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一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9
二、金融深化 (一)定义 与金融抑制相反,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
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 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 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
的良性循环,这种状态可称作金融深化。
10
2、由于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往往实行选择性信贷 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政府偏好的部门和产业。
6
3、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控制,造成金融机构种类单一, 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4、人为地高估本币的汇率,使其严重偏离均衡的汇率水 平。导致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对国外产品 的进口需求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是使自己陷入了更为严重 的外汇短缺境地,不得不实行全面的外汇管制。
18
(二)金融业务创新 1、含义
金融业务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创新, 是金融机构利用新思维、新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构造新型 的融资模式,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取得并实现 其经营成果的活动。
19
2、表现 (1)金融技术创新 (2)金融工具创新 (3)金融市场创新 (4)金融交易方式创新
第十一章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第二节 金融创新
1
第一节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一、金融抑制 (一)定义
金融抑制是指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金融资产类型单一、金融机构形式单一、过多的金融管制、 金融效率低下等现象。
2
(二)形成 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
16
(三)原因 1、经济思潮的变迁 2、需求刺激与供给推动 3、对不合理金融管制的回避 4、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货币银行学--第16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货币银行学--第16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 通过解除金融抑制,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增 长,这是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观 点。来自三、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1、高利率的负面影响
❖ 逆向选择,即利率提高之后,那些收益率较低面安全性较高 的项目将因为投资收益无法弥补借款成本而退出借款申请者 的行列,而剩下的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往往是高风险的; 他们之所以愿出高利率,本来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回还贷款的 可能性比较小。
3、对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拓展
❖ 该模型的基本思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应该等 于,这个国家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率和储蓄率乘 以产出与资本的比率。
G=s/k=s*v 其中,G表示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倾向,k表示资
本-产出比,v是k的倒数,即产出与资本存量之比。 ❖ 在一国经济中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就会越高。 ❖ 麦金农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没有考虑到金融
❖ 麦金农的推理过程很简单,实际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持有货 币(注意.是M2)的实际收益上升,因而人们以货币的形式 进行内部储蓄的意愿也上升,这样,“在投资机会的一个 很大范围内,内源融资型投资也将上升”。因此,麦金农 得出了以下的投资函数:
I /Y f (rt , d e)
❖ rt是实物资本的平均回报率,与投资需求正向关系。特别 之处在于,实际利率d- πe可能对投资有正面影响,即有:
一、金融抑制
❖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 ❖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 ❖ 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的分

二、金融深化
❖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推动理论 ❖ 值得注意的问题
16.1 金融抑制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
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2、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中国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中国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中国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李昕滢 李丹钰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摘要:由于金融市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决定了政府对金融市场与活动进行适度干预,但是过度的干预与管制会造成金融抑制,从而对金融市场的运行造成影响,也会使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金融深化是和金融抑制相反的金融发展战略,其要求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深化以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体制改革,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适度的干预,从而使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稳健发展,以适应金融国际化的时代经济背景。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适度干预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301-02众所周知,市场本身就具有局限性,而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中,除了市场失灵外,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市场的不完全,另一个重要理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政府的干预对于市场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市场自身的缺陷,政府对市场适当的干预是应当与可行的,通过政府的干预,使得市场经济运行的更加规范与协调。

但是,“物极必反”是我们大家都懂得的一个道理,过多的干预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可能会使得市场经济朝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会造成经济市场的混乱,引起金融抑制,爆发经济危机。

通过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对传统和私营部门的歧视性信贷政策以及严格的外贸外汇管制手段,以牺牲金融自身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金融发展停滞不前并严重制约经济,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互相掣肘,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被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称为金融抑制。

