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谚语的口译
英汉口译常用谚语习语
![英汉口译常用谚语习语](https://img.taocdn.com/s3/m/23b584fef18583d048645974.png)
英汉口译中常用谚语一、常用汉语谚语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2.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Lifting a rock only to have his own toessquashed.3.宾至如归。
When the visitor arrives,it is as if returning home.4.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5.不管三七二十一。
No matter what you may say.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How can one get tiger cubs even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7.趁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8.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There's no rose without a thorn.9.成则公侯败则寇。
People may become princes or thieves,depending on whether they're successful or not.10.大智若愚。
He knows most who speaks least.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 light,even though miles apart.1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To maintain independence and keep the initiative in our hands and rely on our own efforts.13.独木不成林。
英语谚语汉译技巧
![英语谚语汉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ad558a5e45c3b3566ec8baf.png)
英语谚语汉译技巧英语谚语汉译技巧在英语翻译中,时常会出现英语,对于英语谚语如何进行汉译呢?如何即准确又不失以前的韵味呢?别着急,出guo有技巧。
下面就和网一起来了解下吧!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它往往显得既寓意深刻,又韵味隽永,既闪烁着英语民族智慧的光芒,也闪耀着英语语言艺术的光荣。
作为极富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英语谚语在汉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将所有的特色都准确地翻译出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据中国著名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英语谚语的汉译必须意义正确、通顺达意,并且尽可能再现原句的各种修辞特点。
另外,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等效翻译理论,英语谚语的汉译必须表达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或内容),从而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英语谚语汉译时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方法(或技巧)作指导。
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英语谚语汉译方法: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英语谚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存了英语谚语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特点,使中国读者能更好地感觉英语文化。
这种译法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英语谚语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在直译过来后,中国读者很难理解。
采取意译,即舍弃原文形象、比喻,抓住内容、喻义,结合上下文灵活传达原意。
这种译法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例如:Care killed a cat.(忧虑伤身)所谓反译法就是指原文从正面表达的,译文可以从反面着笔翻译。
谚语口译
![谚语口译](https://img.taocdn.com/s3/m/3002065abe23482fb4da4cde.png)
谚语口译谚语作为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句,常常为人们引用。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喜欢引用本国或者外观的谚语。
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1984年4月访华时充满深情的说:Since we arrived the graciousness with which we have been received has been heartwarming.A Chinese proverb best describes my feeling: “When the vistor arrives, it is as if returning home.”(宾至如归)同年11月访华的挪威首相Willoch在欢迎宴席上说道:Although I have tried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s in your country from afar, I am very conscious of the truth of the Chineseproverb “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英雄所见略同。
班门弄斧。
杀鸡儆猴。
天涯何处无芳草。
拿了手短,吃了嘴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A sparrow cannot understang the ambition of a swan.君子之交淡如水。
A hedge keeps friendship green.三个和尚没水喝。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dody’s business.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boy,Three boys no boy.醉翁之意不在酒。
Many kiss the baby for the nurse’s sake.情人眼里出西施。
Love lies in the beholder’s eyes.有情人终成眷属。
All shall be well ,every Jack will have his Jill.引语口译经常为政府首脑,高级官员,文化人士,社会名流做口译的翻译都有相同的体会,这些人员在接待或访问的时候常常在演讲中引用一些名家名言,经典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观点和立场,或赞颂对方国家的文化传统。
口译典型谚语
![口译典型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4b718f2a647d27284b7351fa.png)
2.开卷有益(阅读使人增长知识)。
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3.读书总会有所收获(开卷有益)。
Reading is always profitable.4.远亲不如近邻。
A relative far off is less help than a neighbour close by.5.流水不腐,户枢不蠢。
