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能试验标准汇总

合集下载

动力触探试验规范标准

动力触探试验规范标准

动力触探试验规范标准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用来测试材料或结构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性能和稳定性的方法。

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规范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动力触探试验的规范标准,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以及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之前,首先需要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准备,包括样品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处理等。

在选择试验参数时,需要根据试验目的和样品特性进行合理的确定,包括试验载荷、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2. 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试验设备设置、样品安装和试验参数的调整等。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并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记录。

同时,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重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对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总结。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对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数据处理要求都很高。

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标准,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和分析。

结语。

本文介绍了动力触探试验的规范标准,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以及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希望本文能对动力触探试验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试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试验标准汇总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试验标准汇总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试验标准大全 本文详细归纳了我国目前已经颁布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包括驱动器、电池以及驱动系统进行检测需要的国家标准,详细列举如下。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测试试验涉及的相关测试标准如下所示: GB/T 18385-2016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GB/T 18386-2017 《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 755-2008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试验方法》 GB/T 1032-2012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 电力馈能满足 IEEE159 国家相关的供电标准的要求,回馈电网谐波≤4%。

GB/T 50055-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其中为了保证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的性能,国家发布实施了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专项检测标准,即 (1)GB/T 18488. 1-2012《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2)GB/T 18488. 2-2012《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两项标准分别规定了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的工作制、工作条件、技术要求、需要检验的项目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

标准从机械、电安全性能、环境试验、电机性能以及电磁兼容等方面对产品提出了要求。

电机性能测试是电机及控制器试验中最重要的,电机的性能主要考核电机在额定负载和峰值负载下的转速-转矩特性及效率、电机的再生能量回馈能力、最高工作转速和超速能力、工况运行的温升及噪声的大小。

其中在标准GB/T 18488. 2-2012中第7.2节,对转矩-转速特性及效率的测量进行了详细说明。

汽车性能试验标准与方法

汽车性能试验标准与方法

汽车性能试验标准与方法引言汽车性能试验是评估一辆汽车的性能和操控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对于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性能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车体验。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汽车性能试验标准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性能试验的一些常用标准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汽车性能试验的过程和评估指标。

1. 加速性能试验加速性能试验是评估汽车加速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加速性能试验标准和方法:•0-100公里/小时加速试验:该试验要求汽车在静止状态下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并记录加速时间。

这个试验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汽车的动力性能和加速响应能力。

•百米加速试验:该试验要求汽车在静止状态下加速至百米终点,并记录加速时间。

这个试验主要考察汽车的起步加速能力和动力系统的响应速度。

•直线加速试验:该试验要求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在直线上加速,并记录加速时间和达到的最高速度。

这个试验能够全面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和动力输出。

2. 制动性能试验制动性能试验是评估汽车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制动性能试验标准和方法:•100-0公里/小时制动试验:该试验要求汽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并进行紧急制动,记录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

这个试验能够全面评估汽车的制动能力和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

•80-0公里/小时制动试验:该试验要求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并进行正常制动,记录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

这个试验主要考察汽车在常规行驶情况下的制动性能。

3. 操控性能试验操控性能试验是评估汽车操控能力和驾驶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操控性能试验标准和方法:•紧急避险试验:该试验要求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并进行紧急避险操作,记录避险过程中的操控稳定性和车辆姿态变化。

这个试验能够评估汽车的操控响应速度和驾驶稳定性。

•方向稳定性试验:该试验要求汽车在一定速度下进行直线行驶,并记录车辆的侧倾情况和方向稳定性。

动力电池测试标准

动力电池测试标准

动力电池测试标准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动力电池的测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动力电池测试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动力电池的测试标准应包括对电池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

这包括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温度特性等。

其中,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能够存储的电荷量,是衡量电池储能能力的重要指标。

充放电性能则是指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多次循环充放电后保持稳定性能的能力,也是电池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温度特性则是指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包括高温下的安全性和低温下的放电能力等。

