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按诊:第一节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中医辨证学按诊
中医辨证学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的躯体及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以了解异常变化,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按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如皮肤、肌肉、胸腹内脏等,尤以腹部更为重要。
一、按诊的重要意义与方法(一)按诊的临床意义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运用手的感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四诊中不可缺忽略的一环。
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上三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如温度、干湿度、移动度、压痛以及硬度等,并可补充发现它诊未能察觉的变化,以深入探明疾病所在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需的资料。
一般通过喜按拒按,判断病邪之虚实;皮肤的凉热润燥来判断疾病之寒热与津液的荣枯;按胸腹之软坚与痞块之有形无形,判断病邪之在气在血;扪虚里以判断正气的强弱与患者的预后;故按诊在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中起重要作用。
清代医家俞根初曾说:“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
”言之有理。
按诊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当很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手的感觉以指尖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因此按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进行。
1.按诊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触、摸、按压三类。
触法是医生用一手的手掌平放于被检查的部位上,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间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及病变局部的情况。
摸法是医生利用手指或指掌关节与腕关节的弹力,轻轻抚摸局部,柔和地进行滑动,以发现局部有无疼痛、搏动、隆起、凹陷、肿物及脏器的肿大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皮肤、淋巴结、关节、肌肉及胸腹的检查。
触、摸法:一般适用于机体较浅表部位的检查。
按压法:通常在浅部触诊后进行。
根据需要,医生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借以检查腹部深处脏器及病变局部的情况,以了解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
按压法依据病情的不同,可采取深部滑动按压(胃肠病变、腹部肿块的检查)、冲击按压(腹水时肝脾检查)、深插按压(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双手按压(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检查)等方法。
中医诊断学 按诊
初按热甚,久按反轻──热郁在表
初按热不剧,久按反甚──热伏于里
肌肤凉──阳气偏衰
身凉无汗──阴盛阳衰
身冷而大汗──亡阳
汗出热退身凉──热透邪退病从表解
2020/8/20
中医诊断学
(二)诊干湿滑涩
辨干湿
皮肤干——身热者为表邪郁闭(风 寒、风燥);不热者为津液不足
皮 肤 湿 润 — — 伴 身 热 为 里 热 重 蒸 (燥热、湿热);不热者风湿留恋
2020/8/20
中医诊断学
辨臌胀 气臌──叩之如鼓,拍之无波动感 水臌──叩之声浊,拍之有液波感 辨积聚包块 按之有定形位置,固定不移──积,病属
血分 按之无定形,聚散不定──聚,病属气分
2020/8/20
中医诊断学
三、按肌肤
(一)诊寒热
肌肤热──阳热偏亢
灼热汗多如蒸──邪热亢盛
温热汗出如油──亡阴
2020/8/20
中医诊断学
(二)虚里──候心与宗气
辨虚里搏动(心脏跳动)
动微难测(不及)──宗气内陷
动急应衣(太过)──宗气外泄
动甚弹手,洪大弥散──宗气欲绝
(三)按胸胁——候肝胆
辨胸胁痛肿
胁痛喜按,肋下按之空虚──肝虚
胁痛拒按,肋下按有肿块──肝实
2020/8/20
中医诊断学
疑难点: 理解按诊中,虚里动高的 原因并非仅为宗气外泄。
辨心下痞满、疼痛
按之自软,喜按──无形之气虚
按之自软,不喜按──无形之气滞
按之硬满,不舒,但不痛──有形之邪 阻 (痰、饮、水湿)
按之硬满而痛──有形之邪与寒热相搏 (痰热、水热互结食滞、瘀血)
2020/8/20
中医诊断学
(二)腹部
第六章 按诊
按肌肤
察寒热 察润燥 诊疼痛 察肿胀 诊疮疡
按手足
按手足主要为了辨寒热的情况。 注意比较 1. 躯体与手足比较 2. 手心手背比较 3. 额头与手心比较
按腧穴
脏腑病变时,腧穴可呈现各种反应,如 结节、条索状物,脱屑等,特别是压痛, 可帮助确定脏腑病位及性质。
按脘腹
脘腹的区域划分及脏腑分候。脘腹所包容的脏腑有肝胆、脾胃、 肾、大小肠、膀胱、胞宫,通过体表区域划分,按压相应部位以 了解相应内脏的病变。 脘腹部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综合应用,应用最多的是“按”, 而且特别强调按诊时的体位与手法。大致病人采取仰卧位,下肢 屈曲,腹部放松,医生站在病人右侧进行按诊。若手法应用不当, 则妨碍病情的收集。 按脘腹的内容: 1、察寒热虚实; 2、辨腹满; 3、辨肿块; 4、辨疼痛; 5、压痛反跳痛辨病证; 6、妇女妊娠日期。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按胸胁 按脘腹 按肌肤 按手足 按腧穴
按胸胁
