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合集下载

清平乐宋黄庭坚译文

清平乐宋黄庭坚译文

清平乐宋黄庭坚译文《清平乐》是中国宋代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沉的思想感召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清平乐》的翻译作品,并对其译文进行解读和赏析。

原文与翻译夜夜四更聒角声,天涯何处无寒灯。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雨梦回鸡塞东。

黄庭坚的《清平乐》以其清新的词句和典雅的意境闻名,是一首描绘夜晚江头宫殿的古诗。

下面是本文对《清平乐》的翻译:夜晚的四更时分,角声不断攒动,穿透寰宇的四方。

无论身处何方,都有寒冷的灯光黯淡。

江头的宫殿紧锁千门,雨丝轻柔回荡,感觉彷佛入梦时,代表黄庭坚向东寿街的位置。

译文赏析《清平乐》是黄庭坚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寥和无奈。

诗中采用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词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首先,诗歌以夜晚的四更时分作为开头,通过描绘角声的声音,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寂静和宁静。

角声穿越四方,呼应着夜晚的宁静与寂寥。

而后,通过”天涯何处无寒灯”这一句,表达了夜晚的寒冷和灯光的黯淡。

无论身处何方,都无法逃离夜晚的寒冷,而只能默默地照亮自己。

接下来,作者通过”江头宫殿锁千门”一句,将诗意扩展到江头的宫殿。

正是在这样一个宏伟的场景下,黄庭坚表现了自己在寂寥之中的世界。

细雨悄悄地落下,仿佛回荡在梦境中,给人以温柔的感受。

而”鸡塞东”一句,则巧妙地将夜晚的情境与黄庭坚所居住的东寿街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通过这首诗,《清平乐》展示了黄庭坚对夜晚的沉思与感慨,揭示了人们在夜晚中感受到的寂寥和无奈。

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自己内心的思想感受,以及对夜晚所体现的世界的抱怀。

总结通过对黄庭坚的《清平乐》的译文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和深沉的意境,成功地展现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

通过描绘江头宫殿和细雨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想感受。

整首诗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内省,令人回味无穷。

黄庭坚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情的抒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寂寥的夜晚的美丽与哀愁。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翻译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

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

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叔良:即余叔良,作者友人。

木犀(xī):即木樨,桂树学名,又名崖桂。

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名。

痛饮:尽情喝酒。

吴江:即吴淞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

团团:圆形。

水沉:即沉香。

一作“蔷薇”。

大都:不过。

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是一种淡妆,这里指桂花。

直恁:竟然如此。

创作背景辛弃疾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

此词当作于辛弃疾献《美芹十论》之后,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

赏析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世之感,隐然其中。

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

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

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

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

桂花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

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

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

“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

“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蔷薇花去。

译文3: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李莱老《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莱老《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莱老《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清平乐绿窗初晓,枕上闻啼鸟。

不恨王孙归不早 [1] ,只恨天涯芳草。

锦书红泪千行 [2] ,一春无限思量。

折得垂杨寄与,丝丝都是愁肠。

【注释】[1]王孙:隐士。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青草生兮萋萋。

” [2]红泪:魏明帝所爱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泪下沾衣,以玉壶承泪,皆红色。

见王嘉《拾遗记》。

【译文】清晨绿窗初启,床上闻到鸟儿的啼叫。

不是对王孙归来的迟,只是对远方芳草的遗憾。

纸笺上写满了红色的泪水,一个春天里思绪纷繁。

摘下垂柳寄给你,每一丝都是忧伤。

【评析】此词托意美人香草,以寄怀远之情。

“绿窗”二句,从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化出。

“不恨”二句,反用原意。

主人公认为,王孙所以不归,在于贪恋天涯芳草绿罗裙,翻了旧案,意思转深了。

红泪千行,本指儿女思亲,竟无消息,那就改寄留人的杨柳吧,丝丝缕缕都是愁肠,真能沥尽肝肺,爱入骨髓了。

这是简单的夫妻之爱吗?不是,这是以美人香草寄托家国的大爱。

莱老是宋代遗民,坚首阳山之节,不食周粟。

这是一首以象喻手法,表现对国族之忠爱的佳作,深得屈原骚体之深意,不可草草读过。

【作者简介】李莱老,生卒年不详,彭老之弟,字周隐,号秋崖。

咸淳六年(1270),曾任严州知州。

后与兄彭老隐居龟溪,并称“龟溪二老”。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云:“一往情深,低佪欲绝,所谓回肠荡气,庶几近之。

