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四、课前交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
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
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教师导语: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师:同学出示资料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1,一生坎坷2很重感情3广交朋友4才华横溢(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该诗是王之涣以芙蓉楼为背景,写与好友辛渐相别之情,抒发离别之时的深情厚意。
下面是这首诗的教案。
一、教学要求1. 了解和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2. 分析和理解诗歌的表意和表达方式。
3. 写好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和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2. 分析和理解诗歌的表意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了解背景知识,唐朝芙蓉楼的情况)芙蓉楼位于唐朝长安城的东门外,是以芙蓉为名的楼阁,整个芙蓉楼庄严而宏伟,以白石砌成。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主人公对好友辛渐的深情厚意。
2.阅读诗歌,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默读全诗,并回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诗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和意象?3. 作者通过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3.分析诗歌表意要求学生把诗歌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析每个部分的表意,选取几处关键句子进行解读,并回答问题。
4.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并加以描述。
5.讨论诗歌情感特点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和讨论诗歌的情感特点,并列举诗中表达深情厚意的句子。
6.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离别和友情的感受和想法,并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分析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特点。
学生通过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六、课后作业1. 练习默写《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2. 背诵并理解课文。
以上就是《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6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吴孤洛壶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过渡: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划停顿,熟读)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解诗句(串词串句)解全诗(串句连诗)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 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 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通用3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通用3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第一篇(1349)字一、本诗进入课堂的一些想法:1、对于唐人的送别文化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诗在送别诗中属于比较特别的一首,可以说虽名为送别,实际上却是以表达个人的情操为着力点。
可以说,与已学的送别有同有异。
学习本诗,有助于学生对唐人送别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2、本诗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进入课堂,可作为教材诗歌的延伸。
3、本诗具备“以写促读”的若干要素,将写挤进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个性化地理解本诗。
二、学习目标初定:1、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2、把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在以写促读中达成对诗人内心的理解,并能将个人的想像体验融入到写作活动中;3、背诵本诗并适当阅读与本诗有关的一些诗句。
三、有关资料:唐天宝七年(748年),“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
诗人谪贬龙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山不曾空”。
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
诗人担任龙标尉时,由于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来访者终日不绝。
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王昌龄补靴”等动人传说广为流传。
诗人横遭谪贬,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诗篇表示深切的怀念。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
安史乱起,王昌龄为避战乱,回归乡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县)时,被刺史阊邱晓所杀。
四、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学习成果呈现:背诵的熟练情况、教师板书)学习活动二:运用经验先自学本诗。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3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8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难点: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
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
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2、自由读诗3遍。
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
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
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
交换读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说课第1篇】教学技能:《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学设计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知识链接: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
第2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对友人的无限厚意,和内在的凛然风骨、无限情思,都表现得曲折尽情,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送别诗中的佳品。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
3. 想象画面,通过对重点词的推敲、体会,感悟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结合诗意,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插图:江畔夜景芙蓉楼饯别)问学生: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用一首古诗来描述这幅画你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句。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开元末年,王昌龄返回长安,改任江宁县丞。
至德年间因被谤而谪往岭南。
安史之乱时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全唐诗》对他有二百余首诗作和评论的记载。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为后人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永远光耀文学史册的光辉诗篇。
(三)初读课文(自由读)1. 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芙、蓉、洛、壶。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猜测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的背景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二章:诗文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芙蓉楼、寒雨、苍山、白日等。
2. 分析诗中的情感,如离别之情、友情之情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芙蓉楼、寒雨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情感,让学生理解诗人对离别和友情的表达。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寓情于景等。
2. 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寓情于景等,并解释其效果。
2. 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意义。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诗歌。
教学内容:1. 总结诗的主题和意义,强调诗歌对离别和友情的表达。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如何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学习诗歌
教师可以将《芙蓉楼送辛渐》诗歌分段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何运用韵脚、对仗、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3. 诗歌鉴赏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鉴赏,让学生自己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出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
5. 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芙蓉楼送辛渐》的读后感,或者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等。
五、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诗歌鉴赏来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古诗词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可贵,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朗读、品味、感悟诗文,提高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 感悟友谊的可贵,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3. 采用品味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文,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王昌龄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昌龄的诗作,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初读诗文学生自读,边读边思,理解诗文大意。
3. 检查反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决字词问题。
4. 品读诗文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字词,通过朗读、品味,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感悟友谊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珍惜友谊的情感。
6. 拓展延伸展示其他描写友谊的诗作,让学生对比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抄写《芙蓉楼送辛渐》,并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诗文、作者介绍、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 图片:准备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芙蓉楼、离别场景等。
3. 音乐:选择一首适合课堂氛围的音乐,如古风音乐。
4. 作业模板:准备课后作业模板,要求学生抄写诗文并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昌龄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昌龄的诗作,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芙蓉楼送辛渐》精品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精品教案
教案一:《芙蓉楼送辛渐》诗词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以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主题;
3.学习诗歌的鉴赏和赏析方法;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诗人介绍:了解杜牧及其作品创作背景;
2.诗歌赏析:解读诗歌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3.诗歌鉴赏:学习诗歌赏析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杜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是唐代宫体诗的重要代表。
2.诗歌赏析(30分钟)
让学生们阅读《芙蓉楼送辛渐》诗歌,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诗歌内容,探讨其诗意与主题。
(1)学生可先自行阅读诗歌,了解其表面意思;