胸部按诊:胸部按诊的体位、手法,以及肺胀, 肺痈,肺痨等痰热壅肺时叩诊指征。 虚里按诊:1、虚里含义; 2、明确所处位臵; 3、诊虚里的方法与意义; 4、正常虚里搏动; 5、病变情况及意义。 胁部按诊:特别注意介绍胁部肿块的按诊。肿 块的有无、质地、大小、形态及有无压痛。
按
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按诊的体位:一般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同时对医生的 位臵也有一定的要求。 按诊的手法: 按诊手法有四种:触、摸、按、叩。 触——轻触皮肤; 摸——稍用力寻抚局部达肌肉层; 按——用力按压至筋骨或腹腔深部; 叩——又分为直接叩诊与间接叩诊。 然后提示一下按诊的顺序。 简述按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按诊ppt课件
目的:主要了解肝胆疾病。 脾脏叩诊:左液中线上9—11肋间,宽4—7cm。 意义: 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气滞血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 肝热病、肝著:右胁下肿块,质软,表面光滑, 边缘钝,压痛。 肝积:右胁下肿块,质硬,表面平或呈小结节状, 边缘锐利,压痛不明显。 肝癌:胁下肿块,质硬,表面凹凸不平。 胆石、胆胀:右腹直肌外缘与肋缘压痛。 肥气、脾病:左胁下痞块。 疟母:疟疾后左胁下触及痞块,按之硬。
4
(4)叩:医生用手叩击病人某部,使震动产生叩击音、 波动感或震动感,以确定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直接叩:用手指尖直接触击体表部位。如臌胀病: 气臌:叩之如鼓声。 水臌:叩之音实而浊。 一手叩腹部一侧,对侧手掌有震动波。 间接叩: 拳击叩:医生用左手掌平贴在体表,右手握成空拳 叩击左手背,边叩见问有无局部引痛。推测病变部位和程 度。 腰部叩击痛,除可考虑局部骨骼疾病,主要有肾脏疾病。 指叩:医生用右手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 用于胸背腹部急肋间的诊察。
16
(二)脘腹按诊的方法
体位:仰卧、侧卧或坐位。 肝脏按诊:仰卧,两腿屈起。医生位于右侧, 左手托右腰,右手四指尖或食指枘侧对着肋缘, 压向深部,病人吸气时手指向肋缘推进。 脾脏按诊:仰卧或侧卧位,两腿屈起。医生 左手掌置于左胸外侧第7—10肋处,右手平放于 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用手指末端压向腹部深 部。 肾脏按诊:仰卧位或立位,诊右肾,医生在 右侧,右手放在右季肋部,以指端置于肋缘下方, 左手平放于右肾腰部肾区,随病人呼吸将右手逐 渐压向腹深部。
10
(三)虚里按诊
位置: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梢 内侧为心尖搏动处。 意义 :测知宗气强弱,疾病虚实,预 后吉凶。 正常:搏动不显,按之应手,动而不紧, 缓而不怠,节律清晰,动气聚而不散,一 息4—5至。 主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
按诊 PPT课件
(一)胸部按诊
目的:了解心肺及虚里及胸膜病变。 内容: 肺下界:浊音与实音交界处。 正常:锁骨中线第6肋, 腋中线第8肋, 肩胛线第10肋。
1、胸部
肺下界下移:肺胀、腹腔脏器下垂。 肺下界上移:肺痿、悬饮、鼓胀、肿瘤。 前胸高起,叩之膨膨,其音清音:肺胀。 (气胸) 叩之音浊或实音,按之胸痛: 饮停胸膈;肺痨损伤;肺肿瘤; 肺痈,痰热壅肺。 胸部外伤:局部青紫肿胀,拒按。
乳疠:月经将行的青春发育期,或男子、儿童乳晕有扁圆形稍硬 肿块,触之疼痛。
(三)虚里按诊
位置: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梢 内侧为心尖搏动处。 意义 :测知宗气强弱,疾病虚实,预 后吉凶。 正常:搏动不显,按之应手,动而不紧, 缓而不怠,节律清晰,动气聚而不散,一 息4—5至。 主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
二、按诊的手法
(1)触:手指或手掌轻触局部皮肤(额部、四肢、胸 腹)。 了解肌肤凉热、润燥、汗出。 分辨外感、内伤、阳气阴津的盈亏。 (2)摸: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胸腹、腧穴、肿胀部) 了解局部有无疼痛,肿物形态、大小。 辨别病位、虚实。 (3)按: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胸腹、肿物)。 了解深部压痛、肿块。肿块的形状、质地、大小、活 动程度、肿胀程度、性质。 辨别脏腑虚实和邪气的痼结。
(三)脘腹按诊的内容
1、胃脘部:诊察胃腑病证。 实证:脘部痞满,按之较硬而疼痛。 虚证:按之濡软而无痛。 2、腹部:诊察肝、脾、小肠、大肠、膀胱、胞 宫及附件。 寒证:按之肌肤凉而喜温。 热证:按之灼热而喜凉。 虚证:腹痛喜按。
(二)乳房按诊
按诊
注意:力量不同-----达到不同深度 先触摸,后按压 由轻而重,由浅入深 由健康部位到病变区域 先远后进,先上后下
按
(二)注意事项
诊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 体位恰当、争取配合、手法轻柔; 熟练敏捷、先轻后重、由浅入深;
避免刺激、左右对比、密切观察。
二、按诊的内容
按肌肤 按手足 按胸胁 按脘腹 按俞穴
1、按 肌 肤
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
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 身热肢凉---热厥 初按热甚,久按反轻---表热 久按热甚---里热 初按热不甚,久按热甚---湿热
1、按 肌 肤
察润燥 肌肤湿润——汗出或津液未伤; 肌肤干燥——无汗或津液已伤。 肌肤滑润而光泽---气血未伤 肌肤枯涩干瘪---气血不足 肌肤甲错----血虚不荣或瘀血
切 诊
(3)按 俞 穴
• 对病位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 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 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 胃病:胃俞、足三里;
• 肠痈:右下腹压痛,阑尾穴压痛
……
思考题
1、按诊的方法有哪些? 2、如何按诊?应注意哪些事项?
3、按诊包括哪些内容?
4、如何按肌肤、手足?
5、按腧穴有何意义?
按尺肤
