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译文及注释
清平乐译文及注释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清平乐》译文及注释:
原文: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哎呀呀,那房子的屋檐又低又小,旁边小溪的岸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有一对头发都白了的老头老太太,喝了点酒,操着那温柔又好听
的吴地口音在互相逗趣、取乐,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呀。
这家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呢;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欢的要数那小儿子啦,他可调皮捣蛋了,啥也不干,正趴在
溪边的草地上,剥着莲蓬吃呢。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是一种曲调的名称。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情景。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就是现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的方言,听起来特别温柔好听。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头和老太太。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织”:编织。
“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您瞧瞧,这一家人在农村的生活多自在、多有趣啊!有干活儿的,有调皮玩耍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想象一下那画面,是不是觉得特别温馨、特别有意思?反正我觉得呀,这样的日子虽然简单,但满满的都是幸福呢!这首词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他可厉害啦,写了好多好多有名的词,这首就是其中之一,把农村生活描绘得活灵活现的,让人一读就好像能看到那场景似的。
怎么样,您喜欢我给您翻译的这个和解释的这些不?。
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词意: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清平乐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南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⑴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
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别来春半,指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李煜词《清平乐·别来春半》(黄仲金书)李煜词《清平乐·别来春半》(黄仲金书)⑵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
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⑶砌(qì)下:台阶下。
砌,台阶。
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
全句意思,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⑷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⑸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
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⑹遥:远。
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⑺恰如:正像。
《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⑻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
更,越。
还生,还是生得很多。
还,仍然,还是。
参考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
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赏析《清平乐·别来春半》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全词写出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或为作者牵记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
清平乐宋黄庭坚译文
清平乐宋黄庭坚译文《清平乐》是中国宋代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沉的思想感召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清平乐》的翻译作品,并对其译文进行解读和赏析。
原文与翻译夜夜四更聒角声,天涯何处无寒灯。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雨梦回鸡塞东。
黄庭坚的《清平乐》以其清新的词句和典雅的意境闻名,是一首描绘夜晚江头宫殿的古诗。
下面是本文对《清平乐》的翻译:夜晚的四更时分,角声不断攒动,穿透寰宇的四方。
无论身处何方,都有寒冷的灯光黯淡。
江头的宫殿紧锁千门,雨丝轻柔回荡,感觉彷佛入梦时,代表黄庭坚向东寿街的位置。
译文赏析《清平乐》是黄庭坚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寥和无奈。
诗中采用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词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首先,诗歌以夜晚的四更时分作为开头,通过描绘角声的声音,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寂静和宁静。
角声穿越四方,呼应着夜晚的宁静与寂寥。
而后,通过”天涯何处无寒灯”这一句,表达了夜晚的寒冷和灯光的黯淡。
无论身处何方,都无法逃离夜晚的寒冷,而只能默默地照亮自己。
接下来,作者通过”江头宫殿锁千门”一句,将诗意扩展到江头的宫殿。
正是在这样一个宏伟的场景下,黄庭坚表现了自己在寂寥之中的世界。
细雨悄悄地落下,仿佛回荡在梦境中,给人以温柔的感受。
而”鸡塞东”一句,则巧妙地将夜晚的情境与黄庭坚所居住的东寿街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通过这首诗,《清平乐》展示了黄庭坚对夜晚的沉思与感慨,揭示了人们在夜晚中感受到的寂寥和无奈。
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自己内心的思想感受,以及对夜晚所体现的世界的抱怀。
总结通过对黄庭坚的《清平乐》的译文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和深沉的意境,成功地展现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
通过描绘江头宫殿和细雨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想感受。
整首诗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内省,令人回味无穷。
黄庭坚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情的抒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寂寥的夜晚的美丽与哀愁。