Running water is never stale and a door-hinge never gets worm-eaten6.说是一回事,而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Saying is one thing and doing another.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The sea of bitterness has no bounds, repent and the shore is at hand.8.沉默是金。
Silence is golden.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Slight negligence may lead to great disaster.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1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A sparrow may be small but it has all the vital organs.13.天有不测风云。
A storm may arise from a clear sky.14.打铁趁热。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15.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Sturdy grass withstands high winds; true gold stands the test of fire.16.强将手下无弱兵。
There are no poor soldiers under a good general.17.天无绝人之路。
谚语和引语的口译
![谚语和引语的口译](https://img.taocdn.com/s3/m/be6ef18b6bec0975f465e24e.png)
Proverb and Citation Interpretation
谚语(1)
Proverb refers to a short, well-known pithy saying, stating a general truth or piece of advice. 谚语,成语,习语,歇后语,诗句的准确 转译是口译人员必须面对的棘手难题。它 们的翻译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 形同意合 2. 形似意合 3. 形异意合
The re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the teacher of the future./ Past experience, if not forgotten,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Misfortunes never come alone.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Business is business.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谚语 (3)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英雄所见略同 隔篱有眼,隔墙有耳。 有其父必有其子。 浑水摸鱼 文如其人 无官一身轻 眼不见为净
谚语 (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祸不单行 失败乃成功之母。 公事公办 事实胜于雄辩
谚语 (5)
谚语 (2)
1. 形同意合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The Tongue cuts the throat. Great minds thinhave ears Like father, like son. Fish in troubled water. The style is the man. Out of office, out of danger.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267f8ee551810a6f524866b.png)
略论中英谚语及其翻译一、引言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群众经验的提炼。
他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火花。
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谚语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二、谚语的特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尽管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英汉谚语有着一些相同的语言特征。
它们都是简明、简单、生动的语言,它们都借助象征性的形象,大部分的谚语都有相当整齐的结构和和谐的押韵。
谚语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口语性谚语大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从他们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渐渐发现一些规律,习得了一些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日积月累,便产生了谚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发现这些谚语在其他作者简介:冯建民(1979——),男,汉族,黑龙江省黑河人,烟台南山学院基础部,助教。
方面也适用,他们就把这些谚语应用到情景相似的场合中,而这些谚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所以,谚语都带有浓厚的口语性。
例如:瞎猫碰到死耗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二)民族性谚语来源于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逼真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谚语。
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不同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不同的说法。
口译技巧:谚语口译
![口译技巧:谚语口译](https://img.taocdn.com/s3/m/a823240c76c66137ee0619d6.png)
谚语作为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 道理的语句,常为人们所引用。千百年来各国 之间或多或少的文化交流,往往会使一个民族 的谚语跨越疆界,广为流传于其它民族。许多 谚语流传甚广,早已为我们所熟知。因此,谚 语的口译并非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谚语 的口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形同意 合”的口译,第二种是“形似意合”的口译, 第三种是“形异意合”的口译。下面分别介绍 这三种谚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Like father,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6.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骄者必败。 7.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4. A sparrow cannot understand the ambition of a swan.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5. A straight foot is not afraid of a crooked shoe. 身正不怕影儿斜。 6.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5.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屋。 26. Much will have more. 得陇望蜀。/得寸进尺。 27. Once bit, twice shy.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8. Peace on the forehead and war in the mind. 口蜜腹剑。
