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逻辑斯谛曲线的五个阶段
・-) 3 n , 4 ; (/ 25 16 击n + 3 。 l+ ( z 6 4
1
;
一 1
1
。
从 而有 y t) (1
而
。 . .
K
K 一
一
,
l cI-一厮 3 ’ +en 丙 ( 2
K
1 一 ) fs 。 厂 ( 一 ( )
y( h)
1 C I 一√ + Cn -2 (
该定理说 明将 曲线方程写成 一
余 的
_ - 的形 式是多
这 明 小 ,VO^ 压 说 当 很 时6 。≈ √十^ J 丽
( ) 一 K  ̄
-
定 z
渐 近等于)
I ' k y
,
00K , .5
( 中= 表 示 其 = =
・
2 0 7 ・
参
考
文
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姜启源 , 等.数学模型.第 3版. 北京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0 3 20. 2 杨启帆等.数学建模.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0 5 20.
3 张 顺 燕 .数 学 的思 想 方 法 和 应用 . 3版 .北 京 :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第 北
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期中作业一、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是指、和。
2、生态位大致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一般生态学研究方法可分为、和。
5、以休眠或者复苏芽所处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生活类群: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 。
6、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和三个基本类型。
7、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讲,K-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r -对策则。
8、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有、、、,此外,还有分子和细胞水平,以及景观、生物圈水平。
9、根据rm=ln(R0)/T可知,内禀增长力决定于和。
10、、是物种进化的两种动力。
11、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要比阳性植物的。
12、生物学零度是指。
1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抗干扰能力(),一旦被破坏,其恢复能力()。
14、重要值是、、之和。
15、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潮湿状态而分为三大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6、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各种群体特征,______是种群的最基本的特征,初级种群参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_________和_________。
17.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1、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性作用3、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数学模型4、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5、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6、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7、生长发育、繁殖8、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9、世代时间、世代净增值率10、自然选择、遗传漂变11、低12生物生长繁育的最低温度,低于这个温度,生物就不能发育13、强、越弱14、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15、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16、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17、连续增长离散增长二、名词解释生活史对策,生态入侵,生态因子,生存因子,种群,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环境容纳量,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内禀增长率,动态生命表答案: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4)减速期,个 体数超过K/2以 后,密度增长逐 渐变慢;
(5)饱和期,种 群个体数达到 K值而饱和。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理解
• 与指数增长公式相比,逻辑斯蒂方程增加了修正项(K-N)/K( 注:k表示环境容纳量,N表示种群数量),这个修正项也称为剩余空 间或增长率的可实现程度。其意义是,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大,环境容 纳量当中种群尚未利用的剩余空间(如土地资源,水,气等)逐渐减 少,拥挤效应等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因此种群增长率的可实现程度逐 渐减低(注:种群每增加一个个体,对增长率的抑制作用为1/K,称 为拥挤效应)。当N趋向于0,修正项(K-N)/K趋向于1,剩余空间 最大,阻力最小,种群最大增长率实现最充分,此时种群增长率接近 于指数(即J型曲线)。反之,当修正项(K-N)/K趋向于0时,剩余 空间最小,阻力最大,增长率趋向于0。这样有代表什么呢?这代表 逻辑斯蒂曲线更真实的反应了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和环境容纳量的关系 ,能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大自然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不去肆意干涉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种群增长 非“J”字型 “S”型
“S”型曲线的两个特点
曲线渐 近于K值
也就是 平衡密度
两个特点
曲线上 升是平 滑的
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 也可称潜伏期, 由于种群个体 数很少,密度 增长缓慢;
(2)加速期, 随个体数增 加,密度增 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 个体数达到饱 和密度一半(即 K/2时),密度增 长最快;
逻 辑 斯 谛 增 长 曲 线 的 形 成 过 程 及 各 阶 段 的 特 征
三 十 二 组 戴 乾 坤 、 朱 键 婷 制 作
目录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认识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理解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1、生态系统流动的两个特点及意义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答:(1)稳定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
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
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因而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生态学论述题汇总
(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 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如地形因子;
( 4)阶段性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
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
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 1)整体观和综合观 。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
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 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 整体性观 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 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 体来对待, 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 一般来说, 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 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 但由于长期以来, 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 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 环境等生存危机, 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 性的研究, 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 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 但人类仍然离不开 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说来, 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加快, 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
