望能一家团聚的她,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张冬梅上大学后一直都在做兼职。

手机促销、发传单、餐馆服务员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挣到钱的兼职,张冬梅都愿意去尝试。

从大二开始,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再也没有问过家里要一分钱。

张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张冬梅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了一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几千元。

2011年,她又到重庆做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正辗转新疆、青海等地工作。

一直想创业的张冬梅开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转折出现在2013年,张冬梅一家回乡省亲。

井冈山下致富路,红区里的“绿色梦”——访“谷王”收割机用户朱建华

井冈山下致富路,红区里的“绿色梦”——访“谷王”收割机用户朱建华

重 ,别 人 家 的 机 器 都 下 不 了 田 ,
【 色 革 近 闻 名 。 老 朱 出 身 贫 寒 , 父 亲 早 只 有 谷 王 水 稻 机 在 泥 泞 的 田 里 老 朱 还 告 诉 记 者 一 个 光 秀 逝 , 小 时 候 母 亲 就 是 靠 手 工 割 健 步 如 飞 。 用 水 稻 机 捡 拾 收 多, 革 稻 , 一 天 挣 三 块 钱 把 他 五 个 兄 妹 他 独 有 的 绝 活 , 日 山 脚 拉 扯 大 。 朱 建 华 告 诉 记 者 , 在 自 割倒 伏 的稻子 ,只要 把 车一倒 ,
共 同迈 向致 富之路 。 了, 买 了 一 台 小 型 打 田机 , 在 村 合 璧 , “ 今 年 中稻收 成好 , 产 量高 , 吾 县 农 子 里 揽 起 了 农 活 。 结 缘 农 机 事 业 亩地可 以收 一千 斤 以上 。 农 民 度 过 后 ,朱 建 华 便 一 发 不 可 收 拾 , 2 7

开 辟 出一 条 “ 绿色 ” 致 富 的 位 而 “ 谷王” 水 稻 机 的 品 质 和 服 务 地 ,

康 庄 大 道 。■ 身 老 恰 恰 满 足 了 他 的 需 求 。去 年 , 老
区 远 朱 购 买 了生 平 第 一 台 “ 谷 王”

中稻 , 已 经 陪 伴 他 走 过 了九 个 春 秋 。 j 早 稻
老朱驾驶着 “ 谷 王 ” 水 稻 收 割
多 年 的 经 验 让 朱 建 华 练 就 机 , 摆 脱 了 贫 穷 , 过 上 了 好 日 在 井 冈 山这 个 红 色 革 命 根 据 了一 双 品鉴 收 割 机 的 “ 法眼” , 子,
用, 还 赚 了 四 万 多 元 。 收 益 不 错
的朱建华 信心 满满 , 今 年 他 又 买 了一 台“ 谷王” 全新 升 级 的 P Q 4 O 型 双滚筒 水稻 机 。 朱 建 华 告 诉 记

脱贫攻坚图片展·泰和县

脱贫攻坚图片展·泰和县

脱贫攻坚图片展·泰和县作者:邓和平来源:《老区建设》2019年第07期航拍泰和县苏溪镇上宏村,金色的油菜花铺满乡野,与农房、河流、远山、树木相映成趣,蔚为壮观,构成了一幅春日江南风景画。

近年来,泰和县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积极培育花卉、苗木、油菜、果业等,构建乡村“美丽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兴、乡村美。

泰和县螺溪镇现代农业(蔬菜)科技产业园,农民在大棚内管护设施蔬菜泰和縣上田生态葡萄园里,果农们抢抓农时正在忙着给葡萄修剪定梢。

泰和县塘洲镇康东蔬菜基地,农民在田间劳作。

航拍泰和县马市镇赣江滩涂光伏项目,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一眼望不到头,蔚为壮观。

近年来,泰和县积极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利用赣江沿岸滩涂地、废弃老河道建设渔光互补光伏、滩涂光伏等光伏发电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泰和县积极发展稻虾共作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双丰收,助力脱贫攻坚。

泰和县螺溪镇稻虾共作基地,农民在忙着捕龙虾。

泰和县马市镇高山果业合作社千亩生态茶园,农民正忙着采摘黄金茶。

近年来,泰和县利用高山气候及富硒土壤种植高附加值的黄金茶,解决了当地2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泰和县滩尾牧歌首届民俗文化艾米果旅游节开幕,吸引了清明假期里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近年来,泰和县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积极打造农旅融合品牌,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泰和县苏溪镇滩尾村,五颜六色的风车花海,令人心旷神怡,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为游客送上一份精彩的视觉盛宴,掀起了乡村旅游的大幕。

4月2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香寓花城社区活动中心,留守学生在上非遗剪纸课。

近年来,泰和县针对留守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开办“四点半课堂”,邀请文化文艺志愿者在下午四点半至六点之间义务看护学生,举办绘画、剪纸、书法、音乐、舞蹈等兴趣课堂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休闲场所。

泰和县澄江镇东门村王家坝自然村,环境整治后,红瓦白墙、清净整洁,旧貌换新颜。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

