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喧哗与骚动》剖析福克纳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合集下载

最新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探讨

最新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探讨

《喧哗与骚动》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该部小说以“失败的南方”为主题,述说着作者对南北战争之后南方挫败的感受,传达着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从而充分彰显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

文章主要探讨了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从后现代主义、多视角转换、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将康普生家族没落悲剧直观展现于读者的面前。

一、《喧哗与骚动》中的“多视角转换”手法与传统小说所采用的“全知视角”不同,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则运用内视角与全知视角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变化叙事者角色,进而实现多视角转换。

由于多视角转换具有一定的多维性、复合性,不仅给读者们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总体来说,这部小说通过三个儿子的内视角和女佣迪尔西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有关情节,以此加深读者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具体如下:(一)内视角福克纳在小说前三个部分主要以康普生家族的三个儿子进行叙事,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讲述了家族内部发生的事件。

针对有着重要事件,福克纳又从多位叙事者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班吉是一位白痴成年人,叙事本应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然而却表现出感性、乐观的一面,尽管姐姐凯蒂做出了很多伤风败俗之事,但仍然关心爱护他,最后班吉也为姐姐的离家出走而感到难过。

其次,昆丁虽为这个庞大家族的长子,但因家族的没落也使他变得十分脆弱,深知无法阻止康普生家族走向衰败而选择结束生命。

第三部分中,杰森扮演偏执狂的角色,并且对周围人进行恶毒攻击,他蔑视班吉的白痴、昆丁的懦弱,由于凯蒂离家出走使其内心欲望无法满足而痛恨在心。

由此可见,通过采用多位叙事者内视角方式,可使读者们全面认识康普生家族的人与事,从而深化自己的理解。

(二)全知视角在《喧哗与骚动》中,作者并非只采用内视角方式,还运用了传统的全知视角方式,其表现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女佣迪尔西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对其家族内发生的一些事件作出详细叙述。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讲述他的情感世界 。 但是面对着 日 益衰落的康普生 家族 , 而 自己却 又 无 法 改变 这 一 残酷 的现 实 , 所 以 最终 选 择 了 自杀 。第 三 章 是从 杰 生 的叙 述 来 展 开 的。 从 中我 们得 知他 是一个 冷漠 无情 、 自私 自利 的 、 南方 旧秩 序 的代 表 , 他 的叙 述 不再 像 班吉 和 昆丁那 样让 读者 摸不 着头 脑 。 最 后一 章是 黑人 女奴迪 尔 西 从 全能 的角度 来叙 述帮 助我 们解 开一 些 困惑 , 并 把 自己所 观察 和感受 到 的东西 呈献 给读 者 , 使 得读 者 更 加全 面地 了解康 普 生家族 以及每 个成 员 的状 况 , 加深 了对作 品的理解 和把握 。
《 喧哗 与骚 动》 是美 国著名 的南 方作 家 、 同 时也 是 1 9 5 0年诺 贝尔 文学 奖 获 得 者威 廉 ・ 福 克纳 的最 为杰 出 的一部作 品。 这 不仅 仅是 因为这部作 品的主 题 和 内涵 , 也是 由于这部 小说 充分 展示 了福 克 纳高 超 的叙述 手法 和精 心安 排 的叙 事 策略 。 全 书共 有 四 个部分构成 , 描写了作为南方种植 园主的康普生一 家 由兴 盛到 衰落 的过程 。 该 书选择 了康 普生 一家 生 活 中的 四天分别 作为 每一 章 的标 题 , 并 且 由四个 不 同的人 物 班 吉 、 昆丁、 杰 生 和迪 尔西 来 讲 述该 作 品 的中心人 物凯 蒂 的故 事 。 很 多 评论 家 都 认 为《 喧 哗与 骚 动 》 是 一 部 非 常 难懂的书, 究其原 因, 是福克纳在这部作 品中运用 了多种 全新 的艺 术手法 , 内容和情 节 也做 了精 心 的 安排 和布置 。 本文 试 图从 《 喧哗 与骚动 》 中的叙事 角 度、 叙 事 时间 以及 叙 事空 间三个 方 面来 解读 福 克纳 高超 的叙 事手法 和 策略 。 叙事 角度 《 喧 哗与骚 动 》 中, 福 克纳 运用 的最为 明显 的一 个 叙事 角度 的变化 , 即全 知 视角 和馁 视 角相互 结合 的叙事 方式 。 福克 纳在 介绍这 部作 品的创作 过程 的 时候 曾经说过 : “ 我先从一个 白痴孩子 的角度来讲 这个 故 事 ,是 因为 我觉 得 这 个故 事 由一个 只知 其 然, 而不知 其所 以然 的人说 出来 , 可 能更 加动人 。 可 是 写完 以后 , 我觉 得 我还 是 没有 把故 事 讲 清楚 。我 于 是 又 写 了一 遍 , 从 另 外 一个 兄 弟 的角 度 讲 , 讲 的 还 是 同一个 故 事 。还 是不 能满 意 , 我就 再 写 了第 三 遍, 从 第 三个兄 弟 的角度 来写 。 还是不 理想 。 我就 把 这三 个部 分 串在 一起 , 还有 什 么欠 缺 之处 就 索性 用 我 自己的 口吻来 加 以补充 。 ” 我 们可 以清楚 的看 到 , 在小 说 的 四个叙 事视 角 中 , 前 面三 个是 从 三个 不 同 的人 物 的单一 的视 角进行 叙述 , 而第 四章 则采 取 的 是 全知视 角 , 即叙述 的人 能够 知 道故 事 中每一 个人 物 的活 动和 想法 。正是 由于这种 叙述 方 式 , 各 个 章 节 相 互 呼应 , 相互补充 , 使 读 者更 全 面 地 了解 故 事 情 节 和人物 性格 , 并使 读者 获得 不 同 的情 感 和价 值

