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9_图文.ppt
合集下载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件(共108张PPT)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件(共10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0a628176eeaeaad0f3304c.png)
16(hm2)
(3)
3m的 5
1 2
是多少?
3 5
1 2
3(m) 10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找出单位“1”的量和其它相 关信息
(1)学校总面积的
3 5
是绿地。
学校总面积是单位“1”,其中的
3 5
是绿地。
(2)三峡工程 5 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7
三峡工程的总发电量是单位“1”,其中 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算一算。 3
4 结果不是最简分 数的,要约分。
1 4
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试一试
4
6
3
5
9
1 2
谁是计算小能手?
3 7
2
6 7
3 5
4
12 5
6 7 3 14
2 9
3
2 3
1 10
9
190
3 5
12
36 5
4 10 8 5
3 8
3
9 8
4 9 4 9 10 9
9
10
智慧屋
14 1
种红玫瑰的面积占玫瑰地面积的
3 5
。张伯伯种了多少公
顷红玫瑰?
3 (1)先算红玫瑰的面积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4
3 5
9 20
(2)再算种多少公顷红玫瑰?
20
9 20
9(hm 2)
还可以怎样
综合2算0 式 (:43
3) 5
120
9 20
解决?
9(hm 2)
1
答:张伯伯种了9hm2红玫瑰。
课堂活动
,4天共吃这些
大米的几分之几?
精美课件《 数与代数》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上
![精美课件《 数与代数》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上](https://img.taocdn.com/s3/m/77b5656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a.png)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 大小不变。
选一选,你会列式吗? 六(1)班有男生15人,女生20人,______________? (1)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样选。
深化知识
我发现,等号右边的分 数越来越接近于1。
状元成才路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11 1 1 1 1 2 4 8 16 32 64
1
2
1
1 4
64
1
1
1
16 32
8
状元成才路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1
1
2
4
11 1 1 1 1 2 4 8 16 32 64
1 11 1 8 16 32 64
计算 1+1+1+1+1+1+…。 2 4 8 16 32 64
1 2
你有什么发现?
计算 1+1+1+1+1+1+…。 2 4 8 16 32 64
1 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 加下去,总和就是1。
1+1+1+1+1+1+=1 2 4 8 16 32 64
1.想一想分数乘、除法应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教科书P113第1题)
3×2 = 3 4 5 10
2×5 = 5 36 9
பைடு நூலகம்
7 × 18 =1 4 9
3÷ 3 = 2 10 4 5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周率的历史》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周率的历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e34121a417866fb94a8e27.png)
落木学.科.网
论述“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赏析第二部分
1.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 ——秋风叶落的季节。
2.作者为什么要拿 “高树”和“高木”进行对比? ——“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木”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的艺术特征之一——“木”被钟爱的第一个 原因。
原因。
论述为什么诗人钟爱“木叶”这一形象。
赏析第三部分
“木叶”是古代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其实诗人们钟 爱的是“木”这一意象所暗示出来的“木”的全部的艺 术特征。
林庚先生认为,“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 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 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望月怀远,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暗含月圆人不圆的愁绪。
在我国古代的艺术殿堂中,诗歌始终象一颗璀 璨的明珠,放射出经久不衰、灿烂夺目的光彩。在 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 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折 柳”、“蟋蟀”等表示赠别的意象,常可见于赠别 类诗歌中。文中“木叶”如此。本课,我们了解了 “木”的两个艺术特征,领会了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
355
22 7
为 11,3
密率为 ,并且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 这一成就,使中国在圆周率的计 算方面在世界领先1000年。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方面的革命, 的
小数点后面的精确数字越来越多。
到2002年,圆周率已经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 12411亿位。
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觉,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收集其他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在班上进行展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ppt课件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b87a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7.png)
乘法与除法
总结词:进阶运算
详细描述:乘法与除法是在加法与减法基础上的进阶运算,要求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 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则混合运算
总结词:综合运用
详细描述:四则混合运算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掌握运算的优先级,理解 运算的顺序,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小数点后的数字为小数部分。
性质
小数具有连续性,即小数点后的数 字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小数还具 有可加性,即小数可以相加或相减 。
分类
小数可以分为正小数、负小数和零 。正小数大于零,负小数小于零,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分数
定义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通常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且分母不
提高练习题
总结词
提升解题能力
详细描述
提高练习题是在基础练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提升,难度有所增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 学思维和解题技巧。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到一些数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
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综合练习题
总结词:综合运用
详细描述:综合练习题是将数学第一单元的 知识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这些题目通常比较复杂,需要 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综合 运用能力。通过完成综合练习题,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第一单元的核心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单元概述 • 知识点一:数的认识 • 知识点二:数的运算 • 知识点三:解决问题 • 单元练习与巩固 • 学习反馈与总结
01
单元概述
单元目标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 和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之《解决实际问题(2)》(例9)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之《解决实际问题(2)》(例9)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6bdda44693daef5ff73d1d.png)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解决实际问题(2)
课本14页 例9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
5 次?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___7_5__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5
,多的部分是青__少__年__的
怎样理解“婴儿每 分钟心跳的次数比 青少年多 4 ”呢?
