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第二课时
《核舟记》第二课时
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翻译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 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本文语言兼具简洁、生动、周密的特 点,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品 析。
③周密:文章第四段用语前后关联,照应紧 密:舟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左右)和“居右 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和“右 手攀右……”关联,“右手”和“左手”关联。 “右手执蒲……”和“左手抚炉”关联。“其人 ”和“居右者左”, 写“左”之后必写“右”,抓住这个规律快 速背诵。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 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 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 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 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 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 文?它与《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 “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 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 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 从对象看,《小石潭记》记的是景和事,是记叙 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 从语言看, 《小石潭记》多用记叙、描写;而 《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核舟记》
第二课时
学习步骤
一.访奇巧人。 二.探奇巧舟。 三.明奇巧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的,不寻常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头,名词 高可二黍许: 大约
3.11 《核舟记》(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文本研读 2.朗读课文第2段,试赏析“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一句。
本句介绍“核舟”体积,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的特点,呈现 空间立体感,“八分有奇”与“二黍许”准确而形象地点明了核舟 的体积。
文本研读
3.文章先介绍了核舟的体积,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 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体积小跟船舱及小窗 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
两位“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 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 声”。但都表现出一种愉悦轻松、悠闲自乐的氛围。
文本研读
6.阅读第5段,哪些语句表现了雕刻者技艺高超这 一中心?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文本研读
7.阅读第6段,作者为什么在文末再次对船上的事 物进行说明?
合作探究
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以刻为船 舱、船篷。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 体”。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璧赋》中写景的名句, 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 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 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长度和高度,“舟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见核舟确实很小;而且因未 经准确测量,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 见作者用语很有分寸感。
品味语言
(3)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 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 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pptx课件(第二课时)22页
苏轼:主角
闲适 洒脱
同游者:衬托
黄庭坚 佛印
“如有所语”?
根据学者的研究,苏轼先后两 次游赤壁时还从未见过黄庭坚, 只有书信往来;当年佛印并不 在赤壁一带,而是远在长江下 游的润州(镇江),因此这三人 不可能真的同游赤壁。但王叔 远的虚构很合理。此二人都是 苏轼好友,黄庭坚还是苏门弟 子,也是多次被贬官之人,自 然容易与苏轼心灵相通;苏轼 的思想中佛道气息浓厚,被贬 官时,更易倾心佛道,所以在 虚构想象中,三人当然可以同 游赤壁。
赏析课文 技术精巧
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善于在小中寓大,展 现“尺幅千里”的雕刻艺术。
以小衬大
第二, 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 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动作描写
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 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
细节描写
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 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重 点明确,紧扣核舟的主题对船头的情景进行生 动具体的描摹。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体会。
作业布置
C.完成《核舟记》 比较阅读。
B.完成《核舟记》 阅读练习。
A、整理《核舟记》 文言现象。
作者经过细致的 观察 ,准确地把握了这件
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 空间顺序
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
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
以及对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 的赞美之情。
赏析课文
说明对象:核舟
说明对象的特征: 构思 奇妙 技术 精巧
赏析课文 构思奇妙
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怎样通过核舟体现 出来的呢? 大苏泛赤壁
核舟记第二课时
2.写船其他部位用了三段文字,写船顶部 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 现作者主次分明的写作技巧。
(六)朗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在段末再次对船上的事物进行 说明?
强调了核舟的体积虽小,但所刻之物十分丰 富,让人对小小核舟叹为观止。此时,作者 最后发出的“技亦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 由衷的感受。
中间
空
主
中轩敞者
——
间 顺
两边
船头坐三人
序
次 舟尾横卧一楫
船背
其船背稍夷
逻 辑 顺 序
局部
技艺高超神奇之一——小而多 技艺高超神奇之二——形神兼备 技艺高超神奇之三——搭配合理 技艺高超神奇之四——构思巧妙
如何具体说明奇巧?
体积:长、高
船舱: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
对联;字的颜色
核 船头: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衣褶;念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 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 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 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 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 为什么?
