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讲稿
结构规范演讲稿及提纲范文
提纲:一、引言1. 简要介绍演讲背景和主题2. 提出创新的重要性二、创新的时代背景1.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征2. 全球化竞争的加剧3.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三、创新的重要性1.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2. 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 创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四、我国创新现状及挑战1.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2. 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3. 我国创新面临的挑战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 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六、如何提升创新能力1.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 培养创新型人才4.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七、创新与个人发展1. 创新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2. 如何在个人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3. 创新对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八、结语1. 总结创新的重要性2. 呼吁全社会共同推动创新3. 展望创新引领未来的美好前景---演讲稿正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的重要话题——创新。
一、引言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创新更是我们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的时代背景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同时,全球化竞争也愈发激烈,各国都在争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在这个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要素。
此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更加迫切地需要我们通过创新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
结构主义——精选推荐
第一章 导言和问题的地位1.定义人们常说,要规定结构主义的特征是很困难的,因为结构主义的形式繁多,没有一个公分母,而且大家说到的种种“结构”,所获得的涵义越来越不同。
不过,如果把在当代各种科学中和越来越时髦的流行讨论中的结构主义所具有的不同涵义加以比较,似乎还是有可能来做一次综合的尝试的。
但是,如要进行这种综合,有一个明确的条件,就是必须对于事实上总是联系在一起而法理上又应该互相独立看待的两个问题,分别开来考虑:一个是积极方面,即包含在这些不同种类的结构主义之中的已经取得的成就或带来的希望里,结构观念所具有的理想;另一个是在每一个不同种类的结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倾向而表现出来的批判意图。
在进行这种区分的时候,我们应该承认,所有“结构主义者”所已经达到或正在追求的一个具有可理解性的共同理想,是存在的;而结构主义者们的批判意图,则是十二万分地不同。
例如,象在数学界,对于有些人来说,结构主义乃是要反对把不同来源的各个部6门分割开来,同时由于利用同形结构而重又找出统一性来;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如象在连续几代的语言学家中,结构主义主要地是要把加在孤立现象之上的历时性研究抛在脑后,用共时性的理论去找出语言的整体系统来;在心理学里面,结构主义则更多地是要反对“原子论”倾向,因为这种倾向是要力求把各个整体还原成原先存在的成分之间的若干联想。
在流行的讨论之中,我们看到结构主义在攻击历史决定主义*、功能主义、以及有时甚至还攻击一般地求助于人类主体来解释问题的一切形式。
所以,显然,如若人们要从反对不同意见的角度来给结构主义下定义,要从坚持结构主义曾经反对过的各种态度方面去下定义,那么我们就只能找到与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种种曲折变化相联系的分歧和矛盾了。
反之,把结构观念的积极特征作为中心,我们就至少能够从所有的结构主义里找到两个共同的方面:一方面,是一个要求具有内在固有的可理解性的理想或种种希望,这种理想或希望是建立在这样的公设上的:即一个结构是本身自足的,理解一个结构不需要求助于同它本性无关的任何因素;另一方面,是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它达到这样的程度:人们已经能够在事实上得到某些结构,而且这些结构的使用表明结构具有普遍的、并且显然是有必然性的某几种特性,尽管它们是有多样性的。
第九章-结构主义(幻灯片)课件
46
(一)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
1 . 早年曾把精神分析看
做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但后
来强调它是一门人文学科,有
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2023/10/21
47
2 . 人的欲望是一客观事 实,这一事实既不能被还原 为外界事物的可欲性,又不能 被归结为人的生理本能。
欲望是一种文化现象,没 有产生欲望的那些文化条件, 人就不会有恰当的可欲对象。
17
(七)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
1 . 把自足的平衡状态称 作共时态(synchronic), 相反的不平衡的状态是历时 态(diachronic)。
2023/10/21
18
2 . 主张把与时间有关的外 部因素从语言学对象中排除出 去,主要研究语言的共时态。
2023/10/21
19(八)能Biblioteka 和所指2023/10/21
50
2 . 镜象阶段的欲望反映 出人类的特殊性,人类欲望 与动物欲望不同之处在于,人 想要得到他人的承认。
2023/10/21
51
3. 镜象阶段的特点是主体 与客体、自我和他人在想象中的 等同。
儿童 : 镜象 = 儿童 : 母亲 (主体) :(客体)=(自我):他人
2023/10/21
2023/10/21
66
3 . 魅力和风格一样,是一 种文化氛围,它决定了一事物 所包容的要素的特殊意义。
2023/10/21
67
4 . 神话学的意义具有社会凝 聚力,它把接受它的人结合成一 个集团。
没有进化的种族,后者认为人类有共
同的起源,扩散在世界各地,由此形
成的各民族的文化有高低之分。双方
都认为现代人和原始人的区别是历史
《结构主义》课件2
文化与社会结构
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关联
01
结构主义认为文化和社会结构是相互关联的,文化反映了一定
的社会结构和关系。
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02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是由符号系
统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性所保证的。
社会结构的变革
03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结构的变革往往需要伴随着文化观念的变革
,因为文化观念对社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研究
结构主义对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强调文化现象的共时性分析 ,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现象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对社会科学的贡献
