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课件:第16课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1张PPT)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 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❷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 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做人治学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 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躁”,对比鲜明。
课堂检测
但是诸葛亮却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一直很担心,随即和兄长 说道:“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年少成名,在诸葛亮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聪明过早外露, 容易心浮气躁,自我满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文章思路总结
1.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论证
(1)阐述“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 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是人生价 值的体现。
合作探究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 价值的最高体现。
15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首, 表示发端。
行为操守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用
夫 君子 之 行,静 以 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的人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宁静无以 致 远 达到 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 才
增长 才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55张PPT)
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 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 来,不理会
⒈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 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⒉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 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⒊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 感情? ⒋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 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 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答: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 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 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5、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 正过失的机会吗?为什么? 6、选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选 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都心 怀愧疚,心 怀自责,反 思自己吧!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
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关注弱小 尊重生命 善待他人 共建和谐
………………………………………………………… …………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
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篇文 章表面是写猫,却分明是一幕世态 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 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关爱我们的动 物,更关爱我们生活中的“可怜 猫”-----那些弱小的人,让真情真 爱流溢人间。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真 凶: 黑猫
冤 案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 的?
难过、自责、内疚。
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你从这个 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测, 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紫藤萝瀑布》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紫藤萝瀑布》PPT课件

答:8节(“忽闻然记起„„改种了 果树。”)
解析:要理解这段文字,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
景。本文写作时间是1982年,十多年前正是十年浩劫的
文革时期,那时“四人帮”横行逆施,颠倒黑白,连花也 难逃厄运。粉碎了“四人帮”,拔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 荣。紫藤萝又开花了,繁花似锦。这正是十几年来
答:10节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 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划出)
解析:人类个体生命虽然有所不幸,但人类的 生命长河并不因此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 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旨句,对生命的感悟:生命是永恒的。
5、正因为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从中获得 了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才有了结尾“不觉加快 了脚步”,决定振作精神投身到社会工作和生活 中去的心情变化。那么当我们生命遇到不幸的时 候应该怎样做呢? 完成练习一
2、心情变化皆有因,那么“我”为什 么感到焦虑和悲痛呢? 答:7节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的” 解析:这里的手足比喻兄弟姐妹。这 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在西北高原工 作的比她小三岁的科学家因身患绝症, 生命垂危,做姐姐的十分焦虑悲痛。
3、“我”在看到这树茂盛的紫藤萝花后, 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繁密的花朵的光辉” 暂时带走了“焦虑和悲痛”,使“我”获 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那是因 为“我”从花中初感到生命力的顽强。听 老师读第8、9自然段,同学们用( )划出 “我”回忆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 藤萝的内容,并思考这段内容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作家·作品
宗璞,1928年生,女,当代作家。原 名冯钟璞,笔名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 学家冯友兰 之女,自 幼生长于清华 园,吸 取了中国传统文 化与 西方文化之精粹, 学 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中国 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 界文学》编缉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美课件(共8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美课件(共87张PPT)

预习检查
惩戒 蜷伏 怅然 悲楚 畏罪潜逃 妄下断语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随便地下结论。 通过处罚来警戒。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悲伤凄楚;悲苦。 弯着身体卧着。
预习检查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极其愤怒。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 强烈的抒情作用。
⑥开头还有可能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精读细研
2. 三次亡失小猫之后“我”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一缕酸辛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
第二次
怅然地、愤恨地,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 所爱的东西的人。
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
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跑” “爬”“扑”“捉”“跃” 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了小猫的活 泼可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 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精读细研
(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 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 地爬上去了。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小猫,这只小猫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整体感知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段):第一次养猫的情景 第二部分(3—14段):第二次养猫的情景 第三部分(15—34段):第三次养猫的情景
精读细研
1.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摘录课文内容, 填写下表。
来历 第一次: 从隔壁 花白猫 要来的 (1、2)
好久不养猫
第三次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

