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致病高血压
高血压的遗传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遗传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hypertension)成为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遗传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综述高血压与各种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
一、高血压的遗传基础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依然不完全清楚。
然而,通过对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对高血压的遗传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发现,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些先天性遗传突变与此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基因突变和α1受体基因突变等都与高血压的遗传相关。
此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使我们能够扩大高血压遗传研究的范围,逐渐发现了更多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
这些研究为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的研究除了一些明确的基因突变导致的高血压,一些罕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相关的突变。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的突变致使人体对钠的调节异常,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这些研究不仅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我们理解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复杂高血压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属于复杂高血压,即受多种遗传变异共同作用所致。
研究人员通过对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发现了许多与复杂高血压风险相关的位点。
这些位点涉及到多个通路和生物过程,如血管紧张素II、血浆醛固酮水平等。
同时,研究还发现,高血压与体重、饮食、环境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四、基因组范围的关联分析近年来,关联分析成为高血压遗传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大样本的关联分析,研究人员成功鉴定了一些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区域,进一步揭示了高血压的遗传机制。
这些区域涉及到多个通路,如钠通道、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等。
此外,高血压的关联分析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解析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解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除了生活方式、环境和饮食等因素外,高血压的遗传因素也被普遍认为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遗传因素进行解析,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一、高血压的遗传基础高血压的遗传基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单基因遗传疾病,即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二是多基因遗传,即多个基因的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高血压。
1. 单基因遗传疾病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通常为家族性高血压,其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以及X连锁等。
具体的单基因遗传高血压类型包括神经源性低钠低容量性高血压、肾脏素依赖性高血压、醛缩酶依赖性高血压和肾动脉高压等。
这些疾病由于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的功能异常,进而使得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缩酶系统异常活跃,增加血压的水平。
2. 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高血压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对象,它表现为数十个至数百个基因突变的众多组合导致的高血压。
这些基因与心血管调节和平衡相关,包括钠、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缩酶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内皮细胞等。
多个基因的不同突变组合可以互相弥补、增强或抑制,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家族史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具体来说,如果一位患有高血压的父母,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提高。
1.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风险多个基因突变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例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生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ACE基因的插入/删除(I/D)多态性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相关,具有删除(D)基因型的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较大。
2.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高血压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因素相关,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以影响遗传突变的表达,从而调节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高血压,又被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虽然高血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来控制,但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是否患有高血压。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对该疾病的影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健康问题。
### 遗传因素与高血压1. **基因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基因性疾病,这意味着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对其发病有影响。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这些基因可能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系统功能的异常,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2. **家族研究**家族研究已经证明了高血压的遗传倾向。
如果一个人的家庭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他们患病的风险可能会明显增加。
