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1.中新网2017年11月27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近日接连喷发(图)。
火山喷发后,中国迅速协调中外航空公司协助近两万名滞留中国游客自巴厘岛返回内地和香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火山喷发的熔岩来自于地球内部的A. 地壳B. 软流层C. 下地幔D. 地核11. 当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正确的是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2.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下题。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3.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区附近大船上的垂钓者会感到()A. 先上下颠簸,然后前后左右摇晃B. 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只有前后左右摇晃D. 只有上下颠簸4.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 )A. 青藏高原B. 死海C. 马里亚那海沟D. 贝加尔湖5.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地壳又称岩石圈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C. 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D. 软流层是地壳和岩石圈这两个圈层的分界线6.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17-18题。
17. 图中序号依次是()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8.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7.读地震波速度的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1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B)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2.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B)A.对电磁波的研究B.对地震波的研究C.对声波的研究D.直接观察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3.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B)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B.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岩石圈就是地壳,与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没有关系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与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也较密切。
4.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A.海洋B.盆地C.平原D.大陆断层解析: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5.岩石圈是指(C)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D.地壳和上地幔解析: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
位于地面和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解析: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降低;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4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下图为同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
据此完成1~2题。
1.T1时刻,北京时间为A.12月22日11∶00 B.12月23日13∶00C.6月22日11∶00 D.6月23日13∶002.T1至T2期间A.北京昼长缩短 B.纽约日出东北C.地球公转变慢 D.悉尼正午影长增长答案 A D2013年3月23日20:30-2l:30,“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在全球多个城市举行。
读图,回答3~4题。
3.活动当天,图中四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为A.新加坡、哥本哈根 B.北京、里约热内卢C.里约热内卢、北京 D.哥本哈根、新加坡4.活动当天,当北京日落时,世界某城市开始熄灭电灯,该城市最可能位于A.巴西 B.印度 C.澳大利亚 D.英国答案A C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A点经度为39°E。
读图完成5~6题。
5.该纬线最接近: ( )A.10°N B.20°N C.50°N D.70°N6.当交点由B点向轨迹中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B.开普敦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C.圣地亚哥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D.武汉日落方位由西南变为西答案 B C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
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
每年国庆节前后,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据此回答7-8题。
7.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是A.该山的西南B.该山的东南C.该山的西北D.该山的东北8.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A.我国植树节前后B.五一劳动节C.我国教师节前后D.元旦前后【答案】7.D 8.A下图为a和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9~11小题。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四节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1·山东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D )A.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B.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C.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D )A.地壳厚度均匀B.海拔越高,地壳越薄C.洋壳较厚,陆壳较薄D.陆壳较厚,洋壳较薄[解析] 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D项正确。
第2题,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上,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地壳厚薄不一,陆壳较厚,洋壳较薄,陆地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越厚。
故选D项。
自2021年9月19日以来,西班牙拉帕尔马火山一直在持续喷发,相关部门预计此次火山活动将在2021年末之前结束。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震波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B.④层厚度均一C.①层为液态D.②层存在软流层4.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可能来自( B )A.④层下部B.③层上部C.②层上部D.③层下部[解析] 第3题,③为地幔,地震波自表层向深层传播的过程中,进入③层后速度增加,A正确。
④层为地壳,陆地较厚,海洋较薄,B错。
①层为内核,密度极大,为固态,C错。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层为外核,D错。
故选A。
第4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是③层上部,B正确,D错。
④为地壳,②为外核,A、C 错。
故选B。
读下面地球局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动物组成的圈层B.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的一个圈层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并且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D.生物没办法在岩石中生存,因此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地球的各圈层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生物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C.地球所有的圈层都是不连续的D.地球分成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是以地球的水平面为界划分的[解析] 第5题,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与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2023年5月22日3时56分,四川省宜宾市珙县(28.40°N,104.83°E)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B.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度减慢C.④是上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D1题,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据图可知,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②③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该地位于四川省,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地壳中。
第2题,①是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②属于地幔,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度增大;④是下地幔,软流层在上地幔的上部;⑤为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物质相同,为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D.2 900千米处4.A3题,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地表传播速度为3—6千米/秒,速度较慢,为横波。
第4题,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快,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6.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6.A5题,据图可知,丁圈层具有蒸腾作用,为生物圈;乙圈层具有下渗作用,因此为水圈;水圈会下渗到岩石圈中,故丙为岩石圈,甲为大气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名师精编课时练)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训练限时(15分钟)1.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解析】地核的范围由地下2900千米到地心,厚度最大【答案】D2.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解析】地壳和岩石圈都是有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的厚度。
【答案】A3.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解析】地震波过莫霍面时加速,过古登堡面时减速,故地幔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4.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A.青藏高原 B.死海 C.马里亚那海沟 D.贝加尔湖【解析】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答案】C5.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中A.最活跃的圈层 B.质量最小的圈层 C.最厚的圈层 D.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解析】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质量最小和最厚的圈层是大气圈。
