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 :《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六)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 :《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六)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 :《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六)](https://img.taocdn.com/s3/m/02b995c03186bceb19e8bb97.png)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十)在月球上制造氧气凭着现在的科技水平,人们登上月球并非难事,然而要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就很难了,其中难点之一是月球上没有氧气,因此科学家们不断寻找在月球上制造氧的方案。
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月球表土提取氧的方法研究。
他们利用“阿波罗”飞船取回的月球沙土进行实验,在1000℃的高温下,利用月沙中的钛铁和氢生成水,再将水通过电解提取氧。
研究表明,提取1吨氧,约需70吨的月球表土。
据预测,月球制氧设备,最初是为给月面上的航天员提供氧气之用,但他们需要的氧气并不多,一个12人规模的基地,每月仅仅只需要350千克氧气。
而要制造能够维持很多人生活的氧气,却只能另谋出路。
制造出造氧机的是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他们已经发明出一种可以从月球泥土中提取出氧气的“造氧机器”,该机器对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进行了测试,结果将该物质的五分之一都转换成了氧气。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11年将这种“月球造氧机”送上月球,一旦该机器在月球上通过测试,那么将为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扫清最大的障碍。
据报道,这种“月球造氧机”可以从月球土壤中提取出氧气。
它是一个类似透镜的结构,可以聚焦太阳光,使地面温度加热到2500℃。
在美国宇航局最近的测试中,一个12英尺宽的圆碟将太阳光聚焦到了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上,结果几小时后,该物质的五分之一就被转换成了氧气。
测试时,这一泥土物质被保存在真空环境中,从而可以帮助提取出氧气。
科学家称,如果这一造氧技术可行,那么月球上的造氧工厂将会非常庞大,它包括一个专门挖掘月球泥土的采矿厂,这些月球泥土将被送进一个巨大的“月球造氧机器”,该机器中进入的是泥土,吐出的将会是氧气。
据悉,从月球上挖土将会比地球上更轻松,因为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得多。
美国马里兰州太空飞行中心工程师艾里克·卡迪夫说:“这一技术的部分优点是,我们使用的是在月球上存在的资源,我们可以靠月球土地而生活。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d0cc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1.png)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物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饮料中的化学3. 空气中的化学4. 水质的化学知识第二章:生活中的化学物质1. 常见日用品的化学成分2. 药物与化学3. 材料与化学4. 环保与化学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物质。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的表现。
3. 学生完成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的质量。
4. 学生作业、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物质相关案例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六、教学安排1. 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
2. 课程共计10周,每周安排一次新的教学内容。
3. 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基础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59ac33bb68a98271fefada.png)
端着金碗的乞讨者(打一化学元素) ——钙 金属之冠(打一化学元素) —— 钾 睡觉(打两种化学元素) ——铋钼
品德高尚(打三种化学元素)——锌磷镁 金先生的夫人(打一化学元素)——钛 水上作业(打一化学元素) ——汞 金库被盗(打一化学元素) ——铁或铥 大洋干涸气上升(打一化学元素) ——氧 孙悟空的眼睛(打一化学元素)—— 钼
你看到了,也许要把煤搬到院子里去 晒干。妈妈来了,她说:“别搬了,湿煤 才好烧哩!”
湿煤反而好烧,这是什么道理?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你最熟悉的事 情谈起吧。如果满满一壶水烧开了,往往 会有一点水溢出来,照理说,壶下面的炉 火该灭了吧?可是,真奇怪,水滴落下的 地方,火焰反而变的老高老高的。
水的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水 一遇上火热的煤,氧立刻被煤(碳)夺走了,生成 一氧化碳和氢气。对你来说,它们俩都不陌生。
要点炉子了。在蜂窝煤炉的炉膛底,自下而上一层层铺上刨花,引火炭和 蜂窝煤。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碎纸片,依次引燃刨花、引火炭。最后,蜂窝 煤燃烧起来。
详细回忆一下点炉子的过程,划火柴,着火点很低的红磷烧起来,我们得 到了火。以后,各种引火材料一个接一个烧了起来,它们的顺序是:火柴头上 的药物——火柴杆——纸片——刨花——引火炭——蜂窝煤。排列在前的引火材 料着火点比较低,它点着以后,产生较高的温度,就把它后面的引火材料烧着 了。一次一次地提高温度,才能使着火点较高的煤点着。
所以,蒸锅水不能喝。
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里,常 常谈到“鬼火”。旧社会迷信的人,还把“鬼火”添枝加叶地说 成是什么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 呢?