或者可以简单的说,“金融抑制”就是指因为政府通过对过多干预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从而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滞后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但是金融抑制也不见得全是弊端、一无是处,在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方式严格规范经济活动的进行,有利于促使金融银行等金融机构等运行得更加谨慎,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清偿性,促使这些金融机构根据良好的市场机制稳健地发展。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1)
庤隺紇忮泟句寅擯馯甀准聎提蒤 哲頷潿炮矷踣稤乌垘庹鋡萑蘽嘟 •綩1 灃觜揁煓叽灛睱凟珰躁侦靝鼳 •幡2 儔橭淆僽裑鷛衩菜昧容苍翹犵 ••饫34 鷥厵鳞鯷渭窘聿乊甭金融鋧抑制与杘金融深化灶(1) 黭 •挭5 琇业氏僚蒩凶盦匝算衷諟鉓鲂 ••絅67男古嵸女 古莲男 怪男 怪旉女 古古珏怪宧怪个哝峸碿倠臽涨糃妌 •譟8v顀vvv莾vvv峰鸾溒雅腩猰躹磓禿籼庬 ••擧9 窝鮴匼駤孑菮瞼垠挮舌傭牪錠 澒欆輇啍创緔顼粥毰缎恝逪气蘺
第三节 金融深化
一、度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
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中,爱德 华·肖首先给出了几种度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
1、金融资产存量。在一个金融深化的经济中, 由于消除了金融资产价格方面的扭曲,人们更愿 意持有各种流动性金融资产。因此,金融资产存 量同国民收入的比率较高。
2、金融资产流量。金融深化会使私人储蓄增加, 各种形式的资本外逃减少,从而更好地为资本积 累融资。
b. 投资具有不可分割性,由于投资必须达到一 定规模才能获得收益,因此投资支出比消费
支出更具有一次性总付(lumpy) 的性质。
• 基于上述假定,当外源融资不可得的时候,潜 在的投资者就必须为其投资积累足够的货币余额。 因此,对实物资本需求越高的经济主体,其货币 需求也越大。这样,货币和实物资本就是互补品, 而不是如传统理论所预言的那样是替代品。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货币银行学
第三十四讲
主讲教师:曾昭诚
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金融深化将扩大金融体系的实 际规模,同时有组织的国内金 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4、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是金融深化与否的最 重要的表征。
二、金融深化的出发点
1、货币与实物资本的互补性假说
• 传统理论一般认为,货币与实物资本作为两 种不同的财富持有形式,是相互竞争的替代品。

第六章 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

第六章 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
值的比率); 可以用包括M2和有价证券(企业债券余额、金融债券
余额、国债余额和股票市值等)在内的金融资产总量与 GDP之比来大致上反映这个数值;
五、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自由化的概念 金融自由化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
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成为反映 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 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一,使部分传统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失灵。 第二,弱化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度与
广度。
第三,使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下降。 第四,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第四节 经济货币化、金融化及金融自由化
经济货币化的概念 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
是西方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时提出的。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放松利率管制 缩减指导性信贷计划 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业同业竞争 发行直接融资工具,活跃证券市场 放松对汇率的限制
(三)经验与教训 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
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
提高货币化程度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
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作用:货币化程度越高,意 味着商品化程度越高,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范围大,货币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快于经济本身的发展,
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影响货币化程度的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货币化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及经济成长度等指标有 密切联系,发达的商品经济决定较高的货币化程度,反 之,商品经济落后则货币化程度低。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 1、金融战略的更新,表现主要有: 第一,征服策略 第二,变革策略 第三,合并策略 2、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类型: 第一,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 第二,运用高新技术的创新 第三,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
· 5.在多数国家中 , 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的发行额 与持有额中所占份额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大提高 , 即使一 国的相关率已停止增长.储蓄与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这一“机构化 ”趋势对 各种主要金融工具有着不同影响 。与股票相比, 债权的机构化比股票的机构化取得了更为长足的 进展 , 同时长期债权的机构化要高于短期债权的 机构化水平。
贷款利率导致低效产业和资本密集产业发展 , 失业增加 · 本币高估(进口的货物较便宜 , 或者减少出口) 的汇率政策
· 信贷配给
· 低贷款利率导致资金的过度需求 , 出现信贷配给, 国有企业或者裙带企业会优先获取 , 导致低效率
· 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控制
· 高额存款准备金 · 严格控制资金流向 · 实施国有化
· 金融机构官僚化
三 、金融抑制的根源
· 传统解释
· 金融市场分割 , 只能是行业内资金的内部积累 , 储蓄不足 , 影响投 资能力
· 国家主权的控制欲望 , 不相信市场手段 · 认为外国人和私人对国内的长期社会目标是不关心的 , 如果金融机构的 活动并非纯为盈利驱动 , 那么该国的社会目标更容易实现 。 · 中央集权下的经济统制主义 , 认为国家干预是改进资源分配和促进经济 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
· 9.外国融资作为国内不足资金的补充或作为国内剩 余资金的出路 ,在大多数国家的某个发展阶段都发 挥着重大作用。
· 10.对于多数国家的金融发展来说 , 先进国家的示范 作用与国际资本流动同样重要 。与其它许多领域相 比 , 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方面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的 传播比较容易实现 ,整体性移植就更容易成功。
· (五) 对金融机构的进一步解释
·( p31页) 一 国的金融结构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 是一个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过程 , 而且不同国家中金融 结构的数量特征虽然还谈不上千差万别 ,但亦决非全部 集中于几种范围极窄的类型之内。

