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_现代大学新使命
当代大学生使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明
当代大学生使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承载着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传承中华文明,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弘扬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实质。
首先,大学生应该传承中华文明。
作为新一代的中华传人,大学生应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他们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文学作品以及传统艺术表演等方式,提升自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同感。
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传统文化研究社团、组织文化展览和庙会等活动,将中华文明的精神传承下去。
例如,举办书法展览、古乐器演奏会等活动,通过传统艺术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其次,大学生应该创新文化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进。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创新力量,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适合当代人群接受的文化表达形式。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影像制作等方式,将中华文明与现代时尚结合,打造新颖、有趣的文化产品。
例如,制作带有中华文化元素的微电影、设计展示中华文明的手机应用程序等,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和了解中华文明。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创新文化科技产品,推动中华文明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最后,大学生应该弘扬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实质。
中华文明秉承着儒家思想,强调对道德、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的追求。
大学生可以通过思想引领和社会行动来弘扬这些价值观念。
例如,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的微博或公众号等,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论影响他人,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
同时,大学生也要自觉抵制低俗文化、追求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以自身的行动践行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
总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文明的使命。
他们既要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又要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更要传递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实质。
高校应肩负传承创新文化新使命
观察
‘
口 田建 国
胡锦 涛总书记在庆 祝清华大学建 校 10 0 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 , 使我们对 当 代 大学 的使命 、 能和作 用有 了更加 功
崭新 的视角 、 更加辩证 的思考 、 更加理
性 的 审视 、 加长远 的设 想 。在讲话 更 中, 胡锦 涛 总书记 首次将 文化 的传 承
牙 塔 ”, 越 才 能 引 领 , 越 才 能 推 超 超 动, 超越 才能 实现 量的积 聚和 质的 飞 跃 , 而 创 造 新 知 识 、 思 想 、 文 从 新 新 化 ; 范作用 , 示 通过 品 学兼 优 的人 才
纪的大学是传 播人文知识 和道德 真理
的圣 殿 ,0 纪初 的大学才 走 出象 牙 2世
一
角 。科 学研究是一种极其高 尚的理性
,
和精神 追求 , 是探索性 、 创造性 的智力
劳 动 。科 学方 向要 与时俱进 , 科学人
建设 , 增强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 国际影响 力。现代大学作为 人类传 播 、 造 、 知识 的文 化高地 , 创 发展 不仅 要传承传统文化 , 更要创新发展文化 ;
创 新就是 大力倡 导敢 为人先 、 敢于超 越 、 于求 异 、 敢 敢于竞 争 。崇 尚科 学 、
追求 真理是现代大学文化创新 的灵魂
所在 , 是现 代 大 学办 学 的普 遍规 律 。
塔, 成为工业 化推进的重要力量 。从英
国纽曼崇 尚人文 、 注重理性 的大学理想 到德 国洪堡 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的办学
培养 , I 会全 面 、 康发 展 ; 射 弓导社 健 辐
作 用 , 过学 术研究 、 通 文化传播 、 道德
思想 , 再到 美 国威 斯康 星大学 提 出的 “ 为社会服务” 的创新精神 , 大学逐步融 入社会 , 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尤 其是 伴 随 着 2 世 纪 新科 技 革 0 命 , 学 的职能 和面貌 发生 了前所 未 大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承载着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使命。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创造性地发展中华文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在中华文化中的使命与责任。
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中华文化悠久而深厚,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大学生应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中华文化强调尊敬长辈,注重家庭和谐,讲求道德品质。
大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践行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尊重师长,关爱他人,维护社会和谐。
其次,大学生应当研究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探究其中的思想精髓。
《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大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和研究,了解其中的思想,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中,提升个人素养。
同时,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与教育。
学习中华传统艺术、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参观博物馆等,都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二、创新中华文化的责任传承只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环节,创新是更为迫切的任务。
大学生要主动承担起创新中华文化的责任,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将其运用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中。
科技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通过运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更具吸引力的形式传递给年轻一代。
其次,大学生应该关注当下社会问题,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公益事业,振兴传统手工艺等,实现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同时,大学生要勇于创造并发扬中华文化的新形式。
创作新诗、新曲、新戏剧、新绘画等文艺作品,可以使中华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更有吸引力地展现给世界。
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创新
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创新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即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促进文化创新。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通过学习、实践与创新,为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大学生应该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大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文化传统的热爱与自豪感。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比如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文化讲座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其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中。
