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医于食

合集下载

药食同源食物介绍

药食同源食物介绍

药食同源的渊源以及发展
“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
食之为药物”
药食同源的渊源以及发展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种籽、植 物根茎果腹,才有区分对人有易或者有害动植物 的初步认识;
氏族社会:神农尝百草,才有医药; 夏商周时期:农耕技术进步,有了谷物,发明了
温性食物:韭菜、葱、大蒜、辣椒、姜、胡椒等辛辣调 味料,南瓜、大头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
凉性食物:芹菜、菠菜、白菜、空心菜、番茄、萝卜、 丝瓜、苦瓜、黄瓜、海带、西瓜等;
注:平时可以选择适合之蔬果适量食用,但需注意任何 一种食物不宜过度或缺乏。
人参——百草之王
人参被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 扶正固本”之极品,含有丰富 的锗元素,能全面有效地调节 人体细胞的阴阳平衡,改善细 胞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功能, 提高免疫力,防治各类疾病, 恢复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
营养成分:每100克牡蛎内含有水分83克,蛋白质 5.3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8.2克,维生素A27 微克,酸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3毫克,钾、钠、 钙、镁、铁、锰、锌、铜、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和矿物质。
牡蛎的主要功效
牡蛎含18种氨基酸、肝糖元、B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 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药食同源食物目录
44 胖大海 胖大海 45 茯苓 茯苓 46 香橼 枸橼 香圆 47 香薷 石香薷 江香薷 48 桃仁 桃 山桃 49 桑叶 桑 50 桑椹 桑 51 桔红(橘红) 橘及其栽培变种 52 桔梗 桔梗 53 益智仁 益智 54 荷叶 莲 55 莱菔子 萝卜 56 莲子 莲 57 高良姜 高良姜 58 淡竹叶 淡竹叶 59 淡豆豉 大豆 60 菊花 菊 61 菊苣 毛菊苣 菊苣 62 黄芥子 芥

中华养生药膳菜谱大全

中华养生药膳菜谱大全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下面
中华养生药膳菜谱的做法:蚬肉炒韭菜
材料
韭菜,黄蚬,葱姜,料酒,盐。
做法
1韭菜洗净切寸段;
2锅里放清水和葱姜烧开,倒入黄蚬,加入料酒,大火煮至黄蚬开口捞出剥出蚬肉;
3炒锅烧热后倒炒匀即可出锅。
小诀窍
韭菜要急火快炒才能保持碧绿鲜嫩。
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华养生药膳菜谱的做法。
中华养生药膳菜谱的做法:养生药膳绿茶蛋
材料
A.鸡蛋6颗,绿茶茶叶1杯,棉布袋1个,冰块20颗,B.肉桂10公克,党参10公克,黄耆15公克,红枣5颗,八角3粒,甘草10公克,蔘鬚10公克,酱油2大匙,盐1大匙,冰糖1大匙
做法
1.取一盆水以海绵布轻轻将鸡蛋外壳洗净;取出棉布袋将所有材料B入袋收口绑好为卤包备用。
2.取一玻璃锅,注入水(水量以能盖过鸡蛋原则),放入卤包一起煮至卤汁滚沸后,转小火续煮约20分钟,再加入所有调味料、作法1的鸡蛋煮约3分钟后用汤匙轻轻敲裂蛋壳,再加入绿茶茶叶以小火续煮20分钟,熄火将蛋浸泡一下至上色。
3.加入冰块于法2中,待冷却后再开火煮至滚沸,转小火续煮约20分钟后熄火,将茶叶捞出,蛋仍浸泡在卤汁中至入味即可。
4.将焯干净的排骨、山药、红枣、火腿、姜、草果、葱,一起放入砂锅里,倒入热水至没过所有食材约8公分,再加入黄酒;

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人类最早的医疗体系
• 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医事制度中就有负责饮食管理的专职人员。 《周礼· 天官篇》记载,周代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系: 当时将医生分为四类,即‚食医‛、‚疾医‛(内科医生)用 ‚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外科医生)‚以酸 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 和‚兽医‛。 •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 百馐,百酱,八珍之齐‛,调膳立 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功能的协 调;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进行食物搭 配,注重味型与节令的呼应。这是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的实践。
向为建设现代化祖国的 伟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 海信集团的首长、同仁和 各界朋友们学习!致敬!
‚寓医於食‛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赵 霖 鲍善芬 解放军总医院 营养科 微量元素研究室 100853
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 应有人民体质建设与经济建设并列
1993年,我和鲍善芬教授撰 写的‚以质补量,调整优 化食物结构‛一文在《科 技导报》上发表后,时任 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教 授亲自来信指出:‚保证 人民体质是社会主义中国 的一件大事,在社会主义建 设的物质文明建设中,应 有人民体质建设与经济建 设并列!‛
人类疾病模式的变化
• 生活方式病:2000年WHO宣布‚全球因营养过剩死亡的人 数,首次超过因营养不良死亡的人数‛。糖尿病在中国 叫‚富贵病‛,日本称为‚生活方式病‛,美国叫‚富 裕综合征‛。2013年11月14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WHO 与IDF宣布:全球糖尿病患者达3.2亿,每年导致510万人 死亡。各国出现大量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患病的孩子被 称为‚快餐人‛,他们是吃美式快餐长大的一代。 • 药源性疾病:WHO统计,全球1/3的患者死于药物的滥用。 • 医源性疾病:现代医学越来越强烈地受到医药公司和医 疗仪器公司的控制。过度检查、过度医疗,造成医源性 疾病不断增加。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境是‚药越吃越多, 病越治越多‛。

