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之如何表现情感丰富(学生版)

合集下载

第9讲:记叙文(三)修辞鉴赏-暑假讲义(学生版+解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

第9讲:记叙文(三)修辞鉴赏-暑假讲义(学生版+解析)-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

记叙文(三)修辞鉴赏(一)常考题型1.某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或其作用是2.其他变形题目,如结合句段作用,或替换删除句子;或句子表达效果、句子鉴赏类型的。

(二)解题方法1.比喻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1)比喻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2)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比喻的表达效果要落实到情感上。

2.拟人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1)拟人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2)答题格式: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3.排比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1)排比作用: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2)答题格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4.夸张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

(1)夸张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2)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性,(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等)表现了---5.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1)设问作用: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2)答题格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完整版)表达方式、描写方式、表现手法(含习题)【学生版】

(完整版)表达方式、描写方式、表现手法(含习题)【学生版】

第一讲一、表达方式(一)什么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二)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具体在写作时时,时常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

①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②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③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④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和说服力,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⑤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学生版)汇编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学生版)汇编

叙事错落有致,文思脱颖而出—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学习目标】1.熟记记叙文六要素。

2.识别不同的记叙顺序。

3.理解不同叙述顺序的作用。

4.掌握记叙文阅读关于记叙顺序及作用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5.能概括记叙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透视】1.熟记并掌握记叙文的记叙方式。

2.能够熟练地解答关于记叙顺序及作用的答题方法。

【方法点拨】1.记叙文六要素:、、,、、。

2.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作用:(2)倒叙()作用:(3)插叙()作用:(4)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叙述。

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作补充交代,它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二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笔给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注意:插叙和补叙的区别:①②3.概括内容一般答题模式:4.判定叙述方法的一般方法:顺叙:从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进行判定。

倒叙: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展开的回忆。

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

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插叙: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

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叙述方法。

补叙: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例子:冰心《小橘灯》的结尾部分,通过“我的朋友”的话做了两点补叙:一是山下医学院的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一是小姑娘的父亲“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明了当时的形势,补叙了小姑娘爸爸王春林的去向和身份,揭示了小姑娘性格形成的家庭基础和社会基础。

这一补叙使小姑娘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从而使作品的思想意义鲜明、深刻,也兴起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5.知识拓展(1)记叙文不同人称叙述的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2)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①②③(3)语句在文中的作用:①结构上的作用:②内容上的作用:【例题精讲】(一)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我是个乡下孩子。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通过穿插议论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议论的概念与特点3. 抒情的方法与作用4. 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5. 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吗?它有什么特点?2. 总结: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客观地叙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文体。

二、讲解议论的概念与特点1. 提问:议论是什么呢?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 总结:议论是以阐述作者观点、看法为主,通过分析、推理、对比等手法,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证、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说服力。

三、讲解抒情的方法与作用1. 提问:抒情是什么意思?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 总结:抒情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通过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运用修辞等手法,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讲解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1. 提问:在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呢?2. 总结: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

具体方法有: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的议论,指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抒情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五、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1. 布置练习:请同学们写一篇以“校园一角”为主题的记叙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的情况。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文章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效果。

六、案例分析:优秀作品的观摩1. 展示优秀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

情到“真”处自然浓(魏春芳)分析

情到“真”处自然浓(魏春芳)分析

情到“真”处自然浓———记叙文情感写作指导荆州开发区滩桥初中魏春芳【选点说明】文贵有情,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而当下中学生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缺乏真情实感,所以我选择了“情”作为这堂课的重点。

【策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充满感情的,可以说“生活无处不有情”,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发现、是否能抒写、是否能提炼。

所以我用了三个策略:一是选材策略。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从身边寻找有情感的素材。

二是写作策略。

结合教材,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去体会生活的情感,抒写人性的美丽。

掌握几种让记叙文更有情感的最常用的方法。

三是升华策略。

学习用议论或抒情语句来点化文章的内容,使习作情感得到深化,主题得到升华。

【过程设想】情感导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多少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

有情感的文章才能感染人,才能打动人。

那么如何让记叙文更有情感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看能否找出些方法。

首先请看屏幕:一.精选材料,情更真1.出示课件:经典回顾:一起回顾三篇课文写的主要事情。

《散步》: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

《羚羊木雕》:“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又在父母的被迫下要回了木雕的事情。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莫顿·亨特)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2.从这些课文的选材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A:这些课文的选材都贴近生活,选择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是“我”亲身的经历、体验。