其次,动力电池的测试标准还应包括对电池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

这包括电池的短路、过充、过放、过温等安全性能的测试。

短路是指在外部短路条件下电池的安全性能表现,过充和过放是指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安全性能表现,而过温则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电池的安全性能表现。

这些测试项目是为了确保电池在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保持安全稳定的性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最后,动力电池的测试标准还应包括对电池的环境适应性进行测试。

这包括电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如高温、低温、高海拔等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这些测试项目是为了确保电池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满足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动力电池测试标准是保障动力电池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电池的性能参数、安全性能和环境适应性进行全面测试,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九、车辆动力学标准

九、车辆动力学标准

九、车辆动力学标准ISO 3888-1: 1999 乘用车急速变换车道试验用车道第1部分:两车道变换10 ISO 3888-2: 2011 乘用车急速变换车道试验用车道第2部分:躲避障碍物12 ISO 4138: 2012 乘用车恒速圆周驾驶性能开路试验规程26 ISO 7401: 2011 道路车辆横向瞬时响应试验方法开路试验方法30 ISO 7975: 2006 乘用车转向制动开路试验方法30 ISO 8349: 2002 道路车辆路面摩擦系数测量36 ISO/TR 8725: 1988 道路车辆单周正弦输入时瞬态开环响应试验方法19 ISO/TR 8726: 1988 道路车辆伪随机转向输入时瞬态开环响应试验方法22 ISO 8855: 2011 道路车辆车辆动力学和路面保持能力词汇50 ISO 9815: 2010 道路车辆乘用车和挂车列车横向稳定性24 ISO 9816: 2006 乘用车车辆转向时的停机反应开环试验方法30 ISO 10392: 2011 两轴道路车辆重心的确定20 ISO 11012: 2009 重型商用车和大客车中心操作量化开环试验方法迂回试验和瞬时试验14 ISO 11026: 2010 重型商用车和大客车晃动稳定性试验方法闭环试验20 ISO 12021: 2010 道路车辆对侧向来风的敏感性使用鼓风机送风的开环试验方法22 ISO 13674-1: 2010 道路车辆中心量化控制试验方法第1部分:摇摆试验16 ISO 13674-2: 2006 道路车辆中心量化控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换试验16 ISO 14512: 1999 乘用车在具有两种不同摩擦系数的路面上进行的正前方制动开环试验规程16 ISO 14791: 2000 道路车辆重型商用车列车和铰接客车横向稳定性试验方法34 ISO 14792: 2011 道路车辆重型商用车和客车恒速圆周试验20 ISO 14793: 2011 道路车辆重型商用车和客车横向瞬时响应试验方法36 ISO 14794: 2011 重型商用车和客车转弯制动开环试验方法30 ISO 15037-1: 2006 道路车辆车辆动力学试验方法第1部分:乘用车一般试验条件26 ISO 15037-2: 2002 道路车辆车辆动力学试验方法第2部分:重型汽车和客车一般试验条件26 ISO 16234: 2006 重型商用车辆和客车在具有两种不同摩擦系数的路面上进行的正前方制动22开路试验规程ISO 16333: 2011 重型商用车和客车稳态翻滚开端倾斜平面法24 ISO 17288-1: 2011 乘用车自由转向特性第1部分:转向释放开环试验方法12 ISO 17288-2: 2011 乘用车自由转向特性第2部分:转向脉冲开环试验方法20 ISO/TS 20119: 2002 道路车辆中心量化控制试验方法直线行驶离散度的确定16 ISO 21994: 2007 乘用车ABS直线制动时的制动距离开环试验方法32。

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对比

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对比

技术装备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对比王鼎,苗晓雨,熊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随着我国铁路货车提速,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需使用改进的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质量。

对比GB/T 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与GB/T5599—2019《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的异同点,从试验条件、评定指标和测试数据处理等方面,将动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分别按照2个标准中的试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运行稳定性、运行品质、运行平稳性对比分析,并对货车动力学性能试验提出建议。