社会学
结构主义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强调社 会结构的制约作用,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心理学
结构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认知结构的探 索上,它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02 强调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和规则,为文化 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03 促进了文化研究的理论建设,为后来的文化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强调了社会结构和规 则的重要性,启示我 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和行为。
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方 法,启示我们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采取综合 性的方法。
人类学
结构主义对人类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关注文化现 象的深层结构和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
局限与批评
过度强调结构
结构主义过于强调结构和共时性分析,有时忽略了历史和变化发 展的因素。
忽视个体差异
结构主义注重整体结构和共性规律,有时忽略了个体差异和特殊 性。
方法论问题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也受到一些批评,如过度简化和形式化等。
第五讲 结构主义-48页PPT资料
4. 差异系统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arbitrary):一个单词的 发音,同它地表的概念之间不存在必要联系。
如:某一种植物的概念,中文:树;英文:tree;法文: arbor。为何?没有道理可讲。
科学方法进行抽象演绎。
三项对立ui系统差异:
1. 能指 vs. 所指 符号:古希腊文:semeion,英文:sign。 语言符号(sign system):语言研究作为独立的“符号系统”
(language as sign system)的研究。
索绪尔指出,作为语言结构基本成分的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 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20世纪二十年代,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和启发下, 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应运而生。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指 出,“结构主义基本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结构主义者坚持认为客观世界即使是真实的,也是可以被 “科学地”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 在于单个事物本身,而是存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
格学派、以及现代结构主义联系起来的重要理论家。他通过自己的 观察说明,人类的言语活动确实存在索绪尔所说的两个基本向度, 它们构成纵横交叉的两轴。 语言的诗性功能是“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向组合轴”,即语言的 诗性功能得之于把日常言语活动中只在联想关系中展开的词,放在 句段中同时加以表现。
代表了语言研究向符号学的过渡。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结构主义》课件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过度强调结构和形式,忽略了作品的内容和 情感意义。
主观性限制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的方法过于主观,对文本的解释存在较大的主 观性和任意性。
跨文化局限性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解释跨文化现象时存在局限性 。
05
结构主义的应用与实践
Chapter
文学作品的解读
总结词
对文化研究的影响
01
文化符号研究
结构主义关注文化符号的意义和 功能,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 论和方法。
02
03
文化比较研究
跨学科视野
结构主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构主义为文化研究提供了跨学 科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研究与其 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与反思
文本和作品的关系是相对的,同一文本在不同语境下可能被视
03
为不同的作品。
能指与所指
能指是指符号的物质形式,即符号的外观、声音 或书写形式。
所指是指符号所指代的意义或概念,是符号的内 在含义。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同的能指可 以表示相同的所指,反之亦然。
03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Chapter
04
结构主义的影响与评价
Chapter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文本分析
结构主义强调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探究作品的结构、符号和深层 意义,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跨文化比较
结构主义提供了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有助于文学批评在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对比。
文学史重构
结构主义对文学史的重新解读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 全面地理解文学发展脉络。
结构主义1
(二)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二、代表人物概要
•
•
•
三、罗兰·巴尔特 早期 《写作的零度》:风格;零度介入(语 言、文体;福柯权利话语)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功能级; 行动级;叙述级(纸头上的生命) 结构观:分割与明确表达
二、代表人物概要
•
后期 《恋人絮语》、《文本的快乐》: “快乐”、“极乐”
一、综述
(四)叙事学 叙事学定义: 文学叙事: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 程。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
二、代表人物论点概要
( 一)列维·斯特劳斯 《热带的哀伤》:神秘咒符与无理复杂 性;象征式弥补;社会幻想 俄狄浦斯神话分析:四种要素(血缘;土 地;一源二源;异源同源;二元对立)
二、代表人物概要
一、综述
(二)结构主义主要特征: “结构”特征:让.皮亚杰(整体性、转 换功能、自我调节功能);列维-斯特劳 斯(四点说明) 结构文论特征:恒定模式、整体观、深 层结构、符号学和叙事学 定义:作为一种思想运动;作为一种思 维方法
一、综述
(三)符号学
语言学与符号学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科 学……语言学不过是这门一般科学的一部分, 将来符号学发现的规律页可以应用于语言学, 所以后者将属于全部人文事实中一个非常确定 的领域。 (教材97版248页;索绪尔《普通语 言学教程》)
二、代表人物概要
• •