下面将介绍四个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案例。

一、平八村——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平八村是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凭借农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平八村积极开展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并且举办了多次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平八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梅溪村——精品农业发展的典范梅溪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梅溪村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梅溪村还积极推广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

村里建设了农业科普馆和农民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的窗口。

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梅溪村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翠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翠峰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翠峰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蜂、种植蔬菜和养殖特色水产品等。

翠峰村通过引进技术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水平,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

村民们团结合作,共同经营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翠峰村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周边村庄的借鉴,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红山村——生态修复的典范红山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村庄。

通过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支持,红山村成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红山村注重生态种植,开展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作。

一位农民13年的坚持

一位农民13年的坚持

龙源期刊网
一位农民13年的坚持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4年第02期
节假日呼朋携子到田间地头采摘、品尝,成为当下人们外出旅游、放松的首选。

除了玩的因素,吃得健康,成了广大消费者选择这种目的性消费的主要原因。

家住潍坊市的张文亮,用自己的执著和让大家吃上健康蔬菜的梦想,在一次次挫败中,用13年的时间,靠着自己的摸索和四处求学的韧劲,最终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

13年来,张文亮用农村取之不尽的各类畜禽粪便以及各种有机质,反复配比,反复对
照,针对不同作物,利用不同有机物质所含养分不同,独立开发出各类作物的培养基质。

他不光让自家大棚蔬菜吃上了“有机饭”,还成立了专业的蔬菜合作社——潍坊市拉迪尔无土栽培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偿献出技术,让周围村民一起受益。

心思活络的张文亮利用处于潍坊市城郊结合处的地缘优势,办起了采摘餐厅,采用套餐消费方式,吃多少采多少,吃剩的蔬菜,过秤卖给就餐者。

每桌还可获赠一盆盆栽蔬菜,不光让你吃着过瘾,还让你把绿色、健康带回家。

13年的坚持,让这位普通的农民变成了植物营养专家。

13年的坚持,也让这位普通的农民寻找到了餐桌上曾经的绿色。

13年的坚持,更为无数渴望技术、寻求致富的农民们点燃了
一盏明灯。

(陈克涛)。

第十七届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获奖作品(通讯类)

第十七届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获奖作品(通讯类)
(系列报道)
2013 1700
1540
51 青山湖蓝藻频发,硬质护坡是“祸首” 52 惊蛰背被子外出种田 立冬带票子回家过年
1300 3000 1422
53 让利于民:“第一难”不再难 54 潘阅:我可以睡上梦想中的床了
第 1 页
55 “类家庭”模式给孤残儿童一个“家” 56 拆迁户变“土豪”有人迷失有人奋斗 57 厂务公开:“阳光的使命” 58 “候鸟”归巢——宁都县整治村干部“走读”现象纪事
武阳镇仍有砖瓦厂疯狂取土
吴汉 罗强 全来龙 王维萍 李少平 傅云 黄颖 彭平 谢文 危春勇 黄祥晟 戴平华 刘燕 罗开怀 吴艳红 喻干辉
吴郡 郑长红
2900 3954 2313 1282 4500 2338 2350 2112 2400 1215
590、753、 1630
南昌县多次专项整治
稻田频频变“天坑”一肚子委屈难消除 无人明白幕后运作之手是谁 交通违章销分幕后黑手隐现 驾照无辜“被记分”是交警私自为朋友帮忙 “好儿子”蒋新东 没借条也认账 女子替父还债12年获评中国好人 老人善举11年 感动影响千万人
3042 3553 2524
东方女报 黄孝昱 刘建华 周毓敏 余颖 刘珊伊 张晓欣 尹晓军 李夏署 彭健明 信息日报 江西工人报 赣南日报 江西日报 吉安晚报 江南都市报 杨惠珍 江西日报 景德镇日报 黄萌楣 熊南林 任辛 家庭医生报
新华社江西分社
2300 2744 2765 1451 2480 2250 3796
4292
编辑 李争艳 任辛 黄颖 周小雅
单位
新华社江西分社
2990 2154 3000 5306
3724 786 2239 329
江西日报 经济晚报 江南都市报

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作者:陈沂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11期张召文,1952年8月生,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济阳县仁风镇西街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济南仁风中国西瓜之乡瓜果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职山东省微量元素研究会富硒农产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济阳县仁风西瓜协会副会长、济南仁风照文富硒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历任济阳县十二至十七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带头人、济南市劳动模范、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第七批济南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

不甘贫穷,积极探索群众发家致富之路西街村位于镇驻地,建设用地较多,人均耕地不足667平方米,群众靠种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该村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张召文利用西街村自身优势,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西瓜种植新技术,不断改良西瓜种植品种。

1995年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教授联合研制“富硒”西瓜种植技术,当时尚属全国首创。

该品种西瓜是一种具有保健性质的高品质瓜种,其含糖量远远超过了市场上一般西瓜品种,其含硒量达到了17微克,能充分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具有防癌、美容、保健等功效。

2000年,张召文承包土地10公顷,多方筹集资金60余万元,带头一次性建起了56个高标准西瓜大棚,种植富硒精品西瓜。

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各家各户,进行广泛的动员和耐心的宣传,村民开始渐渐地接受这种致富的方式,试探性的种植“富硒”西瓜。

