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2014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二节。
一、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 实际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2.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和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2. 计算器;3. 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找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长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而正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它们都有12条棱和8个顶点。
3.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而体积等于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同理。
4. 例题讲解: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完成一道例题:一个长方体的长为4cm,宽为3cm,高为2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自行完成练习题: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5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六个面都是矩形(正方形)2. 12条棱3. 8个顶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体积:长×宽×高七、作业设计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计算方法,也观察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通过实例来加深大家对它们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来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黑板等。
学具: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者纸箱,以便课堂上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箱、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什么形状。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利用教具和图片,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我会指出它们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
同时,我会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判断这个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6个面2. 12条棱3. 8个顶点七、作业设计3. 问答题:请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答案: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观察并记录它的特点,然后与同学们分享。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系统地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让学生从实际物体中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所使用教材为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1.1节,其中涵盖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让学生们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PPT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用模型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结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5. 应用拓展: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找出两个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画出它们的展开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其他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他们能够直观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提问它们是什么形状,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2. 知识讲解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讲解它们的特征,如长方体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正方体则长、宽、高都相等。
然后讲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刚刚讲解的方法,计算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宽×高)×2,体积 = 长×宽×高正方体:表面积= 6a²,体积 = a³七、作业设计长方体:长4cm,宽3cm,高2cm。
正方体:边长5cm。
答案:长方体的表面积为52cm²,体积为24cm³。
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50cm²,体积为125cm³。
说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相同。
说法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不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 能够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自己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
3.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0分钟)1)通过前置知识复习,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形状,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
2)通过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差异化特征,进一步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3. 互动学习(20分钟)1)提供一些木块、纸板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的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通过小组游戏,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说出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加强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小结归纳(10分钟)1)课堂演示制作长度,宽度和高度相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帮助落实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展示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1. 在导入新课环节中,老师会使用一些栩栩如生的场景照片,在课堂上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 在课堂讲解环节中,老师向学生展示图形,以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差异。
在不断解释这些图形的特征和由此衍生出的许多精彩的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持续、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紧密地与教师的演示内容相连。
3. 在互动学习环节中,老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己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活动,教师通过口头引导学生如何准确使用材料,以确保学生的成果符合期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一.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让学生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 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结构;2.让学生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 教学方法1.观察、发现和总结法;2.课堂讲解与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自由讨论: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吗?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2. 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分钟)•老师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长方体表面积。
4.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0分钟)•老师讲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长方体体积。
5. 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20分钟)•老师讲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正方体表面积。
6.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20分钟)•老师讲解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让学生自主计算几个简单的正方体体积。
7. 综合训练(15分钟)•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问题的表面积和体积。
最后,让各组派代表报告、展示和讲解。
六. 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进行练习,加深记忆。
七. 实施效果与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测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教学效果不好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育。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在开始本节课之前,我先让学生们观察并触摸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品,如粉笔盒、魔方、牙膏盒等,以此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关系。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特征。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让学生们观察并触摸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讲解:我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们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以及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关系。
3. 互动:我邀请学生们上台展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并让大家一起讨论它们的特征和数量关系。
4.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和思考,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板书设计成两个部分: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数量关系。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生活中的五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a. 长方体:长4cm,宽3cm,高2cm。
b. 正方体:边长5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熟练运用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个单元,第一节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想象力,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计算公式板书。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会用教具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看一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3. 讲解体积计算方法:我会用公式板书,结合教具,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让学生看我如何用体积计算方法来解答。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用学具,尝试自己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清晰的字体,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标出它们的体积。
答案:长方体的长为5cm,宽为3cm,高为4cm,体积为60cm³。
正方体的边长为3cm,体积为27cm³。
(1)一个长方体,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
(2)一个正方体,边长为5cm。
答案:(1)长方体的体积为192cm³。
(2)正方体的体积为125cm³。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讲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定会激发他们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主要内容是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们会深入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积、体积以及如何分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一些实际的立方体模型。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盒等,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维模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他们掌握计算公式。
我会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是本节课的重要辅助工具。
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图形,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计算公式以及解题步骤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
我会设计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此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自己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者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相信学生们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宽、高,会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描述。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宽、高,会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描述。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如小棒、正方形纸等。