“尺肤”: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肤。 尺肤缓(松弛)—— 主热 尺肤急(绷急)—— 主寒 尺肤热甚 —— 主热病 尺肤凉 —— 主阳虚 尺肤柔润温和 —— 气血调和 尺肤干涩 —— 津枯,气血虚
(2)按 手 足
辨手足冷热 手足温润—正常 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 手足背热------外感发热 额热甚于手心----表热 手心甚于额热----里热
第六章 按 诊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按诊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21
辨腹满:
腹胀满,按之充实饱满而有弹性压痛者,为实满; 腹胀满,按之虚软而少弹性,无压痛者,为虚满。 脘胀满,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 中有水饮。 腹胀大如鼓,为臌胀。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 ,为水臌;无波动感,击之膨膨然者,为气臌。 腹内有水,叩之音浊;腹内有气,叩之音清。二者 分界明显。 肥人腹膨,按之柔软,脐无外突,亦无病症表现, 不属病态。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3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一、按诊的体位
按诊时一般病人取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坐位:用于皮肤、手足、俞穴的按诊。医生面对病人 而坐或站立,左手扶患者,右手触摸按压 仰卧位:一般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 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 肝脏一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 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 肌松弛,便于切按。 侧卧位:仰卧位触摸不清或难以排除时,用于确诊。 肘膝位:腹部肿瘤。
中医诊断学
2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 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 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 种诊病方法。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四诊中不可忽略的一 环。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 入探明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对于胸腹部 的疼痛、肿胀、痰饮、症块等病变,通过触按 ,更可以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须的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按 诊
王 勇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1
目的要求:
1、掌握按诊的手法(触、摸、按、叩), 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 2、熟悉按胸胁、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 的方法、内容与意义;
[医学]《中医诊断学》——06按诊
一. 按胸胁
Pressing the chest and the hypochondrium
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前胸和胁 肋部进行触摸、按压或叩击,以了解局部 及内脏病变的情况。 胸胁按诊除排除局部皮肤、经络、骨骼 之病变外,主要是用以诊察心、肺、肝、 胆等脏腑的病变。
水臌与气臌的鉴别: 水臌 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 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有波动感,按之如囊 裹水者。 气臌 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 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 生理 肥胖之人,腹大如鼓,按之柔软,无 脐突,无病证表现者,不属病态。
检查腹部肿块要注意 肿块的部位、形态、 大小、硬度、 压痛、移动等 癥积 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 病在血分 瘕聚 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聚散不定 病在气分 虫积 腹中结块,聚散不定,按之手下如蚯蚓蠕动 宿粪 左少腹痛,按之累累有硬块 肠痈 右少腹痛而拒按,按之有包块应手 病深 肿块大 病重 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恶候 坚硬如石
三. 按肌肤
Pressing the skin
按肌肤 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了解肌肤的 寒热、滑涩、疼痛、肿胀、疡等不同情况, 分析疾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 (一)按肌肤的方法 (二)按肌肤的内容
(二)按肌肤的内容
1. 诊寒热 2. 诊润燥滑涩 3. 诊疼痛 4. 按肿胀 5. 诊疮疡
1.诊寒热 按肌肤的寒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 病邪的性质等。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 热在表 久按其热反甚 热在里 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 阴证 皮肤灼热,红肿疼痛 阳证
一.按诊的体位
Postures for palpation
根据按诊的目的和检查部位的不同,采 取不同的体位和手法。 一般采用: 坐位、仰卧位、侧卧位 皮肤、手足、腧穴 仰卧位 胸腹
