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第⼀部分:选择题1.硫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式是()和()。

A.物理分馏;化学分馏B.化学分馏;⽣物分馏C.物理分馏;⽣物分馏2.A.E.Ringwood电负性法则适合于()A.所有状态B.离⼦键化合物C.共价键化合物3.地球化学亲和性可⽤于研究()元素的结合规律。

A.常量元素B.微量元素C.所有元素4.V.MGoldschmidt类质同象法则适⽤于研究()化合物的类质同象规律A.硫化物B.离⼦键化合物C.所有5.克拉克值是由()提议命名的A.ClarkB.FersmanC.V.M.Goldschidt6.⽅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A.现阶段体系的铅同位素组成B.形成时体系的铅同位素组成C.下地壳的铅同位素组成7.C14可以测定活树的年龄A.不对B.对C.有时可以8.确定地质体元素丰度的关键是:()、样品分析精度、样品统计性A.样品多少B.样品代表性C.样品是否新鲜9.络离⼦的稳定性与其不稳定常数(K不)有关,(K不)越⼤()A. 稳定性⼤,迁移能⼒强B.稳定性,迁移能⼒⼤C.络离⼦越不稳定,迁移能⼒⼩10.活度积原理可以解释()元素的迁移与沉淀A.难溶元素B.易溶元素C.所有元素11.元素迁移表现为()A.含量变化B.含量变化、空间位移和存在形式变化12.LREE是指()/doc/94db84ce0242a8956aece42b.html -Eu /doc/94db84ce0242a8956aece42b.html -Sm /doc/94db84ce0242a8956aece42b.html -Dd13.总分配系数d=Σwi*Kdi,Wi为()A.矿物数B.矿物中元素的分配系数C.每种矿物在集合体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14.测定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应选择()矿物进⾏测定A.氧化物B.硫化物C.硅酸盐15.假等时线是指()A.分⼦误差所致B.⼦核太少所致C.复杂因素综合所致答案:BBBBB—BABCA—BACBC⼀、名词解释:1.浓度克拉克值2.类质同象3.曾⽥章正-科⾥尔模式(Aasuda-Coryell)⼆、问答题1.陨⽯的研究意义2.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法论3.地球的化学组成特征第⼀部分:选择题1.胶体带电,其能吸附()共同迁移,带正电的胶体与带()的胶体共同稳定迁移。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1、化探: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是以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球化学分散晕(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矿床在形成及以后的变化过程中,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散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

3、Goldschmit 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亲石元素(即亲岩元素或亲氧元素) 、亲硫元素(即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亲生物元素4、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言的,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5、地球化学指标:指一切能提供找矿信息或者其他地质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6、地球化学场:如果把地球化学背景和发育在其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元素在该体系中的分布构成了地球化学场。

7、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实践应用,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科学。

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8、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9、次生环境(或表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0、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称克拉克值,是为了表彰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化学家克拉克而命名的。

11、浓度克拉克值(相对丰度):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的比值。

12、矿石浓集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与该元素地壳丰度之比。

13、最低浓集系数: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

14、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的特点:是一个温度压力低,以含二氧化碳和多组分水为介质的物理化学综合环境。

15、地球化学景观:是指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元素的总和。

地球化学复习提纲小结及答案

地球化学复习提纲小结及答案

绪论1.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答题要点:1)元素及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丰度和分配);2)元素的共生组合及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5)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2.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答题要点: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即通过观察原子之微,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过程之著。

研究方法:一)野外阶段:1)宏观地质调研。

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2)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3)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

二)室内阶段:1)“量”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

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2)“质”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3)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1.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答题要点:对太阳系元素的丰度估算各类学者选取太阳系的物体是不同的。

有的是根据太阳和其它行星光谱资料及陨石化学成分,有的根据I型球粒陨石,再加上估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1)氢和氦是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2)随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丰度呈指数下降,原子序数>45的元素,元素丰度变化不明显;3)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元素丰度大于相邻的奇数元素;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5)质量数为4的倍数(即α粒子质量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

此外,还有人指出原子序数(Z)或中子数(N)为“幻数”(2、8、20、50、82和126等)的核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

这是一种估计值,反映的是目前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水平,因此这个估计值不可能是准确的,随着人们对太阳系以至于宇宙体系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个估计值会不断的修正。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大全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大全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大全名词解释(任选10题,3分/题)1.克拉克值:地壳中各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称为该元素的克拉克值,如以重量百分数则表示则为“重量克拉克值”或缩写“克拉克值”,例如以原子百分数则表示,则称作“原子克拉克值”。