”与兄合集,有《龟溪二隐词》一卷。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19]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起归来同住 [20]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21] ,因风飞过蔷薇 [22] 。

注释:[19]无行路:没有留下回去的行踪。

[20]唤起归来:唤了回来。

[21]百啭:鸟鸣声宛转,形容鸣声美妙。

[22]因风:随风。

“飞”,《汲古阁本》作“吹”。

译文: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评析: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赶上”“和春住”,“唤起归来同住”,千古一对情痴,可思而不可解。

通体精譬,意境清逸。

结语暗喻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词的美。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

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襟。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

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再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清平乐·年年雪里》注释挼(ruó):揉搓。

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

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

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看取:是观察的意思。

观察自然界的“风势”。

故应:还应。

【评点】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为词人南渡后的词作。

这首词依次描写词人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痴迷赏梅、中年时对梅垂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

上片回忆往昔词人两个生活阶段的赏梅生活。

首两句写少女时期赏梅的情景和兴致: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

表现了词人少女时代生活的欢乐和闲适。

“挼尽”二句写词人婚后的赏梅情景,心绪转为悲伤: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襟。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二人志同道合,生活美满幸福。

但却常有短暂离别让她识尽离愁别苦。

婚后六七年的时间中,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然后就开始了长期流离失所的生活。

人生的意外和坎坷,让她屡处忧患,尝尽人间的辛酸和哀愁,自然也没有了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

下片写“今年”赏梅的情景,此处的“今年”是指词人的晚年。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

丈夫去世后,李清照独自一人漂泊江南,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萧萧两鬓生华”,哪里还有赏梅的兴致?独自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经过一夜的风霜,梅花明天就会凋零了,即使想看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清平乐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清平乐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清平乐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清平乐》。

比翼齐飞双飞翼。

两小无猜双宿舍。

月明星稀何处有。

原文:双双飞翼比翼齐飞,无需猜度两小宿舍。

月明星稀何处可觅。

此去泉台把酒山。

原文:离开此处只到泉台,酒香四溢夹岭山。

注释:《清平乐》是北宋初期王安石的一首著名抒情诗,由于其抒发出清新悠扬的恬淡情怀,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一直流传至今。

该诗以“双飞翼”,“无猜双宿舍”和“把酒山”三句描绘出离别的情绪,被誉为写愁的佳作。

翻译:双双飞翼比翼齐飞,两小宿舍无需猜度。

月明星稀,哪里可以觅得?离开此处,我只到泉台,酒香四溢,那夹岭山巍峨。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唐代]李白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

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

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无边烟水把你我隔开,些须音信早巳断绝。

唯有碧天云边明月,偏照着我俩遥遥的离别。

整天感怀往事伤心,愁眉象铁锁难以打开。

夜夜留着半边锦被,等待你的梦魂归来。

注释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后用作词牌。

《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通常以李煜词为准。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悬悬:遥远。

《易林-晋之坎》:“悬悬南海,去家万里。

”尽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迟延。

赏析:《清平乐》“词语浅薄”,甚而疑为后人伪托。

这首词表面上抒写了一位思妇离别之心,实际上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描写,塑造出一位热情、大胆,对生活充满强烈追求的可爱的妇女形象。

诗人借梦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赤裸裸的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对思妇的这种不可扼杀的爱情的歌颂和赞美。

上阕用环境衬托写愁心心情。

“烟深水阔”,音信也无;碧天明月,乐景哀情,一个“偏”字,迁愁于月,烦心之至,愁心之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与此同。

窦娥临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极的表现。

“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唯碧天云边明月,偏照着我俩遥遥的离别。

“悬悬”惦记昼夜悬悬思恋。

下阕用表情行动写愁心与盼归。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引言: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清平乐》是黄庭坚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7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句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呼唤。

取,语气助词,无实义。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白话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_黄庭坚清平乐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_黄庭坚清平乐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_黄庭坚清平乐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是一首优秀的惜眷词,黄庭坚《清平乐》是他于1105年在宜州所创作的。

该如何翻译和赏析黄庭坚的清平乐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黄庭坚清平乐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黄庭坚《清平乐》是他于1105年在宜州所创作的。

两年前,黄庭坚因幸灾谤国的罪名被监管在宜州,用《清平乐》这首惜春词暗示当时朝政的混乱和黑暗,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清明。