第六章按诊
(5)同时和病人谈话了解病情,减少病人的 精神紧张。
一、胸胁:胸与侧胸的同称。
前胸:缺盆(锁骨上窝)至横膈以上。 (心肺)
侧胸:胸部两侧,腋下至十一、十二 肋骨端。(肝胆)
主要察心、肺、肝、胆、乳房病变。
目的:了解心肺及虚里及胸膜病变。
内容:
肺下界:浊音与实音交界处。
主外感热邪,小儿食滞,痘疹将发。
生理现象:
因惊恐、大怒、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 平复。
肥盛人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
目的:主要了解肝胆疾病。
脾脏叩诊:左液中线上9—11肋间,宽4—7cm。
意义:
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气滞血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
肝热病、肝著:右胁下肿块,质软,表面光滑,
2、肿块:
乳癖:大小不一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疼
痛。
乳核:形如鸡卵的硬结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而
不痛。
乳痨:结节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日久破溃,流稀脓夹
豆腐渣样物。
乳癌:质硬,形状不规则,高低不 平,边界不清,掖窝可扪及肿块。
乳疠:月经将行的青春发育期,或男子、儿童乳晕有扁圆形稍硬 肿块,触之疼痛。
真热假寒:身灼热而肢厥,阳盛格阴。 热在表: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 热在里:身热初按热轻,久按其热反甚。 阳证(局部):皮肤灼热,红肿疼痛。 阴证(局部):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
2、诊润燥滑涩 意义:了解汗出与否,气血津液盈亏。 皮肤干燥:尚未出汗。 皮肤干瘪:津液不足 皮肤湿润:身已出汗。 肌肤滑润:气血充足。 肌肤枯涩:气血不足。 新病皮肤滑润而光泽:气血未伤。 久病肌肤枯涩:气血两伤。 肌肤甲错:血虚失荣,瘀血。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6)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6)按诊六、按诊按诊是医生总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1,按诊的方法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
(1)触法医生将自然并拢的第二、三、四、五手指掌面或全手掌轻轻接触或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病人局部皮肤,以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用于分辨病属外感还是内伤,是否汗出,以及阳气津血盈亏。
(2)摸法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腧穴、肿胀部位等,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如有无块疼痛和肿物,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胀程度等,以辨别病位及病性的虚实。
(3)按法医生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如胸腹部或某一肿胀或肿瘤部位,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形态和软硬,光滑度,活动程度等,以辨脏腑虚实和邪气固结情况。
(4)叩法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1〗直接叩击法医生用中指指尖或并拢的二、三、四、五指的掌面轻轻地直接叩击或拍打按诊部位通过听音响和叩击手指的感觉来判断病变部位的情况。
〖2〗间接叩击法有拳掌叩击法和指指叩击法。
拳掌叩击法临床常用于诊察腹部和腰部疾病;指指叩击法常用于对胸背及胁间的诊察。
2,按诊注意事项(1)体位与手法的选择按诊的体位及触、摸、按、叩四种手法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临床时,须根据不同疾病要求的诊察目的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
(2)医生举止医生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
(3)争取病人配合注意争取病人主动配合,使病人能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
(4)边检查边观察询问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表情变化,注意对侧部位以及健康部位与疾病部位的比较,以了解病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
(二)按肌肤手足1,按肌肤(1)诊寒热按肌肤的寒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的性质。
中医辨证学按诊
中医辨证学按诊中医辨证学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的躯体及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以了解异常变化,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按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如皮肤、肌肉、胸腹内脏等,尤以腹部更为重要。
一、按诊的重要意义与方法(一)按诊的临床意义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运用手的感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四诊中不可缺忽略的一环。
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上三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如温度、干湿度、移动度、压痛以及硬度等,并可补充发现它诊未能察觉的变化,以深入探明疾病所在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需的资料。