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 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 赤壁”,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1段) 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名雕刻
总 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核 舟
(2—5段)详 的写 人核 物舟 和的 题大名小。、结构、舟上
记
分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6段)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 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八下第11课《核舟记》第二课时优质教育课件PPT
八下第11课《核舟记》第二课时优质教育课件PPT11 核舟记仙居初语网课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授课:仙居安洲中学吴松水第二课时翻译下列四个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又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他)平放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又竖起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翻译下列四个句子。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这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概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引出核舟由来及(总)整体总结核舟容量,再叹技艺高超(总)详写核舟(分)局部船舱船头船尾船顶讨论:本文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点?雕刻者的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奇巧”奇之一:内容丰富奇之二:人物逼真奇之三:笔法工细奇之四:构思巧妙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舟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主——次如何介绍对象的?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本文的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奇巧人”简练概括地告诉读者,王叔远有着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他能在“径寸之木”上,随意雕刻出不同形状的艺术品。
然而更绝的是,他能利用木头天然图纹、形状,表现各自形态。
“罔不因势象形”,强调了“形似”;“各具情态”,则突出了“神似”。
这样,也就突出了王叔远是个“奇巧人”。
语言简洁而严密。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本文的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以具体的“八分”“二黍”等数字具体说明核舟体积之小,“约”“有奇”等语词恰好其分,却又十分精练,使读者一看就清晰明白。
核舟记第二课时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 州上任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 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 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 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ji)游 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 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 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 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
课文分析 (第二课时)
课文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是按照怎样 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第1段,概括介绍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 “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船舱、 船篷、小窗、栏杆和对联。 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轼、黄鲁直和佛 印三人的动作、神情。 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着重刻画了撑船人的动作、表 情。 第5段,介绍船背上的题名和篆章。 第6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 数量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 按“总——分——总”结构,空间顺序
问题探究 : 第六段写了什么内容?
统计核舟雕的内容:容量大:为人五、窗八;箬 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统计核舟雕了这么多内容有何作用?
是为了与后面的“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作强烈对比, 一多一少,从而衬托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最 后作者的赞叹也就顺理成章了。 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从第六段中哪句话可 以看出来? “嘻,技亦灵怪矣哉!” 全文的中心。作 者高度赞叹雕刻家精湛的技艺,“灵怪”呼应 了上文“奇巧”。
大苏泛赤壁 不是,是作者
3、说明对象:
核舟
4、说明对象的特征: 奇巧
研读第一段:
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奇巧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核舟记第2课时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 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 象的。 ——华罗庚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依一衡木,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 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 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C、D句描写得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 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 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 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 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 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 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 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 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 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 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A.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 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 A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 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 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 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
B.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 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 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 到他在王者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 明月中。
局部
精读课文
划分课文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总
分
总
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 “核舟”主题。
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 物和题名。 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 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第一部分(1) 第一部分(2—5) 第一部分(6)
本文的作者要给 我们介绍的是什 么?
目的是:赞美王叔远技艺高超,精湛,构思巧妙
第11课《核舟记》(第2课时)-广东省河源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18张PPT)
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
挑选
长而窄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 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 船桨、炉子、茶壶、手卷、 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 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 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 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疏通文意
极像
举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
不相类似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同“屈”,弯曲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
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
可以 分明的样子
可历历数也。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 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 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 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 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 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 楚楚地数出来。
核舟记
魏学洢
授课教师:河源中学实验学校 刘 娟
学习目标
1.疏通文章3—6自然段,明确内容; 2.归纳重点字词,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
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
拿着 手卷的右端
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手卷的左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说话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
靠近
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 高的帽子、长者浓密胡子的人是 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 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 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 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 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 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 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 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 靠着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 的衣褶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1核 舟 记 》第二课时课件PPT
为宫室 为
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动词,是。
合作探究
能以径寸之木 助词,的。 之
箬篷覆之
代词,它。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一头。 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直、正。
高可二黍许 副词,大约。 可
珠可历历数也 动词,可以。
合作探究
启窗而观
连词,表承接。
而 而竖其左膝
合作探究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长度 和高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 见核舟确实很小;使用表示约数的“约”“有奇” “可”“许”,可见作者用词之严谨。
合作探究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 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 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 听茶声然。
❶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本文介绍核舟,采用了总分结合、依次介绍的写法,有
条不紊,给人以条理清晰的印象。首先,概括介绍,使读者 对王叔远技艺的精巧有一个总的印象。其次,先总起一句, 指出核舟的大小,然后以核舟各部分所在的不同位置为序做 详细说明:船舱—船头—船尾—船顶,结构严谨。最后总 结,照应开头,深入一步。三个部分,采用“总—分—总” 的结构,思路清晰。
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 别加以生动的说明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 面部,后举止,重点在举止。居 井然,神态毕出。
合作探究 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曾不盈寸(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核 舟 记
第2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核舟”有了整 体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文章的 写作手法。
《核舟记》第二课时
天下奇闻
为纪念中法建交 40 周 年,椒江吴子熊艺术馆副 馆长吴刚设计并手工雕刻 带有希拉克总统头像的珍 贵水晶艺术品赠给希拉克 总统。法国总统希拉克给 吴刚寄来了一封亲笔签名 信,信中赞扬这是一件非 凡的礼品,是连接中法两 国文化的纽带。
雄鹰,你为什么还不展翅高飞?