中医药膳学论文

中医药膳学论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医药膳学论文论文题目:中医药膳学特点认识及应用范围探讨年级专业:11中药学本班***名:***学号:*************师:***评阅教师:宋宇鹏完成日期:2013年11月28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医药膳学特点认识及应用范围探讨学生:郝艳杰专业:中药学指导教师:宋宇鹏摘要总结课本中中医药膳理论知识,结合中医药膳理论探讨了药膳理论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中医药理论中的意义,还有对中医药膳的特点的认识以及药膳理论应用范围的探讨关键词:药膳;中医理论;文献;整理;研究;,Abstract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al food characteristic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studyStudents: Hao YanjieIndustry: Chinese materia medicaTutor: Song YupengPick toSummary in the text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al food theory knowledge, theory of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TCM herbal medicinal food is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al food and medicinal food theory application scopeKey words: medicinal food;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he literature; Sorting; Research;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中医药膳的特点之认识 (1)(一)注重整体,辨证施膳 (1)(二)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1)(三)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2)二、药膳理论应用范围的探讨 (2)(一)预防疾病,摄生自养 (3)(二)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功能 (3)(三)抗衰益寿,治漫性病 (3)(四)药膳分类的整理研究 (3)1、按性状分类 (4)2.按制作方法分类 (4)3.按药膳作用分类 (4)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7)中医药膳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有线融合的结晶。

寓医于食,凡膳皆药——食物是最好医药

寓医于食,凡膳皆药——食物是最好医药

取出来,然后再把汽油拖出去,所以,这油都是冷轧油,包括买橄榄油,都要看,是不是冷轧橄榄油。我们国家有几种油
就很好,一种我刚才说过的胡麻油,还有一个是香油,花生油也不错,其中最好的我觉得是山茶油,
又叫茶籽油。山茶油又叫爱妻油,为什么呢?因为山茶油的发烟点特别高,220度才冒烟,所以你
•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 中医说,大豆性味甘平,不凉不燥,益气养血,清热 解毒,宽中下气,健脾,利水消积,通便定痛,是治疗虚 劳内伤、消渴水肿、湿热伤寒的佳药。在药食同源的理念 中,大豆体现的最为集中。但大家一定要记住,大豆要煮 透了才能吃。
• 红薯食之使人长寿少疾

日本东京大学对130种植物性食物抑制胆固醇生成的功效研究发现,红薯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现在很有多转基因大豆,这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孟山都
公司生产的。前两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大豆负责人到北京 开会,我接待他。我就问,你们搞这个转基因大豆是为了 健康还是其它什么目的。他就笑说,我们都是科学家,咱 们没有力量去对抗经济的。中国的大豆特别好,但是又要 除草又要除虫,所以管理成本特别高。为了降低管理成本, 孟山都公司就合成了一种专利农药,只要往大豆上一喷, 什么杂草害虫都不生了。所以现在美国的大豆地里,除了 大豆,什么杂草都没有。第二个,就是他们利用高技术, 把这种农药的基因转到大豆里面,这样,他们就获得了一 个抗农药的转基因大豆。然后,他就把大豆和农药混在一 块,卖给农民。农民只要一种,秋后就收大豆。这也就意 味着孟山都公司可以随心所欲地卖他的农药。
• 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在2002年公布,汉堡 包、炸薯条、薄脆饼、烤肉、炸鸡、饼干、 蛋糕等食品含有大量丙烯酰胺,丙烯酰胺 可以导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神经系统, 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全球顶尖科学家认 为,这个发现解释了西方国家肿瘤高发的 原因。人类正遭受“丙毒”的严重威胁。

赵霖教授健康讲座精选

赵霖教授健康讲座精选

赵霖教授健康讲座精选赵霖教授简介:1946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微营养素的研究,自1991年到2001年,先后在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营养生理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所、生命科学中心等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对西方现代营养学有深刻的理解。

赵霖教授通晓中医营养学理论,根据"寓医于食"的学术思想,在慢性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食疗"等方法饮食调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先后在国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科普文章30余篇。

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

在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多个学术机构任职。

第一部分:健康大讲堂——膳食与就餐十大平衡夏季是一年阳气最盛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之交,万物华实。