写完这首词的同一年,黄庭坚本来要转去永州看押的,却在宜州就去世了。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楚天要归到哪里,周围一片寂静,找不到她的归去的路。

倘若有人知晓春天回到哪里的消息,请喊它再回来和我同住。

但是春天回得这样没有踪影,又有谁会知道呢?除非是去询问黄鹂。

黄鹂千百次的婉鸣没有人能听懂,顺着风势飞越了蔷薇。

整首词通过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寻春,用问句向别人人讨教春天在何处,在没有得到答案后,就转而向鸟,看似有希望却无法理解鸟鸣的意思,鸟儿的离开更让词人的希望彻底破灭,表现了恋春、惜春的情节,充满感伤,同时又进一步隐射了时局如这“春去”一般,曾经的清明不在。

黄庭坚清平乐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是一首优秀的惜眷词,以词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了恋春、惜春的情感,充满了深沉落寞的氛围,用笔婉转含蓄,意境优雅美妙。

词的上阕描写春在悄然中过去,下阕以夏的到来表现春去无法寻回,惜春的情感层层递进,还通过拟人进行精妙的构思,想法奇妙新颖,情绪有起伏,体现词人向往美好的事物。

上阕开头就用问句抛出了春去的质疑,表达了春归的无处可寻,“归”、“无行路”则是将春天拟人话,增加情趣。

第二句是词人展开的一种设想,用绕笔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惜春的情绪,富有变化。

下阕在问人无果后,把请教的对象转到了物象上,只能去问黄鹂。

黄鹂是春末夏初的标志,想必是知道春去到了何处。

这种设想饶有趣味,也更为新奇,体现词人寻春的执着。

尾句是写实的句子,用黄鹂婉转鸣叫声打破之前的沉静,鸟语并不是人所能理解的,或许黄鹂知道,但是词人无法知晓。

王安国《清平乐》翻译赏析

王安国《清平乐》翻译赏析

王安国《清平乐》翻译赏析王安国《清平乐》翻译赏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译文] 尽管黄莺叫个不停也留不住美丽的春天。

[出典] 北宋王安国《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宫锦:古代专为宫廷织造的锦绢。

此喻落花。

满地残红宫锦污:满地的落花败叶,像是把宫锦弄脏了一样。

小怜:原为北朝冯淑妃之名,此泛指歌女。

初上琵琶:刚刚弹起的琵琶之声。

不肯画堂朱户:不肯被豪门望族养在庭苑中。

译文1:黄莺儿不停地鸣叫,也不能把春色留在人间。

南园里的鲜花经过一夜的风雨,落英缤纷,好像是宫廷锦绣被弄得点点斑斑。

歌女刚刚弹起琵琶,便引起我思绪万千。

看那漫天飞舞的柳絮在春风中怡然自得,却不肯飘入画堂朱户的.豪门大院。

译文2:莺儿鸣唱苦留春,费尽心机亦枉然。

昨夜风雨骤,满地残红,似彩锦污皱。

小怜初弹琵琶曲,声声怨春不长久。

晓来看花红满地,思绪不禁绕天际。

庭院杨花自在舞,不入画堂与朱户。

译文3:想留住春色却留不住,黄莺儿费尽唇舌也说不服。

满地里落花凋残像彩锦染了宫锦污,原来是昨夜南园遭到风雨凌侮。

小怜她初抱琵到始弄,晓来情思绕游天涯。

杨花不肯委身画堂朱户,只愿像春风里综放的自在梨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兼言志的小令,字数不多,结构精巧。

上阕表现作者惜春的美好愿望,他希望春色永远充满人间,然而天气四时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想留也留不住。

读到这里,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因为作者是把春当作一个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他听到了歌女的琶琶声,对这位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充满了敬意,因为她就像自在飞舞的柳絮,宁可无着无落,也绝不飞进侯门贵府;她又像春季里绽放的鲜花,宁可在风雨中毁灭美丽。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陆游的《咏梅》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相比之下,可谓异曲同工。

表面上看来作者是在歌咏这位弹琶琶的少女,实则是用以自况。

他认为自己的品格也像杨花柳絮一样不染尘俗,他宁可像天涯歌女一样生活,也绝不受豪贵之家的颐指气使。

《清平乐》原文

《清平乐》原文

《清平乐》原文《清平乐》原文《清平乐》是宋代作家王安石的诗,是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平乐》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原文篇1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翻译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

