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伤抚恤补偿的归责原则
工伤保险的归责的原则
![工伤保险的归责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ebed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7.png)
工伤保险的归责的原则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权益而设立的一项保险制度。
而对于工伤保险的赔付责任的归属,有着一定的原则。
首先,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是事实根据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工伤保险的赔付责任将根据实际发生的事实来判断。
即根据伤害事故的起因和发生经过,确认责任的主体。
例如,在一项工作任务中,如果是劳动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伤害,则应该由用人单位承担赔付责任;而如果是劳动者因个人原因造成的伤害,则不能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其次,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是过错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工伤保险的赔付责任将根据责任主体是否存在过错来判断。
如果是雇主的过错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即使劳动者也存在责任,雇主仍然需要承担赔付责任。
这是因为雇主在雇佣劳动者的过程中,承担了提供安全工作环境、安全设施设备等责任。
只有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才可能由劳动者自行承担工伤事故的赔付责任。
再次,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是保护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工伤保险的赔付责任将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为基础。
保护原则中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工作中,如果劳动者遭受伤害或患病,而这种伤害或患病与其工作有关,工伤保险将承担相关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以及一定程度的失业补偿等责任。
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不会因为受伤或患病而遭受损失。
最后,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还包括责任占比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工伤保险的赔付责任将以责任主体的责任占比来划分。
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雇主和劳动者各自应承担的赔付责任比例。
责任占比原则的目的在于公平、合理地分配责任,避免对任一方造成过大的负担。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包括事实根据原则、过错原则、保护原则和责任占比原则。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工伤保险的归责基础,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权益。
企业工伤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原则
![企业工伤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affc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4.png)
企业工伤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原则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中发生的造成劳动者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意外事件。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认定工伤事故责任并进行相应的赔偿对于维护员工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工伤事故责任认定原则和工伤赔偿原则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工伤事故责任认定原则1. 事故责任主体原则根据我国《劳动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是工伤事故的主要责任主体。
企业对雇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
因此,当工伤事故发生时,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劳动者过错原则在工伤事故中,若劳动者存在过错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或扩大,企业在认定责任时可以酌情减轻对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将劳动者的过错与企业本身的安全管理问题明确分开,避免将全责推给劳动者。
3. 受益原则根据受益原则,当工伤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同时,劳动者也有责任自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或损失的扩大。
因此,在工伤责任认定中,应考虑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和行为对于事故结果的影响。
二、工伤赔偿原则1. 基本医疗费用赔偿企业应负责支付工伤事故发生后的基本医疗费用,包括医疗治疗、住院费用、康复和护理费用等。
企业应根据受伤程度、治疗费用等因素合理确定补偿金额,并按时足额支付。
2. 工伤死亡赔偿金对于因工伤事故导致死亡的劳动者,企业应支付相应的工伤死亡赔偿金,用于抚恤家属。
根据职工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或个人实际工资,企业应支付一定比例的工伤死亡赔偿金。
3. 伤残赔偿金对于因工伤事故导致伤残的劳动者,企业应支付相应的伤残赔偿金,用于补偿劳动者的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
伤残赔偿金的金额应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工资标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 误工补偿在工伤鉴定认定后,劳动者需要因治疗休养而误工时,企业应支付一定的误工补偿金。
补偿金额应根据受伤程度、实际工资等因素确定,并及时支付。
工伤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
![工伤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dcee14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8.png)
工伤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工伤事故是指工人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造成劳动者的人身伤害、疾病或者死亡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而在工伤事故中,关于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也备受关注。
1. 法律责任原则工伤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之一是法律责任原则。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履行安全保障职责,造成了工人伤亡,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正因为在工伤赔偿中,法律责任原则的存在,使用人单位会在工作场所增强安全意识,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确保工人的权利和生命安全。
2. 违约责任原则工伤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之二是违约责任原则。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用人单位承诺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如果没有履行相应的承诺,造成工伤事故发生,那么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般来说,工伤事故会涉及双方的违约行为。
