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的必要性》教案 探究版
最新8.2-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讲义ppt课件
如果我得优
,那么D也得
优
D:
如果我得优,那么E也得
优
大家都没有说错,但只有三个人得优。 问:得优的是哪三个人?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 的收获吧!
作业:
习题:8.3 1、2
分数的基本性质
执教:清丫头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 么会笑吗?他对三兄
弟讲了哪些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
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1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
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商不变。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 么会笑吗?他对三兄
弟讲了哪些话?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
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1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
3
的 2 。老三分到了这块的 3 。老大、老二
6
9
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
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
27 9 63 21
填空。
1 (6) 3 18
28 5 (20)
4 8 (20) 5 (10) 25
14 ( 7 ) 16 8
20 5 24 ( 6 )
8 2 (1) 24 ( 6) 3
1
4
4
(16) ( 2 )÷ 8 ( 0.25 ) ( 填小数 )
0.5
(5) 10
1 (2)
2 ÷ (4)
拓展延伸:
小明在计算 (a b)2 时,以为(ab)2a2b2, 发现不对,后来又学习了(ab)2a22a bb2 后,他又猜想:(ab)3a33a bb3,小明
的猜想正确吗?
拓展延伸:
A,B,C,D,E五名学生 猜测自己的数学成绩。
《证明的必要性》展示学案档
编制人:邵欣审批人:班级:小组和编号:姓名:教师评价《证明的必要性》展示学案一.知识技能一、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1)把一个角的两边都延长后所得到的角比原来的角大.()(2)所有的平角都相等.()(3)一个钝角减去一个比它小的钝角所得的差是锐角.()(4)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5)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个角都是钝角.()(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它的对称轴.()(7)我从书架上抽出了5本书,5本书都是数学书.因此书架上的书都是数学书.()(8)有一条线段AB长3 cm,另一条线段BC长2 cm,那么AC长5 cm.((9)任何一个整数的平方,末位数字都不是2.()(10)矩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1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底边不同,高也不同,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不等.((12)如果a>b,那么a2+2>b2+2.()学法指导:1.先自学5分2.后分题分组讨论3分钟,注意有条理的思考和书写格式3.小组派人展示二.拓展运用(1)已知∠A=80°,∠B=100°,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A.互为余角 B.互为补角C .平角D .既不互余也不互补(2)把一个平角分成三等份,这时位于两旁的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角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A . 31平角 B .21平角 C .32平角 D .43平角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E =90°,从给出的A 、B 、C 三种答案中选择适当的代号填入括号内.① ∠1与∠2的关系是( ) ②∠3与∠4的关系是______③∠3与∠2的关系是( ) ④∠2与∠4的关系是__________A .互为补角B .互为余角C .既不互余也不互补学法指导:1.先自学5分钟2.后分题分组讨论3分钟,注意有条理的思考和书写格式3.小组派人展示三.总结提升:谈谈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何收获?。
初中数学《证明的必要性》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第五章)8.2证明的必要性【学习目标】1.知道利用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得到的命题不一定正确;2.知道要确定命题是真命题要有理有据的进行推理。
【知识回顾】1.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2.命题包括那两个部分?请举例说明?【课前预习】预习内容:自学课本38~3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命题是人们利用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得到的。
判断是否是真命题(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n边形有2)3(nn条对角线。
( )(3)对顶角相等。
( )2.(1)小亮通过计算发现,当n=1,2,3,4,5时,代数式n2+3n+1的值是质数,于是得出结论,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这个结论是正确吗?(2)已知线段AB=6,BC=2,那么AC=?小莹认为AC=8,小亮认为AC=8或4,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经过、、和得到的命题仅仅是一种猜想,未必都是真命题,所以需要通过的方法加以证实。
【课中探究】点拨: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方法是人们发现规律、获取一般结论的重要方法,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用举反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是( )(2分)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都交于一点。
A.1B.2C.3D.42.下列结论,你能肯定的是 ( )(2分)A.今天天晴,明天必然还是晴天。