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

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赏析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

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

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鉴赏此词一说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

如其可信,则上片不妨可视为就己方落笔,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

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

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

“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

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

“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

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

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

“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

《清平乐》翻译赏析

《清平乐》翻译赏析

《清平乐》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

[译文] 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快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认识嫦娥的真体态。

[出自] 南宋刘克庄《清平乐》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注释:蟾:蟾蜍,这里指代月亮。

姮娥:奔月之嫦娥。

粉黛:妇女的装饰品。

素面原无粉黛:嫦娥的面貌本来洁白,不搽脂粉。

积气蒙蒙:层层云雾迷迷茫茫。

桂树:此指月中桂树。

译文: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快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认识嫦娥的真面目,容貌洁白不施粉黛。

我在月宫四处游览,俯看人间云雾迷蒙。

醉后偶摇桂花树,人间便刮起阵阵凉风。

赏析:刘克庄这首《清平乐》,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遨游月宫的情景。

开头“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

“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

“蟾背”点出月宫。

《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

”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

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

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

“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诗意。

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强。

下片写身到月宫。

“俯看积气蒙蒙”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

”从“俯看积气蒙蒙”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

晏殊《清平乐》翻译赏析

晏殊《清平乐》翻译赏析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是由水泥、砂、骨料和水等组成的。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

浇筑质量的好坏甚至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混凝土的浇筑尤其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1. 仔细检查施工现场: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检查。

要确保现场的平整程度、施工材料的质量和现场的安全。

2. 准备好混凝土及其它辅助材料: 确保准备好混凝土及其它辅助材料,如水泥、砂、骨料、停水器、水桶、扫帚、镘刀等。

二、混凝土浇筑的步骤1. 整理、梳理模板及其它设施: 混凝土浇筑前,要整理梳理模板及其它设施。

对于钢模板和木模板需要检查其是否平整,对于支架和支撑点也需要进行强度检查,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量和压力。

2. 铺设停水器: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铺设停水器,并合理安排好混凝土的进料口。

3. 倒料: 混凝土的倒料要均匀、流畅,防止混凝土掉落太高,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4. 振捣: 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振捣,用专业振动棒振动混凝土,以尽可能地排除其中的气泡。

5. 拉毛: 在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拉毛。

拉毛是用特殊的工具刮平混凝土表面,使其更加平整、均匀。

三、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1.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仔细检查现场的施工条件。

确保工期安排、设备的正常工作、施工现场的卫生条件等都是可以保证的。

2. 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逐一检验,如果发现其中有不合格或有安全隐患的材料,应该及时予以剔除。

3. 具有高水泥度、高细度和高流动性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湿喷的方式进行施工,因为湿喷会使其易振动、发松,进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挥。

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抖动,以获得最佳的混凝土密度,防止出现缩孔、裂缝等不良情况。

5. 混凝土浇筑后的保养至少持续7天,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保养期间,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湿润,以防止其早期干裂。

总之,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

《清平乐》诗词译文

《清平乐》诗词译文

《清平乐》诗词译文《清平乐》诗词译文清平乐晏殊北宋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余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①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②紫薇:花名,亦称紫葳,凌霄花的别名,夏秋开花。

③朱槿:花名,即扶桑。

④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译文】:金色的秋天,秋风轻轻地吹拂,梧桐树叶片片地往下飘零。

我刚刚新酿的酒,味道正浓厚香醇,尝一口便让人心醉不已。

我在小窗前沉沉入睡。

紫薇花、朱槿花正在凋残,夕阳正映照着窗外的栏干。

一双燕子到了将要南飞的时候,银色屏风在昨夜已透着寒意。

【赏析】:此词以微细的笔触描述了淡淡的悲秋情绪。

自古悲秋之作多写萧瑟之景,发凄厉之情,而晏残却以清雅,婉柔的文辞如意象展现和谐、闲雅的秋景与秋情。

上片写酒醉浓睡。

下片写秋景,隐亦闲愁之因。

作者只从景物的变易和主人公细微的感觉着笔,而不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

语言清丽,风调和婉。

末两句写出了词人心境之凄凉。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两句点出秋意,又暗含羡慕之意。

双燕可成对归去,燕婉相亲,而屏风里的'人却只能单眠独宿,怎能不感到微寒。

全词以纤细的感觉,淡淡的哀愁,厚重的色彩,闲雅的格调,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冷清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秋日愁思.。