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 磷化氢气体在空气中自燃产生磷火,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 火”。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b556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3.png)
生活中的化学高中教案课程:化学年级:高中课时: 2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3. 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内容: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介绍2.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步骤和原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单的汇报。
2.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提出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背后的化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探究化学在生活中的更多案例,并做简要的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内容。
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实验操作:进行另一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案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经验。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实验操作:学生再次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尝试不同比例的试剂。
2. 记录分析: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比例试剂对反应的影响。
四、总结讨论(10分钟)1. 总结反应规律:学生讨论不同试剂比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2. 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编写实验报告,总结这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结果和规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加深入理解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含5篇)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0dcc3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2.png)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含5篇)第一篇: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厨房中的化学【情景与需求】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目标】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难点】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课程实施】引入: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1.1达标过程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⑵小组汇报结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达标过程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时,曾经用米汤来书写“无字密信”.请问:①如何读出该密信中的内容?②用酚酞试剂是否可以书写密信如果可以,该如何读出?③你还有其他方法书写密信吗?2、与同学交流,说明书写和阅读的方法.教师实物演示,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达标过程厨房中有这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对于厨房中的这些物质,你所知道的它们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其中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有哪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书写结果.小组汇报,复习所学知识.2-2达标过程除了同学们列举的反应外,还发生着很多很多的化学变化.下面列举的问题,同学们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吗?⑴我们可以用食醋制作软壳鸡蛋,用食醋清除暖瓶中的水垢;⑵自来水和矿泉水当然是不同的,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不同什么地方吗?谁能用化学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⑶(想一个其它的题目)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扩大知识面.其实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化学反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的静静放置着的鸡蛋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食物在烹煮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如炒菜,炒肉,煮鸡蛋等等).4、音像资料:炒菜的学问学生倾听,了解新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在前边同学们提到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同学们知道近十几年来家庭燃料发生怎样的变化吗事实上,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住用,通信交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5、展示各种燃料:从柴草开始……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天然气的利用我们广大农村应用的还不多,但城镇居民已广泛使用.对于天然气以及家庭所用燃料问题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考一考大家!⑴“西气东输”指的是从大西北把天然气向东部沿海城市输送.所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管道煤气的成分是不相同的.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不同:⑵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气体分子数相同,根据此结论,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上述两种气体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燃气灶由灶体,进空气管,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c、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燃料热值(J/kg)价格(元/kg)原煤2.1×107 0.8 天然气3.9 × 107 2.8 煤气1.56 × 107 4.0 液化气4.7 × 107 3.0 酒精3.0 × 107 4.0 汽油4.6 × 107 4.3 柴草1.7 × 107 0.36、学生思考书写化学方程式,比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果你是一家之主,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你通常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2)请你分析,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3)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 a、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理由是________.b、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4)你还知道有哪些更好的能源吗? 如果把青岛市消耗的燃料全部按热值折算成消耗天然气,假若此值为日耗天然气5.5×106立方米,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相当于消耗多少吨原煤(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天然气热值为3.9×107J/kg, 原煤的热值为2.1× 107J/kg).假设上述原煤平均含硫元素2.5%,则改用天然气后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7、学生列出计算式教师给出计算结果,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数字上感受到加强环保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8、小结简单回顾本节课新学到的知识,说出自己新学习到的、最感兴趣的知识,巩固所学,培养兴趣.【教学反思】1、本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厨房为线索,以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从厨房中的化学材料, 化学反应, 化学燃料, 化学与安全为专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地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觉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教案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b260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3.png)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
2.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3.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化学生活经验和发现。
三、教学活动
1. 教师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2. 实验环节: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现象或有趣的化
学实验。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提问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观察能力。
2. 收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讨论内容和结论。
3. 通过小测验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化学现象。
2. 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类似的化学走进化学生活活动,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能力。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4f12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7.png)
一、教案主题:生活中的化学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案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知识,如饮食、洗涤剂、燃料等。