”意思就是,夏天三个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夏季气候炎热,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此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我首先要讲咱们膳食的酸碱平行,我们日常的食物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呈酸性食物,一类叫呈碱性食物,也就是说这些食物你吃到体内以后,它经过代谢出来的产物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如果这个代谢产物出来是碱性的,像茶,茶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呈碱性饮料,所以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我们很多孩子天天在那儿喝饮料,就不知道要喝茶,这是非常错误的。

沿着丝绸之路两侧的,我们很多少数民族,像维吾尔、藏、回、蒙,这些少数民族都离不开茶,每年我们的国家边销茶达到相当大的数量,他们都要熬奶茶,所以他们有两句话是值得咱们参考的,他们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为什么,因为这些民族很多都是游牧民族,他肉类吃的很多,他需要茶来进行这种平衡的调整。

凡膳皆药 寓医于食

凡膳皆药 寓医于食

凡膳皆药寓医于食古人云食药一体,膳药同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看似简单的买菜做饭,其实蕴含着养生的奥妙。

历代名医先贤对天然食物都有哪些精辟论述。

食疗的功效到底是什么,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赵霖教授激情论述凡膳皆药,寓医于食。

在古代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边,有这么两句话,叫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指的什么,生姜,桂是指的什么啊,桂皮,我们在几千年以前,生姜和桂皮就已经是咱们的调料,而生姜和桂皮都是中药,咱们中药有一个治感冒的一个桂枝汤,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芍药甘草大枣姜,有芍药,有甘草,有大枣,有姜,当然它还有桂枝,所以就是说这些东西事药兼用的这么一个理念,贯穿了我们几千年的中国的饮食文化。

古代说男子不可百日无姜,郑和下西洋,欧洲有一个旅游家,就记载说中国人在他们的船上种生姜,为什么呀,咱们的船员都是男的,男的要想保健,就不可百日无姜啊,你得经常吃姜。

那么关于这个生姜你看我们繁体字生姜的姜是什么样的,是一个边疆的疆一半,加一个草字头,什么意思呢,疆御百邪,它能够防御各种各样的病,它就有这样的作用,所以咱们有好多好多的谚语,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有很多古代的名谚,所以这些东西大家是不是都应该记住啊,这些咱们祖宗告诉咱们的,这东西也不上税,也不骗你,也没有专利保护,现在你想学外国人什么玩意儿,人家有专利,人家不告诉你,交钱才告诉你呢,这个用不着,所以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真实的东西,大家都应该尊重它。

生姜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为菜肴体味,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几片姜,或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就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相传在楚汉相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征战河南鲁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计,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一喝则药到病除,自古以来生姜被誉为药食两用之佳品,如果说男子保健应该多吃姜,那女子保健又该吃些什么呢。

孙思邈食养食治食

孙思邈食养食治食

孙思邈食养食治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孙思邈《千金药方·食治》从古至今,有几个长寿之人是不注重饮食的,老子庄子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恬淡无为,饮食有节。

陆游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注重养生保健的人。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享年86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

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

孙思邈说过“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可见其对食物的重视。

所谓食养食治,是指利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学一贯重视食养食疗,并有“医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观点。

孙思邈把饮食列为“养生十要”之一,在《千金方》里留下了大量关于食养食疗的记载,其中《备急千金要方》第26卷《食治》、第27卷《养性·服食法》,《千金翼方》第12卷《养性·养老食疗》、第13卷《辟谷》、第14卷《退居·饮食》、第15卷《补益》等篇都有专门论述。

此外还有一些内容散见于《备急千金要方》第7卷《风毒脚气》中的《酒醴》和《千金翼方116卷《中风上》中的《诸酒》等篇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物疗法专篇。

篇中记载药用食物155种,分果实、菜蔬、谷米和鸟兽4门,每药之下有性味、主治等内容,涉及食养、食治、食禁各个方面。

不仅这样,孙思邈还继承了《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内经》食养食疗的理论,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医疗实践表明,食养食疗“治未病”可调整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

即使是那些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也需要食疗的配合和支持,可使患者的饮食能有利于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除病态,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赵霖教授谈“寓医于食”(二)

赵霖教授谈“寓医于食”(二)

赵霖教授谈“寓医于食”(二)赵霖教授谈“寓医于食”(二)7.食不可无绿——蔬菜的健康作用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多吃蔬菜、粗粮、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使肠道生态菌群保持正常。

大便通畅,机体代谢平衡,对预防肿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有积极的意义。

古籍《尔雅》称:“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神农尝百草,把它们分为可食的菜和不可食的草,不宜常食、有药效,可医病的则称为草药。

“五菜为充”绝非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来自中国人民几千年养生保健效果的体验!正如《本草纲目》所述:“谨和饮食五味,脏腑以通,血气以流,骨正筋柔,寿命可以长久……菜之于人,补非小也。