为使“富硒”西瓜真正见到效益,张召文专门聘请了西瓜老师,对西瓜种植过程实施跟踪服务,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严把产品质量关,使“富硒”西瓜一上市便以其甜脆的口感、强身健体的保健功效而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济南、青岛、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

群众见到效益后,种棚的积极性也高了,纷纷报名要建西瓜大棚,加之当地镇政府对西瓜大棚生产大力支持、政策优惠,该村大棚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截至2015年年底,全村已建有200余个高温西瓜大棚、种植面积33公顷,全部是钢架结构冬暖式大棚,自动卷帘机,棚内建有沼气池,每个大棚年收入超过5万元,“富硒”精品西瓜远销全国,西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瓜生产专业村。

循环养猪致富快

循环养猪致富快
致பைடு நூலகம்富 故 事 . 饰圈馨剖佩 龟 l
吴从 珍是云南 省永德县 大 雪 山 乡团山村委会平 田村 民小 组一名普通的农 家妇女 , 只有 小学文化的她带领家人艰苦创 业 , 通过养猪走上 了致富路 " 一个偶然 的机会 , 吴从珍 从 报 纸 上看 到养 猪 致 富 的信 息 , 不 由心动起来 " 她想 , 农村 资源条件优越 , 养猪不是一条 很好 的致富门路吗 ? 她立刻到 市场上 了解生猪行情 , 并 四处 筹借 , 花 了一 万多元在 自家庭 院里 建 了一个养 猪厩舍 , 购买了一批新 品种 仔猪 , 试着饲养新品种猪 " 此前 , 吴从珍和大多数 乡亲一样 , 对养 殖的理解 局限于 / 养鸡为过节 , 养 猪为过年 0, 养殖规模 小 , 商品性不强 " 再 加上饲养的都是本地品种 , 又缺 乏 科 学的饲养和疾病 防治技 术 , 传统养 猪没有让吴从珍赚到钱 " 吴从珍知道 , 只有改 良品种 ! 提高 养殖技术才有出路 "为掌握好养猪技术 , 她一边摸索更好的养猪模式 , 一边买来 大量有关书籍资料 , 开始系统学习并主 动向有经验的养殖户和专家请教 " 只要 听说哪里搞科技培训 , 不管路途多远 , 她 都会赶去听一听 , 乡兽医站她是常客 " 吴从珍发现 , 用酒糟喂 出的猪 比 用其它饲料喂的长得快 , 能卖好价钱 , 还节 省了一笔饲料开支 " 20 0 6 年她扩 大 了 自家的烤酒作坊 , 走 /烤 酒一养 猪 0的发展路子 " 当年她家生猪 出栏就 达5 0 头 , 白酒产量 达 7 吨 , 这 使 她对循 环养猪模式充满 了信心 " 她边 学边摸 索 , 在 当地党委政府 的支持 下 , 扩大 了 养殖规模 , 注册成立 了大平 田生猪 养 殖专业 合作社 , 联合本村养殖 生猪在 10 0 头 以上 的4 户农 户 , 在全村 大力发 展生 猪养殖业 " 现在她家年 出栏肥 猪 30 0 头 以上 , 通过 大 力发 展烤 酒一 养 殖一沼气一种 植 的循环 生态 经 济 , 昔 日贫 穷 的吴 从 珍 积 累 了 上百 万 元 资 产 , 成为远近闻名 的致富女状元 " 吴从珍依靠科技养猪走 上致富路 后 , 村里的姐妹们纷纷前来请教 "吴从珍 将 自己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 家 , 还经常把大家召集到一起 , 相互交流 养殖心得 , 帮助大家转变观念 ! 打消顾 虑 , 积极学习烤酒 ! 养猪技术 . 依靠科技 发家致富 " 她挂钩联系的农户李老三家 经过她的帮助 , 改变了多年靠救济粮维 持生活的状况 , 每年出售两批生猪 , 实现 毛收人近万元 "现在 , 大平田村已成为远 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 全村 12 8 户农户 中 , 养猪5()头以上的有 30多户 , 大多数农 户养猪都在 3Q 头以上 "20 1 2年 , 全村出栏 肥猪250 ( 映 , 收入达4 25 万元 " 郑建鸿 栏 目编拜 : 台 文

盐碱地上的绿色掘金计划

盐碱地上的绿色掘金计划

可能 的地方实 现梦想 ,那么还 有什 么不可以做 ?而且
选择这 个 ‘ 角 ’的 时候 ,我 也已经做 好了颗粒 无收 死
的准备 。”
要支械的部。缪伟。 一机化大队”明说
创 新 模 式 出产 “ 康 " 健
事实 上 ,盐碱 地改 良不仅 需要攻 克技术 难关 ,商