清平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清平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原文:[唐代]李白烟深水宽,音信无由达。
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曝光高悬高悬初恋。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
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译文及注解:译文无边烟水把你我分隔,些须音信晚巳切断。
唯有碧天云边明月,略偏照著我俩伯德角的初恋。
整天感怀往事伤心,愁眉象铁锁难以打开。
夜夜留着半边锦被,等待你的梦魂归来。
注解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后用作词牌。
《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通常以李煜词为准。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高悬高悬:荒凉。
《易林-晋之坎》:“高悬高悬南海,回去家万里。
”尽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迟延。
赏析:《清平乐》“词语浅薄”,甚而疑为后人伪托。
这首词表面上抒写了一位思妇离别之心,实际上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描写,塑造出一位热情、大胆,对生活充满强烈追求的可爱的妇女形象。
诗人借梦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赤裸裸的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对思妇的这种不可扼杀的爱情的歌颂和赞美。
上阕用环境衬托写下愁心心情。
“烟深水宽”,音信也并无;碧天明月,乐景哀情,一个“略偏”字,迁愁于月,头疼之至,愁心之至。
“转回朱阁,高绮户,照无眠。
不理应怨,何事短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存有》)正与此同。
窦娥服毒自杀,怨地怨天,都就是怨极的整体表现。
“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曝光高悬高悬初恋。
”唯碧天云边明月,略偏照著我俩伯德角的初恋。
“高悬高悬”惦记着昼夜高悬高悬思乡。
下阕用表情行动写愁心与盼归。
“愁眉似锁难开”是表情、心情;“夜夜长留半被,待君梦魂归来。
”是行动,是切盼,更是痴情。
难得词人奇思异想,把思妇情思写得深而再深。
迁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归,奇想幽深,构成此词的特色艺术。
“夜夜长留半被”,晚上孤独等候,睡了留着半边锦被。
“待君魂梦归来”,希望在入睡的梦灵魂相遇。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翻译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
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
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叔良:即余叔良,作者友人。
木犀(xī):即木樨,桂树学名,又名崖桂。
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名。
痛饮:尽情喝酒。
吴江:即吴淞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
团团:圆形。
水沉:即沉香。
一作“蔷薇”。
大都:不过。
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是一种淡妆,这里指桂花。
直恁:竟然如此。
创作背景辛弃疾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
此词当作于辛弃疾献《美芹十论》之后,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
赏析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世之感,隐然其中。
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
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
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
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
桂花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
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
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
“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
“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蔷薇花去。
译文3: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19]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起归来同住 [20]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21] ,因风飞过蔷薇 [22] 。
注释:[19]无行路:没有留下回去的行踪。
[20]唤起归来:唤了回来。
[21]百啭:鸟鸣声宛转,形容鸣声美妙。
[22]因风:随风。
“飞”,《汲古阁本》作“吹”。
译文: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评析: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赶上”“和春住”,“唤起归来同住”,千古一对情痴,可思而不可解。
通体精譬,意境清逸。
结语暗喻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清平乐》全词翻译赏析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
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襟。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
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再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评点】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为词人南渡后的词作。
这首词依次描写词人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痴迷赏梅、中年时对梅垂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
上片回忆往昔词人两个生活阶段的赏梅生活。
首两句写少女时期赏梅的`情景和兴致: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
表现了词人少女时代生活的欢乐和闲适。
“挼尽”二句写词人婚后的赏梅情景,心绪转为悲伤: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襟。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二人志同道合,生活美满幸福。
但却常有短暂离别让她识尽离愁别苦。