29. 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 真金不怕火炼。 30. You cannot make a crab walk straight. 江山易移,本性难改
33. The same knife cuts bread and fingers.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4. The sauce is better than the fish. 喧宾夺主。 35. 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 天涯何处无芳草。 36.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口译中的新语、俗语、名言等
![口译中的新语、俗语、名言等](https://img.taocdn.com/s3/m/6a7f38dd33d4b14e84246802.png)
口译基础知识与技巧10口译中的难点——新词新语、俗语谚语、名言名句口译工作中的另一个难点便是新词新语、俗语谚语、名言名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语不断涌现,译员往往由于知识的局限还未能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在口译中遇到障碍在所难免。
这要求译员就必须善于平时积累,多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
俗语谚语、名言名句虽然不是新出现的表达方式,但它们负载了强烈的文化特征,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也会给译员带来困难。
以下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无车日No Car Day探月工程lunar probe program 垃圾邮件junk e-mail短信投票text-message voting 面子工程、形象工程image project 生命探测仪life detection instrument2. 直译+解释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 theory (the Party must always repres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China.)严打斗争“Strike-Hard Operation, campaign to crack down relentlessly on criminal activities”3. 直译+意译堰塞湖quake lake,barrier lake 韩流South Korean fad 三角债chain debt民生people’s wellbeing4. 意译(直接对应)打白条issue IOU人才流失brain drain海选an Internet audition system5. 解释八字没一撇Not even the first stroke of the character is in sight; Nothing tangible is yet in sight.大锅饭egalitarian practice of everyone taking food from the same big pot塞翁失马,焉知非福Misfortune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
浅析汉英口译中谚语的译法
![浅析汉英口译中谚语的译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48f6f7aaea998fcd220e6c.png)
浅析汉英口译中谚语的译法中国人在发表演讲时,常常会使用各种中国文化特色语,包括成语、诗句和谚语等,这就给汉英口语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汉英口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此,在翻译谚语等具有文化特色的语言时,就要求口译者要熟悉两种语言的特殊文化,掌握谚语的有效译法。
标签:汉英口译;谚语;译法引言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寥寥数字,但是意蕴却非常深远,因此很多领导人在发言和讲话中都喜欢使用谚语来增加感染力和说服力。
谚语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困难,在汉英口译中就难上加难,因此,译员一定要掌握谚语的译法。
1.谚语的常见翻译策略在汉英语言转化中,谚语的常见翻译策略主要包括归化和异化,其中异化就是让采取一定的方法让作者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而归化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让读者安居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其中异化是以源语为归宿,介绍语文特色、价值观念和地域文化等,让听众感受到和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民族特色,尽可能保留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色,但是对于听众来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归化则刚好相反,是从目的语的角度出发,将源语翻译成目的语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让彼此的交流更顺利,但是这种翻译方法却使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1]。
在汉英口译中,选择哪种翻译方法应该根据源语的内容来合理选择,两种翻译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汉英口译中,很多译者都更倾向于采用归化的策略来对谚语进行翻译,这是基于口译是为了传递消息和信息来考虑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软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强调应该将我国的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在汉英口译中也要求采用异化策略来进行翻译。
2.汉英口译中谚语的口译技巧和方法2.1熟悉我国的谚语及传递的信息。
在汉英口译中要想准确翻译谚语,就要求译员要熟悉我国的谚语,并了解谚语表达的内涵。
谚语是我国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谚语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虽然谚语的数字比较短小,但是却非常耐人回味,在日常的交际以及重要的讲话中都经常出现。
口译笔记-中高级口译中的谚语精选
![口译笔记-中高级口译中的谚语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8b1c4aea1c7aa00b42acb35.png)
口译笔记:中高级口译中的谚语精选【A-B】A chain is no stronger than its weakest link.一着不慎,满盘皆输.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A child is better unborn than untaught.养不教,父之过。
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生命短暂,艺术长存。
A friend is best found in adversity.患难见真情。
Although the sun shine, leave not your cloak at home.未雨绸缪。
A light heart live long.心情开朗寿命长。
不恼不愁,活到白头。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日吃苹果一只,身体健康不求医。
All covet, all lose.样样垂涎,样样失落。
贪多嚼不烂。
A good winter brings a good summer.瑞雪兆丰年。
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殊途同归。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A baker’s wife may bite of a bun, a brewer’s wife may bite of a tun.近水楼台先得月。
