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热热身,来一场飞花令男女大对决:带“雨”的诗句,你知道多少?

通过刚才的PK,老师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感叹咱们班同学的古诗词积累之丰厚,二是感叹古往今来的文人对雨的钟爱之深厚,汪曾祺笔下的昆明的雨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到昆明去看雨。

二、桃红柳绿满春城,美景幽情雨亦奇

1.首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课文读了几遍?你们读出了哪些收获?哪些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学贵有疑。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雨中的景、物、人、事)

作者没有选取宏大的叙述视角,而是写了昆明雨季浓郁的草木枝(景)、寻常人家门头倒挂的仙人掌(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人)、莲花池边与友人小酌(事),这些平常之景,平凡之物,来写出昆明雨季的特点。

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清·刘熙载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景、物、人、事写之。

2.汪老散文,形散神聚,以情贯之。你觉得贯穿这些景、物、人、事的线索是什么呢?(想念和喜爱)(首尾呼应,强化感情)

3.文字也是有颜色,有温度,有色泽的。让我们用声音还其颜色、温度和色泽。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大家齐读: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三、文如清雨出芙蓉,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份想念贯穿全文,跳跃在字里行间。情是至真,语言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现在,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感受汪老迥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下面请同学们以四

人为一小组,完成大屏幕上的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

1.赏析角度:语言、句式、标点,任选其一,赏析品读。

2.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圈点勾画;四人小组,分享交流。

示例:

我们小组认为汪曾祺在方面有迥然不同的风格。

我们找到这样一些句子……

你看这些句子……

我们觉得可以这样美美的读出来……

语言如话家常:

1.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儿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2.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

①改:有人觉得标红的语言太土了,文章怎么可以这样写,同学们尝试着把他改得雅致一些,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读:那如何读出它的家常味?回到说话拉呱的语气,轻松,随和,自然的,来一波,每人读一句。

③方言读:有没有想用方言读一读的冲动?俺先用济宁方言给恁读读。

汪曾祺: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

我觉得,能在写作中,把白话“白”到了家,然后又能不失雅致,这大概也只有汪曾祺能做到吧。

句式,错落有致: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牛肝菌色如牛肝,(光)滑,(细)嫩,(新)鲜,香(喷喷),很好吃。

有人觉得这个句子,一字一停,有点儿别扭,就做了这样的小小的改动,

①改: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单音节语音的延长持续了对美味的想象。

②如何读好?(充满想象,就好像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牛肝菌就摆在面前,声音延长,读出逗号的停顿,音调由高到低,读出垂涎欲滴的感觉,表情和手势)

“要使语句生动,要把句子尽量写的短,能切开就切开”

诸如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雨,有时会引起人一点点淡淡的乡愁的。

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坐了下来。雨下大了。

不着急,慢慢叙述的笔调,符合文章整体闲适、恬淡、宁静的氛围。

标点,非比寻常:

1.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可是下点功夫……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①析不同:这两句话的结尾同时都用了问号与感叹号,语气有什么不同?(读出怀疑中有感叹,“张目结舌”,读出惊奇中有感叹)(这种东西,指什么;这东西,指什么?指同一种事物,为何用词不同?读出字缝里的不同)

②读不同:如何读出这种不同?

③加语气词:如果在这两句话前面各加一个语气词你会加什么?读一读

在高明的作家笔下,看似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也可以帮助他们抒发浓烈的感情!我们写作中用过这样的标点吗?以后是不是可以用在咱们的作文里啊?!

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儿都不酸!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

从这感叹号里你读出了什么?

火炭梅颜色好看,味道不酸,好吃;缅桂树木高大茂盛,读出了对昆明的喜爱,真是情到深处不讲理。

这些家常化的语言,灵动的短句和特别的标点,形成汪曾祺独特的语言符号。而昆明的的景、物、人、事也在雨中弥漫着一种情调,浸润为一种氛围,镌刻成一段记忆,使作者在四十多年后依然“想念”:

我想念昆明的雨

想念,那浓绿的仙人掌,

倒挂着,仍能开出金黄色的花;

想念,那各色的菌子,

滑嫩鲜香的,浅绿色的,深褐带绿的,银元一般滴溜儿圆的;

想念,那卖杨梅的女孩,

娇娇的声音在耳畔回想,还有那黑红黑红的火炭梅;

想念,那房东母女送来的摆的满满的缅桂花,

带着雨珠,使我的心软软的;

想念,那莲花池边,木香树旁,小酒店的小酌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我想念昆明的雨……

在这绵长的想念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位会画画、爱美食、质朴、可爱、闲适、恬淡的老先生。

四、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篇散文写于1984年,可是,从1984年上推四十年,那时的昆明,那时的汪曾祺,真的是如此闲适、恬淡吗?

汪老说:我在昆明住过七年,从1939年到1946年,这时期的中国,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在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那时的昆明是什么样子的呢?

化学教授曾昭伦穿了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的鞋

——《不衫不履》

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饭里什么都有:沙粒、耗子屎……

新校舍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到……

——《新校舍》(昆明)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

——《跑警报》按理说,此时的汪曾祺应该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他却用闲适恬淡的文字内充盈内心,用从容淡定的态度面对生活。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亦俗亦雅品人生平淡质朴咏流传

喜欢汪曾祺是一件快乐而高雅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