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核舟记(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核舟记补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2、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进行说明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经过上节课的梳理,大家对本节课的说明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作者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呢?我们还需要深入地阅读和分析。

二、问题导学。

1、第二至第五段的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试将这四段文字切分为两部分,怎样切分比较合理?2、读第二段,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

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3、第三段,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拭、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4、分析讨论第四段, 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说明效果?5、分析第五自然段,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三、训练达标。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峨冠:(2)髯:(3)袒:(4)历历:(5)诎右臂支船(6)左手倚一衡木(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佛印绝类弥勒。

(2)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嘻!技亦灵怪矣哉!3.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4.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5.“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6.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7.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8.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叶做成的船篷、、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四、拓展延伸:东坡画扇(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

《核舟记》第二课时

《核舟记》第二课时

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翻译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 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本文语言兼具简洁、生动、周密的特 点,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品 析。
③周密:文章第四段用语前后关联,照应紧 密:舟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左右)和“居右 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和“右 手攀右……”关联,“右手”和“左手”关联。 “右手执蒲……”和“左手抚炉”关联。“其人 ”和“居右者左”, 写“左”之后必写“右”,抓住这个规律快 速背诵。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 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 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 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 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 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 文?它与《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 “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 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 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 从对象看,《小石潭记》记的是景和事,是记叙 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 从语言看, 《小石潭记》多用记叙、描写;而 《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核舟记》
第二课时
学习步骤
一.访奇巧人。 二.探奇巧舟。 三.明奇巧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的,不寻常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头,名词 高可二黍许: 大约

3.11 《核舟记》(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3.11 《核舟记》(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文本研读 2.朗读课文第2段,试赏析“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一句。
本句介绍“核舟”体积,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的特点,呈现 空间立体感,“八分有奇”与“二黍许”准确而形象地点明了核舟 的体积。
文本研读
3.文章先介绍了核舟的体积,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 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体积小跟船舱及小窗 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
两位“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 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 声”。但都表现出一种愉悦轻松、悠闲自乐的氛围。
文本研读
6.阅读第5段,哪些语句表现了雕刻者技艺高超这 一中心?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文本研读
7.阅读第6段,作者为什么在文末再次对船上的事 物进行说明?
合作探究
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以刻为船 舱、船篷。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 体”。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璧赋》中写景的名句, 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 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 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长度和高度,“舟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见核舟确实很小;而且因未 经准确测量,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 见作者用语很有分寸感。
品味语言
(3)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 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 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和教学参考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和教学参考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和教学参考教学实录教学目标•掌握和运用汉字的笔画及结构,进一步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了解“核舟记”这一经典故事,并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培养学生品德素质,善良、勇敢、诚实、正义等品质。

教学过程1.上课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第二个字“核”。

2.分割汉字:“核”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木”,右边是“亥”。

3.讲解笔画:分别讲解“木”和“亥”的笔画,让学生掌握这两个部首的笔画顺序和书写方法,特别是“木”字的“勾”笔画要注意书写规范。

4.教学练习:教师示范书写“核”字,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汉字笔画和结构。

5.讲解故事:向学生讲解“核舟记”这个经典故事的梗概,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

6.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重点内容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课堂汇报:要求每个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收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

8.总结反思: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有助于增强学习记忆。

9.作业布置:布置汉字书写作业,要求学生书写“核”字3至5遍,并写出其意思和构造。

教学参考语言课•《初中语文必修1》第8课《核舟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与时间做朋友》、《从国画慢慢说起》等。

品德课•节目:《善良的人》•课文:《种菜养花,从心出发》书写练习•每天写汉字: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进行每日训练,让学生提高书写规范和美观度。

•手机或平板上的字帖软件:电子字帖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手机或平板上练习书写,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提升书写能力。

•小学汉字练习册:针对小学生的汉字练习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写法和笔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核”字的笔画和结构,更深入了解“核舟记”这一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品德素质,同时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3 核舟记(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时二、学习第三段1.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峨冠而多髯者如有所悟其两膝相比者绝类矫首昂视2口译并评价翻译情况。