关键词: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性能试验;标准对比;试验数据中图分类号:U2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3)08-0082-09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5.25.0040 引言GB/T 5599—2019《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简称2019版标准)于2019年12月10日发布,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了GB/T 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简称1985版标准)[1-2]。

2019版标准在1985版标准的基础上,对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指标等级限值、数据处理方法以及采样要求进行修改。

30多年来,我国铁路货车的动力学性能指标执行1985版标准,由于该标准制定时铁路货车的运行速度较低,在近几年铁路货车提速、提高轴重的大背景下,有必要使用改进的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质量[3-5],更好地服务于货车行业的发展。

2019版标准改进后的试验方法与1985版标准有何区别,以及2019版标准动力学性能的评定方式对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有哪些影响,值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首先从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几方面对2019版标准和1985版标准进行对比;其次详细分析2019版标准动力学性能的评定方法对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评价的影响;再次使用动力学性能试验实际数据分别按照2个标准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更有利于2019版标准实施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相关标准与技术要求

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相关标准与技术要求
时须对非常规排放物做出说明。
检测机构的要求
与常规汽车相同的检验项目和需在整车上进行测 试的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项目按常规汽车的管理 要求进行。
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电机、控制器的检测在指定 的检测机构或技术中心进行。
新能源汽车其它专项检验项目,要求在满足以下 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暂不进行指定):
大于1.2;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程度相同(微混、 轻混、中混、
深混、全混等);混合方式(并联、串联、混联)相 同;能源种类(油-电、气-电等)相同;
同一型号判定规则
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类型(铅酸、 镍氢、锌空气、锂离子(锰酸锂、磷酸铁锂等也属 不同种类)、无机/有机超级电容器、氢-空气/直接 甲醇燃料电池等)相同;
新能源汽车产品检验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2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 3 GB/T 18384.2-2001 障防护
4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整车标准及试验项目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标记 蓄电池包、动力蓄电池类型
由动力蓄电池排出的气体 动力蓄电池的要求
动力蓄电池的绝缘电阻、爬电距离、通风 动力蓄电池的过电流断开器 车载储能装置碰撞的特殊要求
成员保护、第三方保护、短路保护
(2)车辆技术特性参数:可包括驱动电机额定功率(kW)、 动力蓄电池组/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组总成标称电压(V) 、动力蓄电池3小时率额定容量(Ah)、二甲醚发动机额定 功率(kW)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几个。

动力电池新国标产品检验试验标准

动力电池新国标产品检验试验标准

xxxxxxxxxxxxxxxxx产品检验实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号:发行日期:编制:审核:审批:一、范围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安全及电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二、规范性引用文件1.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2.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3.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三、内容本标准共分为三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标准第一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标准循环寿命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工况循环寿命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在在电动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231484-201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单体蓄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3.2蓄电池模块将一个以上单体蓄电池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