从《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

从《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

从《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作者:周雪英来源:《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10期摘要:《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

在对美国南方的人物及事件故事的描写中,他采用“意识流”和“多角度”法的叙述方法,同时,借用自己书中的人物表达其本人的思想与观念,对加以评说。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写作特色Abstract: The Sound and the Fury is William Faulkner’s masterpiece. To describe figures and things in South America, he uses “stream-of-consciousness” and “multi-angles” techniques in writing. Meanwhile, he expresses his own thoughts and comment on things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his books.Key words: 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Writing features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也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之一。

他被公认为是“南方现实主义的巨人”,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故土的眷恋。

他的作品真实、生动、细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动荡、变迁、人物的悲欢离合及思想观念的碰撞与交融。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

小说描写了美国南方约克纳帕森法县杰弗森镇上的一个家族——康普生家族,在现代社会中崩溃解体的故事。

福克纳在小说结构和叙述方法上多有创新,并通过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天真无邪的少年,畸人或白痴来冷眼观世界。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解析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解析
威廉�福克纳是 20 世纪美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 他 创作的小说大多以虚构的约 克纳帕 塔法县为 背景, 形成 了 " �在该 世系小说中, 著名的 约克纳帕塔法世 系" 福克 纳以 若干个家庭的兴衰荣辱为主 要线索, 对 两百多年 来的美 国 "自己独特的题材 与风格 " , "创 社会作了生动刻画, 形成了 造出了一个自己的天地" �在 他的作品中 , 福克 纳不仅 "描 述了两百年来美国南方社会 的变迁 和各种人 物的命 运, 还 �其中长 篇 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和他 们关切的 问题" 小说 �喧哗与骚动� 是他世系小说中的 重要作品之 一, 也是 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作品, 更 是其最 喜爱的一 部作品 �福 �喧哗与骚动 � 克纳在创作技巧上的探索和创新, 在 中 得到 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巧妙 且颇有 成效地 运用意识 流� 复 调理论� 象征 隐喻 等手 法进 行创 作, 特别 是其 象征 手法 的 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一 � �喧哗与骚动� 中意识流手法的全篇运用 � 在 喧哗与骚 动� 中, 福克 纳全篇 采用 了意 识流 手法, 打破了传统小说 按故 事情 节发 生的 先后 次序 或是 按情 节 之间的逻辑关 系而 形成 的单 一的� 直 线发 展的 作品 结构� 意识流手法的叙述不是按时 间顺序 依次进行 , 而 是随着 人 的意识活动, 通过自由联想来 组织的� 小说的结 构安排 和 情节衔接, 一 般不 受时 间� 空间 或逻 辑� 因果 关系 的 制约, 往往表现为时间� 空间 的跳 跃和 多变, 前 后两 个场 景之 间 缺乏时 间� 地点 的逻辑 联系, 常 常是过 去� 现在� 将 来交 叉 或重叠�此外, 意识流创 作手法 常以一件 当时正 在进行 的 事件为中心, 通过 人物 的意 识活 动不 断地 发散 又收 回, 经 过不断地循环往复, 形 成一种 枝蔓式的 立体结 构�通过 意 识流手法的运用, 福 克纳 不再 是全 知全 能的 创作 者, 而是 给予了小说中人 物广 大的 空间, 让 人物 自己 叙述 故事 , 从 而使作品更容易赢得审 美主体� � �读者的信 任, 而不再 受 制于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体验� 福克纳在 � 喧 哗与 骚动� 中广 泛而 成功地 运用 了意 识 流创作手法�书中 前三 章是 以三 个心 智不 健全 的人 物作 为叙述者的, 一个是天生 的白痴 班吉, 一个是 仇恨一 切� 冷 酷贪婪的拜金狂杰生, 另 一个是绝 望地抱 住南方 所谓的 旧 传统不放, 因妹妹凯蒂风流 成性有 辱南方 淑女身 份而恨疚 交加, 决定结 束自 己生 命的 昆丁 �福克 纳通 过不 同性 格� 不同遭际� 不同品质的人物 在不同 的时间 段内的 意识流动 来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始末, 创作出 了一种 意识复 合流动 的 艺术效果� 小说中的重叠之处是福 克纳精心 安排的 , 它 们像拼 图 游戏, 构成一幅绚丽复 杂的图案 �小说并 未按照 时序展 开 叙述, 需要读者 在阅 读中 将事 件的 全过 程拼 装完 整, 挖掘 表面颠倒混乱 的时 序下 事件 的内 在联 系�小 说的 叙述 角 度是由内向外的, 叙述者头 脑思绪 的不断 变化成 为小说内 容的主线�人物跳 跃变 幻的 思绪 不用 清楚 明确 的文 字描 述, 而是采用诸如变换字 体� 语气� 人物称 谓等方 法予以 区 别, 需要读者 耐心 甄别� 小说 展现 给读 者的, 是 从讲 述 者 头脑中自由散漫地涌现出来 的形象� 意 念� 感 觉� 印象等 杂 "印 迹复 合" � 因此, 乱无章的堆砌, 是 与自然 时空 无关的 小说具有了瞬息万变的意识流 特征, 清晰 再现了 人物难 以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探讨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探讨