美丽的凤凰啊,你聚精会神地在看什呢?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大意。
2、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 3、体会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重点) 4、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魏学洢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 在宁波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 核雕刻品。 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 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 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 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 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人的头发丝上。在显微镜下,字字 清晰可见。
天下奇闻
浙江宁波的微雕大师李期慈,
在一颗普通米粒大小(6毫米×
3毫米椭圆)的象牙片上,刻出
了从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到近
期刚刚连任的布什在内的共 42 位
美国历任总统肖像。作品放在 20
倍的放大镜下观赏, 42 位总统的
头像形貌清晰可见。
天下奇闻
蚊子腿上的微雕作品埃菲尔铁塔 ——俄罗斯鄂木斯克的雕 刻家科年科创作的微型埃菲尔铁 塔模型。
奇巧之一
体积——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奇巧之二
船头坐三人
容量——大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பைடு நூலகம்
核舟记第二课时
课题:核舟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
3、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自主预习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奇巧:以:木:木材;为:罔:因:具:轩:敞:为:兴:徐:糁比:类:矫:诎:倚:楫:椎髻:夷:了了:盈:题:简:为:灵:怪:二、预习自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髻()衣褶()诎()楫()椎髻()虞山()篆章()矫()(二)、写出下列加线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三、重、难点点拨(知识拓展)(一)、理解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1、根据上节课疏通的文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核舟记》 第2课时_课件
了了:清楚明白。
丹:朱红色。
译文: 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 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 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原文: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 楫,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 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佛印”) (2)省略介词“于” ①佛印居(于)右,鲁直居(于)左 ②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③居(于)右者椎髻仰面 ④居(于)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
译文: 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
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
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 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注释:
夷:平。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 许。中/轩敞者/为舱,箬( 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 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 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 (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 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1 核舟记(第二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教案+练习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精木,为宫室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所用原料体积小
雕刻物品种类繁多
所雕刻物件构思巧妙, 情态逼真
“奇巧”是文章的文眼,总括全文,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 表现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妙高超。
2—5
精读细研
苏东坡。 1.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写得细腻。 2.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样介绍与主题吻 合。
2—5
精读细研
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表 现作者主次分明的写作技巧。
精读细研
6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 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 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 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合作探究
这些简洁、准确且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 的想象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 在细节上又大胆想象,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 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 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引人想象的。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雕 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后感悟
感悟一:明代王叔远的技艺并非先天得来,而是后天努 力的结果。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 能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感悟二:一枚小小的桃核,可以表现“大苏泛赤壁”的 内容,可见雕刻者非凡的想象力。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我 们也可以在一件小事中,通过想象,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计一舟:通,总,全部。通计:总计。 总计一条船上。
• 为:雕刻。 • 箬篷:用箬叶编的船篷。 • 而:表转折,然而,可是。 • 计:计算。 •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 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 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 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 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 “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 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 “初平山人”,其色丹。
第五段:介绍核舟的背面提款和着色。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 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 [ táo hé ]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 怪矣哉!
•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 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 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 居:位于。
•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
• 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 卷。
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 执:拿着。
•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
•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 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 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 勒,袒胸露【lù】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 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 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 褶里。
•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lù】 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 相类似。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 可历历数也。
• 卧右膝:卧倒右膝。
• 诎:同“屈”,弯曲。
•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 计数的成串珠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
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
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洒脱不群
第三段:介绍船头部分。作者通过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 腻的描述,表现了雕刻者“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 技艺。
•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之,代词,左膝。
•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 他平放着右膝, • 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 • 而竖起他的左膝, • 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
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陶醉于美好意境,豁达放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
• 其船背稍夷:船的底面稍平。背,这 里指船底。夷,平。其,那。
• 则:就。
•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 后。
• 钩画:笔画。 • 了了:清楚明白。 •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 篆章:篆字图章。 • 丹:朱红。
•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 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 启王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 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炉),神色平静。视,名词,目光。端, 正,端正,形容词。其,指示代词,那。
•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 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工。
• 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 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 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 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 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 在听烧茶的声音。
核舟记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
通读全文,回顾前两 段内容。
思考后面四段话分别 写了什么内容。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 • 船头坐着三个人,
• 而:表并列。 •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 者:…的人。助词。 • 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 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 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第四段:介绍船尾部分,写了舟子的表情和动作。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 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 “初平山人”,其色丹。
中心句
第五段:总结核舟“容量”,感叹技艺高超。
主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明代的一件微雕 作品——“核舟”的详细介绍,赞扬 了雕刻者王叔远的高超技艺,表现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我国古代 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作业:
01
熟读并背诵后四自然段。
三行对译(原文、重点字、句子翻译)后
02
四自然段。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 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 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楫:船桨。划船用具。 • 舟子:撑船的人,船工。 •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词作动词。 • 倚:靠着。 • 衡:通“横”,横着。 • 攀:bān ,通“扳”,扳着。 • 啸呼:大声呼叫。 状:……的样子。 •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
•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 盖: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 原由。
•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 简:挑选。同“拣”,挑选。
• 修狭:长而窄。
• 之:代词,核舟。
列数字说明了核舟上所雕刻的东西之多,间接 说明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 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
话。
• 现:露出。 •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 比:靠近。
• 者:助词,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 顿、判断,无实义。
• 绝:副词,到极点的。 • 袒:敞开。昂:仰。 • 不属:不相类似。
•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 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