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要囿于传统,相反,大学生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激情与火花。
大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创新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
最后,大学生还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使命。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大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促进文化创新。
可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组织文艺志愿者活动,开展文化讲座等。
这样既让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也为其他人提供了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机会。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与素质,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文化水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促进文化创新的使命。
通过深入学习与研究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文化创新活动,以及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大学生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
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摘要】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承担着规制、传承和创新的使命。
在文化规制方面,高校通过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等手段对文化进行引导和规范。
在文化传承方面,高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
而在文化创新方面,高校则要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学术探索,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同时肩负着培养和引领未来文化精英的使命,通过文化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未来,高校应继续加强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文化规制、传承、创新、使命、路径、角色、文化教育、重要性、未来发展、社会文化、贡献。
1. 引言1.1 高校的文化规制高校的文化规制是指高校内部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管理和约束。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规制机制,以保障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受干扰或扭曲。
文化规制包括对师生的行为规范、对课程设置的规定、对研究成果的管理等方面。
通过规制,高校可以确保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纯粹性和持续性,推动文化的深入发展。
在高校的文化规制中,师生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需要师生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保持文明礼貌,尊重传统文化,注重学术诚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校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注重创新思维的意识。
除了师生行为规范,高校还需对课程设置进行规制。
高校的课程设置应符合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求,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校应根据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开设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的文化规制是保障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科学的规制机制,才能确保高校文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肩负传承创新文化新使命
农 业 社 会 ,大 学 游 离 在 经 济 社 会
之 外 ,工 业 社 会 ,大 学 进 入 经 济
功 能 在 于 生 气 勃 勃 创 造 未 来 。不
仅 要走 出 象牙 塔 ,还 要超 越 象 牙
恶性 竞 争 、破 坏 性 开发 ,对 于 追
国家 利 益 至 上 的价 值 观 念 ,在 集
体 中 求得 发 展 的价 值 观 念 ,在 创
展 示 当 代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风 采 。大
力 推 进 高 校 国 际 化 进 程 ,站 在 世
业 中实现人 生理想 的价 值观 念 ,
诚 信 受 益 的 价 值 观 念 。胸 怀 远 大
学 的 普 遍 规 律 。崇 尚 科 学 就 是 要 坚 忍不拔 、百折 不挠 、矢 志 不移 、
一
神 力 量 、深 刻 的道 德 力 量 、 巨大
的 感 召 力 量 。文 化 传 承 创 新 ,传
承 是 前 提 。创 新 是 动 力 。传 承 与
创 新 两 者 相 互 统 一 ,相 互 促 进 。
兼收 并 蓄 、融合 贯 通 、博 采众 长 ,
充分 借鉴人 类文明 有益成 果 。 在 全 球化 背 景 下 的 大 学 文化
品位 上 .落脚 在 实现 崇 高理 想 上 , 落脚在 文化 育人 上。 大学 是社会 文 化思 潮码 头 ,
社 会 上 刮 风 下 雨 ,高 校 就 伤 风 感
界 高 度 ,参 照 国际 先 进 标 准 ,改
革 教 学 、科 研 和 管 理 模 式 。要 引 进 世 界 优 秀人 才和 国外 优 秀 教 育
科 研 资源 ,建 设 国际化 课 程体 系 ,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大学生们的使命所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血脉,是民族自信心和精神力量的源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淡化的风险。
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加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它代表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们可以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凝聚起共同的力量。
其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其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对于大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道德规范,大学生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修养。
最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为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推动文化创新的必要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停留在过去,我们还需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首先,推动文化创新可以丰富文化形式和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形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大学生们应该积极研究和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和社会关注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
其次,推动文化创新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文化创新需要大学生们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发掘其中的创新要素,并结合当代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和改革,大学生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近年来,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传承人文精神、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传承使命传承是大学生的重要使命之一。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资源。
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中,学习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如文学、艺术、音乐以及传统技艺,使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道德伦理,如中庸、忠诚、诚信等,将这些优秀品质传递给后代。
二、创新使命创新是大学生的另一个使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大学生应该敢于创新,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创业创新等活动,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也包括社会管理、教育改革、文化创意等方面。