叙事学一般性讨论: 叙事视点: 叙事人称:
二、代表人物概要
• •
• •
叙述语法: 聚焦:全知(常见);自传体、日记体 或意识流;侦探类小说 叙事人讲述与作者的讲述: 叙事的模式: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9结构主义
3、符号的特性 ① 随意性:约定俗成 ② 线条性:一维 ③ 差异性:可区分 “食狮氏 嗜食狮 誓食十狮” --赵元任
四、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1、外部语言学 研究语言产生、发展和发挥职能的外 部条件 不是语言学的根本 2、内部语言学 2 研究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和与此 相关的语言的规则及内在秩序。 象棋:由波斯到欧洲 木头—象牙 下棋规则
(2)言语优于文字
①产生顺序上的优先 事物—事物的言语(一级所指)—表 音的文字(二级所指) ②人们学会书写后,言语仍是最基本的语 言活动 ③言语的优越性:表达思想的“在场”— 思想与表达的一致性
三、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的作用: 物的概念(非物)——一定的音响形式 (非名称) 树的概念—SHU tree arbre baum 水的概念—water\ Íeau\ wasser 2、区分能指与所指 能指—音响形象 所指—概念、 语义 两者组成语言符号的整体,单独无 法存在
三、结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1、与二战以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相关 实地田野调查—资料整理研究 方法的转换 2、与战后西方知识分子思想需求相关 第三条道路 以结构改造世界 3、与现代科技革命相关 新三论 4、与语言学的方法模式相关
四、结构主义的源革
1、语言学方法的先驱——索绪尔 2、中介:俄国形式主义 莫斯科小组-雅各布逊 -布拉格音位学派 列维-斯特劳斯 3、法国结构主义 社会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心理学家:拉康、福柯 文艺学家:巴尔特 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 4、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德里达
五、历时态研究与共时态研究
1、历时态研究:从纵的时序上研究语言在历史 上的演变 诺—是 2、同时态研究:从横断面的整体上研究同一时 期内语言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索绪尔强调和重视同时态研究,但不否定历时态 研究。
结构主义概说
结构主义概说
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旨在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结构和模式。
它强调系统的观点,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的元素和规则所构成的。
结构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和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等人的思想。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行动和选择,而是由更大的结构和体系来决定的。
这些结构包括社会规范、价值观、符号系统和文化等。
结构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意义是通过这些结构来塑造和约束的。
另外,结构主义也注重对隐含在社会结构中的模式和规则的分析。
它试图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和结构性特征。
通过研究和解读这些规律和结构,结构主义可以提供对社会现象的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结构和模式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社会现象中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来揭示其背后的结构和意义。
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结构主义
的主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进行教学实践。
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知识结构化,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过分夸大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3.过分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而忽视儿童的兴趣。
4.发现学习过于费时不适合文科知识的学习。 5.“螺旋式课程”加大了教材的难度因而加重了学习的 负担。
解,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进,推断所需的个别事物,并
积极尝试将知识运用到当前的学习情境以外,造成学 习能力方面的普遍迁移,而不仅仅是知识量的扩大。
3、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从发现中学习”。它认为
学习不是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而是儿童自身将其纳 入自己的构造之中。学习过程类似于人类探求知识的 过程。真正理解一种知识,意味着主体重新创造这种 知识。它指出儿童在智力上跟处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科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之间缺乏整合性和关
联性等问题,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2、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 这对目前我国新课改中存在着的“创新型人
才”的不足、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学生社会
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是不无启发的。
3、注重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过程,培养其自组织 能力。这对改善目前我国新课改中存在着的学生学
结构主义
讲课人:曹玉莲
结构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关系”,
而不是由各种“事物”所组成。事物脱离了关系就
变得没有意义;一种事物,除非它被纳入到某种关 系中去,否则就不能被认识。所谓“结构”,就是 “一种关系的组合”,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 系。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一种找出事物之间有
意义的联系的方式去理解。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1、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促使知识的迁移应用。 2、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
《结构主义》PPT课件
四、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 在西方理论学界,存在着两大明显的派
别:即以布朗、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英 国“经验主义”和以涂尔干、莫斯等开创 的法国“理性主义”。认识到这一点,对 于认识各个理论学派的观点有一定的指导 意义。
Leach,1910-1989)是结构主义思想在英国 的提倡者,被认为是最能理解列维-斯特劳 斯的人类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缅甸高 地的政治制度》、《列维-斯特劳斯》等。 利奇的结构主义往往被称为新结构主义, 其理论是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结合起来, 并做了部分改造和发展而来的。