2.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介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盐、糖、酸、碱等。
3. 化学与健康:探讨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4. 化学与环保:分析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塑料、废气、废水等。
5. 化学实验与生活: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物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 实验法: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第六章食品安全与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2. 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危害物质。
3. 掌握如何通过化学知识来保障食品安全。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概述: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食品中的化学危害: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添加剂等。
3. 食品安全检测: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如农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4. 食品安全保障:讨论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保障食品安全,如清洗、烹饪、储存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食品中的化学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化学原因。
3. 实验法: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生活中的化学》课件
![《生活中的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f4b0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c.png)
02
生活中的化学应用
食品中的化学
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用于延长保质 期、改善口感和外观。
营养素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是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所必需的。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如面包制作中的发酵反应,牛奶加工中的巴氏杀菌等。
家居生活中的化学
01
02
《生活中的化学》 ppt课件
目 录
• 化学基础知识 • 生活中的化学应用 • 环境中的化学 • 化学安全与防护 • 未来化学的发展趋势
01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详细描述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它涉及到物质的合成、分解、反应 和转化等方面,是揭示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总结词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详细描述
化学反应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状态和能 量会发生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化学反应也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利用,如燃烧反应释放 能量,光电效应转化光能为电能等。
应急处理与救援措施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针对化学事故的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等。
紧急救援设备
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如灭火 器、防护服等。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 工应对化学事故的能力。
05
未来化学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纳 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等 不断涌现,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可能性。
探索化学世界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的实践探究
![探索化学世界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的实践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be74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4.png)
探索化学世界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的实践探究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学科,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充分体现了实践探究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探究活动,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一、化学世界的微观结构在高一化学教材的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中,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化学世界的微观结构。
比如,在学习原子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原子大小的不同。
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物质的比较,如铁、铜、锌等,让学生通过测量它们的密度或直接比较质量和体积的大小,从而得出它们的原子相对大小。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感受原子的微观世界。
二、化学世界的元素周期表在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中,教材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例如,实验中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化学世界的化学键教材第三章《化学键和晶体结构》中,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索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热稳定性等性质,从中感受化学键的稳定性和强度。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类型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四、化学世界的化学反应教材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化合物的分解、合成和氧化还原等反应类型,观察反应的现象和变化,从中感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物质转化过程。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等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
![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285cd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b.png)
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一、引言生活化学是一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的学科。
生活化学不仅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化学原理的联系,而且还包括了化学学科到其他学科的联系。
化学学科的知识是对世界的描述,透过对生活化学的学习可以认识和发现科学规律,并通过联系实际问题与化学知识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生活化学教学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科学实验中运用化学知识。
生活化探究教学是一种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在高中生活化学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活动,本文将详细介绍以下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1. 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就包括了温度。
我们利用热水和冷水,将相同量的盐溶解并观察两种水温下溶解度的差异。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到,温度的高低对溶解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学生不仅掌握了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化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这个实验活动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同样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这种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更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有许多化学反应都能够观察到,比如食物变质、燃烧、酸碱中和等。
我们鼓励学生自己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进行化学反应实验的探究。
我们让学生观察食物在变质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变化,归纳出食物变质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3. 使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精讲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精讲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fa533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1.png)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精讲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在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关于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有着丰富而精彩的内容,它引领学生们踏入一个充满发现和探索的领域。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的魅力、元素周期表的奥秘以及化学反应的奇妙变化三个方面,对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进行精讲。