婚后六七年的时间中,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然后就开始了长期流离失所的生活。
人生的意外和坎坷,让她屡处忧患,尝尽人间的辛酸和哀愁,自然也没有了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
下片写“今年”赏梅的情景,此处的“今年”是指词人的晚年。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
丈夫去世后,李清照独自一人漂泊江南,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萧萧两鬓生华”,哪里还有赏梅的兴致?独自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经过一夜的风霜,梅花明天就会凋零了,即使想看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二句,并不是单单写梅花,还寄托了词人深深的忧国之情。
“风势”二字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的风,又有政治“风势”的意思,即国势,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怀。
“梅花”喻美好的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遭难,已经岌岌可危了。
古诗清平乐·小庭春老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小庭春老翻译赏析
《清平乐·小庭春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
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
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注释】 1 知道:懂得道理 2 然:然而 3 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
常,固定 4 以:把 5 害:妨碍,影响 4 因物则迁: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因,顺着。
迁,变化 5 舍:放弃,舍弃 6 念:思考【翻译】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辛弃疾《清平乐》诗意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诗意及赏析辛弃疾《清平乐》诗意及赏析《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清平乐》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平乐·村居》原文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⑶,白发谁家翁媪⑷?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⑹。
最喜小儿亡赖⑺,溪头卧剥莲蓬⑻。
注释⑴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后用作词牌名。
《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⑻卧:趴。
译文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清平乐·村居》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清平乐》全文翻译赏析
《清平乐》全文翻译赏析《清平乐》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宫锦:古代专为宫廷织造的锦绢。
此喻落花。
满地残红宫锦污:满地的落花败叶,像是把宫锦弄脏了一样。
小怜:原为北朝冯淑妃之名,此泛指歌女。
初上琵琶:刚刚弹起的琵琶之声。
不肯画堂朱户:不肯被豪门望族养在庭苑中。
译文:黄莺儿不停地鸣叫,也不能把春色留在人间。
南园里的鲜花经过一夜的风雨,落英缤纷,好像是宫廷锦绣被弄得点点斑斑。
歌女刚刚弹起琵琶,便引起我思绪万千。
看那漫天飞舞的柳絮在春风中怡然自得,却不肯飘入画堂朱户的豪门大院。
赏析:《清平乐·春晚》是宋代王安国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小词上片抒写惜花惜春的情意,首二句使用倒装法,强调留春不住的怅恨,不说人殷勤留春,而借“费尽莺儿语”委婉言之,别致有趣。
作者以美丽的宫锦被污,比喻繁花在风雨中凋落,意象新鲜。
过片忽地转入听琵琶的感受,于虚处传神,表现女子伤春念远的幽怨。
末二句并非实咏杨花,而是承接上文喻琵琶女品格之高,借以自况。
本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
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
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
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
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
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
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清平乐·春风依旧[宋代]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译文及注释:译文春风一如往昔,只是对隋堤上的杨柳特别的关爱;在天气清和明丽的时候,风儿轻轻地抚摩着柳枝,一直把它揉搓出千万条嫩黄的垂丝,随着春风荡涤摇曳。
去年春天,你我在在城门外的隋堤上,一起流连;今夜,我却只能在梦中和你化为云雨的魂魄相见。
我如此的悲痛,只需要几个夜晚,就会令我的一生憔悴不堪。
注释着意:着,显露;显着。
意,情景。
隋堤柳:指隋炀帝时在运河堤岸所植的杨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搓,用手掌来回揉摩,此处喻谓给柳树染色;鹅儿黄,即鹅黄色‘就,成。
紫陌:指京师郊外的路。
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系青色,俗称青门。
此指京城的城门。
雨魄云魂:比喻作者的行踪像雨中的魄、云中的魂一样飘泊无定。
赏析:此词写景细致精工,写春景以抒伤情,忆旧而怀今,表达了对昔日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隋堤春柳。
春风还是那么和煦,不过它对沿堤的柳树好像特别关爱。
在天气清和明丽的时候,风儿轻轻地抚摩着柳枝,一直把它揉搓出千万条嫩黄的垂丝,随着春风荡涤摇曳。
“春风”从横向空间扩展写春风中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依旧”则从纵向时间延续包蕴自昔年至今年的同一时境、物是人非的变化,为下片的“去年”、“今宵”之顿跌做一铺垫。
“搓得鹅儿黄欲就”一句,将春催杨柳生发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
下片则用语浓重,写盼归而至黄昏无望的无限感伤。
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把去年今日的柔情蜜意与今年今日的丧魂落魄放在一联之中,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反差,大喜大悲,给读者一种肝肠欲断的感觉。
“紫陌青门”为去年今日与佳人踏游之地,而今年此日则佳人已如云雨飘逝,难睹芳容,抚今思昔。
益增悲慨。
末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如果把一个人生生置于这种折磨之中.用不了几天,他就会死掉。
《清平乐》诗词译文
《清平乐》诗词译文《清平乐》诗词译文清平乐晏殊北宋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余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①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②紫薇:花名,亦称紫葳,凌霄花的别名,夏秋开花。