”《本草纲目》“菜部”前言中曰:“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杨恒《六书统》谓:“蔬,从草从疏。

疏,通也,通饮食也。

”可见古人已了解蔬菜“疏通壅滞”之功。

我国目前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就是因为饮食西化,蔬菜摄入大量下降。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与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合作,以1个病人与3个健康人的比例,两地各选择1200人进行生活习惯的统计分析,发现生活在同一纬度加州的华人居民大肠癌、直肠癌发病率远高于浙江人。

移民美国20年的华人因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他们在健康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浙江居民高出3至5倍。

饮食习惯西化是导致大肠癌高发的罪魁祸首。

因为大肠癌发病有83%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饮食因素至为关键,其主要诱因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西方膳食模式。

常言道:“萝卜上市,郎中下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过了九月九,医生高抬手,萝卜白菜汤,吃了保健康。

”其中隐含着萝卜所具有的防病、治病功效。

萝卜中含有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物质,有效成分为双链核糖核酸。

它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的“干扰素诱生剂”,对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子宫颈癌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凡膳-百度百科

凡膳-百度百科

凡膳简介"凡膳"品牌源于2002年,含“寓医于食,凡膳皆药”之意。

一、品牌理念: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凡膳,推出的不仅仅是一个食品品牌,更是我们弘扬中华食疗之道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精选五谷、精磨细焙、科学搭配,弥补都市大鱼大肉带来的营养不均衡。

每日一杯五谷,喝出属于中国人的健康之路。

二、品牌内涵:寓医于食,凡膳皆药三、品牌定位:做无添加,易吸收,营养高的绿色品牌公司介绍“凡膳”是广州魔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魔凡科技是一家以有机五谷加工、科研、贸易为主体,集中华膳食、药食、生态发展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着将中国传统膳食健康传播于大众的信念,引导年轻人重视膳食健康,以食疗为养,以五谷为餐,饮食平衡,健康中国,致力于重新树立中国传统膳食的国际地位。

“凡膳”品牌注重产品质量,旗下产品始终坚持走高质量路线,秉承“纯天然,超细粉,易吸收,营养高”的理念,先后在国内优质五谷原产地考察近3年,最终精挑细选,决定于江苏、宁夏、新疆,云南等八大城市成立原料采购基地。

“凡膳”品牌主打纯天然五谷膳食之道,营养学家以传统经典五谷膳食配方,精选原产地五谷杂粮、果蔬籽仁及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等纯天然食材,瞬间熟化食材留住营养,超细研磨成粉更易吸收,全程杜绝各种添加剂,让老百姓吃出高品质的健康和美丽,弘扬中国谷膳食的健康文化。

公司文化企业宗旨:不忘初心磨膳食养生修德当自强企业理念:品质立于仁德,质量精于分毫,养生得于专业企业愿景:建设全民健康的基石品牌企业价值观1、源于仁德:仁德,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以人为本,我们致力于寻找全民健康的膳食文化顺应自然,我们采用纯天然的原料创造健康膳食2、基于诚实我们始终相信只有诚实经营,企业才能源远流长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只有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不逊分毫研制膳食,方能使食疗之道福泽全民,这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3、居于信任信任是我们至高的追求本着童叟无欺、真材实料的企业道德,永远不偷工减料,不为眼前利益丢失养生造福的经营宗旨。

营养专家阐释“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营养专家阐释“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营养专家阐释“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作者:赵霖鲍善芬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2期中医作为生态医学,认为食物的客观效果与中药相似,食疗与中医同步起源,中医认为食物的食疗效果与天然药物相似。

历代中医药典《本草》中,都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中医用食物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用可靠而倍受青睐。

现代中国药品中曾长期存在“健”字号药,正是上述历史实践的反映。

中华民族有关食疗的艰难探索《史记·补三皇本记》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神农尝百草,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摆脱饥不择食的状态是为了生存,并非是理性地去寻找药物。

人生在世无非要学习两种知识:一种是谋生的知识,另一种则是养生的知识。

李时珍称:“轩辕氏出,教以烹饪,制为方剂,而后民始得遂养生之道。

”,说明在5000年前,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创立了“食药同源”与“膳药同功”的理念。

中医“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石”,“凡膳皆药”的理论,与2001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7届世界营养学大会》的结论“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在认识方向上完全一致。

古籍《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描述了茶叶的解毒功能,说明先人已关注食物的食疗作用。

古人从吃生食到掌握火的运用,过渡到吃熟食,达到“民无腹疾”的效果。

正是“食疗”由萌芽开始发展,形成雏形的重要转折点。

以茶叶为例:古代中医典籍记载“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神农食经》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神农本草经》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代陆羽著《茶经》后,茶叶成为大众饮用的天然饮品,是居家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之一。

2005年3月,英国诺利奇约翰·英尼斯中心(JIC)与西班牙穆西亚大学联合研究发现: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衍生物EGCG,能破坏肿瘤细胞中的双氢叶酸还原酶(DHFR),从而杀死癌细胞。