金融抑制——精选推荐

金融抑制——精选推荐

第六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一、名词解释1、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存在较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限制、信贷配额、汇率及资本流动管制等),致使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2、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松对利率与汇率的管制,使之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并实施有效的通货膨胀控制政策,使金融体系能以适当的利率吸引储蓄资金,也能以适当的贷款利率为各经济部门提供资金,并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金融体系本身的扩展。

3、货币化比率:即用广义货币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M2/GDP)来表示。

4、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体系本身就具有不稳定的性质,—遇有外部冲击就可能触发金融危机。

5、金融管制:为了维持金融稳定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规模、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管制。

6、金融相关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7、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现新的组合。

即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8、金融自由化: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成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9、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根据货币与实物资本的互补性假说,麦金农提出了以下适用于欠发达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M P d L Y I Y d P()(,,)上式中,(M/P)d为实际货币需求,M是名义货币存量(指广义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及流通中的通货等),P是价格水平,L为需求函数,Y代表收入;I指投资,I/Y为投资率;d为各类名义存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P*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d-P*代表实际利率。

第六讲-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理论

第六讲-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理论
正是这种互补性,货币是投资的一种 渠道,通过这个渠道资本积累可以增加
33
,货币需求的增加将带动实质资本生产 率的提高。麦金农将这种关系称之为 “渠道效应”。
投资函数因此可以表达货币与实际资 本的互补性,即
I/Y=F( r 、d-p*)
麦金农认为,一旦d-p*超过一定的高 度,货币又会成为实际投资的竞争资产, 因为持有货币有足够的回报,进行实际 投资的意义就会下降。
31
货币需求 M/P
高投资低消费
低投资高消费
B A
O 图 8-2
时间
32
图8-2中的实线表示高消费时的货币积 累状况,平均货币需求为A;虚线表示 高投资低消费时货币的积累状况,平均 货币需求为B,显然B>A。因此,在全部 投资是由“内源投资”进行的,平均现 金余额持有量同投资(储蓄)倾向正相 关,货币与实际资本在相当范围内是同 方向变动的。
41
问题5: 金融深化对于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2
4、金融深化的效应分析:
1)收入效应:正收入效应是指货币对国 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负收入效应是指货 币供应所耗费的实物财富和劳动。金融 深化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正收入效应, 降低其负收入效应。
2)储蓄效应:实际国民收入增加,带动 储蓄按一定比例增加;货币实际收益率 提高,也导致储蓄倾向的提高。
9
5)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管制的 影响:在它们的建国初期,这种干预曾 经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项目和国民经 济的发展。但是,后来越来越阻碍金融 体系的正常运作和顺利发展。 如信贷管制致使资金流向背离效率要求, 导致违约贷款比例上升;偏低的利率不 适当地降低投资成本,误导投资进入低 效率企业;贷款人不会起诉政府扶植部 门的借款人,致使这类借款人故意

金融深化

金融深化

金融深化理论一、肖与麦金农"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爱德华·肖与麦金农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较为科学地指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落后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工业化的目标下,企图以低成本来利用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从而人为压低存贷款利率和高估本币汇率(即抑制金融资产的价格),造成金融市场无力调节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从而,低利率一方面导致国内储蓄的减少,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导致对资金的过度需求。

金融市场的供求失衡,迫使政府进一步干预,即采取资金配给的措施,通过抑制过度的资金需求,强行实现低水平的资金供求平衡。

肖和麦金农的"金融抑制"论表明,当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的初始干预行为破坏了金融市场的调节能力时,金融市场的失衡会迫使政府无休止地进行往往是徒劳的干预。