化学实验的魅力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化学反应的精彩过程,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魅力。
例如,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铜与硝酸的反应,欣赏到铜变成蓝绿色铜离子的过程。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电子的转移使得铜离子形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背后的原理,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元素周期表的奥秘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世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元素的性质。
通过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丰富的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趋势,如原子半径的变化和电离能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元素周期表中各种元素的命名规则和符号。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奇妙变化化学反应是化学世界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现象之一。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这些反应展示了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变化。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这种反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反应。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中的变化和转化。
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精讲的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包含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元素周期表的奥秘以及化学反应的奇妙变化。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化学的奇妙之处,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化学知识,还启发了我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
苏教版高一化学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
![苏教版高一化学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c7c47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e.png)
苏教版高一化学化学世界的奇妙探索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重要学科,为人类揭示了世界的奥秘,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
在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我们将进行一场关于化学世界奇妙探索的旅程。
本文将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化学知识,让读者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一章元素的多样性与分类在化学世界中,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通过对元素进行分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1. 元素周期表的魅力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元素进行系统整理的产物。
它以一种简洁而有序的方式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
我们将深入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逐步揭示出元素周期表背后的奥秘。
2. 元素的分类与特性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大类。
每个类型的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我们将重点研究一些典型元素的特性及其应用。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也是化学世界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工具,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了解平衡反应的原理及相关数学计算。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是评价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指标,我们将探索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因素,并学习如何利用实验数据来确定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数值。
第三章溶液的特性与应用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它不仅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对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1. 溶性与溶解度我们将深入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异,并学习如何根据反应条件和物质特性预测溶解度的大小。
2.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溶液的浓度是评价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重要指标,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并使用稀释法调控溶液的浓度以满足实际需要。
第四章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不仅会导致物质转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505552c5da50e2524d7f57.png)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为何更好?…………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1、查资料:(1)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1)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
(2)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二、提出问题(1)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1)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中的化学》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中的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c8665e0740be1e640e9a20.png)
我们再来看看蔬菜。大多数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淀粉一类的多糖。它们需要经过人体消化道内各种酶水解成单糖后,才能慢慢地被消化和吸收。因此,蔬菜的长处是不会引起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大幅度波动,并且,蔬菜所含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一般都比水果多。
9.理发吹风前,在头发上喷一点醋,吹烫的发式能长久保持。
10.洗头发时,在水中加一点醋,可以防止脱发,并使头发乌黑发亮。
11.洗涤有色布料时,在水中加一点醋,不易掉色。
吃水果还有一定的讲究,否则只会对人体有害。如在空腹时吃西红柿,会使人体胃内压力升高,造成急性胃扩张,使人发生胃胀、胃痛等症状。所以,空腹不宜吃西红柿。
话题六
醋的功用
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它约含3%--5%的乙酸,除了调味品外,醋还有许多用途:
1.煮排骨时、炖骨头或烧鱼时加点醋,不但能将骨头里的钙、磷、铁等溶解在汤里从而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免被破坏。
蜜蜂螫人,就象给你打针一样。蜜蜂的腹部有一个贮满“蜂毒”的“毒囊”。“蜂毒”的主要成分就是蚁酸。蜜蜂的“尾巴”里面藏有一枝锐利的小螫针,当它遇到人们骚扰或袭击的时候,它就用螫针狠狠地刺你一针,“蜂毒”就从螫针“注射”到你身上,使你狼狈不堪。蚊叮、蚁咬和蜂螫所出现的痛、痒和红肿的现象,都是蚁酸在作怪。如果遇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该怎样办呢?
话题六醋的功用…………………………………………16
话题七发酵粉能发酵的原因是什么……………………18
话题八为什么会樟脑丸越来越小………………………22
话题九公路上晒粮食好吗………………………………24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cd1272680203d8cf2f2420.png)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水为何更好?…………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2)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二、提出问题(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1)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2)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1)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2)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结论:原假设(1)成立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1)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中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化学
![高中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ec087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7.png)
高中课题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真奇妙!》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像一个隐身的小精灵,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先说吃的吧!妈妈每次做面包的时候,都会往面粉里加一些小苏打。
我就好奇地问:“妈妈,为啥要加这个呀?”妈妈笑着告诉我:“加了小苏打,面包才能变得又松又软,不然就硬邦邦的不好吃啦。
这就是化学的魔力哟!”这难道不神奇吗?这不就像给面包施了魔法一样吗?还有啊,咱们穿的衣服。
有一次,我的衣服不小心沾上了油渍,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奶奶神秘兮兮地拿出一瓶洗洁精,倒了一点在油渍上,轻轻一搓,油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啦!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呀?”奶奶说:“洗洁精里有能分解油污的化学成分,所以才能把油渍洗掉呀。
