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话

合集下载

淮安简介及淮安方言[1]

淮安简介及淮安方言[1]

典型常用句:
1. 恩桂桂(恩乖乖),这倒用东西还就来丝呢啊! 2. 这老头身体多吉杠啊! 3. 我甩起来能给你一个沃老。 4. 我能一巴掌把你个死小究获死的了。 5. 冒嘎住登健康路,走承德路责次就到了。 6. 则母的啊?泽里的啊? 7. 我能跟你迫八国去!卷死你哦! 8. 怎甘啊?我怎甘你的啊? 9. 我就搞登哪摊看见过你的呢。 10. 即个弯弯顺是滑肉包的。 11. 小揪脸长的唧咕唧咕的,到多胖哦。
朗读及翻译题。
有一够蚂叶登路上走行行的,次留一哈拱烂泥肚里头去。把个倒 头腿料登外头。触线望见就问道它了:“活倒头鬼,你个死小就 做里噢?隔剩人的?想绊人呐!活触受!”蚂叶就说了:“安, 怎干啊!碍你事啊,恩就欢睡这概满,恩就闲,你能怎干恩啊! 怂色呐办你哦。”触线说:“乖乖,恩心呐,你多性呐,也包真 假的,你看你那倒头色,恩一卧紧能待你活死的了,跳个跳个的, 就搞能干豆子的呢,不搞你玩了!”
4、某些带鼻音韵母变成复元音韵母,例如“蹲”普 通话读【dun】,淮安话读【den】等。还有一些撮 口呼的音也变成单元音或复元音,例如“绿”普通话 读【lü】,淮安话读【lo】,“掠”普通话读 【lue】,淮安话读【lia】等等。 三、声调区别
根据字表调查法得出淮安方言的音调有阴平、阳平、阴 上、阴去、阴入,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值得注意的是在淮安方言中普通话里很多去声字归入了 阴平,一些普通话里是阴平或阳平及少部分的上、去声 字在淮安方言里归入了入声,例如是普通话是去声,淮 安话是阴平;十普通话是阳平,淮安话是入声;六普通 话是去声,淮安方言里是入声等。
主讲人:汉语言文学 蔡伟




淮 安 话 四 级 考 试 标 准 试 题 卷
淮 安 机 场 及 暴 笑 文 章 ●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安徽方言主要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赣语五个语种,大致以长江和淮河为界限,淮北地区基本是中原官话,江淮之间则是江淮官话,长江以南主要是徽语、赣语以及吴语。

下面上一安徽方言地图。

安徽地形复杂,特别是皖南和大别山区,隔一座山隔一条河口音都不同,有的甚至听不懂。

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中又分为大概13个官话片区。

安徽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片:徐淮片淮北市的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宿州市的砀山县、萧县商阜片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信蚌片淮南(北部、西部)、凤台、颍上霍邱、寿县(不含瓦东地区)、蚌埠怀远(不含县城周边)、固镇五河(不含县城及浍河以南部分地区)凤阳、泗县及明光市北部的司巷等地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淮语,属南方官话,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大体分布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江南也有零星的分布。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安庆市区、枞阳、桐城等地就属于黄孝片,黄孝片和赣语怀岳片有几分相似。

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如下:洪巢片合肥市:市区、肥西、肥东巢湖、庐江、长丰(大部分)芜湖市:市区、南陵县部分地区、无为马鞍山:市区(除博望区)当涂(除大公圩地区)、和县、含山铜陵市:市区(除义安区)滁州市:市区、来安、全椒、定远明光、天长、凤阳(东部南部)六安市:市区、金寨(西北部除外)霍山、舒城、霍邱(南部)宣城市:旌德部分地区,广德部分地区淮南市:市区(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中部陈家岗等地区)寿县(瓦东地区)蚌埠市:怀远县(限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部分地区)黄孝片分布安庆市区、桐城市、枞阳县赣语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

明清以来湖北方志中的江淮官话语音成分

明清以来湖北方志中的江淮官话语音成分

明清以来湖北方志中的江淮官话语音成分作者:卢芯怡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8期摘要:明清以来湖北方志中有关方音的记载较少,而且多以汉字注音。

从这些记载来看,明清时期湖北江淮官话区在声母、韵母、声调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没有完全受到通语的影响,同时尚留有古音,如部分轻唇音仍读重唇音、入声字的存留等。