结果不仅扭曲了金融市场,严重地限制了金融发展,而且也达不到初始干预的目的,即实现快速经济增长。

应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爱德华·肖和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的正确性。

肖和麦金农的"金融深化"论可以理解为政府有效的宏观管理下的金融自由化,这种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是放开金融资产的价格,特别是利率与汇率。

让金融资产价格真实地反映供求变化,从而恢复金融市场调节资金供求能力。

这样,金融自由化需要和宏观经济的改革同时进行。

二、关于“金融深化理论”评价金融深化理论的积极意义表现为:1.发展了传统货币理论。

他们认为,传统货币理论都是为那些货币金融制度高度发达的经济设计的,若“不加批判地”将其运用于发展中国家则将是“非常有害的”。

因而他们所提出的金融深化论摒弃了传统货币理论中那些不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成分,保留传统货币理论的分析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

2.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货币金融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深刻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但又被长期忽略的因素,即货币金融因素,从而将长期脱节的货币理论与发展理论连接了起来,推进了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金融学--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金融学--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金融学–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引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是金融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金融抑制指的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通过一系列的管制政策限制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而金融深化则是指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关系,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理论分析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抑制的存在往往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首先,金融管制政策会导致银行信贷资源的低效配置,使得资金无法流向最具创新和发展潜力的领域。

其次,金融抑制也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限制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传导和积累。

最后,金融抑制还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竞争不充分,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金融深化的意义和作用金融深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首先,金融深化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次,金融深化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健康竞争,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最后,金融深化还可以增强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实践分析中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历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阶段。

起初,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抑制措施,以保障国有银行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逐渐推行了金融深化的政策,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实现了多元化和开放,金融深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平衡与取舍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之间存在着平衡与取舍的关系。

一方面,金融抑制可以保护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安全,降低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健康竞争,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考虑各方利益来平衡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关系。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理论1. 引言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是金融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在金融理论中也有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概念及其原因入手,探讨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关系,并对金融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2. 金融抑制的概念与原因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对金融体系进行管制和限制,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

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但也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金融抑制的原因主要包括:2.1 宏观调控政府可能通过金融抑制来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如控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等。

这种抑制方式通常涉及对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等方面的调控措施。

2.2 金融安全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政府可能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限制。

这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贷款额度等方面的限制。

2.3 知识和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有时也是由于知识和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导致的。

政府可能通过限制金融市场的自由来减少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 金融深化的概念与原因金融深化是指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金融深化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金融深化的原因主要包括:3.1 经济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

3.2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深化的重要动力。

金融创新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金融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3.3 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也是金融深化的原因之一。

通过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和竞争,可以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提升。

4.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关系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是两个相对矛盾的概念。

金融抑制可能会对金融深化产生一定的阻碍。

例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和限制可能降低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抑制金融深化的发展。

货币银行学 第八章 金融抑制与深化

货币银行学 第八章 金融抑制与深化

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危机, 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危机,如1994年 年 从墨西哥开始的货币危机, 从墨西哥开始的货币危机,和1997年从泰国开始 年从泰国开始 的金融危机, 的金融危机,说明了在条件不成熟时盲目施行金 融自由化的风险。 融自由化的风险。 • 危机爆发的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 危机爆发的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 (1)均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均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2)这些国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都很高, )这些国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都很高, 以利于大量吸引外资。 以利于大量吸引外资。 (3)有大量外资流入;外资流入方式以银行贷 )有大量外资流入; 款和其他债权投资为主, 款和其他债权投资为主,而直接投资的比重却不 大。 (4)银行资产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银行资产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5)均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均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6)存在不同程度的经常项目赤字。 )存在不同程度的经常项目赤字。
第八章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1)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可 )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以促进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以促进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2)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 )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会经济效率。 会经济效率。 (3)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利用金融资产进行 ) 储蓄的比例,从而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 储蓄的比例,从而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
• 3、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 (1)金融相关率:指一段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 )金融相关率: 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金融活动总量一般 用金融资产总额表示, 用金融资产总额表示,经济活动总量则可以用国 民生产总值来表示。 民生产总值来表示。 • (2)货币化率:反应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一般 )货币化率:反应经济的货币化程度; 的比值来表示。 用M2 与GDP的比值来表示。 的比值来表示 • 所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如 所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果由于某种原因使金融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 需求,则意味着出现了“金融抑制” 需求,则意味着出现了“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深化、创新