药膳心得体会

药膳心得体会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

《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 以介寿眉” , 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

至商代, 伊尹制汤液, 著《汤液经》, 以烹调之法疗疾。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已经具有食疗药膳的雏型。

周朝时, 《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 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凡膳皆药寓医于食——民以食为天(之二)

凡膳皆药寓医于食——民以食为天(之二)

凡膳皆药寓医于食——民以食为天(之二)作者:赵霖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3年第03期在古代《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边,有这么两句话,叫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指的什么,生姜,桂是指的什么啊,桂皮。

我们在几千年以前,生姜和桂皮就已经是咱们的调料,而生姜和桂皮都是中药,咱们中药有一个治感冒的一个桂枝汤,有芍药,有甘草,有大枣,有姜,当然它还有桂枝,所以就是说食药兼用的这么一个理念,贯穿了我们几千年的中国的饮食文化。

古代说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郑和下西洋,欧洲有一个旅游家,就记载说中国人在他们的船上种生姜,为什么呀,咱们的船员都是男的,男的要想保健,就不可百日无姜啊,你得经常吃姜。

生姜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为菜肴提味,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几片姜,或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就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相传在楚汉相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征战河南鲁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计,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一喝则药到病除。

自古以来生姜被誉为药食两用之佳品,如果说男子保健应该多吃姜,那女子保健又该吃些什么呢。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是红糖,白糖大家记住没有任何营养,只有热量。

医生专家提醒人们,红糖具有独特的滋补保健功效,尤其是女人,更不可百日无红糖,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的作用。

前年我在电视台做节目,有一个观众问我一个问题,说孩子要考试吃什么好。

我说今儿您孩子高考去,你早上给他吃俩炸油饼,再吃一个炸糕,再吃俩煎鸡蛋,我说你到考完试他还没消化呢。

那么孩子要考试了,早上应该怎么吃啊,我说很简单,第一个喝碗粥,或者喝杯豆浆,里面加蜂蜜,然后给吃一个蒸豆包,然后给他吃一煮鸡蛋,同时最后给他吃一小碗蒸枣。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枣可以非常稳定地维持高血糖。

咱们大脑要消耗人体30%的血糖,唯一能用的原料就是葡萄糖,你把这碗枣吃了之后,小孩就能维持一个很好的血糖水平,他脑袋就灵,转得快,就容易考好。

中医养生食疗之药食同源,吃饭好比吃中药

中医养生食疗之药食同源,吃饭好比吃中药

中医养生食疗之药食同源,吃饭好比吃中药古人说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食物不仅是营养的来源更有养生的功效食疗被誉为养生之首物80%以上的疾病与吃有关科学合理的饮食能让人身体健康不生病延年益寿少吃药本节目依托黄帝内经中的食疗养生原则并结合现代医学、营养学、养生学理论为您分享一听就懂、一用就灵的食疗养生智慧今天我们所要分享的话题是药食一家吃饭好比吃中药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想必许多人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那么究竟什么是食疗呢食疗又称食质及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预疾防病的一种方法在传统的中医学领域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有营养作用而且还能疾疗去病如黄帝内经再有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药以去之食以随之简而言之就是说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上面的相关介绍我们大体知道了食物和药不但没有对立性他们还同出一家如果把进食的口看成是健康的门户的话那么俗话说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同样适用于药和食可以肯定的是食药之间的宗亲关系还会随着预防医学、食疗的发展而进步之所以现在说食是一家是因为食与药同源同工首先说一下同源所谓的同源是指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病人食之为药物反映出唐代就已经有明确的药食同源的思想说到药和食其实最初两者并没有区分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用来解除痛苦和病患同时又发现了许多药物居然可以当饭吃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淮南子修悟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源之甘苦令民之所必救当此之时一日而遇70毒可见神农时代还没有今天我们所说的药食概念只不过在吃的过程中难免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物、植物在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或者造成死亡的时候人们就慢慢的对这些对动物、植物产生了一种印象中的定性认识这才产生了原始的中药积累的经验多了对那些动植物等才开始有了一个分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模糊的食疗与药疗其实药食同源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印证在这部医学圣经的著作中将石看成了没有多大副作用用的药也可以说将药看成了有较大副作用的食物其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肠毒治病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骨肉果菜食养禁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由此可见在中医学、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要与时的关系是一个性取向下的一个量的大小的区别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可谓是异同互存再来看一下同工既然药食同源那么其加工的方式自然就是相同的了他们最初都是作为食物被用来简单剥皮或者其他方式进行食用到后来几乎是采取了烹饪的方式进行加工举例说吧中药炮制古时称之为刨制所谓刨烧肉为食的方法所谓制也就是用火烤的意思可见两者都是在有了火之后对食物的加工的一种方法最初人们仅仅是将食物放在火中去烤或是放在火灰里烧但后来发展成先将食物也就是动物之肉拌以佐料再进行烧烤的方法这种炮制方法随着中药治病的需要而应用到中药处理上用以改变药性或利于服用后来随着炮制技术与烹饪技术的发展中药炮制方法也从刨增加到了制、微炒、炼制杜飞、浮蚌、兔、鹿等很多种食物的烹调方法也出现了炸、爆、炒、熘、烧、烩、煎、焖、蒸、卤蛋等对于药物可以增强疗效改变药性同时便于更好的服务于人体所需对于食物则可以保持其营养使之形成色、香、味、形都具备的美食以滋养人体健康两者异曲同工因此可以说是药食同工药食同源同工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我们食疗的信心也对药少了一些排斥对我们的饮食也就有了更多的认识比如食物虽多显平和之气但饮食没有节度自然会阴阳失衡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自我伤损健康的药好了朋友们今天的知识我们就分享到这里。