从语音演变规律来看,方志中记载的黄孝片语音演变现象与通语不大一致,总体上较为滞后,如全浊声母的清化现象、见系字与匣母字混淆、匣母字分化混淆等。

声母的腭化等现象则与通语一致。

关键词:明清;湖北方志;江淮官话;语音成分江淮官话,又称为下江官话、江淮话、淮语等。

一般认为,江淮官话是五胡乱华后,中原雅音与江淮一带古吴语相融合的产物。

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里面的一大次方言,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一带,以扬州话为代表音。

湖北也有一小部分地区即黄孝片被划为江淮官话方言区。

不过,对这一地区的方言归属历来颇具争议,赵元任等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一书中将其归为“古楚语”,而《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归为江淮官话。

本文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归类,主要对明清以来黄冈和孝感方志中的语音材料进行分析。

一、声母方面(一)唇音江淮官话黄孝片的方言语音特点之一是,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仄声字,今多为同部位的送气清音。

例字如下:1.荸[p‘u](1)葡萄,俗名荸桃。

(1935年《麻城县志续编》卷三《食货志·物产》)按:据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葡萄”一词来自于大宛语,最早的书写形式是“蒲桃”[but‘au],后来才写作“葡萄”[1](P49)。

宋代陈彭年《广韵》中“蒲”为並母;明代《篇海类编·艸部》云:“荸,蒲没切,属並母。

”[2](P155)可知,明代“荸”为浊音並母合口入声字。

据清代《分韵撮要》卷十二,“葡”从“蒲”分化出来,变为清音滂母字。

《麻城县志续编》云“葡萄”俗名“荸桃”,说明最迟在民国时期,“荸”在麻城方言里也已经清化,读作送气音。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二)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 声母。

例如,“安”读 a~21 3,“昂”读 ɑ~55,“爱”读 53,“袄”读 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m 24ts 53,“报销”说成p 53 i 213,“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213t iɑ~55。

江淮方言

江淮方言

历史演变
• 晋代中原汉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后,中 原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的用语。在以后 的历代变迁中,南京语音也在发生变化。 雅语和吴语融合,逐渐形成南方的江淮官 话。 在东晋时代,汉族正统朝廷及南迁汉 民带来中原洛阳雅言,又称“士音”,金 陵本地居民的语言称为“吴音”,又称 “庶音”。此后中原雅言和吴音在金陵融 合。
2011年,《刘顺三十年来的南京方言研究》 朱晓丹《南京方言语气词研究》 马栋才《南京方言浅析》 张志凌《言语社区的层次性和可变性—— 南京方言鼻尾韵研究》 张薇《南京方言程度副词“蛮”》 李梅平《南京方言词汇三本著述比较分析》 汪婷婷《南京方言中反复问句的研究》 李玲洁《南京方言中的“连V是V”结构》 黄灵燕《开口呼字的声母在清末官话和现 代方言中的分化》
南京方言
•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 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 国音。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 11区、溧水县北部和句容市。南京话在历 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 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 话。
• 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 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 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 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 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 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 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 音系为江东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阳雅音的综 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而以金陵士 音为重。唐着《唐韵》,沿隋《切韵》; 宋编广韵,袭隋唐切韵、唐韵。 宋为元灭, 旋明灭元,明以古中原雅音为正,鉴于中 原地区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遂以由 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 系确立标准国语

淮安方言

淮安方言

淮安方言集锦淮安是江苏江淮官话音系主要发源地,又称“淮语”。

淮安方言指今淮安地区民间使用的主要语言。

淮安方言以明清时期淮安府城淮城(今楚州区城区)口音为核心淮安口音。

今使用口音以今淮安市政府驻地清河区为基准。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曾在其书中大量使用淮安方言。