大学生应该挖掘自身的潜力,勇于冒险,勇于改变,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使命传承与创新的挑战在使命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大学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社会对大学生期望值的提高,使得大学生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需要在学业、实践和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其次,来自社会的各种干扰也对大学生的使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上的负面价值观念、消极情绪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使命产生干扰,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最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能力水平也对使命传承与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
四、应对策略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大学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大学生应该明确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使命观。
他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起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建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其次,大学生应该注重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血脉。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智慧,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文化创新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在这个使命中的作用和责任。
首先,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道德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正逐渐被边缘化和淡忘。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要通过实践活动去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等。
其次,大学生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照搬和模仿,而是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应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等领域相结合,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播和推广,或者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作品中,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成为传统文化的使者和推动者。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潜力和影响力的群体之一,可以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积极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和展览,邀请传统文化专家和艺术家进行交流和演示,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走进社区和学校,通过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些行动,大学生能够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使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文化创新。
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使者
当代大学生使命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使者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新者。
大学生作为文化使者,肩负着使命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如何传承文化和如何创新文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使者的角色和责任。
一、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
传承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代,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
首先,传承文化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增强文化自信。
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
其次,传承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传承文化使大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传承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传承过程中,大学生不仅会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智慧,还会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文化领域。
二、传承文化的途径和方法1.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大学生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
这包括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对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等。
通过系统学习,大学生可以在心智上获得传统文化的基础,为后续的传承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参与传统文化实践传承文化不仅仅是理论学习,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民乐演奏、传统戏剧表演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技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
3.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传承文化不仅是传递文化的知识,更需要传递文化的精神。
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如尊师重道、崇尚和平、尊重传统等。
这些精神不仅是大学生自身修养的体现,更能够影响身边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创新文化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高校应肩负传承创新文化新使命
高校应肩负传承创新文化新使命作者:田建国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1年第07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我们对当代大学的使命、功能和作用有了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更加长远的设想。
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重视,赋予了现代大学新的重大使命。
一、大学职能发生深刻变化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职能。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
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文化的传承创新使大学职能丰富多元。
古希腊的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的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20世纪初的大学才走出象牙塔,成为工业化推进的重要力量。
从英国纽曼崇尚人文、注重理性的大学理想到德国洪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再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为社会服务”的创新精神,大学逐步融入社会,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尤其是伴随着20世纪新科技革命,大学的职能和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用信息化、多元化、巨型化、国际化这样的概念描述当代大学的深刻变化。