这与共享的遗传因素以及家庭中相似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3. **单基因高血压症**尽管多数高血压是多基因性的,但也存在一些单基因高血压症,如肾上腺性高血压。
这些疾病是由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遗传风险更高。
### 家族史与高血压1. **家庭中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高血压风险因素。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他们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这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遗传联系有关。
2. **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家庭成员通常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普遍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那么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受到相同的不健康影响,从而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
3. **早期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在儿童时期对高血压风险的影响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在一个高压力、高紧张度的家庭中,可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 预防和管理高血压了解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对于预防和管理该疾病至关重要。
1. **遗传咨询**如果家庭中有高血压病史,个体可以考虑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
这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干预。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
邹玉宝;孙筱璐;王继征;惠汝太;宋雷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6(8)5
【摘要】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造成,且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高血压。
认识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这一概念需将其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进行区分,后者是指与人体血压相关的某个基因发生改变,从而间接地引起血压异常,它们之间仅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不直接导致高血压;而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是单一基因突变直接引发的高血压。
【总页数】7页(P16-22)
【作者】邹玉宝;孙筱璐;王继征;惠汝太;宋雷
【作者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宁夏稻瘟病菌致病型单基因鉴别寄主筛选研究 [J], 史延丽;刘炜;李文强;沙蓉;杨向军;杨生龙
2.重庆市稻瘟病菌致病型单基因鉴别寄主筛选 [J], 韩海波;张致力;邸仕忠;勾治琴
3.基于中国鉴别品种及单基因品系的湖北省稻瘟病菌的致病型分布 [J], 杨小林;张
舒;吕亮;常向前;喻大昭
4.单基因高血压相关基因变异与子痫前期关联性研究 [J], 马火兰;王欢;林靓;林晶;陈慧
5.应用外显子测序技术芯片对妊娠期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研究 [J], 孙成娟;刘晓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iddle综合征研究进展
Liddle综合征研究进展蒋晖【摘要】Liddle 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由于编码远端肾小管上皮钠通道的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钠重吸收增加,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同时伴有低血钾、低肾素、低醛固酮水平.临床常表现为早发高血压,易误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基因检测可以确诊,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Liddle syndrome is a form of monogenic hypertension.It is caused by a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the SCNN1B or SCNN1G genes which code for the 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of distal renal tubule,which leads to increased sodium and water reabsorption causing hypertension,hypokalemia,and suppression of renin and aldosterone.It typically manifests as early onset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which is frequently misrecognized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Genetic testing can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Early diagnosis and precise treatment ar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4页(P263-266)【关键词】Liddle综合征;上皮钠通道;基因突变【作者】蒋晖【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近年,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引起越来越多心血管领域临床医生的关注。
高血压和遗传学的关联
高血压和遗传学的关联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高血压与遗传学的关联,包括家族史、基因组关联研究以及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疾病等方面。
首先,众所周知,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有家族聚集的趋势。
家族史是遗传因素对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证据之一。
许多研究发现,具有一位或多位亲属患有高血压的个体,其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较普通人群要高。
家族聚集表明了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学研究也提供了直观的证据来支持高血压与遗传的联系。
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发现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遗传变异。
近年来,许多GWAS的研究发现了与高血压相关的遗传变异。
其中最著名和最常见的是位于第12号染色体的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的I/D (插入/缺失)多态性,已被广泛研究并发现与高血压风险有关。
此外,其他基因如AGT、ADD1、NPPA等也被发现与高血压有关。
这些GWAS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为遗传因素预测高血压疾病风险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发展。