• 利奇的结构学说实质上是英国功能学派
博厄斯的影响,而且对于马克思著作、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地理学都有过研究。但结构主 义提出主要源于语言学。他在布拉格结构语言学
派代表人物雅克布逊的音位结构分析法的启发下, 提出可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人类学的亲属关系的分 析上,于是便形成了人类学的结构主义方法。
• 列维-斯特劳斯的主要代表作有《结构人类
结束Βιβλιοθήκη 多学科中流行。在社会科学中,语言学首先使用 结构分析法。尽管在人类学界,许多学者已经开 始了关于结构的研究,但列维-斯特劳斯的社会结 构是指预先存在的无意识结构,它反映了战后西 方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他们既害怕战争, 又不满现状,思想矛盾,企图寻找隐藏在社会生 活背后的“内心结构”。结构主义从文化结构角 度分析人类的心理活动,正符合这些人的心理状 况。
五结构主义观点评价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新颖方法独特其中包含的方法论及哲学观点为后来的很多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6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为人类学的发展和整个人文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引言: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兴起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强调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关系,并认为这些结构和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理论对各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学批评中。
一、结构主义的定义和背景1.1 结构主义的起源结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侯孝达”的学说。
他在1930年代前期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概念,并开始将其应用于人类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中。
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理论才真正兴起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1.2 结构主义的基本理念结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是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结构组成的。
这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结构主义强调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认为研究者应该关注这些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结构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2.1 萨斯尔语言学萨斯尔语言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它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揭示了语言的普遍性和共性,并对语言的演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
2.2 资料与理论结构主义的语言学还提出了“资料”和“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
它认为研究者应该通过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使用方式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得出理论上的结论。
三、结构主义在人类学中的应用3.1 人类学的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学主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然而,结构主义的兴起改变了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和视角。
它强调文化现象的内在结构和关系,从而使人类学研究的重点从单个文化转移到文化系统和结构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2 利维斯特劳斯的贡献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利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通过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结构人类学”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结构和婚姻规则的分析中。
四、结构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4.1 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结构主义在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概念
结构主义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那个听起来有点高深的结构主义。
这结构主义啊,就像是一个超级神秘的大拼图。
你看啊,世界就像一堆乱七八糟的拼图碎片,结构主义者呢,就像是那些执着的拼图小能手。
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有着一种隐藏的秩序,就好比是每一块拼图都有它该在的地方。
不管是社会、文化还是咱们的小脑袋里的想法,都像是一幅巨大拼图的一部分。
比如说社会,那就是一幅超级大的拼图,人啊、制度啊、文化传统啊,都是那些形状各异的小碎片。
结构主义者就像拿着放大镜,试图找到每一块碎片之间那微妙的联系,然后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拼在一起。
这结构主义还像一个超级严厉的建筑设计师。
在这个设计师眼里,所有的东西都得按照特定的结构来搭建。
文化就像一座大楼,语言就是那一块块的砖头。
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有着自己的结构位置,就像砖头得一块一块按照设计图垒起来,要是哪块砖头放错了地方,嘿,那整座文化大楼可能都得摇摇欲坠啦。
再比如说咱们看电影吧。
结构主义者看电影就像是在拆解一个精密的机器。
主角、配角、情节发展、场景转换,这些都是机器的零部件。
他们会分析这个情节结构是怎么运转的,就像研究机器的齿轮是怎么互相咬合的。
电影里的一个小情节,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一个关键的小螺丝,要是这个螺丝松了,整个电影的结构就可能出现大问题。
而且啊,结构主义有时候就像一个超级固执的厨师。
这个厨师做每道菜都有固定的配方和结构。
食材就是那些文化元素或者社会现象,厨师按照他心中的结构主义菜谱,把这些食材组合起来。
少了一点盐(某个元素),或者多放了一勺糖(另一个元素),那这道菜(对事物的理解)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但是呢,有时候结构主义也有点像一个强迫症患者。
他们太执着于找到那个完美的结构了,就像一个人非得把袜子叠得整整齐齐,一点褶皱都不能有。
有时候世界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的结构,就像一阵风吹过,拼图碎片可能就被打乱了,可他们还在那苦苦寻找原来的结构。