一般通过喜按拒按,判断病邪之虚实;皮肤的凉热润燥来判断疾病之寒热与津液的荣枯;按胸腹之软坚与痞块之有形无形,判断病邪之在气在血;扪虚里以判断正气的强弱与患者的预后;故按诊在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中起重要作用。
清代医家俞根初曾说:“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
”言之有理。
按诊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当很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手的感觉以指尖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因此按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进行。
1.按诊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触、摸、按压三类。
触法是医生用一手的手掌平放于被检查的部位上,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间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及病变局部的情况。
摸法是医生利用手指或指掌关节与腕关节的弹力,轻轻抚摸局部,柔和地进行滑动,以发现局部有无疼痛、搏动、隆起、凹陷、肿物及脏器的肿大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皮肤、淋巴结、关节、肌肉及胸腹的检查。
触、摸法:一般适用于机体较浅表部位的检查。
按压法:通常在浅部触诊后进行。
根据需要,医生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借以检查腹部深处脏器及病变局部的情况,以了解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
按压法依据病情的不同,可采取深部滑动按压(胃肠病变、腹部肿块的检查)、冲击按压(腹水时肝脾检查)、深插按压(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双手按压(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检查)等方法。
中诊6按诊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相关专业知识第1页 中医诊断学——第六单元 按诊一、按诊方法与意义1、方法: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
2、意义:进一步确定望诊之所见,补充望诊之不足,而且亦可为问诊提示重点。
(一)按肌肤1.诊寒热---辨阴阳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的性质。
肌肤冷、体温偏低---阳气衰少。
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阳。
肌肤灼热,体温升高---阳气盛,实热证。
二、按诊内容1、虚里(1)虚里的部位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当心脏收缩时,心尖向胸壁冲击而引起的局部胸壁的向外搏动,可用手指指尖触到。
(2)正常表现虚里为诸脉之所宗。
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的正常征象。
(3)按虚里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意义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
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属于危候。
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恶候。
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
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
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
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
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之后即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亦属生理现象。
2.脘腹(1)脘腹凉热(2)脘腹紧张度(3)腹满虚实(4)鼓胀(5)癥瘕(6)腹痛(7)腹部压痛。
按诊
返回
中在 取足 太 穴内 溪 。踝 与 跟 腱 之 间 的 凹 陷
返回
在 脐 天 中 枢 旁 开 二 寸 取 穴 。
返回
(位 督于 大 脉第 肠 )四 俞 旁腰 开椎 一棘 寸突 五下 分, 。腰 阳 关
返回
位 于 关 腹 元 中 线 上 , 脐 下 三 寸 。
返回
穴在 。乳 日 头 月 下 方 , 当 第 七 肋 间 隙 取
鼓胀——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 水鼓——按之如囊裹水。
气鼓——叩之如鼓膨膨然。
癥积——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
瘕聚——腹部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
三、按肌肤
(一)方法 (二)内容
1.诊寒热 2.诊润燥滑涩 3.诊疼痛 4.诊肿胀
5.诊疮疡
6.诊尺肤
四、按手足
阳虚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 四肢厥冷为病情深重。 寒证—手足俱冷。 热证—手足俱热。 热证反见手足逆冷,为热深厥亦深。
右上腹肌紧 张,或压痛、 反跳痛。可 见于胆病。
返回
腹部肿块,推 之不移,痛有 定处者,为癥 积;推之可移, 痛无定处,聚 散不定者,为 瘕聚。
返回
诊肌肤寒热,肤 冷体温低者,为 阳气衰少;肤灼 热体温高,多为 实热。肤不热, 红肿不明显,多 为阴证;灼热红 肿疼痛,为阳证。 .....