2 0 年 ,缪 明 伟和 吉 林浙 江 商 会 的其 他 几位 成 08
员共 同出资成立 了吉林省 吉晶农 业生态 科技有 限公 司
( 下称吉 公 司 ),并亲 任芾事长 。这 年年末 ,他 带 业模 式上亦需 创新 。吉 公 司改造 的盐碱地 虽是荒弃 着一 队人马 进驻吉林 长岭县 北正镇 后二十五 村 。由于 的 ,但所 有权 仍然在整 体迁徙 的农户名 下。改造 战功 自然 环境恶 化 ,现在 该村 已经 撤销 了行政村 建制 ,所 后 ,所有 权还 属于 农户 。因此 ,必须 以 “ 司+ 公 合作



投 资 中 国
联合 国国际生态 安全合 作组织官员 ,在看 到改 良后的盐 碱地上长 出的禾
苗 ,郑重地对缪明伟说 : “ 我要建议联合国给你们颁发人类进步奖。”
本刊记者 朱健
“ 吉林如 果不投资 农业 。邵 就足 到 浪 费浙 商 的 智 慧 。” 在 这片 被 称 之 为
“ 医疗 法 "获 成 功 中
不过 缪 明 伟和 他 的伙 伴 们有 信 心 敢 把 荒漠 变 良 股 东的身份 与吉 抬公 司合作 经营 。在 缪 明伟 看来 ,这
田 ,因为他们找 到了盐 碱地改 良的 “ 金钥 匙 ”。传统 种经 营模式 可以解 决耕地流 转难 、合作伙 伴过度分散 的改 良主 要 依靠 的是 整 地 深 翻 、挖坑 填 沙 、增 磷 解 两大难 题 。每个 农户 的股 份比例 、利益 分配 等诸多细

养好脱贫“领头羊”带领村民奔小康

养好脱贫“领头羊”带领村民奔小康

脱贫攻坚/Poverty Crucial养好脱贫“领头羊”带领村民奔小康文|周霞 罗善平 康方健 (泰和县农业局)泰和县万合镇华盖山村位于万合镇东北角,与青原区文陂、值夏两镇接壤,西北紧靠赣江,是全县海拔最低点,属易遭内涝灾害的丘陵地带。

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靠种田养家糊口,产业结构单一,加上交通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村级经济薄弱,村民生活水平较低。

全村现有低保户44户61人(占全村人口3.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5人,被列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为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尽快摘掉贫困帽,2015年,该村组织人员开展市场调研,发现湖羊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而且湖羊肉销售已经慢慢从北方渗透到了江南地区,从区域性消费变成了全国性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该村虽有养殖湖羊的传统习惯,但养殖户不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2016年,在县农业部门帮扶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由村干部领衔,投资100万元,建立了嘉铭肉羊养殖基地。

县农业局还聘请有关专家编印授课教材,在基地举办湖羊养殖技术培训班,并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抓好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上遇到的难题。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该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现有栏舍1700平方米,饲料仓库500平方米,青储池600平方米,种植牧草187亩,累计出栏湖羊达4000多头,创纯收入120万元。

尝到了养羊的甜头之后,该基地负责人为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共同致富,采取“基地+金融+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2017年以基地资产抵押担保,帮助5户贫困户从农商银行万合支行分别获得了5万元贴息贷款。

在村“两委”干部的见证下,将贷款作为股金参股湖羊基地,并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当年底入股贫困户户均红利达3700元。

同时,贫困户农闲时还被基地聘请从事湖羊饲养和牧草种植和加工,人均年增加劳务收入5000多元。

万合镇华盖山村的这一模式既减轻了贫苦户投资压力,又解决了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上的瓶颈,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稳定增收,真正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致富“金种子”——江西省政协委员农民“种子大王”朱新华先进事迹

致富“金种子”——江西省政协委员农民“种子大王”朱新华先进事迹

的 公司


+
农 户 的 生 产 经 营模 式 并
, ,

,
逐 渐加 以 完善
,
让科 研 成 果 直 接 进 入 农 户 进
,
+
农户 的


人 田 块 实 现 高 效 种 植 ; 形 成 了 以公 司 为 龙 头 按 村组划 分 为片 区 的生产管 理

经营 管理 模式 式

,
并被 理论 界 称之 为
“ ”
兴华模
技术 网络
,


;
第 一 个 试种 并 扩 繁 成 功 了 由李 鹏 总 理 转
, 、 ,
保 了种 子 质 量 模 式 推广 的 9 8 0 6
0 0
,
加 速 了科 研成 果 的 转 化

产生 农户
赠 的 巴 西 陆 稻 列 入 江 西省 八 七 扶 贫 攻 坚 计 划 引起 省委 省政府 高度重视 作 为扶贫 重点 项 目来 开 发
,
人 民 日报 》 中 央 电 视 台 《 解 放 军 报》 《




共 同 开发 农作 物 新 优 品种 户 育种 地农民
,
带动 1 0
多万 农
半 月 谈》 《 农 民 日报 》 《 光 明 日报》 等数十 家 《 新闻 媒体报 道过 他的事 迹


2 00
多 万 亩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仅 良种 基 收
余万 元
万封
, ,