A short cut is often a wrong cut.欲速则不达。
A staff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A prophet is not without honor save in his own country.远来的和尚好念经。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c55ab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2.png)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英语谚语是英语中的一种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其特点在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一个道理或真理。
谚语通常是以固定的句型、固定的词汇、固定的语法形式出现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象征意义。
翻译英语谚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保留谚语的原意和语法结构:谚语的意义往往是一句话中每个单词的组合所表达的,因此在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意和语法结构。
2.注意文化差异:谚语往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在翻译中出现歧义或不通。
3.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谚语通常是由常用词汇组成的,因此在翻译时尽量使用常用词汇,使译文更加流畅。
4.避免直译:谚语往往是一种比喻手法,因此直译可能会使译文不通。
在翻译时要注意捕捉谚语的隐喻意义,并使用相应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谚语"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意思是"现在拥有的东西比渴望的东西更重要"。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例如"现在握在手里的鸟比林子里的两只鸟更有价值"。
另外,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还要注意译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使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
可以借助英语谚语的格言、俗语或俚语来表达英语谚语的意思。
例如,英语谚语"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的意思是"时间和潮水不等人"。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时间不等人,潮水不休息" 或"时不待我,潮不停息" 等表达方式。
浅议谚语翻译
![浅议谚语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bae0c1bf18583d0496459a1.png)
不 引起 错误 的联 想或 误解 的前提 下 , 原文 的 内容 、 把 形式 、 精 神、 修辞手 法和 民族 特色都 输入到译 文 中去 , 力减少翻 译过 努
有的深刻 内涵 。谚语 内容 丰富, 含义深刻 , 常常需要认真推 敲, 才能弄 明白其深刻 内涵 。 而望文生义常会失去谚语的语言特色
必然有 很大 的拓展 空间. , 成人 高等 医学 教育 不会 停滞 不前 , 而
’是会呈现一 个继续发展 的态势 。所 以需要认清 形势 , 变教 育 改 观念 , 适应市场需 求 , 出成人高等 医学教 育特色 , 办 不断提高教
养适用 的、 多层次 、 多形式 、 高质 量的知识 型人才 , 我国高等 为 医学 教育事业做 出应有的贡献 。
直 译 的 方 法 。 如 :F ridnfu w e. 应 译 为 “ 果 分 外 例 “ obd e iis et” r ts 禁
想。 如 :Fn ah r ma ef ebrs ” 例 “ ie etes k i i . 这条谚语 一般仅理解 f n d
为 “ 要 金 , 要 衣 裳 ” 但 这 条 谚 语 却 有 着 更 深 的 含 义 。Si 佛 入 , “ ad
义, 而且还有 相同 的或 大体相 同的形 象和 比喻 , 相同 的说 理 或
方 式 。例 如 :Wal a as ”应 译 为 :隔 墙 有 耳 ” “ lh s r. e “ 。 14 直 译 兼 意译 . 有 时为了更确切 、 好地表达原文 的思想 , 更 弥 补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的 不 足 , 用 直 译 和 意 译 兼 而 有 之 的方 法 。 采 例 如 :L t l pn o e ”应 译 为 :睡 狗 莫 惹 , 烦 莫招 ” “ e e igd gl . se i “ 麻 。
高级口译谚语
![高级口译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0c2cdb0952ea551810a6873f.png)
高级口译笔记-谚语口译26.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7. 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 杀鸡儆猴。
8 Better an open enemy than a false friend.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9. Diamond cut diamond. 强中更有强中手。
10. Do one thing under cover of another.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1. Dogs bite in every country. 天下乌鸦一般黑。
12.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pot.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3.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14. Gifts blind the eyes. 拿了手短,吃了嘴软。
15. Good wine needs no bush. 酒香不怕巷子深。
16.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 胸有成竹。
17. He cries wine and sells vinegar. 挂羊头,卖狗肉。
18. He takes a spear to kill a fly. 杀鸡用牛刀。
19.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一不做,二不休。
20. It is better to be the head of a dog/lizard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21. It is better to die than to live when life is a disgrace./ Better die with honor than live with shame.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22. Judge not a book by its cover.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谚语的口译
![谚语的口译](https://img.taocdn.com/s3/m/266bf13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7.png)
谚语的口译
周敏
【期刊名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4)002
【摘要】谚语作为一种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形式,在国际交往中常为人们所引用,而谚语的翻译往往是译员面临的一道难题.一般可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用形同意合、形似意合及形异意合等方法将其归类后进行口译;此外,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原文的涵义准确地传达给听众,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周敏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浅谈口译教学中汉语引语及谚语英译的处理技巧 [J], 张兰