3.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应用的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形象,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相关的图片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实物,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一部分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这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章。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各种角度和面的名称和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的各种角度和面的名称和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的掌握,难点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识别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图表,供我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各种角度和面的名称和数量。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图表,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它们的各个角度和面的名称和数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实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各种角度和面的名称和数量。
2. 根据课堂上的讲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和作业练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对于一些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为我们的重点内容。
这是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几何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它们是学习更复杂几何形状的基础。
【精选】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2014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萝卜一个、长方体框架、正方体模型各一个),课件。
学生准备:每组拼搭长方体、正方体框架的小棒和三通若干个,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各一个,每组一个萝卜。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提到咱们的家乡如皋,谁不知道,它是闻名中外的长寿之乡。
如皋的长寿食品可多啦!瞧,这个认识吗?是呀,人们常说“如皋的萝卜赛雪梨”。
今天咱们就从切萝卜开始。
请将萝卜横放在桌面上,沿竖直方向切一刀,摸摸看,有什么感觉?这是一个面?我们将刚才的面朝下,沿竖直方向再切一刀,提问:现在有了几个面?你还发现了什么?(多出了一条线,板书:棱)再将一个面朝下,沿竖直方向切一刀。
又多出了什么?摸摸看,什么感觉?(板书:棱)如果我再接着从另外的三个方向各切一刀,萝卜就变成这样了。
出示长方体的萝卜。
提问:你对长方体了解多少呢?(预设: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师:哪六个面?(生数)你是一对一对的数的。
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分别是三组相对的面。
(板书:相对的面)师:那你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棱和面的角度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动手操作,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师:那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长方体里面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一起进入活动一的探究吧。
活动一: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1.做一做:小组合作,利用材料袋中的小棒和连接器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2.想一想: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你是怎么数的?这些棱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小组交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
我会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棱、顶点等。
我还会教授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我准备了一些立体模型和图片。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从而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观察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
3.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标注出它们的棱、面、顶点。
2. 根据给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尺寸,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优选】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时1∣苏教版(2014秋)
课时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也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正方体的认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教师准备:长方体框架一个、长方体两个(一个有一组相对的面为正方形)、正方体一个、实物展台、相应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
【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第一层次:整体感知长方体1、出示例1图片: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丨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课堂中经历观察、测量、比较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立体图形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图形?学生回忆,教师引导,并出示课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圆柱、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把这些图形分分类,上面一行我们称之为平面图形,下面一行我们则称之为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从生活实物引入。
出示例1,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长方体,生活中是长方体的物体随处可见,你还能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长方体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师: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同时教师拿出所准备好的学具),用手摸一摸它的面,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呢?生:6个面。
师:长方体有6个面,你是怎么数的?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它一共有6个面。
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同学们,把长方体放在桌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生:3个。
师:对了,从一个角度看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丨苏教版
2、第一次分类:
(1)你能把上面的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
(2)分好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与你的标准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么想一想不一样在哪里?
(3)捕捉资源并呈现资源。
3、第二次分类:
按“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分的同学你还能再按不同的标准继续分分吗?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的同学,你还能按不同标准继续分一分吗?
发现:分到最后,你们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你们分的标准是一样的,只是分的顺序不一样。
4、小结:刚才通过两次分类,我们把这10个图形按一定的标准这样的三类,平面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以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5、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的图形的物体吗?
四、
拓展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2、练习一的第2题。
3、练习一第3题。
1、同桌互相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全班交流。
3、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
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是按什么顺序来认识它们的特征的?它们有什么特征?同桌互相说说。
学科: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归纳的能力。
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境图。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所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生:6个,前、后、上、下和两侧。
师: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师: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宽、高并在图中板书。
(2)练习: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2.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例2。
)教师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2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2)学生直接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经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看法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育先生观察、入手操作及归结的才干。
重点:看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境图。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也是长方体?指名先生回答。
师:我们所看法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究竟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研讨。
(板书课题。
)1.看法长方体的特征。
(1)教员出示长方体教具。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区分是哪几个面?生:6个,前、后、上、下和两侧。
师:每团体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师指出:由于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分普通画三个面。
教员指点先生画长方体的平面图,并引见它的棱与顶点,先生和教员一同操作。
师: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引导先生经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探求长方体的特征,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员依据先生的交流状况及时板书: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外形完全一样。
教员进一步引导先生看法长、宽、高并在图中板书。
(2)练习: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题。
先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2.看法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例2。
)教员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让先生模拟例1的学习方法,经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讨正方体的特征。
先生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员依据先生的汇报板书。
3.比拟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先生依据板书,结合平面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员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2题。
(1)先生观察后判别: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2)先生直接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棱和顶点的概念,及长宽高和棱长的概念;
2.从点线面三个角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会用这样的思路认识其他的形体;
3.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掌握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具备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理解棱、顶点长宽高及棱长的概念,展开图。
难点:掌握11种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二、探究1
概念的学习认识棱顶点
提问:试着给顶点、棱下定义?
答案:棱:两个面的交点;顶点:三条棱的交点
问题2: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思路:观察图形
思考:顶点有8个红点观察面上下左右前后一共6个面数棱数图中的棱
答案:8个顶点6 个面12条棱
问题3: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定义
思路:棱可以分为三组
思考:12条棱分为3组
答案:交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叫长宽高
问题4: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各条棱之间的关系?
思路:面的移动棱也移动
答案: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与高相等的棱有4条与宽相等的棱有4条与长相等的棱有4条
三、探究2
问题1: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多少个面?
答案: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问题2:正方体各个面各条棱之间的关系?
答案:正方体各个面都相等各条棱都相等。
四、探究3
问题1: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答案: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问题2: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答案:正方体有11种展开图
长方体的展开图
五、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正方体长方体的点线面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六、布置作业
教材4页习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