第3节写船头苏、黄、佛的姿态和活动。

“船头坐三人……鲁直居左”。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

而:连词,连接“峨冠”和“多髯”,表示并列关系。

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的“的”,指人。

这里先总记人数,后分记三人姓名。

在分记中,对于东坡,着力展示其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鲜明地突出这一主要人物,照应“大苏泛赤壁”一句,紧扣核舟主题;对黄、佛,却只点明他们的位置,行文有详有略,有主有次。

下面分两组描述三个雕象。

先写苏、黄。

“苏、黄共阅一手卷……各隐卷底衣褶中”,如有所语:“所”和它后面的助词“语”组成名词性词组,直译成现代汉语是:好象在说话似的。

这里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述,以“手卷”为界,先写苏、黄上半身。

具体写法是先总后分:先总写苏、黄的动态,后分写时,则先苏后黄。

写苏、黄共阅手卷的状态时,极其传神,把两人共同欣赏书画的兴味,情投意合的情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雕刻艺人把人物刻活了,作者也把人物写活了。

从“东坡现右足”起,转为写两人的下半身,写法正好与上面相反,是先分后合。

“现”与“隐”正好相对,“微侧”补述“坐”的姿态。

两人的衣褶都看得很分明,可见刻工技艺之高,作者描绘之细。

次写佛印,“佛印绝类弥勒……珠可历历数也”。

绝:极。

类:象。

作者先写外形,次写神态,后写次势。

写佛印的“矫首昂视”与前面苏、黄的共阅手卷,一俯一仰,互相对照,足见艺人的匠心独运;写神情不属是由于僧俗不同,各具特色。

这种区别,又是由他们各自的教养与身分决定的。

这说明雕刻艺人和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各种人物的观察很细致,很深刻。

“珠可历历数”,细致至极,写尽刻工的奇巧。

3.思考讨论: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明确: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是全文的重点。

核舟记第二课时

核舟记第二课时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 州上任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 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 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 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ji)游 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 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 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 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
课文分析 (第二课时)
课文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是按照怎样 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第1段,概括介绍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 “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船舱、 船篷、小窗、栏杆和对联。 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轼、黄鲁直和佛 印三人的动作、神情。 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着重刻画了撑船人的动作、表 情。 第5段,介绍船背上的题名和篆章。 第6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 数量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 按“总——分——总”结构,空间顺序


问题探究 : 第六段写了什么内容?
统计核舟雕的内容:容量大:为人五、窗八;箬 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统计核舟雕了这么多内容有何作用?
是为了与后面的“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作强烈对比, 一多一少,从而衬托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最 后作者的赞叹也就顺理成章了。 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从第六段中哪句话可 以看出来? “嘻,技亦灵怪矣哉!” 全文的中心。作 者高度赞叹雕刻家精湛的技艺,“灵怪”呼应 了上文“奇巧”。
大苏泛赤壁 不是,是作者
3、说明对象:
核舟
4、说明对象的特征: 奇巧
研读第一段:
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奇巧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核舟记第2课时

核舟记第2课时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 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 象的。 ——华罗庚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依一衡木,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 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 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C、D句描写得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 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 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 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 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 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 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 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 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 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 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A.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 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 A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 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 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 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
B.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 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 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 到他在王者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 明月中。
局部
精读课文
划分课文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 “核舟”主题。
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 物和题名。 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 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第一部分(1) 第一部分(2—5) 第一部分(6)

本文的作者要给 我们介绍的是什 么?
目的是:赞美王叔远技艺高超,精湛,构思巧妙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案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案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核舟的精巧;2、感悟作者生动形象准确地介绍说明对象的方法:在说明中加入描写,运用多种说明手法使说明更为生动形象、准确;运用想象联想;按空间顺序说明。