第16课《猫》习题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习题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中多处设置了伏笔,如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第 二只猫不怕生人,乱跑,预示其被捉走;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 冤打致死。这些伏笔起到穿针引线、联珠缀玉的作用,让文章连成一个 整体,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请运用伏笔法写一个小片段。 _示__例__:_一__天__,__弟__弟__的_脚__尖__被__石__头__割_破__,__几__个__同_学__送__他__回__家__。_在__家__附_ 近__的__巷__口_,__弟__弟__碰__见__了_爸__爸__。__不__料_爸__爸__只__是__简__单_交__代__他__几__句__,_便__自__己__走_ 了__。__弟__弟_很__伤__心__,__很__委_屈__,__也__很__生_气__。__在__他__大__发_牢__骚__时__,__有__个_同__学__笑__着_ 劝__道__:__“_别_生__气__了__。__其__实__他_很__爱__你__,__只__是__不_善__于__表__达__罢__了__。_不__信__你__看__,_ 等__你__爸__爸__走_到__前__面__拐__弯__的__地_方__,__他__一__定__会_回__头__看__你__。__”_弟__弟_半__信__半__疑__,_ 站__在__那__儿_注__视__着__爸__爸__远_去__的__背__影__。_爸__爸__依__然__笃__定_地__一__步__一__步__向_前__走__去__,_ 好__像__没__有_什__么__东__西__会__让_他__回__头__…__…_可__是__当__他__走__到_拐__弯__处__,__就__在_他__侧__身__左_ 拐__的__刹__那_,__很__快__回__头_瞟__了__弟__弟__他_们__一__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33张PPT)
第一层(第1、2段):写第一次养猫的情景,突出描写小猫的活泼可爱。 第二层次(第3-13段):写第二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更活泼,更可爱。 第三层次(第14-34段):写第三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不讨人喜欢,最后受到冤
枉死去。
默读课文,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我的情感变化和结局几个方面, 完成下表。
文中只有三只猫吗?它的出现又有什么作用呢?
第四只 ”黑猫“
黑猫的出现揭示了真相,如果没有黑猫出现,三猫会永远 被冤枉。
说一说:黑猫出现前,主人们是怎么判定是三猫吃了芙蓉鸟 的?
张妈发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 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我”看见果然一只鸟是 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 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深深的悔恨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作用: 1. 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2. 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次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有总结上文的 作用。 3. “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01
梳理行文结构,初识三只小猫。

02

研读写猫语段,辨明思想感情。
03
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知易行难之理。
新课导入
第 一 节
有人说忘记烦恼的方式有两种:音乐和猫。许多我们熟知的文人大 师都与猫有着风趣的故事。比如,帮猫儿一起打架的钱钟书、最爱 爬在丰子恺头上的猫咪,苦苦等候夏衍八年的老猫……
而今天,我们聆听一个与猫有关的忧伤的故事。
词语解释
•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明__确__、__坚__定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修__养_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疾__行__,__指飞速逝去____) ④非学无以广. 才(_____增__长_______)
课堂检测
16 诫子书
(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整体感知
16 诫子书
岁月。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疾行,指迅速逝去。
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 又怎么来得及。 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枯败衰 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又 怎么来得及(重新修正,进而奋发)呢!
知识备查
16 诫子书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 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 ),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 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 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 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 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课堂检测
16 诫子书
5.(2021·青海)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 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 由写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 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 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的字注音。
劝miǎn( 勉 ) 遂( suì ) 淫慢( yín ) 淡泊( bó ) 夫君子之行( fú ) 险zào( 躁 )
课堂检测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整体感知
诫子书 —诸葛亮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chí),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课堂检测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诸葛亮,字 孔明 ,三国 时期的政治 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三顾茅庐,俗语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本文题目中,“诫”的意思 是告诫、劝勉,“书”的意思是 书信 。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 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 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 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 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美课件【最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美课件【最新】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 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这些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 总结全文的关键性语句,使文章衔接自然, 层次清晰。
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 截然不同呢?
前两只猫来源珍贵,长相漂亮,性格活泼可爱, 自然惹人喜爱。第三只猫流浪而来,长相丑陋,性 格也不讨喜,自然遭受冷遇,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人凭着个人的好恶、偏见对待事物,造成了第三只 猫的悲剧。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一直看法不一。这里举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章寄寓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 的感触,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与仁 爱之心。作者写猫的故事的寓意是:要仁爱,不要残 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 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武断。这在旧中国是 难以实现的,因此酿成很多悲剧。
③“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 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 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 自己残暴行为的后悔,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死去的难过、 悔恨。
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第三只猫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真 的只是怕面对冤死的第三只猫吗?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 品。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 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 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 博爱的思想。《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 真实反映。
己哪些方面不够优秀,找到不足,然后不断努 力,完善自我。 不能埋怨别人,不能自甘堕落,不能放弃自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练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练习课件
目录
3星题综合实践
【任务四:随行·善待生命】 13.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动物——人类
的朋友”宣传册。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同学们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宣传册标题时,就
“朋友”二字字体的选择展开了讨论。请你依据“字 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返回 目录
A.
B.
B.你明明知道魔术是假的,却还试图怂·恿·(sǒng yǒng)和 我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的。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juǎn)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我们要依法严惩·(chéng)虐·(nüè)待者,给他们应得的
惩罚。 【点拨】“蜷”应读quán。
返回 目录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生”(如下图)。请你仔细观察,并介绍该邮票的
主体图案及寓意。(70 字左右) 示例:这枚名为“同圆共生”的邮票,描
绘了三只兔子首尾相接、奔腾不息的场景,
展现了生命的灵动与温情;背景衬以“玉
兔捣药”纹饰,表达了祈福平安健康、人
民幸福的真挚愿望。
返回 目录
三、微写作 14.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不少动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上文。内容上 :表现了“我”永不养猫的坚决态度,表达 了“我”因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内 心极度自责和悔恨之情。
返回 目录
9. 在朗诵排练的过程中,同学们在本文结尾处句子的重音处理 上产生了分歧。“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出现了 以下四种不同的读法。你同意哪种读法?说说你的理由。 ①重音放在“我”上。 ②重音放在“永无”上。 ③重音放在“过失”上。 ④重音放在“机会”上。 我选择:__示__例__:__①__ 理由:__强__调__“__我__”__在__第__三__只__猫_____ _亡__失__过__程__中__应__负__的__责__任__以__及__极__度__自__责__的__心__情__。___________返_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习题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习题课件