B.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
C.小明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因而后天的竞赛考试中他必然能获得一等奖。
D.两张照片看起来完全一样,可以知道这两张必然是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 。
二、解答题1.观察下列等式: 2311= 233321=+23336321=++23333104321=+++…通过归纳,写出能反映上述规律的一般结论:(2分)2.观察下列各式:41322=-×2 42422=-×3 43522=-×4 ……(1)猜想22)2(n n -+的结果 (2)利用因式分解的方法验证上述结论.(2分)3.观察下列各式,:21×2=21+2;32×3=32+3;43×4=43+4;54×5=54+5;…… 想一想:设n 表示正整数,用关于n 的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2分)。
《证明的必要》课件
归谬法
与间接证明类似,但它是通过假 设所求的命题是错误的,然后推 导出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 命题成立。
为什么需要证明
确定真伪
证明是确定陈述或命题真假的有效方法,它能 够消除疑虑和不确定性。
推断结论
证明是推断结论的必要前提,可以推进科学和 研究的进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决争议
证明提供了一种解决争议和冲突的方式,可以 确保每个人得到公正和公平的待遇。
未来,继续研究和探索证
各种领域中有广泛而重要
明方法和应用的重要性将
的应用。
十分关键和必要。
数学证明方法
1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某些性质对于所
反证法
2
有自然数成立的证明方法。它涉及到一 个称为“归纳假设”的假设,以及证明在此
反证法是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是错
基础上成立的结论。
误的,然后推导出不合理的结论来证明
该命题。
3
直接证明法
直接证明法是通过用已知事实和概念推
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它是证明过程中
证明自我价值
证明可以证明自我价值,让人们更加相信自己 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数学证明
数学分支
数学公式
数学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数论、 概率论、统计学等。不同的数学 分支使用不同的证明方法。
数学公式是数学证明的关键,它 是用来表示定理和命题的符号、 形式和结构。
数学证明的特点
数学证明应该是简洁而完整的, 准确而清晰的,精细而严谨的。 数学证明需要遵循逻辑原则,建 立在已知事实和真理基础上。
数学定义法
4
最常用的方法。
数学定义法是对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解 释和陈述的一种方法。它通常包含一个
八年级数学上册《为什么要证明》教案、教学设计
3.思考题:
a.在数学学习中,你觉得证明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阐述;
b.你在学习证明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请与同学们分享你的经验。
4.小组合作任务:
a.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解决一个共同的数学证明问题,记录讨论过程和解决方案;
5.变式训练,巩固提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拓展题和创新题,让学生在不同的题目中巩固证明技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反思总结,提炼方法:在每节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炼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7.跨学科联系,拓展视野:将数学证明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如物理实验中的验证、化学方程式的推导等,让学生认识到证明在各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过渡:从扑克牌的例子,过渡到数学领域,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中,如何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实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证明的基本概念,包括命题、证明方法等,重点讲解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证明方法。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3.教学步骤: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5.引导学生将数学证明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数学证明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为什么要证明、如何进行证明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在要证明”: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证明的重要性;
《8.2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设计
8.2 证明的必要性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这些方法,所设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②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检验数学结论常用的方法: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等,发展学生推理能力.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积极参与,理解数学的严谨性,使学生关注现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需要进行推理.教学难点:理解数学推理的重要性.会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请学生谈一谈你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的理解.二、科学探究适时指导探究活动一:练练你的眼力:两图中间的圆那个大?