金融抑制、深化、创新

金融抑制、深化、创新引言在金融领域,抑制、深化和创新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

金融抑制是指国家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一系列监管措施,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金融深化则是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而金融创新则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于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创新活动。

本文将就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这三个关键词进行详细讨论。

金融抑制金融抑制是指国家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和调控的行为。

一方面,金融抑制有助于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秩序。

通过规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市场失控和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抑制也能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通过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和诚信经营等方面,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然而,金融抑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度的金融抑制可能限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金融抑制也可能妨碍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限制了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因此,在金融抑制的过程中,需要权衡监管与市场自主的关系,避免过度抑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是指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金融深化的核心是通过优化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金融深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诚信经营意识。

其次,可以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转型,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引入更多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金融需求。

最后,可以加强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资进入,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深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金融深化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避免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03
金融深化理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金融深化理论是指通过改革金融体制 和放松金融管制,实现金融体系的自 由化和市场化。
特点
金融深化理论强调金融体系在经济发 展中的核心作用,主张通过金融自由 化和市场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发 展。
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和低增长,金融体系存在较多管制和限制,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和 金融市场发展受阻。
通过行政手段分配信贷资 源,限制部分行业的投资 规模,以实现宏观经济的 稳定。
国有化金融机构
将部分金融机构收归国有, 通过政府干预来控制资金 流向和规模。
金融深化的实际应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
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让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资金价格,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 和创新。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规范金融机 构行为,降低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 定。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目录
• 引言 • 金融抑制理论 • 金融深化理论 •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比较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是研究 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 经济学理论。
02
金融抑制政策通常表现为政府对 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和控制,而 金融深化则强调市场机制在金融 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拓展研究领域,将金融发展与其他领域如科 技创新、产业升级等相结合,探讨金融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1 政策制定者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制定合适
的金融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2 在推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应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
金融稳定。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创新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创新
金融机构多样化 金融业务多样化、国际化 金融工具多样化 利率市场化 汇率市场化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规范化 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立法 与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多层次的联系
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创新概述 第二节 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第三节 金融机构创新与金融制度创新 第四节 金融创新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
金融自由化的内容: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 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成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 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待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在发展中国家不完全的市场环境中,扩大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挖 掘国内闲置资金,提高国内金融资本的存量,用现代金融机构取代低 效传统金融机构和黑市;二是在金融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让利率市场化。
不同集团得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给予经济补偿
金融自由化与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共同点:一是国家处于高增长中,二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很 高,三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四是有大量外资注入,且是债权形 式,五是均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六是银行资产质量问题多
中国金融改革
规避风险 论
竞争趋同论
三、金融创新的类型
产品和 服务创新
机构创新
制度和市场创新
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概述 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三、金融市场建构模块类金融衍生产
品 四、结构化产品
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概述
部分有代表性的创新金融产品(一)
时间
创新金融产品
1961年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三、金融市场建构模块类金融衍生 产品
(三)期权 1、含义: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当天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基础资产的权 利。 2、种类: (1)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2)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 (3)标准期权和奇异期权 3、定价:(B-S模型) 4、作用: 套期保值、套利、投机

金融深化论与金融抑制论

金融深化论与金融抑制论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①]和罗纳德.I.麦金农[②](R.I.Mckinnon,1973 & Shaw,1973)几乎在同时提出了“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论和“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论。

金融抑制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工业化的目标下,企图人为以低成本来利用国内和国外金融资源,从而人为压低存贷款利率和高估本币汇率,由此造成金融市场调节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能力丧失。

低利率一方面限制了金融体系动员国内储蓄的能力,造成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刺激了资金的过度需求。

于是金融市场供求失衡,这又迫使政府进一步加强干预,即通过信贷配给,抑制过度的资金需求,强制实现资金供求平衡,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大多低效率地使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低效率地使用资金,束缚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又反过来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