不过啊,尽管有这些小“毛病”,结构主义还是很有趣的。
结构主义的方法
结构主义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结构主义的方法!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玩意儿哦。
你看啊,结构主义就像是搭积木。
咱小时候都玩过积木吧,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积木,通过不同的组合,能搭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这结构主义的方法呢,也差不多是这个理儿。
它关注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就如同积木之间的搭建方式。
比如说一部小说,表面上看就是一堆文字的堆砌,但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去分析,那就有意思多啦。
它会去探究故事里的各种元素是怎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就像分析积木的每一块是怎么撑起整个造型的。
是情节推动了人物的发展呢,还是人物的性格决定了情节的走向?这中间的关系可复杂着呢,但一旦你搞明白了,哇塞,那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再比如一首歌曲,不光是好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结构主义会让你看到音符之间的排列组合,节奏的变化规律,这些可都是有讲究的哟!这不就像搭积木时,每一块的位置都有它的意义嘛。
想想看,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小到一首诗,大到整个社会,是不是都有着它们内在的结构呢?结构主义的方法就是帮助我们去揭开这些结构的面纱,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
你可能会问了,这有啥用呢?嘿,用处可大啦!当你了解了一个事物的结构,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也就能更好地把握它呀。
就像你知道了怎么搭积木能搭得更稳更高,那你搭积木的水平不就蹭蹭往上涨啦。
而且哦,通过结构主义的方法,我们还能发现一些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这就好比你玩拼图,一开始觉得乱七八糟的,但慢慢找到了一些关键的连接点,然后整个画面就清晰起来啦。
咱生活中很多事情不也是这样嘛,一开始觉得摸不着头脑,但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分析,说不定就能找到突破口呢。
你说是不是?总之呢,结构主义的方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我们以前没发现的门,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精彩。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它哟!咱都好好去琢磨琢磨,说不定能有大收获呢!这结构主义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运用呀!。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简单说就是他研究人类文化的规律,就像看待一盘色拉,里面的每种菜都各有滋味,但放在一起就能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景。
他通过对神话、传说、习俗这些“食材”的分析,找到人类思维背后的一些基本结构,真是让人佩服。
想想看,像是给我们的脑袋上加了一层放大镜,看到那些平时不注意的细节,嘿嘿,这就很有趣了。
他最喜欢的就是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发现每层下都有新鲜的惊喜。
比如说,一些古老的神话里,总是有英雄、反派和美丽的公主,这个组合简直是“标配”嘛。
我们会发现,不管在什么文化中,英雄都是面对挑战而勇敢前行的。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追求梦想还是解决烦心事,总是需要一点勇气,没错,英雄情结就是如此根深蒂固。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不同文化中总有一些共同的主题,像亲情、爱情、背叛,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没得跑。
在结构主义的视野里,语言也变得非常有趣。
语言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文化的大门。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它还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想象一下,某个地方的人总是爱用比喻,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哎呀,简直太形象了。
就像人们用“心”来形容情感,说明我们把情感和内心紧紧捆绑在一起。
这些细节,听上去轻松,却深刻到让人忍不住思考。
说到文化的对立,列维斯特劳斯也挺有意思的。
你想啊,白天和黑夜,文明和野蛮,这些对立面其实让我们更能理解生活的复杂性。
就像吃东西一样,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
人类就是这么奇妙,既能在对立中寻求和谐,又能在差异中发现共鸣。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想到了咱们平常说的“和而不同”,多么贴切!不过,列维斯特劳斯的理论也有点让人抓狂,有时候感觉像是迷宫一样,绕来绕去,还是不知道出口在哪儿。
但这也是他魅力的一部分,毕竟,探索的过程比结果更有趣,不是吗?正如一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结构主义心理学,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在试图弄明白我们大脑里的那些“小东西”是怎么工作的。
就像是在拆解一个复杂的机器,看看每个零件是如何配合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门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轻松点,让大家都能明白。
1. 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1.1 意识的结构首先,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意识的结构。
大家可能会问,意识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各种体验,比如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那些东西。
结构主义认为,意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而是由许多层次和成分组成的。
就像一个美味的三明治,面包、蔬菜、肉,还有酱料,每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它们一起工作,才有了那个美味的结果。
1.2 体验的分解接下来,结构主义还强调把体验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把大块的体验拆分成小块。
比如,你在听音乐时,可以把它分成节奏、旋律和和声这几个部分。
就像拆解一个乐队,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角色,缺一不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元素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产生丰富的体验。
就像一幅画,单独看每个颜色并不特别,但组合在一起时却能形成一幅美丽的作品。
2. 研究方法2.1 实验法结构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很有趣,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观察人们的反应。