这首词清雅与华贵并存。

纤细的感觉,淡淡的哀愁,色彩厚重而格调闲雅,有如一幅多彩且工丽的秋意图。

此词通过精雕细刻的笔墨,描写秋风、落叶、紫薇、木槿,以及斜阳照耀下庭。

在精致的小轩窗下,主人公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系列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冷清索然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主有公淡淡的愁思.。

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词意: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南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⑴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

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别来春半,指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李煜词《清平乐·别来春半》(黄仲金书)李煜词《清平乐·别来春半》(黄仲金书)⑵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

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⑶砌(qì)下:台阶下。

砌,台阶。

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

全句意思,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⑷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⑸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

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⑹遥:远。

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⑺恰如:正像。

《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⑻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

更,越。

还生,还是生得很多。

还,仍然,还是。

参考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

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赏析《清平乐·别来春半》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全词写出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或为作者牵记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

[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原文、注释、赏析

[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原文、注释、赏析

[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原文、注释、赏析[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原文、注释、赏析[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

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

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注释:1、只是:总是,尽是。

2、“总把”二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诗:“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3、总,纵然,即使。

4、兔走乌飞:指时光飞逝。

兔,代指月亮。

5、乌,代指太阳。

6、三台:本为星座名,代指崇高的官位。

《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

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

”7、古代以星象征人事,称三公为三台。

又,汉因秦制,设置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赏析:《清平乐》大约为晚唐创调,较早见于唐末五代初韦庄词中(《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不可信)。

为四十六字双调小令,为平仄韵转换格,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平韵。

晏殊词中共有此调五首。

本篇借此短调,直抒胸臆,自道身世之感,畅发其及时行乐的一贯思想。

与他许多同主题作品先景后情的写法不同,本篇一开始就直抒怀抱,出以感叹语。

春花秋草,都是悦人心目的美景,但在词人眼中,它们“只是”(总是、尽是也)催人衰老之物。

生派愁怨与无知的自然物,一起便觉作者运意之妙。

上片后两句,进一步做极度的情感夸张,谓纵然扫尽千山眉黛,亦难抵词人之无穷别愁。

别愁之深就被如此表现出来了。

过片两句,由感叹别愁之深转入以实际行动来销愁释恨——饮酒和听音乐。

盖酒可使人暂时忘忧,丝管之声可以悦耳醒心、并释心灵之郁结也。

末两句,自述身世,点出题旨。

词人虽身登“三台”之高位,仕途比别人显达,但也曾几度罢相、外任州郡,尝到了许多不得意的苦闷烦恼。

此词大约为罢相外放任期间所作,故感叹曰: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像我这样显达的人,虽登台阁,能有几度?还不如趁此美好时光,充分享受人生吧!晏殊的'许多宣扬及时行乐之作,写的都是普泛化的感情,但本篇却是写他这种身份的人独有的感受,故值得重视。

清平乐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清平乐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清平乐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清平乐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晏殊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宋代晏殊春来秋去。

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译文春来秋去,往事该到哪里重寻?天气渐寒,燕子南归飞去,兰草上也沾满露珠,如在悲啼。

时光啊,千留万留也留不住。

饮酒过后,客人已散,我满怀忧伤,无聊的来到阶前,独自倚着梧桐树。

回想起去年今日,同样是西风萧瑟,黄叶乱舞。

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命名。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

春来秋去:春天过去,秋天到来。

形容时光流逝。

兰泣露:兰花在露中哭泣。

泣露:兰花上露水滴下来像哭泣的泪水。

光景:风光景色。

千留:千百遍地挽留。

酒阑:饮酒结束。

阑:阑珊,将尽。

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闲阶:犹言空阶。

梧桐:梧桐树,落叶乔木。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已不详。

晏殊词多表现因时序变换的伤感情绪,这实际上正是封建社会从中晚唐以来“迟暮黄昏”的时代心理的反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晏殊词,认为晏词“但一洒落,一悲壮耳”,这正点明了晏词表现了时代心理之悲。