十 一 年 来 他共 亲 平均每天 巧 封左
, ,
,
陆 稻 引 进 试 种 现 场 观 摩 会期 间

以绿色农业为目标 以生态保护为抓手 彭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以绿色农业为目标 以生态保护为抓手 彭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绿色崛起/Green Rising以绿色农业为目标 以生态保护为抓手彭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初见成效文|朱林强 宋涛 凌兵(彭泽县农业局)近年来,彭泽县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绿色生态农业渐成趋势。

科技先行 强化环境绿色修复通过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技术。

为促进化肥零增长,几年来,县农业局累计投入50多万元购买新型肥料(地福来藻类细胞肥)、绿肥种子及进行测土配方技术推广。

去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71万亩,绿肥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全年配方肥使用量达到1852吨(纯量),使用面积达到30万亩,全县总减不合理使用量达到450吨(纯量)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

为进一步推进新型肥料在全县的推广使用,县政府积极引进九江地福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通过减量控害,积极加强绿色防控。

为减量控害,县农业局局共投入70多万元用于采购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杀虫灯、诱捕器等物资设备或进行疫情防控,有效地促进了农药零增长,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

去年,全县建立水稻、棉花和油菜绿色植保示范点19个,病虫害绿统融合防治面积达17.68万亩,全县全年使用农药163.88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3.2吨,农药利用率达到40.3%。

通过关停技改,推进畜禽粪污治理。

彭泽县下发了《彭泽县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经县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联合行动,全县37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第三方环评机构验收,经过整治,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情况大为好转。

今年以来,根据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对去年的“三区”划定地理标注图进一步进行修订和完善,并请专业机构对照“三区”划定地理标注图,将所有养殖场(户)地理位置进行标注,对照新的“三区”划定图,共排查出禁养区内32家养殖场,下一步,我们将对这32家养殖场采取具体的整治措施。

通过四化并进,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去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其中水稻秸杆机械肥料化还田率达到90%。

一路荆棘一路歌——看崇仁县桃源乡贫困户朱运龙脱贫之道

一路荆棘一路歌——看崇仁县桃源乡贫困户朱运龙脱贫之道

脱贫故事一路荆棘一路歌—— 看崇仁县桃源乡贫困户朱运龙脱贫之道□ 朱 斌 周文思晨曦微亮,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竹林,崇仁县桃源乡52岁的独臂老汉朱运龙就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忙碌。

一个单膝跪地的准备动作,朱运龙就能背起40公斤的饲料,向离家800米的半山腰走去。

每天数十次来回挑水、运送饲料、喂食、处理鸡粪便……虽然辛苦,但他充满了干劲。

朱运龙正走出人生低谷,迎来生活曙光。

经历过生活磨难的朱运龙,比一般人更多了一份坚强和独立。

受疫情影响该县麻鸡滞销,崇仁县委、县政府对养殖日期长、急需出售的家禽开通了临时收储“绿色通道”,贫困户养殖的麻鸡由崇仁麻鸡产业化联合体统一收购,按照每公斤8.5元略高于成本价的保护价收储。

此时朱运龙却另寻出路,朱运龙的家88892020年 第9期农信社每年都会主动联系朱运龙,合理合规简化贷款手续,帮助他把事业做大做强。

如今朱运龙的麻鸡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他已成为当地的“小康户”,也是乡亲们羡慕和学习的对象。

“感谢党和政府,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能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俩小孩也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心里也越来越舒坦。

”朱运龙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作者简介:朱斌、周文思,崇仁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志敏自己打电话联系电商平台,以每公斤20元的高价将自己养殖的5000只麻鸡全部卖出。

滞销的麻鸡没亏本,还赚了一点钱,朱运龙很是开心。

如今有点子有行动的朱运龙,23年前却遭遇人生最大的“滑铁卢”。

那是1997年农历五月初七的晚上,朱运龙被误入家中的一条眼镜蛇咬伤右手,当时因交通不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他被锯掉右臂,还欠下了一笔债务。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身体的残疾让朱运龙一度陷入沮丧。

好在恢复期内有村干部和亲朋好友安慰他,帮他抢收水稻、砍毛竹凑医药费。

随后的日子里,他学会了用左手砍竹、掌握平衡推车、扛重物……虽然积极工作,但为了还清债务,朱运龙的生活一度处于贫困之中。

“2012年,我开始摸索麻鸡养殖技术,说干就干,购买了500羽鸡苗在村西头的后山坡上搭建了简易鸡棚。

摘得一朵香在手 泰和贫困群众种菌致富微故事

摘得一朵香在手 泰和贫困群众种菌致富微故事

绿色崛起/Green Rising摘得一朵香在手泰和贫困群众种菌致富微故事文/黄从周 肖旎 孙露青(江西省泰和电视台)近些年,人们逐渐认识到菌类的营养价值。

在江西省泰和县,种植菌类成为一条致富之路。

人们大量种植菌类食品,为贫困户脱贫找到了一扇阳光之门。

战“疫”蘑菇分外香泰和县沙村镇绵溪村的付传贤,早年是贫困农户。

靠着香菇种植,付传贤不仅自己致富了,还带着村民致富。

香菇是药食同源的一种中药材,每年的2至3月份,是香菇生产、销售的旺季。

贫困村绵溪村香菇种养基地因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开工较往年稍晚,但丝毫不影响村人干活的热情。