心理学家们就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利用各种工具来测量和记录数据。
他们会设计一些小实验,看看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
例如,给你看一个图像,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家可以分析你的反应,从而理解你心里在想什么。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谁能最快找到隐藏的宝藏,最后的结果能揭示出很多内心的小秘密。
2.2 自我观察法除了实验法,结构主义心理学家还使用自我观察法。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像在做心理咨询,其实是让个体记录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反应。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获得更直接、更真实的内心世界。
就好比是你写日记,把每天的情绪、想法都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真的是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高宣扬的结构主义教案
高宣扬的结构主义教案第一章:结构主义概述1.1 结构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2 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3 结构主义与传统哲学的对比1.4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第二章:结构主义与语言学2.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观念2.2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认识论基础2.3 语言的规则与意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析方法2.4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文学、人文学科中的应用第三章:结构主义与人类学3.1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基础3.2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方法与实践3.3 结构主义人类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4 结构主义人类学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结构主义与心理学4.1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4.2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念与研究方法4.3 结构主义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4.4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与前景第五章:结构主义与哲学5.1 结构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5.2 结构主义哲学对现实、知识、价值的解读5.3 结构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挑战5.4 结构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六章:结构主义与文学批评6.1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6.2 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分析:文本、话语与叙事6.3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应用6.4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七章:结构主义与艺术批评7.1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理论基础7.2 艺术作品的结构分析:形式、符号与意指7.3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方法与实践7.4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在当代艺术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第八章:结构主义与社会学8.1 结构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8.2 结构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8.3 结构主义社会学在当代社会研究中的贡献与局限8.4 结构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第九章:结构主义与历史学9.1 结构主义历史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9.2 结构主义历史学对历史事件、历史观念的解释9.3 结构主义历史学在当代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9.4 结构主义历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结构主义的反思与评价10.1 结构主义的贡献与影响10.2 结构主义面临的批评与质疑10.3 结构主义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10.4 结构主义的发展前景与展望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结构主义进行阐述,涵盖结构主义的发展、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
看结构说话
看结构说话摘要:一、引言1.介绍结构主义的概念2.结构主义在我国的发展二、结构主义的起源1.结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结构主义的核心理论三、结构主义在我国的应用1.结构主义在我国文学批评领域的应用2.结构主义在我国文化研究领域的应用四、结构主义的影响1.结构主义对我国文化研究的影响2.结构主义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五、结构主义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1.结构主义的局限性2.结构主义的未来发展正文:结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结构主义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法国,它是一种关注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受到深层结构规律的制约。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为我国的学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从而在我国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构主义在我国文学批评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上。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一个表面的故事,还包含着更为深层次的意义结构。
通过对文学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这种研究方法在我国文学批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文学批评从原来注重作者背景和作品内容的描述,转向了对作品深层结构的挖掘和分析。
