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做功了吗(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做功了吗》教案

初中物理《做功了吗》教案

初中物理《做功了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力的作用和方向,以及力的大小和距离的关系。

3.能够通过计算判断做功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重点:1.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

2.能够计算做功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功的方法和公式。

2.理解和运用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回顾上课内容,检查学生对力、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概念的掌握情况。

2.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做功”相关内容。

二、引入新知1.简要介绍功的概念和意义:所谓做功,就是通过力使物体(或系统)移动时所进行的能量变化。

2.呈现课题:假如你推动一辆自行车,你是否做了功?三、探究与讨论1.讨论问题:什么时候算做功?力的方向和距离对做功有什么影响?2.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力是对物体进行推、拉、挤、压等作用的一种物理量。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3.引导学生回想做功与力的关系:做功的前提是有外力对物体进行作用,而且这个作用是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的。

4.通过生活实例或图示让学生理解力和距离的关系,并让学生自行思考力的大小和距离的影响。

5.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有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如何计算做功?6.通过数学公式解决问题: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7.在课堂上利用实验或小动画演示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做功的计算方法。

8.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或计算题目,通过计算判断做功大小和方向。

四、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做功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相关实例,用功的公式计算出做功的大小和方向。

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学生理解了做功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

2.学生了解了力对物体的作用和方向、大小和距离的关系。

3.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练习的方式,加深了对做功的掌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10.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不做功。

【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9.3 做功了吗一、机械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二、怎样才算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F≠0 , s=0——劳而无功②F=0 , s≠0——不劳无功③F≠0 , s≠0且F⊥s——垂直无功三、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F•S。

初中物理《做功了吗》优质课件设计

初中物理《做功了吗》优质课件设计

解:W=F × S= 28500
N×150m
= 4.275 × 10 6
J
答:此拖拉机牵引力做了 4
练1. 图 13-5 中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
升两高个 鸡 1m蛋时的 手重 力 对约鸡1 蛋牛 顿 做;的 功 大 约 是
多大
?G匀鸡=速蛋1N托在;起托 鸡力 蛋的
一、机械 功
活动1
力和距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
的关系?
F(N) S(m) F×S G(N) h(m) G×h
(N×m)
(N×m)
省力杠杠
费力杠杠

F×S = G×h

2. 什么叫做功?做功的两个必 要 因素是什么?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移 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 功。
谁能归纳出 做 功的两个 必要 因素是 F(什作 用么在?物 体 上 的 力 ) 必要因素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
必须需要,缺一不 可 .
怎样才算
做功
活动 2 :人推物体
1 、物体由于惯性向前滑动一段距离
有距离没有力——没有功
2 、人用力推物体,物体没动
有力没距离——没有功
3 、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 一段距离,重力是否做功
N. S

移动的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没有功
图 图B 人C将油杠桶铃沿被 斜面向上推,人对油 持桶续 用举力在,高力处 静 止 方 向 沿 斜 面 向 上 , 的油 桶在 上不升动的,过尽 管 运 沿 斜 面 移 动 的 距 程离中和该力的动作员用对杠铃用致, 因此人对 方了油向桶力一做,功了但。杠 铃 没①有移图 动A 距小离鸟 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小结
1 . 机 械 功 :物 理 学 中 把 力 和 物 体 在 力 的 方 向 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 做功了吗》word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 做功了吗》word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做功了吗课题备课日期年月日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计算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计算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小车、细绳、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1、功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简称功。

2、怎样才算做功?做功的必备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怎样计算功:(1)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FS(2)单位:F—N,S—m,W—N• m焦耳—J 1J=1 N• m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分析下图中动滑轮省力情况和费距离情况:人们在使用动滑轮时发现,拉力F是物重G的一半,拉力的作用点上升的距离s是重物上升高度h的两倍,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的距离s相乘,基本等于物重G与重物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

《做功了吗》教案

《做功了吗》教案

It’s cold, I’m afraid of turning on the lights in the dark, listening to music alone, going for a run when my heart is congested, and eating when I’m pretentiou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做功了吗》教案《做功了吗》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功并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够判断力是否做功。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做功的必要因素的过程,提高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热爱生活,热爱物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难点】判断是否做功。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图片:从某种意义上说,董存瑞手举炸药包时却是“劳而无功”,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怎样才算“做功”?在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环节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机械功复习提问:①我们所学的简单机械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发思考:那么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出示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图片,探究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问题:图中拉力F等于多少?拉力F上升的距离是多少?2.怎样才算做功出示课件:①人在水平方向推动小车,小车在推力F的作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s②工人在竖直方向提升重物,重物在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h提问: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一下,前面两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启发)学生讨论,请学生回答下面三个问题:①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②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③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以上总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s,那么力对物体就做了功,不管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竖直方向上,不管施加力的物体是人还是机械。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做功了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做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做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等知识点。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功的过程,加深对做功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做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个人用力推一辆汽车,但汽车没有移动。