从汇率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对本币汇率的高估目的在于:刺激进口和抑制出口。

一方面减少了外汇供给,另一方面造成外汇的过度需求,并使金融市场丧失了对外汇供求的调节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外汇配给,其结果又导致外汇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和使用。

肖(E.Shaw,1977)认为,金融深化能获得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而这些效应有助于一个国家摆脱贫困。

1.提高储蓄水平的储蓄效应包括:提高国内私人储蓄占收入的比率;政府储蓄;增加外国储蓄。

金融自由化使得进入一国资本市场比较容易,这将扭转资本外逃。

金融深化纠正了扭曲了金融价格,使储蓄者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会鼓励其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最终提高一国私人储蓄对收入的比率,使金融机构有能力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借款机会,即增加一国利用外源储蓄的机会。

2.投资效应金融自由化开辟了优化储蓄分配的道路,一国边际投入-产出比例将上升。

金融深化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在竞争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金融深化论与金融抑制论

金融深化论与金融抑制论

“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①]和罗纳德.I.麦金农[②](R.I.Mckinnon,1973 & Shaw,1973)几乎在同时提出了“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论和“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论。

金融抑制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工业化的目标下,企图人为以低成本来利用国内和国外金融资源,从而人为压低存贷款利率和高估本币汇率,由此造成金融市场调节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能力丧失。

低利率一方面限制了金融体系动员国内储蓄的能力,造成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刺激了资金的过度需求。

于是金融市场供求失衡,这又迫使政府进一步加强干预,即通过信贷配给,抑制过度的资金需求,强制实现资金供求平衡,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大多低效率地使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低效率地使用资金,束缚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又反过来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

从汇率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对本币汇率的高估目的在于:刺激进口和抑制出口。

一方面减少了外汇供给,另一方面造成外汇的过度需求,并使金融市场丧失了对外汇供求的调节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外汇配给,其结果又导致外汇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和使用。

肖(E.Shaw,1977)认为,金融深化能获得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而这些效应有助于一个国家摆脱贫困。

1.提高储蓄水平的储蓄效应包括:提高国内私人储蓄占收入的比率;政府储蓄;增加外国储蓄。

金融自由化使得进入一国资本市场比较容易,这将扭转资本外逃。

金融深化纠正了扭曲了金融价格,使储蓄者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会鼓励其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最终提高一国私人储蓄对收入的比率,使金融机构有能力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借款机会,即增加一国利用外源储蓄的机会。

2.投资效应金融自由化开辟了优化储蓄分配的道路,一国边际投入-产出比例将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章(教材)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

这一章主要学习: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最终目标的内容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鉴于通货膨胀各种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

2、充分就业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

总的来说,对长期内的就业状况货币政策并不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周期性的失业率上升是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的。

4、国际收支平衡它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不是考察整个国际收支的总体,而是考察其中的部分项目。

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除了外汇储备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收支是否平衡。

(二)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这四个目标并非都协调一致,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对两者关系最经典的描述就是菲利浦斯曲线。

该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物价的稳定。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由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货币政策在作目标选择时不能不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难以统筹兼顾。

二、中介目标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2、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根据以上三个标准,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有: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1)银行信贷规模它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就可测性而言,通过对各个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就可以得到该指标。

可控性方面,控制这一指标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管制;另一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该改变准备金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地控制信贷规模。

相关性方面,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银行信贷规模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相类似。

2)货币供应量可测性,通过对流通中的现金和各银行的存款状况的观察,就可以知道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状况。

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中央银行有多种手段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相关性,货币对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很多,所以指标口径的选择是它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3)长期利率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第一,利率数据虽然很容易获取,但如何从大量利率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利率并不容易。

第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别,要通过名义利率得出实际利率就必须知道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很难度量的。

第三,中央银行是通过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来影响长期利率的,这样就会有一个时滞,这也是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3、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数量型的目标,而长期利率是价格型的目标。

我们可以同时选用两个数量型的目标作为中介变量,但同时选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目标作为中介变量很可能就无法实现。

三、操作目标(也称近期目标)操作目标的选择同样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三个标准。

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主要有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准备金及基础货币等。

1、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这个利率是整个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贴现率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来调整同业拆借利率。

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利率对经济产生作用存有时滞,同时因为是顺商业周期的,容易形成货币供应的周期性膨胀和紧缩。

