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都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二、探究摩擦力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摩擦力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并板书: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提出实验要求。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大小。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减小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代表分享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教师总结: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类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2 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类型。

1.4.3 实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1.4.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实例。

1.5 作业布置第二章:静摩擦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计算静摩擦力。

2.2 教学内容静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计算实例法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2 讲解讲解静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2.4.3 计算实例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静摩擦力。

2.4.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并分析一个关于静摩擦力的实例。

第三章:动摩擦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计算动摩擦力。

3.2 教学内容动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计算实例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4.2 讲解讲解动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3.4.3 计算实例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动摩擦力。

3.4.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摩擦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3.5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并分析一个关于动摩擦力的实例。

第四章:摩擦力的减小与增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减小和增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减小和增加的方法应用实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运动和力”为学习线索,引导学生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力的知识以及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包括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

一是通过直接感受和测量物体在不同表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重量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3.研讨:引导学生对探索活动中的发现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摩擦力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4.拓展:介绍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二)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拉动纸盒,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能测量物体在不同表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3.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摩擦力的研究表现出兴趣和探究热情。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和影响因素;难点: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毛巾、木板、砝码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参考资料:相关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提出问题:“摩擦力是什么?它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性质;阐述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和影响因素;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5. 课后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3.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引言:运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摩擦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什么是运动与摩擦力,为他们进一步探索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

2. 掌握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

3. 能够举例说明摩擦力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摩擦力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 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上册》。

2. 教学PPT。

3. 实验材料:不同表面的小物体、平面、滑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手在桌子上推一本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书会运动?找出运动的原因并提出问题。

2. 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教师给出运动和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并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运动时物体与什么之间有摩擦力?3. 观察实验(15分钟)教师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摩擦力观察实验。

先让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各种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再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观察结果。

让学生总结似乎哪种表面上物体更容易运动?为什么?4. 活动实践(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

每个小组使用给定的材料搭建一个小车,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探究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

5. 知识解释与概括(10分钟)教师复习前面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帮助学生了解真空中对象的运动。

6. 拓展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使用到了摩擦力的场景?请举例并说明。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至少三个物体在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例子,用图文方式记录在作业本上。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二)过程与方法1、能基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二)难点匀速直线运动时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5N),两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钩码,塑料盒;(二)教师准备:微视频(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方向近似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明白运动和摩擦力的关系,初步了解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实验兴趣和问题解决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重点1.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

2.运动和摩擦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张赛车比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赛车为什么可以行驶得很快?(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赛车在行驶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摩擦力?(3)教师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解:什么是运动?什么是摩擦力?2.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摩擦力的作用和特点。

(2)深入浅出地解释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并与赛车比赛的情景进行联想。

(3)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理解摩擦力的意义和作用。

3.实验观察(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

(2)实验1:将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观察物体下滑的速度和距离。

(3)实验2: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进行推移,观察力的大小和距离。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特点。

4.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20分钟)(1)小组合作,就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2)教师给出讲解和指导,对学生不清楚或错误的观点适时纠正。

5.归纳总结(15分钟)(1)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是什么?(2)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给予指导和引导。

6.练习与解答(15分钟)(1)教师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相互讨论和对答案。

7.拓展延伸(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例子能体现摩擦力的作用?(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找其他例子,并进行展示。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学科学4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4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4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引言】运动与摩擦力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涉及到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现象和运动物体的特点。

通过学习运动与摩擦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运动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以小学科学45《运动与摩擦力》为任务名称,设计一份教案,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与摩擦力的本质和相关实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2. 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3. 掌握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探究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不同物体表面的块状物体、光滑台面、各种材料的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介绍运动与摩擦力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与运动与摩擦力相关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运动和摩擦力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 通过视频或图片,解释运动和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产生运动或停止运动时会发生摩擦力?请简要描述你的观察和思考。

3. 讲解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表面材质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40分钟)1. 小组合作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不同表面粗糙程度的物体,如木板、沙纸、金属板等,让学生在光滑台面上分别观察不同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运动情况。

2. 学生观察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注意表面材料的差异对摩擦力的影响。

3. 学生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设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步骤、观察记录和结论等,并展示给全班。