返回
诊肌肤润燥滑 涩,主要是了 解汗出与否及 气血津液的盈 亏。
返回
摸法:医生用 指掌稍用力寻 抚局部,以探 明局部 的感觉 状况,如疼痛、 肿物等,从而 辨别病位及病 性的虚实。
返回
右少腹若疼痛拒 按,或见“反跳 痛”,或按之有 包块应手,者, 常见于肠痈。
返回
腹部高度胀 大,如鼓之 状,称为鼓 胀。
中医诊断学--按诊 ppt课件
13
(四)胁部按诊
意义:肝胆在右胁下,肝胆经脉分布两胁,按 胁肋主要了解肝胆的病变。 体位:仰卧或侧卧位。 方法:按法、叩击法。 内容:有无肿块及压痛,肿块质地,大小,形 态等。 正常特点:两胁(肋缘下)无脏器触及,无压痛 ;体瘦者在深吸气时于肋缘下或可触及肝下缘 ,质地柔软,无压痛。
21
辨腹满:
腹胀满,按之充实饱满而有弹性压痛者,为实满; 腹胀满,按之虚软而少弹性,无压痛者,为虚满。 脘胀满,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 中有水饮。 腹胀大如鼓,为臌胀。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 ,为水臌;无波动感,击之膨膨然者,为气臌。 腹内有水,叩之音浊;腹内有气,叩之音清。二者 分界明显。 肥人腹膨,按之柔软,脐无外突,亦无病症表现, 不属病态。
25
三、按肌肤 (一)按肌肤方法
充分暴露诊察部位,以 手掌触压肌肤;有结节 ,肿胀时用手指按压, 以确定其大小,形态, 软硬度,活动度,以及 肿胀范围,性质等。
26
1、诊寒热
肌肤寒冷,体温偏低者,为阳气衰少;肌肤冷而大汗淋漓, 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 肌肤灼热,体温偏高者,为实热证;肌肤尚温,汗出如油, 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征。 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内闭,不得外达之真热假寒证。 外感病热退身凉,为表邪已解;皮肤无汗而灼热,为热甚。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久按其热反 甚者,为热在里。 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稍久即感灼手者,称身热不扬。 肌肤局部病变,皮肤不热,红肿不显者,多为阴证;红肿热 痛明显者,多为阳证。
11
(三)虚里按诊
虚里部位:心尖搏动处,左锁骨中线第四,五肋间。 病人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方法:医生位于病人右侧,用右手全掌或指腹平抚于虚里部 ,并调节压力。 诊察内容: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强度及节律, 频率,聚散等。 意义:了解宗气的强弱,疾病的虚实,预后的吉凶。 正常特点: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聚而不散,节 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为心气充盛,宗气内聚之象。 生理变异:虚里动高,片刻即复,可见于惊恐,大怒或剧烈 运动之后;肥胖之人其搏动可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按诊:第一节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第六章按诊
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按诊是切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法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按诊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望诊之所见,补充望诊之不足,而且亦可为问诊提示重点,特别是对脘腹部疾病的诊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肠痈、癥瘕(肿瘤、肥气、肝积、肠覃、石瘕之类)等,通过按诊可以进一步探明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使其表现客观化。
按诊的运用,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按诊的论述更多,尤其是胸腹部的按诊,已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清代以后,按诊在一些医书中还列有专门篇章论述,拓宽了应用范围。
近代对中医腹诊及腧穴诊断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不仅在方法上有些与西医的触诊和叩诊相沟通,而且在疾病的诊断意义和原理上也进行了探讨。
第一节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一、按诊的体位
根据按诊的目的和准备检查的部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体位和手法。
诊前首先需选择好适当的体位,然后充分暴露按诊部位。
一般病人应取坐位或仰卧位或侧卧位。
病人取坐位时,医生应面对病人而坐或站立进行。
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
这种体位多用于皮肤、手足、腧穴的按诊。
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手臂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胸腹某些部位进行切按。
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让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或做深呼吸,以便于切按(图6-1)。
