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词两首—如梦令 1教案 苏教版
《如梦令》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句 子 有 长 有 短 ,所 以又 叫 “ 长 短 的 做 标 记 。
( 4) 他 们 为 什 么不 知 归路 ? ( 酒
小 结 : 是 啊 ,这 里 的 沉 醉 既 是 “ 酒醉” 又是 “ 陶醉” , 是 酒 不 醉 人 人
3 . 交流 、 质疑。 重点 理解 “ 兴尽” 、 醉、 景美 …… ) 4 . 学 生说 说词 的 大意 。
人 的 快 乐 心 情 及 对 大 自然 、 美 好 生 价 — — 齐 读 。 3 . 拓展赏析《 如 梦 令 —— 昨夜 声韵 和谐 、 语 言优 美 。 这 些 特 点 必 须
点。
雨 疏 风 骤 》, 感受“ 如 梦令 ” 词 牌 的 特 通 过 反 复 诵 读 才 能 真 正 体 会 到 。 这 小 结 :黄 昏 的 时 候 ,晚 霞 染 红 了 天 里 的 初 读 目标 明确 、 形 式 多样 。 通 过 边 , 远 处 的山 , 近处 的水 都笼 罩在 晚 诵读 , 学 生 体 会 到 了词 的 音 韵 美 、 节 霞 的余 晖 中 , 水 面波 光粼 粼 , 不 由得 复 习导 入 。 了解 词牌
花 深处 。”
“ 如梦令 ” 是 词 牌 名 。 词 牌 相 当 基 本 要 求 ,也 是 步 入 诗 境 的 必 经 之 吧 ! ( 齐读 第 一句 话 )
在反 复 诵读 的基 础上 , 引 导 学 生 于歌 曲的 曲调 , 它规 定 了词 的字 数 、 路。
句式 和 韵脚 。 苏版 教 材 中接 触 到 的第 二 首 词 , 通 过 回顾 词 与 诗 的 区 别 帮 助 学 生 进 一
《 清 平乐
村居 》 。
2 . 你 发 现 词 与 我 们 经 常 学 的 诗 思 说 出 来 呢 ?不 懂 的 可 以 和 同 桌 商 有什 么 不 同? ( 诗 的每句 话 字数 相等 , 而 词 的、 喝 酒… … ) 2 . 轻声读 , 同桌 交 流词 义 , 不 懂 棋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
2.掌握诗歌注释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领会诗歌中的感情和情感表现。
3.通过写作、朗诵等方式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1.挖掘诗歌中的深层意义。
2.指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布置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诗,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做好诗歌注释,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重点讲解1.诗歌的语言特点:用词简练、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2.诗歌的结构特点:韵律工整、意境绵延。
3.诗歌的意义分析:描绘出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表达了人们经常会陷入的人生困境和痛苦。
3. 情感交流1.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理解与感受。
2.个人写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写一篇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自由文章。
4. 课堂总结通过诗歌的学习和交流,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语言感悟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美的追求。
五、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注重从作者角度来深入挖掘诗歌意义。
2.互动交流法: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诗歌深层结构,建立情感桥梁。
3.个案辅导法:注重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六、教学评估1.定期测验:培养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撰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3.小组评价:要求小组内相互评价和反馈,以此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如梦令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如梦令等)教案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 运用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首古诗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提问: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
二、学习古诗(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的标题和作者,让学生猜测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3.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
三、分析古诗(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2.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两首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四、创作古诗(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创作古诗。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古诗。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古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对同学:□中学■学校2.教学课题:苏教版六班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材分析: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有,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非常幸福,能充共享受生活的欢乐。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快情景。
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欢乐。
教学这首词,读懂、理解词的大意和背诵整首词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词的意境。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使同学在情境中体会、感悟。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了解词的有关学问,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3. 培育同学古诗词的鉴赏力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释理解词义读"胖',接着是学会想象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读画面,最终查找词眼读"瘦'。
2.对词的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想象画面,联想有关的词句,积累词语。
通过观赏、释词、想象画面,在层层推动中抓景、悟情。
让同学通过画面熟悉李清照。
2.引导同学懂得学习古诗词要做到读书韵味,诵出音律。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难点:结合词句绽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
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寻与"如梦令'、"李清照'相关的教学资料,选择相关学问内容。
依据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课件教学以调动同学学习乐观性,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学具预备:多媒体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揭示课题,同学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介绍"词'的常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词两首:如梦令》苏教版
c.开展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4.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a.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b.建议学生阅读其他古词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5.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a.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2.课堂讲解,分层教学:
a.对词牌、韵脚等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古词的基础知识。
b.通过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c.对生僻字、词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3.课堂互动,合作交流:
a.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如梦令》的理解和感悟。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强调这首词作是李清照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情。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诗词的情感基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词牌《如梦令》的特点,如韵律、结构等,通过示范朗读和集体跟读,让学生感受古词的音韵美。接着,我会逐句解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中的借景抒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设问和对比。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诗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古词的掌握仍存在困难。在此基础上,针对《如梦令》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古词学习方面,对词牌、韵脚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具体到情感表达、意境把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对一些生僻字、词义的理解存在障碍,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分析并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情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如梦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的情况。