(2)提问学生:这个人对汽车做功了吗?为什么? (3)引出课题:做功了吗。

讲授新课 (1)做功的概念 ① 讲解做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 举例说明做功的情况,如人推车前进、起重机吊起货物等。

③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 a. 将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移动一段距离。

b.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移动的距离。

c. 改变斜面的高度,重复实验步骤 a 和 b 。

d.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②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案例1:一个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案例 2: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静止不动。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10.3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建立机械功的初步概念。

2、通过归纳生活中的大量做功实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具体事例中物体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判断具体事例中物体是否做功;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具体事例中物体是否做功。

教法学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水桶,水,小车,钩码,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各行各业工作的图片教师:我们知道,劳动最光荣.现在老师需要两位同学配合,参与到一项简单的劳动中来,谁愿意?教师:这两位同学的工作量一样大吗?你觉得哪个同学的工作量更大一些,判断依据是什么?教师:老师需要另外两位同学配合到下一项光荣的劳动中来,谁愿意?教师:这两位同学的工作量一样大吗?你觉得哪个同学的工作量更大一些,判断依据又是什么?教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1.把100N和200N的物体都提升1m,工作量大小有什么关系?2.把100N的物体分别提升1m和2m,工作量大小有什么关系?3.把200N的重物提升2m和把300N的重物提升1m,如何比较两次工作量的大小?教师: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教师:请同学们将课本上195页下面功的定义画下来并读两遍。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叉车叉起货物上升的视频,思考:做功时,物体受到的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教师:同学们推着购物车逛超市时,对购物车做功了吗?思考一下:做功时,物体受到的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教师:也就是说,这个距离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我们就得到了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力,第二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教师:请同学们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记在课本上。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货物静止在叉车上的视频:叉车做功了吗?为什么?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有力没有距离,没有做功。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3做功了吗1 教学设计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3做功了吗1 教学设计

10.3做功了吗1 教学设计姓名课题课型时间做功了吗问题生成课学导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熟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2. 技能目标:会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会利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的了解,学习焦耳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学习热情。

学导重点及方法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不像有些知识那样可以依靠直观认识为依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贴近我们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具体实例建立功的概念是本堂教学的关键点,也是重难点。

问题预设1.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不存在,那么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后来人们发现并认识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它是谁?写出其概念来?2.通过课本P196图10—24中三个实例的分析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再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做功的实例。

3.你能查找资料得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并举出实例来: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劳而无功”。

例如:②无力,因为惯性而移动,“不劳无功”。

例如:③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移动的距离垂直,力不对物体做功。

例如:4.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并总结解题规律5.写出并熟记功的计算公式?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6.阅读信息窗了解物理学家焦耳的贡献,了解功的单位是怎么来的?1J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课本P197图10—25中,估测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7.完成课后作业第2-5题并总结解题规律。

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提出问题:人们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与距离是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Fs=Gh说明:①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②物理学中把这个物理量定义为“功”提出问题:怎样才算做功了呢?目标咀嚼2min有目标才有方向请阅读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目标,明确本节的重难点及知识链接,结合自己的预习,并且用自己较规范的物理语言概括和表达出自己的目标来,有2-3名学生来说出各自的目标自学指导8分钟带着你的目标扬帆起航,去发现你的问题,解决你的问题吧。

《做功了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做功了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功的定义和单位,能够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境对力是否做功进行判断;(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功的计算问题;(3)经历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中对力是否做功进行判断的过程;(4)有将是科学技术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做功的判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机车牵引行李拖车做功》。

教师设问: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牵引车牵引行李拖车,行李拖车向前运动。

请同学们对拖车进行受力分析。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拖车的受力状况,然后举手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理答。

教师口述: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拖车前进的功劳是哪个力的呢?是重力,还是机车的拉力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按:初中不谈负功,故设问时不提摩擦力。

二、教学过程(一)机械功教师活动:分别分析重力和机车的拉力对拖车运动的贡献。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拖车的拉力是在水平方向上的。

因此,拖车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是由于重力产生的,这个功劳不是重力的。

我们说重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做功。

机车的拉力向前拉拖车,拖车向前行进。

机车既付出了力,也在这个力的方面上产生了作用效果。

因此,拖车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功劳是由机车的拉力产生的。

教师活动:讲解功的概念。

为了表述力的“功劳”或“功效”,人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行李拖车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拖车没有做功,牵引车的拉力对拖车做了功。

(二)怎样才算做功教师活动:播放视频《重锤沉柱做功1》。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重锤对桩柱的弹力是否做功,然后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理答。

