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孟子
荀子
儒 家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 家
法 家
道 家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汉书.译文志》上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 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 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第36.37页,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 及时作出标注。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分别是哪个
儒家的发展
儒家档案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1.主张实行 “礼治” 2.“民贵君轻”
《孟子》 1. “施仁政,行王道。”
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贵君轻
道家的发展
道家档案
创始人 老子 战国代表 庄子 主要思想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什么?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档案
姓名 李耳
主要思想 国籍 楚国 1.自然法则 年代 春秋 2.对立面相互转化,辩证法 学派 道家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典 著作 《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33张PPT)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夏朝 商朝 西周 秦朝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070年 1600年 1046年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政治上:
诸侯争霸
文化上:
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
1 2 3
老子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道家学派代表人
老子
姓名: 李 耳 春秋后期 时代: 籍贯: 楚国 《道德经》 著作:
颜回
仲弓
子路
原宪
闵子骞
曾参
历史对比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官学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私学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
平等
九年制义务教育
孔子思想—教育主张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经典诵读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虚 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 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新 善
老子思 想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 对立面,且可 相互转化—— “辩证法”思 想 3.政治主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难—— 易 高—— 矮
长—— 短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孔子思想影响
韩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北欧
2016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 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夏朝 商朝 西周 秦朝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070年 1600年 1046年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政治上:
诸侯争霸
文化上:
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
1 2 3
老子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道家学派代表人
老子
姓名: 李 耳 春秋后期 时代: 籍贯: 楚国 《道德经》 著作:
颜回
仲弓
子路
原宪
闵子骞
曾参
历史对比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官学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私学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
平等
九年制义务教育
孔子思想—教育主张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经典诵读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虚 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 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新 善
老子思 想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 对立面,且可 相互转化—— “辩证法”思 想 3.政治主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难—— 易 高—— 矮
长—— 短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孔子思想影响
韩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北欧
2016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 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7张PPT)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姓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书影
李耳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 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 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 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 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 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 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老子
姓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书影
李耳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 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 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 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 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 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 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 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思想主张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
《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韩非子》书影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 术(权术)、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 新体系。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 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
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
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
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 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共30张PPT)

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
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 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苛政猛于虎”的小故事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一、智者----老子
智者——老子 年代: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家学派
姓名:
李耳
哪国人: 创立的学派:
1、顺应自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 思想观点:
约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471年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 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和代表人物?
儒 家 孟 子 儒 家 荀 子
墨 家 墨 子 道 家 庄 子
法 家 韩 非 子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孔子思想
爱心、同情心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和谐相处 勿施于人”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 和道德规范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以德治国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 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 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
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提倡节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32张PPT)

课前提问
• 1、“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 2、战国时期有哪些知名战役? • 3、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和影响? •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修建者?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导
一次 伟大 的思 想解 放运 动
孔子的语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文化成就
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春 秋》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 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你知道吗?
“仁”就是指一切美德。
材料研读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 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为政》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 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 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 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1.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3.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 1、“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 2、战国时期有哪些知名战役? • 3、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和影响? •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修建者?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导
一次 伟大 的思 想解 放运 动
孔子的语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文化成就
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春 秋》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 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你知道吗?
“仁”就是指一切美德。
材料研读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 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为政》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 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 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 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1.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3.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共30张PPT)

韩非(法家)——
主张法治,建立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
独立自学二
阅读课本P48-49页,完成下列问题,时间4分钟。 完成下列表格。
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会制度逐步形成。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
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至圣先师” 孔子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 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代表作《论语》。
杏坛讲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简介
思想 主张
政治方面 国籍— 春秋鲁国
职业— 小吏;知名学者; 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 和道德规范; 提出“仁者爱仁”, 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墨家——墨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
爱,非攻,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选贤能治理国家,提倡节俭。”,代 表作《墨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儒家——荀子
荀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代表作《荀子》。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代表作《庄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39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作用: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打 破了贵族和王室教育垄断的局面。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教学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个人档案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孔 子
姓名: 孔子,又名丘、字仲尼
年代: 春秋时期 国籍: 鲁国
头衔: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个人 幼丧父、习礼乐
经历: 青为小吏,收徒办学 中从政鲁,周游列国宣主张 晚编典籍,成《春秋》
BC551-BC479
地位:至圣
思想主张
伟大的思想家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 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约BC571年~BC471年
一、老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个人档案
春秋时期 年代: 老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楚国 国籍: 祸兮,福之所倚; 姓名: 李耳 福兮,祸之所伏。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道德经》书影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无为而治” 《道德经》 (《老子》)
“苛政猛于虎”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统治者:以德治国
阅读P37“材料研读”,并思考问题。
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改善民生,弘扬正 气,社会稳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1、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32张PPT