除了GWAS,一些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疾病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疾病,累及肾上腺的醛固酮产生和转运通路,被认为是因单基因突变导致的。
研究表明,在PA患者中,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和KCNJ5基因中的突变较为常见。
这些突变导致了醛固酮合成和肾上腺细胞的异常激活,进而引发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家族性高血压疾病中的其他单基因突变,如Liddle's syndrome、Gordon's syndrome等也被发现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只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方面,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病史调查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病史调查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在高血压发生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家族病史对于个体高血压风险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遗传因素以及家族病史调查对于预防、筛查和治疗该疾病的意义。
一、高血压的遗传因素1. 基因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存在多个与其相关的基因。
通过家系分析和基因组关联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些基因变异可以影响心脏功能、肾脏调节机制以及血管壁张力等生物过程,从而导致动脉压力升高。
2. 单基因高血压除了多基因的遗传模式外,某些高血压情况也可由单个基因变异引起。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某些关键基因的突变会导致遗传性高血压疾病,如21-羟化酶缺陷综合征和肾动脉性高血压等。
这些罕见的单基因突变使得个体处于持续、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状态。
3. 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高血压发生不仅受遗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某些环境暴露,如高盐摄入、肥胖、缺乏运动等可以加剧个体对高血压的易感性。
此时,遗传因子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更高的发病风险。
二、家族病史调查在高血压防控中的意义1. 家族病史与个体风险评估家族病史调查是了解一个人易患高血压风险的简单而有效方法。
家庭成员中患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表明存在家族聚集性,并且这些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通过问询家族病史,医生可以综合判断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程度。
2. 早期筛查和干预家族病史调查还可以帮助早期筛查高血压患者。
对于家族中存在高血压病例或其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特别是遗传性高血压倾向的人群,医生应当密切关注和监测他们的血压情况,及早进行干预措施。
3. 调整生活方式家族病史调查结果还有助于引导个体进行相关的健康管理。
如果一个人了解自己存在较高患病风险,他可以采取合适的生活方式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例如,减少盐摄入、保持健康饮食、定期运动等都是有效降低高血压风险的方法。
高血压的遗传机制与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的遗传机制与个体化治疗引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随着基因组学和遗传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血压遗传机制的理解越来越深入。
同时,针对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可。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的遗传机制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高血压的遗传机制1. 单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性高血压家族性高血压是通过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
目前已经鉴定出了许多与家族性高血压相关的基因突变,如肾素-醛固酮系统中相关基因突变和交界区跨移位等。
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到盐水平衡、肾小管样细胞功能、心脏收缩等生理过程,从而导致高血压。
2. 多基因共同作用引发的多遗传因素高血压尽管家族性高血压通常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并不是由单一基因突变导致的。
相反,高血压通常是由多个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
这些多基因共同作用涉及体内许多生物学途径和关键分子,如肾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细胞外体积调控等。
二、个体化治疗对高血压的重要性1. 基于遗传机制的诊断与预测深入了解高血压的遗传机制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通过对患者遗传背景进行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确定特定基因变异是否与高血压风险相关,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靶向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意味着根据每个人的特定特征来设计最佳治疗方案。
针对高血压患者,了解他们的遗传背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选择能够干预特定通路的药物可能会更有效。
3. 预防措施个性化了解高血压遗传机制还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预防策略。
通过识别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群,医生可以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并建议他们采取一系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风险因素等预防措施。
结论高血压是一个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复杂疾病。
深入了解高血压的遗传机制对于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高血压的遗传性(两篇)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血压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血压的遗传性,并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包括单基因遗传高血压、多基因遗传高血压、家族聚集性高血压、遗传变异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遗传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正文内容:一、单基因遗传高血压1.单基因高血压的定义和特征2.常见的单基因遗传高血压疾病3.单基因遗传高血压的遗传传递方式4.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与单基因高血压的关系5.单基因遗传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二、多基因遗传高血压1.多基因高血压的定义和特征2.多基因遗传高血压的遗传模式3.常见的多基因遗传高血压相关基因4.多基因遗传高血压的环境因素影响5.多基因遗传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策略三、家族聚集性高血压1.