2.元素的浓集系数:定义为―浓积系数=矿石边界品位/克拉克值。

实质是地壳中某元素称作可以采矿利用的矿石所须要天然的倍数,浓积系数高的元素较难天然成矿,浓积系数低的须要经过多次维奈县和多次的天然促进作用就可以达至工业采矿品位。

短做为确认元素天然成矿能力的指标。

3.大离子亲石元素:离子半径大,大于常见造岩元素的亲石元素,如钾、铷、钙、锶、钡、铊等。

4.不相容元素或相容元素:在岩浆过程中,总分配系数大于1,趋向于保留在源区岩石的固相矿物中的元素为兼容元素,如ni,cr,co等;总分配系数大于1,趋向于步入至熔体中的称作不相容元素,如ba,rb,u。

5.惰性组分:扩散能力很差,难于与系统发生物质交换的组分。

系统对它们来说是半封闭的,在均衡过程中维持质量紧固维持不变,因而又称作紧固组分。

活性组分:在交代过程中为了消除组分在矿物和外来溶液之间存在的浓度梯度(化学位),就会发生其小一部分组分向岩石(体系)的带入和另一部分组分自岩石带出,这样的组分称为活性组分。

6.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阳离子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融合的性质。

分亲铁性(趋向于以单质形式产出)、亲硫性(趋向于与硫形成强烈共价键的性质)、亲氧性(趋向于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的性质)和亲气性。

7.批次熔融模型:则表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阴之木残存相在不断创建的均衡中入行,发生连续的再平衡,直到熔体的移出。

c1/c0=1/(d(1-f)+f)c1和c0分别就是岩浆源区岩石和岩浆中元素的含量;d为元素的分配系数;f为部分熔融程度,(0~1)8.同位素蒸馏系数:在平衡条件下,两种看中某种同位素比值之商。

αa-b=ra/rb。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丰度:体系中元素的相对含量是以元素的平均含量来表示的,即元素的 丰度”。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2.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亲铁性元素:在自然体系中,特别是在O、S丰度低的情况下。

一些金属元素不能形成阳离子,只能以自然金属形式存在,它们常常与金属铁共生,以金属键性相互结合,这些元素具亲铁性,属于亲铁元素。

亲氧性元素:与氧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称亲氧元素。

亲硫性元素:与硫形成高度共价键的元素,称亲硫元素。

3.类质同像: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晶体场理论:是研究过渡族元素化学键的理论,它从分析各种配位结构中离子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入手,将配位体离子当作点电荷来处理它在静电理论的基础上,应用量子力学和对称性理论、群论的一些观点,重点研究配位体对中心离子d轨道或f轨道的影响,来解释过渡族元素和镧系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赋存形式:是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过程或其演化历史中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电负性:X=l+E,电负性可用于度量中性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离子电位:是离子大小和离子电荷的综合作用效果,决定了离子吸引价电子的能力π值为离子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

高自旋状态:当元素处于弱电场时,晶体场分裂产生的分裂能Δ值较小,在每一个低能级轨道都已充填一个电子后,新增加的电子优先占据高能级轨道,使电子的自旋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低自旋状态:当元素处于强电场时,晶体场分裂产生的分裂能Δ值较大,在每一个低能级轨道都已充填一个电子后,新增加的电子优先占据低能级轨道,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有机地球化学期末复习题