2.讲究口译技巧顺利口译称谓和谚语 [J], 王琳
3.语言经济学框架下的谚语口译技巧 [J], 毕会英
4.略谈谚语的口译 [J], 龙在波
5.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国家领导人外交讲话中俗语和谚语的口译探究 [J], 罗嘉婧;张婵;景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ce842210661ed9ad51f3f0.png)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摘要:谚语是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个性。
如何有效地翻译谚语历来是翻译的难点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译品的成功与否,本文拟就英汉谚语互译的方法以及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些探讨。
关键词:谚语;文化;翻译引言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一种字义最不容易对付。
”谚语是一种最富联想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一种简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故事等。
一、谚语的内涵何谓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著的警句妙语。
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英谚:1、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2、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略谈谚语的口译
![略谈谚语的口译](https://img.taocdn.com/s3/m/dc4b2f1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f.png)
略谈谚语的口译前人对于谚语的笔译已经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谚语的口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目前出现的对谚语口译的研究多局限于将谚语划分为三大类,而后对每一类举出诸多例子供读者参考,最后再使用传统的翻译方式探讨其翻译方法。
本文拟跳出这个框架,以塞莱斯科维奇以及勒代雷提出的“得意忘言”理论为指导来探讨谚语口译的技巧。
1“得意忘言”理论塞莱斯科维奇与勒代雷在其《口译训练指南》一书中提出了“得意忘言”理论。
所谓“得意忘言”就是忘记讲话使用的字词,头脑中只剩下对意义的意识状态。
从这种意识状态出发,译员完全可以脱离原语的语言形式,自发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同时,他们提出翻译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话语1—得意忘言—话语2。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直接从话语1过渡到话语2而省略得意忘言的过程,那就只能是字句的对应,而不是意义的翻译。
由于各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字句的对应在有限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诸多情形之下,这种字与句的对应就有可能使译文晦涩难懂,从而不能在目的语当中产生所预期的效果。
有的字词在目的语中没有现成对等的词汇,需要进行必要的解释。
有的讲话人因为过于紧张或准备不足而啰嗦重复,词不达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译者同样要对讲话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补充,以协助讲话人传递信息。
而这种解释,整理和补充都需要译员有一个提取意义,跳出语言束缚的过程才能有效完成。
2“得意忘言”理论指导下的谚语口译谚语的翻译一直是困扰口笔译译员的一大难题。
对于笔译译员来说,在遇到不会翻译的谚语还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或跟身边的人讨论来得出结果。
而对于口译员来说,这种挑战性更大,口译员必须在没有工具书,没有讨论对象的条件下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将谚语翻译出来。
根据“得意忘言”理论,译者需要脱离原谚语的框架,深层次领会谚语的意义,而后将其用目标语言转述出来。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口译工作中处理谚语的技巧:当说话人在使用某些表达方式来预先提示他要使用一句谚语的时候,作为译员,在翻译的谚语之前可加上“We have a saying to the effect that”或者“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等类似结构。
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
![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91b700ce2f0066f433226e.png)
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中文摘要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汉语谚语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点。
翻译汉语谚语时,译者须较多运用英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汉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本文归化和异化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 ,认为为了达到交流文化, 增进了解的目的,谚语的翻译应以归化为主 , 异化作为补充, 从读者的角度着想会利于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其次介绍了汉语谚语英语翻译的一般方法。
最后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指出谚语翻译有些不可译的因素 , 简要探讨了翻译中对文化缺失的补偿办法。
关键词: 汉语谚语; 英语翻译; 归化和异化; 文化差异IAbstractProverbs are short sentences widespread among the people; they are usually simple butbrief to the point. They always appear in oral situation. Chinese proverbs reflect the culturefeature of Chinese people. When translated Chinese proverbs into English, a translator shouldapply more English means of manifesting and tried to re-create the language style and richconnotation of them. In this thesis, the theory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as discussedfirs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suggested mainly applying the method ofdomestication, putting the method of foreignization in the place of supplement. Then, thecommon ways of translation on Chinese proverbs we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cultural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were compared. For cultural default people need to find theway to compensationKeywords: Chinese proverbs; English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cultural differenceII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1. 