必要时可采取侧卧位。
右侧位按诊时,病人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左侧位按诊时,病人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髋、屈膝,进行触摸推寻(图6-2)。
此种方法,常用于仰卧位触摸不清或难以排除时,换位后再进一步确诊。
另外,对腹部肿瘤的按诊,必要时亦可采取肘膝位,病人用两肘、两膝趴在检查床上,医生站在病人左侧,用右手稍抚病人腰背部,左手按摸推寻病人腹部 (图6-3)。
二、按诊的手法
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
1.触法
是医生将自然并拢的第二、三、四、五手指掌面或全手掌轻轻接触或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病人局部皮肤,如额部、四肢及胸腹部的皮肤,以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用于分辨病属外感还是内伤,是否汗出,以及阳气津血的盈亏。
2.摸法
是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腧穴、肿胀部位等,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如有无疼痛和肿物,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胀程度等,以辨别病位及病性的虚实。
3.按法
是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如胸腹部或某一肿胀或肿瘤部位,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质地的软硬、光滑度,活动程度等,以辨脏腑虚实和邪气的痼结情况。
以上三法的区别表现在指力轻重不同,所达部位浅深有别。
触则用手轻诊皮肤,摸则稍用力达于肌层,按则重指力诊筋骨或腹腔深部,临床操作时可综合运用。
按诊的顺序一般是先触摸,后按压,由轻而重,由浅入深,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先远后近,先上后下地进行诊察。
这里所讲先上后下是从对病人诊察的整体部位而言,就病变的某一局部的按诊来说,有时是从下向上的逐步寻摸,如肝、脾按诊,寻按方向要根据病证的需要来确定。
4.叩法
即叩击法。
是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1)直接叩击法:是医生用中指指尖或并拢的二、三、四、五指的掌面轻轻地直接叩击或拍打按诊部位,通过听音响和叩击手指的感觉来判断病变部位的情况。
例如,对鼓胀病人腹部可进行直接叩诊,医生根据叩击音及手感,来辨别气鼓或水鼓。
若叩之音如击鼓者为气鼓;叩之音实而浊者为水鼓。
也可将手放于患者腹部两侧对称部位,用一侧手叩击,若对侧手掌感到有震动波者,是有积水的表现。
(2)间接叩击法:有拳掌叩击法和指指叩击法。
①拳掌叩击法(图6-4)是医生用左手掌平贴在病人的诊察部位,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边叩边询问患者叩击部位的感觉,有无局部疼痛,医生根据病人感觉以及左手震动感,以推测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
临床常用以诊察腹部和腰部疾病,例如用此方法诊察腰部,若病者有叩击痛时,除考虑可能与局部骨骼疾病有关外,主要与肾脏疾病有关。
②指指叩击法(图6-5)是医生用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病体需诊察的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第二、四、五指微翘起,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击部位垂直,叩时应用腕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之力,指力要均匀适中,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
免影响音响。
此法病人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常用于对胸背腹及肋间的诊察,如两肋叩击音实而浊,多为悬饮之表现。
三、按诊注意事项
医生在进行按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按诊的体位及触、摸、按、叩四种手法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临诊时,必须根据不同疾病要求的诊察目的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
否则,将难以获得准确的诊断资料,亦即失去按诊的意义。
②医生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和肌肉紧张,以致不能配合,影响诊察的准确性。
③注意争取病人的主动配合,使病人能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
如诊察病人肝、脾时,请病人作腹式呼吸运动,随着病人的深吸气,有节奏地进行按诊。
同时亦可让病人由仰卧位改为侧卧位配合诊察。
④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病人的的反应及表情变化,注意对侧部位以及健康部位与疾病部位的比较,以了解病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
⑤要边询问是否有压痛及疼痛程度,边通过谈话了解病情,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病人因精神紧张而出现的假象反应,保证按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