有机地球化学期末复习题

有机地球化学期末复习题1.名词解释4-甲基甾烷类:4-甲基甾烷类是C-4位置上有⼀甲基。

碳数范围从28到30。

该类化合物普遍地分布于海相和湖相沉积物和原油中。

CPI: 碳优势指数,有机质中长链正构烷烃⾥奇数碳烃⽐偶数碳烃占优势。

CPI= 1/2[Σ(C25-C33)/Σ(C24-C32)+Σ(C25-C33)/Σ(C26-C34)]表⽰奇数碳分⼦与偶数碳分⼦含量的⽐值。

OEP:奇偶优势,不规则的类异戊⼆烯烃:是指头头相连和尾尾相连的链状分⼦(图5-11),也就是在头-尾系列中有⼀个头-头或尾-尾相连的键。

两端有时带有饱和环或芳⾹环。

低分⼦量甾烷:低分⼦量甾烷碳数可以从21到24,它们可能直接来源于动物中的性激素和胆汁酸。

⼲酪根:积岩中主要的有机质和⽣油⽣⽓的主要母质。

是沉积物中有机质中分布最⼴、数量最多的⼀类,约占地质体中有机质,特别是成岩阶段末期沉积岩中有机质的90~95%。

规则的类异戊⼆烯烷烃:指个单元头尾相接成的链状分⼦(头-尾——头-尾)。

这类化合物常以烯、酸、醇的形式⼴泛地存在于各种⽣物体及现代沉积物之中。

颗粒有机质:是粒径⼤于0.45µm的部分。

这种粒径范围的颗粒物能够沉降,不发⽣明显的布朗运动。

颗粒有机质包含有⽣命的或⽆⽣命的各种悬浮颗粒,⼀般地,它们由微⽣物(细菌)、动物粪便微粒、有机碎屑物、有机—⽆机混合聚体等组成。

⽊质素:⽊质素是植物纤维中的⼀种复杂的芳⾹族⾼分⼦化合物。

是⾼等植物的主要成分,它与纤维素、半纤维素⼀起组成植物的细胞壁。

⽊质素约占⽊材⼲重的30%。

溶解有机质:是指能通过0.45µm滤孔的有机物质。

其中粒径⼩于1nm的部分呈真溶液状态,1-10nm之间的部分属胶体溶液。

溶解有机质主要是动植物的遗体、分泌物、陆源异地有机物质等经⽔解和细菌分解的产物。

⽣物标志化合物:指沉积有机质、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定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化组分的碳⾻架,记载了原始⽣物母质的特殊分⼦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地球化学-复习总结3

地球化学-复习总结3

(3)沉积岩 • 87Sr来源: • 陆源碎屑物 • 自生矿物(海绿石等)
• 5.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演化
三、U-Th-Pb法定年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四、钾-氩法定年 五、钐-钕法年龄测定 六、14C法 重点:原理
八、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三)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重点:1.原理;2.不同环境的稳定同位素特 征(如轻、重同位素各趋向于分布在何 环境或地质体中,为什么?)
(2)衰变定律 母体和子体概念: • 母体:放射性核素 • 子体:衰变产物
• 衰变定律表达式: -dN/dt = N (原子数目与时间的关系) dN / N = - dt, 左边由No积分到N, 右边由0 积分到 t, 得: ln N - ln No = - t N/No = e - t 或 N = No e - t
(4)同位素组成和分馏的表示方法 • 绝对比值 如大气中18O与国际通用标准样品之间的偏 差 • 绝对比值差: • R(样品) - R(标准样品) • 相对比值差: • (%o)= [(R样品- R标准)/ R标准]1000
如:
当t=0时,D* =0, 经过t时间后有: D* = No - N • 代入上式得: • D* = N( e t - 1)
(3)同位素年代学的技术和条件 • 准确测定衰变常数 • 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定技术 • 样品的封闭性:例如,对于岩浆作用可 选择耐高温的岩石或矿物,如锆石等, 含水矿物中,角闪石的封闭性好于云母
第五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
一、同位素分馏和衰变反应 1.同位素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核素为 同位素。
2.同位素分馏作用 A/A >=10% • 物理分馏(质量分馏): 同位素质量差异引起的分馏称为物理分馏。 例如:蒸发-凝聚:蒸汽富H2O,水体富D2O 扩散:高层富14N,低层富15N 等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20221207整理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20221207整理

地球化学期末复习20221207整理名词解释:1、硅酸盐地球:地球总体元素丰度与球粒陨石相近,除了挥发元素外,主要是由硅酸盐组成的,故名硅酸盐地球。

2、元素丰度:就是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中的相对平均含量3、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4、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5、微量元素:是指构成物质的常量(或主要)元素之外的、用现代分析技术可以检测出来的所有元素。

6、不相容元素:总分配系数小于1,在硅酸盐熔体中相对富集的元素。

7、相容元素:总分配系数大于1,在早期结晶的固相矿物组合中相对富集的元素。

8、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微量组分在两共存相中的分配达平衡时,其在两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9、分配系数:在温度、压力恒定的条件下,微量元素i(溶质)在两相分配达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D),此常数KD称为分配系数,或称能斯特分配系数。

10、放射性衰变定律: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与现存放射性母体的原子数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dN/dt=λN11、同位素等时线:对于同期同源地质样品,它们应有相同的初始子体同位素比值和形成时间,即各样品均符合具相同参数(如对于Sm-Nd的143Nd/144Nd(0)和t)的放射成因子体同位素衰变方程,表现为各样品沿以初始子体同位素比值为截距,以(eλt-1)为斜率的直线分布,这条直线称为等时线。

12、Sr模式年龄:用假定初始87Sr/86Sr比值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同位素年龄称为Sr模式年龄。