家族聚集性高血压的特点和病因2.家族聚集性高血压的遗传模式3.家族聚集性高血压的家系研究和基因突变分析4.家族聚集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5.家族聚集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和生活方式干预四、遗传变异与高血压的关系1.遗传变异对高血压发病的作用机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3.基因表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4.遗传变异与高血压的遗传风险评估5.个体化治疗在遗传变异高血压中的应用五、遗传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在遗传性高血压中的应用2.非药物治疗在遗传性高血压中的作用3.基因治疗在遗传性高血压中的前景4.个体化治疗策略在遗传性高血压中的实施5.遗传性高血压的预后和管理建议总结:高血压的遗传性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单基因遗传高血压、多基因遗传高血压和家族聚集性高血压等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遗传变异与高血压的关系和遗传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也是研究的焦点。
深入研究高血压的遗传性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遗传机制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引言概述: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的基因组学研究
高血压的基因组学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
长期未被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虽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因组学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高血压的遗传基础。
高血压的遗传基础是多因素的,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以及复杂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高血压引起或伴随的罕见遗传病,如家族性高血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和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等。
这些单基因突变使得高血压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性。
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更为常见。
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家族性高血压有助于我们确定这些高血压易感基因。
通过进行家族和同胞研究,科学家已经鉴定出与高血压相关的多个遗传变异。
最近的基因组学研究开始侧重于寻找与高血压相关的复杂性疾病基因。
复杂性疾病是由多个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在内。
这些疾病与单个基因突变不同,而是由多个基因的复杂组合和相互作用引起的。
因此,复杂性疾病的研究更为困难。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我们能够广泛地对高血压易感基因进行筛查和鉴定。
GWAS是一种大规模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者和对照组的基因组数据,寻找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许多GWAS 的研究表明,有多个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这些高血压易感基因涉及多个生物学通路和过程。
其中,一些基因涉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和代谢,如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
其他基因影响盐类和水分的潴留、肾脏功能以及神经调节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了血压的升高。
然而,高血压的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单个基因的影响相对较小。
实际上,GWAS研究已经鉴定出了许多高血压易感基因,但这些基因解释了高血压发生的很小比例,大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论文
分子生物学论文高血压张亚梅,2021级口腔专业2班,学号 12021051702022摘要: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的分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以及高血压基因sNPs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EH)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复杂疾病,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同卵双生子发病一致性等研究结果,揭示了(EH)的多基因遗传性质。
本文主要介绍(EH)易感基因研究策略和已发现的基因变异;与传统治疗高血压药物相比,基因治疗不但具有作用特异性强、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还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高血压发生,从而降低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
本文综述了目前基因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概况,讨论了基因治疗前景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EH;Liddl e 综合征;高血压基因sNPs研究;基因治疗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升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仍不清楚。
当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基因表达异常及病理性血压升高。
多数情况下,多个基因表达异常共同导致血压升高。
本论文就人类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分类Ⅰ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1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有关的基因 a.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b. 11β羟化酶基因c.17α羟化酶基因d.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OHSD)基因 2上皮细胞钠通道(ENaC)基因 3高血压伴短指畸形Ⅱ原发性高血压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 3肾素基因4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2R1)基因 5 β 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 6 α-adducin基因7 G蛋白β 3亚单位人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subunit ,GNB3)基因举例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以上皮细胞那通道(ENaC)基因有关的Liddl e 综合征为例:Liddl e 综合征于1963年首列被报道出来。
单基因高血压
原醛
9例 2.9%
肾实质高血压
5例 1.6%
Liddle 综合征
3例 1.0%
其他原因
3例 1.0%
未分类
3例 1.0%
其他原因:1例白大衣高血压,1例柯兴氏,1例肾素瘤
吴燕,惠汝太等,未发表资料,2010
高血压危害