2. 学生对诗词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掌握诗词中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的情况。
4.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如梦令》。
2. 相关参考资料和古汉语词典。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如梦令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如梦令》为例,该诗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以描写细腻、情感丰富而著称。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学习这首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感体验、品味词句、创意表达”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首先,通过分析词的结构、韵律,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其次,抓住关键词语,如“绿肥红瘦”、“夜雨寄北”等,让学生品味词句的美感。最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如梦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如梦令》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深入分析词句,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如结构、韵律等。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品味关键词语的美感,感受诗词的音乐性和绘画性。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诗词背诵、朗诵、书写等方面,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如梦令》,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本次课堂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
3.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自己的梦令》的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有诸多亮点,以下是突出的五个方面:
5.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本节课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扮演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会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 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难点:1.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领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诗词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读诗词的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诗词,突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意境。
(2)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写一篇关于诗词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观察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如梦令》教案请关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如梦令》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
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情况。
3、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现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5.简介词的特点词起与唐,盛于宋。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
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
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
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教师手势引导,学生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引读,男生读《夏日绝句》;女生读《如梦令》,(节奏要特别有变化:平长仄短)。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词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中,《词两首》这一章节显得尤为重要。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这两首词,旨在深化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两首词——《如梦令》和《丑奴儿》均为宋代词人佳作,既有意境之美,又有情感之深,是引领学生走进古典诗词大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品味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本教学案例将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课本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展开具体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梦令》和《丑奴儿》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如何从词中感受到词人的心情?”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
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词作品。
(四)总结归纳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词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运用比较阅读、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词中的艺术手法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二、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如梦令》和《丑奴儿》两首词,掌握基本的词牌格式和韵律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两首词的字面意思,分析词中的关键字、词、句,如修辞手法、意象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词两首1苏教版
《词两首》教案一【教材分析】《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
《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随意游转,没想到误入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整首词言语如内容一般平实、自然。
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含蓄深沉。
词中只见景却不见人。
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中去了,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渔歌子》是本课另一首词。
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的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2.简单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读、诵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我国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展现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介于学生已经接触过有关词的常识,因此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建构基础上,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这两首词词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
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圈圈景物,想象画面、理解词意、落实重点。
创设情境,角色对话,体会诗人情感,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介绍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如梦令》一词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如梦令》一词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
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四) 、巩固学习:
1、小组限时背诵比赛。
2、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幺事?
(2)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事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幺季节?
(4)为什幺会误入藕花深处?