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
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 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
其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杀后不久,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的卒年当在公元 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1123年( 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 亦包括孙武。
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他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 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 见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并展 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 短。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第8课 百 家 争 鸣
一、老子
老子
姓 名
李耳
年代: 国籍:
春秋后期 楚国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家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姓 名丘 名 字仲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3张PPT)

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 研究兵法,战略战术 博采各家之说(哲学综合学派) 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方技家 以奠医定学了为理中论国基传础,统但文研化究范基围础远宽于医学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中国史》
王桐龄在这段材料中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是否认同? 结合上表及本课所学说出理由。
——《论 语》
春秋形势图
《史记·孔子世家》
郑国:“累累若丧家之狗”
14年
宋国:“司马桓魋欲杀孔子”
陈国(匡城):“拘焉五日”
总结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的学生中,不仅有富家
子弟,如子贡“家累千金”;也有
形同乞丐者,如颜回贫居陋巷。
——《孔子“有教无类”
孔子
主张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韩非子》
3.“百家争鸣”的影响
(1)促进思想和学术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3)对后世产生重要深远影响。如: ①各学派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对后世产生影响。②传 统思想文化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③丰富我们 的语言,成为中国的文化宝库。
谢谢大家!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及其思想 (1)春秋楚国人 (2)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3)思想: ①顺应自然;②世 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 可相互转化;③无为而治。
老子
二.孔子
2.孔子及其思想
(1)春秋鲁国人 (2)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①思想核心:“仁”(P37) ②以德治国
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1张PPT)

3. 地位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 大教育家 。
2
孔子像
孔子和儒家学说
思想和政治主张【阅读P37第二自然段】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并将“仁”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 社会变革
温故知新 1 早期国家的产生
温故知新 2 社会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 期,同时也是一次社会大 变革的时期。结合所学知 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
在哪些方面?
经济方面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
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 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面对春秋战国局 势,你认为哪一学派 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 者来说最有用?
1994
《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年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
孔
林
、
孔
府
入
选
百家争鸣
3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3
何谓“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39倒数第 2 自然段】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 (共39张PPT)

国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
新授
《墨子》书影
墨子故里
新授
2.孟子
国籍:战国时的儒家主张:施来自“仁政”要求统 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人民
新授
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思想
孟子被称为“亚圣”,与孔子
合称“孔孟”
新授
孟子
孟子书影
新授
思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表现孟子什么思想?自己有什么体会?
(2)我认为有用。
(3)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务都不是绝对的,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
出于努力可能就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新授
2.孔子和儒家学说
生活时代: (前551~前 479)春秋后期鲁国人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 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新授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
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
门徒,培养出的学生有3000
多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
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新授
学术著作:《论语》(由 其弟子整理)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孔子讲学图
新授
山东省曲阜县孔庙,始建
于公元前478年,现存建
筑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家的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中 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激励着我们一代又 一代人不断进取,希望同学们接过前辈手中 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创造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
新授
《墨子》书影
墨子故里
新授
2.孟子
国籍:战国时的儒家主张:施来自“仁政”要求统 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人民
新授
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思想
孟子被称为“亚圣”,与孔子
合称“孔孟”
新授
孟子
孟子书影
新授
思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表现孟子什么思想?自己有什么体会?
(2)我认为有用。
(3)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务都不是绝对的,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
出于努力可能就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新授
2.孔子和儒家学说
生活时代: (前551~前 479)春秋后期鲁国人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 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新授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
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
门徒,培养出的学生有3000
多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
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新授
学术著作:《论语》(由 其弟子整理)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孔子讲学图
新授
山东省曲阜县孔庙,始建
于公元前478年,现存建
筑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家的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中 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激励着我们一代又 一代人不断进取,希望同学们接过前辈手中 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创造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4张PPT)