•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27%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and the high attribut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
3a/b/c/d: Bartter 氏综合佂I,II.II.IV 型; ★降压药作用点
TALLH: Henle 氏襻厚升支; DCT:远端集合管; CT:集合管(MR受体); ROMK2:肾外髓钾通道; NKCC2:钠钾氯交换通道; CLC-KB:氯通道复合因子-肾B; NCCT:钠氯共转运体。
汪一波……惠汝太等 Clin Endocrinol 2007
MR,6%妊娠高血 压,螺内酯加重高 血压,终止妊娠
WNK1、WNK4 噻嗪类利尿剂非常 有效
常染色体阴 性
CYP11B1 CYP17
病因治疗:Liddle 氏综合征
汪一波, ……惠汝太等 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07
患者22岁,男性,13岁查体发现高血压,2006年来阜外医院就 诊, 血压: 160/120mmHg,四个降压药无效。 化验: 血钾:3.05mEq/L,
低肾素性高血 压
先天性肾上腺 儿童或青春期 ↓ 皮质增生
↑
↓
↓
↓
↓
↓
↓
↓
↓/-
影响高血压的遗传因素探究
影响高血压的遗传因素探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影响,如心脑血管病、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除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之外,一些遗传因素也可能是高血压的罪魁祸首。
本文将深入探究影响高血压的遗传因素。
一、基因遗传高血压的方式遗传高血压通常具有家族遗传特征,即通过家族中遗传的基因。
而遗传高血压发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单基因病高血压的单基因遗传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通常称为单基因高血压症。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通常表现为年轻的人突然发生高血压,并且缺乏与其他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
2、多基因病多基因高血压通常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引起的。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通常与年龄、性别、肥胖、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酗酒等因素有关。
二、遗传因素和高血压的关系1、ACE基因ACE基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种重要基因之一,它位于17q23.3染色体上,包含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
ACE基因编码的银白酶是一种通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它可以将血管收缩素1转化为ACE2,从而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1的降解,增加血管的紧张性,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2、AGT基因AGT基因位于1q42-q43染色体上,是编码血管紧张素原(AGT)的基因。
AGT是血管紧张素1的前体物质,它在肝细胞中合成并进入循环系统中。
这种基因的突变会导致高水平的AGT合成,从而促进血管紧张素1的合成,增加血压。
3、NOS3基因NOS3基因位于7q35-36染色体上,编码一种重要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NOS可以产生一氧化氮(NO),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血管松弛剂。
遗传性的NOS3基因缺陷可以降低NO的合成,从而使血管紧张度增加,延长血管收缩时间,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三、对遗传高血压的预防遗传性高血压的预防首先需要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少酒、健康饮食、适当锻炼等。
此外,如果有家族遗传史,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如发现有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异常,可以通过药物干预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有效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病史的重要性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病史的重要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许多人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上了高血压。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和家族病史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遗传影响及家族病史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遗传基因和高血压1. 遗传背景人体各种复杂特征,包括身高、体重、眼色等都有遗传基因影响。
同样地,研究表明高血压也与个体所持有的特定基因有关。
2. 基因突变后代往往会继承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基因。
如果其中一方或两方都携带易感高血压基因突变,则子女罹患该疾病概率也会增加。
3. 单基因突变型高血压虽然大多数高血压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仍存在一些单基因突变型高血压,例如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这些单基因变异可通过遗传来传播给后代。
二、家族病史与高血压1. 家系研究众多家系研究表明,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个体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早期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高血压,子女患该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双亲都有高血压,子女的风险则显著增加。
2. 共同环境与遗传不仅仅是遗传因素导致了家族病史的传递。
在家庭生活中,共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接触等也会对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在考虑到遗传影响时需要同时考虑共同环境因素。
三、其他相关因素除了遗传基因和家族病史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自然会上升。
因此,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2.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
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3. 体重过重或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风险因素之一。
过多的体重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血压升高。
4. 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包括引起血压异常上升。
四、遗传与家族病史对治疗策略的启示1. 早期筛查针对有家族病史和携带易感基因突变风险较大的个体,早期进行高血压筛查非常重要。
单基因性继发性高血压的基因诊断
高研所
糖皮质激素抑制性醛固酮增多 内研所
症
高研所
*综合征
历史 ( 综合征)
首例报道
肾上皮钠通道 亚单位 基因突变
肾上皮钠通道 亚单位 基因突变
遗传 临床表现
特征 (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肾上皮钠通道() 基因突变
高血压 低醛固酮 低血钾 低血浆肾素活性()
综合征家系
综合征家系先证者 的临床特征
制备基因组 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
