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科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由于侵蚀作用引起的地球表面地形的变化。本课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比如,为什么下大雨时在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现象?为什么在山区、江河源头特别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交流讨论实验方案”;第二部分是“探索侵蚀的实验”。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土壤的价值和对人类的意义,对于土壤形成过程也是有了较明确的认知。同时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判断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但是这种判断是一种基于想象的猜测,具体在侵蚀过程中,是如何影响的,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有哪些方法可以用理性的和明确的方法获得验证,学生还是不能明白的。所以本课教学强调哪些证据能说明坡度,植被覆盖,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能有一种在实证和具体描述、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的严谨的科学论述和判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

1.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评价任务

1.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改完善。

2.通过实验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来实施这些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都有哪些。(板书课题《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大家已经结合自己的三种猜测,制订了各自的实验方案。提问:你们打算做哪一种实验呢?(学生交流)

2.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器材?学生观察,知道本节课依然可以采用上节课的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

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必须先要讨论实验方案。(利用展示台展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老师介绍:这个小组选择的课题是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根据生活经验,他们推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

如果没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这个小组采用的是对比实验,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提问:实验中要控制什么条件?不控制什么条件?(学生回答:两组的地形应是一样的;喷水器的高度是一样的;喷水的量要相同;喷水的时间要相同……唯一控制的是实验组的土壤上无草皮,对照组的土壤上有草皮。)

4.提问:实验中,我们通过哪些现象来判断土地侵蚀的程度大小?(师生一起交流得出:通过观察实验盒中土地的变化和用容器接住的径流的浑浊程度来判断。)

5.各小组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修改时要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完善实验方案,老师巡视指导)。

6.集体交流。请两个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师生进行补充,尤其要明确实验中变量与不变量的问题。

7.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有那些要注意的问题呢?(老师利用课件,对实验中的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强调。)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各小组根据研究方案,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准备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实验时间相对预留充分一些)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降雨量大、无植物覆盖、土地的坡度大)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以上因素有关。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黄河浊浪”、“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相关图片和录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3.我们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减少侵蚀?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4.总结。

①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感受。

②师述,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人类都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美好!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在多次执教中,自己感觉是一节能让学生很喜欢的课。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和验证三种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这个层面的知识学生不用做实验,他们也能得到答案,所以我将教学的起点定在这里,学生的成长点,定位在学生能知道有许多因素会导致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更厉害。事实上学生在讨论不能改变的因素有哪些时,学生让我感到意外,他们能讲出许多个可能的因素,比如水温,水的酸度,土壤的颗粒和粘土的比例,以及水的冲力等等。另外一个定位,学生知道坡度大的土壤被侵蚀时黏土减少得多,侵蚀得比较严重,我教学设计时,我调整成有哪些可以证明土壤被侵蚀的比较严重?我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交流:1.土壤正在被侵蚀时,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发现水量大时溅起的水花比较多。2.土壤被侵蚀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留下比较多沟壑,剩下的土壤沙粒比较多等等。3.侵蚀过土壤的水有什么变化?水的浊度有很大地不一样,水中沉淀物有很多不一样,还有水面的漂浮物有很多不一样。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有学生说土壤溶解在水中,我让学生联系四年级的溶解概念进行分析辩证,学生获得统一。

这一课的实验设计,我开始想按照书中的方案,可是想想如果那样做,教室里一定是满地的泥巴和水,同时不能检测和比较侵蚀过土壤的水。所以,我这样做这个实验:

1.将一个矿泉水瓶剪成两半,每半片矿泉水瓶上放上同样多得同种土壤,但做有无植被覆盖的实验时,改变植被覆盖,直接在学校的草坪上挖一块矿泉水瓶大小的带草的土壤。

2.再将两个矿泉水瓶挖3个小孔,里面统一装100毫升水。但做降水量对比实验时,另一瓶装200毫升水。

3.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求在塑料盒里面进行操作,不能将水滴到桌子上,并要记录收集的水量有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