左图是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右图是哪二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用上面三幅动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眼见未必为实,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探究活动二:假若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粒草莓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教师先用实物演示,然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实际算一算后,教师小结:间隙大约有0.16m,能放进一个草莓,也能放进一个拳头.(此时学生进一步明确:要说明一个结论是否正确,光靠观察、猜测是不够的,必须经过有根有据的推理才行.)相关链接:读一读《费马的失误》,它给你们有哪些启示?(让学生知道若干特例归纳得结论可能潜藏着错误,同时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欧拉的求实态度与科学精神.)三、实际应用反馈提高1.议一议:(1)在数学学习中,你用到过推理吗?(2)在日常生活中,你用到过推理吗?2.你会推理吗?绿房:老鼠在这里.红房:老鼠不在绿房里.黄房:老鼠不在这.以上三句话,只有一句是正确的,请问老鼠在哪个房子里,你是怎么推理的?(分析推理应合乎情理)四、学习小结自我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把你的学习体会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2.你认为怎样才能判断一个结论成立?3.自我评价(包括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你觉得你今天的学习怎么样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内容)。
证明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学科数学课题证明的必要性执笔孔荣丽课时 1 单位荣成第二十七中学年级初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训学生的推理意识.过程与方法: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教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事例给学生质疑,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证明势在必行学法自我研讨法教具多媒体、与教学有关的小教具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学生自学,教师点拨二、新知导读一、学生自学,教师点拨:(1)阅读“读一读”费马的失误.(2)阅读课本引例.先阅读大师的失误,引导学生感受到通过实验、归纳、观察、猜测等方法,得到的数学命题不一定正确二、探究活动:1.先观察,后验证:(1)如图1,竖线和横线一样长吗?(2)如图2,左图中心的圆比右图的圆小吗?(3)图3中各条直线是直的还是弯的?2.当n=0,1,2,3,4,5时,代数式112+-nn的值是质数吗?你能否得到结论: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112+-nn的值都是质数吗?与同伴交流.思路点拨:如果要判断一个结论不正确只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3.假若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小刚猜“最多能爬过一只蚂蚁”;小颖猜“刚好能放进去一个乒乓球”;【课外链接】费马数猜想:大师的失误1640年,在数论领域留下不可磨灭足迹的费马思考了一个问题:式子 +1 的值是否一定为素数。
1732年,年仅25岁的欧拉在费马死后67年得出F5=641×6700417,其中641=5×27+1这一结果意味着是一个合数,因此费马的猜想是错的。
眼见未必为实挑战你的视觉多媒体演示:不可思议的图片欺骗了你吗?图1 图2 图3三.讨论交流:四.课堂练习:(1)注重学生动手实验,探索过程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小明猜“至少能放进一个拳头”。
初中数学_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课件设计
解:设赤道的周长为C,则铁丝 与地球赤道的间隙为:
C 1 2
C 2
1 2
0.16(m)
有理有据的证明!
想一想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是真命题,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 验和猜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进行推理.
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
实验验证 举出反例
= 4294967297=641×6700417
举出反例是检验错误数学结论的 有效方法.
欧拉
探究活动二:寻找质数
有人认为,对于所有自然数n, 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
你怎么看待这个结论?
做一做
(1)我们发现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
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n2-
推理
随堂练习
1
1
1
小刚发现2> 2 , 3> 3 , 4> 4 ,…,由此得
出一个命题:任何一个整数都大于它的倒数,
你认为小刚得出的命题正确吗?为什么?与同
伴进行交流。
随堂练习
小明在计算 (a b)2 时,以为 (a b)2 a2 b,2
发现不对,后来又学习了(a b)2 a2 2ab b2
鲁教版七年级下
8.2证明的必要性
考考你的眼力
图形中的线给 你的第一感觉 是直线还是曲 线?
考考你的眼力 下面两个图形中中间两个圆的大小一 样吗?
眼见未必为实!
探究活动一
两条线段哪个较长,哪个较短?
①
②
利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的结论
谁与线段d在一条直线上? a bc
d
利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的结论
8.2证明的必要性
2.证明:对顶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1 和 ∠2是对顶角,求证 ∠1 =∠2 证明: ∵ ∠1 和∠2是对顶角. ∴OA和OB互为反向延长线. ∴ ∠AOB是平角,同理 ∠COD也是平角. ∴ ∠1 和∠2 都是∠AOC的补角. ∴ ∠1 =∠2.
定理: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已知:∠1=∠2,∠1+∠3=180°, ∠2+∠4=180 °
求证:∠3=∠4 证明:∵ ∠1+∠3=180°
∠2+∠4=180 °(已知) ∴ ∠3=180°-∠ 1
∠4=180°-∠ 2(等式的基本性质) ∵ ∠1=∠2 ∴ ∠3=∠4
习题8.4 1.已知: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且∠AOC是 直角,求证:∠COB,∠BOD,∠DOA都是直角。
8.2 证明的必要性
眼见未必为实!与线段b哪个 比较长?
d
谁与线段d在 一条直线上?