寓医于食,园蔬逾馐意思

寓医于食,园蔬逾馐意思

寓医于食,园蔬逾馐意思寓医于食,园蔬逾馐是一句成语,意思是饮食中的食材和菜肴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选择,人们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

这个成语强调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养生保健的智慧。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可以分为阴阳两性,不同的食材有着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食材和菜肴,可以调养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园蔬指的是蔬菜,蔬菜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清热解毒、补血养颜、润肠通便等功效。

逾馐则是指美味可口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饪方法和调味,使食物更加美味,增加人们的食欲,从而更好地吸收营养。

寓医于食,园蔬逾馐的意思是通过饮食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蔬菜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展开,详细解释寓医于食和园蔬逾馐。

一、寓医于食寓医于食强调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强调“平补”、“阴阳调和”,即通过饮食来平衡身体的阴阳、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饮食调养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药膳调理、食材选择、烹饪方法等。

药膳调理是通过选用特定的食材和调味,制作成具有特定功效的食物,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比如炖汤、煲粥、煮粉面等,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选用不同的食材,如人参、黄耆、枸杞等,对身体进行调养。

食材选择也是寓医于食的重要方面,不同的食材有着不同的性味和功效,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有助于调理身体。

此外,不同的烹饪方法也会对食材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比如炒、煮、蒸、烤等。

在烹饪过程中,要尽量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避免过度加热导致营养流失。

二、园蔬逾馐园蔬指的是蔬菜,蔬菜是一种重要的食材,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蔬菜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清热解毒、补血养颜、润肠通便等功效。

蔬菜富含的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中医食疗常识

中医食疗常识

中医食疗常识中医食疗常识中医食疗源远流长,早在二千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即所谓"医食同源"、"寓医于食"。

患病后,通过药物的治疗,再辅以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食物进行调理,这样食供药威、药助食性、药食同用、相辅相成,使药物在体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概念中医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

它是在食疗本草学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它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食物疗法,它与药物治疗有很大不同。

它是以食物形式运用的,适应范围广泛,也作为药物或者其他治疗疾病措施的辅助手段,容易让人接受。

2 食物的性味性、味是食物性能的最重要的部分。

性,也称四性,即寒、凉、温、热。

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方便的性质。

一般而言,有清热泻火、解毒和平肝安神等作用,或能抑制、损害人体阳气的食物其性质是寒凉的,如西瓜、苦瓜、罗卜、梨子、紫菜、蚌蛤等等。

反之,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益气等作用,或者能助热燥火、损耗人体阴液的食物是温热的,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等。

一些食物的寒热性质不明显,可称为平性。

味,也和药物一样主要有酸、辛、苦、甘、咸五味。

主要来自味觉器对食物的感受,也包含有理性的推测。

如具有滋养补益作用的食物肉类,内脏并无甘味也为甘味;海带、紫菜、蛤蜊海蜇等,也并无咸味,但它们有软坚散结作用也为咸味。

味,可提示食物的某些作用。

一般来说,酸味包括酸涩味、酸甘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生津止渴、助消化等作用,如梅子、酸角、刺梨,醋等。

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薄公英等。

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木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

甘淡味有利尿除湿作用,如薏苡仁、荠菜、冬瓜等。

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如葱、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

食医合一解释

食医合一解释

食医合一名词解释
食医合一是一个中医理念的表达,指的是食物和医学的结合。

它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调养来维护身体健康,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具体解释:
食物养生:食强调通过食物的摄取来调理身体。

在中医理念中,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可以通过科学搭配食材,调和阴阳,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医学调养:医指的是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疗法。

医学调养强调通过中医学的方法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经络通畅,以达到健康的状态。

例句:
中医强调食医合一,认为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维护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在中医养生中,食医合一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的饮食和中医的调理,人们可以预防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总体而言,食医合一呼应了中医对于食物和医学相辅相成的看法,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中医的方法来维护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医于食”一、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和西方“药片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地理、气候条件万千,粮食作物种类繁多,自古中餐有“主、副食”之分,主食包括谷类、豆类和杂粮等食品,如稻、黍(高粱)、麦(麦类)、菽(豆类)、粟(谷子),此外还包括玉米、莜麦、荞麦、黍子、薏米等。