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安全要求操作,也会构成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
因此,在处理工伤赔偿中,要判断双方的违约行为,确定赔偿责任。
3. 过错责任原则工伤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之三是过错责任原则。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条,当因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工伤事故中,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如果工人因没有遵守用人单位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而导致伤亡,那么用人单位可以不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只需承担部分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伤事故中,过错责任的判定必须根据具体案件来定。
根据法律原则,如果用人单位未尽到足够的安全保障职责,那么用人单位仍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4. 共同责任原则工伤事故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之四是共同责任原则。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八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应当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
在工伤事故中,如果用人单位和工人都存在责任,则需要按照其相应的比例进行赔偿。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和工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共同面对工伤赔偿问题。
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
![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fcabe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8.png)
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
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是指在发生工伤事故时,确定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份额的原则。
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险公司的责任承担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并向保险公司缴纳工伤保险费。
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根据受伤职工的工伤程度和损失程度,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赔偿金。
二、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如果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
具体责任承担的程度与事故的具体情况有关,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的责任主要体现在提供不合格的工作环境、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故意伤害等情况下。
三、职工的责任承担原则
在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中,职工对于自己的安全也有一定的责任。
职工应当自觉地执行工作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并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
如果职工故意违反安全规定或者私自行动,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职工也应当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
四、第三者的责任承担原则
在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中,如果工伤事故是由第三者的过错导
致的,那么第三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如果工伤事故是由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不善或者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那么责任应当由外来人员或者设备提供者承担。
总的来说,工伤保险的归责原则是一种综合考量用人单位、保险公司、职工以及第三者责任的原则,既保障了职工的权益,又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稳定。
工伤赔偿的归责原则
![工伤赔偿的归责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59ad7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f.png)
工伤赔偿的归责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工伤赔偿是一种保障职工权益的制度,旨在为因工作岗位上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疾病而受到损害的职工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保障。
在工伤赔偿中,归责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对于确定责任方和责任程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归责原则是指根据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责任人的行为,将责任分配给相关方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应用可以既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能让雇主或工伤事故的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正是通过归责原则的实施,才能使工伤赔偿制度更加公正合理,确保职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补偿。
在实施归责原则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工作条件、操作规程、员工培训和安全设施等,来确定事故责任。
同时,针对不同的工伤情况和行业特点,也会有相应的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通过对涉及方的责任进行具体划分,可以更好地保护职工权益,同时也能促使雇主加强安全管理和职业风险防控。
然而,归责原则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一些情况下,事故责任的确定可能存在争议,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此外,归责原则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
因此,在现实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归责原则的制定与适用,以更好地保障职工的权益。
综上所述,归责原则在工伤赔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受害职工提供了应有的经济和医疗保障,也能推动雇主加强安全管理和职业风险防控。
然而,归责原则的实施面临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和完善。
只有通过进一步改进归责原则的制定与适用,才能实现工伤赔偿制度的公正与合理。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以探讨工伤赔偿的归责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工伤赔偿以及归责原则在其中的重要性,明确文章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归责原则的定义与其在工伤赔偿中的实施与适用范围。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归责原则在工伤赔偿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局限性和改进的可能方式。