“往年木材供应紧俏,价格又高,招工难,今年情况好了,生产用的木材供应得上。

”付传贤高兴地说道。

今年开春天气较暖和,适合菌类繁殖生长,香菇产量也剧增,可突来的疫情使香菇销量受到影响。

政府知悉后,出台消费扶贫政策,从镇干部工会福利中列支用于购买扶贫属性产品。

“现在我的香菇除了吉安几个固定客户外,附近村庄的村民也会过来购买,加上镇干部的购买,香菇现在是供不应求了。

”付传贤兴奋地说。

稻草种菇变金条禾市镇丰垅村以种植水稻为主。

田园化、建设高标准粮田,让丰垅村水旱无忧,年年丰收。

但丰收也有烦恼:生产1公斤的稻谷会收获5公斤的稻草。

这些年村民都用上液化气,养牛也少了,稻草没有去处。

2018年10月,江西省委政法委第三届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村第一书记、队长廖小平似乎找到了帮扶良方,他来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

专家建议可利用稻草秆种菇。

大球盖菇富含蛋白质、多糖、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投放市场肯定广受欢迎。

此后,丰垅村把种大球盖菇作为扶贫项目,动员贫困户家家种菇。

2019年,全村利用冬闲田、稻草种菇达20亩以上,目前都进入收获期,产值可达40万元。

青山绿水亦生财泰和县水槎乡四和畲族村村民在天湖山下种植的黑木耳绿色环保,味道鲜美。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营养丰富,被称之为“中餐里的黑色瑰宝”。

鄱阳县农垦集团辣椒产业路线图亮显脱贫致富路

鄱阳县农垦集团辣椒产业路线图亮显脱贫致富路

新农垦 / New Farm· 22鄱阳县农垦集团:辣椒产业路线图亮显脱贫致富路文/胡小燕(江西新闻客户端鄱阳运营中心)近年来,鄱阳县紧紧围绕建设“鄱阳湖东岸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着力抓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批准成立了鄱阳县众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成立后,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和明的带领下,全体农垦职工扎实工作,有效地推进帮扶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为党的精准扶贫事业做出了应尽的贡献。

在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村过程中,农垦集团投资600万元建设了果蔬产业扶贫基地,经过半年的生产种植经营后,集团发现这种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难以对接市场,带动能力不强,现有的运作模式不能发挥国有企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骨干引领作用。

为能帮助贫困村找到一条稳妥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之路,集团对县域内的土质肥力、气候条件、种植习俗等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拓展新市场、注入新活力,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辣椒产业路线图,决定先在鄱南、鄱北地区涉及13个乡镇开发种植辣椒。

为了保障辣椒产业路线图的正常推进,集团决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集辣椒产品开发、种植、生产、农业技术服务、加工、销售一体的公司运营体系。

让农业生产经营有更科学、精细、合理的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达到共担风险、合作共赢的最终目的。

2020年7月,农垦集团开始酝酿实施辣椒产业化经营,到浙、黔、鄂、晋等地寻找市场机会,包括到相关的种子公司、育苗基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位于鄱阳县田畈街工业园区的鄱阳县农垦集团的厂房里,职工们认真地整理选培着绿油油的辣椒秧苗,为辣椒大面积移栽种植精心做好准备。

新农垦 / New farm23 ·地、果蔬市场进行调查、洽谈合作。

经过产品抉择、市场调研、目标分析后,最终将发展思路定格在贵州遵义的朝天椒市场。

通过短短40天的运作,集团在田畈街工业园区内租赁了厂房,购置了先进的空气能烘干设备并组织安装调试,先期与油墩街湘满华辣椒专业种植合作社开展合作收购当地种植的朝天椒,于2020年10月份第一批20余万元的干椒顺利出货,实现了辣椒产业“小试牛刀”的目标。

乡村振兴之路的江西特色

乡村振兴之路的江西特色

乡村振兴之路的江西特色作者:刘勇宋海峰环宇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8年第08期“前年农场与华润集团五丰米业合作,我种的优质稻按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卖给五丰,种粮年纯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每年多挣了一两万元。

”承包了120亩农田的胡爱喜高兴地说。

在江西鄱阳湖绿色生态珠湖农场,像胡爱喜这样绿色种植、高效收益的农民有许多。

江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对江西农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迈入新时代,江西将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2018年2月6-7日召开的江西省农村工作會议暨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稳粮、优供、增效”,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后”,农民“脱贫、致富、文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江西省以推进农业供给惻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启动了包括优质稻,蔬菜、果业、茶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在内的九大产业发展工程,以打造江西特色区域品牌。

其中发展优质稻米产业为九大工程之首。

在江西省级农业示范园的珠湖农场米厂车间里,机声轰鸣,全自动化大米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

米厂负责人介绍,旱在2016年,珠湖农场就与华润集团五丰米业(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新建日产150 吨大米生产线,加工生产绿色大米以及米粉加工和配套稻米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了稻谷附加值。