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 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 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
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
如引起湿
度、降水、 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当生物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时,表明生物种群 已经充分利用生态资源进行自我生长,这时生物种群发展 到转折期,这个时期也是生物种群密度增长最快的时期。
如果人们能够把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K/2的范围内, 那么就可以对种群多余的部分进行捕捞或采集这样既 可以让经济生物保持最快的增长,又能为人类创造巨 大的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
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生物种群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减速期,这时候 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生物的各种发展条 件已经不能容纳更多生物的生长了,于是生物的 生长数量变慢。 (这与我国的GDP增长相类似)
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当种群的增长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 即达到了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种群数量很难再有所增长了。
具体来说就是:
1.指数增长是在无限环境中表现 出来的。 2.指数增长只能在短期内表现出 来。 3.在自然界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 的,种群的增长表现为S型,称
之为逻辑斯谛增长。
(1)逻辑斯谛增长的条件和模型: 条件(假定):
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 为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记作K。当种群大小增至 K时,种群不再增长。
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开始期是生物种群刚开始发展的阶段,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 生物种群比较少,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很少,密度增长比较缓 慢,同时这个时期又被称潜伏期,但这个时期也是动植物为 以后的生长集蓄力量的时期。
返回
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经历过开始期后,生物种群对所处的生态环境有了 一定的适应后,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刚开始的时候优 越了很多,于是生物种群的生长会进入一个加速期。 而随着加速期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其密度增长也 会随之加快。
生态学简答、论述与实验设计
1.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如何组成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生态系统包括以下4种主要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分)。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2分)。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
消费者摄食植物已制造好的有机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2分)。
分解者的主要功能与光合作用相反,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2分)。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亚系统,以及无机的环境系统,都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流、物流(物质循环)和讯息传递而形成的一个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协调共生,能维持持续生存和相对稳定的系统(2分)。
3.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2.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所以生活型是生物的一种生态分类单位,凡是在外貌上具有相同(似)适应特征的归为同一类生活型。
3.内禀增长能力: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增长能力。
4.竞争:竞争是生物学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化学的化学反应中有时具有的一种效应。
5.生物学的放大作用:也叫生物富集作用。
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毒害的物质含量沿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逐渐递增的现象。
6.物质循环的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流: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
7.生物群落演替: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
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动态)8.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9.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10.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11.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
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12.最小因子定律:由19世纪德国农业化学家Liebig首次提出的,他是研究各种因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先驱。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
生态学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生态学》复习题解析
《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2. 限制因子3. 基础生态位4.阿伦(Allen)规律5. 趋异适应6. 生活型7. 主导因子8.种群增长类型9. 生态位10. 生活史对策11. 邻接效应12. 遗传漂变13. 密度14. 重要值15. 优势种16. 先锋植物17. 构件生物18. 存活曲线19. 集合种群20. 复合种群21. 群落最小面积22. 逆行演替23.群落交错区24. 中度干扰理论25. 物质循环26. 生态平衡27. 林德曼效率28. 流通率29. 氨化作用30. 生态承载力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出现了四大著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写出Lotka-V 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主要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出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出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1.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三、论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种群生态学试题荟萃
5.从种群调节的角度,可将生态因子分为_____和_____二类。
6.种群动态的最基本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等。
7.种群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和_____。
5.多型(polymorphism):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这种现象叫做多型。
6.种群增长类型:一类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而变化;另一类是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13.在___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
A.干扰性 B.资源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
14.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___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
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 )。
16.比较在无限环境中世代不相重叠两类种群的增长模型,简要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17.有关种群调节的生物学派和气候学派主要观点的差别是什么?
18.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解释与比较r、rm、R0的概念,Logistic模型中的N/K的意义何在?