并且以蒸、煮等低温烹饪方法为主,完全区别于西方烧、烤等高温烹饪的方式,形成了内涵极其丰富的传统食品。

正是五谷杂粮提供的全面营养和保健养生功效,使中国人民坚信“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

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中医就已经将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作为治疗疾病的原则。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指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即日常膳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即使肉多时,亦不可食肉超过食谷、食菜。

孔夫子在这里指出了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大致比例,这种模式流传至今,说明后人从实践中已经悟出这一理论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中国第一部农耕专著《齐民要术》收集谷类、豆类植物有十多类,约200余种;蔬菜约20多类、100多个品种;鱼、肉、蛋约百余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农业文明,为人类选择和生产了极其丰富的食物原料;并且充分体现了食物来源多样性的原则,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兼食水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的膳食结构。

正是这种饮食观的成功实践形成了中华民族“寓医于食”饮食养生保健的理念,为提高民族健康素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有趣的是,上述膳食结构和美国农业部1996年2月颁布的“膳食指南金字塔”不谋而合,然而却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由于西餐食物品种比较单调,动物性食物过多,加之蔬菜品种有限、食用量严重不足,因此难以达到营养膳食平衡。

西方从工业文明造就的现代医药学理念出发,为了弥补膳食营养素的不平衡,从各种食物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片----即食物补充剂服用,形成了现代的西方所谓“药片文化”。

一位美国保健和营养学界的权威人土说:“在大多数人看来,实验室中精心研制出来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药片,才是治疗我们身上大疾小恙的灵丹妙药。

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和研究另一种大相径庭的药用资源——即动物和植物,它们在这个星球上已经存在了上百万年,这就是我们随餐而入的食物。

”因为食物成分不像化学合成药物那样,有明显的作用点和非常单纯的效果。

因此不用担心它会有什么副作用,它能维持体内的平衡、并促进健康。

二、“养助益充循自然”,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养、助、益、充的概念来自2500多年前的中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

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

这里“五谷为养”指的是米、麦、豆、薯等粮食能够补养“五脏之真气”之物;“五果为助”系指各种鲜果、干果和坚果,其能佐助五谷,使营养平衡,“以养民生”;“五畜为益”指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这些食物能增进健康,弥补素食中蛋白质和脂肪不足,“生鲜制美”;“五菜为充”是指各色蔬菜,其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而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疏通壅滞”。

中国传统食物还注重“以形补形”的理论,如杏仁形似心、故补心;核桃形似脑、故补脑;大豆形同肾与睾丸、故补肾;不一而足。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将“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作为饮食养生保健的座右铭。

“五谷为养”,除米饭、馒头、面条荞麦面、莜麦卷,米线,米糕、面食等等。

还有八宝粥(原料有红小豆、豇豆、蚕豆、花生、糯米、粳米、绿豆、莲子等)、八宝饭(含糯米、红豆沙、薏苡仁、花生、瓜子仁、红枣、核桃、葡萄干等)、腊八粥(多种谷类、豆类、干果混合熬制)和各种杂粮粥。

特别是各种有保健功能的“食疗”粥,对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作用不可忽视。

蔬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食用的历史非常悠久。

古籍《尔雅》定义蔬菜为:“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

”;明代《本草纲目》明确指出:“凡草木可茹者谓之菜,韭、薤、葵、葱、藿,五菜也”。

中国作为农耕文化发源最早的国家之一,7000年前,除了种植谷类,对其它植物也进行了选择和驯化;神农尝百草,把它们分为不可食的草和可以食用的菜,而对不宜常食、但可医病的则称之为草药。

《礼记·曲礼》篇中说:“羹之有菜者用,其无菜者不用”。

东汉末年郑玄(127-200)解释说:“挾猶箸也”,由此推知就餐须臾不可离的“筷子”的发明与我国膳食结构有关。

因为在中国,主食以外的食物均称为“菜”,筷子是摄食过程中夹菜的工具,同时也凸显了蔬菜在传统食物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五菜为充”绝非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保健“食疗”效果的体验!正如《本草纲目》所述:“谨和饮食五味,脏腑以通,血气以流,骨正筋柔,奏理以密,寿命可以长久……,菜之于人,补非小也”。

流传于中国民间的、许多有关饮食的金科玉律都与蔬菜的保健功能有关。

如:“食,不可无绿”,“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青菜豆腐保平安”,“萝卜上市,郎中下乡”,“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等,不一而足。

“遍尝百果能成仙”,是中国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说明常吃各种水果有利健康。

描述樱桃:“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应自知”;民谚称:“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而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本草》称西瓜,其性味甘、寒,功效请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小便。