学习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学习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1.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有哪 些? 2.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 育成就有哪些? 3.“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 其主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 主张? 4.“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 么?
出生
15岁
前551
悲苦的少年 明志
教学 37—50岁
51岁 从政
周游 55—68岁
68岁 修订
逝世
前479 (73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 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核心思想
仁
何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 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孔子像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 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 借鉴意义。
1.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有哪 些? 2.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 育成就有哪些? 3.“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 其主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 主张? 4.“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 么?
出生
15岁
前551
悲苦的少年 明志
教学 37—50岁
51岁 从政
周游 55—68岁
68岁 修订
逝世
前479 (73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 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核心思想
仁
何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 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孔子像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 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 借鉴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31张PPT)

孟子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 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儒家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 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法家
韩非
3.表现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 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 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
孟子像
☆想一想,诸子百家在政治上的不同主张。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 确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2)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 人才辈出的局面。
(3)当时的统治者没有推行文化高压政策,从而形
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 (4)是施教授徒,传播文化的结果。
政治主张
(2)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 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 在民间的发展 教育成就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 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 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文化成就
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
大贡献。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 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
影响
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理规范对中国 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像
孔子像全称为“先师孔子行 教像”,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 所绘,原像早已丢失,今仅存刻 石及拓本。目前,我们所能见到 最早的孔子形象,是东汉时的山 东嘉祥武梁祠中的“孔子见老子” 画像石。“先师孔子行教像”的 刻石现保存在山东曲阜孔庙圣迹 殿中,画面中的孔子头戴儒巾, 身穿袍服,腰佩长剑,身体略向 前躬,双手叉于胸前。这幅画像 表现了孔子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的形象。
儒家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 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法家
韩非
3.表现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 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 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
孟子像
☆想一想,诸子百家在政治上的不同主张。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 确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2)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 人才辈出的局面。
(3)当时的统治者没有推行文化高压政策,从而形
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 (4)是施教授徒,传播文化的结果。
政治主张
(2)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 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 在民间的发展 教育成就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 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 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文化成就
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
大贡献。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 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
影响
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理规范对中国 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像
孔子像全称为“先师孔子行 教像”,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 所绘,原像早已丢失,今仅存刻 石及拓本。目前,我们所能见到 最早的孔子形象,是东汉时的山 东嘉祥武梁祠中的“孔子见老子” 画像石。“先师孔子行教像”的 刻石现保存在山东曲阜孔庙圣迹 殿中,画面中的孔子头戴儒巾, 身穿袍服,腰佩长剑,身体略向 前躬,双手叉于胸前。这幅画像 表现了孔子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 (共31张PPT)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生平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 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思想主张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 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著作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 荀 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国战强国兵,治国在要战顺其国自争然,“无为而治” 《庄子》
法家 韩非雄战中国立于改革不;败法治之;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春秋末 军事理论,如“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 荣,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 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有十分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政治思想
约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471年 重要著作
《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辩证法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 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 易折断,柔能胜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 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 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 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 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 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 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 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 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 以保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0张PPT)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 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 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 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 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伟大的思 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 的精华和基础。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 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道德经》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政治主张: “仁” “爱人” “为政以德” “温故知新”
一、老子
老子 ,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 末期人。著作有《老子》也叫《道德 经》。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 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 字仲尼,(汉族,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 治家和思想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 一。孔子出生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 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引起
社会变革 政治 各国竞相改革 (商鞅变法) 经济 商业繁荣 城镇兴盛 文化 私学兴盛
宽松的学术氛围
不同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百家争鸣出现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 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政治主张“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8张PPT)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3、在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创 办 私 学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 则和方法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短剧:孔子讲学
学生甲饰孔子 众学生饰弟子 (孔子出场,稳重大方,边捋胡子) 众弟子:孔先生早! 孔子:(摇头,叹气)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好天下,我认 为只有两字——仁和礼 弟子:(弟子站起来,拱手问道)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 礼”呢? 孔子:(点头、微笑)这个问题提的好,“仁”就是人与人之 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爱,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要 符合社会要求。
孔子问礼图
(二)老子思想主张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 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焉知 非福的故事) 3、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 天下就能太平
2008 年 奥 运 会 的 特 色之一就是“人文奥运 ”。其中五句迎宾语更 展示了我们的文化精粹 ,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它们出自哪本书呢?
另一弟子:弟子不明白,怎样才能做到“仁”? 孔子:仁者爱人,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亲人和天下所有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与人。正所谓“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此乃仁也。
(二)孔子的儒家思想
1、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 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8 百家争鸣 课件(共48张PPT)