明朝时期,“淮语”曾被定为官方用语。

淮安话词汇大全:1. 形容词:胶干的,紧西的,清冷的,业燥燥的,西业的,酷含(咸)的,胶酸的,雪甜的, 沃苦的,西辣的,,聘香的,温臭的,水汲汲的,筋拽拽的,甜不掉掉的,含沾沾的,辣抽抽的,年机郭大的,秃国用用的,学细的,突人(烫人),刷刮,一当,性(厉害),渗人/活渗,斜丑(很难看),摁增(硬),谢拉拉的(血淋淋),人情呆呆的,正而八机的,花里版糟的,金屁琅琅的,琐嘴,得森,黑七妈乌的,利亮,革贱人子的,意歪,颜闹闹的,吉杠,没多大丁嘎子,散不拉咋的,咋呼咋呼的,唧咕唧咕的;2.动词拍(PAI,用脚踢),撂(扔掉),髓的了,(毛线散掉),惯(摔),倦(踢),涛(用拳头捣),优(甩动),火(兴奋),次刚(训斥),直刺(一直走),摆摆(放在水里涮),漆(吃),K(第二声,打的意思),喷当(往一起拥),搞(搅拌),呛起来(竖起来),腔(腌小菜),难(第四声,按住),拾当,获(用巴掌打),帐饭/床饭,妥尸(睡觉),国用(动单),KEN(第四声,拿) ;3.常用器具:帖测子(铁锹),足沟,茶吊子,把子(刷锅用的),溜列子,刚狼锅,小批椅子,接达欺,条素,袜子,孩子(鞋子);4.贬义词二衣子(变态),次子(白痴),挖头日脑的,椅风做骑,骑皮郭掉的,神气六国的,死不烂俺的,哇呜国机的,渗不拉机的,死头眯眼的,眉次目瞪,鬼大流吹的;5.常用语:一沃老,看格子(硬币),把拔(屎),汗踏子,上该(上街),看二层子,大汪,小究 / 峡子,磕堂,次所,国堵堵来气,给个/煤个/骑个,绝对;6.食品:扬沙玉(马铃薯),沙业(山药),大夹豁(韭菜盒子),坨子(肉圆),浑荡(混沌),提早(猪爪子),蒸芹菜(黄花菜),滑肉(全是肉);7. 动物:玛药(蚂蚁),曲线(蚯蚓),呕(二声,牛),麻qi'er(麻雀),老雏(老鼠),馅(象),言(羊),老ke'er(大母猪),席(蛇)。

鄂西北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及归属

鄂西北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及归属

鄂西北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及归属李旭;郭沈青【摘要】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Jianghuai Mandarin in northwestern Hubei province. Its falling tone has been divided into a upper tone and a lower one. And the Zhi-group (知系) have merged with the Jian-group (见系) in the ancient Hekou (合口) characters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degrees of the Yu-group (遇摄), Shan-group (山摄), and Zhen-group (臻摄). Both of them made it similar to Huangxiao cluster of Jianghuai Mandarin in east Hu-bei province, but different from other dialects in northwestern Hubei province. They are variant of Huangxiao cluster of Jianghuai Mandarin due to the great emigration from the east of Hubei province in the Qing Dynasty.%鄂西北地区存在江淮官话,它以去声分阴阳,遇山臻摄合口三四等知见系字合流等特征,有别于鄂西北地区的其他方言,其方言特征与江淮官话黄孝片非常相似.其形成与清朝中后期鄂东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有关,可以看作江淮官话黄孝片在鄂西北地区的一种变体.【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8)006【总页数】6页(P103-107,126)【关键词】鄂西北;江淮官话;语音特点;归属【作者】李旭;郭沈青【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2;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鄂西北地区的江淮官话一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赵元任就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将竹山、竹溪的方言和黄冈、孝感的方言合为一区,叫第二区,并称“这第二区可算作典型的楚语——如果要独立一种楚语的名目的话。

湖北方言分类

湖北方言分类

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

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

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

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

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

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

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

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

“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

黄孝片综述

黄孝片综述

黄孝片江淮官话的语音研究综述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是现代汉语官话方言中的一支次方言,袁家骅等(1983)的定义是“江淮官话,即下江官话,分布于安徽江苏两省的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北方方言区除外)和长江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

1987年由李荣等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划分的江淮官话区域相对于之前的“下江官话”来说,范围有所扩大,除了江苏省北部、安徽省中部及南部外,还包括了湖北省东部、江西省最北端以及浙江省个别市县。

自东向西可分为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单位系列图(湖北省地图、江西省地图)可知,今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县市行政区域与《中国语言地图集》稍有些改动,现整理今江淮官话的黄孝片的各代表点。

黄孝片,即黄冈孝感片,主要分布于孝感的孝感市区、安陆市、应城市、孝昌市、云梦县、大悟县六个市县,黄冈的黄州区、武穴市、麻城市、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团风县,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鄂州市的鄂城区,以及江西省的九江、瑞昌,总共21个县市。