2.试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通过调节其耐性限度来渡过不良生境的。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72004)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2. 限制因子3. 基础生态位4.阿伦(Allen)规律5. 趋异适应6. 生活型7. 主导因子8.种群增长类型9. 生态位10. 生活史对策11. 邻接效应12. 遗传漂变13. 密度14. 重要值15. 优势种16. 先锋植物17. 构件生物18. 存活曲线19. 集合种群20. 复合种群21. 群落最小面积22. 逆行演替23.群落交错区24. 中度干扰理论25. 物质循环26. 生态平衡27. 林德曼效率28. 流通率29. 氨化作用30. 生态承载力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浮现了四大闻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写出Lotka-V 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时期的特征。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阻碍群落结构的?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要紧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浮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浮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1.试说明阻碍植被分布的要紧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三、论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S”型曲线的两个特点
曲线渐 近于K值
也就是 平衡密度
两个特点
曲线上 升是平 滑的
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 也可称潜伏期,
由于种群个体
数很少,密度
增长缓慢;
(2)加速期, 随个体数增
(3)转折期,当 个体数达到饱
加,密度增 长逐渐加快;
和密度一半(即 K/2时),密度增 长最快;
逻
辑
斯
谛
增
长
曲
线
三
的 形 成
十 二 组 戴
过
乾
程
坤
及 各 阶
、 朱 键 婷
段
制
的
作
特
征
目录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认识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理解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感悟 The end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认识
种群增长 非“J”字型
“S”型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 (2)增长率按比例随密度 上升而降低的变化
(4)减速期,个 体数超过K/2以 后,密度增长逐
渐变慢;
(5)饱和期,种 群个体数达到 K值而饱和。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理解
•
与指数增长公式相比,逻辑斯蒂方程增加了修正项(K-N)/K(
注:k表示环境容纳量,N表示种群数量),这个修正项也称为剩余空
间或增长率的可实现程度。其意义是,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大,环境容
于指数(即J型曲线)。反之,当修正项(K-N)/K趋向于0时,剩余
空间最小,阻力最大,增长率趋向于0。这样有代表什么呢?这代表
逻辑斯蒂曲学有效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及种群研究。
对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感悟
大学普通生态学问答题
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简述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环境会产生哪些适应?答: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低温的形态适应方面,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状;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1分)。
在生理方面,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防冻能力;小型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通常是靠增加非颤抖性产热和基础代谢产热,前者作用更为重要。
内温动物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1分)。
行为上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迁徙和集群方面(1分)。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在形态上,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叶片垂直排列或折叠,树干和根茎生有木栓层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动物皮毛隔热,夏季毛色变浅,具光泽(1分)。
在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以及增强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贮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0.5分)。
在行为上,小内温动物常采用“夜出加穴居式的适应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
夏眠或夏季滞育、迁移,也是动物渡过干热季节的一种适应(0.5分)。
2.何谓生态过渡带(群落交错区)?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1.5分)。
生态过渡带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随着对生态过渡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对生态过渡带已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认识,即生态过渡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1.5分)。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题库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2.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3.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4.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5.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6.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7.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8.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9.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10.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
11.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2.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13.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
14.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15.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16.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r m。
17.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3)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3)1、论述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的进化现象称协同进化。
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捕食者通常具锐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等或其他武器,以提高捕食效率,猎物常具保护色、警戒色、假死、拟态等适应特征,以逃避被捕食。
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而一些蛾类能根据其腹基部“双耳”感受的声纳逃避蝙蝠的捕食。
不仅如此,某些灯蛾科(Arctidae)种类能发放超声波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
更有趣的是,为了对付蛾类这种“先进”的防卫系统,蝙蝠还能通过改变频率,避免发放蛾类最易接受的频率,或者停止回声探测而直接接受蛾所产生的声音以发现猎物。
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一场真实的“军备竞赛”。
在捕食者与猎物相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常常是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
捕食者如有更好的捕食能力,它就更易得到后裔,因此自然选择有利于更有效的捕食。
但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过捕。
2、试述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
地形因子对生物只是起间接的作用,但它可以通过控制光、水、气候、土壤及生物因素发挥其影响。
陆地表面复杂的地形,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
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高度。
(1)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并引起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
南坡植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北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类。
(2)坡度的陡缓,控制着水分的运动,控制着物质的淋溶、侵蚀的强弱以及土壤的厚度、颗粒大小、养分的多少,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形态。