在引言部分,将对工伤赔偿这一重要领域进行概述,介绍工伤赔偿的概念、意义和背景。
工伤事故法律归责探析
![工伤事故法律归责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ebf2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0.png)
工伤事故法律归责探析工伤事故是指在劳动者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或疾病。
工伤事故不仅给劳动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财务损失,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和影响。
如何在法律上归责工伤事故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工伤事故法律归责进行探析。
一、工伤事故法律归责的基本原则工伤事故法律归责的基本原则是“责任明确、损失赔偿、案件处理迅速、制度落实、责任追溯”。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工伤事故法律归责的基本框架。
责任明确:工伤事故的发生往往有多个原因,需要明确责任主体。
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雇主是第一责任主体。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故往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因此要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责任。
损失赔偿:对于工伤事故中受害者的损失,需要给予相应的赔偿。
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一种补偿,也是对责任主体的一种惩罚和警示。
案件处理迅速:对于工伤事故的处理,需要迅速且有效的进行。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受害者的权益,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制度落实: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是保障工伤事故法律归责的基础。
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工伤事故的法律归责将是空的。
责任追溯:对于工伤事故的责任,需要进行追溯。
只有明确责任的产生和发生,才能对工伤事故进行归责,从而得出相应的处理结果。
尽管工伤事故法律归责有着明确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第一是责任主体的确定。
在工伤事故中,责任主体往往是多样化的。
除了雇主之外,还可能有相关部门、监督机构等各种责任主体。
对于责任主体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这就给工伤事故的法律归责增加了难度。
第二是损失的评估和赔偿。
对于工伤事故中受害者的损失评估和赔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从受害者的实际损失到责任主体的能力负担,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
第三是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工伤事故法律制度,但在实际的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于工伤事故的处理不够重视,对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就给工伤事故的法律归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浅谈工伤抚恤补偿的归责原则
![浅谈工伤抚恤补偿的归责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c69a78dbceb19e8b8f6bace.png)
《 动法》 劳 的立法宗 旨 , 在工 伤抚 恤 责 任 。 但
2 从 现 行 的 法 律 规 定 引 发 的 思 、
二 、 伤 抚恤 补 偿 实行 “ 工 无过 错 补偿 中将 “ 过锗 责 任 ” 则 适 用 绝 无 原 责任 ” 原则 的意义 自从 上 世纪 七 十年 代 起 , 工业 发 区 分 伤 残职 工 是 否违 章 操 作 来 明 确
劳动 者 遵章 守 纪是实 现 安 全 生 行“ 无过 错 责任 ” 原则 。实 际上 , 这一 特 大 事 故无 力 承 担高 额 补偿 金 而 濒 说 明 , 只 原则 的确 立 经 历 了 漫 长而 曲折 的过 临倒 闭的危 险 , 护 了社会 生 产力 的 产 的关 键 , 有充 分重 视 劳动 者 的 安 维
三 、 工 伤 实行 “ 过错 责 任 对 无
任原 则 之 后 . 仅 交 通 部 门 , 且 矿 的思 考 不 而
工 伤 抚恤 补 偿 从 实 行 “ 错 责 入 劳动安 全 卫 生工 作 的管理 体 制 , 过 那
用 。 国和美 国剧 用判 例来 确认无 过 任 ” 英 原则 到 实行 “ 过 锗 责任 ” 无 原剧 的 么很 有 必 要 在 立 法 上 确 立 对 劳 动 者
严重 损 害 ,阻 碍 了社 会 生 产 力 的发 工抚 恤补 偿 。 这样 避 免了劳 资双方 直 负 责 , 行业管 理 , 国家 监察 , 众 监督 群 展 , 通过 立 法 , 工伤 抚 恤 补 偿 实 接 发生 纠纷 , 便 对 也避 免 了企业 一 旦发 生 和 劳 动者遵 章 守纪 ” 的管理 体制 。这
无 历史 发 展 违 章 操 作 产 生 的工 伤 事 故 承 担 适 当 失责任 原则 , 在一些 特 别法 中也 有 转 变 , 疑 是 社 会 的 进步 , 并 明文 规 定 , 国 《 我 民法 通 则》 16 第 0 条 的 要 求 , 合 立 法 的 总趋 势 , 符 合 的民事 责任 , 符 也 而减轻 企 业 的 民事 赔偿 也 规定 了无 过失 责 任原则 。
抚恤金的分配原则
![抚恤金的分配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d82d67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7.png)
抚恤金的分配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平原则:抚恤金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每个受益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抚恤金。
2. 需要原则:抚恤金的分配应当根据受益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根据受益人的损失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3. 优先原则:抚恤金的分配应当优先考虑受益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4. 公益原则:抚恤金的分配应当考虑社会公益因素,如对受灾地区的重建、救助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
5. 透明原则:抚恤金的分配应当透明公开,受益人应当清楚知晓自己的权益和分配情况,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6. 法律原则:抚恤金的分配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分配过程合法合规。
以上是抚恤金的分配原则的一般性原则,具体的分配原则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确定。
工伤保险补偿原则
![工伤保险补偿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6073d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5.png)
工伤保险补偿原则工伤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及职业病的问题。
工伤保险补偿原则是指在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发生时,按照一定的补偿比例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经济赔偿。
工伤保险补偿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性原则。
工伤保险补偿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劳动者合理的需求。
具体而言,应当根据劳动者伤残程度确定相应的赔偿比例,确保补偿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第二,平等性原则。