4.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概括和归纳,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粗糙程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磨损的鞋底入手,引起学生对物体接触摩擦的理解,然后引出摩擦力,继而通过教师演示活动和学生讨论,使学生发现运动与摩擦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然后通过讨论演示,认识到摩擦力有大小、有方向,并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在对摩擦力的认识过程中,穿插摩擦力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分析摩擦力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写短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写作和表达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背景本课是人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物体的表面都有些微小的凹凸不平的地方,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做相对运动时,这些凸起的地方会相互碰撞并破坏,这就是摩擦。

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都要与其他物体接触,发生摩擦,也就产生了摩擦力。

研究运动就要研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从本课起,单元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教材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感知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通过在桌子上拖动手掌等方法感知摩擦力。

通过测量物体刚刚能运动起来需要的力来感知摩擦力。

第二,知道摩擦力大小是可以测量的,会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第三,知道摩擦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写一段话,假如世界没有摩擦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或即将产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要使物体运动起来需要克服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拖动手,感知摩擦力。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科学产生兴趣,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用测力计较准确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摩擦力1、摩擦力2图片:完好的鞋底花纹、磨损的鞋底动画:汽车行驶与摩擦力的关系记录表1、记录表2、测力计、学生的书、尺子、笔袋、铅笔盒……绳子(拴物品用)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摩擦力的量化表达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探究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等。

2.教学课件:关于摩擦力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摩擦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同时,展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变化。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实验二:在物体上放置不同厚度的毛巾,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性质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2)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摩擦力的概念与性质2.1 教学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3)摩擦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和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在理解摩擦力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3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力的知识;(2)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3)分析摩擦力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4)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1 教学内容(1)摩擦系数的概念;(2)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3)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实验法,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3.3 教学步骤(1)讲解摩擦系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摩擦系数与摩擦力、正压力的关系;(2)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演示摩擦系数测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4)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测定摩擦系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第四章: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内容(1)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3 教学步骤(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重要性;(2)分析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奥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实验设计。

(2)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1)了解力的基本概念。

(2)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滑轮组等。

(2)教学课件:摩擦力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分享思考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提醒注意事项。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总结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4.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2. 家庭作业: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课程背景与目标•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 3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生活中的摩擦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01过程与方法目标0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教材分析与处理强调实践性跨学科性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难点与疑点解析难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两者产生条件和特性有所不同,学生易混摩擦力是否总是阻碍物体运动?解析:摩擦力有时是动力,有时是阻力,取疑点010405060302拓展资源推荐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情境导入提问导入向学生提出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什么是摩擦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二探究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让学生分别用滑动和滚动的方式移动同一物体,感受两种摩擦力的不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变量,观察并记录滑动摩擦力的变化。

实验三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使用润滑油、改变接触面形状等方法减小摩擦力,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环节:实验设计与操作总结环节:知识归纳与提升思维提升知识归纳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自行车链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情感升华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发思维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分组合作明确任务交流分享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互动软件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观察不同物体在光滑和粗糙表面的运动情况,记录现象。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运动与摩擦力现象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

1.3 教学难点: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

1.4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摩擦力的特点。

1.5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摩擦力?它有什么作用?”1.6.2 新课导入:介绍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解释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使物体开始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1.6.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并讨论摩擦力的特点。

1.6.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和感受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6.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摩擦力的定义和与运动的关系。

第二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2.3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相互作用。

2.4 教学方法: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2.5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材料和不同大小的压力工具。

2.6 教学过程: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6.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2.6.3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运动与摩擦力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制定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定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同学: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同学有的教师也有一份〕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

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干不滑倒呢?〔制定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同学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同学牢牢吸引住。

〞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同学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同学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滑轮组、钩码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运动、自行车刹车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

2. 知识讲解:介绍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结果分析: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摩擦力的作用,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六、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汽车刹车系统、轴承等。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摩擦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3.5 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块、滑轮、毛巾、砂纸、桌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自行车刹车、鞋子摩擦地面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然后提问:“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有哪些影响因素?”2.呈现(10分钟)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总结出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提问:“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动与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运动与摩擦力,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本文将就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中《运动与摩擦力》这一章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产生运动的原因,明白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2. 静止: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运动与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小朋友在滑梯上滑下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让小朋友能够滑下来,为什么有时候会慢慢滑下来。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讲解运动、静止和摩擦力的概念。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摩擦力的表现。

可以准备一张光滑的桌面、一本书和一支钢笔,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摩擦力的情况下,书是如何在桌面上滑动或停止的。