绪论11.1 选题缘起与本文的研究的思路. 1 1.2 研究基本内容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21.3 理论基础及研究意义52. 归化与异化82.1 归化和异化的定义..8 2.2 归化和异化的特点..93. 谚语及翻译.123.1 汉英谚语的比较123.2 汉语谚语的翻译方法..134. 文化缺省.174.1 文化缺省概念..174.2 谚语英译中对文化缺省的补偿17 4.3 谚语英译时几点注意事项.205. 结语.23注释.26参考文献.27致谢.29III1 . 绪论1.1 选题缘起与本文的研究的思路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浅谈口译过程中的谚语翻译策略
![浅谈口译过程中的谚语翻译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7b53ae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b.png)
243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口译过程中的谚语翻译策略文/徐梓清语“破釜沉舟”,英语则译为“burn one' s boats”。
在任何文化背景下,“boat(船)”都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所代表的意向就是可以达到某个地方,“破釜沉舟”的意思就是把渡船凿沉,比喻做事不留退路。
英语里的“burn one' s boats”,字面意思就是烧掉船只,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要将船只进行破坏的字面意思背后所表达的文化意义是相通的,都是指哪里都不打算去,下决心将某事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的意思。
再比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该谚语被翻译为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古代西方谚语。
公元前3世纪,罗马帝国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向全国四面八方的大道。
这些大道当时为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和其扩张发挥了巨大作用。
道路系统是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去的,所以任何一条大路都能到达古罗马城。
而我们在翻译这句西方谚语时,使用“实打实”的翻译方法,将“Rome”直接翻译为地名罗马,根据说话双方现有的常识,罗马作为一个强大、文明的古都,不难将其理解为“成功”的意思。
而将“roads”翻译为大路,代表路径、途径的意思。
在一定语境之下,便很清晰地表达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背后的真正含义:通往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不必太过拘泥于一种途径。
因此这种具有共同意义的事物或意向相同的谚语,就可以对其进行由“实”到“实”的翻译。
(2)由“实”到“虚”。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它的每句话都不能只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而要探究其背后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它的字面中有很多事物难以翻译,因此我们可以忽略这些事物字面中的意思,直接翻译它所蕴含的真正道理和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人对于谚语的笔译已经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谚语的口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目前出现的对谚语口译的研究多局限于将谚语划分为三大类,而后对每一类举出诸多例子供读者参考,最后再使用传统的翻译方式探讨其翻译方法。
本文拟跳出这个框架,以塞莱斯科维奇以及勒代雷提出的“得意忘言”理论为指导来探讨谚语口译的技巧。
1“得意忘言”理论塞莱斯科维奇与勒代雷在其《口译训练指南》一书中提出了“得意忘言”理论。
所谓“得意忘言”就是忘记讲话使用的字词,头脑中只剩下对意义的意识状态。
从这种意识状态出发,译员完全可以脱离原语的语言形式,自发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同时,他们提出翻译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话语1—得意忘言—话语2。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直接从话语1过渡到话语2而省略得意忘言的过程,那就只能是字句的对应,而不是意义的翻译。
由于各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字句的对应在有限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诸多情形之下,这种字与句的对应就有可能使译文晦涩难懂,从而不能在目的语当中产生所预期的效果。
有的字词在目的语中没有现成对等的词汇,需要进行必要的解释。
有的讲话人因为过于紧张或准备不足而啰嗦重复,词不达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译者同样要对讲话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补充,以协助讲话人传递信息。
而这种解释,整理和补充都需要译员有一个提取意义,跳出语言束缚的过程才能有效完成。
2“得意忘言”理论指导下的谚语口译谚语的翻译一直是困扰口笔译译员的一大难题。
对于笔译译员来说,在遇到不会翻译的谚语还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或跟身边的人讨论来得出结果。
而对于口译员来说,这种挑战性更大,口译员必须在没有工具书,没有讨论对象的条件下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将谚语翻译出来。
根据“得意忘言”理论,译者需要脱离原谚语的框架,深层次领会谚语的意义,而后将其用目标语言转述出来。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口译工作中处理谚语的技巧:当说话人在使用某些表达方式来预先提示他要使用一句谚语的时候,作为译员,在翻译的谚语之前可加上“We have a saying to the effect that”或者“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等类似结构。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它能够为译者腾出短暂时间在目标语中想出一个意义完全对等的谚语;第二,如果译员短时间内不能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谚语,那么在这样一个表达之后译员可以用目标语对原谚语进行解释,以传达说话者的意思。
例如:Comme l'on dit chez moi,Vingt fois sur le metier remettez votre ouvrage.对于这条法语谚语,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如下形式:1)There is a saying in my country to the effect that"Prac-tice makes perfect".2)There is a saying in my country to the effect that you must go back to your work time and again until you get it right.上述翻译中,如果从语言的“忠实”性来看,1)句显然要优于2)因为前者保留了原语的“风姿”。
但是口译并非像笔译那样注重对语言形式的忠实,它更注重的是意义的传达。