因为重锤对桩柱的弹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而桩柱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了一段距离。

因此,重锤对桩柱的弹力对桩柱做了功。

做功了吗教案

做功了吗教案

做功了吗安阳市外国语学校胡景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知道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抽象出功的概念的过程。

2、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理解机械功的概念和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和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反思性自我评价,增强自信,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价值观,追求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功的概念)投影出示图片(一):1、如图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最后归纳小结:像这样的: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一、功的概念:(板书)师:生活中的功有着丰富的含义,如事半功倍、功过参半等;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板书)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投影出示图片(二)1、小孩拉小狗:师:小孩的拉力F拉小狗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小孩的拉力对小狗做了功2、叉车举货物:师:叉车的举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3、锤子钉钉子:(让学生分析)锤子对钉子的压力F使钉子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锤子的力对钉子做了功,或简单的说锤子对钉子做了功。

10.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10.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文档10.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常见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4. 功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及功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功现象,如人提着书包上楼梯、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做了多少功。

2. 概念讲解: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了多少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功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判断机械是否省力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实际应用,力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力为8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m,求这个力做了多少功?答案:80J2. 题目:判断下列哪个现象中物体做了功?并说明理由。

答案:人提着书包上楼梯,人对书包做了功,因为人对书包施加了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功的性质,如功的守恒定律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2022年物理精品教案《做功了吗》公开课教案

2022年物理精品教案《做功了吗》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做功了吗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功并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并初步学会应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怎样才算做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绩、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这些词中“功〞有的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中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

在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P195,第三节“做功了吗〞。

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什么是机械功1.问题:我们所学的简单机械有哪些?请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学生答复:省力的费距离,费力的省距离。

那么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了评价机械的成效,机械师们提出了“功〞的概念,后来这一概念被引入到物理学中。

2.出示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图片,探究机械功。

问题:图中拉力F等于多少?拉力F上升的距离是多少?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得到的乘积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

后来又发现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作机械功,简称功。

探究点二怎样才算做功1.出示课件:某工人起吊重物,起重机起吊重物对重物有向上的拉力,重物在拉力F的作用下升高一段距离s。

2.出示图片:分析推力对小车做功,推力对小车向右的推力,小车在推力F的作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s。

3.提问: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前面两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启发)共同点——有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

归纳: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应建立这样一个认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s,那么力对物体就做了功,不管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竖直方向上,不管施加力的物体是人还是机械。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做功了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做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并能计算做功的大小。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理解功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做功的概念、两个必要因素和功的计算方法。

讲解功的原理。

2. 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做功的实例,加深对做功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功的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举重运动员举重的视频,提问学生:运动员对杠铃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做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做功的概念讲解做功的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做功的判断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实例中物体是否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强调功的单位是焦耳(J),1J=1N·m。

功的原理讲解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原理的含义,即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八年级《做功了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做功了吗》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功的概念:介绍物理学中“功”的定义,即力在物体上的作用导致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2.功的计算公式: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即功=力×位移× cosθ,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功的正负:阐述功的正负表示力对物体的做功效果,正功表示力使物体运动,负功表示力阻碍物体运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物体做功的图片和视频,如人们推车、拉锯、抛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特点。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和视频中,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运动的?力对物体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3.引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功了吗”,进而导入新课。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章节的过程中,学生将: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问题,培养观察力和问题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讨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培养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力的作用对物体做功的效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内容:
a.计算给定力、位移和夹角的功;
b.根据图像判断力的做功效果;
c.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做功现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做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做功的因素等。
2.归纳要点:
3.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理解: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图示、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物体做功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0.3 做功了吗1-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0.3 做功了吗1-沪科版

第三节做功了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叫做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够判断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会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功的大小;能估测生活中常见的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功的概念的分析,掌握“抓关键词”理解概念的基本方法。

2.能通过对生活中功的估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功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功的相关知识,增加对生活中的物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优良品质。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师生交流道听途说:听说五十五中的学生打死也不举手发言,这是不是真的呢?我想做一个小的调查。

为了调查结果的客观准确,为了每个同学的观点不受其他同学的影响,请大家闭上眼睛,如果你认为是,就举起一个手指头;如果你认为不是,就举起两个手指头。

(学生举手发表观点)(目的:这一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举手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举手必要性”的思想教育。

)老师:看来老师的“道听途说”不准确,因为大家都举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举手发言可以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反应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度,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所以,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