【答案】D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B7.有人说:“地球像一只煮得半熟的鸡蛋”。
请根据这句话,结合鸡蛋的形态结构,记忆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与物质组成。
蛋壳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___,其物质状态为_____态;蛋白代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___,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__ __ 层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和鸡蛋壳合起来就代表_____;蛋黄为_____,物质状态为______态【解析】半熟的鸡蛋意味蛋黄为液态。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内部局部地区地震波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地震波,正确的是( )A.甲为横波,传播速度高于乙波B.甲为纵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乙为横波,传播速度持续加快D.乙为纵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2.图中①层是( )A.软流层 B.地球外核C.岩石圈 D.上地幔顶部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圈层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 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为生物圈B.②圈层中陆地的厚度较海洋大C.纵波不能穿过③圈层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层厚度分布均匀B.②层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层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层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6.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减慢B.地震波依次经过①②圈层,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连续加快C.横波的速度比纵波快D.经过乙后,纵波消失,横波速度减慢下图为辽宁省鸭绿江上游景观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8.图示景观说明了(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B.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C.图示圈层受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第9题。
9.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C.①圈层 D.②圈层10.下图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7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 C C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答案 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4-5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答案 D5.下到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A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7.该地可能位于( )A.40°N,116°E B.30°N,90°WC.南极点D.180°,0°答案 A D下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
读图,完成8-10题。
8.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00~16∶30 B.17∶00~23∶00C.16∶30~7∶00 D.23∶00~5∶009.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B.100米 C.350米D.150米10.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答案 C C B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一.doc
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2019·新东方杭州中学期中)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界面为古登堡面,则( B )A.甲代表软流层B.甲代表地幔C.乙代表地壳D.乙代表岩石圈2.若界面为莫霍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B )A.代表地壳B.顶部由岩石组成C.平均厚度17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解析] 第1题,若界面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
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
甲位于古登堡以上,甲代表地幔,B对。
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
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内部圈层,而乙表示地核,D错。
第2题,若界面为莫霍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题意表明,由甲至乙深度变浅,说明乙在莫霍界面以上,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则甲为地幔,A错。
甲为地幔,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当然由岩石组成,B对。
甲为地幔,平均厚度约为2 900千米,C错。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幔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
(2020·安徽全国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地质学家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尔法地区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尔法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km增大至60 km。
据此完成3~4题。
3.阿尔法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的组成物质来自地球内部的( B ) 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4.裂缝从1 km延长到60 km,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的( D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岩石圈[解析] 第3题,火山及其组成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位于软流层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第4题,岩石圈厚度,60-120千米;裂缝从地表向地球内部延伸,裂开的是岩石圈,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达标北京时间2015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通过时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答案:A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解析:塔劳群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0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
答案:B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解析: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呈正相关,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震波从莫霍界面传播到测定点的时间越长。
答案:A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5.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 )A.图中C层B.图中G层C.软流层D.下地幔解析: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4.C 5.C读下图,完成6~7题。
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解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
【优选整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近些年频繁的大地震使许多人“谈震色变”。
事实上地震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如地震释放的地震波在人类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就十分有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 地球内部存在岩浆B.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 )A. 传递声音信号B. 进行地质探矿C. 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 测量山峰的高度【答案】1. D 2. B【解析】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在固态物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
波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
【1题详解】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对。
岩浆位于上地幔顶部,深度浅,A错。
不能体现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B错。
该深度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与地壳无关,C错。
【2题详解】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B对。
传递声音信号的是声波,A错。
不能用地震波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测量山峰的高度,C、D错。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6年02月06日03时57分在台湾高雄(北纬22.94°,东经120.54°)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地震发生时,高雄市的居民会感到( )A. 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 上下颠簸4.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 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C. 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D. 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5.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核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壳【答案】3. C 4. A 5. D【解析】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先到达地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测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选项A没有包括生存环境,是错的;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故选项C错;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那么选项D错;而生态系统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B。