老师点评。

老师总结:(出示:微型讲座)记叙文,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情感。

我们在记叙文选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角度小、内容真、情感实的素材。

因为只有做到精选,才能达到情真。

(出示:精选材料,情更真)二.细致描述,情更实有些同学又会说:老师,我的作文素材选的很好,内容也写得很具体,可我就是写不出情感来,那怎么办呢?别着急,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名作,欣赏名家的细致描述,感受名家的真情实感!出示课件: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给记叙文的“情感”问题把把脉

给记叙文的“情感”问题把把脉

给记叙文的“情感”问题把把脉作者:刘文庆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1年第06期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以时间为线索的世界里,不少同学却写不好记叙文,甚至不愿意写?也许有同学会说:“我们有生活经历,也在写记叙文,只是老师说我们写的都是流水账,不够深刻、细腻,也不够真实。

”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有教我们如何写复杂记叙文,就是那种以记叙为主,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文章,教我们使用句式、修辞,也教我们借用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可我们不知道如何活学活用。

”记叙文的“堡垒”真的如此难攻?今天,我们就从考场记叙文的“情感”问题入手进行讨论。

何为“情感”?在本文中指的是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符合读者认知范围的真情实感。

一、历年高考作文对“情感”情有独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一直喜欢明确考查记叙文的北京卷近五年是如何要求的。

2020年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19年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18年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2017年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2016年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仔细研究北京卷近五年的作文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思想性要求明确,不能混乱。

作为当代青年,作文呈现的思想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这是时代对同学们的呼唤和勉励。

第二,需要展开联想或者想象。

虽然2018年和2019年没有直接出现这样的明确要求,但是在隐含条件中也是很明确的,“内容充实”和“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充实”和“自定”也应该借助联想和想象。

第三,记叙文需要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

关于这一点,近五年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通过梳理,我发现除了以上三个较为明确的要求,考场记叙文还有一个潜在要求:需要有“真情实感”。

中考语文专题16 分析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学生版)

中考语文专题16 分析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学生版)

16 分析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考点解读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人物或事物的评价。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出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可以这么说: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

课文解剖例1:试分析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部编版七上)结尾段议论的表达作用。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答案示例:这段文字,写“我”由此次经历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人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远大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积小步成大步,慢慢就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件事对“我”人生的影响,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鲁迅《社戏》(部编版八下)“思考探究”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答案示例: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句段作用及语言特点(学生版)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句段作用及语言特点(学生版)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句段作用及语言特点(学生版)一、概念解释“品味结构,理解内容”是中考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命题上有整体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内容与局部分析语段结构内容两种。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

二、方法技巧★★★★★(1)根据段落位置,分析段落作用(内容/结构)。

①开头:内容主题+结构作用注意:1.开头段不一定是第一段,可能是前几段。

2.开头段如果是景物描写,应该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内容上: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点明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3.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4.(设置悬念/引用诗歌、名言……)引发读者阅读兴趣;5.对比等表现手法,突出……;6.开篇点题,表明文章主旨;7.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首尾照应;总领全文。

②中间:内容主题+结构作用内容上:1.(概括段落)写了......的内容;2.揭示某事意义;丰富、衬托……的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结构上:1.承上,总结上文……;2.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与前文……照应。

③结尾:内容主题+结构作用内容上:1.概括结尾段写了......的内容;2.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3.点明、突显、深化、升华......主题;结构上: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艺术效果:1.如果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发人深省,耐人寻味;2.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3.如果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完整版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方法

完整版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方法

完整版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方法一、怎样写人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

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

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其中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三)学会刻画人物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

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不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 专题十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版)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习 专题十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版)

专题十一:文章的思想感情【知识梳理】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也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简单地说,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一、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步骤是:(1)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领会写作意图,想想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感情,等等。

要把握中心思想,关键是“多读多思”。

二、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确切、完整,简要。

(1)确切,就是要能准确地概括出一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2)完整,就是要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3)简要,就是语句应简明扼要。

为了能正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得学会分析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具体说,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课题,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析文章的中心句、分析主要人物、分析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句、分析文章内容,经过一番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比较清楚了。

【找中心思想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

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如《爷爷的简朴生活》,这个题目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写爷爷生活上的几件小事,表现了爷爷勤劳简朴的好作风。

2.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在先总结后分叙的文章里,开头往往就是中心句。

如《詹天佑》一句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个中心句是全篇文章的总纲,文章自始至终是围绕这个中心去写的。