工伤保险补偿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劳动者,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员工,都应该享受同等的补偿待遇。
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原则。
第三,及时性原则。
工伤保险补偿应当在劳动者需要时及时支付,确保其在受伤后能够迅速得到经济上的救助。
如果补偿支付过程中存在违规拖延、不支付或少支付的情况,会给劳动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无法及时得到救济。
第四,保险责任原则。
工伤保险是由用人单位或者社会统筹基金负责支付的一种社会保险,因此,工伤保险的赔偿责任应当由责任方承担。
如果事故是由于用人单位管理不善或者其他责任方的原因导致的,应当由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综合赔偿原则。
工伤保险补偿应当全面、综合地考虑劳动者的实际情况,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报销,还包括因意外伤害导致的伤残赔偿、丧失劳动能力的补偿、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补偿等。
综合赔偿原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劳动者的实际需要,提高保障水平。
总之,工伤保险补偿原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劳动者在受到工伤或职业病影响后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赔偿。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些原则,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工伤赔偿金归谁领管
![工伤赔偿金归谁领管](https://img.taocdn.com/s3/m/b588fb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5.png)
工伤赔偿金归谁领管
工伤赔偿金的归属权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工伤赔偿金归被工伤者或其亲属领取管理。
首先,根据中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工伤赔偿金是由雇主支付给受伤员工或其家属的经济补偿。
这就意味着,工伤赔偿金的归属权属于工伤者或其家属。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工伤保险金应当交给被保险人或其指定的受益人。
工伤保险金即为工伤赔偿金的一种形式,作为工伤保险的经济保障,其归属权也应当归属于工伤者或其指定的受益人。
然而,如果工伤者在事故中因失明、智力障碍等原因无法管理工伤赔偿金或需要特别照料,可以由上级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将工伤赔偿金给予其亲属进行代为管理。
这是为了保护工伤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工伤赔偿金正确使用。
当然,为了维护工伤者的利益,相关法律法规还对工伤赔偿金的使用做出了限制。
例如,工伤赔偿金应当用于支付医疗费用、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而不能用于非法用途。
如果工伤赔偿金的使用被滥用或挪用,工伤者或其亲属有权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或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金的归属权属于工伤者或其家属,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由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决定将其给予亲属代为管
理。
工伤赔偿金的正确使用和管理不仅是维护工伤者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劳动关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伤补偿款归谁管
![工伤补偿款归谁管](https://img.taocdn.com/s3/m/8dc46f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2.png)
工伤补偿款归谁管
工伤补偿款一般归受害人管理,但具体归属和管理方式需要根据国家法律、劳动合同以及相关保险合同等来确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伤补偿款的归属和管理。
首先,根据大多数国家的劳动法规定,如果员工在工作中遭受工伤,雇主应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以及工伤补偿费。
工伤补偿费的金额和支付方式可能会根据雇主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政策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工伤补偿款由雇主支付给受伤员工或其家属。
其次,有些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工伤保险制度,雇主需要购买工伤保险来为员工提供工伤补偿。
这种情况下,工伤补偿款由保险公司承担,从而减轻了雇主的负担。
员工在遭受工伤后,需要与保险公司进行申报和理赔,待核实后,保险公司会将工伤补偿款直接支付给受伤员工或其家属。
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了工伤补偿基金,用于支付发生于未投保雇主或保险公司无力支付的工伤补偿款。
这种情况下,工伤补偿款由工伤补偿基金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支付。
员工在遭受工伤后需要向工伤补偿基金申请,经核实后,基金会直接支付工伤补偿款给受伤员工或其家属。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和法律规定,员工也可能会与雇主约定工伤补偿款的归属,如由雇主先行支付工伤补偿款,并由员工后续在工作期间由工资中扣除等。
综上所述,工伤补偿款归属和管理方式因国家法律、劳动合同以及相关保险合同等因素而异。
一般情况下,工伤补偿款由雇主、保险公司或工伤补偿基金支付给员工或其家属。
工伤补偿款归谁
![工伤补偿款归谁](https://img.taocdn.com/s3/m/bac00d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b.png)
工伤补偿款归谁
工伤补偿款归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和国家法律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工伤补偿款归受害者。
即受伤的工人或员工有权获得由雇主支付的工伤补偿款。
这些补偿款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残疾赔偿金和丧葬费等。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工伤补偿款应由雇主支付,雇主有责任确保工作环境安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所以,当工人在工作中受伤时,雇主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然而,有些国家的法律可能会对工伤补偿款作出不同的规定。
在一些国家,工伤补偿款可能由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支付,而不是由雇主支付。
这意味着雇主需要向社会保险基金缴纳额外的保险费,以支付可能发生的工伤补偿。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其他改变工伤补偿款归属的因素。
例如,如果工伤是由于受伤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引起的,可能会影响补偿款的归属。
此外,如果一名雇员在工作期间受伤并且正在参与非法活动,也可能会影响补偿款的支付。
总之,工伤补偿款是为了保护受害者的权益而设立的,应该由雇主支付。
然而,具体的规定可能因国家和法律而异,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来确定。
死亡后工伤赔偿款归谁
![死亡后工伤赔偿款归谁](https://img.taocdn.com/s3/m/9157dc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f.png)
死亡后工伤赔偿款归谁死亡后工伤赔偿款归谁?工伤赔偿款是指在劳动者从事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职业病导致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给劳动者或者其家属的经济补偿款。