六、教学结束:
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讲解重点词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 常常回忆,表明词人在回忆往事。 醉 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 是因为 日暮 ,而且词人 醉 了。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 :尽了兴致,句子意思:玩得尽兴 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4、汇报交流:古诗每句的字数一样,但《如梦令》的字数不同。
5、师简介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又叫长短句,每首词都有词牌名。
6、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幺?(如梦令)
7、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2)
(1)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词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连两个 争渡 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 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快速的划船又 惊起一滩鸥鹭 ,把已栖息的水鸟也 吓飞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描绘的美丽画面。
(4)听录音朗读,闭眼想像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领悟词人表达的感情
①作者为什幺到了日暮还不愿意回家?(被溪亭的美景所陶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语文教案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品读吟诵,推敲语言,想像画 面,力求学生能通过文字感受词的美,领悟词人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词两首(苏教版六下)
词两首(苏教版六下)1如梦令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颗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词的知识和学过的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揭示课题,学生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介绍词的常识。
3、本节课学习的词《如梦令》,学生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抓住景物,感知画面。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的位置;学生朗读。
2、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
3、一起正音,熟读这首词。
4、学生边读边画线:文中描绘的景物。
5、交流。
溪亭、日、藕花、鸥鹭6、适当解释词中的字或词的意思。
常记:经常记起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致很尽心7、学生朗读,抓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美妙的画卷。
三、展开想象,领悟意境。
1、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述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
2、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愉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是愉快的心情,从常记沉醉二句可以看出。
一个沉醉凝练地反映了一天的欢乐。
3、这一天的欢乐集中在归途中表现,归途中妙趣横生的画面有哪几幅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心情由沉醉到急切再到惬意,充分享受着这大自然的乐趣。
4、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用了哪些小事物描写了江南山村月夜的图画: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夜晚很静,以动与静,一幅丰收景象)星稀天外,点雨山前,路转溪头,忽见茅舍。
(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情趣横生)5、以各种形式诵读,读中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心境,交流自己所感悟出来的意境。
四、完成练习,巩固提高。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如梦令_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如梦令_苏教版备课时刻 3.22主备人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刻 3.22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9.《如梦令》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1第 1 课时 上课时刻 项 目内 容 修改栏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了解词句的意思,背诵古词。
过程方法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画的情形,感悟词人的欢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会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受。
教学、教具 (课件)准 备教学课件 教 学 流程评论或修改教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学环节一、走进古词1. 比较词和诗的不同。
2.揭题,交流李清照的资料1.背诵往常学过的古诗2.交流李清照的资料教学环节二、初读全词,领会大意1、一读,读通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再读,读明白词意。
3.质疑问难,汇报成果。
三、想象画面,品味意境抓住关键词语和三个画面来引导学生品读古诗学生把古诗读几遍,读通读顺为止。
学生自读自悟,依照预习情形先自解词语,再说说整首词的大致意思。
学生交流汇报三读,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画面1:溪亭日暮读出“溪亭日暮”的美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以读促学,以读代教四、小结由词及人,感悟人一辈子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也醉人呢?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画面2:藕花深处⑴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⑵李清照如何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⑶朗读:读出“误入”的惊喜。
画面3:一滩鸥鹭⑴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⑵品读两个“争渡”,比较叠句,感受喧闹有味的场面,体会着急轻巧的心情。
⑶抓住“惊”:“鸟惊人也惊”,体会“一滩想象画面感受美景鸥鹭”带来的惊喜,朗读。
学生阅读有关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如梦令教案模板
如梦令教案模板苏教版六下语文《如梦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说出来。
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学读、品读、演读、背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研讨赏析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确定人生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胸怀梦想。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教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蔡琴独唱,预习单,词配画专用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课件播放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师:哪个同学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词的知识?(学生回答)2·下面请放声朗读全词,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词读正确,读流畅。
--学生自读3·指名读,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听的同学听他读的是否正确。
——师生点评—评的同学再读师:诗词重在有节奏美,韵律美,我们读时能稍加停顿,注意节奏会更好。