因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可以概括为:记叙了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一些先具体写后概括写的文章,有所在结尾时抒发心得体会或交代事情结果,其结束语便是中心句。

记叙文教案6篇

记叙文教案6篇

记叙文教案6篇记叙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2、启发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胶片。

课时安排: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

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

(8`)▲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__中的体现和运用。

(20`)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

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含盖前三点)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33-35页中的例文《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在__中的体现和运用。

(15`)然后教师明确:事情的起因--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事情的发展--各人谈及自己的"所爱"事情的结果--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四、教师出示5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胶片)(2`)1.我的小伙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__,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跳山羊",结果把脚给崴了。

记叙文的方法

记叙文的方法

记叙文的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生动的开头。

记叙文通常以一个生动的场景或事件作为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环境的变化或者事件的发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要注重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记叙文中,事件的发展过程要有条不紊,不能出现突兀的情节转折或者逻辑不清晰的情节安排。

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顺序和事件发展来保持记叙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另外,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记叙文中,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举止和语言表达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产生共鸣。

此外,要注重环境的描写。

环境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可以通过描写环境的气氛、气候、景色和声音来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

最后,要有一个深刻的结尾。

记叙文的结尾要有深刻的含义,可以通过对事件的总结或者对人物的命运的展望来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总之,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文学体裁。

要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有一个生动的开头,然后要注重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注重环境的描写,最后要有一个深刻的结尾。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帮助你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记叙文顺序,写法,人称(学生版)

记叙文顺序,写法,人称(学生版)

记叙文顺序,写法,人称一、课堂讲解:1、叙述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时间或事情发展先后的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叙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倒叙(后发生的事提前写,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吸引读者;突出重点内容、人物和主题。

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对主要情节和人物描写起补充、铺垫、衬托、对比的作用,丰富形象,情节完整富有波澜,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

2、叙述的人称以及作用:第一人称:“我”。

便于直接叙写见闻感受,使人感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你”。

拉近距离,便于直接进行感情交流,使人感到亲切。

第三人称:“他”。

不受时空限制,可多角度、多方面自由叙述,使叙述更客观更全面。

3、写作手法的分类及作用:分类:(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等。

(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衔接、悬念、铺垫、伏笔、线索等。

(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类比、烘托、衬托、对比、扬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讽刺、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

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使思想感情表现的含蓄、耐人寻味;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使文章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5)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使文章更有内涵,增强文学性。

(6)想象: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学生版+解析)

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抓住人物特点和细节来写人物的写作技巧。

2.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的要点。

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 学习体会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3.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知识点01 怎样抓住特点。

【即学即练1】(一)、分析名著的人物片段,探究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片段示例:(1)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2)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施耐庵《水浒传》(3)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

”县官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

”富翁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流浪汉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2)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目标导航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曹雪芹《红楼梦》参考示例:(1)画家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一面》中,作者阿累运用了肖像描写,表现鲁迅的顽强、正直。

《学会记事》-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学会记事》-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1)记叙文写作方法的掌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写作技巧,以及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例如,如何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举例:《学会记事》教材中,通过分析《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老师的形象,以及如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
(2)记叙文中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学会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学会记事》-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学会记事》-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要素,掌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2.叙事与抒情的结合: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明白如何在记叙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学会记事》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记叙文写作训练,锻炼观察力、想象力,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3.记叙文的结构与布局:学习如何安排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使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4.叙事中的修辞手法:介绍并练习运用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课堂实践: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素材,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对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主旨类之情感把握(学生版)

主旨类之情感把握(学生版)

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主旨类之情感把握一、常见题型及设问形式简答题和选择题①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②文中画线的句子或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③分析句子或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二、答题指导1.解题思路2.答题格式内容+情感。

3.知识积累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高频词语有:感激、感动、热爱、喜爱、关爱、关心、无奈、同情、怜惜、惋惜、痛惜、怅惘、眷恋、怀念、思念、留恋、敬重、敬佩、钦佩、赞颂、赞扬、期待等。

三、真题重现1.教材设问(1)(七下《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

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

(2)(八下《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

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参考答案】在北京看戏的挫败经历,使“我”怀念小时候在外祖母家乡所看的“社戏”。

虽然过去几十年,但是当时的难忘经历如在眼前。

如此对比地看来,眼前的戏不适合看,过去的戏永生难忘,一贬一褒尽在文中。

以眼前的戏为写作的由头,反衬早年“社戏”的好看;其实未必真好看,主要是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让“我”神往,“我”在心里的一角永远保持着对家乡的爱、对乡民的爱、对乡村文化的爱。