根据我国的相关劳动法规定,死亡后工伤赔偿款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供养亲属的抚恤金和支付殡葬费。
首先,供养亲属的抚恤金是指被害人死亡后由用人单位所支付的经济补偿款,主要是确保被害人的家属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因工作原因死亡,其家属可以享受丧失劳动能力补助金,补助金的数额是被害人生前年平均工资的20倍。
具体根据劳动者的死亡与否,家属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劳动者无家属。
如果劳动者无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根据劳动法规定,补助金归用人单位所有。
2.劳动者有家属。
如果劳动者有正当理由依靠的配偶、子女、父母的,补助金应当归属给这些家属。
其中,最近家属优先受益,即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优先受益,再是成年子女和父母亲属。
其次,支付殡葬费也是死亡后工伤赔偿款的一部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丧葬费用。
而具体的支付标准和金额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执行。
总之,死亡后工伤赔偿款的归属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是否有家属,以及家属的亲属关系和优先顺序。
对于劳动者无家属的情况,赔偿款归用人单位所有。
而对于劳动者有家属的情况,赔偿款应当归属给最近的家属,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和父母。
此外,支付殡葬费也是死亡后工伤赔偿款的一部分,应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
对于具体赔偿标准和金额的确定,需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工伤赔偿到底该谁负责
![工伤赔偿到底该谁负责](https://img.taocdn.com/s3/m/a7374b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c.png)
工伤赔偿到底该谁负责
工伤赔偿责任的划分是一个关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劳动者、雇主和社会的利益。
工伤赔偿应该由雇主负责,但同时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的支持。
首先,根据《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雇主应为员工提供安全合理的工作环境,并承担因工伤发生而造成的赔偿责任。
这是因为在工作过程中,雇主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控制权,应负有更大的责任来防止和减少工伤的发生。
如果雇主对于工作环境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或者对于劳动保护制度不合规范,造成工伤事故,雇主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雇主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雇主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赔偿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雇主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政府还应将雇主违法行为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公共投资、招标和融资等活动,以加强对雇主的惩处和约束。
同时,社会应当关注和关心工伤赔偿的问题,提高劳动保护意识。
职工和雇主之间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协议等方式明确工伤赔偿责任并约定赔偿标准。
同时,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劳动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劳动保护的认识,共同推动形成一个尊重劳动者权益的文化氛围。
然而,仅仅由雇主负责工伤赔偿也可能会对雇主造成一定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微企业来说。
因此,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如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工伤
保险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购买工伤保险,为雇主分担一部分赔偿责任。
总之,工伤赔偿责任应该由雇主主要负责,政府和社会也应承担相应的监管和支持责任。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工伤赔偿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分割原则
![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分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a1eeae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4.png)
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分割原则一、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分割原则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分割原则这个事儿哈。
首先呢,要明确这个赔偿金可不是一笔随随便便就能分割的钱,它背后有着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保障意义。
一般来说哈,第一点就是要考虑到逝者的近亲属关系的紧密程度。
像配偶、子女、父母这些最亲近的人肯定是首要的考虑对象。
配偶呢,在家庭中往往与逝者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共享家庭的收入和生活。
比如说,他们一起赚钱养家,一起照顾孩子和老人。
那在分割赔偿金的时候,配偶应该得到合理的份额来维持以后的生活,毕竟可能之前是两个人共同承担家庭开销,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
子女呢,不管是未成年子女还是成年子女但仍然依赖逝者的,他们都失去了来自逝者的经济支持和情感陪伴。
对于未成年子女,赔偿金的一部分要用于他们的成长、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支出。
就像如果孩子还小,要上学,要买衣服,要吃饭,这些钱都得有个保障。
成年子女如果还在接受逝者的经济援助,比如正在读书或者刚工作还不稳定,也应该分得相应的份额。
父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
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现在孩子因为工伤去世了,他们在情感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经济上可能也失去了原本可能得到的赡养。
所以赔偿金中要有一部分给到父母,用来养老或者弥补他们精神上的痛苦。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遵循公平公正。
不能因为谁比较强势或者谁会哭闹就多分一点。
比如说,如果一个家庭里,配偶很强势,想要独吞赔偿金,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求和在逝者生前与逝者的关系以及对家庭的贡献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
另外呢,在分割的时候也要考虑到逝者生前有没有特殊的意愿或者家庭内部有没有特殊的约定。
比如说,逝者生前可能曾经说过,如果自己发生什么意外,希望某部分钱给到某个特定的亲人,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合理合法的,就应该尊重逝者的意愿。
再一个就是,如果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逝者的家庭有债务,那在分割赔偿金之前,可能需要先偿还债务。
工伤赔偿归责
![工伤赔偿归责](https://img.taocdn.com/s3/m/8e63686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4.png)
工伤赔偿归责工伤赔偿是指企业因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赔偿金。