外国文学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探讨康 芬 西安医学院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主要以康普生家族没落悲剧为主脉,并通过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以及女佣迪尔西的侧面补充,对其没落过程进行深入阐述。

作者在该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如后现代主义、多视角转换、意识流等等,进而使读者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家族没落的必然性,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本文将对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喧哗与骚动》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该部小说以“失败的南方”为主题,述说着作者对南北战争之后南方挫败的感受,传达着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从而充分彰显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

文章主要探讨了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从后现代主义、多视角转换、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将康普生家族没落悲剧直观展现于读者的面前。

一、《喧哗与骚动》中的“多视角转换”手法与传统小说所采用的“全知视角”不同,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则运用内视角与全知视角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变化叙事者角色,进而实现多视角转换。

由于多视角转换具有一定的多维性、复合性,不仅给读者们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总体来说,这部小说通过三个儿子的内视角和女佣迪尔西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有关情节,以此加深读者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具体如下:(一)内视角福克纳在小说前三个部分主要以康普生家族的三个儿子进行叙事,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讲述了家族内部发生的事件。

针对有着重要事件,福克纳又从多位叙事者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班吉是一位白痴成年人,叙事本应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然而却表现出感性、乐观的一面,尽管姐姐凯蒂做出了很多伤风败俗之事,但仍然关心爱护他,最后班吉也为姐姐的离家出走而感到难过。

解读《喧哗与骚动》的白痴叙事艺术

解读《喧哗与骚动》的白痴叙事艺术

白痴的叙述视角更有助于作者自如地运用意识流的创作技巧
首先 , 白痴 的叙 述视 角 更有 助于 时 空和 记忆 场 景 的切 换 。福 克纳作为 意识流 的代表作 家 ,他选择 白痴作为叙 述的 主角 ,是有其独特 用意 的,正 是因为班 吉是 个 白痴 ,因此 时 间对 于他 而 言 永 远 只 是 现 在 , 没 有 过 去 和 将 来 。康 普 生 家 几 十 年 所 发 生 的事 : 1 8 9 8 年 , 班 吉 的 祖 母 大 姆 娣 离 开 人 世 ,次 年班 吉改名 ;1 9 0 9 年时班 吉的姐姐凯蒂 失贞 ,次年结 婚 ,同 年 昆 丁 投 水 自尽 , 1 9 1 2 班 吉 的 父 亲 也 不 在 了等 像 一 团 乱 麻 , 搅 在 一 起 ,汇 成 前 后 颠 倒 、 混 乱 模 糊 的 意 识 流 。班 吉 的 思 维 ! 充全 是 跳 跃 式 的 , 从 一 个 思 想 活 动 跳 到 另 外 一 个 思想 活 动 , 时间和逻辑在他 的大脑 里完全不存在 。班 吉的叙 事中穿插 了 大 量 的 回忆 和 以前 生 活 的 细 节 ,读 者 如 果 不 读 昆 丁 和 其 他 人

白 痴班吉的叙述更能表现出文学感性的直接l 生 、 生动性和原初性
关于 “ 感 性 ”一词 ,著名的语 言学家 吕叔 湘先生在 1 9 9 6 年 版的 《 现代汉 语词典 》里给 出如下定义 : “ 感性指 属于感 觉 、 知 觉 等 心 理 活 动 。 ”[ 而 德 国 古 典 哲 学 的 奠 基 人 康 德 认 为 所谓 “ 人 的 认 识 能 力 ” 由 理 性 、感 性 与 知 性 三 个 方 面 构 成。感性 “ 是通 过感 官而获 得的一 些零散 的感觉 表象 ” 。 感 性作为一 种被动 的单纯接 受的能力 ,感 性思维 的特 点往往 是 直接 的、具体 的和生动 的。 《 喧哗 与骚 动》 中一开头 ,作 者就是通过 “ 一 个 伟 大 的 白痴 ”[ 4 的感 性 思 维 来 展 开 叙 述 的 : “ 透过 栅 栏 , 穿 过 攀 绕 的 花 枝 的 空 当 ,我 看 见他 们 在 打

《喧嚣与骚动》中的写作技巧

《喧嚣与骚动》中的写作技巧

《喧嚣与骚动》中的写作技巧《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的一部杰作,其写作技巧独特且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角度叙述:福克纳在这部小说中采用了多角度叙述的方法,分别用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如在《我弥留之际》中)的角度,让每一个人讲他这方面的故事。

这正如发生一个事件后,新闻记者不采取自己报道的方式,却分别采访许多当事人与见证人,让他们自己对着话筒讲自己的所知。

这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具有层次感,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2. 意识流技巧:福克纳在《喧嚣与骚动》中运用了意识流技巧,这种技巧主要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反映外部环境。

通过展现人物的思考、回忆、情感波动等,福克纳成功地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人物和故事。