5
青少年: 婴儿:
单位1 75次
比青少年多
4 5
求婴儿每分钟心跳
次数即求青少年的
(1 +
4 )是多少。 5
?次
75×( 1 +
4 5
)
=
75×
9 5
= 135(次)
答:婴儿每分钟心跳135次。
刚才用两种方法求出了婴儿的每分钟心跳次数,那么对不对呢? 可以怎样检查?
我算算135次比75 次多几分之几。
(135 - 75)÷75
= 60÷75
=
4 5
画线段图能清楚地 表示数量关系。
青少年: 婴儿:
75次
比青少年多?
135次
课本15页 做一做
*分贝是计量声音强度的一种单位名称。
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
80分贝*
绿化带降低了噪音
以后,人听到的声
单位1 噪音降低 1 8
噪音降低 1 8
人听到多少分贝?
音是多少分贝?
80×( 1 -
1 8
)
=
80×
7 8
= 70(分贝)
80分贝
答:人听到的声音是70分贝。
课本15页
解决实际问题(2)
课本14页 例9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
5 次?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___7_5__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5
,多的部分是青__少__年__的
怎样理解“婴儿每 分钟心跳的次数比 青少年多 4 ”呢?
5
青少年: 婴儿:
单位1 75次
比青少年多
4 5
求婴儿每分钟心跳
次数即求青少年的
(1 +
4 )是多少。 5
?次
75×( 1 +
4 5
)
=
75×
9 5
= 135(次)
答:婴儿每分钟心跳135次。
刚才用两种方法求出了婴儿的每分钟心跳次数,那么对不对呢? 可以怎样检查?
我算算135次比75 次多几分之几。
(135 - 75)÷75
= 60÷75
=
4 5
画线段图能清楚地 表示数量关系。
青少年: 婴儿:
75次
比青少年多?
135次
课本15页 做一做
*分贝是计量声音强度的一种单位名称。
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
80分贝*
绿化带降低了噪音
以后,人听到的声
单位1 噪音降低 1 8
噪音降低 1 8
人听到多少分贝?
音是多少分贝?
80×( 1 -
1 8
)
=
80×
7 8
= 70(分贝)
80分贝
答:人听到的声音是70分贝。
课本15页
最新2019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习题课件PPT
![最新2019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习题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7bb28c58f5f61fb73666d9.png)
1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SJ 六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知 识 点 探索涂色规律
1.用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大正方体后,把它 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①②③中,三面、两面、 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三面有绿色的有8个, 两面有绿色的有36个, 一面有绿色的有52个, 有486个。
提升点 2 运用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3.你会数下面的图形吗?
20
35
4.一个长方体木块,长6 dm、宽5 dm、高4 dm, 现在在它的六个面上都涂上绿色,然后把它锯 成棱长是1 dm的小正方体木块。在锯成的小正 方体木块中,有多少个三面有绿色?两面、一 面有绿色的各有多少个?六个面都没有绿色的 有多少个?
(2)先观察上表,再填空。 如果把一个棱长为n(n≥3)的大正方体(表面涂有颜 色)锯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
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顶点处,每个顶点上有一 个,共____8____个。
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棱上,每条棱上有 __(n__-__2_) _个,共_1_2_(_n_-__2_)个。
①②③
8 88 0 12 24 0 6 24 0 18
(1)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④⑤⑥⑦⑧个正方体的结 果会是怎样?