相对于江淮官话其他两片而言,黄孝片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一)专著类赵元任等主编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于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是目前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湖北方言的专著,至今仍是对这一片方言最为详实的调查报告,每份报告内容包括:发音人履历、声韵调表、声韵调描写、与古音比较、同音字表、音韵特点、会话七个部分。

每个点调查单字有1000多个。

调查对象多为20岁左右在外求学的青年学生,调查区域涉及湖北省的64个市县,因调查的年限较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奠定了湖北方言研究的基础。

但并未深入到各市县当地调查,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不足之处。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将全省划分为四个区,黄孝片属于第二区(楚语区)。

根据古鱼虞韵知章组字、见系字韵母今读ʯ、声调一般有六个且有入声、去声分阴阳等特征,将孝感、安陆、竹山、竹溪等19个县归为“楚语区”。

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_朱蕾

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_朱蕾
县志》1996:100),皖南其他区域情况也多与此同,仅8年时间的
居住可能难以形成如此强势的江淮官话。202 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三辑)
2.2 本地人对待江淮官话与其他移民方言的心理不同
仅从泾县来看,“近代移民说”也与本地人心理上对江淮官话
和其他客籍方言地位的区分不相符。
现代泾县方言除了客籍方言岛通行单方言,其余基本都是双方
赣语是皖南的土著方言,河南话、湖北话和零星分布的方言小块是
来源于各地的移民方言。这几类都是比较明确的,而江淮官话的情
况则比较复杂。
皖南的江淮官话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移民方言岛形式分布,
和河南话等一样从北方移植而来的客籍话,如安徽南陵江北移民的
江淮官话方言岛;另一类则是指在皖南通行地域很广、口音较为一
* 本文是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皖南泾县方言音韵研究》的一部分,感谢
《语言学论丛》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本文得以修改和提高。198 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三辑)
大城镇呈单方言分布,而在近江地区较为偏远的乡村则和宣州吴语
共存,呈双方言分布。
本文以泾县方言为代表讨论皖南强势方言江淮官话的形成,一
因就明确的多,它们都是清同治年间移民带来,从其名称即可知其
大致的来源地,有的使用者自己还可说出其祖先具体来自某乡某
村。由于移民时间不长,移民原因是土著居民因战争和瘟疫死亡殆
尽后的填充,多以方言岛形式存在,还保留鲜明的来源地方言的特
征。且地方志、民间谣谚、口头传说、家谱等也相当丰富,都可作
为验证。而在泾县通行地域最广、势力最大的江淮官话的形成原因
这一观点也认为皖南江淮官话和其他客籍话一样都是移民影响
或带来的,具体来说是永嘉之后的移民、清末的安徽江北移民、抗

江淮官话新年祝福语

江淮官话新年祝福语

江淮官话新年祝福语新年将至,送上一份特别的祝福,用江淮官话表达出来,让这份祝福更加贴近家乡的味道。

江淮官话是江苏、安徽一带的方言,它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蒸蒸日上,家庭美满幸福。

新年到,祝福到,祝你新的一年里笑口常开,心情愉快,每天都充满阳光。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快乐无限,笑容灿烂,幸福美满。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钱途无量,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财富滚滚,财运亨通。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爱情甜蜜,婚姻幸福,情感美满。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爱情甜蜜,婚姻幸福,情感美满。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亲情浓厚,和谐幸福。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亲情浓厚,和谐幸福。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一帆风顺,好运连连。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一帆风顺,好运连连。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梦想成真,一切顺利。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梦想成真,一切顺利。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万事顺心。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万事顺心。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财源广进,好运连连。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财源广进,好运连连。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家庭和睦,心想事成。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家庭和睦,心想事成。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万事顺心。

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万事顺心。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连云港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种方言,你还会说吗?

连云港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种方言,你还会说吗?