3. 独特的章节安排:这部小说的章节安排独具匠心。

福克纳将小说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叙述者和时间点。

这种安排使得故事更加复杂,但同时也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和故事。

4. 象征和隐喻的运用:福克纳在《喧嚣与骚动》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

这些象征和隐喻使得故事更加深刻,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哲学内涵。

例如,福克纳通过描写南方小镇的衰败来隐喻美国社会的衰落和困境。

5. 独特的语言风格:福克纳的语言风格独特且丰富。

他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拼写错误来表现人物的独特性格和背景。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人物更加生动和立体,同时也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和可信。

总的来说,《喧嚣与骚动》的写作技巧丰富多样,福克纳通过这些技巧成功地呈现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故事。

这些技巧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透过《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重点

透过《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重点

透过《喧哗与骚动》看威廉?福克纳的写作特色摘要:从如实地反映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与风土人情看,福克纳是现实主义作家;从喜欢以传统的价值标准来对待周围陌生、时髦的环境看,他又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

《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体现了这两种风格。

关键词:福克纳;人物;现实与神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被公认是美国最典型的南方作家,“南方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首先表现在他的创作中。

他一生写了18部长篇小说和75篇中短篇小说,其中有15部长篇小说和相当多的中短篇小说是以南方生活为题材的。

这些“南方”小说各自独立成篇,但又相互联系,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而且有些情节彼此衔接,有些人物穿插出现,组成了一个类似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一套彼此联系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南方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150多年的变迁史,描写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变故及其精神状态。

《喧哗与骚动》是这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它全面地显示了福克纳的思想艺术特点。

初读《喧哗与骚动》,给人扑朔迷离、眼花缭乱的感觉,其实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南方种植园主世家康普生家族的三个漂零子弟:班吉、昆丁和杰生以及黑人女仆迪尔西各自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家族中唯一的女儿凯蒂的堕落,这就构成了一部整个家族荣辱盛衰的历史。

它是由这样一个雏形敷衍成篇的:一个小姑娘不顾孩子们的反对,上树窥探屋里有什么大人不愿他们知道的事情,而树下的孩子们却看见了她沾满污泥的裤挡。

福克纳感觉到了这个形象蕴含的象征意义,于是便让这群孩子中小姑娘的弟弟来讲这个故事,又让小姑娘的哥哥再讲一遍,但他们讲得都不令人满意,在她另一个弟弟复叙之后,福克纳自己出面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最后形成四章的《喧哗与骚动》。

书名的典故出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第5幕第5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1]这句台词成了《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的基调。

最新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探讨

最新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探讨

《喧哗与骚动》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该部小说以“失败的南方”为主题,述说着作者对南北战争之后南方挫败的感受,传达着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从而充分彰显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

文章主要探讨了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艺术手法,从后现代主义、多视角转换、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将康普生家族没落悲剧直观展现于读者的面前。

一、《喧哗与骚动》中的“多视角转换”手法与传统小说所采用的“全知视角”不同,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则运用内视角与全知视角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变化叙事者角色,进而实现多视角转换。

由于多视角转换具有一定的多维性、复合性,不仅给读者们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总体来说,这部小说通过三个儿子的内视角和女佣迪尔西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有关情节,以此加深读者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具体如下:(一)内视角福克纳在小说前三个部分主要以康普生家族的三个儿子进行叙事,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讲述了家族内部发生的事件。

针对有着重要事件,福克纳又从多位叙事者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班吉是一位白痴成年人,叙事本应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然而却表现出感性、乐观的一面,尽管姐姐凯蒂做出了很多伤风败俗之事,但仍然关心爱护他,最后班吉也为姐姐的离家出走而感到难过。

其次,昆丁虽为这个庞大家族的长子,但因家族的没落也使他变得十分脆弱,深知无法阻止康普生家族走向衰败而选择结束生命。

第三部分中,杰森扮演偏执狂的角色,并且对周围人进行恶毒攻击,他蔑视班吉的白痴、昆丁的懦弱,由于凯蒂离家出走使其内心欲望无法满足而痛恨在心。

由此可见,通过采用多位叙事者内视角方式,可使读者们全面认识康普生家族的人与事,从而深化自己的理解。

(二)全知视角在《喧哗与骚动》中,作者并非只采用内视角方式,还运用了传统的全知视角方式,其表现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女佣迪尔西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对其家族内发生的一些事件作出详细叙述。

试析意识流手法在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运用-福克纳意识流

试析意识流手法在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运用-福克纳意识流

试析意识流手法在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运用|福克纳意识流关键词:福克纳意识流精神危机时空内心独自联想摘要: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

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

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

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他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是其巅峰之作。

它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无疑是最富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作品之一,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为《喧哗与骚动》不仅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意识流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对英国意识流小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意识流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

福克纳不但在推动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过程中独步一时,在美洲大陆独领风骚,而且也为意识流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他追求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成功地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运用于小说创作: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风格。

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此外,在作品的谋篇布局与时间处理方面,他也别具一格,显示出非凡与独特的艺术才华。

福克纳对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颇有研究,并自觉将它运用于小说创作。

在他的作品中,时间成为一种无形的流动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往往互相穿插,彼此交融;经常在某个人物的意识中同时得到体现。

福克纳认为,空间的作用不在其范围的大小,而在于它的象征意义。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作者:赵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5期摘要: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