13、同位素封闭温度:对各种同位素定年体系来说,它们不是在矿物、岩石形成时的那一瞬间就开始计时,而是必须当温度降低到能使该计时体系达到封闭状态时,即子体由于热扩散丢失可以忽略不计时,子体才开始积累,这个开始计时的温度就是封闭温度,得到的年龄即为表面年龄或称冷却年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因(1)迁移前元素的存在形式(2)晶体化学键类型(3)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半径、 电价、电负性、离子电位等)。 外因(1)体系中组分的浓度(2)温度、压力(3)环境 中 PH 值、Eh 值的变化。 3.自然界中常见的正负胶体
氢氧化物、碳酸盐胶体是自然界常见正胶体。 氧化物、硫化物、单质、腐殖质的胶体多为负胶体(自然界负胶体往往比正胶体量多,因此正 胶体往往搬运较近,负胶体搬运较远)。 4.水-岩作用的基本类型
定律二: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相似的离子半径,则较小的离子倾 向于进入固体相。
定律三: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但是电价不同,那么,电价高的 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第三章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1.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2.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 [(R 样/R 标)- 1]X1000
δ > 0 (正值) 表明样品相对标准富集重同位素
δ < 0(负值) 表明样品相对标准亏损重同位素
δ =0
表明样品与标准同位素比值相同
同位素分馏值(富集系数):在同位素平衡的前提下,两种不同化合物的同类同 位素组成δ值的差,称为同位素分馏值△,也被成为富集系数。 △A-B=δAδB 同位素富集系数与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关系:α A-B = (10-3δ A +1)/(10-3δ B
Sr Sr Sr Sr 88
Sr 有 4 个同位素: 38
84 82.53% 38
0.56% 86 38
87 9.87% 38
7.04%
87 37
Rb
87 38
Sr
Q
D D0 N (et 1)
87 Sr=87Sr0 +87 Rb(eλt -1)
D D N et 1
Ds Ds 0 Ds
同位素分馏:由于同位素效应所造成的同位素以不同比例在不同物质或不同相之
间的分配称为同位素分馏。
同位素分馏系数:定义为在平衡条件下,经过同位素分馏之后二种物质(或组分)
中某元素的相应同位素比值之商。