a
b
a=b
a bc d
试一试
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
a=b
结论: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 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 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 根有据地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 就是证明。
4.下列句子中,是定理的是( B、C、E ),是 公理的是( F ),是定义的是( D ), A.若a=b,b=c,则a=c. B.对顶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D.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E.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证明的必要性》导学提纲
五、课堂作业
(1)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第40页习题8.3。
(2)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
(3)批改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素材链接
思考、解决课本39页的“做一做”,体会猜想、验证等方法,对这些方法形成自己的认知,并能较好的选择使用。
(2)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装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并点拨、矫正
1、首先由学生自由发言,对课本38页的问题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交流、讨论、评析并得出一般的观点。(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度量得出猜想,但是度量既有误差,又有局限性,因此由度量所得的结论便值得怀疑。)
3、小结
(1)除了直观的判断,通过计算再作判断更可靠。
(2)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据地进行推理。
(3)推理的过程叫证明。
四、巩固训练
1、课本39页的“议一议”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意在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感知推理的意义。
2、课本39页的随堂练习
8.2证明的必要性
课题
证明的必要性
课型
新授课
导
学
提
纲
1、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理,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推理意识。
2、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
自学难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2、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意识。
证明的必要性表格教案
教学反思:
3、判断命题“若x+y=0,则x=1,y=-1”的真假,并给以证明。
4、举反例说明命题“一个角的余角不小于这个角的补角”是假命题。
5、以下可以用来证明命题“素数不可能是偶数”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 2 (B) 3 (C) 11 (D) 31
6、“互补的两个角,必定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这一命题是假命题,你可以举的反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叫证明
(1)在数学学习中,你用到过推理吗?举例说明.
(2)在日常生活中,你用到过推理吗?举例说明.
例1、证明命题“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真命题。
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第三环节:
例题教学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思考、解决课本79页的“做一做”中的三个问题,体会猜想、验证等方法,对这些方法形成自己的认知,并能较好的选择使用。对于问题(1),n=0,1,2,3,4,5,6,7,8,9,10,时n2-n+11的值分别为11,11,13,17,23,31,41,53,67,83,101,全是质数,而n=11时n2-n+11的值为121=112。
B
C
A
E
D
图1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回答
对于问题(2)除了直观的判断,通过计算再作判断更可靠,并为问题(3)的解决做好铺垫。
意图:充分利用(2)与(3)的猜想对比,加深学生对猜想、验证的进一步认识。明确在数学上,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需要经过证明,但要发现一个真理,实验、观察和归纳始终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8.2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那么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粒草莓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通过猜想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正确的结论来自有根有据的推理!3.做一做由“费马的失误”(课件引导)这一小故事展开对“寻找质数”的讨论.在此引用教材“做一做”中的3道题,引导学生分组计算当n=0、1、2、3、4时,判断n2-n+11的值是质数还是合数?由这三个问题引出证明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此结论的解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并且体会“检验错误数学结论的有效方法便是举一个反例”。
4.议一议(1)在数学学习中,你用过推理吗?举例说明。
(2)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推理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从而达到对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三、巩固练习1.课本P40随堂练习2,3题2.配套练习册P36 第5题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个人回顾,小组交流,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以及教师的补充,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猜一猜辨一辨算一算讨论计算思考回答独立完成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8.2 证明的必要性一、赤道长度问题二、做一做n2-n+11的值是质数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必须有根有据地推理。
课后反思本课时的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视觉误差的图片,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否定了观察法的不确定性,这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但授课的各环节还要进一步优化,要思路清晰、条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接受知识,要使每一个环节都有其设置的意义,让学生多总结,多练习。
让学生在通过老师设置的不同问题中认识到通过实验、归纳、观察、猜测得出的结论是不一定正确的,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结论:证明是必要的。
课后作业必做题: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1)把一个角的两边都延长后所得到的角比原来的角大。
()(2)所有的平角都相等。
《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设计