在文化研究领域,结构主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构主义认为,文化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文化现象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文化结构。
通过对文化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在我国的文化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文化研究从原来注重现象的描述,转向了对文化现象背后深层结构的探讨。
然而,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结构主义过于强调社会和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容易忽视现象的表面特征。
此外,结构主义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往往过于关注共性,而忽视了个性。
因此,结构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吸取其他研究方法的长处,以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一结构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到50年代的法国,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代表的主体哲学在学界一统天下,尤其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最为活跃,萨特几乎成为了法国人的精神偶像。
然而,在接下来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势发生了急剧逆转,以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统治地位。
萨特将现象学的方法作了最大化的发挥,用它来描述人(主体)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世界里的各种境遇感。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讨论了作为“主体”的人,所面临的孤独、空虚、自欺、说谎、自为、自我、情欲、冷漠、憎恨、恐惧、绝望、自由与责任等各种处境问题(萨特,1987)。
萨特的这些探讨己经超越了19世纪哲学的思考范围,体现了对人类现实生活体验的问题意识。
但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企图以人(主体)的意识来抹除由于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他者的分裂和对立所带来的认识论裂痕,用人的想象与欲望来填补主观感受与现实、表象与真相之间的空洞。
它容易使人们在处理社会与人生的实际问题时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并最终陷入困境。
正如结构主义所批判的那样,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代表的主体哲学(人道主义)在使世界日益人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两难问题:由于世界日益人性化,创造了更多的人类主观性,任何证实或断言这种主观性的客观方式都消失殆尽;主体在没有实质的情况下变得愈加焦虑和孤独。
从学术背景来看,结构主义产生于新兴社会科学与传统学术堡垒“索尔邦1”的权力之争。
19世纪后期以来,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新兴社会科学不断产生,它们与老态龙钟的索尔邦迎头相撞。
这些新兴的学科可以脱离旧有的意识形态语言,直接面对文化和问题,凭借学者的思考与观察而提出新的理论架构。
这些新兴社会科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结构的方法,并以之作为与古老索尔邦决斗的武器。
结构主义还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语言学成了科学的领头羊,它带领社会科学一步步迈向科学的胜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结构主义?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它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然后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思潮。
相对于其他思潮来讲,它不重视因果解释,而是坚持如果要弄清楚一种现象,人们就必须描述其内部结构——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它跟其他现象的关系,因为这些现象与之构成更大的结构。
从狭义上来讲,结构主义一般只是指现代语言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
结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
”结构主义者坚持认为客观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在与单个的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于事物的关系之间。
结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对结构的感知和描绘,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关于客体事物的结构模式来达到对于客体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结构主义具有了方法论的性质。
结构主义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精神,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它又开启了解构主义和阅读理论的新思想。
结构主义风行于很多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不少结构主义文论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被称为“结构主义五巨头”的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文论)、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福柯(结构主义历史学)、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雅各布逊、普洛普、格雷马斯、热奈特等等。
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1、前“结构主义”时期的巴特巴特对文学现象的关注始于对文学写作的考察,而他此后的全部写作都是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
20世纪50年代初,巴特为法国的《战斗报》写了一系列论说“写作”的文字,1953年这些文字辑集出版,书名为《写作的零度》。
《写作的零度》是针对萨特的《什么是文学》和法国文学而提出的,巴特对法国文学史观提出了与萨特不同的观点,对法国文学进行了价值重估。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萨特给出的答案分别是:介入、自由和阶级意志。
萨特在文中呼吁作者对世界要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且宣称要为自由而写作,这无疑与他的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理念是契合的。
而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把关键词放在语言上,在巴特看来,自由与语言这两个词是对立的,因为,自由意味着主体人性的介入,而语言则是结构化的、充满束缚的。
在阐述“什么是写作”时,巴特把“写作”、“语言结构”和“风格”看做是形式上的三足鼎立。
语言结构全面贯穿于作家的言语表达中,但却不给予支持。
而风格的所指物更多地关涉着作家神秘的内心深处,但语言结构和风格是时代和个人的自然产物。