连云港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种方言,你还会说
吗?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

“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人口加速流动,好多连云港人,已经不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居住,自从普通话的普及,00后说方言的孩子会越来越少。

方言是一个地区历史多年的传承,曾经改不了的乡音,是老乡们交流的纽带,尤其是身处异乡,每当遇到说家乡话的人,那真的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会让人倍感亲切。

连云港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地处苏北鲁南交汇处,各种方言的相互融合,造就了连云港这座城市包容互鉴的特色,主体分布三种方言,分布为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江淮官话(洪巢片)是连云港的主体方言,分布于海州区、连云区、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南部,使用人口约占连云港总人口的70%,中原官话分布于东海县的北部,胶辽官话分布于赣榆县。

当今孩子们在学校都是普通话教学沟通,甚至家长们在家都是使用普通话交流,大街上看到的爷爷奶奶们,有时都会用蹩脚的普通话沟通,方言可能再过几代,就会变成非物质遗产加以保护,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大家都说说自己还能记得的方言吧?可能等我们老去的那天,你就是当地方言的传承人......
作者午时一刻家居声明:此文是出于正面宣传家乡连云港为目的,让本地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觉到骄傲,让外地人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心生向往,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若有网络图片来源或者文中表达内容观点,伤害且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合作!。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

概述⑴、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相比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入声:绝大多数地区都只有喉塞音[-?]一个入声韵尾;安庆市的桐城、枞阳两地只有[-l]韵尾;唯有宝应一地有[-?]、[-l]两个韵尾;还有极少地区入声韵尾弱化或失去入声韵尾的,如南京、新海连等地。

⑵、咸山摄三分:即:“关”与“官”不同音、“站”与“战”不同音。

此两摄北方话一般都已经合流,今只有一类韵母[an](不计介音)。

而在淮语中,绝大多数都有两组或者三组读音。

一般的演变规律是:一等合口呼归桓欢韵;一等开口呼、二等归寒山韵;三四等同归先天韵。

在具体分合上各地又有所出入,在此不一一赘述。

⑶、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的低降调:除海州一地的阴平调值为214曲折调,其他地区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

⑷、部分地区阴阳声韵合流:即阳声韵韵尾弱化变为鼻化韵,阴声韵鼻化变成鼻化韵,这样阴阳声韵之间有了交叉关系。

例如:在泰州方言中:“梅”≈“棉”、“悲”≈“边”;在盐城方言中:“姐”≈“剪”、“哥”≈“官”。

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影响,部分已合流的阴阳声韵又有了分离的迹象。

⑸、部分地区知三章三在咸山摄和假摄中保留j、q、x的读法:例如:淮阴、扬州、泰州等地,“遮”、“缠”、“扇”的声母分别为“j”、“q”、“x”。

⑹、大部分地区无儿化韵。

洪巢片的语音特点除了具备江淮官话的共同特征外,洪巢片淮语又具有许多独立的特征:⑴、声母方面:①除了滨阜的少数点外,绝大多数地区n/l不分。

②有些地区平卷舌能分,有些地区平卷舌不分:其中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③无疑母“ng”:除了滨阜方言有疑母“ng”之外,其他的方言疑母大多数均已的脱落或消失,疑母字归入零声母。

⑵、韵母方面:①大部分地区能区分an/ang。

由于普通话的影响,不分an/ang的地区正在减少。

例如:南京等地的新派口音已有an/ang的对立。

②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

通泰片的语音特点除了保留了独立的入声之外,和洪巢片相比,通泰片保留了更多的古音特征,也有许多不同于洪巢片的独特地方,比如:①,古全浊声母遇塞音、塞擦不分平仄一律送气。

江淮官话语法 (2)

江淮官话语法 (2)

在江淮官话中,如果动词和介词都是“ 在江淮官话中,如果动词和介词都是“把” 这种融合就是不必然的。 字,这种融合就是不必然的。就是说下列两种情况是 并存的: 并存的: 我把把他一本书。 我把他一本书 我把他一本书。 我把把他一本书。=我把他一本书。 前句介词“把”, 即第二个“把”字读轻声。 前句介词“ 即第二个“ 字读轻声。 同时,江淮官话中既不说“我给给他一本书。 同时,江淮官话中既不说“我给给他一本书。”也不 我给把他一本书。 但是,可以说“ 说“我给把他一本书。”但是,可以说“我把给他一 本书。 本书。”
“把”字 把
凡是使用“ 凡是使用“给”的句子都可以换用“把”。 的句子都可以换用“ 例如: 例如: 我妈把那么多钱他,他还不知足。 我妈把那么多钱他,他还不知足。 晋灵公要害赵盾,先把酒赵盾喝。 晋灵公要害赵盾,先把酒赵盾喝。 “把”字既可以用作动词“给”,也可以用作介词“给”。 字既可以用作动词“ 也可以用作介词“ 我送给他一本书。 我送把他一本书 我送把他一本书。 我送给他一本书。=我送把他一本书。
东边走抄近得多了。=(从东边走。) 东边走抄近得多了。 (从东边走。) 你这事情说清楚。 (你把这事情说清楚。) 你这事情说清楚。=(你把这事情说清楚。)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江淮方言语法散记三则》 张其昀 盐城师专 江淮方言语法散记三则》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第4期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 期 年第 注:本文原为提交给全国汉语言学会第六届年会
主语s谓语动词v直接宾语io间接宾语do在江淮官话里双宾语句除了采用这一语序外还有另一种语序即svdoio凡是使用给的句子都可以换用把
江淮官话语法特点
三种正反问句式并存
直接宾语靠近动词的双宾语句,及“把”字 直接宾语靠近动词的双宾语句,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重要方言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的⼀个重要⽅⾔作者真名不明民国三⼗四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民国三⼗七年12⽉,析、取合肥县西乡、南乡建⽴的肥西县;次年1949年02⽉01⽇再次析合肥县东乡、北乡为肥东县。