2.中考真题(2022江苏连云港22)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

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家园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对家园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简化和篡改的痛心与无奈。

5、写作手法(学生版)

5、写作手法(学生版)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有些同学的作文总是写得不丰满,让人觉得很单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够分量,二是我们行文的方式太单调。

选材的问题多动脑筋会慢慢进步;但是要让行文方式变得丰满起来,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行文过程中的写作手法,例如铺垫、对比、照应、虚实、抑扬等。

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在行文过程中如何运用虚实、抑扬、衬托和铺垫这几种手法。

二、方法点拨(一)虚实手法我们将文章中内容和中心分别定义为“实”和“虚”,“实”包括事实、场面、环境、相关背景和人物行为,也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虚”包括思想情感(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以及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

下面我们来看如何运用虚实结合法。

1.通过人物的回忆,来再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实际上是现实的外貌在另一种情境下的重新出现。

这种方法,一般要通过联想来实现,其目的是表达思念之情,加深读者印象。

例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就运用了这种技巧。

文章先实写,在车站上亲眼看见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写得很具体。

然后在结尾虚写:“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里只有一句话,通过读信,激发情感,热泪盈眶,联想外貌,再现形象,将远距离的人物拉至近前,既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再见父亲一面的思念之情,又强调了父亲外貌的个性特征,突出了人物形象。

2.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觉人物的形象特点,或夸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损,外貌之中饱含着感情,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记叙文的文体特质(学生版)

记叙文的文体特质(学生版)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2、熟悉记叙文写作的常用技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学习重点】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学习难点】熟悉记叙文写作的常用技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学习过程】一、什么是记叙文【示例1】一束花,改变了我有那么一种花,它也许并不是最美的最香的,但它有着独特的花语,改变了我,使我原本迷茫的心勇往直前。

踏着泥泞的小路,我挎着书包一路小跑,双脚不安分地抬起,小腿一勾,用力前冲,一块无辜的石子便被我踹到了儿丈之外。

一系列动作完美无瑕,我自顾得意着,却丝毫没有注意到,早晨妈妈刚给我刷的口净的鞋子早已泥泞不堪,书包也平添了儿点豹纹。

就这样踩着一串泥泞的脚印飞奔着,路过邻家门前,眼睛一瞟,刚好瞥见邻家小妹妹正缩在妈妈怀里撒娇,手中小心翼翼捏着一束粉红色的小花。

阿姨一手搂着小妹,一手捧着花朵,生怕风吹散了似的,满眼垂怜。

我的U光乂急速抽了回来,不屑一顾,自叹无聊的甩了甩头走了。

刚踏进家门,就看见妈妈守候的身影,还未待妈妈开口,我便将斑斑点点的书包投向沙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换好妈妈早已备好的鞋子,向家门外跑去。

扔给妈妈一句:“妈,我去玩了!”她抬起一半的胳膊忽然定格,只得合上张了一半的嘴,我也实在分不清她的目光中是气愤,还是惊愕。

良久,我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不待洗手就开始享用桌上为我留得热腾腾的饭菜。

正当我要抱怨饭菜不可口时,突然意识到偌大的房子里不见了妈妈的身影。

我登时放下筷子,奔向妈妈的房间,不由分说地撞开了房门。

房间里,一切静悄悄的,只听见一阵乂一阵的叹息声,那么压抑,忽然间如一块钢铁压在了我的心口。

我抬头,看见妈妈正斜坐在床边上,背对着房门,手中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

听见门响,妈妈怔怔地转过身来,看见我尤为惊讶,飘忽的眼神中有那么一丝不安。

她与我对视了一秒钟,乂急忙将手中的东西藏到了身后。

我立即露出了一抹贪婪的笑容,一个箭步扑向妈妈,扒开了她的双手,就在那小东西露出头时,我呆住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之如何表现情感丰富
◆教学目的:
通过直抒胸臆和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教学设计:
1、收集《那一刻,我的世界里春暖花开》表现情感的句子,让学生赏析,从而找方法。

2、提示学生联系生活一些所体现的情感来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赏析例文片断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不论早或晚,总会有那么一刻的到来,像一阵风,吹开心中的画卷,画上飞瀑流泉,草丛林肆,有着漂亮的花朵和金色的阳光——春暖花开。