δ值(δ value):样品的同位素比值相对于标准样品同位素比值的千分偏差。
δ(‰)= [(R 样 – R 标)/ R 标]X1000
计时方程:
143 Nd 144 Nd
143 Nd 144 Nd
0
147 Sm 144 Nd
(et
1)
其中:
147 Sm 144 Nd
Sm Nd
c
at.wt.Nd Ab147 Sm at.wt.Sm Ab144 Nd
t
1
ln
143 Nd /144Nd 总 143 Nd /144Nd 147 Sm现 /144Nd
初始
1
Sm、Nd 的等时线年龄
143 Nd 144 Nd
= 总
143 Nd 144 Nd
初始
147 Sm现 144 Nd
et-1
Y=a+bX 该直线称为 等时线 斜率:b=eλt-1 截距:a=(143Nd/144Nd)初始 要获得可靠的 Sm-Nd 等时年龄,要满足下列条件:(1)所研究的样品具有同时性和同源 性; (2)样品形成后,保持 Sm、Nd 的封闭体系 (3)所测样品有较明显的 Sm/Nd 比值差异
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α =103ln a/T2+ b/T + c 其中 a、b、c 分别 为常数。 1)在一般低温下,a/T2 可以忽略,简化:103lnα = b/T + c 2)在高温下,b/T 可以忽略,简化:103lnα = a/T2 + c 4.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点;什么是“雨水线”。(“四个效应”) 大气降水来源于海洋表面的蒸发。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δD: +50‰ ~ -500‰,δ18O: +10‰ ~ -55 ‰。 四个效应:1)纬度效应---纬度增加大气降水的δD 和δ18O 值都减少。
87 Sr 86 Sr
=
87 Sr 86 Sr
0
+
87 Rb 86 Sr
(et
1)
岩浆岩 Rb-Sr 等时线定年 基本假设: 岩浆的整个冷却过程中 Sr 同位素是均一的,即从岩浆中形成的所有矿物或岩石具有相同的 锶同位素初始比值; 岩浆结晶的时间相对较短,所有的矿物或岩石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 形成以后保持封闭,未受蚀变、变质等外来影响;
常见的地球化学障:(1)机械障:从河水中机械地分离出重金属的河流砂矿床, 是主要为机械障的一个例子。(2)物理-化学障:是由于 pH 成 pH/Eh 关系急剧 改变而形成的(例如在水土景观中)。(3)生物障:典型例子是戈尔德施密特(1937) 所描述的障。在该情况下,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起着聚积一定痕量元素的水平障 (horizontal barrier)的作用。(这些元素是由树木从土壤中吸取,然后通过残 落物归还到土壤中。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富集于腐殖质层中,有些元素通过该层进 入到了矿质土壤中。因此,地球化学障对其范围内的元素或化学物质的聚积往往 是有选择的。)
4. 銣-锶等时线定年需满足的条件
1)一套岩石系列的不同岩石,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造成不同岩石的 Rb/Sr 比值有差 异;
2)结晶分异作用经历的时间较短,各岩石形成 Rb-Sr 封闭体系的时间大致相同。 3)由于同源岩石具有相同的 87Sr/86Sr 初始同位素比值;
4)自结晶以来,每个样品都符合定年的基本条件—呈封闭体系。
2)大陆效应---越向内陆,大气降水的δD 和δ18O 值越降低。 3)海拔高度效应---海拔高度增加,大气降水δD 和δ18O 值降低。 4)季节效应---冬季相对夏季,大气降水亏损重同位素。
雨水线: 全球雨水 H, O 同位素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δD 值与δ18O 值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Craig,1961),该关系式如下:δD = 8δ18O + 10(注意:1)雨水线不过原点(海水值); 2)干旱和热带地区雨水线的斜率小于 8。)
特点:铜型离子;电负性较大;共价键为主;生成热<FeO;氧化物--硫化物过渡带(核 幔过渡带) (3)亲铁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金属状态产出的一种倾向。铁具有这种倾向,在自然界中, 特别是 O,S 丰度低的情况下,一些元素往往以自然金属状态存在,常常与铁共生,称之为 亲铁元素。
特点:原子(注意不是指离子)具有 d 亚层充满或接近充满,接近 18-18+2 的外电子 层结构(惰性金属型构型),电负性中等,第一电离能较高(原子中电子不易被剥夺,也难 以夺取外来电子)。 常形成金属键晶体(单质或金属互化物) 其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生成热都较小 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最低部分 主要集中于铁-镍核 ,地壳较少 亲铁元素具有多亲合性,也可亲氧、亲硫,Fe 是典型代表。 3.元素的地球化学化学分类(戈式分类) 亲氧(亲石)、亲硫(亲铜)、亲铁、亲气元素。 4.类质同象的定义
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1.基本概念(同位素、同位素丰度)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 Z 相同而中子数 N 不同的一类核素称为同位素,同 一化学元素原子量不同的两种以上原子互为同位素。
同位素丰度:(1)绝对丰度:某一同位素在所有各种稳定同位素总量中的相对 份额。常以该同位素与 1H(取 1H=1012)或 28Si(28Si=106)的比值表示。(2)相 对丰度(原子丰度):同一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含量(以原子百分数计)。 2.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
(1).氧化还原反应 (2).水解和脱水反应 (3).水合作用 (4).碳酸盐化或脱碳酸盐 化(5).阳离子交换反应 5.地球化学障的定义,常见的地球化学障
在元素迁移途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 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引起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 称为地球化学障。
+1) 103ln αA-B ≈ δ A - δ B = Δ A-B 2.氢、氧、碳、硫同位素的常用标准 H、O 同位素标准:氢有 1H、2H(D)两个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常用 2H/1H 表示;氧有 16O、17O 和 18O 三个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常用 18O/16O 表示。 自然界 H、O 元素的天然产物 H2O 普遍存在,故二者常采用同一标准样。 C 同位素标准:碳有 12C、13C 两个稳定同位素,其同位素比值国际标准是:美 国南卡罗莱纳州白垩系皮狄组地层中的美洲拟箭石,用作碳同位素标准。
S 同位素标准:硫有 32S、33S、34S、36S 四种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通常用 34S/32S 表示,标准是:• CDT—Canyon Diablo Troilite。CDT 是美国亚利桑那 州迪亚布洛峡谷中铁陨石中的陨硫铁,用作硫同位素标准。其 34S/32S=4500.45 ×10-5,δ34S=0。 任一样品对于不同标准之间δ值的关系可进行换算,设 X,A,B 分别为待测样 和二个标准
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 (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 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5.Goldschimdt 定律
定律一: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离子半径,则易于交换,并以与他们 在整个体系中相同的比例进入固熔体。
已知δX-B,δB-A 分别为样品对标准 B 和标准 B 对标准 A 的δ值。 δX-A= δX-B+δB-A+δX-B·δB-A×10-3 3.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及应用(相关计算) δ值 δ(‰)= [(R 样/R 标) - 1] X 1000 同位素分馏系数α与δ值的关系:103lnαA-B ≈ δA- δB= ΔA-B 即 lnα A-B 与 A, B 两种物质的δ值之差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