⼴⽟兰原产北美洲,合肥引种栽培有近百年历史,适应合肥⽣态环境,采⽤嫁接和播种繁殖,为合肥绿化基调树种之⼀。

公园、机关、⼯⼚、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

1984年9⽉25⽇合肥市⼈⼤九届⼋次会议定⼴⽟兰为“市树”。

市花桂花:常绿⼩乔⽊或灌⽊,中国传统花⽊之⼀。

品种分秋桂(⾦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

⽯榴:落叶⼩乔⽊或灌⽊,枝⼲劲壮古朴,根多盘曲,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耐瘠薄⼲旱、忌⽔涝、宜地栽,在合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泛。

1984年9⽉25⽇,合肥市⼈⼤九届⼋次会议定桂花、⽯榴为“市花”。

合肥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的⼀个重要⽅⾔,属于江淮官话洪巢⽚合肥⼩⽚。

现代合肥话主要通⾏于的地域包括合肥(不包括长丰北部)、六安⾦安区、舒城等地区。

合肥话的最显著特点是北腔南调,⾳⾊和发⾳⼒度偏向北⽅,较刚劲;⽽语⾳是偏向南⽅,⾳变⾮常多。

合肥的菜系以庐州菜、江淮菜最为有名。

合肥菜⼜称庐州菜,是徽菜的五⼤代表菜之⼀,合肥菜代表菜品有臭⼲炒千张、庐州烤鸭、包公鱼、逍遥鸡、三河⽶饺、肥西⽼母鸡汤、吴⼭贡鹅等。

合肥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戏”、“祷祭戏”、“⼩倒戏”、“⼩蛮戏”,是安徽省地⽅戏主要剧种之⼀,流⾏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

庐剧是在⼤别⼭⼀带的⼭歌、淮河⼀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书(门歌)、端公戏、嗨⼦戏的唱腔发展⽽成。

桂花酥糖是合肥三⼤特产之⼀。

屑⼦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粉、棉⽩糖、熟纯芝⿇仁、桂花等合制⽽成。

长丰草莓是安徽省特产之⼀。

长丰县位于合肥市北部,是国家⽆公害草莓⽣产⽰范基地,所产草莓果实⾊泽鲜艳,体⼤多汁。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二)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

例如,“安”读~2 13,“昂”读ɑ~55,“爱”读,“袄”读。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m,“报销”说成p,“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21 3tɑ~55。

安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安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曹胆诞英语094 0910010423安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

例如,“安”读a~213,“昂”读ɑ~55,“爱”读53,“袄”读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江淮官话黄孝片:原本说赣语的江西人是怎么开始说官话的?

江淮官话黄孝片:原本说赣语的江西人是怎么开始说官话的?

江淮官话黄孝片:原本说赣语的江西人是怎么开始说官话的?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在中国汉族地区的人文板块中,“南”与“北”的差异算是较为明显的,北方地区交通便利,风俗文化比较统一,气候寒冷而在古代不适于稻米栽种;南方则由为河谷所切割的青翠山脉所组成,温暖而多雨,为稻作文化区,聚落多邻近河岸与沿海。

然而,就像不同民族的交邻地带会出现多种文化特点一样,中国南北交替的地区也会出现一种“南北兼容”的文化特点,这就是中国文化区中的江淮地区。

江淮,由字面就可理解:指的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一片地带,这一带从今天的地理分界上还是属于南方(以秦岭淮河线来分),但却是北方人南下的渐进地带,所以江淮地区会有一种“南蛮北侉”居中心态。