答案:B2. 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液态和固态水组成的一个圈层 B.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C.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D.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解析:组成水圈的水有地表水、地下水,也有生物水和大气水等,它们分布于陆地、海洋、大气中,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组成水圈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答案:C3.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C.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D.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然后是上下颠簸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故地震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所以选项D说法错误。
答案:D4. 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是()第1页/共8页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答案:B5. 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个圈层是()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核解析:地壳和地幔位于莫霍界面的两侧。
答案:B6.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但不包括软流层。
答案:A7.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A. 6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60~70千米答案:B8. 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A.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D.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解析:地面以下有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在上,古登堡界面在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4分(知识点1:地震波;知识点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知识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023年四川成都期末)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下图为成都市民收到的手机地震预警信息。
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22秒为倒计时时间,不同地区收到该信息时所显示的倒计时时间不同,若时间越短,通常说明( )A.当地距离震中越近B.当地地震灾害频发C.本次地震震级越大D.地震波的速度越快2.影响本次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震源深度②地震震级③地震波速度④建筑物坚固程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预警信息中还给出了必要的避震措施,其中可能有( )A.请远离悬挂物,不乘电梯B.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C.请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生D.请立刻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答案】1.A 2.B 3.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中22秒为地震横波即将到达的倒计时时间,收到该信息时,所显示的倒计时时间越短,说明当地距离震中越近,A项正确。
第2题,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同时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的牢固程度有关,①②④正确;地震波速度大小对地震烈度没有直接影响,③错误。
第3题,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是逃生,远离悬挂物、不乘坐电梯是安全撤离的避震措施,A项正确;一般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B项错误;一般发生洪灾时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生,C项错误;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是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应急避难场所,D项错误。
[知识点3](2023年广东汕尾期末)广西德天瀑布位于中国广西与越南的边境地带,瀑布宽约120米,高约60米,纵深约70米,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
如图为德天瀑布景观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地下大约2 900 km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答案D B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而纵波可在固、液、气各态物质中传播,因此,根据2 900 km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 900 km深度以下为非固态物质。
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故可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
据图完成下面三题。
3.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处时波速明显下降
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答案B读图可知,③是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④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横波和纵波在①处速度加快,在②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①上下两侧圈层的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答案D①是莫霍界面,其上侧是地壳,下侧是地幔。
5.从地壳到地心()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答案A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面两题。
6.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答案B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②层为地幔。
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C③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①层为地壳,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②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
④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b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答案D由图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是岩石圈、b是水圈、c是生物圈、d是大气圈。
水圈的主体是海洋。
9.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A.d
B.b
C.a
D.c
答案B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0.岩石圈的下界在()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答案C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因此岩石圈的下界为软流层上界。
11.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适当位置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的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和;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之中;生物圈占有圈的底部、圈的全部和圈的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相互,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1)如下图。
(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氮气氧气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联系渗透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图,分析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答案B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及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降低;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13.上图中的X处为()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
D.内核与外核交界处
答案B 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下题。
14.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答案A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生物圈。
1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A横波导致建筑物左右摇晃,危害大,又因为其传播速度比纵波慢,所以有“黄金12秒”的说法。
16.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12月18日08时14分,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29.59°N,104.82°E)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甲
乙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拉萨
B.济南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材料二乙图中A为,B为,并写出其判断依据。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界面),图中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
是,依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资中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答案(1)A
(2)地震波横波纵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莫霍界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地壳
解析第(1)题,四地中,拉萨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故地震波到达的时间最晚。
第(2)题,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故判断A为横波、B为纵波。
第(3)题,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 km时,表示位于莫霍界面上;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得出结论;材料提到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4 km,而图中四川盆地地区大陆地壳的厚度约为42 km,故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