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怀疑与学问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uò

指导自读课文(边读边讨论)
1、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本 文中提出的论点。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 句可作为论点。
2、本文开头有何特点?
3、分别概括第3-4,第5、6段的内容。 4、找出中心论点统率下的两个分论点。
导读提纲二: 1、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的方法,标出第4、5段中各句的序 号,分别指出这两段中运用这两种论 证方法的句子。 2、什么是怀疑的精神?它有何作用? 3、“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A、完全相信书不如没书 B、尽管有好书,但是不用,等于没 有书 C、尽量相信书,不要无视书的价值。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 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
4、第(10)、(11)两句是分别从什么 方面论述的?第(11)句中的“学术” 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第(10)句从正面论述,第(11) 句从反面论述。
(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 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 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 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 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 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
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 深入了。
三、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
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 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 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 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 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 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 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 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可看 开头两句名言)
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 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 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 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1.怀疑是 ①.对于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极方

———— 面辨伪
思考题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 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 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思考题二: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 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 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 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
四.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事实 和_道__理__。
五.论证方法主要有_举__例__论__证_、_道__理__论__证__、 _对__比__论__证___、_比__喻__论__证___。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
1980>,历史学家,江 苏苏州人。毕业于北 京大学哲学系。长期 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 研究。他在研究工作 中,善于怀疑与辨伪, 有不少创见。编有 《古史辨》、著有 《汉代学术史略》、 《史林杂识初编》等。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 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 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 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曹 操就是一个。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 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以 前事,无须多论。
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 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 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甚至 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 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同志之间应互 相信任,去疑存诚。当然对某些人和事 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但 这就另当别论。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提示:可 看文章第六段,承上启下句子)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 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事实论据:(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怀 疑 与
分 论——— —去 必— —妄 要— —的 步
学 点— 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
用_举__例__论证的方法
②.不论对于哪一都要本经过自书已的怀,哪疑,辨一别是非种学问,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
___道__理__论证的方法.
导入
–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 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 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 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 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 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 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 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 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 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 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 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 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 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 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证 明
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 须疑”)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思考题三: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分两个部分: 一(第1、2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 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二(3—6段)阐明中心论点。 一层(3-5):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 妄的必要步骤。 二层(6):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议论文知识回顾
_论__证_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论__据___、 二._论__点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
张。_论__据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 点的材料。_论__证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论点要_正__确___、_鲜__明__,_有__针__对__性__。
• 道理论据:(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学,学则疑”—(张2)载“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
(子3)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
• 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 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
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
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 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 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 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 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 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 掉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第(2)(3)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 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第(4)(5)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 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 问才会起来。
2、第(6)、(7)、(8)三句同第 (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 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6)第(7)(8)三句是用事例去论 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 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 )滞( )儒( )塾( ) 启迪 墨守 虚妄 辨伪去妄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 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2.怀疑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用_道__理___论证和__举__例__论证的方法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 的心理状况。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确有一定 的道理。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 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且不说“杯 弓蛇影”使人大病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 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红 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 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第四、五段思考讨论:
1 、 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2、举例论证有何作用? 3、“怀疑”“思索”“辨别”这三 个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4、引用名言有何好处?
第 1、(2)(3)(4)(5)四句同第(1) 六 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 段 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第(2)(3)(4)(5)四句是用道理去论 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第一、二段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 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 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 了论点。
第三段:
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
划分层因次果?关系
①②③︱④
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3、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⑴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⑵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 了一层 ⑶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讨论:第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 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 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 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 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 疑。”——张载
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 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 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 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
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 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 问题。
第(6)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
第(7)(8)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 家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6)句的小 论点和第(1)句的全段论点。
3、第(9)句“一切”和“四个常常” 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 么不宜改为句号?
不能。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 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 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 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 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道理论证(孟 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论述了什么分论点?
课文承上启下,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