3.3蓄电池包通常包括蓄电池模块、蓄电池管理模块(不包含BCU)、蓄电池箱以及相应附件,具有从外部获得电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3.4蓄电池系统一个或一个以上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热管理设备以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能量储存装置3.5额定容量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容量(Ah)3.6额定能量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能量(Wh)3.7初始容量新出厂的动力蓄电池,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1I1(A)电流放电至公司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18385-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43-2009《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3730.2定义和下列定义。
3.1试验质量
整车整备质量与允许加载质量之和。
3.2动力半径(轮胎)
指电动汽车在承受试验载荷时,轮胎变形后的有效半径。
3.3最高车速
指车辆能够在往返两个方向各持续行驶1km以上距离的最高平均车速(试验程序见7.3)。
将试验车辆以(V30±5)km/h的70%的恒定速度在试验跑道或测功机上行驶使蓄电池放电,直到行驶里程达到总的行驶里程的40%为止。
7.5(0-50/0-100/0-120)km/h起步加速性能试验
7.5.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均匀地分布在乘客座椅上及行李箱内。
7.5.2 将试验车辆停放在试验道路的起始位置,并起动车辆。
4.4.7 动力蓄电池应处于各项试验要求的充电状态。
4.5道路条件
试验应该在于燥的直线跑道或环形跑道上进行。路面应坚硬、平整、干净且要有良好的附着系数。
4.5.1直线跑道
测量区的长度1000m,并用标杆做好标志。
加速区应足够长,以便在进入测量区前200m内达到最高稳定车速。测量区和加速区的后200m的纵向坡度均不超过0.5%。测量区的横向坡度不超过3%。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12548-1990《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GB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为了减少试验误差,试验应在试验跑道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尽量使用相同的路径。当条件不允许在两个方向进行试验时,可按照4.5.3进行一个方向的试验。
4.5.2环形跑道
环形跑道的长度应不小于1000m。环行跑道与完整的圆形不同,它由直线部分和近似环型的部分相接而成。弯道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200m。
测量区的纵向坡度不超过0.5%。为计算车速,行驶里程应为车辆被计时所驶过的里程。
7.7爬坡车速试验
7.7.1 将试验车辆加载到最大设计总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均匀地分布在乘客座椅上及货箱内。
7.7.2 将试验车辆置于测功机上,并对测功机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适合试验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值。
7.7.3 调整测功机使其增加一个相当于4%坡度的附加载荷。
7.7.4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试验车辆加速或使用适当变速挡位使车辆加速。
3.430分钟最高车速(V30)
指车辆能够持续行驶超过30分钟的最高平均车速(试验程序见7.1)。
3.5加速性能(V1到V2)
车辆从速度V1加速到速度V2所需的最短时间(试验程序见7.5和7.6)。
3.6爬坡车速
车辆在给定坡度的坡道向上行驶超过1km的最高平均车速(试验程序见7.7)。
3.7坡道起步能力
4.4.4 除了牵引用途以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规定的最大值(电能、液压、气压)。
4.4.5 如果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超过了允许工作环境温度,试验人员应按技术条件中推荐的操作程序使蓄电池处于正常运行温度下工作。
本标准中的蓄电池均指动力蓄电池。
4.4.6 在进行试验前七天内,试验车辆至少行驶300km。
7.1.4 测量车辆驶过的里程S1,单位:m 。并按下式计算V30,单位:km/h。
V30 = S1/500
式中:V30--车辆30分钟最高车速,km/h;
S1--车辆30min驶过的里程,m 。
7.1.5 如果试验中车速低于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95%,试验应重做,车速可以是上述30分钟最高车速估计值或者按技术条件重新估计的30分钟最高车速。
5.3预热
试验车辆应该以估计的30分钟最高车速的80%速度行驶5000m,使电机及传动系统预热。
6 试验程序
按下列顺序安排试验,使所有的性能试验可以在两天内完成。
表3试验顺序及加载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加载质量
第一天
车辆准备(见5)
预热加载为C
1
30分钟最高车速试验(见7.1)
C
2
完全放电行驶试验(见7.2)
5.1.1常规充电
蓄电池按照常规充电规程进行充电,如果安装了车载充电器,用它给蓄电池充电时应在环境温度为20~30℃下进行;如果未安装车载充电器,应按照车辆技术条件中推荐的外部充电器给蓄电池充电。
本规程不包括其他特殊类型的充电。例如蓄电池翻新或维修充电。
试验过程中车辆应没有进行特殊充电操作。
5.1.2充电结束的判断
Vi=Vr±Vv×f
Vr=3.6/t
式中,如果风的纵向分量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选“+”;
如果风的纵向分量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选“-”。
Vi--第i次最高车速,km/h;
Vr--实际最高车速,km/h;
t --通过测量区的时间,s;
Vv--风速的水平分量,m/s;
f --修正系数为0.6。
7.440%放电行驶试验
4.2试验仪器
如果使用电动汽车上安装的速度表、里程表测定车速和里程时,试验前必须按GB/T 12548进行误差校正。
4.3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
表1规定了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
表1 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
测量参数
单位
准确度
分辨率
时间
s
±0.1 s
0.1s
距离
m
±0.1 %
1m
温度