③朱槿:花名,即扶桑。
④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译文】:金色的秋天,秋风轻轻地吹拂,梧桐树叶片片地往下飘零。
我刚刚新酿的酒,味道正浓厚香醇,尝一口便让人心醉不已。
我在小窗前沉沉入睡。
紫薇花、朱槿花正在凋残,夕阳正映照着窗外的栏干。
一双燕子到了将要南飞的时候,银色屏风在昨夜已透着寒意。
【赏析】:此词以微细的笔触描述了淡淡的悲秋情绪。
自古悲秋之作多写萧瑟之景,发凄厉之情,而晏残却以清雅,婉柔的文辞如意象展现和谐、闲雅的秋景与秋情。
上片写酒醉浓睡。
下片写秋景,隐亦闲愁之因。
作者只从景物的变易和主人公细微的感觉着笔,而不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
语言清丽,风调和婉。
末两句写出了词人心境之凄凉。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两句点出秋意,又暗含羡慕之意。
双燕可成对归去,燕婉相亲,而屏风里的'人却只能单眠独宿,怎能不感到微寒。
全词以纤细的感觉,淡淡的哀愁,厚重的色彩,闲雅的格调,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冷清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秋日愁思.。
这首词清雅与华贵并存。
纤细的感觉,淡淡的哀愁,色彩厚重而格调闲雅,有如一幅多彩且工丽的秋意图。
此词通过精雕细刻的笔墨,描写秋风、落叶、紫薇、木槿,以及斜阳照耀下庭。
在精致的小轩窗下,主人公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系列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冷清索然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主有公淡淡的愁思.。
清平乐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清平乐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清平乐》。
比翼齐飞双飞翼。
两小无猜双宿舍。
月明星稀何处有。
原文:双双飞翼比翼齐飞,无需猜度两小宿舍。
月明星稀何处可觅。
此去泉台把酒山。
原文:离开此处只到泉台,酒香四溢夹岭山。
注释:《清平乐》是北宋初期王安石的一首著名抒情诗,由于其抒发出清新悠扬的恬淡情怀,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一直流传至今。
该诗以“双飞翼”,“无猜双宿舍”和“把酒山”三句描绘出离别的情绪,被誉为写愁的佳作。
翻译:双双飞翼比翼齐飞,两小宿舍无需猜度。
月明星稀,哪里可以觅得?离开此处,我只到泉台,酒香四溢,那夹岭山巍峨。
《清平乐》翻译赏析
《清平乐》翻译赏析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
[译文]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快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认识嫦娥的真体态。
[出自]南宋刘克庄《清平乐》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注释:蟾:蟾蜍,这里指代月亮。
姮娥:奔月之嫦娥。
粉黛:妇女的装饰品。
素面原无粉黛:嫦娥的面貌本来洁白,不搽脂粉。
积气蒙蒙:层层云雾迷迷茫茫。
桂树:此指月中桂树。
译文: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快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认识嫦娥的真面目,容貌洁白不施粉黛。
我在月宫四处游览,俯看人间云雾迷蒙。
醉后偶摇桂花树,人间便刮起阵阵凉风。
赏析:刘克庄这首《清平乐》,是充满浪漫主义**的作品。
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遨游月宫的情景。
开头“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
“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
“蟾背”点出月宫。
《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
”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
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
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
“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诗意。
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特强。
下片写身到月宫。
“俯看积气蒙蒙”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
”从“俯看积气蒙蒙”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
用“醉”字、“偶”字好。
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
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造福人间,也能贻害人间。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清平乐是黄庭坚写的一首伤春词,全词通过对春光的喜爱表达词人对理想事物的向往。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翻译以及赏析,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吧!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1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译文: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一、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词意解析1. 上阕-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开篇词人以问句起笔,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春天离去后,四周一片寂寞,没有留下它的行踪。
这里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惆怅和失落。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词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就把春天叫回来,和自己住在一起。
这种想法天真而又充满诗意,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希望春天能永驻人间。
2. 下阕-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春天的踪迹谁也不知道,除非去问那黄鹂鸟。
黄鹂鸟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它的歌声似乎能带来春天的消息。
词人在这里把寻找春天的希望寄托在黄鹂身上,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对春天的执着追寻。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黄鹂鸟婉转地啼叫着,但是没有人能听懂它的歌声,它就趁着风势飞过了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意味着夏天即将到来,春天已经远去。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试图从黄鹂那里寻找春天踪迹却最终失败的无奈,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