在农业社会,大学游离在经济社会之外;在工业社会,大学进入经济社会边缘;在信息社会,大学主导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证明,现代大学已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成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机构,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超越作用,大学的本质是趋向未来的,大学的功能在于生机勃勃地创造未来,不仅要走出“象牙塔”,还要超越“象牙塔”,超越才能引领,超越才能推动,超越才能实现量的积聚和质的飞跃,从而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示范作用,通过品学兼优的人才培养,引导社会全面、健康发展;辐射作用,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传播、道德责任、精神风貌,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和广泛辐射。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他们不仅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先辈的智慧,更要积极创新,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是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以此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是人们实现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然而,在当代社会,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很多年轻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不够深入。
因此,大学生要肩负起使命,积极传承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文化传承的途径1. 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大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 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剪纸、京剧等培训班。
通过实践和参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3.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传播。
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之用现代的方式展示给更多的人。
三、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价值除了传承和传统文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拓展和升华。
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也更能引起广大人民的共鸣。
文化创新的核心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重构。
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群体,他们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现代的视角解读传统文化。
同时,他们还应立足于时代的背景,创造性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有独特风格和代表性的作品。
四、大学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的方式1. 通过学术研究来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大学生可以选择文化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和整理文献资料,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使命,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承担着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责任。
他们既是文化传承的接班人,也是文化创新的推动者。
本文将从大学生角度探讨他们在使命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大学生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大学生有责任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他们需要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古代文学、艺术、音乐等等。
在课堂上,大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他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书法社团、民乐团等,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传承。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更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大学生在文化创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当代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需要创新。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鲜血液,他们拥有着年轻的思维和创造力。
大学生需要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现代文化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理念。
例如,大学生可以通过开设文化创新课程来引领社会潮流,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助力。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艺术作品、科研成果等方式,为文化领域注入新的血液,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除了传承与创新,大学生还有推动文化融合与交流的重要使命。
当代社会的全球化倾向使得各种文化交融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大学生应该通过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文化融合与交流。
他们可以参加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与外国留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理解与友谊。
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推动多元文化共存,为社会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的文化环境。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文化创新的推动者。
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与实践,真正做到承传统、创未来。
他们应该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他们应该勇于思考,勇于创新,通过个人努力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他们应该开放心态,积极参与文化融合与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与谐和发展。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责任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不仅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权,更承担着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责任。
作为传承者,大学生应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作为创新者,大学生则应在传承的基础上展开创新,使之与时俱进。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传承的文化责任大学生身负传承的文化责任,这一角色使他们扮演着文化传统的弘扬者。
作为如今时代中最年轻、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应当怀着敬畏之心,深入研究古代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其精髓。
首先,大学生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文学艺术以及精妙的技艺传统。
大学生应通过课程学习、阅读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儒家思想、佛教禅宗、道家哲学等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其次,大学生应该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保存着历史和智慧的结晶,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团、举办展览和开展志愿活动等方式,积极组织和参与展示传统文化的活动,传承并弘扬其独特的魅力。
二、创新的文化责任传承只是大学生的文化责任的一部分,创新同样也不可忽视。
作为时代的创新者,大学生应当挑战旧有观念,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推动文化的发展。
首先,大学生需要具备开放的思维。
文化创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大学生应拥抱多元文化,通过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和创新。
其次,大学生应主动与时代接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互联网等新领域正在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应学习并积极运用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此外,大学生还应勇于创新传统文化形式。