以上的两种译法都很好地传达了原语的意义,因而都是可以接受的。
有时说话人使用的谚语的意思都是在上下文中简单而明显的。
但是有的情况下,说话人会为了达到一种修辞效果而使用一种复杂而且模糊的谚语或修辞性语言来表达一种可以用许多简单方式就可以说明白的直接而浅显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想出一个完全对等的目标语谚语或修辞性语言,直接传达其实质内容也是完全可以为听者所接受的。
比如译者想不起来“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或者“There is no time like the present”这一类的表达去翻译“时不待我”,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Let's not delay.”又如,“to shoot from the hip”(表示一个人在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就说话或采取行动)在现在的法语中并没有相同色彩的对等语言,所以有人直接将其翻译为“reagir instinctivement”(本能地做出反应)。
尽管这种翻译舍弃了原谚语的意象,脱离了其语言结构,但是也传达了讲话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因而也是能为听众所接受的。
当然,用谚语来翻译谚语会显得语言更加精炼,但是译员如果在一个简单的意思上吞吞吐吐,那么就会显得外行。
因此,不论是对于谚语还是其他各种形式的语言,译员的主要工作是要在说话人语速控制的有限时间内让听者明白说话人所想表达的主旨。
有时候谚语是可以直译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其意义往往并不是直译可以表达出来的。
比如说中国有一句谚语“针无双头利,蔗无两头甜”,有人将其翻译为“A needle is not sharp at both ends,and a sugarcane is not sweet at both sides.”从字面上看来,该翻译既保留了原语的结构和意象又译出了其所蕴含的意思。
但是这样的谚语的意思往往不在字表,直译出来的表达往往会使目标语听众一片茫然,觉得前言不搭后语。
因此在翻译这样的谚语的略谈谚语的口译龙在波(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谚语是流传于民间比较简练而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在国际交往中,谚语也因为其短小精炼而被广泛使用。
那么如何对谚语进行翻译,尤其是口译成为广大译员的难题。
该文拟从口译实际工作出发,对谚语的口译做出些许探讨。
关键词:谚语;口译;得意忘言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0)12-0186-01收稿日期:2010-08-05修回日期:2010-09-15作者简介:龙在波(1985-),男(苗族),湖北恩施人,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口笔译研究。
(下转第188页)时候,需要抛开其原语的构架,在目标语中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其深层次的意义。
因此,该谚语可英译为“Everything should be measured both by its positive and passive aspects ”。
此外,同样的意象或词语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有可能传达不同的意思,如果在口译的过程中不假思索地使用意象就有可能导致歧义或困惑。
比如说“dog ”一词,中国人一般都鄙视狗,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
但英美国家大都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除了其中一部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均不含贬义。
在英美文化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派生出许多谚语。
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狗眼看人低。
(Act like a snob.)狗改不了吃屎。
(An inborn habit can never be altered.)如果对上述谚语采用直译就会让译语变得费解甚至是无意义,因此,译员要想译出这些谚语,就应该首先通过上下文抓住这些谚语的潜在意义并跳出原文的语言模式,摆脱原文的措辞方法以得出准确译文。
3总结综上所述,在对谚语进行口译处理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局限性以及译员的无助性,要得出准确合理的译文,译者应该根据上下文准确定位该谚语所富含的意义,而后“得意忘言”,摆脱原语的语言外壳,在目标语当中重新组织语言来传达谚语所要表达的意义。
参考文献:[1]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田然.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J].陕西教育:高教,2008(10).[3]周敏.谚语的口译[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Nolan J.Interpretation:Techniques and Exercises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上接第186页)5)谚语的文化差异英语的谚语无不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可能蕴涵着历史典故或历史人物,为了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含义,根据原文情况可以采取套译法、直译法或者意译法,也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法翻译。
如果某些英语谚语与汉语之间的谚语完全对等情况很少,则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采取不对等翻译,可充分发挥语言的灵活性,使译文更为生动形象。
例如: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 ,如履薄冰to be on thin ice (套译法);熟视无睹;to turn a blind eye to ,最惠国条款the most-favored-nation clause (直译法);趾高气扬to ride one's high horse ,前车之鉴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seamark.(意译法);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阿基里斯的脚踝-致命的弱点Achilles's heel (直译加注法翻译)。
2因为文化差异的影响,商务英语翻译要灵活对等根据美国翻译家奈达的翻译理论,翻译对等应该是顺乎自然、最贴切的对等,力求把原语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转换成译入与文化背景下相关的行为模式。
例如法国ChristianDior 公司将自产的一款香水产品取名为Poison (毒药)时冒了极大的风险,想通过该词骇人的效果达到吸引消费着的目的,有人将之翻译成“百爱神”香水,让中国人感到该产品从中文来理解是好产品,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百爱神”翻译达到了与原文词汇发音相同的效果,不失为很可取的翻译手法。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种种原因引起的不可死译现象,译者必须采取“灵活对等”的翻译手法。
例如我国广东的“太阳神”口服液,在翻译英语商标时大胆采用了“Apollo ”的译文,因为“Apollo ”在希腊神话中是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的年轻貌美的男子的化身,采用此商标会让英国人觉得服了“太阳神”口服液会让人充满青春活力,能成为“Apollo ”那样的美男子。
因此“Apollo ”是商标翻译灵活对等很好的范例。
3结束语当前要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必须要重视培养译者对文化的敏感性,消除传统的翻译忽略文化差异方面所造成的问题。
正确的态度是应从文化角度看待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