”这就好像是专门派来对付油渍的小战士,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再说说咱们用的东西。
爸爸的汽车开久了,电池没电了。
他去买了一瓶电瓶水加进去,车子又能发动啦!我好奇地问爸爸:“这电瓶水咋这么厉害?”爸爸耐心地解释:“电瓶水里有特殊的化学物质,能让电池重新充满能量。
”这难道不像给汽车打了一针“强心剂”吗?学校里做实验的时候,那更是化学的大舞台!老师把不同的溶液混合在一起,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蓝,就像在变魔术!我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
看到园丁伯伯在给花草树木喷药水,我们好奇地凑过去问:“伯伯,这是什么呀?”伯伯告诉我们:“这是防虫的药水,里面有化学成分,可以保护花草不被虫子咬。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化学还能保护植物呢!生活中的化学真是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惊喜和奇迹!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未知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你们说,要是没有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肯定会变得枯燥乏味,缺少了很多乐趣和便利吧!所以呀,我们要好好学化学,去探索更多生活中的化学奥秘!。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结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af4794cf84b9d529ea7a92.png)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结题报告)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结题报告)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
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
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
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
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
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 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
请看: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
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
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
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
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
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原理和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案例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原理和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a6415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8.png)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原理和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案例一、引言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化学对我们周围世界的影响,并了解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案例1:水和溶液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索水和溶液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步骤a.准备纯净水和几种普通溶质(如盐、糖等)。
b.将一定量的纯净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
c.在每个容器中逐渐加入少量溶质,搅拌均匀直至溶解。
d.观察每个溶液的颜色、透明度和味道等特征。
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溶液具有颜色、透明度和味道等变化,与溶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溶液可以用于制备各种饮料、调味品和药物等。
4. 拓展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溶液,比如饮料、洗涤剂等。
学生可以尝试分析这些产品的成分,并通过了解化学原理来解释它们的作用原理。
三、案例2:燃烧与环境污染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步骤a.准备一定量的不同材料(如纸张、木头等)。
b.将每个样品在安全条件下点燃,让其完全燃烧。
c.在实验室内使用专用设备检测并记录生成的气体种类和浓度。
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气体; - 燃烧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拓展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节约能源、选择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如何利用化学原理降低环境污染的方法。
四、案例3:酸碱中和反应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步骤a.配制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将盐酸缓慢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
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
![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e664a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c.png)
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实践
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生活化探究的教学实践。
我们通过设计实践性的生活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我们组织学生针对饮料中的酸碱物质进行测试,让他们亲自进行酸碱指示剂的制作并观察
颜色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并掌握实
验操作技能。
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我
们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铁器的锈蚀现象,并让他们思考锈蚀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的
关系。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将化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
和探究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科学研究项目。
我们组织学生研究不同洗洁精对油污清洁效果
的影响,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通过这样的科学研究
项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我们通过讨论班级和个体学生的实践经验,分享学习心得和问题。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
化学实验操作技巧的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学习。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
分享实践经验,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生活化探究的教学实践,我们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
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化学教学更
加有趣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校本课程课题:《探索生活中的化学世界》(十)
在月球上制造氧气
凭着现在的科技水平,人们登上月球并非难事,然而要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就很难了,其中难点之一是月球上没有氧气,因此科学家们不断寻找在月球上制造氧的方案。
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月球表土提取氧的方法研究。
他们利用“阿波罗”飞船取回的月球沙土进行实验,在1000℃的高温下,利用月沙中的钛铁和氢生成水,再将水通过电解提取氧。
研究表明,提取1吨氧,约需70吨的月球表土。
据预测,月球制氧设备,最初是为给月面上的航天员提供氧气之用,但他们需要的氧气并不多,一个12人规模的基地,每月仅仅只需要350千克氧气。
而要制造能够维持很多人生活的氧气,却只能另谋出路。
制造出造氧机的是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他们已经发明出一种可以从月球泥土中提取出氧气的“造氧机器”,该机器对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进行了测试,结果将该物质的五分之一都转换成了氧气。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11年将这种“月球造氧机”送上月球,一旦该机器在月球上通过测试,那么将为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扫清最大的障碍。
据报道,这种“月球造氧机”可以从月球土壤中提取出氧气。
它是一个类似透镜的结构,可以聚焦太阳光,使地面温度加热到2500℃。
在美国宇航局最近的测试中,一个12英尺宽的圆碟将太阳光聚焦到了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上,结果几小时后,该物质的五分之一就被转换成了氧气。
测试时,这一泥土物质被保存在真空环境中,从而可以帮助提取出氧气。
科学家称,如果这一造氧技术可行,那么月球上的造氧工厂将会非常庞大,它包括一个专门挖掘月球泥土的采矿厂,这些月球泥土将被送进一个巨大的“月球造氧机器”,该机器中进入的是泥土,吐出的将会是氧气。
据悉,从月球上挖土将会比地球上更轻松,因为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得多。
美国马里兰州太空飞行中心工程师艾里克·卡迪夫说:“这一技术的部分优点是,我们使用的是在月球上存在的资源,我们可以靠月球土地而生活。
通过该机器,你可以呼吸到纯净的氧气,尽管我们产出的氧气中还混有一些其他气体,但它们非常少,不会形成任何危险。
”
(选自2007年第3期《百科知识》,作者林泉。
)
1.人类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文中画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好?谈谈理由。
改句:一个12人规模的基地,每月需要350千克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中的“这一技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从文中选一例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50年后你移民月球,呼吸着“造氧机器”制造出的氧气,此时你的心里会有哪些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不锈钢
不锈钢经历水洗风蚀为何能保持“不锈”?