北方人操官话,而南方各大区有着自己的方言,那江淮人说什么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江淮人说的语音目前仍然被定为官话,即江淮官话,说明其还是没有褪去身上的北方色彩,但是同时,江淮官话往往也体现了极多南方方言色彩。

如今一般将江淮官话分为三片:洪巢片、通泰片、黄孝片。

其中洪巢片沿洪泽湖-巢湖一线,也就是俗称额的“苏北话”;通泰片分布在泰州地区(除靖江中东部)和南通地区(除启东、海门、通州东部、如东东南部兵房一带)、盐城地区(东台、大丰、盐都南角)、扬州市江都东部及高邮东南角。

这两片中,洪巢片是最典型的江淮官话,由于南京地区古代王化很深,所以官话味道较重;而通泰片则和普通话差异巨大,由于属于“官吴相交”地带所以带有较浓的吴语底层色彩。

不过最特殊的还是第三个黄孝片,它特殊到是否属于江淮官话都有争议。

黄孝片是什么?黄孝片指的是黄冈-孝感片,分布在湖北东部,江西九江、安徽安庆(市区及东北部)和河南信阳南部一带。

黄孝片东部靠近江淮地带的的确是江淮官话,但西部地区似乎差别极大。

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这是因为说黄孝片的人,大部分并非北人南下的后裔,而是南人北上的后裔,更准确地来说,是江西人的后裔。

黄孝片紧邻的南方语言大区为赣语,而在古代,江西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缘环境,在战乱中相对安稳,能保留大多数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⑴、江淮官话和普通话相比最大的语音特点就是有入声:绝大多数地区都只有喉塞音[-?]一个入声韵尾;
安庆市的桐城、枞阳两地只有[-l]韵尾;
唯有宝应一地有[-?]、[-l]两个韵尾;
还有极少地区入声韵尾弱化或失去入声韵尾的,如南京、新海连等地。

⑵、咸山摄三分:即:“关”与“官”不同音、“站”与“战”不同音。

此两摄北方话一般都已经合流,今只有一类韵母[an](不计介音)。

而在淮语中,绝大多数都有两组或者三组读音。

一般的演变规律是:一等合口呼归桓欢韵;一等开口呼、二等归寒山韵;三四等同归先天韵。

在具体分合上各地又有所出入,在此不一一赘述。

⑶、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的低降调:除海州一地的阴平调值为214
曲折调,其他地区阴平调值多为31或21。

⑷、部分地区阴阳声韵合流:即阳声韵韵尾弱化变为鼻化韵,阴声韵鼻化变成鼻化韵,这样阴阳声韵之间有了交叉关系。

例如:在泰州方言中:“梅”≈“棉”、“悲”≈“边”;在盐城方言中:“姐”≈“剪”、“哥”≈“官”。

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影响,部分已合流的阴阳声韵又有了分离的迹象。

⑸、部分地区知三章三在咸山摄和假摄中保留j、q、x的读法:例如:淮阴、扬州、泰州等地,“遮”、“缠”、“扇”的声母分别为“j”、“q”、“x”。

⑹、大部分地区无儿化韵。

洪巢片的语音特点
除了具备江淮官话的共同特征外,洪巢片淮语又具有许多独立的特征:
⑴、声母方面:
①除了滨阜的少数点外,绝大多数地区n/l不分。

②有些地区平卷舌能分,有些地区平卷舌不分:其中全部念为平舌的占多数。

③无疑母“ng”:除了滨阜方言有疑母“ng”之外,其他的方言疑母大多数均已的脱落或消失,疑母字归入零声母。

⑵、韵母方面:
①大部分地区能区分an/ang。

由于普通话的影响,不分an/ang的地区正在减少。

例如:南京等地的新派口音已有an/ang的对立。

②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

通泰片的语音特点
除了保留了独立的入声之外,和洪巢片相比,通泰片保留了更多的古
音特征,也有许多不同于洪巢片的独特地方,比如:
①,古全浊声母遇塞音、塞擦不分平仄一律送气。

而普通话和洪巢片
是逢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比如在古汉语里面同音不同调的“瓶”“病”和“同”“动”两组字,“瓶”和“同”是平声,普通话就念成“ping”、“tong”,“病”和“动”是去声(属于仄声),普通话就念“bing”、“dong”,和“并(合并的并)”、“冻”同音。