请大家边读边划节奏。
----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光读通还不够,还要读懂词的大概意思,拿出预习单把上面完成的词语及解释快速读一遍,找出不理解的词我们一起解决。
----重点解析常记:沉醉:5·请大家小声的和同桌说一说整首词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同位可以互相请教、互相补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如梦令》 苏教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尝试当堂背诵。
3.培养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当堂背诵,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
难点: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重点预习文中的词句的内涵,理解词人当时的心境。
教师:准备PPT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词两首中的第一首《如梦令》。
生: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如梦令》2.师:那么同学们知道《如梦令》的作者是谁吗?生:齐答。
3.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呢?生:指名回答,对李清照进行介绍。
师: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点评及表扬,对于不足之处给予适当补充。
师:过渡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欣赏一下“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风采。
二、初读指导(一)自读要求:师:1.齐读全词,读通读顺。
2.轻声读这首词,思考:词和诗有何不同,进行对比。
(二)检查预习情况师:词和诗有何不同。
(先同桌之间讨论,指名答)生:句式长短不一样。
生:词有词牌名,又称曲或长短句。
师:给予补充词的分类。
根据字数的不同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师:还有哪些不同之处?生:字数上诗固定,词不固定。
词牌名和诗名、词名不一样。
师: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生:《忆江南》、《卜算子》、《清平乐》等。
师:给予引导说明《清平乐》是以前所学过的一首词中的一种。
回顾所学,加深记忆。
区分词牌名与词名的区别利用《清平乐·村居》三、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尝试当堂背诵。
1.师:听课文录音,注意语调情绪。
师:再次大声齐读全词,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读流利。
生:自读,同桌间交互读。
师:指名读并进行纠正。
要求读出作者的悠闲欢快的情感。
生:再次齐读。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停顿。
师:指导停顿的划分。
生:再次齐读。
(要求:读出愉悦之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2.师: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分组比赛,将我班分成四组,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学得好,学得快。
《如梦令》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如梦令》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茂亮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拓展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感受"如梦令"词牌的特点。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了解词牌1.我们曾经学过辛弃疾的一首词,还记得是哪首词吗?指名背诵《清平乐村居》。
2.你发现词与我们经常学的诗有什么不同?(诗的每句话字数相等,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3.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板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刘茂亮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学反思 [J], 段炼
2.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J], 康春艳;
3.幽幽女儿心浓浓爱国情——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J], 周永文;
吴谨春
4.儿童立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有的视角——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为例 [J], 程训
5.儿童立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有的视角——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为例 [J], 程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两首—如梦令精读《如梦令》,感受美酒意象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师:今天盛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
你们读过词吗?生:读过。
师:读过哪首词?生:《长相思》!师: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生:诗的话每一句的字数是一样的,词的字数不一样。
师:对!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师:你们学的《长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长有短?生:是!生:词分上阙和下阙,诗是没有分的。
师:对!有的分上阙和下阙了,有的也没有分的。
生:《长相思》是词牌名,它不是题目。
师:所以词有词牌名。
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的词牌名?生:“忆江南”。
生:“西江月”。
师:对,这些都叫做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
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就叫做——生:如梦令。
师:想迫不及待地读读这首词了吧?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读词。
师:平时你们是不是喜欢大合唱?(笑)我可喜欢听一个人读。
谁愿意一个人来读一读?生(女)读。
师:挺不错的,特别是她把里边的多音字读准了。
兴:在这读第四声。
表示兴致、兴趣。
什么时候读第一声?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找个男孩子来读一读。
生(男)读词:师:我觉得应该给他点掌声,他已经注意了停顿,能读出些词的味道来了。
好,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顺、读正确没问题吧?生:没有问题!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好!生齐读词。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
(学生默读)师:小声地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师:咱们先来说一说。
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
生: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
”就是李清照经常和她的朋友去溪边的亭子里玩。
师:“暮”指的是——生:就是说,李清照记得一次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溪边的亭子里看落日美景。
师:哦,你这样说咱们都听明白了。
师:好,接着往下说,你还学懂哪一句了?生:我知道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看到很晚,然后一直看到尽兴还不回家。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来是“每天”?生:是有一次。
师:是啊,作者就向我们记叙了一次郊游的经历。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注释中有。
师:哦,看来,看注释也是一种很好的学词方法。
师:那么这个“醉”指的是——生:陶醉了。
师:盛老师在这儿给你们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
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
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