传统文化形式常常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传统方式表现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并重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并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传承与创新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又要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将会通过多个角度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并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传承先辈的精神与思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前人的精神与思想的重任。
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追求和奋斗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视这些精神与思想,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继承他们的家国情怀。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伟人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学习科学家的求真精神和创新思维,学习文学家的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等等。
通过传承这些精神与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明确自己的方向,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努力。
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其继续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经典著作,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比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参加传统文化比赛,举办传统文化艺术展览等,将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经验和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通过实践与行动来传承先辈们的优秀传统。
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公益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入了解人民群众,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和增长知识。
同时,我们可以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支教贫困地区的孩子,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勇于创新和改革当代大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和改革。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的责任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大学生既拥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又具备活力与创造力,他们的使命是传承与创新,担当起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
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大学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血脉,我们有责任学习、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培养人的情操和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规范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可以通过研读经典著作,参与古代文化传统的学习与传播活动,将古人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当代社会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二、担负社会责任的重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该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面对当下的社会问题与挑战,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大学生在校园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使得他们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科研创新等方式,大学生可以为社会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的责任还体现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上。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挑战现有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积极钻研各自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并不仅仅指科技领域的创新,也包括社会制度、管理模式、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大学生要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时代的力量。
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为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他人。
大学生应该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
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创新则是我们的动力。
通过传承和创新,大学生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首先,传承中华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中华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大学生应该学习和传承经典的文化著作,如《论语》、《孙子兵法》等,这些经典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繁体字的书写和古代礼仪的实践,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可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创新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动力。
面对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大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将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推广中华文化。
通过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和开设中华文化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另外,大学生也可以将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和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让中华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走向世界舞台。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需要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又需要拥抱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需要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入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做出贡献。
总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
通过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让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中华文化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和创新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肩负着使命传承和创新的重任。
作为传承者,大学生应该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先辈们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作为创新者,大学生应该勇于开拓未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传承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
大学生应该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继承先贤们的智慧。
以孔子为例,他的教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至今仍深受人们的推崇。
大学生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大学生应当传承先辈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但根据传统的伦理道德来审视和行事,仍然有其重要性。
与其说这是一种限制,不如说这是一种保障。