④⑤⑥⑦⑧
三面涂色的个数 8 8 8 8 8 两面涂色的个数 36 48 60 72 84 一面涂色的个数 54 96 150 216 294 没有涂色的个数 27 64 125 216 343
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面上,每个面中间有 __(n_-__2_)_2_个,共_6_(n__-__2_)2_个。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SJ 六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知 识 点 探索涂色规律
1.用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大正方体后,把它 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①②③中,三面、两面、 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三面涂色的个数 两面涂色的个数 一面涂色的个数 没有涂色的个数
三面有绿色的有8个, 两面有绿色的有36个, 一面有绿色的有52个, 有486个。
提升点 2 运用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3.你会数下面的图形吗?
20
35
4.一个长方体木块,长6 dm、宽5 dm、高4 dm, 现在在它的六个面上都涂上绿色,然后把它锯 成棱长是1 dm的小正方体木块。在锯成的小正 方体木块中,有多少个三面有绿色?两面、一 面有绿色的各有多少个?六个面都没有绿色的 有多少个?
(2)先观察上表,再填空。 如果把一个棱长为n(n≥3)的大正方体(表面涂有颜 色)锯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
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顶点处,每个顶点上有一 个,共____8____个。
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棱上,每条棱上有 __(n__-__2_) _个,共_1_2_(_n_-__2_)个。
①②③
8 88 0 12 24 0 6 24 0 18
(1)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④⑤⑥⑦⑧个正方体的结 果会是怎样?
④⑤⑥⑦⑧
三面涂色的个数 8 8 8 8 8 两面涂色的个数 36 48 60 72 84 一面涂色的个数 54 96 150 216 294 没有涂色的个数 27 64 125 216 343
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面上,每个面中间有 __(n_-__2_)_2_个,共_6_(n__-__2_)2_个。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除法《例9》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除法《例9》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c9ec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c.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除法
《例9》教学设计
前言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能够了解分数除
法的意义和方法,熟练掌握分数除法运算的步骤,能够运用分数除
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教学适合六年级数学小组教学,预计用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方法;
2.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步骤;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除法》例9。
教学步骤
1. 让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简单介绍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出例9,让学生阅读并理解题目;
3. 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探究分数除法的步骤;
4. 练:让学生在练册上,完成与例9类似的练题;
5. 总结:请学生讲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方法;
2.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步骤。
教学难点:
1. 把握分数除法的步骤。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以练题和板书内容为主,观察学生理解是否到位,熟练程度是否足够。
参考文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共11张PPT)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4b4de7f18583d048645976.png)
第一页,共11页。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
方形画放大。
5厘米 8厘米
10厘米
16厘米
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第二页,共11页。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方形画放大。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变长的比是( ∶ ),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 ∶ )的比放大。 按1: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把一个图形按1∶2的比缩小,现在每条边是原来的 。 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它是按( ):( )的比放大的。 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变长的比是( ∶ ),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 ∶ )的比放大。 (2)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大后,边长是(
)厘米。
第十一页,共11页。
练一练
(1)图中( ⑤)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它是按(3 ):(2 )的比放大的。
(2)图中( ③)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它是按( 1):( )2 的比缩小的。
第四页,共1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66
第五页,共11页。
例2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 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放大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缩 小后的图形呢?
2.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 ,缩小后的图 形与原来图形对应变长的比是( ∶ ),就是把 原来的图形按( ∶ )的比缩小。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
方形画放大。
5厘米 8厘米
10厘米
16厘米
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第二页,共11页。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副长方形画放大。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变长的比是( ∶ ),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 ∶ )的比放大。 按1: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把一个图形按1∶2的比缩小,现在每条边是原来的 。 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它是按( ):( )的比放大的。 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变长的比是( ∶ ),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 ∶ )的比放大。 (2)图中( )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大后,边长是(
)厘米。
第十一页,共11页。
练一练
(1)图中( ⑤)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它是按(3 ):(2 )的比放大的。
(2)图中( ③)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它是按( 1):( )2 的比缩小的。
第四页,共1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66
第五页,共11页。
例2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 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放大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缩 小后的图形呢?
2.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 ,缩小后的图 形与原来图形对应变长的比是( ∶ ),就是把 原来的图形按( ∶ )的比缩小。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33张PPT)
![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a90e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e.png)
1200-400=800(米)
3 800×(1-8)=500(米)
答:这条小路还有 500 米没有修。
思维拓展
计算。
1+12+31+14×12+13+14+15-1+12+13+14+51×12+13+41
a
b
再将字母a、b代入原式进行计算。
规范解答: 设12+31+41=a,12+13+14+51=b。则 原式=(1+a)×b-(1+b)×a 分组代换
430×1-3463=430×473=70(千米/时)
答:普通列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六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一班植树 39 棵,二班植树的数量是一班的23,三 班植树的数量比二班多 1 ,三班植树多少棵?