±1 ℃
1℃
12
0-120km/h加速性能试验
C
13
0-400m加速性能试验
C
14
60 km/h--100km/h超越加速性能试验
C
15
80km/h--120km/h超越加速性能试验
C
以上每个试验开始时,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是前一个试验后的状态。
如果每个试验都单独进行,最高车速试验开始时,蓄电池应处于10O%~90%充电状态,而加速性能、爬坡车速、坡道起步性能试验开始时,蓄电池应处于60%~50%充电状态。
V=3.6/t
式中:V--实际爬坡最高车速,km/h;
t--持续行驶1km所测时间,s。
7.8坡道起步能力试验
坡道起步能力应在有一定坡度角α1的道路上进行。该坡度角α1应近似于技术条件规定的最大爬坡度对应的角α0。实际坡度和厂定坡度之差,应通过增减质量ΔM来调整。当不知α0时,可用7.8.4中的公式来计算。
试验标准
TestStandard
上海思致汽车
Shanghai Cotech Automotive
目录Contents
动力性试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电动汽车的加速特性、最高车速及爬坡能力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
7.3.1.4 随即做一次反方向的试验,并记录通过的时间t2。
7.3.1.5 按下式计算试验结果。
V=3.6/t
式中:V--实际最高车速,km/h;
t--往返试验所测时间的算术平均值,s。
7.3.2一个方向试验程序
当用4.5.3的试验路面进行试验时,两次试验的结果按下式计算,这里最高车速V是两次Vi的算术平均值。如果考虑风速,最高车速应该按下式修正。
7.3最高车速
7.3.1最高车速试验
7.3.1.1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增加的载荷应均匀地分布在乘客座椅上及货箱内。
7.3.1.2 按第5章的规定对蓄电池充电并对试验车辆进行预热。
7.3.1.3 在直线跑道或环形跑道上将试验车辆加速,使汽车在驶入测量区之前能够达到最高稳定车速,并且保持这个车速持续行驶1km(测量区的长度)。记录车辆持续行驶1km的时间t1。
12h的充电即为充电结束的标准;如果标准仪器发出明显的信号提示试验人员蓄电池没有充满,在这种情况下,最长充电的时间为:
3×车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蓄电池能量(kWh)/电源供电功率(kW)。
5.1.3全充满的蓄电池
如果依据常规充电规程,达到充电结束标准,则认为蓄电池已全充满。
5.2里程表的设定
试验前应记录试验车辆里程表的读数。
7.5.3 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使车辆加速到规定车速的±1km/h。
7.5.4 如果装有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话,将变速器置入该车的起步挡位,迅速起步,将加速踏板快速踩到底,换入适当挡位,使车辆加速到规定车速的±1km/h。
7.5.5 记录从踩加速踏板到车速达到规定车速的±1km/h的时间。
7.5.6 以相反方向行驶再做一次相同的试验。
试验空载
C
车整备质量+主驾驶+副驾驶+设备+配重,约等于180kg。
试验半载
D
最大允许装载质量:按前排乘坐试验人员两人或相同质量的配重,行李箱添加35kg,剩余质量添加到后排。
试验满载
4.4.2 在环境温度下,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技术条件中的相关规定。
4.4.3 除试验必需的设备和车辆日常操纵部件外,应关闭车上的照明和信号装置以及附加装置。
7.2完全放电行驶试验
完成V30试验之后,试验车辆停放30min,然后以70%的V30恢复行驶,直到车速下降到当加速踏板踩到底时,车速为(V30±10)km/h的50%,或直到仪表板上的信号装置提示驾驶员停车,记录行驶里程。计算总的行驶里程,包括预热阶段的行驶里程、V30试验时的行驶里程、完全放电时的行驶里程。
7.5.7起步加速性能(单位:s)是两次测得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7.6 (50-80)/(60-100)/(80-120)km/h超越加速性能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