本文试图从该作品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三个方面来解读福克纳高超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叙事手法;叙事策略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68-02《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同时也是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的最为杰出的一部作品。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也是由于这部小说充分展示了福克纳高超的叙述手法和精心安排的叙事策略。

全书共有四个部分构成,描写了作为南方种植园主的康普生一家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该书选择了康普生一家生活中的四天分别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并且由四个不同的人物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来讲述该作品的中心人物凯蒂的故事。

很多评论家都认为《喧哗与骚动》是一部非常难懂的书,究其原因,是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全新的艺术手法,内容和情节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布置。

本文试图从《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三个方面来解读福克纳高超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一、叙事角度《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的最为明显的一个叙事角度的变化,即全知视角和馁视角相互结合的叙事方式。

福克纳在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能更加动人。

可是写完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

我于是又写了一遍,从另外一个兄弟的角度讲,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

还是不能满意,我就再写了第三遍,从第三个兄弟的角度来写。

还是不理想。

我就把这三个部分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来加以补充。

浅析《喧嚣与骚动》的艺术手法

浅析《喧嚣与骚动》的艺术手法

浅析《喧嚣与骚动》的艺术手法作者:沈艳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8期内容摘要:《喧嚣与骚动》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意识流小说,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也是在艺术手法方面,福克纳第一部最富创造性与实验性的小说。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对这部小说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象征隐喻,意识流及并列对照。

关键词:《喧嚣与骚动》象征隐喻意识流并列对照艺术手法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美国20世纪20年代“南方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长篇小说《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创作顶峰时期的一部杰作。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和一个附录,讲述的是杰佛逊镇没落贵族康普生家族的衰败史,描写了各家庭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通过对康普生家族的衰败与堕落来展现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南方社会的迅速崩溃。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象征隐喻,意识流及并列对照。

一.象征隐喻手法象征隐喻同人的精神和情感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能含蓄而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并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内心感受,往往具有戏剧性显现的艺术作用。

同时它们不仅诉诸我们的意识,而且刺激我们的直觉,最大限度地调动我们的思维和感受能力。

在《喧嚣与骚动》中,福克纳巧妙地运用了象征隐喻这一手法,象征意义丰富。

凯蒂爬到树上去看她祖母的丧事,她的兄弟们从下面看到她那弄脏了的内裤。

这个场面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丧事象征死亡,弄脏了的内裤象征着凯蒂的失贞,并影射出后来凯蒂的堕落。

另一个意象水既象征道德净化,也暗示着昆丁对死的愿望。

在第二部分,金银花是反复出现的象征隐喻,它象征着昆丁失去妹妹凯蒂的痛苦,软弱及他对凯蒂的爱的幻想。

另外,在这部分,作者还使用了一系列象征时间的意象:手表,钟声,太阳和影子。

昆丁力图打碎祖父遗留下来的手表,倒退着走路并践踏自己的影子,这些都表明他想摆脱时间的束缚以及在不断前进的社会中保留他那南方旧传统的绝望心情。

浅析《喧嚣与骚动》的艺术手法

浅析《喧嚣与骚动》的艺术手法

威 廉 ・ 克 纳 (87 16 ) 福 19 — 92是 美 国 现 代 著 名 作 家 ,美 国 2 世 纪 O 2 年 代 “ 方 文 艺 复 兴 ” 杰 出的 O 南 最 代 表 人 物 。长 篇 小 说 《 嚣 与 骚 喧 动 》 威 廉 ・ 克 纳 创 作 顶 峰 时 期 是 福 的一 部 杰 作 。
间 的意象 : 表 , 声 , 阳和影 手 钟 太 子 。 昆T 力 图 打碎 祖 父 遗 留下 来 的 手 表 ,倒 退 着 走 路 并 践 踏 自 己
的 影 子 ,这 些 都 表 明他 想 摆 脱 时
隐 喻 , 识 流及 并 列 对 照 。 意 象 征 隐喻 手 法 象 征 隐 喻 同人 的 精 神 和 情 感 有 着 某 种 微 妙 的联 系 ,具 有 深 厚
而 耶 稣 在 3 岁 时 被 钉 死 在 十 字 架 3 上 。他叙 述 的这 一 天 是他 的生 日 , 也 正 好 是 神 圣 礼 拜 六 。 班 吉 不 断 地 在 阻 止 凯 蒂 的 堕 落 ,暗 示 着 耶 稣 对 人 类 的 拯 救 。这 些 象 征 隐 喻 手法 的 运 用 ,带 有 丰 富 的 文 化 内 涵 和 意 指 功 能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作 品 的 艺 术 价 值 ,也 深 化 了 作 品 关 于这 个 家 族 及 其 所 代 表 的 旧 传 统
全 书 共 分 为 四 个 部 分 和 一 个 附 录 ,讲 述 的 是 杰 佛 逊 镇 没 落 贵
这个 场 面有强 烈 的象征 意义 , 丧 事 象 征 死 亡 ,弄 脏 了的 内裤 象 征 着 凯 蒂 的 失 贞 ,并 影 射 出后 来 凯 蒂 的 堕落 。 另 一 个 意 象 水 既 象 征 道 德 净 化 ,也 暗示 着 昆 丁 对 死 的 愿望。在第二部分 , 金银花是反复