2.功的概念的引入:老师:学习物理概念,我们可以首先从我们身边熟悉的内容入手。

首先,在我们的语文中,“功”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解释一下。

(功:1.功劳,贡献较大的功绩。

例如“记大功一次”。

2.成就,成效。

例如“徒劳无功”。

)提问:那我们物理中的“功”是什么意思呢?二.新课教学:引入:物理是研究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生活中的几个例子(用手托起桌面上的书本,用手拉动讲桌,起重机将建材吊起一定高度等)提问:上述的实例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力的作用,而且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时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老师: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一定的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做功了吗》教案

《做功了吗》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学具
功的定义及计算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篮球小车、水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机械功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一, 并提出问题。
活动一: 1、两个同学推同一辆小车, 一个推得远,一个推得近,比较谁功 效多?
2、两个同学搬物体,一个搬得重,
一个搬得轻,比较谁功效多?
二、怎样才算 做功
演示课件动画,组织学生 分析课件中做功实例的特 点。
完成活动二, 1、回答下列问题: (1). 图(b)中汽车的牵引力对 汽车做了功,汽车的重力做功了吗?
为什么?
(2). 图中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特
点?
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做
2.举出生活中做功的实例或利用
Gh,引出机械功的概念,回
扣课本。
2.学生自学课本怎样计算功,
说说学到了什么。
3.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学生回答进行计算。 展示并进行评价。
学生总结
本节收获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曾梅英 2015 年 5 月
功实例,组织引导学生汇报。
身边的物品设计一个做功的场景。3.
归纳总结:怎样才算做功?
3.分析下列事例是否做功,并说明
引导学生模拟分析不做功的 几种情况,总结不做功的几 种情况。
你判断的依据。 (1)让一个学生演示举重的过
程,她的举重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
段,她抓起杠铃把它举过了头顶;第
二阶段,她举着杠铃在空中稳稳停了
教学目标
2.记住做功的两个必第要十因章素,并机会械判断与力人是否对物体做功
3.会用功的定义式进第行三计节算。 做功了吗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
(1)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
(2)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
【小游戏】: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下面的同学判断。
二、功的计算
播放“刘春红举重69公斤级夺冠视频”。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投影】课件展示:
(1)马拉车
(2)起重机吊起货物
引导学生对机械功的定义进行归纳总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符号W。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投影】课件展示:
(1)小孩拉小狗;
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根据实例讨论:怎样才算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做功应该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学生讨论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
学生自己体验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让学生可以轻松的得出结论。
学生认识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与力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关。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刘春红到底做了多少功呢?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学生分析后总结:
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球在滚动过程不做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案
一.引入。

播放龙清泉视频。

师:这是2016 年里约奥运会龙清泉最后的决赛时刻,中国最终获得冠军。

龙清泉为了为国争光,平时努力训练,坚持不懈,不放弃每一分,终于
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一举成功。

龙清泉的这种不放弃,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物理中也有功,物理中的功是什么意思?怎样才算是做功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

2.活动一。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搬箱子。

四组任务卡,从中选出分值最高的一组。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着分析,最终得出“力X 距离”这个概念。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
的机械功。

板书机械功的定义。

3.活动二
从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出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力
与距离。

利用身边的物品,为大家展示一个做功的实例,并阐述理由。

学生
利用自己的物品,讲授做功的实例,并说明原因。

4.活动四
(1))推墙不动,原因是什么?有力没有距离。

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是这样的?
教师出示图片,这四幅图都没有做功,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传球教师让学生协助完成传球的演示。

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推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并说明有整个的传球过过程中,都没有做功吗?
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是这样的?
教师出示图片,这四幅图都没有做功,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举杠铃教师让学生来完成举杠铃的情景,并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做功?平移为什么没有做功?课件演示原因
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是这样的?
教师出示图片,这三幅图都没有做功,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总
结:做功必须要。

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5.功的计算。

(1))演示课件中的吊车的运动情况,在整个的过程中,总共做了多少功呢?怎么去计算呢?
引出功的计算公式W=FS
介绍单位N*m,以及专用单位J。

介绍焦耳的事迹,进行思想教育。

1J=1NX1m,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做1J 的功的感觉。

(两个勾码提升1m).那我
们可以精算一下,我们每天上楼一次要做多少的功?。

所以说,爬楼梯是一个环保,经济,健康的锻炼身体活动。

现在,大家计算一下,吊车做了多少的功?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

(2))同样的搬东西,这两次的做功一样吗?
这两次的功,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呢?
直接用手搬,所做的功怎么测算。

利用斜面,所做的功怎么测算。

出示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匀速拉动。

学生根据实验计划,进行收集数据,填表,计算出功的大小。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得出结论:做功是不一样的,直接用手做功要少,而用机械做功时更多。

学生思考原因是什么呢?从而教师总结: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

让学生思考:既然不省功,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机械呢?
引导学生从省力,或者省距离,或者必变力的方向来考虑。

6.收获。

从本节课中,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