13 2 39×3=26(棵) 26×(1+113)=28(棵) 答:三班植树 28 棵。
4.稍微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 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先约分。
12 ×
6
=12ImN×aoge = 6
5×
1
=5 × =
1
3
分数乘法法则
分数乘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的 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 作分母。
1
1
×
2
3
3
1
×
4
7
对应训练
1. 看图填一填。
(1)
图中是求( 4 )个( 算,列式是( 法计算,列式是
晨跑是锻炼身体的有效方式之一。李叔叔每天晨跑 20 分钟,张叔叔每天 晨跑的时间是李叔叔的45,陈叔叔每天晨跑的时间是张叔叔的34,陈叔叔 每天晨跑多少分钟?(先补全线段图,再解答)
43 20×5×4=12(分钟) 答:陈叔叔每天晨跑 12 分钟。
3 800×(1-8)=500(米)
答:这条小路还有 500 米没有修。
思维拓展
计算。
1+12+31+14×12+13+14+15-1+12+13+14+51×12+13+41
a
b
再将字母a、b代入原式进行计算。
规范解答: 设12+31+41=a,12+13+14+51=b。则 原式=(1+a)×b-(1+b)×a 分组代换
430×1-3463=430×473=70(千米/时)
答:普通列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六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一班植树 39 棵,二班植树的数量是一班的23,三 班植树的数量比二班多 1 ,三班植树多少棵?
13 2 39×3=26(棵) 26×(1+113)=28(棵) 答:三班植树 28 棵。
4.稍微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 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先约分。
12 ×
6
=12ImN×aoge = 6
5×
1
=5 × =
1
3
分数乘法法则
分数乘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的 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 作分母。
1
1
×
2
3
3
1
×
4
7
对应训练
1. 看图填一填。
(1)
图中是求( 4 )个( 算,列式是( 法计算,列式是
晨跑是锻炼身体的有效方式之一。李叔叔每天晨跑 20 分钟,张叔叔每天 晨跑的时间是李叔叔的45,陈叔叔每天晨跑的时间是张叔叔的34,陈叔叔 每天晨跑多少分钟?(先补全线段图,再解答)
43 20×5×4=12(分钟) 答:陈叔叔每天晨跑 12 分钟。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苏教版33张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苏教版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823323d367ec102de3bd8950.png)
长 方 体 和 正 方 体 的 表 面 积(2) (新授课)
新课引入
这个鱼缸是少了一个面的长方体。 你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例题讲解
5 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 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 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例题讲解
5 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 分米?
方法一:
例题讲解
做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 多少平方分米?
6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 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3×3×6=54(平方分米) 答:至少要用硬纸板54平方分米。
新知应用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4+5×2.5+4×2.5)×2 =42.5×2 =85(平方厘米)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 方 体 和 正 方 体 的 表 面 积(1) (新授课)
新课引入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 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 方体。
你能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表面的面积之和吗?
例题讲解
4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 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
4、写出表中的物体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再计 算表面积。
正方体
864
长方体
1152
长方体
1032
巩固练习
5、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长方体影集封套(如 图),长31厘米,宽27厘米,高2.5厘米,封 套的左面不封口。做这个封套至少需要多少 平方厘米硬纸板?
(31×2.5+27×31+27×2.5)×2-31×2.5 =1964-77.5 =1886.5(平方厘米)
新课引入
这个鱼缸是少了一个面的长方体。 你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例题讲解
5 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 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 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例题讲解
5 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 分米?
方法一:
例题讲解
做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 多少平方分米?
6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 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3×3×6=54(平方分米) 答:至少要用硬纸板54平方分米。
新知应用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4+5×2.5+4×2.5)×2 =42.5×2 =85(平方厘米)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 方 体 和 正 方 体 的 表 面 积(1) (新授课)
新课引入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 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 方体。
你能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表面的面积之和吗?
例题讲解
4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 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
4、写出表中的物体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再计 算表面积。
正方体
864
长方体
1152
长方体
1032
巩固练习
5、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长方体影集封套(如 图),长31厘米,宽27厘米,高2.5厘米,封 套的左面不封口。做这个封套至少需要多少 平方厘米硬纸板?
(31×2.5+27×31+27×2.5)×2-31×2.5 =1964-77.5 =1886.5(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