(景物描写)我从小喜欢画画。

打从小学起,就一直跟着老师学画。

起先的涂鸦乱画让我非常兴奋,但再大的热情也总有消失殆尽的一天,我对画画的喜爱与热情就在枯燥的笔法练习中一点点被消磨干净。

就算比赛得了奖也提不起我的兴致;对画画的喜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惨杂了烦燥的厌恶。

(情感词眼)
2.我忽然间庆幸与感激起来。

这幅画,让我想到了并拾起来旧梦的热爱与追求,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一刹那几乎是泪如泉涌。

(情感词眼)
周围人的赞美与惊叹我都听不见了,我的眼前是我的世界:飞瀑流泉,草丛林肆,有着漂亮的花朵和金色的阳光,河畔种植着一排杨柳,昔日青青今犹在,含苞吐蕾。

那一刻,
春暖花开----(景物描写)
3.还记得有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三月的风,凉凉的;吹到心头,暖暖的。

(情景对比)
4.我望着,墙壁上方的透气的小窗,窗外的阳光斜斜地漏了些到教室里,引得我仿佛看见-----是谁把外套丢在草坪上,是谁带着球跑,是谁在两根皮筋间雀跃,是谁把空竹抖上了高空,又是谁-------我在心中无奈的苦笑,我的世界还在阴霾下,冰封万里。

(借景抒情)5.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涌回教室,教室里一下子暖合起来,吵杂的讲话声伴着几声大叫,毫不刺耳,反而有种久违的舒心。

同学们身上残余的阳光劈开我的世界的阴云,我听到了冰水滋滋的融化声。

(心理感受)
6.铃声打响。

我走出考场,步伐轻盈,阳光全部打在身上,三月的微凉的风吹过。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是扫尽残雪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春天,属于温暖花开的春天!(景物、感觉)
7.站在体育场看台上的最高处向下眺望,最先看到的是那几棵梧桐,在阳光的照耀下,尽显得憔悴,微风吹拂,几片叶子像断了翅膀的蝴蝶没有挣扎,便落在了地上,忽地觉得他们像极了叶叶船帆,涨鼓着,张扬着,船却没有航行。

地上龟裂的裂缝显示着他们多久没有被浇过水了,我摇了摇头,看来又是和我一样,总是属于被遗忘的那一类啊!(景物描写)8.顿时我发现原来还有人在默默关心我,鼓励我,一道暖流从心底滑过,温暖了我的心。

(感觉)
9.心底仿佛有一朵洁白的小花慢慢地破土而出,绽放着,旋转着,继而千万朵小花竞相绽放,散发出迷人的芬香,将我们的世界一丝一丝染得明亮起来轻快起来。

是啊!春天来了,春暖花开。

(景物描写心理感受、想象、联想)
10.心境,就好像被洗刷了一遍的天空,也像春光明媚在心头,收起苦涩犹如寒冬的心境,带上微笑,回到那个真实的世界去,因为就在刚才,就在那几十分钟的描绘中,春天的欢快与明朗,是那么美的在心头开放,只觉得蜜糖和花朵一下子塞住了心口,让人幸福的喘不过气来。

一个真实的我,就那样活灵活现地从内心深处披着春光走来。

而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心里感觉)
11、我呆住了,大脑里一片空白,随之而来的便是汹涌而来的幸福感。

似乎之前的迷茫,之前的痛苦都一扫而光。

眼睛湿了,随即掉落的,便是泪水。

(心理感觉)
12、落日的暖橙色余晖散在江面上,散出点点波光。

(景物描写)
(1)直接写情感的词眼有哪些?
(2)直接写心情、感觉、情感的句子有哪些?
(3)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和联想的画面来表现心情的?
(4)哪些是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的。

二、当堂训练:写出反映作者足球赛失败的那种失落、伤感、痛苦的情感。

随着主裁一声哨响,比分定格在5:1,我们输了……。

三、方法指导
1、收集各种情感的词眼,(兴奋、紧张、害怕、羞愧、郁闷、不舍、忐忑不安、心急如焚、喜出望外、大怒、失落、伤感、后悔)摘抄相关直接间接反映情感的语句。

2、善于观察细节,通过多种感官来表现情感。

3、直抒胸臆写情感,兼用多种修辞。

4、回想往事,展现场景,通过想象联想来写心理感受,借景抒情。

四、巩固加强
当我在失败中反思,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是训练不足、信心不足、团结不足,从而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充满信心、勇于尝试走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