但是在通泰口音理,他们仍然是同音不同调,“病”
和“动”也是念成“ping”、“tong”,和“并”“冻”不混。

同理,
“舅”“就”念成qieu,“毒”念成“toq”,“袋”念成“tae”等等。

这可以说是通泰最明显的特征。

②,麻开三读a
比如说“车cha”“遮zha”“扯cha”“写xia”“斜qia”“姐
jia”“蛇sha”等字,在洪巢片里他们的韵母都是/iI/,这是洪巢片和通
泰片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③,咸山分等,
淮语通泰片的咸山摄分类
暗un,寒hun ,看kun,官gun,干gun,卷jyun ,三saen,蛋taen,
嵌kaen,限haen(白读),限xiaen(文读),关guaen ,先xin,天tin,
欠qin,现xin
通泰片和洪巢片的不同在于:覃韵全部,谈寒韵的牙喉字读un。

比如:“敢”通泰是gun,和“管”同音,而洪巢是gaen(正好跟通泰的“减”
的口语读法类似),和“管”不同音。

同样的例子还有“甘干安暗蚶看”
等字。

但是通泰西部靠近扬州的地区,口音已经开始向洪巢片靠近了。


州人基本上都把“敢”念成“gaen”了。

④,通泰片的声调,通泰片的声调有6~7个。

分布如下:
7调:兴化、如东,南通,通州西部
6调:泰州、姜堰、海安、如皋、东台、大丰、泰兴,江都东部,扬中,靖江西南。

7调区的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阴平:天先拼厅归
阳平:田贤瓶停葵
上声:舔显品挺鬼
阴去:掭线聘信贵
阳去:埝县病定跪
阴入:贴歇撇踢客
阳入:敌舌别笛轧
明代以后
明代初期建都南京,南京又成为帝王都邑,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南京话也就因之取得官话的地位,也就是全国性的通语。

官吏、商人和知识份子必须学会官话,才能较好地到外地进行语言交际,这是势所必然的。

加之明初官修《洪武正韵》,颁行全国,作为读音用韵的标准,在当时享有很高的权威。

此书的语言基础当是以南京话为主体,走“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的老路子,这就加犟了南京话作为通语的地位。

此外,南京在地理上和语言系统上都接近中原话,比观《洪武正韵》和《中原音韵》的异同可知,中原汉语自古为全国通语,这是南京话可以作为全国通语的重要条件。

这时的中原话和北京话都已失去四声中的入声调。

我们知道四声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北方官话大区的再分区就是以入声调的分派为分水岭的。

方言缺少一个声调,传统上被认为是个缺陷,不宜作为正统的全民共同语,只能算是一种方言。

南京话拥有作为通语的重要条件:帝王都邑;接近中原官话;保全汉语传统的四声。

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如利玛窦、金尼阁等,他们看到中国的方言分歧,同时也发现有官话的存在,学会官话对于在各地传教最为方便,据研究,他们认为当时南京话就是官话。

利玛窦和金尼阁都在南京学过汉语,并分别着《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用他们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拼写汉字,采用汉语传统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是符合当时南京话的,直到清末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还认为南京话是汉语的代表。

虽然明清以来,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官话的语音以北京话为标准,成为普通话的前身。

但是,就汉语的传统和历史地理的地位而言,南京话始终有其重要地位。

编辑本段方言争议
江淮官话属于汉语官话存在较多争议的大区语言,主要的争议包括:
1. 江淮话是否属于官话
从1980年代起,晋语被划出官话区,其理由是晋语有不同于官话的入声韵。

而江淮官话也同样具备入声韵,部分学者认为应一视同仁把江淮官话划出官话区。

2. 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
黄孝片的鄂东部分,虽然有入声调,但它的入声调音长比普通声调还长,与洪巢片、通泰片大为不同;黄孝片里的九江一带方言,是否应属黄孝片、是否应属江淮官话,都有争议。

3. 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关系
有以下几种看法:
所有江淮官话(或洪巢片、通泰片的全部)均由吴语演变而来;
只有部分江淮官话均由吴语演变而来;
江淮官话仅带有吴语的底层,不一定(或一定不是)从吴语演变而来。

4. 语言的演变与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是五胡乱华以后,中原雅音融合江淮一带古吴语逐渐演变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