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生:我是说“误入藕花深处”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李清照他们乘着小舟,准备回家,但是他们不小心划到了荷花池里。
生:他们就在荷花池里玩,然后他们惊起了一滩鸥鹭。
师:怎么会惊起一滩鸥鹭的?还有一句,谁来说?生:因为他们玩得很开心,嘻嘻哈哈的,把那些鸥鹭全部都惊起,全部飞起来了。
师:“争渡争渡”就是?生:他们在那里拼命划船,拼命划船,声音很响,然后惊起了一滩鸥鹭。
师:好,挺不错的,刚才,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就把这首词给读胖了。
板:“读胖”。
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生:长!师: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字?生:三十三!师:是的,三十三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
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师: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
板:读瘦师: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儿?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生:我觉得应该是“沉醉不知归路”的“醉”字。
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再加上喝了些酒,所以作者就沉醉了,所以才有了下边的情景。
师板书:醉四、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师: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生:“溪亭日暮”。
师: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的脑中仿佛出现了溪边的亭子里有很多人,她们在看落日。
师:把这幅画面说得再美一些。
生:溪边的亭子玲珑别致,词人穿着古装,很美,在看风景。
师:噢,穿着古装的词人都成了画中一景了。
生:太阳倒映在湖里,仿佛有两个太阳。
师: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半江瑟瑟半江红师:虽然不一定是江边,但意境应该是差不多的。
生:太阳很大,像一个红红的大圆盘,几只归巢的鸟儿从上面飞过去。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奖励你读一读吧。
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你们看啊!(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生:喝酒生:聊天生:做诗、对对子生:看风景。
师: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生:好朋友。
生:知己。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
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没喝酒,光读词,就有些醉意了。
师:好!大伙儿还能从哪些词语当中读出这个“醉”字来?生:藕花深处,师:这个“藕花深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湖水还很清澈。
生:还有那些小蜻蜓停在刚刚长出来的荷叶上面。
师: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是啊,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
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
读。
2.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
师: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是赶紧——读下去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听到了鸥鹭的声声鸣叫。
师:响不响?生:响!师:从哪个词语中听出来的?生:“惊起”的“惊”。
因为是惊起,一下子飞起来的,所以声音特别响。
师:学词,就要像你们那样,唤醒身体所有的器官。
词语中还有声响呢!生:我听到水花溅起来的声音。
生:我听李清照和她朋友的笑声。
师:从哪个词中听到的?生:争渡。
师:古代的女子,她们的言行都是很受约束的。
这时候因为喝点酒,活泼的天性都显露出来了,大声地笑啊叫啊,那场面多么欢快热闹!生:有的说往这边划,有的说往那边划。
师:读出他们抢着划船的热闹情景。
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我看到了一群群鸥鹭飞向天空。
师:慢慢地飞向天空吗?生:不是,是很快的。
因为是“惊起”。
师:多不多?生:多。
师:你是从哪个词当中读出来的?生:一滩。
师:一河滩的鸥鹭一下子哗啦啦的飞上天了。
你读一读那场面。
生:惊起一滩鸥鹭。
师:那场面多壮观啊。
看媒体:词人她们笑啊叫啊,那声音太响,太热闹了,只听扑啦啦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蓝天!那场面壮观吗?!生:壮观!师: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生:惊喜师:为什么那么惊喜?生:因为白鹭飞起来的地方就是岸边了。
师:噢,他们找到岸了,所以惊喜。
生:因为这是他们没想到的。
师:是啊,这可是意外的惊喜啊!所以是“鸟惊人也惊啊!”师:那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他们心都醉了!他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
师:再读。
3.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
师:词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
咱们再从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
生:(学生读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资料。
)师:为什么这么开心?生:因为李清照她年轻时候的生活非常优越,家庭幸福美满。
师:是啊,年轻时的李清照一直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
咱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跟词人一起深深陶醉一次吧。
(生齐读,师生合作读,生背诵。
)师:这样难忘的郊游经历她能忘得了吗?生:不能。
师:这样身心释放的快乐能忘得了吗?生:忘不了。
师:所以啊,她是牢牢地记得,经常地回忆啊,所以是“常记溪亭日暮”。
师:词人因乐而酒,因酒而醉。
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她喝的是什么酒啊?生:醇酒。
生:快乐的酒。
师:乐酒、甜酒。
生:美酒。
赏析《声声慢》,感受苦酒意象。
一、初悟苦酒意象。
师:在李清照的词当中流传下来的有四十多首,其中有好几首都写到了酒,接下来,盛老师想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她晚年写的《声声慢》,你听一听,体会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播放《声声慢》的录音)师:这首词哪句也写到了李清照喝酒。
生:“三杯两盏淡酒”——写到了酒。
师:是啊,但是此时此刻你感觉到她喝的还是乐酒、甜酒、美酒吗?生:不是。
师:那你觉得此时此刻喝的是什么酒?生:闷酒。
生:她喝的是苦酒。
生:她喝的是孤独的酒。
生:愁酒。
(板书:苦酒)。
师:你从哪些句子当中读出了她的这种苦和愁?请你把句子读出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一连串的叠词表达了她的愁和苦。
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师:这满地的黄花在她看来都憔悴了。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这样的情景一个“愁”字怎么概括的了啊!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师:看到以前为她传递过书信的大雁,更让她伤心。
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师:这样的情景她觉得太难挨了。
生:“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师:够了,同学们,这首词当中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词人内心深处吐出来的愁和苦。
二、探询凄苦原因。
师: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味道却变了呢?咱们再来看一段资料。
(生阅读词人晚年境遇资料。
)师:知道原因了吗?生:丈夫去世了,国家也灭亡了。
师:国破、家亡、夫死,晚年的李清照无家可归,流亡在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三、点悟酒中苦味。
师:因为苦所以借酒排遣,试图一醉解千愁,但排遣得了吗?生:排解不了。
师:从哪儿知道?(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她晚来风急”。
师:所以痛苦的心情只能用一连串叠词来传递。
读第一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她在寻找什么?生:往日的欢乐、幸福的家园、完整的国土、亲人、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