4. 讨论与总结: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在摩擦力较大的情况下,物体会停止或减速;而在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物体会继续运动。

5.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滑冰时要穿滑冰鞋,为什么洗澡时要用肥皂。

6. 基础训练与巩固:在课堂结束前,布置一些基础训练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反馈: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课堂反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运动和力章节的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主要介绍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的概念,了解了力对物体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明白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摩擦力的表现形式,能够简单解释摩擦力对物体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运动和力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但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进行引导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运动和力的概念。

2.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环节:引入摩擦力的概念1. 老师出示一个小车和一个光滑的桌面,让学生猜测小车在桌面上会怎样运动。

2. 老师让学生进行实验,将小车放在桌面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会观察到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询问学生为什么小车会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一种力使得小车停下来。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1. 老师出示一个带有毛毡底的小车,让学生猜测这个小车在桌面上会怎样运动。

2. 老师让学生进行实验,将带有毛毡底的小车放在桌面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会观察到带有毛毡底的小车在桌面上滑动得更远。

询问学生为什么带有毛毡底的小车在桌面上会滑动得更远,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摩擦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运动与摩擦》乐兴小学:陈波涛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4、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器官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根据身边的实例,感受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

3、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4、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与接触面与重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听、摸、看等,运用眼、耳、手,多方位、多渠道、多器官来感受比较抽象的摩擦、特别是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亲自动手,循序渐进,运用身边的案例,感知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表面与表面接触发生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3、在实物感知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量化的对比探究方法研究科学现象。

4、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继而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课件、不绣钢管(大约1米)、教师搬动书柜的视频。

学生小组材料:砂纸、宝宝霜、洗洁精、弹簧测力计、纸盒、钩码、记录表。

探究过程:一、感知运动中摩擦的存在。

师:有这样两句响亮的广告词:运动无处不在!运动每时每刻!(课件出示)运动,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大家有兴趣吗?教师板书:运动通过手掌摩擦感知运动时的阻力——摩擦力,揭示摩擦力的概念。

①师:当天气寒冷的时候,同学们习惯做一个动作:搓手。

你们搓过吗?好,咱们一起来搓一搓。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耳朵旁边,像老师这样搓,由手掌根搓到指尖,每次尽量搓到头。

教师示范。

师: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从哪儿发出来的?生:摩擦的声音,这个声音是从手掌之间发出来的。

师:停止搓动,这个声音还在吗?生:不在了,没有了。

②师:为了让你们的手更漂亮,咱们抹点宝宝霜,然后再来搓手,好吗?请小组长拿出材料袋里的宝宝霜,给每个组员挤在掌心上。

待会咱们一起搓,都挤好了吗?师:咱们继续搓。

师:这次搓起来手掌感觉怎样?(学生回答:比刚才舒服多了,滑滑的,很细腻的感觉)师:与第一次相比,哪次搓起来要费劲一些?(学生回答:第一次要费劲一些。

)师:同样是你自己的手,你自己在搓,这次怎么就不那么费力了呢?有哪位同学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学生回答:抹上宝宝霜以后,摩擦减小了)师:哪儿的摩擦减小了呢?(学生回答:手掌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减小了)③特冷的时候,有些同学喜欢戴手套。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副手套,但很特殊。

教师出示手套,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材料袋里的手套戴上手套,我们又来搓。

师:这次搓动起来手掌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很费劲,搓不动)师: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不光滑,太粗糙了)师:刚才我们抹上宝宝霜搓手的时候,很顺畅,很舒服,戴上手套搓的时候,总感觉搓不动,往前搓的时候,总感觉有一种力在阻碍我们手掌运动,对了,这种阻碍手掌运动的力,我们把它叫做摩擦力。

一边搓,一边再感受。

师:当我们的两只手停止不搓的时候,这种阻碍的力量还在吗?(学生回答:没有了。

)师:两只手分开,在空中来回的搓,这种摩擦力还有那么强烈吗?(学生回答:没有了,几乎感觉不到。

)师:那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种力呢?学生回答:两只手必须接触的时候;两只手必须要运动起来;师:如果把我们的两只手换成其他两个物体,这种摩擦力还会存在吗?学生回答:还会存在。

师:那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什么?(学生回答:会发生摩擦。

)因此,就会产生一种什么力?(学生回答:摩擦力。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大屏幕显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发生()。