(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______∙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分数:1.00)A.B. √C.D.解析:2.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分数:1.00)A. √B.C.D.解析: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______∙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分数:1.00)A.B. √C.D.解析:4.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______∙ A.s2/m=0∙ B.s2/m=1∙ C.s2/m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分数:1.00)A. √B.C.D.解析:5.dN/dt=rN(K-N/K)这一数字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______∙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分数:1.00)A.B.C.D. √解析:6.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______∙ 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分数:1.00)A.B. √C.D.解析:7.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______∙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分数:1.00)A.B.C.D. √解析: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 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分数:1.00)A.B.C.D. √解析: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 A.种群大发生∙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分数:1.00)A.B. √C.D.解析:10.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 A.K/2∙ B.K∙ C.K/4∙ D.K/3(分数:1.00)A. √B.C.D.解析:11.土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______∙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分数:1.00)A.B. √C.D.解析:12.在下列哪种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______∙ A.干扰性∙ B.资源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分数:1.00)A.B. √C.D.解析:13.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______∙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分数:1.00)A.B. √C.D.解析:14.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_____∙ 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分数:1.00)A.B. √C.D.解析:15.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分数:1.00)A.B.C. √D.解析:16.稳态的英文是______∙ 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分数:1.00)A. √B.C.D.解析:17.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______∙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分数:1.00)A.B.C. √D.解析:18.下列哪项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______∙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分数:1.00)A.B. √C.D.解析:19.蜜蜂螯敌时,会释放出一种外激素,促使其他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A.种间斗争∙ B.种内斗争∙ C.捕食∙ D.种内互助(分数:1.00)A.B.C.D. √解析:20.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mm、85~89mm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下列哪项解释______∙ A.Betgman规律∙ B.Allen规律∙ C.Jordan规律∙ D.Gause假说(分数:1.00)A. √B.C.D.解析:21.年龄锥体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______∙ A.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差异∙ B.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不同∙ C.各年龄组的出生率不同∙ D.各年龄组的性比不同(分数:1.00)A.B.C.D. √解析:22.若λ=R0,则该生物种群可能为______∙ A.种子植物∙ B.动物∙ C.一年生植物∙ D.高等动物(分数:1.00)A.B.C. √D.解析:23.衡释效应或许可以解释猎物的______∙ A.利他行为∙ B.集群行为∙ C.领域行为∙ D.合作行为(分数:1.00)A.B.C.D. √解析:24.遗传漂变通常发生在______∙ A.小种群∙ B.大种群∙ C.隔离的大种群∙ D.岛屿化种群(分数:1.00)A. √B.C.D.解析:2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______∙ A.极地苔原∙ B.热带雨林∙ C.寒温带森林∙ D.温带草原(分数:1.00)A.B. √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8,分数:16.00)26.次级种群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型等。
生态学第二版林育真第二章种群试题
性比理论(:性比通常以种群中雄体对雌体的相对数表示,如雌雄体数相等,性比为1:1。大多数生物种群的性比倾向于1:1,这种倾向的进化原因叫做Fisher’s性比理论。
种群增长类型:一类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而变化;另一类是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
一、名词解释
种群
生态位
生态入侵
性比理论
种群增长类型
竞争排斥原理
种群动态
自疏现象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环境容纳量
出生率
死亡率
生态寿命
密度制约因素
种群的年龄结构
遗传漂变
二、填空题
1.次级种群参数有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型等。
2.种群自动调节的三个学说是_____、_____和_____。
3.哈-温定律(Hardy-Weinberg law)认为,在一个_____、_____和_____的种群中,_____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或内分布型。大致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出生率:是指某一阶段种群内出生个体数与种群总数量的比值
12.简述社会等级和优势等级的概念,并说明优势等级的作用。
13.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加快。
经历过开始期后,生物种群对所处的生态环境有了 一定的适应后,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刚开始的时候优 越了很多,于是生物种群的生长会进入一个加速期。 而随着加速期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其密度增长也 会随之加快。
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密度增长最快
当生物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时,表明生物种群 已经充分利用生态资源进行自我生长,这时生物种群发展 到转折期,这个时期也是生物种群密度增长最快的时期。
dt
K
Nt
1
K e
-rt
1
K e-r(t-/r)
逻辑斯蒂曲线的各个阶段和特征:
减速期
dN/dt
转折期
rk/4
饱和期
加速期开始期Fra bibliotekK/2
逻辑斯蒂曲线的5个时期:
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开始期是生物种群刚开始发展的阶段,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 生物种群比较少,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很少,密度增长比较缓 慢,同时这个时期又被称潜伏期,但这个时期也是动植物为 以后的生长集蓄力量的时期。
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当种群的增长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 即达到了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种群数量很难再有所增长了。
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用植物群体中发 病的普遍率或严重度表示病害数量(x),将环境最大容纳 量k定为1(100%)。
具体来说就是:
1.指数增长是在无限环境中表现 出来的。 2.指数增长只能在短期内表现出 来。 3.在自然界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 的,种群的增长表现为S型,称
之为逻辑斯谛增长。
(1)逻辑斯谛增长的条件和模型: 条件(假定):
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 为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记作K。当种群大小增至 K时,种群不再增长。
随着种群密度上升,种群增长率逐渐按比例降 低,即每增加一个个体的影响是1/K(种群增 长受密度的制约)。
dN rN ( K N )
如果人们能够把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K/2的范围内, 那么就可以对种群多余的部分进行捕捞或采集这样既 可以让经济生物保持最快的增长,又能为人类创造巨 大的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
减速期,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后,增长变慢
生物种群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减速期,这时候 个体数超过密度一半(K/2),生物的各种发展条 件已经不能容纳更多生物的生长了,于是生物的 生长数量变慢。 (这与我国的GDP增长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