(2)学生与老师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学生们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3.诗歌鉴赏(40分钟)
(1)讲解诗歌的体裁:花间派。
(2)讲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学生们分组进行诗歌创作,仿照杜牧的风格写一首诗歌。
4.课堂总结(10分钟)
老师对诗歌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
重要性。
四、作业
1.要求学生复习课堂内容,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要求学生练习仿写诗歌;
3.鼓励学生阅读杜牧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主题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同时也通过写作让学
生们感受到了杜牧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唐诗的基本格律和韵律。
1.2 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能够分析和评价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3. 能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芙蓉楼送辛渐》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歌内容解析1. 逐句解析《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 分析《芙蓉楼送辛渐》的韵律和格律。
2. 探讨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入王昌龄和《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介绍。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和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芙蓉楼送辛渐》。
2.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3 解析和分析1. 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各组汇报并展开讨论。
3.4 创作练习1.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知识掌握1. 测试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唐诗基本格律和韵律的掌握。
4.2 能力运用1. 评估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评价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分析能力。
4.3 情感态度1. 观察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1. 王昌龄的生平介绍。
2. 《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
5.2 多媒体资源1. 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2. 有关唐诗的图片或插图。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领悟友谊、离别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
3.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 诗文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传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芙蓉楼送辛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释重点词语。
(2)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了解背景(1)教师介绍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体会诗文的思想内涵。
4. 感悟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文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诗文的美好情感。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练习朗读,逐渐达到背诵的要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和离别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将《芙蓉楼送辛渐》与其他送别诗进行比较,如《别董大》。
(2)学生分析不同诗人的送别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创意表达(1)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友谊和离别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友谊。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简介诗人王昌龄及其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难点字词。
(2)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3)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谊的理解。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诗歌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
(3)默写诗歌,巩固所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3)思考:你如何看待友谊?下周分享你的想法。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背景《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文学家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以写景的手法展现了芙蓉楼的壮丽景色,并通过送别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辛渐的思念之情。
本教案通过诗歌鉴赏、诗意抒发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基本意境和情感表达;2.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芙蓉楼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想象力。
2.诗歌鉴赏: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对其中的关键句子、词语进行解读。
3.情感抒发:组织学生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表达和展示:让每个小组轮流表达和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芙蓉楼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细节,并提出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等。
2.鉴赏: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并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结构、意境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并解读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3.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情感抒发:组织学生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5.表达和展示:让每个小组轮流表达和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欣赏。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诗歌鉴赏、讨论和情感抒发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唐代诗歌创作背景; 2. 学习并掌握诗歌的基本意义与诗歌的基本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芙蓉楼送辛渐》的基本内容;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唐代的诗歌创作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文字意义;2.分析古诗的诗歌技巧;3.挖掘古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意义和表达技巧;3.理解法: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义和形式;4.比较法: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诗歌特点;5.解读法:鼓励学生自主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内容,并简要说明这是一首唐代诗歌。
通过诗歌内容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开启学习。
2. 讲授通过讲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包括作者和创作时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解释诗歌中的句子和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析启发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理解古人的感情和思想。
通过讲解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技巧和特点。
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有何意义? -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怎样的? -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有何特点?4. 比较将《芙蓉楼送辛渐》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诗歌样式和意境。
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5. 解读鼓励学生自主解读诗歌。
以小组形式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教学评价1.启发式问题:出示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
2.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意义的把握。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选7篇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选7篇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这篇文章是我从网络上认真搜寻到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作为商业盈利目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3、背诵这首诗。
1、诗的寓意2、诗的风格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时间:2教时4、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1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渎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提问一: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1、提问二: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
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
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2、提问三: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人杜牧的诗作《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
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
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分析《芙蓉楼送辛渐》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杜牧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杜牧及其作品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20分钟)
分析《芙蓉楼送辛渐》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艺术特点分析(20分钟)
解读诗歌的艺术特点,包括韵律、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诗句的结构和用词的巧妙,培养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敏感性和深度理解能力。
4. 阅读感悟(10分钟)
让学生阅读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诗中表达的爱情观、对人生的思考等。
5. 延伸拓展(15分钟)
介绍《芙蓉楼》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以及其他诗人对此诗的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杜牧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了解。
6. 总结反思(10分钟)
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对文学的需求和价值。
四、教学资源
1. 杜牧《芙蓉楼送辛渐》诗歌原文。
2. 课堂讨论所需的幻灯片或黑板。
3. 相关的诗歌鉴赏材料和扩展阅读材料。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评估。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程度。
2. 诗歌感悟写作评估。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度
和个人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
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杜牧的作品,拓展对古
代诗歌的了解。
2. 创作尝试: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3. 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和意义,展开相关话题的讨论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