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组织学生填空后,一起朗读。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都能感觉到这种摩擦力。

同学们可以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然后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一下两次用力大小的区别。

学生汇报。

(在桌面上拖动,摩擦力大;离开桌面上时摩擦力小,这说明摩擦力有大有小。

)师: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师: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测力计的使用大家都学习过吧!老师再来……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教师示范,并强调不能太用力猛的一拉,动作应缓缓的。

三、生活中的运动与摩擦1、接触面光滑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师:运动无处不在,运动每时每刻。

(课件再次出示)接下来咱们来运动运动。

(1)拔河这项体育活动,大家参与过吧。

恩,拔河是一个大型集体运动,参加人数多。

咱们今天就在教室里来拔河。

不过教室里场地太小了,比赛规则变一下。

参加人数2人,左右个1人就行了。

比赛的绳子嘛,咱们用这根钢管来代替(大约1米长的钢管)谁愿意来?选2名学生上讲台。

一个大个子男生,一个小个子女生,分左右站好。

师:同学们先猜一下,谁会赢?学生回答:肯定是男生。

师:还是验证一下。

比赛开始(观察比赛场景男生以绝对优势胜出)师:看来女生的力量确实有限。

可今天老师想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

我们应该帮帮谁?学生回答:女生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帮帮女生,实现以弱胜强的愿望。

(讲桌上明显的摆出洗手液)学生出主意:1、增加人数。

(师否定,人数增加以后,女生这边就不是弱者了)23准备后,开始比赛。

学生被滑稽的场景大笑。

师:我们以弱胜强的目的达到没有?看来啊,这位同学的办法很不错,你来告诉大家,这样做有什么理由?学生回答:洗洁精弄在手上太滑,根本无法握住钢管,所以比赛输了.师:钢管太滑,就意味着什么力量也会减弱?学生回答:摩擦力也会减小.师:哪儿的摩擦力减小了呢?学生回答:减小手掌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使手无法握住钢管。

师:对,在刚才的活动中,利用给男生手上抹上洗洁精,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位同学的手面,男生的手面怎么样?学生回答:很光滑.师:女生的手面呢?学生回答:不光滑,很粗燥师:也就是他们拔河时手面与钢管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怎么样?(不同)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认为什么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呢?学生回答: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师:谁来猜想一下: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怎样影响摩擦力大小?学生回答: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真的是这样吗?咱们一起用实验来验证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实验单:(填空)师:我们这次要验证的是摩擦力大小与什么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回答:接触面光滑程度。

师:那这次实验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师:为了改变接触面光滑程度我们可以先在桌面上拉动盒子,然后在砂纸上拉动盒子。

师:由于盒子比较轻,实验效果不明显,我们可以往盒子里面装钩码来加大重量。

你们看装几个?学生回答:不统一。

师:取中间数四个,那么在砂纸上实验又装几个?生1:4个。

生2:个数不一。

师:在对比实验中一般改变一个条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已经改变了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所以物体重量该不该变?生:不该。

实验要求:实验时请同学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请坐好。

那请小组长上来领取实验单: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填表,齐读。

3.物体重量与摩擦力的关系师:星期天老师准备把办公室的书柜重新摆放。

(看视频)老师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拉、拖不动。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好吗?学生回答: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再看视频,看看同学们的办法是否与老师的做法一样呢?师:这种办法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减少了书柜里的重量。

师:书柜重量减轻,还有什么力量也会随着减小呢?学生回答:可能是摩擦力吧。

师:靠什么来减小摩擦力呢?学生回答:依靠减少重量,来减小摩擦力师:减少哪儿的摩擦力?学生回答:柜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师:那谁来猜想一下:物体重量怎样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呢?学生回答: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咱们一起用实验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请看大屏幕:师:我们这次要验证摩擦力大小与什么之间的关系呢?生:物体重量。

师:那这次实验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生:物体重量。

师:为了改变物体重量,我们采用在盒子里增添钩码的方法来验证。

那请小组长上来领取实验单: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单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填表、齐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运动与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什么叫摩擦力,还知道了通过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生活中与摩擦有关的一些图片和现象.(出示PPT)四、同学们:有运动,就有(),运动无处不在,摩擦也(),运动每时每刻,摩擦也()。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那么下来过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你们周围的运动与摩擦力,完成课外调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