工伤赔偿的归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归责问题往往牵扯到多方利益,因此需要我们对工伤赔偿的归责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工伤赔偿的归责应当从工伤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上进行认定。
如果工伤是因为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原因导致的,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如果工伤是因为员工个人原因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则不应当承担责任。
因此,在工伤赔偿的归责问题上,需要对工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从而确定责任的归属。
其次,工伤赔偿的归责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管理责任。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对员工进行了必要的安全培训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工伤赔偿归责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企业存在管理不善、对安全问题漠视的情况,导致了工伤的发生,那么企业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需要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员工的安全。
最后,工伤赔偿的归责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责任。
员工在工作中是否遵守了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是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等,这些都是员工在工伤赔偿归责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工伤是因为员工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或者未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导致的,那么员工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员工在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确保自身的安全。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的归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伤发生的原因、企业的管理责任和员工的责任等多个因素。
只有在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责任的归属,才能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希望企业和员工都能够重视工伤赔偿的归责问题,共同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工伤保险赔偿原则
![工伤保险赔偿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82439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a.png)
工伤保险赔偿原则工伤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的合法权益。
对于工伤保险赔偿,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工伤保险赔偿原则是“以事故为线索”。
这一原则指明,工伤保险赔偿是以工伤事故为赔偿的切入点,即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了工伤事故或患上了职业病,劳动者才有权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以事故为依据,使赔偿制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第二,工伤保险赔偿原则是“权限明确”。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工伤保险赔偿的给付权限、额度和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
指明了工伤保险赔偿给付的主体,即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由社会保险基金给予赔偿。
同时也规定了工伤保险赔偿的额度和范围,具体细则也有相关政策进行配套说明。
第三,工伤保险赔偿原则是“公正公平”。
工伤保险的赔偿应当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基础上,确保劳动者在工伤发生后获得合理和公正的赔偿。
公正是指对于工伤事故的裁定、认定和赔付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公平是指赔偿金额的确定应当根据受伤程度、治疗费用和劳动者的丧失程度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计算。
第四,工伤保险赔偿原则是“及时高效”。
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需要及时得到相应的救助和赔偿。
同时,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应当尽可能保障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恢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提供相应的医治和康复服务。
第五,工伤保险赔偿原则是“终身维护”。
受伤的劳动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可能需要长期医疗、表彰、失业增加的补偿和生活护理费等,工伤保险应当对其提供终身维护。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后能够得到延续性的帮助和赔偿。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赔偿原则体现了公正、公平、及时、高效和终身维护的特点。
这些原则的贯彻执行,不仅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工伤保险赔偿的原则也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工伤补偿 原则
![工伤补偿 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9c5db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b.png)
工伤补偿原则工伤补偿原则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因工作而导致事故的劳动者进行补偿的一套基本原则。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工伤补偿的原则。
第一,责任原则。
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对劳动者的工伤负有责任。
即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事故,雇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为劳动者提供工伤补偿。
这体现了雇主对劳动者的保护义务。
第二,合理原则。
工伤补偿应当合理、公正。
根据工伤程度、医疗费用等不同情况,确定合理的补偿金额。
这一原则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工伤事件后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
第三,依据事实原则。
工伤补偿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事实为依据。
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医院的诊断书、工伤鉴定书等,以便确定工伤发生的事实和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补偿。
这一原则保证了工伤补偿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第四,福利原则。
工伤补偿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轻其因工作伤害而导致的经济负担。
工伤补偿应当涵盖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丧失劳动能力补偿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后得到适当和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补偿。
