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章(教材)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
这一章主要学习: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
鉴于通货膨胀各种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
2、充分就业
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
总的来说,对长期内的就业状况货币政策并不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周期性的失业率上升是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的。
4、国际收支平衡
它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不是考察整个国际收支的总体,而是考察其中的部分项目。
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除了外汇储备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收支是否平衡。
(二)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这四个目标并非都协调一致,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对两者关系最经典的描述就是菲利浦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物价的稳定。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由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货币政策在作目标选择时不能不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难以统筹兼顾。
二、中介目标
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2、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有: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1)银行信贷规模
它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就可测性而言,通过对各个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就可以得到该指标。
可控性方面,控制这一指标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管制;另一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该改变准备金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地控制信贷规模。
相关性方面,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银行信贷
规模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相类似。
2)货币供应量
可测性,通过对流通中的现金和各银行的存款状况的观察,就可以知道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状况。
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中央银行有多种手段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相关性,货币对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很多,所以指标口径的选择是它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3)长期利率
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
第一,利率数据虽然很容易获取,但如何从大量利率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利率并不容易。
第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别,要通过名义利率得出实际利率就必须知道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很难度量的。
第三,中央银行是通过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来影响长期利率的,这样就会有一个时滞,这也是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3、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
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数量型的目标,而长期利率是价格型的目标。我们可以同时选用两个数量型的目标作为中介变量,但同时选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目标作为中介变量很可能就无法实现。
三、操作目标(也称近期目标)
操作目标的选择同样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三个标准。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主要有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准备金及基础货币等。
1、短期货币市场利率
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这个利率是整个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贴现率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来调整同业拆借利率。
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利率对经济产生作用存有时滞,同时因为是顺商业周期的,容易形成货币供应的周期性膨胀和紧缩。
2、银行准备金
1)从准备金的需求看,总准备金可以划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超额准备金减去贴现贷款即为自由准备金。
2)从准备金供给看,总准备金分为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银行准备金无论从可控性和相关性都符合要求,因此它可以作为操作目标。
3、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它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都没有问题,尤其是可控性甚至比银行准备金还要强。由于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所以不受公众存款、取款等因素影响,因此可控性更强。
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请参看教材651页的图21.2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三类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
2)贴现贷款和贴现率
3)公开市场操作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和用;
二是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准备金制度的三个目的:
1)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