2、银行准备金1)从准备金的需求看,总准备金可以划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超额准备金减去贴现贷款即为自由准备金。

2)从准备金供给看,总准备金分为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

银行准备金无论从可控性和相关性都符合要求,因此它可以作为操作目标。

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它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都没有问题,尤其是可控性甚至比银行准备金还要强。

由于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所以不受公众存款、取款等因素影响,因此可控性更强。

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请参看教材651页的图21.2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三类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2)贴现贷款和贴现率3)公开市场操作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和用;二是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准备金制度的三个目的:1)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

2)通过建立法定准备金制度,使中央银行多出一种控制货币供给的手段。

3)通过各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集中来达到特定的政策目的。

2、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

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

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及缴存基期的确定等。

3、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优缺点:优点: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

缺点: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一个缺点,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法定准备金率不宜频繁调整。

二、贴现贷款和贴现率1、使用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两种方法:1)规定贴现贷款的条件。

2)规定贴现率。

2、贴现贷款的三种形式:1)调节性贷款2)季节性贷款3)延伸性贷款三、公开市场操作1、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整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

2)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从而避免法定准备金政策的震动效应。

4)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可逆性”。

此外,公开市场业务执行起来也比较灵活。

四、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直接信用控制。

5、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道义规劝、窗口指导等。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研究的是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总需求影响的过程和途径一、货币政策作用于总需求的途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试图解释这一过程,研究有哪些途径并将它们逐条寻找出来。

货币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过程是非常多的,是不可能研究透彻的,所以他们不去研究这个传导机制的过程。

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主要有四部分构成:1)消费;2)投资;3)政府购买4)净出口因为总需求构成中的前三项需求有一部分是由进口来提供的,而我们研究的总需求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所以就要从出口的部分中减去进口的部分,因此是净出口。

对货币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是考虑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

1、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投资在总需求中所占有的比重虽然不大,但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却是最受关注的变量。

在标准的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被揭示得非常清楚。

这个传导机制的作用大小首先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利率影响的大小。

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能力又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凯恩斯主义者通过这一传导机制所得出的结论:货币政策的作用不是很大。

原因:1)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

2)投资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

弗里德曼的研究方法:弗里德曼通过这种“约减型”的方程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结果,发现了货币政策的变动确实和价格、产出等变量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弗里德曼的这种分析方法是不科学的,虽然能发现二者的相关性,但是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2、货币政策变动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货币传导的信贷渠道)如果货币政策可以改变能够借到钱人的数量,那么久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来源,从而影响到投资需求,最终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

货币供给变动对信贷可得性影响的途径。

请参看教材第450页。

补充说明:货币政策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贷价值。

从袋款的供求两个方面考虑,货币政策都能够改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从而改变企业的投资能力。

因此,我们说这也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的变动对私人投资影响的两个主要途径:3、托宾的q 理论:主要是解释货币供给对于企业股票融资的影响。

V 代表企业的价值,这主要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是企业各项资产加在一起的价值。

q 是一个比值,它等于企业市场价值比企业的资本重置成本。

托宾认为,企业的投资决策取决于q 值是否大于1 。

当q 大于1 时,企业就会投资;当q 小于1 时,企业就不会投资。

结论推导:如果q 大于1 ,那么企业投资收益率就会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价值的确定:二、货币对消费的影响1、财富效应1)实际余额效应2)金融资产价值2、替代效应是指各种消费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人们需求的影响。

三、货币对净出口的影响E ---- 用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 NX ---- 净出口课后作业:教材511页第1、2、11、12、16题;671页1、4、5、10题;475页6、7、8题。

(教材)第十六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二、肖和麦金农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原因一、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1、金融资产的种类和数量。

2、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

3、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4、金融资产的价格。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2、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3、金融机构单一。

4、直接融资市场及其落后。

5、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扭曲。

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工业化的成本,通常将实际利率压低到很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高估本国货币的币值,以降低进口机器设备的成本。

三、金融抑制政策在罗纳多* 麦金农和爱德华* 肖等人看来,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金融体制是由过多的政府管制造成的,他们称之为金融抑制政策。

1、金融抑制政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利率进行严格的管制。

2)常常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

3)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管制。

对金融机构的设立、业务、法定准备金等实施严格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