《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2.让学生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探索,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中推理的重要性.2.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教学重点:判定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进行推理.教学难点:理解数学推理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引导法.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采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世界.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度量、猜测来得到一些结论.那这样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呢?[生]需要推理证明.Ⅱ.讲授新课通过观察、猜测、度量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用推理过程得证.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当n=1时,n2-n+11=11.当n=2时,n2-n+11=13.当n=3时,n2-n+11=17.当n=4时,n2-n+11=23.当n=5时,n2-n+11=31.由此可知: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生乙]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师]你一定能肯定吗?……[师]好,下面我们再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生乙]不行.……[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精彩,但都不能肯定,那么怎样才能肯定呢?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那大家来想一想、议一议(出示投影片)[生乙]还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梯形.……[生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推理.如:某同学的笔丢了.然后通过推理,说明另一同学拿了.……[师]同学们举出了许多的例子,说明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数学学习中,要判断一件事情或一个结论正确与否,必须进行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推论.下面我们来通过练习熟悉本节课的内容.Ⅲ.课堂练习(一)1.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答案:a与b的长度相等.2.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答案: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3.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答案:经验证: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读一读:“费马的失误”.(二)课本P80,然后小结.(三)看课本P79~80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研究了: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需要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Ⅴ.课后作业习题3.2 1、2、3.(一)课本P81Ⅵ.活动与探究1.有没有这样的质数,当它加上10和14时仍为质数.若有,求出来;若没有,请证明.[过程]这是一个找符合条件的质数问题.由于质数分布无一定规律,因此从最小的质数试验起.希望能找到所求的质数,然后再加以逻辑的证明.[结果]因为2+10=12,2+14=16,所以质数2不适合.因为3+10=13,3+14=17,所以质数3符合要求.因为5+10=15,5+14=19,所以质数5不合要求.因为7+10=17,7+14=21,所以质数7不适合.因为11+10=21,11+14=25,所以质数11不适合.……从上面的观察,3合乎要求,但符合条件的质数是否只有3呢?这必须加以证明.证明除了3以外的所有正整数加上10和14均不能是质数.为此把正整数按模3同余分类.即:3k-1,3k+1(k为正整数).因为(3k-1)+10=3k+9=3(k+3)是合数,(3k+1)+14=3k+15=3(k+5)是合数,所以3k-1和3k+1这两类整数中的质数加上10和14后不能都是质数.因此,在3k-1和3k+1两类整数中的质数加上10和14后当然不能都是质数.对于3k这类整数,只有在k=1时,3k才是质数,其余均为整数.所以所求的质数只有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的必要性》教案 探究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情感、态度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 教学重点理解推理、论证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推理论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明任意画了几个三角形,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各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然后把三个角度加起来,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的和都是180度.于是他就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小颖对小明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你怎么知道你的结论一定可靠呢?三角形有无数个,你才测量了几个三角形?即使测量几千个、几万个,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怎么能从这很小的一部分的性质推出所有三角形的性质呢?再说,你的测量不可能没有误差,你怎么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正好是180度,而不是181度或179度呢?再来考考你的眼力:下图a ,b ,c 中的谁与线段d 在一条直线上?直接凭感觉很容易出现错误判断,只有亲自用直尺比量验证一下,才能确定问题的正确答案.设计意图: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二、探究新知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归纳、观察、猜测等方法,得到数学命题,这些命题不一定是真命. 我们一同来做几个猜想并验证的活动:1.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 =0,1,2,3时,代数式n 2-n +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 2-n +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答案:列表归纳为2.小刚发现122>,133>,144>,由此得到一个命题:任何一个整数都大于它的倒数.你认为小刚得出的命题正确吗?为什么?答案:不正确:如122-<-,111=,等. 通过验证包括举反例发现:大于2的整数都大于它的倒数.3.小颖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把纸面分成2部分;她在纸上又画出一条直线,发现这两条直线最多可以把纸面分为4部分.于是她猜想:“三条直线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分为6部分.”小明则认为:“三条直线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分为7部分.”你认为谁dabc的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答案:通过画图验证发现:三条直线如果相交于一点,则可将纸面分成六部分;但是如果不相交于一点,则最多可以把纸面分成七部分,如图:通过猜想并验证活动,我们可以体会到: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据地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就是证明(proof ).