《喧哗与骚动》赏析

《喧哗与骚动》赏析

《喧哗与骚动》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喧哗与骚动》赏析作为一个乡土文学家,福克纳对美国南方小镇和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他找到乡村社会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勇敢等精神道德,也看到他们愚昧落后贪小自私的另一精神世界,更着意描写他们无法适应现存社会和变化中的道德观念,往往成为失败者。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着名作品之一.在结构上,《喧哗与骚动》是赋格曲式的,这里面的形式的确可以说真是循环的——真正说来是没头没尾的,因而也没有逻辑上的起点;我们只好顺随着作者的冗长繁琐的絮絮叨叨来兜冗长的圈子,它用一道光,往内里投向中心,但每一回都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观察点出发,所以故事的展开是一会儿在这种颜色下,一会儿又在另一种颜色下,一会儿讲到以往,一会儿讲到后来;那些讲到后来的事在当时必然叫人莫名其妙。

可在福克纳先生构思的模式里是完整的东西,对于我们必然是不完整的,直到最后一块砖安上了它的位置为止;所以在故事展开的某一个阶段上或从某一个观点上是“真实”的东西,从一个观察点上看来就变得“不真实”;而且我们发现,我们进行的活动之一就是试将真实跟传奇区别开来这样令人入迷的游戏,仔细观察传奇是怎样从真实中演化出来的,而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区别本身就是虚妄的。

《喧哗与骚动》有结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也许是整个体系中制作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斯喜欢称作“创作艺术”的毋庸置疑的杰作。

错综复杂的结构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是小说家奉为圭臬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在许多意识流的作品中,这种报流水账的方式破坏了整个作品的戏剧性,而且把这种叙述降为一种没有可供分析的框架的病案史,甚至降为一种与时代脱节的乱糟糟的原始意识。

福克纳从来不只是一个杂乱现象的报道人,他始终是一个生气勃勃的讲故事者。

可以举了例子。

在《喧哗与骚动》中,他采用了意识流的最极端最如同梦幻的手法,但这种手法只用在该书最前面的两个章节中,而且用这种手法勾勒的一个情节,在后来的章节中也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了。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解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作者:赵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5期摘要: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

本文试图从该作品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三个方面来解读福克纳高超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叙事手法;叙事策略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68-02《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同时也是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的最为杰出的一部作品。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也是由于这部小说充分展示了福克纳高超的叙述手法和精心安排的叙事策略。

全书共有四个部分构成,描写了作为南方种植园主的康普生一家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

该书选择了康普生一家生活中的四天分别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并且由四个不同的人物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来讲述该作品的中心人物凯蒂的故事。

很多评论家都认为《喧哗与骚动》是一部非常难懂的书,究其原因,是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全新的艺术手法,内容和情节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布置。

本文试图从《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三个方面来解读福克纳高超的叙事手法和策略。

一、叙事角度《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的最为明显的一个叙事角度的变化,即全知视角和馁视角相互结合的叙事方式。

福克纳在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能更加动人。

可是写完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

我于是又写了一遍,从另外一个兄弟的角度讲,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

还是不能满意,我就再写了第三遍,从第三个兄弟的角度来写。

还是不理想。

我就把这三个部分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索性用我自己的口吻来加以补充。

浅谈《喧哗与骚动》中的写作手法

浅谈《喧哗与骚动》中的写作手法

浅谈《喧哗与骚动》中的写作手法作者:王梦梦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2期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的杰出代表。

由于“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于1949年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小说《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福克納的经典作品,讲述了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

关键词:意识流;时间主题;多角度叙述福克纳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南方种植园主家庭,的作为一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的空军军人,他甚至连飞机驾驶盘都未曾碰过。

福克纳本人没有什么谋生本领,他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然而他却富于文学才能与想象力,在他1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康拉德等人的作品,13岁时就开始发表最早的诗歌、短论和短篇小说。

《喧哗与骚动》作为福克纳“约克拉帕托法世系”系列小说中的一部,也是福克纳尤为著名的一部作品。

该书中,作者沿着时间哲学的主线,并且融入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匠心独具。

《喧哗与骚动》以一个白痴讲的故事开篇,该书名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的一句台词,“人生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小说通过四个不同的人来叙述展开南方豪门大户康普生家族的整个衰亡史。

福克纳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腻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康普生家族的精神痛苦,解析了南方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对现有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进行了猛烈抨击,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人性中自私、贪婪、丑陋等恶性因子。

小说中,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四个部分由四个不同的叙述者来讲述,叙述者自己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的融入了个人情感。

整个作品由四个独立的章节构成,每一个单独的章节分别讲述了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

从结构上看,它的叙述顺序没头没尾,毫无逻辑可言。

沿着作者冗长的叙述,读者不断地发现新的角度,展开各种各样的故事,涉及到过去同时也牵扯到未来,多少有点令人莫名其妙。

浅析现代派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创作技巧

浅析现代派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创作技巧

Brief Study on Writing Skills of Modernist Novels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作者: 由海珍
作者机构: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山西汾阳032200
出版物刊名: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84-8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喧哗与骚动 创作技巧 重建 叙事结构
摘要:现代派小说《喧哗与骚动》作为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通过纷繁的意象体现了小说之美。