第五,综合原则。
工伤补偿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劳动者的经济损失,更是为了促进劳动者的康复和重返工作岗位。
因此,工伤补偿应当综合考虑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其伤残程度、职业技能、年龄等因素,将其疾苦减到最低,并帮助其返聘或转岗。
工伤补偿原则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原则,在工伤赔偿制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依法合理的补偿,能够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安全、健康,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雇主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工伤赔偿原则
![工伤赔偿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9e98a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f.png)
工伤赔偿原则
工伤赔偿原则是指在劳动者因工作与工作场所有关的意外事故中受到伤害时,由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在我国,工伤赔偿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原则是“责任在企业”,即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
在工伤赔偿中,企业承担主要责任,无论是工伤的发生还是赔偿的履行,都由用人单位负责。
第二,工伤赔偿的原则是“按比例赔偿”。
在工伤赔偿中,根据伤残程度的不同,由劳动者的工资总额作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赔偿。
一般来说,轻伤赔偿比例较低,重伤赔偿比例较高。
第三,工伤赔偿原则中还包括“先治疗、后赔偿”的原则。
即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首先要及时得到医疗救治,用人单位应当先支付劳动者的医疗费用和伤残津贴等,再进行工伤认定和赔偿。
第四,工伤赔偿原则中强调了“多元赔偿”的原则。
在工伤赔偿中,不仅包括劳动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抚恤金、残疾津贴、护理费等多种赔偿项目,以全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第五,工伤赔偿原则还包括“生活、工作、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五大保障的原则。
在工伤赔偿中,除了经济赔偿外,还应当提供相关的生活、工作、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保障措
施,保证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总之,工伤赔偿原则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和保障。
用人单位应该严格遵守工伤赔偿原则,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良好的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工伤赔偿原则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劳动者的工伤意识,为工伤赔偿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工伤保险抚恤金怎么分
![工伤保险抚恤金怎么分](https://img.taocdn.com/s3/m/135963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工伤保险抚恤金怎么分首先,工伤保险抚恤金的分配是根据职工的工伤等级来确定的。
工伤等级是根据工伤或职业病造成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通常分为一至十级。
一般来说,工伤等级越高,职工获得的抚恤金也就越多。
具体的分配办法是,根据工伤等级确定相应的抚恤金比例,将其乘以基本工资,再乘以工伤保险赔偿金的支付比例,最终得出职工应当领取的工伤保险抚恤金的数额。
其次,工伤保险抚恤金的分配还与职工的工龄有关。
一般来说,工龄越长的职工,在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获得的抚恤金也就越多。
这是因为工龄越长,职工在工作中所受到的伤害可能也越严重,因此需要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
在具体的分配办法上,一般是根据职工的工龄确定相应的抚恤金比例,将其乘以基本工资,再乘以工伤保险赔偿金的支付比例,最终得出职工应当领取的工伤保险抚恤金的数额。
最后,工伤保险抚恤金的分配还与职工的工资水平有关。
一般来说,职工的工资水平越高,获得的抚恤金也就越多。
这是因为高工资意味着职工在工作中所受到的伤害可能会对其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
在具体的分配办法上,一般是根据职工的工资水平确定相应的抚恤金比例,将其乘以基本工资,再乘以工伤保险赔偿金的支付比例,最终得出职工应当领取的工伤保险抚恤金的数额。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抚恤金的分配是根据工伤等级、工龄和工资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通过合理的分配办法,可以确保受到工伤或职业病影响的职工能够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同时,也能够激励用人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和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促进职工健康和安全。
因此,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制度,合理确定工伤保险抚恤金的分配办法,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4$%&’567 8 90: *;<+,-=>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 工业发 达国家对工伤抚恤补偿开始采用“ 无
*、从现行的法律规定引发的思
我国《 民法通则》 第 !’! 条 规 定 : “ 受害人 对 损 害 的 发 生 也 有 过 错 的 , 应当减轻侵害人的民事 责任。 ” 从这一规定看, 受 害人违章操作 ( 有过错)
殊工种, 职业危害性较大, 所以司机 在执行正常工作时间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伤亡, 属无责任或负少部分责任 的, 一般应认定为工伤。 ” 从上述答复 内容可以看出, 司机不负交通事故责 任或少部分责任的可以享受工伤待 遇。 司机应负同等责任以上的则不能 享有客观存在工伤待遇, 劳动部的上 述复函隐含着职工是否违章及违章 的责任大小是其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的前提和基础。 此外, 劳动部办公厅对《 关于职 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 也有类似上述的含义。该复函指 出:凡是职工在上下班必经路线 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 故后负伤、 致残或者死亡的, 无论 该职工及其用人单位是否参加工 伤保险, 该职工都应认定为工伤, 并享受有关工伤待遇。从劳动部 的上述复函看,职工是否违章及 违章程度大小关系到能否享受工 伤待遇的问题。因此工伤抚恤补 偿也并非绝对实行无过错责任原 则。
!、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制内
涵变化引发的思考。 关 !&&’ 年 ( 月国务院第 )# 号文 《 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中明确 实行“ 企业负责, 行业管理, 国家监 察, 群众监督” 的管理体制。 !&&% 年 ! 产工作电 话 会 议 上 , 又补充为“ 企业 负责, 行业管理, 国家监察, 群众监督 和劳动者遵章守纪” 的管理体制。这 说明, 劳动者遵章守纪是实现安全生 产的关键, 只有充分重视劳动者的安 全生产教育, 使劳动者自觉地遵章守 纪,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 生。 既然“ 劳动者遵章守纪” 已正式纳 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管理体制, 那 么很有必要在立法上确立对劳动者 违章操作产生的工伤事故承担适当 的民事责任, 而减轻企业的民事赔偿 责任。
业安全上的应用研究。
’,/01)*+,2.