毕业于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道德,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才。
在传承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创新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有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大学生要在学业上、科研上有所突破,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创新,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推动社会的发展。
创新需要大胆尝试和不断探索,需要大学生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对未来的信心。
只有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作用。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和创新,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融入并推动社会进步。
要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胆尝试新的事物,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要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大学时期,我们有许多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思想,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大学生应该用心和行动去实现使命传承和创新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
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高校的使命及其路径【摘要】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场所,在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本文将从高校使命的重要性入手,探讨高校的文化规制,阐述高校文化传承的意义,强调高校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分析高校的使命路径以及高校在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
总结高校在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中的角色,指出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的更新与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使命、文化规制、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使命路径、实践、角色、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高校使命的重要性高校使命的重要性在于其承担了培养未来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的传承者,高校拥有着独特的使命和责任。
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
高校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
作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高校需要不断创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高校的使命在于引领时代、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发扬传统文化,积极创新,高校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的实现离不开高校在文化规制、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努力和实践。
2. 正文2.1 高校的文化规制高校的文化规制是指高校在管理和维护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文化规制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使命的关键方面之一。
高校的文化规制包括校规、校纪、校风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高校的文化规制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校园秩序和风气的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和弘扬高校的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文化规制,高校可以将校训、校风等传统文化内化于学生心中,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规范。
文化规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端正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积极向上、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按照 辞海 的权威解释, 文化 有广义和狭之分 : 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由此概念引申, 大 学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 经过历史的积淀、 自身 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 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文化形态 , 其中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形态、 制度 文化形态、 观念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狭义的大学文化主要指大学观念文化, 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 精神。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 文化概念和框架的引入拓展了高等教育理论的范围和视野, 尤其在院校组 织和制度建设的文化学解释方面极大地满足了 知识的累积 ( cumulation of knowledge) 和 现实的关 注 ( current concern) 需要。 首先 , 大学文化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需要和应有之义。从需要角度来看, 大学制度建设 依赖于大学文化建设, 因为任何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都在一定的观念支配下完成的。按照沙因的组织文 化 洋葱理论 解释 , 一个组织如一个洋葱的切面。最外面一层是 表象 , 它包括组织成员所创造的物质 和社会环境; 第二层是 表达的价值 , 它由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构成 ; 第三层是 基本假设 , 是群体和个 人在如何面对世界和世界如何运作所持的核心假设。假设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尽管这个理论不能完全 解释制度与观念的关系, 但至少告诫人们, 一切符号象征、 制度安排只是表层的、 可变的, 而决定在这改革 的直接动力来自制度安排背后的思想、 理念和精神追求 ; 从另一方面看, 大学文化建设也是现代大学制度 建设的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 , 单纯的制度建构是不全面的 , 缺乏整体性考虑。美国学者芭芭拉 斯蓬的一项研究验证了两个基本假设: 强势文化远比弱势文化更有利于大学发展取得成功; 外向型的文 化更加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
如何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大学文化? 本文认为应该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 , 强化大学文化身份。大学文化身份是社会对大学作为一个文化性组织的认同。即承认大学是 一种文化属性的社会组织 , 不是具有政治属性的组织机构( 如政府、 议会或党派 ) , 也不是具有经济属性的 经营机构 ( 如公司和企业 ) , 也不是具有军事性质组织机构( 军队 ) 。大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传 播的组织机构 , 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通过其特殊的组织功能 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得以实现的。 确立大学文化身份具有多重意义: 其一, 有利于大学改革与发展始终能够按照大学的内在逻辑的轨 道运行。即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始终坚持以文化因素为逻辑基点 , 防止大学失去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自 觉, 最终导致大学价值上的失衡和精神上的失落。尽管文化逻辑不是唯一的, 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种选择。 果如此, 那么依靠大学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会变成仅仅是懂得市场 铁血定律 的经济动物 , 或是 深谙政府 为官之道 的政治高手, 相反, 可以成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具有理性判断力的 文化人 。其 二, 有利于增强大学组织个性化特征的形成和目的性的实现。因为鉴于文化身份的考虑, 人们就会不断 地提出 大学是什么 , 大学为何而设 , 大学应该怎样 等等质疑和叩问。其结果就会加深整个社会对 大学组织的理解和期待。在这个过程中 , 大学组织内在精神状态的神秘面纱就会逐步揭开, 大学文化价 值的魅惑就会逐步祛除。再次 , 有利于大学保持良好的制度德性。制度德性是指组织或体制发展和构建 中所表现出的道德性。如果将大学组织定义为 文化性的组织 , 那么人们就会按照文化组织或者学术组 织的道德标准和伦理标准衡量和要求, 其结果就会导致大学更加具有文化的品位, 大学教师更具有文化 气质 , 大学生更具有人文素质等等。 第二 , 建立一种 包容性 的大学组织环境。 包容性 是指在一种组织中, 允许多种文化、 不同声音的 存在。尽管包容性文化不是大学组织所特有 , 但确实必须。现代大学具有复杂的内部组织结构复合体, 其组织文化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质。如按照西方学者的分析, 大学组织文化可以分成学院模式、 科 层模式、 政治模式、 管理模式等等。与此同时 , 大学组织也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对立的矛盾统一体。不同学 科之间, 不同单位之间, 不同人员之间有着不同的目标设置和利益诉求。如何让这些不同的目标诉求和 利益价值表达的事务和个体能够在统一制度安排和组织环境中共生 , 其唯一的选择就是建立一种包容性 的组织文化环境。法国学者尼古拉 布莱斯在 建立包容性多样化的文化 : 原则、 方法和实践 一文中提 出, 包容性文化是指组织环境允许具有不同学术、 学科背景的人, 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存在, 并 在合理的原则基础上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他认为, 这种合理的组织原则包括相互承认 , 彼此理解 , 相互