小说的叙事结构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作家的创作技巧。

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
表现手法兼容并包、对已有技法取长补短、大量使用象征隐喻的技法、借鉴现代主义漫画的手法,对小说的创作技巧进行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喧哗与骚动》剖析福克纳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的杰出作家,他的诸多文学作品都致力于探寻创作技巧上的创新,并勇于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

本文试以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为例,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并着重指出福克纳在文本中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复调理论以及象征等创作技巧,使文本更具审美性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创作技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他的小说作品大多采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展的主要背景,把多个家庭的兴盛和衰亡作为故事的发展脉络,对美国近两百年的社会现状进行刻画,从而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创作风格和书写技巧。

纵观福克纳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在他笔下,不仅对两百年来的美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物的命途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还进一步地剖析了现代人的精神现状。

在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在创作技巧上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和挖掘,独特的创作手法在这部文本中得到了鲜明的展现。

福克纳灵活地运用了成熟的意识流、复调理论以及象征等创作技巧,来进行故事情节的构建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一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首部趋于成熟化的文学作品,花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小说以南方没落的康普生家族的悲剧性为切入点,故事中的康普生先生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他的妻子非常的自私自利,长子昆丁对社会失去信心而紧紧地守住旧传统,他因为妹妹的行为作风辱没了南方淑女的身份,而对妹妹充满了愤恨,甚至选择了自杀。

次子杰生则非常的贪婪,三子班吉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商。

小说紧紧围绕着这三个儿子的内心世界,以及妹妹凯蒂的堕落展开了故事情节的叙述,故事最后通过了女佣迪尔西作为故事内容的补充。

《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范文,作者福克纳运用“复合式”的手法,结合人物各自的遭遇、性格等在不同时间内的意识流变,构建了同一个故事的始末,营造了一种复合式的意识成效。

其中虽然涉及到重复的部分,但是却没有出现任何的雷同。

这是因为福克纳的中心并不是为了描写凯蒂母女的结局发展,而是着重反映在同一事件下不同人的内心想法以及思想的转变。

故事的构建并没有完全地按照时间顺序开展,所以它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创作,把事件发展的过程进行整合。

这足以说明福克纳在混乱的时间安排下存在有序的故事发展线索。

二《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手法的全篇运用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几乎在全篇都运用了意识流创作手法,并积极地打破了传统故事创作的时序和逻辑关系,而采用了单一化的创作结构。

意识流手法在这部文本中主要根据人的意识而逐渐地变化发展,小说结构的设置并不局限于时间、空间等关系,它更多地是实现了相互的交织和重叠。

另外,意识流创作手法往往都是以同一个事件作为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意识在其中发散而又整合,并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循环,从而构建了一个立体性的小说结构。

在意识流手法的作用下,福克纳并不是一个全能的主体,而是给小说人物留下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由小说人物,让他们自己去叙述,这一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读者的信任,而不是完全被作者的主观意识所牵引。

在《喧哗与骚动》的前三个章节中,福克纳分别以三个性格和心智都有缺陷的人物作为核心的记述者,他们分别是智商低下的班吉,仇视一切且无情的杰生以及坚守旧传统并选择自杀的昆丁,福克纳正是借助这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命运遭遇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营造出复合式的意识流效果。

小说的重复部分也是福克纳巧妙安排的,它们就好像是拼图游戏,形成了一幅精彩绝伦的图案。

小说的叙事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时序开展,叙述的视角也是通过由内而外的转变,通过叙述自身意识活动的变化牵引故事主线的发展。

人物跳动的思绪并没有采用清晰的文字来表述,而是运用了相关的语气、称谓等方式来区别。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小说的第四章节中描写班吉的意识流,评论界一致认为这一部分可以称得上是创作技巧上的一个伟大的创新。

班吉作为老康普生的小儿子,他拥有善良的心灵,但是却是一个智商仅三岁小孩的白痴,他因为意图侵犯邻居家的女孩所以被人抓去做了阉割手术,而正是因为他生理上存在这一缺失,所以也就注定了他的“意识流”存在与众不同之处,一个只能被动地接受大脑记录下来的印记,并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而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他无法如同正常人一样逻辑清晰地讲述事情的经过,也无法像一部摄影机一样把所看到的全部记录下来,所以在他的意识中就没有时间上的概念,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在他的思维意识中都没有明确的界限。

因此,当读者初次体验到班吉的杂乱的意识后就完全不知道他所说的内容,但是如果细细地去品尝就会发展,其实在班吉的杂乱中也存在一定的秩序性。

福克纳通过采用词汇的连结和情景再现的手法,把班吉的意识与不同时间和空间内的人物意识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从班吉回忆部分中出现的十五个场景和几十个琐碎的片段中整合出他童年时期度过的圣诞节、凯蒂的婚礼现场、父亲的离世等核心事件。

在班吉的思想意识中,姐姐凯蒂在他的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凯蒂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所以他对凯蒂也充满了崇敬之情。

班吉的意识就如同是不受限制的野马,当他的意识遭受了外界的冲击后,就会很快地走进与外界相联系的意识中。

三《喧哗与骚动》中复调理论的独特运用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还巧妙地运用了复调理论,这一理论是由著名的学者巴赫金提出的。

复调小说的主要特征是每一个叙述主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而且每一个声音的来源都具有自己的视角,使他们身处在自身的对话和叙述过程,福克纳则给予了叙述人物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思想。