主要研究项目:
#$*!年,是日本国家最有权威的安
全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受政府委 托进行重大灾害事故的原因调查, 对安全法规的制订和修订, 对设备、 机械、器具的构造规格的制订和改 进,以及安全技术指导方针的制订 和修订。
#) ( 劳动灾害统计的研究; !) ( 安全文化促进的研究; +) ( 防坠落护具的研究; *) ( 通讯失误的研究; ’) 应用模 拟 方 法 进 行 认 知 心 (
化生产线也层出不穷,生产发展了, 提出, 现阶段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
度,由企业为工人缴纳工伤保险费。 月 ** 日, 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
?3@4$67890:*;< -AB
工伤抚恤补偿从实行 “ 过错责 任” 原则到实行“ 无过错责任” 原则的 转变, 无疑是社会的进步, 历史发展 的要求, 符合立法的总趋势, 也符合 《 劳动法》 的立法宗旨, 但在工全网
企业安全管理的伙伴
///)012345)678)69
%*$%*%(& 电话: ((#()
!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 + 号 #(((!$ 邮编:
安全与健康 ・ 上 ・ !((!)*
’*
理学的研究;
+) ( 粉尘火灾爆炸性的研究; *) ( 化学反 应 工 程 的 危 险 性 的
研究。
*,&’()*+,-.
!!!!!!!!!!!!!!!!!!!!!!!!!!!!!!!!!!!!!!!!!!!!!!!!! 的复函( 劳办发[ #$$%] 任交通事故后待遇享受问题的请 (上接 !" 页) 的复函( 劳办发[ 第( 七) 款规定“ 由 于 司 机 是 特 示》 !& 号) #$$"] ##’ 号)
!) ( 防
止电磁 引 起电子 设 备误动 作 的研究;
-. 公升球形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 ( 情报技 术 和 工 作 环 境 安 全
化。 日本产业研究所还设立有图书 资料室、计算机室和灾害情报资料 室。 日本产业安全研究所成立于
+) ( 防
止电气 器 具引起 的
灾害和故障的研究;
*) ( 电子技术和电 气 技 术 在 产
对化,不采取适当的法律救济办法, 考。 区分伤残职工是否违章操作来明确 企业主与职工应负的责任, 也不利于
浅谈
应承担部分民事责任。 有
工伤抚恤
过错就要承担适当的民 事责任, 比较符合民法的 公平原则, 劳动者违章发 生事故的是否应当减轻 企业的补偿责任, 值得我 们思考。
补偿的归责原则
!"#$%&’($")%( *++*,-
政策法制
./012 30 #4 ./5 !"#$%&’()*+,-. /01
工伤抚恤补偿经历了从实行“ 过 错责任” 原则到实行“ 无过错责任” 原 则这样一个过程。 所谓“ 过错责任” 原 则,即业主对事故发生负有过错责 任。这样, 伤残职工很难举证证明业 主有过错, 也很难举证证明自己一点 责任也没有, 导致了许多企业不顾工 人伤亡, 不注意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 件, 事故 频 频 发 生 , 劳动者利益受到 严重损害,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便通 过 立 法 , 对工伤抚恤补偿实 行“ 无过错责任” 原则。实际上, 这一 原则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 法国民法典》 就有无过 !"#$年的《 失责任的反映。 自该法首创无过失责 任原则之 后 , 不仅交通部门, 而且矿 井、采石等风险工业部门也予以适 用。 英国和美国则用判例来确认无过 失责任原则, 并在一些特别法中也有 明文规定, 我国《 民法通则》 第 !#% 条 也规定了无过失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 ” 原则后, 由于业主怕承担 高额怃恤补偿金, 便积极改善劳动条 件, 加大 安 全 投 入 , 开展安全科学研 究。 结果设备安全性能发展到即使工 人误操作也会自动闭锁, 不致发生事 故的“ 本质安全” 设备不断涌现, 自动 工伤事故也大大减少了。后来, 西方 国家又推行了强制性的工伤保险制 出了事故由保险公司负责对伤亡职 工抚恤补偿。 这样避免了劳资双方直 接发生纠纷, 也避免了企业一旦发生 特大事故无力承担高额补偿金而濒 临倒闭的危险, 维护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 从根本上减少 工伤事故的发生。
’、从劳动部的有关
复函中引发的思考。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 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
(下转 )$ 页) *(
域外博览
!" #$% &’ ($) 作 者 在 日 本 产 业 安 全 研 究 所 高 压 实 验 室 留 影
险性的研究;
树 材 疲 劳 强 度 试 验 台
主 要 研究项目:
#) ( 防
火静电 灾 害和故 障 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