直接测序 扩增 密码子 和 密码子
纯化产物用 测序仪进行序列分析
基因诊断结果 (综合征家系)
•名家系成员 (, ), • 基因密码子存在 ()的错义突变
• 先证者父亲()和其他年青子女 •()未检出这一突变
家系成员 基因序列分析
已报道的综合征基因的致病突变
家系的 突变 (, )
家系 突变 (, )
亚单位
•
突变位点 结合部位
型多内分泌腺瘤()
• 型: •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腺瘤或 增生、嗜铬细胞瘤
• 型: •、嗜铬细胞瘤、粘膜神经节瘤、马凡 氏体型
型多内分泌腺瘤()
• 年报道第一例 • 型(瑞金,) • 型(瑞金)
多内分泌腺瘤病型家系图
单基因遗传病基因诊断的优点
• 可靠、准确 • 方便 • 临床前诊断
Thank you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单基因性继发性高血压 的
基因诊断
单基因性继发性高血压
糖皮质激素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表征性盐皮质激素增多症() 羟化酶缺乏症 羟化酶缺乏综合征 综合征 综合征 孤立型嗜铬细胞瘤 型多发性内分泌瘤 型多发性内分泌瘤 综合征 型神经纤维瘤 高血压伴短指畸形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专家论坛・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周子华1 程龙献1 廖玉华1 [关键词] 高血压;基因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121439(2009)10207212021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武汉,430022)通信作者:廖玉华,E 2mail :liaoyh27@ 目前已公认遗传机制是高血压发生的基础之一,对于高血压的遗传模式,现认为有2种,即单基因遗传模式(oligogenic model ))和多基因遗传模式(polygenic model )。
其中多基因遗传模式是主要的一种模式,主要见于原发性高血压;而单基因遗传模式主要见于一些继发性高血压,仅在少数高血压患者中存在,但其治疗有特异性,并且大多具有家族性〔1〕,因此明确诊断,对患者及其家属具有很大意义,临床上应予适当关注。
单基因遗传高血压是指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一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型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类高血压一般发病早,多在青少年发病,有家族史,为重度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常伴有激素和生化水平的异常。
对于有家族史的青少年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测定血浆肾素2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血电解质和皮质醇、性激素等激素水平,根据病史、体征和检测结果,确定单基因高血压的类型。
1 低肾素水平的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对于症状类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的患者,应考虑家族性高醛固酮血症Ⅰ型。
亦称糖皮质激素可以治疗的醛固酮增多症,基因异常为形成C YP11B1与C YP11B2的嵌合基因,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由于形成ACT H 调控区与醛固酮编码区的嵌合基因,使醛固酮的合成只受ACT H 调节,不受血管紧张素Ⅱ和钾调控。
本病常并发脑血管意外,青少年以脑出血为特征(平均年龄32岁)。
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日30mg )能抑制AC T H 从而能完全抑制患者的醛固酮的分泌,逆转此综合征;用螺内酯和阿米洛利治疗亦有效〔2-3〕。
高血压
高血压[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病的是()A.Liddle综合征B.VHLS综合征C.假性低醛固酮血症Ⅱ型D.多发性内分泌肿瘤E.多发性大动脉炎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2、盐敏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盐负荷后血压明显升高B.血压的昼夜差值缩小C.血压的应激反应增强D.有胰岛素抵抗表现E.左心室重量增加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高血压合并妊娠,下列药物不适合应用的是()A.甲基多巴B.利尿剂C.β受体阻滞剂D.ACEIE.钙通道阻滞剂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是()A.肾动脉病变B.脑动脉病变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细小动脉硬化E.主动脉的粥样硬化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高血压联合用药的原则是()A.2级以上高血压,开始时应该采用联合治疗B.第1~3天用第一种药物,第4天应加用第二种药物C.同类的两种药物合用可以增效D.为了有效,不论何种高血压,首先考虑两种药物合用E.首先用两种不同类药物,如无效需加用第三种药物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6、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急性期首选()A.抗生素治疗B.激素治疗C.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扩血管药物治疗E.介入治疗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7、高肾素活性型高血压应选的药物是()A.利尿剂B.α受体阻滞剂C.β受体阻滞剂D.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E.卡托普利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8、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禁用()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钙通道阻滞剂C.β受体阻滞剂D.α受体阻滞剂E.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9、高血压危象()A.血压波动明显伴头晕心悸B.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C.反复蛋白尿,后期出现轻、中度高血压D.血压急剧升高,短时间内出现氮质血症E.持续性高血压,蛋白尿持续阳性,眼底动脉痉挛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0、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规定高血压3级是(mmHg)()A.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B.收缩压140~149mmH和(或)舒张压90~94mmHgC.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D.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E.收缩压≥180ma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1、女性,76岁,血压160/95mmHg确诊心肌梗死,诊断为()A.高血压病1级,高危B.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C.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D.高血压病2级,高危E.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2、男性,60岁,高血压病多年,近日由于精神刺激,突然感到头痛、头晕、烦躁,呕吐2次,手足抽搐,检查血压260/130mmHg,心率80次/分,颈无抵抗,神志清,视乳头水肿,诊断为()A.急进型高血压B.高血压危象C.高血压脑病D.脑血管意外E.高血压病三期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13、女性,45岁,查体发现血压为160/90mmHg,平素无症状,确定有无高血压的最佳方法是()A.同时测3次血压B.测运动后血压C.进行动态血压检查D.不同时间测3次血压E.