在这首《清平乐》中也表达了此种感受。

赏析上片感慨“往事”千留不住。

集中表现主人公对于时光流逝、好景美事永远消泯的无奈和怅恨。

首二句,言季节变换如此之快,春来又秋去,“往事”却不知到何处寻觅。

叹日月不居,时序循环,时间流逝,前事难寻。

“往事”(从下片所述可知,这是指去年今日黄叶西风之中与情人在酒宴上的欢会)不可追,伊人不再来。

这已经暗伏本篇的抒情主旨在内。

后二句,承“春来秋去”而来,言秋光将逝,眼见燕子往南飞,幽兰带露,像是因悲秋而哭泣,主人公也黯然神伤,从心底无数次地发出挽留秋光的呼唤,但是毫无用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翻译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

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

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叔良:即余叔良,作者友人。

木犀(xī):即木樨,桂树学名,又名崖桂。

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名。

痛饮:尽情喝酒。

吴江:即吴淞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

团团:圆形。

水沉:即沉香。

一作“蔷薇”。

大都:不过。

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是一种淡妆,这里指桂花。

直恁:竟然如此。

创作背景辛弃疾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

此词当作于辛弃疾献《美芹十论》之后,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

赏析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世之感,隐然其中。

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

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

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

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

桂花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

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

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

“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

“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

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

“十里”句,用“水沉”来指桂花馨香,引出下片专咏桂花芳香。

上片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词转入下片“意脉不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

“大都”两句赞赏桂花,即小见大。

田艺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额上涂黄,汉宫妆也。

”《西神脞说》则谓“妇人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

至六朝乃兼尚黄。

”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

”李商隐《蝶》诗云:“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桂花体积小,金黄色,宛如妇女淡施“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般芬芳。

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

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但着重写它的香味,抓住重点,与上片相呼应。

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激情满怀,放言凭借秋天风露的传播,桂花会将整个世界都熏染得浓郁芬芳。

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引张砥中曰:“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

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

此词不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

作者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

旧说“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吕氏春秋》)。

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

李清照咏桂花词《摊破浣溪沙》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

辛弃疾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

况周颐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蕙风词话》卷五)。

此词的佳处正在于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

全词非寄托之作,但结句并不排斥似为作者济世怀抱的自然流露。

这首词意境优美,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宫腰束素。

只怕能轻举。

好筑避风台护取。

莫遣惊鸿飞去。

一团香玉温柔。

笑颦俱有风流。

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注释宫腰:女子细腰。

避风台:相传赵飞燕身轻不胜风,汉成帝为筑七宝避风台(见汉伶玄《赵飞燕外传》)。

惊鸿: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以后泛指所亲爱或为女子所恋的男子。

眉语:以眉之舒敛示意传情。

伊州:曲词名,商调大曲。

注释宫腰:女子细腰。

避风台:相传赵飞燕身轻不胜风,汉成帝为筑七宝避风台(见汉伶玄《赵飞燕外传》)。

惊鸿: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以后泛指所亲爱或为女子所恋的男子。

眉语:以眉之舒敛示意传情。

伊州:曲词名,商调大曲。

赏析作为辛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刘克庄的词一向以豪放见长。

但词人也并非不会婉约,而是不欲而已。

偶为婉约之词,情意款款,自然又是一首佳作。

比如这首《清平乐》,置于婉约词中,几不可辨识,以为又是哪一位多情妙手的快意所为。

南宋时期上流社会有蓄家姬的风气。

这首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以歌舞佐酒的家姬。

一开始一束素绢比舞姬的纤腰,抓住了作为舞姬最重要的因素。

由此开始,上半阕四句,句句使用夸张。

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说夸张“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

夸张手法在突出事物的特点方面,刻画得更有力。

此外,这四句中有三处典故:“宫腰束素”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腰如束素”,原句是描写一个据宋玉自己说是天底下最美丽的女子的。

“好筑避风台护取”用赵飞燕的故事,据说赵飞燕体质轻盈,汉成帝恐其飘翥,为制七宝避风台。

“惊鸿飞去”用曹植《洛神赋》里写洛神的句子“翩若惊鸿”。

这三个成句全是写最美的女子的,用这些典故来写舞姬,自然上半阕的真正含义,就不只是写其的体态轻盈了。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两句在继续作形态方面描绘的同时,开始着力烘托舞姬的精神风韵,上下两片之间在这里得到了自然地过渡。

同时,这两句对舞女风韵正面、概括的描写,也给结尾两句作了最好的铺垫。

“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萧郎,泛指为女子所爱恋的男子。

《伊州》,舞曲名)两句,《词旨》推为“警句”,好在哪里?首先,“萧郎”在词中即指作者自己,亦或他人,彼此眉目传情,销魂荡魄之际,舞姬竟然舞错了《伊州》曲,其情其景,焕然生动,如在目前。