巴赫金着重指出,在复调小说中是不能出现有关作者的主观意识,小说中的每一个叙述人物都拥有平等的地位,并且与作者自身也是一对平等的关系,他们在文本中的自由需要创建出与作者不同的思想意识,甚至是要推翻作者的看法。

基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下,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结构和主题的构建中都凸显出鲜明的复调性。

小说《喧哗与骚动》主要描写的是美国南方的没落地主,而小说最为匠心独运的构建则在于作者把一个故事作为核心,让小说人物通过平等的叙述者身份各自地讲述,这就形成了多个故事视角的复调性结构。

全篇内容主要由四个章节和一个附录构成,每一个章节都是采用具体的日期作为标题,在第一章节的班吉记述中,描述的时间是发生在1928年4月7日,小说借助班吉的视角采用了散乱的回忆内容来生动地刻画了康普生家族的颓败气息以及家族的悲惨命途。

第二章节是昆丁的记述,故事的时间设置在1910年6月2日,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通过昆丁的叙述表明了他在这一天的见识和活动,并进一步地映衬出他内心中的无望情感,叙述了凯蒂的堕落以及寻求自杀作为结束的方式。

第三章节则是通过杰生的口吻来记述发生在1928年4月6日的事情,展现出杰生掌管家族事务后,康普生家庭中的具体情况,并相应地提到了凯蒂的女儿。

小说的第四章节则是通过佣人迪尔西敏锐的视角来探析周边的世界,以及康普生家族中的衰亡进程,同时还具体地描写了迪尔西在面对这个家族没落的过程中出于内心中的同情而帮忙收拾残局。

从小说的结构设置中就可以看出,福克纳赋予了记述者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和讲述方式来说明康普生家族的衰亡历史。

站在审美视角来分析这些人物,我们得知这四种不同的声音、评论都拥有绝对的自由,就如同巴赫金所说的一样,主人公在讲述过程中具有特定的自由性,它的叙述立场与作者的议论结合在一起,并与其他主人公的叙述展开相互的议论,这种创作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全能书写技巧,它使小说人物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使他们处在相互的对话和争论之中,这与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的基本特征相符合,即每一个记述者都有自己独立的立场和视角。

不同的读者从文本中的不同视角获得不一样的感知和认识,使作品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审美性,这正是《喧哗与骚动》中最具独特的艺术价值。

四《喧哗与骚动》中象征手法的广泛使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这也成为了文本的一大特色。

福克纳把现代人生活中的琐碎与神话般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性价值,增强了文本的悲剧意识和审美性。

在这部小说中构建的时间、故事背景等都包含了深刻的含义,整体结构的设置与《圣经》存在很多的联系,福克纳还积极运用了《圣经》中的意象,例如班吉象征着耶稣,杰生则与恶魔撒旦相对应,凯蒂的失贞与夏娃偷吃禁果构成一对象征体。

就拿班吉的象征来说,在第一章节中,班吉的记述时间是在4月7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六的圣礼,同时也是班吉三十三岁的生日,另外这一天也正是耶稣三十三岁时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日子,班吉只是一个智商低下的白痴,尽管已经有三十三岁的年龄,但却只有三岁孩童的智商,他甚至都不会完整地说出一句话,只会胡乱的喧哗。

但是在福克纳的笔下,班吉虽然是一个白痴,但他却拥有如同耶稣一样的超强能力,他竭尽全力地阻止凯蒂迈向堕落的境地,但是这种超自然的能力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凯蒂还是无法自拔地堕落,最后竟然成为了纳粹党军官的情人。

小说中的这一出描写很透彻,耶稣自身也拥有过如同班吉一样的无可奈何,只会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挣扎。

映射的运用能进一步挖掘小说的主题,福克纳通过描写耶稣内心中的无奈来反映美国南方康普生家族的衰亡是无法挽回的,即使是拥有超自然的能力也不能取得实际的作用。

在小说中还多处出现了“水”的意象,它在文本也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涵,例如凯蒂每当约会完后回到家里,班吉都吵着要她去洗澡,其实就是为了清洗掉她身上的污秽,“水”在这里也象征着道德的升华,小说中还多处涉及到吉姆草,它象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赋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爱,更是在心灵上给予了安慰,小说中描写到每当班吉的内心中感到浮躁和狂乱的时候,只要给他吉姆草就能使他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在班吉的内心中,吉姆草就如同自己最亲爱的姐姐一样,可以给他带来无穷尽的爱护和欢乐。

福克纳还把钟声、太阳等连结为一个混乱的整体,象征着时间围绕在我们身边,以及不可避免的社会进化。

其中手表和钟的意象就是为了突出时间的作用,然而时间也具有毁灭性的意义,手表是康普生家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这不仅说明了时间的消失,还表明了传统文化对昆丁的思想意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小说中还进一步描写到昆丁曾经也想过把祖父遗留下来的手表砸碎,最终表也被扔进了烟灰缸,它的碎裂同时也意味着昆丁内心中的期望也消失了。

五小结综上所述,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中,通过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创作技巧,我们也可以深刻地感知到以康普生家族为典型范例的旧传统无法避免社会的变革。

福克纳采用了丰富而又灵活的创作技巧,意识流手法大量的运用在全篇,增强了文本的可信价值;复调理论的采用使小说增强了艺术魅力;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则生动地展现了南方旧传统的主题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