所以民间常说“夏天常吃瓜,中药不用抓”。

此外还有“清热解毒哈密瓜,解渴利尿白兰瓜”之说;山楂可调节胃液、增强食欲,有降脂之功更是众人皆知。

而欧洲人也有称誉常吃苹果养生保健的谚语:比如“One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就是一例。

食物来源的多样性是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典型表现,这也是人类进化的基础,一个单调的世界是不会生机勃勃地存在和发展下去的。

陆地生态系统有599类生物,高等植物3万余种,脊推动物特有种667个。

中国是世界8个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20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全球有30余万种植物绝迹,人类已损失了75%的农作物品种。

当前,正是这不到30%的作物品种供应着世界上人类95%的食品的需要。

20世纪初,欧洲的家畜品种资源已有一半绝迹,一种家畜品种的灭绝、就意味着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动物资源的永久丧失。

可见,人们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事实——正是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而中华民族通过长期、艰苦、创造性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建立了中国独有的生态农业系统,才使得传统膳食倡导和实践的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原则保留至今,在养生保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寓医于食,凡膳皆药”中华民族的古人对各种食物功能的观察、研究由来已久。

食品可调节生理状况,滋阴补阳、养肝润肺、轻身健体、延年益寿。

对各种食物“食疗”作用和营养学功能的观察有许多发现: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指出:“食谷者,则有智而劳神;食草者,则愚痴而多力;食肉者,则勇猛而多嗔”。

描述了食物结构的不同对人类体质的潜在影响。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了解豆类的营养功能,“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揭示了谷类营养存在的不足;“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则明确揭示了豆类食品在平衡膳食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肉类;同时绿豆、红小豆、豌豆、黑豆、刀豆还被用作中药。

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大豆上体现得最为集中。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年将大豆列为“已确立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可见大豆的保健养生功能不仅有历史依据,也得到西方学术界的公认。

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华民族“寓医于食”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科学性。

传统养生学记述五谷杂粮中的薏苡仁(Adlay)性凉、味甘、淡,可治疗因积热而发的痤疮、以及热毒产生的扁平疣。

1982年平野京子教授发现薏苡仁中的木瓜蛋白酶(papain)可分解体内的病变细胞,对薏苡仁治疗痤疮、扁平疣和抗癌的功能给予了科学的解释。

齐民要术》所论42种果品中,枣居首位,与桃、李、杏、栗并称为五果。

红枣性温、味甘,补益脾胃、壮胃气,健肾,调和药性,养血宁神。

可改善怕冷、苍白、手脚冰冷证,并可减少烦躁与抑郁。

红枣赤豆粥、红枣糯米粥用于补虚;红枣煲花生可疗脚气病;红枣莲藕汤是补血、润颜、滋养佳品;红枣与芹菜煎服,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红枣与少许西洋参煎服,可健脾胃、清热气。

《本草纲目》中有栗能“治肾虚、腰脚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胃肠”的记载。

老年人肾亏、腰脚无力或小便频数者,早晚各细嚼慢咽生栗1~2枚,常食有效。

宋代诗人苏子有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唐代诗人杜甫年迈时患脚气病久治不愈,遇一老农、见状献方说:以栗去壳捣烂,早晚生食或煮汤食即愈。

杜甫依方而行,半月后脚气病果然痊愈。

有“食疗”功能的食物材料可分为食药兼用的食品,如甲鱼、乌鸡、鱼翅、木耳、燕窝、海参、猴头蘑、姜、枣、蒜、枸杞、梨、蜂蜜等;以及中草药,如人参、党参、茯苓、炒白术、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黄芪等,它们可以与香辛料一起作为炖鸡、煮肉、火锅等调治虚弱,食品烹制时的佐料强壮身体。

也可以针对某些证候,如:风寒感冒喝“红糖姜汤”,体弱补以“当归乌鸡汤”,止咳润喉用“蜂蜜贝母雪花梨汤”等等。

饮食养生保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药膳同功”成为传统饮食的哲学思想。

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生存,尝百草、吃野果,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发展和创造了“寓医于食”的营养学理论。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写道:“轩辕氏出,教以烹饪,制为方剂,而后民始得遂养生之道。

”。

说明至少在6000年前,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国人民就在努力探索食物与养生保健的关系。

从中医学的观点,食物的客观效果与中药药物有相似之处,历代《本草》等古籍中也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煎熬复方中药就是发挥、综合多种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和多种食物搭配、烹饪,使具有一定比例的食物发挥其营养功能的综合协调如出一辙。

中医强调以食物预防疾病,在世界医药学领域,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用可靠而倍受青睐。

自古以来“食用、食养(食补)、食疗(食治)、食忌(食禁)”就成为中医饮食调理的理论基础,而“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作为中国传统营养学遵循的重要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

公元前1066年,中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医疗体系,当时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并以“食医”为先。

“疾医”即内科医生,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即外科医生,则“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