其次,词的前面部分都是对舞姬的客观描写,到此作者才把自己融入其中。

因为作者主观情感的.融注,也就更加曼妙迷人了。

刘克庄词多写人民疾苦和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多有慷慨大江东去的气概,很少剪红刻翠之辞。

因此,不少评论家以为克庄词缺少含蓄微婉的力量。

这阕词写粉黛,叙歌舞,读来虽不乏明快之感,但情绪缠绵,措词轻艳,结尾处尤有无穷余意,当可代表刘克庄词风的另一个侧面。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3清平乐春来秋去。

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翻译春来秋去,往事该到哪里重寻?天气渐寒,燕子南归飞去,兰草上也沾满露珠,如在悲啼。

时光啊,千留万留也留不住。

饮酒过后,客人已散,我满怀忧伤,无聊的来到阶前,独自倚着梧桐树。

回想起去年今日,同样是西风萧瑟,黄叶乱舞。

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命名。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

春来秋去:春天过去,秋天到来。

形容时光流逝。

兰泣露:兰花在露中哭泣。

泣露:兰花上露水滴下来像哭泣的泪水。

光景:风光景色。

千留:千百遍地挽留。

酒阑:饮酒结束。

阑:阑珊,将尽。

忡忡:忧愁的样子。

闲阶:犹言空阶。

梧桐:梧桐树,落叶乔木。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已不详。

晏殊词多表现因时序变换的伤感情绪,这实际上正是封建社会从中晚唐以来“迟暮黄昏”的时代心理的反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晏殊词,认为晏词“但一洒落,一悲壮耳”,这正点明了晏词表现了时代心理之悲。

在这首《清平乐》中也表达了此种感受。

赏析上片感慨“往事”千留不住。

集中表现主人公对于时光流逝、好景美事永远消泯的无奈和怅恨。

首二句,言季节变换如此之快,春来又秋去,“往事”却不知到何处寻觅。

叹日月不居,时序循环,时间流逝,前事难寻。

“往事”(从下片所述可知,这是指去年今日黄叶西风之中与情人在酒宴上的欢会)不可追,伊人不再来。

这已经暗伏本篇的抒情主旨在内。

后二句,承“春来秋去”而来,言秋光将逝,眼见燕子往南飞,幽兰带露,像是因悲秋而哭泣,主人公也黯然神伤,从心底无数次地发出挽留秋光的呼唤,但是毫无用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燕子于秋而飞归了,兰叶上凝聚露珠如泣泪,美好的光景即使千百次的挽留也牵不住,主人公深切地怀念“往事”,或许是佳人见不得,“燕子归飞”形象的比喻;深情地挽留秋光,时光更是留不得。

那份怅恨与无奈,仿佛跟“兰泣露”似的。

挽留“秋光”,正是要留住“往事”,留住“燕子”,期盼再与佳人相会。

然而这一切都成空,能不愁吗。

下片,定格于闲阶梧桐下独自感伤的抒情主人公的特写镜头,既写其感伤的形貌,亦托现其感伤的内心。

前二句补足上片,由景入情,穷形尽相,写其孤独之状,徘徊之态。

喝酒,是为了留住景光,消释哀伤,可是,酒阑人散后,更感到空虚和惆怅。

后二句直探心灵深处,揭示其心事重重的原因——对景怀人。

表现了词人心灵深处长久的忧伤,黄叶西风,年年如是,自然界代谢是必然的规律,对着无法挽回的事物,他体认到人生的无常了。

“去年今日”,“黄叶西风”,以今比昔,平添几分厚重之感,颇有几分耐人寻味之处。

这首词抒写别愁。

此词特写镜头:“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

”酒宴已经结束,热闹的场面不复,令人忧愁不安,无可奈何地倚靠着台阶旁的梧桐树发呆。

这一孤独情景,既感慨从酒宴上得到的暂时慰藉,竟如此快就没了,反而加重了愁怨;使自己忆起“往事”,陷于深深的忧虑不安之中。

于是,结尾直接抒写:“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脑子里清楚地记得,也是去年的今日,依然是秋季,西风劲吹,黄叶凋零的时候,与佳人相会分别,点出“秋愁”——惆怅情怀,是因忆旧怀人的缘故。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4清平乐·雨晴烟晚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翻译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注释砌:台阶。

特地:特别。

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