5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 2011 年第 3 期 )
信任和相互欣赏 ( 即跨文化的道德诉求) 。为此 , 他还给出建立这种包容性文化的具体步骤 : ( 1) 强化意 识, 养成理解性和鼓励性反思的习惯; ( 2) 建立共同的包容文化愿景和价值观, 如平等和民主的工作作风, 易于沟通和交流的工作环境等 ; ( 3) 重新思考重要的管理概念 , 如谁是组织的主导力量等 ; ( 4) 改变人事 ( 人力资源 ) 体制和方法等。但是需要强调的是, 包容性文化的最高形式是欣赏。不同学科的人仅仅包容 还是不够的, 如果能够在理解性包容的基础上达到相互欣赏 , 才是大学组织文化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诉求。 建立包容性的大学组织环境不仅仅具有组织文化象征意义, 更具有组织建构实际价值。其好处在 于: 首先, 有利于批判性文化的形成。批判性文化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 有人解释说, 批判的本性在 于对过去或现存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道德规范等进行理性反思和质疑 , 凸显的是一种超越阶级意识、 阐释终极意义、 关怀社会大众的内涵, 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追求理想和诉诸理性是批判本性核心 要素的解构。批判思维和批判能力是创造活动的核心 , 也是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组织的重要文化表征。赫 钦斯在 民主社会中教育上的冲突 一书中也指出 , 批判是大学的本质属性 , 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社会 的批判中心, 既然大学是一个思想中心 , 一个独立思想的中心, 那么它也是一个批判的中心 。现代大学 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生产、 创造和传播新知识 , 承担社会责任。 学术自由 和 院校的自治 是其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不论是知识的自由探索和社会改造任务的实现依赖于作为大学知识精英的 社会现实包括大学自身的批判精神和改造能力。包容性文化的培育为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养成提供了 巨大可能性和拓展空间。其次 , 有利于建立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现代大学组织文化所倡导的是 和谐 和 共治 , 包容性组织文化的建立可以加速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形成。这样 , 不同学术背景、 不同观点和不 同思维方式的群体就可以通过协商、 对话和相互理解得到共生。 第三 , 重视和加强大学文化研究。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大学文化研究, 没有相应的 理论的建设是 盲目的 , 其结果如沙滩上的楼宇, 难以稳固。事实上, 在中国,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早已 不是新鲜的话题。以由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发起的 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为代 表的专家学者们在过去五年里所做出的学术努力和理论贡献 , 使大学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 显学 , 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专家学者们发表在报刊、 杂志和论著中关于大学文化与大学改革发展的文 章, 可谓汗牛充栋, 观点见仁见智。但必须承认, 大学文化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发展时期 , 许多问题有待不 断探索。在大学文化研究中, 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 1) 理论知识的积累性与现实需要的发展性相结合 ; ( 2) 多学科的开放性和学科的独立性相结合 ; ( 3) 国际模式的选择性引进与本土模式的参与性输出相结合。
第 32 卷第 3 期 20 11年 6月
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TS INGH UA JOURNAL OF EDU CAT ION
Vol 32, No. 3 J un. 2 0 11
文化传承与创新: 现代大学新使命
施小光
(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 )
一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 是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重 要讲话中对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关系所作的精辟阐述, 其中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政策含义。 胡主席之所以选择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 将 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和途径, 其意义远不止于赋予现代大学以人才培养、 知识生产、 社会服务之外的新职能和新使命 , 更重要 的意义在于, 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 赋予了高等院校 在新世纪国家创新体系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中地位和角色。胡主席的讲话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 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将大学组织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 战略高度。我国高等院校怎样才能不负党和国家的期冀, 更好地肩负起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 其最 重要的就是不断强化大学自身组织的文化属性, 加强大学制度和文化建设 , 尤其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以 此达到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目的 , 早日实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宏伟目标。
文化传承与创新 : 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学新使命
51
其次 ,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改善我国大学组织环境和学术生态的需要。当下中国 , 尽管大学变革所 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鼓舞的 , 但人们对大学组织文化和学术生态却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 , 官僚 文化模式仍然在大学管理中占据主导。行政权力的泛化和学术权力的弱化成为中国大学普遍现象。由 于政府是大学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举办者, 因此中国大学不得不将政府作为其全部的靠山和寄托 , 从一 开始就表现出对政府财政强烈的依赖性 , 其结果不仅使之缺少像西方大学那样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 传统 , 也不存在欧洲意义上的学术自由观念。其次, 工具理性主义与非利士主义占据大学文化建设的支 配地位。具体表现在 工程化 、政治化 、 行政化 和 市场化 等思维方式的普遍存在, 从而导致许多院 校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 一味强调效率优先 ; 缺少 以人为本 的观念 , 忽视高等院校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存 在的基本属性。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 ,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从历史角度看 , 中国 大学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组织制度, 其中所体现的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近代 中国化 思想文化的特性。正如许美德指出 : 中国的传统高等教育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涵上来说, 都 是与欧洲国家有着重大的区别。