不锈钢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渐成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主角”,但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其“不锈”的“秘密”。
专家称,不锈钢制品之所以能够经历水洗风蚀乃至更恶劣的环境而保持不锈,主要依赖其中的合金元素铬。
不锈钢专家、高级经济师郝培钢说,不锈钢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简称或统称,是在空气和淡水中或化学腐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一种高合金钢。
通俗地说,不锈钢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其中铬(Cr)起着决定性作用。
郝培钢说:“每种不锈钢都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铬。
迄今为止,还没有不含铬的不锈钢。
向钢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铬作为合金元素以后,钢表面自动形成一种非常薄的无色、透明且非常光滑的一层富铬的氧化物膜(即钝化膜),这层膜的形成大大减缓了钢的氧化。
它同时还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如果一旦遭到破坏,钢中的铬会与介质中的氧重新生成钝化膜,继续起保护作用。
”
据介绍,在不锈钢加工过程中,除了添加一定比例的铬元素外,还会添加镍、钼、氮等元素,以强化其耐蚀性,增强其强度、韧度,并使其具备良好的加工工艺能力。
在各种元素的共同影响下,才能加工出种类繁多的不锈钢制品。
识别真假不锈钢要有点“数学”头脑
不锈钢制品目前已大量走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仍存疑惑--究竟该怎样来辨别其真假?
不锈钢专家、高级经济师郝培钢说,社会上流传可以通过“有磁”或“无磁”来识别不锈钢的真假,但这种方法并不可靠。
因为现在很多高级别不锈钢制品也是有磁性的,而且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假冒伪劣不锈钢制品也能做到“无磁”。
郝培钢建议,老百姓在购买不锈钢制品时,可向销售者索要产品质量保证书,并看一下上面的“铬(Cr)”,是否大于等于10.5%;再按照上面的化学成分,计算一下“铬(Cr)”+3.3倍的“钼(Mo)”+30倍的“氮(N)”-“锰(Mn)”,是否大于等于10。
小于10的肯定是假冒伪劣不锈钢产品。
专家提醒说,普通消费者如果要购买不锈钢管之类的常用家庭装饰材料时,应去钢材市场购买,而不要去装饰城之类的装饰材料市场,以保证购买货真价实的不锈钢产品。
“不锈钢”制品也需精心养护
不锈钢制品能永远不锈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锈钢专家、高级经济师郝培钢提醒说,真正的不锈钢制品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其生锈,因此日常用的不锈钢器皿等用品需要精心养护。
郝培钢说,不锈钢制品保持不锈的原因在于其表面附着一层保护膜,即富铬的氧化物膜(钝化膜)。
如果这层膜受到擦划伤污染物污染或者酸、碱、盐等介质腐蚀,不锈钢制品就会生锈。
专家说,在日常生活中,应对不锈钢制品进行精心养护。
首先应在合适的地区选择合适的不锈钢制品,如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滨地区要使用316材质不锈钢;其次不要擦划伤不锈钢制品以保护富铬氧化物膜的完整;最后应经常清洗不锈钢制品,尤其是污染较重地区,避免富铬氧化物膜遭到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