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发表时间:2018-07-12T14:52:05.4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6期作者:石瑾1 刘寅(指导老师)2 [导读] 青年心理的产生于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生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系\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麻醉医学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青年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是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有更多潜能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期伴随着人格发展成熟、认知发展丰富和意志力自控力的增强,处于人生过度时期的青年由生理、心理幼稚阶段,向生理、心理成熟阶段发展,即由青少年过渡到成人。青年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青年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影响成年的各方面;青年期所交往的朋友可能会发展为终生朋友。青年期作为人生的“心理断乳期”,除了带来鼎盛的精力和创造力,由于青年的角色急剧转变和社会任务的担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青年期心理,把握青年时期的优势创造人生价值,防止青年期的心理不稳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关键词】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认知;发展辩证思维【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003-02 1.青年期心理的发展普遍规律

1.1 青年期的心理产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规律青年心理的产生于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生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营养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成了青年的心理状态,推动了青年的心理发展。这些诸多因素中,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是青年心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青年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1.2 青年心理发展的连续——阶段性规律青年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年期分为青年前期、青年中期和青年后期,每一阶段既是前一阶段的发展结果,又是后一阶段的开始。青年后期心理的成熟,正式青年前期及中期心理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前期和中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后期的稳定成熟有重要作用。

1.3 青年心理发展的可塑性规律

青年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其可塑性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青年对自我心理的可塑性。青年通过各科目的学习与思考,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积累人生经验,可以一定程度上巩固或重塑心理。第二,环境对青年心理有塑造作用。青年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必定会受到来自人际、社会发展与局势、社会政治、生产、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心理的塑造起决定作用。青年应当有选择性地接受或远离社会环境的影响。

1.4 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层次性规律

青年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应从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两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心理发展方面,青年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应的任务和发展要求,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在心理卫生方面,由于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应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时,应该对不同的心理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2.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2.1 认知发展

2.1.1智力的发展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不依据人的文化知识经验的能力,如空间定向、知觉操作、运算速度、记忆、推理能力等。晶体智力,是指人通过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能力。人脑细胞是一种连续不断死亡且永不复增值的细胞,且人到20岁左右脑细胞的发育达到巅峰,根据脑细胞这一特点可知,人的流体智力自青年开始逐渐降低。而晶体智力一直相对保持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因为人处于社会环境中,通过自身经历不断积累经验或通过自身学习,使晶体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青年应在青年期加倍努力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1.2思维的发展青年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思维形式。

2.1.2.1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学者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和约定性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青年思维不断向缜密、辩证的成熟思维发展的体现。

2.1.2.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1)发展趋势:这一思维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被掌握,初中三年级迅速发展,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优势地位。(2)影响因素: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②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③个性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2.1.2.3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思维监控能力是指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发展速度比小学儿童快得多。(2)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3)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2.2 人格逐渐成熟

2.2.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2.1.1青年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根据不同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面目出现)。

2.2.1.2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主要途径

(1)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伙伴、家人、师长对青年人的评价对青年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一定影响。(2)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在与伙伴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对方的优势与不足,青年人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实现自我意识的发展。(3)通过参与活动的经历参与不同的社会活动有助于青年人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4)通过自我探索与思考。

2.2.1.3自我意识对青年期心理发展的意义

(1)自我意识是否发展完善是人格是否完整的标志。

(2)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影响人格的健康即过分地低估自己会导致自卑,盲目地高估自己会带来躁狂、自傲。(3)不同青年的自我发展是具有差异的

(4)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缓偿付期同一性的确立和选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青年期的人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如大学期间。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也是心理上的延缓,所以也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2.2.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部尺度。

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仅仅在青年期得到确立,在童年期时,一个人就有了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由儿童受到的教育和生活方式所影响。青年期的学习和人生经历,会极大地完善和具体化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以后的人生时期带来影响。大学阶段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科的学习使青年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这些积累起来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就形成了世界观。但是,世界观的形成不单是理论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和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密切联系着的。

2.3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2.3.1情感

(1)与同龄人的情感

少年期的人只要与同龄人接触就会感到愉快,而青年人更渴望在同龄人中树立威望和威信。若一个青年在同龄人群体中感受不到自己的威信就会变得失落、孤独。

由于青年在心理上更渴望脱离父母,他们就会更愿意对同伴吐露心声,更渴望同伴的陪伴与支持。这一时期交往的朋友很可能发展成终身友人,稳定的爱情也多来自青年时期的陪伴与支持。

(2)与长辈的情感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年人相比青少年时期更渴望独立。此时期对长辈有心理上的疏远。

2.3.2情绪

青年期的情绪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突出的两极性。即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热情,或极端的发怒、泄气、绝望。所以青年的情绪有活泼、愉快,奋发向上的积极清香,也有易出现低沉、悲观、颓废、沉沦等消极清香。

(2)情绪的延迟性。青年的情绪很少再有儿童期那样哭笑无常的现象,更多的出现一种具有比较持久的心境状态。(3)出现内隐和闭锁。由于青年接受的社会生活日益增多,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使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而表露出一种与内心体验并非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情绪状态,形成情绪上的内隐性。同时,他们还能把自己的真实情绪有选择地暴露给不同对象。青年情绪的这种内隐和闭锁性,是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表现。

2.4 意志控制力的增强

表现在自觉性与主动性的增强。于是常常愿意主动钻研,而不希望依靠外力。随着知识与经验的增加,行为的果断性也有所增强。

3.总结

青年期是一个人由少年步入成年,由幼稚步入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生理、心理趋于成熟,青年期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人的一生发展甚至社会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杜金亮.青年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探讨[J].齐鲁学刊,1994(3):119-121.

[2]田碧莹,李春福,李欣.青年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1995(4):48-50.

[3]戴裕民.青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7(5):15-18.

[4]张增杰.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J].青年研究,1983(4):6-10.

[5]黄任之,张庆林.青年情绪表达冲突[J].青年探索,2003(4):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