三、艺术特色1. 拟人手法的运用- 全词将春天当作一个有情感、有行踪的人来写。
如“春归何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春天具有了生命,同时也更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春天的深情。
2. 以景结情- 结尾“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以黄鹂飞过蔷薇的景象作结。
在词意上,蔷薇花开表示春去夏来,黄鹂的飞走也暗示着春天的消逝,词人的情感在这一景象中得到了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3. 词风清新自然- 黄庭坚的这首词语言浅近直白,没有过多的雕琢。
词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消失、寻找春天的过程等,都如同口语般自然流畅,却又富有诗意。
例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简单的话语就营造出一种孤寂、怅惘的氛围。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_黄庭坚清平乐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_黄庭坚清平乐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是一首优秀的惜眷词,黄庭坚《清平乐》是他于1105年在宜州所创作的。
该如何翻译和赏析黄庭坚的清平乐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黄庭坚清平乐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黄庭坚《清平乐》是他于1105年在宜州所创作的。
两年前,黄庭坚因幸灾谤国的罪名被监管在宜州,用《清平乐》这首惜春词暗示当时朝政的混乱和黑暗,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清明。
写完这首词的同一年,黄庭坚本来要转去永州看押的,却在宜州就去世了。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楚天要归到哪里,周围一片寂静,找不到她的归去的路。
倘若有人知晓春天回到哪里的消息,请喊它再回来和我同住。
但是春天回得这样没有踪影,又有谁会知道呢?除非是去询问黄鹂。
黄鹂千百次的婉鸣没有人能听懂,顺着风势飞越了蔷薇。
整首词通过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寻春,用问句向别人人讨教春天在何处,在没有得到答案后,就转而向鸟,看似有希望却无法理解鸟鸣的意思,鸟儿的离开更让词人的希望彻底破灭,表现了恋春、惜春的情节,充满感伤,同时又进一步隐射了时局如这“春去”一般,曾经的清明不在。
黄庭坚清平乐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是一首优秀的惜眷词,以词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了恋春、惜春的情感,充满了深沉落寞的氛围,用笔婉转含蓄,意境优雅美妙。
词的上阕描写春在悄然中过去,下阕以夏的到来表现春去无法寻回,惜春的情感层层递进,还通过拟人进行精妙的构思,想法奇妙新颖,情绪有起伏,体现词人向往美好的事物。
上阕开头就用问句抛出了春去的质疑,表达了春归的无处可寻,“归”、“无行路”则是将春天拟人话,增加情趣。
第二句是词人展开的一种设想,用绕笔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惜春的情绪,富有变化。
下阕在问人无果后,把请教的对象转到了物象上,只能去问黄鹂。
黄鹂是春末夏初的标志,想必是知道春去到了何处。
这种设想饶有趣味,也更为新奇,体现词人寻春的执着。
尾句是写实的句子,用黄鹂婉转鸣叫声打破之前的沉静,鸟语并不是人所能理解的,或许黄鹂知道,但是词人无法知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
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
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
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
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
蔷薇花去。
译文3:
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
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她去了哪里,就叫她回来和我们一起住吧。
突发奇想,希望有人把‘春’给叫回来。
问的天真而诚恳。
以“无理之妙”的痴语,把恋春和惜春的情绪烘染的更加浓烈。
充分的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下片承接上片再做推宕,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的行踪谁能知道呢?看来只好去问当初和春同来的黄鹂了。
也许它会透露一点春的行藏,黄鹂虽然知道人的意思,用那婉转清脆的歌喉告诉人们春的行踪。
但是人们却听不懂它的话语。
待到那黄鹂飞过蔷薇了,才茫然有所思,哦,蔷薇花开了,夏天快来了。
这片用笔若虚若实,委婉曲折。
每一转折处,更加深一层惜春之情。
到最后一句煞尾还是不肯道破夏已近,春已不可寻,言已尽而意未完。
使得此词韵味幽长。
堪称神来之笔。
吴熊和先生谓之可与欧阳修《蝶恋花》中的“乱红飞过秋千去。
”相比美。
综观山谷词集,这种写作方法在山谷词中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研究黄山谷的人,不的不注意这一点。
虽然只一首短短的小词,却看能出黄山谷除了严肃,倔强和旷达的`一面外,还有可爱,细腻,活泼的另一面。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悼惜。
上阕写惜春。
“春归”二句,写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获得安慰。
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归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若有”二句,写词人的奇想。
它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此时词人已进入到纯幻觉的艺术境界。
下阕写寻春。
“春无”两句,写寻找春的踪迹。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希望黄莺能告知春天的信息,此时词人又再度陷入幻觉的艺术境界中去了。
“百啭”两句,写黄莺不住地啼叫。
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来到,春天是一去不复返了。
薛砺若《宋词通论》评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评论:这是首惜春词。
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实已去。
飘然一结,淡雅饶味。
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这首小词是黄庭坚的代表作。
几经曲折,含蕴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
词人从惜春到
觅春,从希望到失望,从不断追寻到濒于绝望,终于怀着无可告慰的心情,言尽而意不尽,为美好事物的消逝陷入沉思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