孔子学说与《论语》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 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 后世影响极大。
动脑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句话,对 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
孟子
战国时的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 然和民心,不要加 重人民的负担。追 求精神自由和独立 人格。
法家
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非子
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 主权力,实行法治。
目标导学三:百家争鸣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 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 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 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民家、纵横家、 兵家等。
孔儒子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道家
庄子
墨家学派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 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 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2、认政识治::分诸封侯制争、霸宗(法环制境崩自溃由;)王室衰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从成语中体悟孔子的儒学思想: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
“仁”
3、苛政猛于虎也。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 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 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学派
代表 孔子
时期 春秋
思想主张
“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儒 家 道 家 法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顺其自然;辩证法;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 制统治
孔丘
儒 家 学 派 创 始 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之一。晚年到鲁国,主 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 工作。孔子逝世时,享 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 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 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 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 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 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 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 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经典 著作 《道德经》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档案
姓名
政治思想 国籍 鲁国 1.核心思想:“仁” 年代 春秋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崇尚礼制 学派 儒家 教育贡献 1.创办私学 思想 2.主张“有教无类” 论著 《论语》 3.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 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 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文化成就
《论语》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 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第36.37页,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 及时作出标注。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分别是哪个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什么?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档案
姓名 李耳
主要思想 国籍 楚国 1.自然法则 年代 春秋 2.对立面相互转化,辩证法 学派 道家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列为 世界遗产,把孔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为什么?
孔子学院
自学导航
1、儒家和道家在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中有哪 些发展? 2、百家争鸣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些学派, 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儒家的发展
儒家档案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1.主张实行 “礼治” 2.“民贵君轻”
墨家
兵家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朴素的辩证法
孙武与兵家
兵家档案
创始 孙武 人 年代 春秋 学派 著作 思想
继承 孙膑 年代 战国
兵家 孙武《孙子兵法》
军事战略、战略战术
诸 子 百 家
孟子
荀子
儒 家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 家
法 家
道 家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 要人才,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2.当时还没有形成对文化的管制,从而造成 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 3.当时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 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 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
兵家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小试身手
材料:“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结合本课所学试着概括材料中的 三种政治主张。
仁政 无为而治 法治
小试身手
儒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改革变法
道家
法家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汉书.译文志》上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 家。
பைடு நூலகம்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道家的发展
道家档案
创始人 老子 战国代表 庄子 主要思想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2.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墨子与墨家
墨子档案
姓名 墨子
主要思想 年代 战国 1.主张“兼爱”、“非攻” 学派 墨家 3.尚贤、尚俭
韩非子与法家
韩非子档案
姓 韩非 主要思想 名 年 战国 1.主张治国靠法令、权术、威势 代 学 法家 2.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 派 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 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派别 政治 主张 儒家 仁治 施仁 道家 无为 而治 法家 以法 治国 代表的阶级 适用年代
没落奴隶主 国家稳定 阶级 发展年代 没落奴隶主 国家建立 阶级 之初 新兴地主阶 国家动乱 级 年代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 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 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