为了从源头上打造“绿色大米”“农业净地”,珠湖农场围绕大米优质化、生态化、营养化,改良土壤,培植肥力,使农场成功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

为提高原粮质量,该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积极引进和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建立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绿色水稻基地。

勤劳致富的朱建华,养殖湖羊年赚60余万

勤劳致富的朱建华,养殖湖羊年赚60余万

勤劳致富的朱建华,养殖湖羊年赚60余万朱建华致富很简单勤劳而科学的掌握养殖技术,脚踏实地的养殖湖羊赚了60万。

他,80后,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成熟稳重,吃过苦、受过累,在实干富民路上一路向前;他,以“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为目标,敢闯敢试,开辟了湖羊养殖的致富新路径;他,带动群众勤勉实干,脱贫致富,一起奔赴小康。

他就是万合镇华盖山村,创业能人,朱建华。

心怀梦想披荆斩棘谋富路2004年,刚刚初中毕业且成绩优秀的他,由于家境窘迫,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回家务农。

看到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他也决心外出闯一番事业。

五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怕苦、不怕累、又勤劳又能干的品质被老板看中,提拔他为生产部经理。

又经过四年的辛苦和努力,他省吃俭用不断的积累工资,拥有了30万元的存款。

那时的他心想,外出务工的日子无疑是平淡而艰辛的,要是能回家乡创业,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致富,该多好啊!湖羊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湖羊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那时湖羊养殖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其它地区饲养量不多,尤其是吉安地区,基本上没有,他萌生了回家养殖湖羊的念头。

说干就干,他利用休假的机会单枪匹马踏上湖羊原产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及安徽考察学习湖羊养殖技术,由于他的勤恳好学和吃苦耐劳,仅半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就吸收和掌握了湖羊养殖的关键技术。

随后,他辞掉了稳定高薪的工作,怀揣打工赚到的35万回到了家乡,开启了养殖湖羊创业致富梦。

勇立潮头勤勉善为强实干创业之初,家人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好端端的公司经理不做,偏偏要回来受苦养湖羊而且还要承担风险。

他的创业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

他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家乡土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研判,最终认定湖羊养殖很适宜在家乡养殖,并且市场前景广阔,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当他拿着厚厚一叠市场调研和湖羊养殖前景报告放在家人面前时,全家人都被他的创业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支持他。

湖羊规模化养殖2

湖羊规模化养殖2

湖羊规模化养殖规划书徐跃摘要: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转移,一方面市场对动物源肉类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低下,人力资源和成本效益等原因使得传统的农户家庭养殖趋向萎缩。

再者,参照国外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将是中国未来的主流。

肉类食品中,猪肉价格在最近几年起伏较大,病害较多,具有市场风险和技术难题。

牛羊类肉食品市场价格稳定,且普遍居高。

由于稻—桑—羊—渔的传统生产结构被逐渐打破,分布于杭嘉湖地区的湖羊产业正在受到严重冲击。

但与此同时羊肉价格在逐渐上升,“养羊冷、卖羊热”的局面非常明显。

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在湖州长兴地区3000头湖羊规模化养殖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养殖计划。

1湖羊的基本概况1.1湖羊的由来湖羊饲养历史悠久。

属于蒙古羊类群的短脂尾羊,畜牧学分类上为羔皮、肉食兼用的粗毛羊。

湖羊在太湖平原的育成和饲养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受到太平湖的自然条件和人为选择的影响,逐渐育成一个独特的稀有品种,所以称为“湖羊”。

1.2湖羊的特性湖羊是世界著名品种,在国际上声誉很高。

湖羊生长期短、发育快,6月龄活重达40千克;性成熟早,有“当年生,当年配,当年产羔”的特点;繁殖力高,平均产羔率达230%以上,高繁殖率选育群可达300%以上,其繁殖力之强是世界绵羊品种中少有的;长期在舍饲条件下,形成耐湿、耐热的独特优良特性,适于工厂化、集约化生产;特别是羔羊皮十分名贵,茸茸的纤毛洁白稠密,轻柔细软,有丝的光泽,波浪型的花纹,在国外市场素有“东方软宝石”之美称。

革皮也是制作皮夹克等服装的优质原料,浙江小湖羊皮占全国总产量3/4以上;体型大,个体产肉量高。

据测定,成年母羊活重54千克,公羊58千克,屠宰率在50%以上;湖羊肉质鲜美,口味好,与其他绵羊肉相比,更具有肉质细嫩、多汁、膻味小的优点;湖羊早期生长速度快,是进行肥羔生产的较好素材。

2 浙江湖羊养殖的现状2.1.湖羊产业由羔皮用转向肉用。

从80年代以来,湖羊摆脱了单一生产羔皮的束缚,逐渐转向肉用为主,发展势头良好。

乡村里的追梦人r——记泰和县新型职业农民刘青

乡村里的追梦人r——记泰和县新型职业农民刘青

乡村里的追梦人r——记泰和县新型职业农民刘青
罗善平;周霞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
【年(卷),期】2017(0)23
【摘要】在泰和县,如今只要一提起刘青,方圆十里八村的农民无人不晓,正是凭着他的智慧和胆识,扎根农村,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用热血和汗水圆就自己的人生梦。