巴特认为,在语言结构和风格之间还存在一个“形式性现实的地盘”,它就是“写作”,它是“一种人的行为的选择,以及对某种善的肯定,是存于创造性与社会之间的那种关系”。
因此,“写作”是这样一种活动:一位作者带着他全部的个体生命体验,以一种主动选择的姿态去与社会历史交遇,并最终结出文本的果实。
在写作的零度中,巴特进一步阐释道:“在脱离文学语言的同一种努力中还有另一种解决:即创造一种白色写作,它摆脱了特殊语言秩序中的一切束缚。
……我们知道,某些语言学家在某一对极关系(单数与多数,过去时和现在时)的两项之间建立了一个第三项,即一中性项或零项。
这样,在虚拟式和命令式之间乎存在着一个像是一种非语式形式的直陈式。
零度写作根本上是一种直陈式写作,或者说,非语式的写作。
”这是巴特借用语言学的方法,在二元对立项之间引入一个消解的第三项——中性项或零项,巴特称之为“新闻式写作”,即为像新闻一样客观冷静的表达和叙述。
这是一种不关乎社会历史性的几乎纯客观性语言结构,它排斥作家个人风格的显露。
在《写作的零度》中,巴特针对拉辛、巴尔扎克、萨特等人的作品因具有某种阶级的政治的倾向,从而形成了作家个人的风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文学中一组记号的表达与思想内容无关,语言也与风格无关,它们都在一切可能表达方式内,确定着一种定型化语言的孤独性。
”这样的文学作品中不再有作者的影子,作者也不再是神话性和社会性传声筒的傀偏,不再承担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责任的角色,不再受价值意义和意识形态的规束它转变为一种形式求索。
“零度写作的意图在于清除外在因素对写作的干预性,消除写作中主题介入性的价值评判,消除写作中的功利色彩,从而扩大写作本身的容量,扩充写作本身的各种可能性。
”[27]巴特认为,思想内容的东西是“将一种语言之外之物强加予读者”,这并不是文学本身,文学本身只能是遵从语言结构的一组符号表达,“写作是一种硬化的语言,它永远显得是象征性的,内向性的,显然发自语言的隐秘方面的。
”[28]这是一种纯粹理想化的中性写作,作者在此的情感态度为零。
它取消了主体“在场”的特征,反对一切权威和中心,去除了人意识形态的束缚,给予写作最大自由。
类似的中性写作,直到福楼拜之后的现代文学才出现,而加缪则是零度写作的典型,加缪在《局外人》中,以一种透明的语言,塑造了对现实世界抱一种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的莫尔索这一荒诞的典型形象。
巴特认为,零度写作至少是一种不及物写作,不及物写作(intransitive writing)是作家(author)写作而非作者(writer)写作,作者写作则是一种及物写作(transitivewriting),作家的不及物写作致力于“怎样写作”,只有这种写作才能真正体现写作的深层本质:写作只能是语言符号学的问题,它是“不及物”的活动,不指向现实人生,而只指向语言自身。
此时的作家是绝对写作的人,是受语言符号结构支配的人。
这种写作是对主体的遮蔽,写作过程就是符号的结构系统凌驾于个人风格之上,控制着写作。
只有这种零度写作才是“纯洁的写作”,才符合超越于个人的符号结构的要求。
巴特的这一思想,具有典型的结构主义特征。
2、巴特的“结构主义的叙事学”20世纪60年代中叶,巴特成为法国结构主义思潮中与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福柯、阿尔都塞齐名的人物,他是这个思潮在法国文论和文学批评界的最重要的代表。
这一时期巴特的主要著述有:《结构主义活动》(1963)、《符号学原理》(1965)、《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导论》是结构主义的叙事作品研究的集成之作,它有鉴于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对叙事作品的研究而又对他们此后的研究起了颇大的影响作用。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的一个前提性设定是:叙事作品有其“共同的模式”。
巴特认为:这个共同的模式存在于一切言语的最具体、最历史的叙述形式里。
(见伍蠡甫等主编《西文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第473-474页)(1)演绎的方法正像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成功地描述‘语言’(言语来自语言,我们又能从语言产生言语)来驾驭无穷无尽的言语”(上书,第474页)那样,巴特试图从诸多叙事作品中找出其共同的“可资分析的结构”或所谓叙事的“共同的模式”,以建立一种结构主义的叙事学。
也正如结构主义语言学面对三千种左右的语言形态“明智地采用了演绎的方法”(上书,第474页),在面对数以百万计的叙事作品的情形下巴特对叙事的“总的模式”的拟订选择了演绎而非归纳的方法。
(2)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差异和关联巴特如此看待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差异和关联:语言学研究到句子为止,叙事学则要研究到“句子以外”,但句子和“句子以外”的“话语”有着“同源关系”(上书,第476页)。
他说: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因此不可能超过句子,因为句子以外,不过是另外一些句子而已。
植物学家描述了花朵之后是不会想着去描述花束的。
(上书,第475页)最理智的办法是假设在句子与话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只要同一个形式结构似乎支配了所有的符号学体系,不论其内容如何之多、规模如何之大。
话语可能是个大的“句子”(其组成单位不一定非是句子不可),如同句子就某些特征来说是个小的“话语”一样。
这一假设同目前人类学的某些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在这里建议的同源性,不仅具有启发意义,而且也意味着语言和文学之间的一致性。
(上书,第476-477页)(3)叙事作品的三个描述层次鉴于语言学的“描述层”的概念,巴特把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述层次:“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同时,他特别强调“每个层次独自产生了不了意义”,“某层次的任何单位只有结合到高一级层次里去才具有意义”(上书,第477页)。
他这样申述自己的观点:我们建议把叙事作品分为三个描述层:一、“功能”层(功能一词用普罗普和布雷蒙著作中所指的含义);二、“行动”层(行动一词用格雷马斯把人物作为行动者来论述时所指的含义);三、“叙述”层(大体相当于托多罗夫所说的“话语层”)。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三层是按逐步结合的方式互相连接起来的:一种功能只有当它在一个行动者的全部行动中占有地位才具有意义,行动者的全部行动也由于被叙述并成为话语的一部分才获得最后的意义,而话语则有自己的代码。
(上书,第478-479页)关于“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的分析:功能层主要研究基本的叙述单位及其相互关系。
巴特认为功能是最小的叙述单位,一部作品里任何细节都具功能,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功能,这类功能的相关单位属于同一级,是动作性的横向组合关系;第二类称为迹象,它的相关单位要在更高一级的单位中去找,是描写烘托性的纵向聚合关系。
按功能的重要程度,第一类功能又可分为核心和催化,第二类迹象同样分为迹象本身与情报两类。
这四类功能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功能类别。
此外,在这四类功能中,第一类“核心”,数量有限,构成了作品的骨架,其余三类为该骨架的血与肉,填补骨架之间的空隙。
而信息成分与迹象又可自由结合;催化与核心之间存在一种蕴含的关系;核心之间则依靠互相支持的关系结合起来。
结构主义着重研究构成作品股价的主要功能单位间的逻辑关系。
巴特在此引进一个新术语,即序列,是指一连串合乎逻辑的、有连带关系结合起来的核心。
每一序列均是封闭的、相对立的逻辑系列,且有名称。
文学作品就是通过这些序列的塔式叠盖组织起来的。
这是作品结构分析的第一步。
行为层主要研究人物的分类问题。
巴特指出作品中的人物概念历来有两种倾向:一类以亚里士多德为主,认为人物完全从属于行为;另一类以心理小说派为主,强调有心理内容的人物,而结构主义者们主张在人物的行为范围内描写人物。
至于小说的人物主体问题,巴特认为人类分类应该放到非心理的语法范畴中,因此结构分析的人物即三种不同质的人称对立关系:我、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