同时测上、下肢血压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4、急进性高血压()A.血压波动明显伴头晕心悸B.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C.反复蛋白尿,后期出现轻、中度高血压D.血压急剧升高,短时间内出现氮质血症E.持续性高血压,蛋白尿持续阳性,眼底动脉痉挛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5、高血压伴有低钾首先应考虑()A.皮质醇增多症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嗜铬细胞瘤D.继发于慢性肾炎的高血压E.肾动脉狭窄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6、高血压危险度分层,高度危险组是指()A.高血压3级,无危险因素B.高血压2级伴靶器官功能衰竭C.高血压1~2级,伴3个危险因素D.高血压3级,伴3个危险因素E.高血压1级,伴2个危险因素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17、下列关于高血压所致靶器官并发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压急剧升高可形成脑部小动脉的微动脉瘤B.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表现在血压降低后可逆转C.高血压是促使冠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之一D.长期持久性高血压可致进行性肾硬化E.严重高血压可并发主动脉夹层[单项选择题]18、高血压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A.心肌梗死B.脑血管意外C.肾衰竭D.心动能不全E.心律失常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9、高血压合并糖尿病,BP180/100mmHg,心率65次/分,尿蛋白(+),血肌酐正常,选用下列哪类药物降压最合适()A.ACEI制剂B.β受体阻滞剂C.钙离子拮抗剂D.利尿剂E.α受体阻滞剂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20、患者,男,6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苯喋啶和低钠治疗前后 血压和生化指标改变
血压 (mmHg) 治疗前 230/140 血钾 (mmol/L) 2.7 尿ald (ug/24h) 0.7
治疗后
110/84
4.2
6.4
基因诊断方法
(Liddle综合征)
制备基因组DNA
从外周血(5-10ml)白细胞中抽提DNA
DNA 直接测序
PCR 扩增 ENaC 513-638密码子 和 ENaC 524-631密 码子
另外常伴视网膜血管瘤,小脑成血管细胞瘤,肾囊肿,胰腺囊肿,附睾囊腺瘤, 为避免漏诊,所有嗜铬细胞瘤都应检查眼底。 2)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病因为位于染色体10q11.2的RET原癌基因区域酪 氨酸受体激酶基因突变。MEN-2A:表现为甲状腺髓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0%发生嗜铬细胞瘤。为避免漏诊,所有嗜铬细胞瘤病人都要测血清calcitonin。 MEN-2B:临床表现为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癌,多发粘膜神经瘤(唇,舌, 颊膜,眼睑,结膜,角膜,胃肠道,马凡样体型,但无晶体及无主动脉病变)。 3)遗传性神经纤维瘤病(VonRecklinghansen氏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NF1 突变位点(17q11.2neurofibromin突变)Café-an-laitspot(咖啡-牛奶点),1% 的人有嗜铬细胞瘤表现。
4.Liddle氏综合征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幼年高血压,钠潴留,低血钾,碱 中毒,血浆肾素活性抑制, 血浆醛固酮检测不到。安体舒通对血压及血钾无影响,用阿米 洛利治疗有效(非盐皮质素受体依赖性阻断钠重吸收及钾排 泄)。 病因:肾小管远端亨氏襻厚升支上皮钠通道功能亢进型突变所 致。上皮钠通道位于远端肾单位的细胞尖膜,其β或γ亚单位胞浆 侧C-末端PPPXY序列对从膜上清除上皮钠通道十分重要,此β或 γ亚单位C-末端PPPXY序列缺失,细胞尖端上皮钠通道半衰期延 长及数目增多,钠重吸收增加,导致容量型高血压。Nedd41/Nedd4-2与上皮钠通道亚单位的PPPXY序列特异作用,Nedd41,2有泛素连接酶功能域。
找出这类高血压的致病基因意义
首先,这类高血压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 据国内外的报道,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中,77%的患者会发生脑梗塞、脑出 血,67%的患者会发生心力衰竭,40%的心肌梗死以及26%的肾功能不全也 与这类高血压有关,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说明年轻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非常 严重。 其次,一般来说,这类患者用药多,但血压依旧控制不好,花费巨大,患 者承受着病痛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查清病因后,可以给予 针对性的药物调整,效果好,不仅仅缓解病痛,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第三方面,这类患者的发病年龄非常年轻,正处于人生的巅峰和黄金时期, 若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并且还需要每日坚持服用多种降压药,对患者的生 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 第四,这类疾病一旦被诊断出来,我们绝大多数患者都有相应的治疗药物 和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治疗效果大大提升。最后,根据基因检测的结 果,通过生殖医学的干预,还可以防止该致病基因遗传到下一代。
3.可视性盐皮质类固醇过多症(AME) 病因:11-β羟化酶D2基因突变,导致11-β羟化酶D2活性降低,皮质醇不能被转化 成皮质酮。正常情况下,皮质醇由11-β羟化酶D2催化形成皮质酮,后者与盐皮质类固醇受 体无亲和力,不能激活盐皮质类固醇受体。而皮质醇能与盐皮质类固醇受体结合,大量皮 质醇蓄积并占据远端肾小管的盐皮质类固醇受体,可激活转录因子及血清糖皮质类固醇激 酶,后者使泛素Nedd4-2磷酸化,磷酸化的Nedd4-2不能结合进而灭活上皮钠通道,导致上皮 钠通道活性升高,钠重吸收增加,出现类似醛固酮增高的临床表现-高血压,低血钾。 继发性:正常体内循环中皮质醇比醛固酮高1000倍,但几乎全部被11-β羟化酶D2转化成皮 质酮,后者不能结合故不能激活盐皮质类固醇受体,体内盐皮质类固醇受体几乎全部由醛 固酮占据。食入太多甘草酸时,11-β羟化酶D2活性受抑制,皮质醇不能被转化成皮质酮, 导致皮质醇蓄积,大量皮质醇与盐皮质类固醇受体结合,出现类似醛固酮增高的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AME-I型(儿童型),11-β羟化酶D2无活性,导致儿童致命性、容量型盐敏感 高血压,血浆肾素活性抑制,低血钾,血浆醛固酮低或无,尿中无18-羟皮质醇与18-酮 皮质醇代谢产物。用利尿剂、安体舒通及地塞米松(抑制皮质醇)治疗有效。AME-II型 (成人型),11-β羟化酶D2活性低,可引起高血压脑中风。
5.假性低醛固酮血症II型(PHA-II) 病因:WNK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WNK丝氨酸-苏氨 酸激酶家族蛋白位于集合管远 端肾单位,调控钾-氢交换及氯吸收。WNK1内含子 缺失,WNK4错义突变,增加跨细胞的氯离子量,导 致肾盐重吸收增加(Cl-),血管内容量增加,容量 型高血压。K+/H+交换障碍,钾分泌减少,高血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容量型高血压,血浆肾素 活性抑制,高血钾。血压及生化改变对噻嗪利尿剂极 度敏感。
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6p)
肾上皮钠通道(ENaC) 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
高血压 低醛固酮 低血钾 低血浆肾素活性(PRA)
Liddle 综合征家系-1
Liddle综合征家系先证者 的临床特征
低PRA: 0 ng/ml/h (0.1-5.5) 低尿醛固酮 :0.7 ug/24h (3.4-12.7) 联合用降压药无效 安替舒通治疗无效 氨苯喋啶(triamterene)治疗和低钠饮食后高血压和低 血钾明显改善 1985年住院资料
是否可以通过产前检查来判断下一代是 否携带致病基因?为了防止致病基因遗 传到下一代,可以进行试管婴儿吗?