【教学重难点】感悟作者生动形象准确地介绍说明对象的方法:在说明中加入描写,运用多种说明手法使说明更为生动形象、准确;运用想象联想;按空间顺序说明。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把《核舟记》的文意疏通了一遍,并由此看出全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核舟的,那我们今天就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这些翻译的掌握情况。

请几位同学翻译以下几句话:“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品析《核舟记》一文。

二、品核舟之精巧:1、请一学生朗读全文,其余思考: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核舟艺术的特点?明确:“灵怪”(出自“技艺灵怪矣哉”,意思是:灵巧奇妙)2、自读2~5节,找一找:核舟“灵怪”的具体表现。

明确:(第2节)核舟尺寸极小,且船舱有八扇窗能自由开合且有纹饰刻字(第3节)船头三人外貌、神态、衣着、动作各异(第4节)船尾舟子发髻、动作生动,周围物件精致(第5节)题名、篆章清清楚楚分析:在极小的空间内创作出极多的内容,细节都雕刻得清清楚楚,可见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

呼应第一节“奇巧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观赏核舟:如此看来,这枚核舟的确称得上是精巧异常,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雕刻者雕刻技艺的“灵怪”。

(PPT展示“大苏泛赤壁”核雕)当年王叔远赠与魏学洢的核舟恐怕早已无处寻觅,我们如今只能观赏后人根据本文仿制出来的。

这就是后人仿制的一些核舟的图片(PPT展示),大家可以欣赏一下,是不是的确很精巧啊?4、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核舟之精巧。

三、读作者之精巧:如果没有魏学洢生动形象的说明,后人也无法仿造出如此精美绝伦的核舟,我们更无此眼福观赏到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核舟记》第二课时

《核舟记》第二课时

天下奇闻
为纪念中法建交 40 周 年,椒江吴子熊艺术馆副 馆长吴刚设计并手工雕刻 带有希拉克总统头像的珍 贵水晶艺术品赠给希拉克 总统。法国总统希拉克给 吴刚寄来了一封亲笔签名 信,信中赞扬这是一件非 凡的礼品,是连接中法两 国文化的纽带。
雄鹰,你为什么还不展翅高飞?
美丽的凤凰啊,你聚精会神地在看什呢?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大意。
2、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 3、体会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重点) 4、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魏学洢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 在宁波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 核雕刻品。 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 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 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 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 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人的头发丝上。在显微镜下,字字 清晰可见。
天下奇闻
浙江宁波的微雕大师李期慈,
在一颗普通米粒大小(6毫米×
3毫米椭圆)的象牙片上,刻出
了从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到近
期刚刚连任的布什在内的共 42 位
美国历任总统肖像。作品放在 20
倍的放大镜下观赏, 42 位总统的
头像形貌清晰可见。
天下奇闻
蚊子腿上的微雕作品埃菲尔铁塔 ——俄罗斯鄂木斯克的雕 刻家科年科创作的微型埃菲尔铁 塔模型。
奇巧之一
体积——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奇巧之二
船头坐三人
容量——大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核舟记》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4、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绩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奉献,熟悉我国古代人民的伶俐才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重点把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绩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奉献,熟悉我国古代人民的伶俐才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咱们明白我国古代人民的伶俐才干,其实,在我国古代,有才干的人很多,明代的雕刻家王叔远也是其中一名。

今天,咱们就一路来学习介绍他雕刻技艺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三、简介作者及作品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著有《茅檐集》。

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文言语句的停顿。

五、自学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说明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把握本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温习导入二、赏析课文1、集体朗诵课文并试探:⑴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并归纳每部份的要紧内容。

⑵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⑴本文采纳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

全文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第1段),归纳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份(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落款。

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要紧部份。

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反面,写王叔远的落款和篆章。

第三部份(第6段),共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量,赞扬雕刻家的技艺。

2、课文第二部份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

先介绍核舟的证明,再介绍核舟的反面。

《核舟记》(第二课时)

《核舟记》(第二课时)