三、典例精讲例1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E .DE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的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 都成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解:过C 作AB 的平行线交DE 的延长线于G 点.∵CG ∥AD , ∴∠A =∠ACG .∵∠AED =∠CEG ,AE =CE ,∠A =∠ACG , ∴△ADE ≌△CGE (ASA ).ADEBCGAD EBC∴AD =CG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 为AB 中点, ∴AD =BD . ∴BD =CG . 又∵BD ∥CG ,∴BCGD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G ∥BC 且DG =BC . ∴DE ∥BC ,22DG BCDE ==.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四边的中点E 、F 、G 、H ,度量四边形EFGH 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改变四边形ABCD 的形状,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解:连接AC .∵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四边中点, ∴EF ∥AC ,EF =21AC ;GH ∥AC ,GH =21AC . ∴EF 平行且等于GH . ∴四边形EFHG 为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练习1.(1)解决我们开始提到的问题,如图中三条线段a 、b 、c ,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 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2)图中两条线段a 与b 的长度相等吗?A BE CDF G H2.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答案:1.(1)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2)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2.当n=11时,231155++=,是合数,所以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不一定n n是质数.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要说明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无论验证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其正确性.2.要确定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进行一步一步、有根有据的推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总结,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数学杜绝随意性,数学是严密的科学.六、布置作业1.下列结论,你能肯定的是()A.今天天晴,明天必然还是晴天.B.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C.小明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因而后天的竞赛考试中他必然能获得一等奖.D.两张照片看起来完全一样,可以知道这两张必然是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弟弟今年13岁,哥哥比弟弟大6岁,到了明年,哥哥比弟弟只大5岁了,因为弟弟的明年比今年长大了1岁B.如果a>b,b>c,则a>cC.∠A与∠B相等,原因是它们看起来大小也差不多D.因为对顶角必然相等,所以相等角也必是对顶角3.如图,∠1=60º,∠2=60º,∠3=57º,则∠4=57º,下面是A,B,C,D四个同学的推理过程,你认为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1=60º=∠2,所以a∥b,所以∠4=∠3=57ºB.因为∠4=57º=∠3,所以a∥b,故∠1=∠2=60ºC.因为∠2=∠5,又∠1=60º,∠2=60º,故∠1=∠5=60º,所以a∥b,所以∠4=∠3=57ºD.因为∠1=60º,∠2=60º,∠3=57º,所以∠1=∠3=∠2-∠4=60º-57º=3º,故∠4=57º4.你写出两个判断,让其他同学判断一下是否正确.并且试着说明理由.5.小洁、琳琳、晓彤、奇奇和聪聪5位同学身体都不怎么舒服,他们分别在医院的牙科、眼科、皮肤科、外科、耳鼻喉科就诊.请根据他们的对话猜一猜,他们分别去了哪一科看病?小洁、琳琳、晓彤说:我们是在牙科、眼科和皮肤科各自接受治疗的.奇奇说:我没有去耳鼻喉科和皮肤科.晓彤说:我最近夜里牙老疼.小洁说:我的皮肤好得很,我没有必要去皮肤科.6.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BC,AD中点,连接AE,CF,试问四边形AE 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肯定吗?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DF⊥AC于F,BE⊥AC于E,试问DF与BE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如何?你能肯定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B 2.B 3.C 4.略5.晓彤去了牙科,琳琳去了皮肤科,小洁去了眼科,聪聪去了耳鼻喉科,奇奇去了外科.6.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因为E ,F 分别为BC ,AD 中点,故EC =12BC ,AF =12AD , 又因为平行四边形ABCD ,故BC ∥AD ,因而有AF ∥EC ,且AF =EC ,从而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DF ∥BE ,DF =BE ,理由:由DF ⊥AC ,BE ⊥AC ,可知∠DFC =∠BEA =90º,故DF ∥BE ,又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CD ,由AB ∥CD 得∠DCF =∠BAE ,因而在△DCF 和△BAE 中,DC =BA ,∠DCF =∠BAE ,∠CFD =∠AEB =90º.所以△DCF ≌△BAE ,所以DF =BE .七、 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1=∠2,则∠1与∠2是对顶角 B .若∠1与∠2是对顶角,则∠1=∠2 C .若直线a ∥b ,a ⊥c ,则b ⊥cD .若∠1+∠3=90°,∠2+∠3=90°,则∠1=∠2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B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D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下列结论你能肯定的是( )DAFECBA.今天下雨,明天必然还下雨B.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C.小明在数学竞赛中一定能获奖D.两张相片看起来很像,则肯定照的是同一个人4.如图所示,比较线段a与b的长度_______.5.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2=BD·DC,则∠BCA的度数为______.6.如果│a│=2,│b│=1,那么│a+b│=3吗?为什么?答案1.A.解析:可根据学过的平行线与对顶角的性质判定,易知选A.2.D.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选项D中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只能保证是菱形,不能保证一定是正方形,所以说法不正确,所以选择D.3.B4.相等点拨:要实际测量才能判定,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5.65°点拨:由AD2=BD·CD可推得Rt△ACD∽Rt△BAD.6.解:因为│a│=2,│b│=1,所以a=±2,b=±1.当a=2,b=1时,│a+b│=3;当a=-2,b=1时,│a+b│=1;当a=2,b=-1时,│a+b│=1;当a=-2,b=-1时,│a+b│=3.所以当│a│=2,│b│=1时,│a+b│的值不一定等于3,因为│a+b│的值还可能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