产前检查是可以进行判断的,尽管羊水穿刺对妊娠有 一定的影响,可能有1%的流产风险。我们更提倡使 用试管婴儿的办法进行遗传阻断,可以更早一步主动 选择,防止母亲怀上一个基因突变的胎儿。但前提是 患者本人首先进行基因检测,筛查出致病基因,当他 们有生育下一代的意愿时,就可以通过专业团队来进 行试管婴儿,防止致病基因遗传到下一代。
RET proto-oncogene RET proto-oncogene
Von Hippel-Lindau 综合征 Gordon综合征
NF1gene
VHL tumour suppressor gene
WNK1、WNK4
单基因性继发性高血压 基因诊断(国内) 病名 单位
Liddle 综合征 IIa型多发性内分泌瘤
PCR纯化产物用 ABI 377 测序仪进行序列分析
基因诊断结果
(Liddle综合征家系-1)
•5名家系成员 (II-1,3,5,7, III-2), ENaC基因616密码子存在CCC - CTC (pro-Leu) 的错义突变
• 先证者父亲(I-1)和其他年青子女 (I性继发性高血压
糖皮质激素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H) 表征性盐皮质激素增多症(AME) 11羟化酶缺乏症 17羟化酶缺乏综合征 Liddle 综合征 Gordon 综合征 孤立型嗜铬细胞瘤 II A 型多发性内分泌瘤 II B 型多发性内分泌瘤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 I 型神经纤维瘤 高血压伴短指畸形
6.基因突变所致的嗜铬细胞瘤 导致0.1-0.2%高血压(13-26万/中国),约10%嗜铬细胞瘤为肿瘤所致(常有 低血压),肿瘤中10%为恶性,10%为家族性的。 1)VonHippel-Lindau(VHLS)综合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因:肿瘤抑制位点3p25-p26突变,14%携带者表现为嗜铬细胞瘤。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
遗传相关性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高血压病史,他们的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达到 45%;如果父母某一方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比例是28%左右; 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高血压病史,他们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比例只有 3%。
基因突变导致的高血压有哪些类型?
目前17种,包含40余种亚型,其中还包含了以高血压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分泌 个体间30%-50%血压变异是由于遗传变异所致。单 基因高血压,多与肾上腺及肾脏相关;基因检查可以 证实诊断,确定特异治疗;找出处于危险的家族成员。 瘤。
1.家族性高醛固酮血症I型(FHI) 亦称糖皮质激素可以治疗的高血压(GR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被疑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多呈 中-重度高血压(但也有血压正常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很高,但 CT扫描未见腺瘤。临床表现为盐敏感、容量性高血压,往往有代谢 性碱中毒,低血钾(50%左右不低),血浆肾素活性低,尿中可查 到18-羟、18-酮皮质醇。本病常并发脑血管意外,青少年以脑出血 为特征(平均年龄32岁)。48%的罹患家族,18%的受累成员发生 脑血管意外。 病因:位于肾上腺的嵌合基因,由合成类固醇的基因的调控区与调 控醛固酮合成的基因编码区嵌合而成,故醛固酮分泌受ACTH调控, 不受血管紧张素II、钾调控。因此,使用小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强地松每日30mg)能抑制ACTH,两周能完全抑制患者的醛固酮 的分泌,逆转此综合征。用利尿剂安体舒通治疗亦有效。
不同类型的致病基因有哪些?
这些致病基因主要与调节血压的激素合成、代谢以及激素作用的靶 细胞位点有关,集中在肾脏和肾上腺的相关细胞内
这类高血压有哪些典型的特点? 哪些人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高血压?
第一,相对来说,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一般20-40岁时就会发病,但 是就诊年龄不一定是发病年龄,可能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发病了,但是一直 到50多岁才看医生,那么发病年龄还是三四十岁的时候; 第二,这类患者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效果不好,经常用了两三种甚至更多的 降压药,而血压就是降不下来; 第三,这类患者一般呈家族聚集性发病,患者常常有高血压的家族病史, 但目前认为这一点并不是非常必备,因为有研究发现,在没有家族史的患 者中也发现了相应的基因突变,这是因为只在患者本人的这一代才发生了 基因突变,这属于散发性的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所致的妊娠高血压 占妊娠妇女的6%,部分患者是由于盐皮质类固醇受体结合域突变 (S810L丝氨酸/亮氨 酸)所致。突变受体不同于正常受体,在没有类固醇的情况下,突 变受体仍处于半激活状态,醛固酮可激活突变受体。此外,正常一 些仅与受体结合而不能激活正常受体的物质与突变受体结合后,能 够激活突变受体:如21-羟基孕酮可与盐皮质类固醇突变受体结合, 激活该受体。安体舒通本属盐皮质类固醇受体拮抗剂,但与突变受 体结合后,非但不能拮抗反而激活突变受体,引起高血压。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孕后体内孕酮升高100倍,孕酮与突变 的盐皮质类固醇受体结合并激活该受体,因此妊娠后盐皮质类固醇 受体S810L突变携带者产生严重的盐敏感高血压,血浆肾素活性抑 制,但血浆醛固酮不高。所有突变携带者20岁以前均发生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