胸怀大志当好农民创业“带头人”刘青出生在泰和县澄江镇,原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1996年他毅然辞去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在深圳打拼多年后.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罗善平;周霞
【作者单位】泰和县农业局;泰和县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山村里走出来的"西红柿大王"r——记通化市新型职业农民典型李学发 [J], 省阳光办
2.乌鲁木齐市北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查分析r——以六十户乡、青格达湖乡为例[J], 王璐;范宏民
3.农机科技致富的领头雁——记江西省泰和县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青[J], 肖汉彬
4.科技圆梦绿色生金r——记泰和县农业科技示范户刘丰春 [J], 黄从周
5.乌鸡痴心汉致富带头人——记泰和县新型职业农民彭建军 [J], 罗善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 3.5 米宽、长 1.5 公里的进村道路。他先后投资
50 余万元为华盖山村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扶贫济
困等基础设施建设。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朱建华将继续秉承着共同
富裕的理念,带着乡亲们沿着创业之路继续前行,让
生命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45 ·
山 泰青 和水
羊 舍 里 忙 着 给 羊 喂 料、 消 毒、 打 针、接崽等等,湖羊生长得很好, 销量也远远超出他的意料。经过 2
后绿
农 民


年的努力,基地湖羊养殖规模年 存栏达 500 头,年销售额 200 万元,
朱 建

年纯收益 60 余万元。
华 带

不忘初心 同心共助脱贫梦
领 村
在自己奔入小康的同时,朱 文 民
脱贫,朱建华在了解这个情况后,主动找到镇扶贫办
提出愿意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在镇政府及农商银行万
合支行的大力支持下,最终采用“基地 + 银行 + 农户”
的金融扶贫模式开展帮扶,可使每户贫困家庭年均增
加收益 3500 元左右。
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朱建华还热心参与村里
的基础设施建设。他自掏腰包 20 万元为村里修建了
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2014 年,一个 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湖羊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那 时湖羊养殖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其它地区饲养量 不多,尤其是吉安地区,基本上没有,他萌生了回 家养殖湖羊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利用休假的机会 单枪匹马踏上湖羊原产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及安徽考 察学习湖羊养殖技术,由于他的勤恳好学和吃苦耐 劳,仅半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就吸收和掌握了湖羊 养殖的关键技术。随后,他辞掉了稳定高薪的工作, 怀揣打工赚到的 35 万回到了家乡,开启了养殖湖羊 创业致富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他拿着厚厚一叠市场 调研和湖羊养殖前景报告放在家人面前时,全家人都 被他的创业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支持他。就这样, 全家人东拼西凑 48 万元投入他筹建湖羊养殖基地。
—— 80
湖羊养殖基地一期建设规划六十 多亩,投资 80 余万元左右,3 个 月 不 到 基 地 就 建 起 来 了。 从 此, 他经常自学到深夜,一天到晚在
心怀梦想 披荆斩棘谋富路 2004 年,刚刚初中毕业且成绩优秀的他,由于
家境窘迫,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回家务农。看到同龄 人纷纷外出打工,他也决心外出闯一番事业。五年后,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怕苦、不怕累、又勤劳又能干 的品质被老板看中,提拔他为生产部经理。又经过四 年的辛苦和努力,他省吃俭用不断积累工资,拥有了 30 万元的存款。那时的他心想,外出务工的日子无 疑是平淡而艰辛的,要是能回家乡创业,带动家乡的 父老乡亲致富,该多好啊!
精准扶贫/ Accurate Poverty AIIeviation
他,80 后,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成熟稳重, 吃过苦、受过累,在实干富民路上一路向前;他,以 “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为目标,敢闯敢试, 开辟了湖羊养殖的致富新路径;他,带动群众勤勉实 干,脱贫致富,一起奔赴小康。他,就是泰和县万合 镇华盖山村创业能人朱建华。
勇立潮头 勤勉善为强实干 创业之初,家人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好端端的
公司经理不做,偏偏要回来受苦养湖羊,而且还要承 担风险。他的创业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但 他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他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实地 考察,结合对家乡土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研判, 最终认定湖羊养殖很适宜在家乡养殖,并且市场前景 广阔,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建华始终不忘回报父老乡亲。2015
| 张

年底,在万合镇政府的大力扶持 下,朱建华充分发挥田教授先锋
艺 文

贫 致
模范带头作用,以“带、教、帮、引”
晓 霞
的形式,免费教授一部分本地贫 梁
富 记
困户养殖湖羊技术,还免费上门
生 斌

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上
的难题,甚至还为贫困户配送自己养殖的羊崽和羊种。
朱建华所在的华盖山村为“十三五”省级贫困
村,有 18 户贫困户,贫困人口 48 人。为解决村中贫
困人口的务工难题,朱建华长期聘用贫困人口 12 人
为基地规模养殖工,可助贫困户年均增收 2 万元以上。
基地湖羊养殖每年还带动农作物秸秆、花生菌消费约
4500 吨,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 130 多万元。
至去年年底,华盖山村仍有 4 户贫困户 14 人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