散步散步。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 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 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 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 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 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 了?……
答案示例: 短语:有灵性 句子:“(我)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
它,它盯着我。”“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 “可自打那以后,它好像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 到三层就安静地蹲在那里等着。”“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 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8.有人说,第三回养猫的经历简直算是一则讽喻故事,作者用说故事的方式阐明事理。请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从中悟到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5.仿照提示,将“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回鸟—( 猫常望鸟 )—( 鸟被咬死 )—( 猫冤受罚 )—
“我”知真相
6.文中花白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21-22·南阳宛城区期末)阅读 《猫》选段(从“冬天的早晨”到“自此,我家永不养
猫”),回答问题。
5.仿照提示,将“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回鸟—(
)—(
)—(
)—“我”知真相
6.文中花白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七单元 第16课 篇目(一) 赤壁赋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第七单元 第16课 篇目(一) 赤壁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 助词,不译 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动词,去,往
9.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助词,形容词词尾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3)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4)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介词,相当于“于”,在
任务驱动四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文白对译]
[文言积累]
一、重点字音(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壬.戌.( rén )( xū )
2.窈.窕.(yǎíng )
4.扣舷.( xián )
5.桂棹.( zhào )
6.溯.流光( sù )
7.倚.歌( yǐ )
指月光下的清波
发白,变亮 占领,攻破 哀叹
五、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望 (1)七月既望. (2)望.美人兮天一方 (3)吾尝跂而望.矣(《劝学》) (4)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夏历的小月十五日,大月的十六日 动词,眺望 动词,眺望 名词,名望
2.兴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3)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2.体会文本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 的特点。
3.欣赏文本通过排比、铺陈手法描写形 成的整饬之美。
任务驱动一 阅览资料·认识作者
[资讯概览]
一、作者介绍 见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典型事迹
黄州谪居,成就奇才 北宋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二十八日,因“乌台诗案”陷狱四个多月的苏东坡 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到元丰七年(1084)四月上旬离开黄州,苏东 坡谪居黄州有五个年头儿。

[部编版]2021年秋季七上语文: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2021年秋季七上语文: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2021年秋季七上语文: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270f2b78-6ea5-11ec-a48e-7cb59b590d7d16诫子书练习题01积累与应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添加的单词。

(1)绅士之旅(助词,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开头)。

(2)节俭培养道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不能扩大你的才能。

(4)如果你行动迟缓,你就无法激发自己的才能。

(5)年复一年。

(6)想法和岁月流逝(年)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消除干扰和干扰,提高自身修养,勤俭修身。

(2)如果你行动迟缓,你就无法激励自己,如果你很危险,你就无法治愈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诸葛亮在《诸葛亮子诫》中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儿子的教诲和期望中永恒的名句是:如果你不冷漠,你就不能表达你的抱负,如果你不安静,你就不能走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戒律》中的一句话解释说,过度的享乐和不耐烦会对人们的自我修养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你行动迟缓,你就无法激励自己,如果你很危险,你就无法治愈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项活动,我们学校的学生会起草了一条标语。

以下是口号的前半部分。

请填写下半部分。

(要求:与句子前半部分的语义有关,句型相同,字数相同)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今年春节,一位同学去亲戚家做客。

他看到亲戚家的一个6岁的孩子拿起筷子,把他最喜欢的菜放在桌子上的碗里。

亲戚的劝阻无效。

奶奶说:“孩子还小,刚刚长大。

”你同意奶奶的观点吗?请给出你的理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1)
第一句话表现了第一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 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文第二只猫的到 来做了铺垫。
第二句话表现了我们全家的伤心程度加深了,又为下 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铺垫。
第三句话比第二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 者态度的坚决,放在文章的最后,既呼应了前文, 又拓展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你从这个事件中, 得到什么启示?
错在自己的主观臆断,未调查清楚事件的始末,对丑 猫存在偏见。
启示: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 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教师点拨(3分钟)
对照手法的运用
含义: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峙的两个方面作比
C、课文叙写了“我”家先后养三只猫的故事,抒 发了我的爱好、痛惜和勇于自责的思想感情。
D、作者通过叙写家中第一次养猫,表达了“我” 对这只猫病终的无限难过、怅然、愤恨之情。
(第二次养猫,小猫丢失的难过、怅然、愤恨)
三、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三妹常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
课前提问(2分钟)
1.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 1 ) “ _ 非_ _ 淡_ _ 泊_ _ 无_ _ _以_ 明_ _ _志_ _ , _非_ _X_X_ _X_无_ _以_ _致_ _远_ 。 ” 这 既 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2)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__夫__学__须__静__也____, ____才__须__学__也____,__非__学__无__以__广__才_,__非__志__无__以__成__学__。”
郑振铎
《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 月出版的《文学周报》,受五四 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 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 已树立了平等、公正的待人接物, 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 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这 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