1.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 雕刻技艺的?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3.核舟的主题是什么 ?
自学检测3:(5分钟)明确答案
1.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 的? 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核舟的主题是什么 ?
核舟记
学习目标(1分钟)
1、继续学习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从说明顺序,行文结构等方面 整体把握课文。
自学指导1:(6分钟)先齐读课文56段。解释 蓝字的含义,并翻译划线的重点句子。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 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 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 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 茶声然。
第一段和第六段,第一段总写王叔远的技艺的高 超,并点明了核舟的主题;第二段分类总结通舟 所刻,再次显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湛。
• 3、第三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三个人物 的?
衣着、姿态、神情。
• 4、第四段中的两个舟子的神态怎样? 居右者:若啸呼状。 居左者: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 (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 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自学检测1:(3分钟)明确翻译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 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细若蚊足,钩画了(liǎo)了,其色墨。 (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 的颜色是黑的。
自学指导2:(4分钟)解释蓝字的含义,并翻译 划线的重点句子。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 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 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 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 修狭者为之。嘻(xī),技亦灵怪矣 (yǐ)哉!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言重点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知识,丰富文言素养。

2、学习按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制作文言学习卡片并展示交流,督促学生积累文言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借助注释、上下文语境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把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自主研读,读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按空间顺序说明的特点。

2、品析核舟“奇巧”、“灵怪”的特点。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二、简介作品及作者三、师范读课文四、自学课文,解决字词句问题五、集体释疑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2、品析课文,体味“奇巧”、“灵怪”。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1、以小组竞赛形式检查上节课中学习的字词等文言知识。

2、请学生完成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介绍核舟来历,展示核舟图片教师在展示若干核舟图片的同时介绍其来历,为学生独立介绍核舟提供方向——突出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

三、请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件工艺品要求:言之有序,把握说明文的顺序;言之有文,介绍核舟的精巧构思。

介绍核舟主体部分时,应按照空间顺序介绍。

先整体后局部。

【探究思考】舟的正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原因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稍作点拨。

四、揭秘核舟艺术价值学生畅谈,技之“奇巧”、“灵怪”在何处?奇一——空间狭小,内容丰富奇二——人物逼真奇三——笔触细微奇四——构思巧妙……教师作适当点拨并总结。

【探究思考】技之“奇巧”、“灵怪”表现了什么?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五、移心会文,学以致用1、创设情境:《核舟记》是一篇介绍工艺品的说明文,写得非常出色。

学习本文,会对我们写作工艺品说明文产生什么样的启示呢?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互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核舟记第二课时

核舟记第二课时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2.写船其他部位用了三段文字,写船顶部 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 现作者主次分明的写作技巧。
(六)朗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在段末再次对船上的事物进行 说明?
强调了核舟的体积虽小,但所刻之物十分丰 富,让人对小小核舟叹为观止。此时,作者 最后发出的“技亦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 由衷的感受。
中间


中轩敞者
——
间 顺
两边
船头坐三人

次 舟尾横卧一楫
船背
其船背稍夷
逻 辑 顺 序
局部
技艺高超神奇之一——小而多 技艺高超神奇之二——形神兼备 技艺高超神奇之三——搭配合理 技艺高超神奇之四——构思巧妙
如何具体说明奇巧?
体积:长、高
船舱: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
对联;字的颜色
核 船头: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衣褶;念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 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 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 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 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 为什么?
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 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 赤壁”,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1段) 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名雕刻
总 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核 舟
(2—5段)详 的写 人核 物舟 和的 题大名小。、结构、舟上

分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6段)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 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九核舟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二、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四、课后检测:
下边是课文第2段的现代汉语译文,文字不够简洁,大约可删去30字左右,请你修改。

这只船从头到尾的长度大约是八分还多一点,高大概是两个黄米粒上下那么高。

船的中间高大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船舱的上面盖着一张竹箬做成的船篷。

船舱的旁边开着小
小的窗户,左右两边的窗户都是四扇,一共有八扇。

打开窗户一看,可以看见左右两边雕刻着花纹的栏杆正好相对,把窗户关上以后,只可以看见右边窗户上面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的窗户上面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